0

娴妃与乾隆(热门20篇)

说起历代皇帝下江南的故事,不得不提扬州这个地方。隋炀帝三下扬州,为看那美艳的琼花,故事传遍天下。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是从运河乘龙舟来到扬州,尤其留恋扬州风月之美。所以来扬州,要沿着皇帝的足迹去观赏美丽的园林风光,聆听关于乾隆的趣闻轶事,品尝御宴佳肴,体验帝王般的生活。

浏览

3669

文章

232

篇1:这个妃子被丈夫抛弃,二婚嫁给乾隆反而享尽宠爱,她是谁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容妃和卓氏被丈夫抛弃,二婚嫁乾隆

这就是来自于新疆维吾尔族的和卓氏。在出生的时候就有一种混血的感觉,和汉族的姑娘,满族的姑娘有一些不同,会有一种明艳的魅力,会有一种妩媚的感觉。因为母族打算依附清朝,因此就把女子送进了皇宫,乾隆皇帝在看到眼前如此漂亮的女子时,自然就会心动不已。

古代的女子都会比较早结婚,这个女子入宫的时候已经27岁,这就意味着之前有结婚历史。可是在第1次结婚时就被丈夫抛弃之后才进入到皇宫,如果不是外在条件如此的出色,也不可能会被乾隆皇帝看重。

在进入到皇宫之后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百般呵护,在南浔的时候会带上他,而且还会赏很多的菜给他。特意还会准备许多的满洲服,还有一些名贵的首饰,简单来说就是事无巨细,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方面都是非常体贴的。

和卓氏来自新疆日常的饮食习惯显然是和大家有所区别的,乾隆皇帝根本就没有担心这些蒙古妃嫔会不会吃不惯,但是却唯独对自己心爱的女子上心,这也就能够看得出来这里的照顾是完全不一样的。别人皇帝知道,这个女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办法融入当前的生活,特意还会找一个会做维吾尔族食物的厨师,这就等同于开小灶,如果每一个妃嫔全部都需要如此的动心思,可能说真的会累死。

有一次乾隆举办了一个宴会,当时这个妃子早就已经50多岁,不过,却能够坐在东边的第2位,这个位置显然是乾隆特意安排的,哪怕是坐在一起吃饭,也同样希望能够坐在自己的身边,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这种关爱早就已经溢于言表。

这个女子真的还是非常幸福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第1次婚姻会被丈夫舍弃,但是这其实就是丈夫的一种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乾隆冬季进补的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乾隆是有史以来年寿最高的皇帝,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体健壮。那么,乾隆冬季进补的方法有哪些?

乾隆冬补秘方之一:汤补

乾隆爱喝汤,御厨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比后研磨,同牛肚一起放入锅内汲取养分,共煮六个时辰熬制成汤。传说此汤方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现在多用牛肚、牛骨,放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炖煮两三个小时。

专家点评:喝汤对身体很有好处。第一,煮汤时间比较长,肉或是骨头,包括放的当归、党参这些中药,煮的时间长不管是药效成分还是营养成分都溶解在汤里,容易吸收,特别适合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第二,冬天气候干燥,汤既有营养水分又多。第三,汤有御寒的功能。

乾隆冬补秘方之二:酒补

乾隆喝酒很有节制,一是适量,二是根据不同季节喝补酒。在众多的补酒中,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种补酒是松龄太平春酒,每到立冬进补乾隆就常饮这种酒。

专家点评:酒本身有活血御寒的作用,如果再放入药材,药溶解在酒里起到滋补作用。另外,药酒是药不是酒,所以一要控制量,二要对证,三要看体质合适不合适。

乾隆冬补秘方之三:人参

乾隆之所以能长寿,除重健身之道,当是药饵补养。而清宫药养之品首重人参,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时,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时,乾隆帝共进人参359次。

专家点评:人参有四大特点,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和益智安神。为什么乾隆没吃出问题呢?关键是量掌握得好,他每天不超过3克,从50岁以后经常不断地吃,吃的方法还很科学,人参切成片放在嘴里含着。含着有两个好处,第一药进得均匀,第二促进唾液分泌,可以帮助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乾隆皇帝补肾壮阳有哪些方法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皇帝补肾壮阳有哪些方法?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据《乾隆医案》记载,乾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壮阳补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虽说两者药用似不同,但巧的是这两种药酒所含的几十种中药成分中,都出现了熟地和当归。

那么,熟地和当归的搭配是否有什么讲究呢?熟地,甘,微温,可养阴补肾、填精,主治血虚所致面色萎黄、头昏心悸;肾精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肝阴不足之双目干涩、视物昏花。而当归药用其根,功在补血、和血,主治月经不调,血虚眩晕,疮疡肿等症。当归分归头、归身和归尾三部分。各部分所含化学成分不同,故药理作用也不一样,归头能止血,归身能养血,归尾能行血。既可分部位使用,也可全用。

之所以在乾隆爱喝的两种药酒中都含有熟地和当归,是因为中医认为阴血同源,养血、滋阴应同步进行,当归与熟地搭配,有两大好处,一是通过补血达到养阴的目的,滋阴又是补血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是当归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功能,补而不滞,熟地和当归结合在一块用远胜于一药单用。虽说当归因其补血功效也被称作女人要药,但活血补血对男人同样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阴、肾精匮乏,气血、精液暗耗,应适时补充。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款药膳“熟地当归羊肉汤”:

原料:羊肉70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大枣数枚,生姜3片。

做法:在原料都准备好后,将洗净的羊肉切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除去血沫。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好的羊肉块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锅内,然后放入生姜、熟地黄、当归、黄芪,用文火煲三个小时,这是为了让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汤中,3个小时后放入大枣,再加入适量的糖、盐、味精等,再用文火煮15分钟即可。秋冬季节吃熟地当归羊肉汤,不仅可以润燥,更可以升发阳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乾隆三位皇后为何只有两位陪葬?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乾隆三位皇后只有二位陪葬

因为墓室的空间是比较有限的,乾隆皇帝自然就会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女子。娴妃活着的时候也曾经是一个皇后,但是很可惜,在惹怒了乾隆皇帝之后,直接就被废掉了皇后的位置。

因为这一次的恩怨,乾隆皇帝也会非常的厌恶,直到最后就算死了,也不可能会和皇帝站在一起,而且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坟墓都没有,只能够选择和其他的嫔妃一起共享。

纯惠皇贵妃其实就是这一个坟墓的主人,但是也同样没有机会和皇帝一起合葬,没有能够合葬,并不是因为皇帝不喜欢他。一个贵妃是来自于民间的女子,如果不是特别的喜欢,怎么可能会选择违背祖宗的规定,非要接近皇宫呢?

每一个妃嫔都希望能够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宠爱,但是真正能够被皇帝喜欢的,也没有多少人,要想真正的受到宠爱,还是会有较大的难度。从这一方面来看,令贵妃其实就是一个佼佼者,不仅能够和皇帝最爱的一些人成为好姐妹,而且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照样也能够一路的得到提升,到了后期自己的儿子还能够成为皇帝,在死后还可以和皇后一起合照,这也算是圆满了自己的心愿。

乾隆皇帝的心中,其实最喜欢的必然就是富察皇后,而这一位皇后本身的好姐妹,其实就是令贵妃相信皇帝的这一个安排,可能也是为了思念对方,因此就选择这么做,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这些妃嫔们无忧无虑的时间全部都是在15岁之前,一旦在进入到皇宫之后,就可能会彻底的失去自由,而且在死后连墓葬也同样没有,只能够听天由命,这所有的一切都会让大家觉得有一些特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乾隆皇帝在汉绿釉陶壶上刻字算不算破坏文物?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乾隆皇帝是“印章狂魔”,任何字画凡是到了他的手上,基本都会留下一个专属标记。实际上,乾隆不仅对字画下手,汉代的陶器他也没放过。当时曾有人把一个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壶献给乾隆皇帝,结果乾隆皇帝非要在绿釉陶壶上刻一首自己的诗。文物不都应该好好保护么,乾隆皇帝这样做算不算是破坏文物呢?实际上,就算乾隆破坏文物也没人敢指责他,反正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都算是珍贵的古董了。

说起乾隆皇帝,人们总不禁有一番感慨,他可称为作是皇帝界的一股“泥石”流,他不仅爱旅游,爱写诗,爱把妹,而且,还爱在字画上盖章。据说,仅王献之的《中秋贴》,上面总共写了不过三十余字,却被乾隆皇帝一口气盖了八十多个印章。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把毁坏文物的“魔”手,伸到了别的文物上。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件文物被乾隆“破坏”之后,却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国宝。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乾隆又对它做了什么呢?

这件文物是件汉代陶器,因为陶器表面施有一层绿釉,因此被称为绿釉壶。传世的绿釉隐壶,本身就是件比较珍贵的文物。我国的釉陶出现的年代较早,源头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北方中原地区,但是釉陶的流行时期却很短,尤其到了战国中期以后,因为战争的破坏,釉陶的生产基本上已经停顿。直到汉朝建立以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缓冲和修整,釉陶才重新发展起来。

绿釉陶壶就是釉陶涅槃重生时期的典型作品。它的器型造型端庄,大气,线条简洁,没有什么复杂的结构,而只强调实用性。绿釉陶壶表面的装饰花纹多样,生动活泼,比例协调,更有意思的是,绿釉陶壶的胎体却是淡淡的浅红色。

不得不承认,乾隆皇帝很识货,根据宫廷档案的记载,乾隆皇帝一生,收藏的古瓷器共有十几件,而绿釉陶壶就是其中一件。当年,有人在土里挖出了这件绿釉陶壶,并把它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十分喜欢这件汉代的文物,并把它收入自己的宝藏之列。

乾隆为了表达对这件文物的喜爱之情,他还写了一首诗:

有虞合土贵质淳,冬官埏埴司陶人。不鬲不甗见此尊,入土出土几千春。斓斑青緑周身皴,光匪外发内藴真。乍视夏鼎商彝存,抚之体轻坚逾珉。其响清越如泗滨,乃悟陶器成神甄。苦窳髺垦非所论,燥湿弗受剥弗损。使我慕古轻华珍,穆然若见封垂伦。

这首诗里,记述了绿釉陶壶的发现过程,表达了乾隆皇帝对陶壶优美的赞诵。可是乾隆不是普通人,他绝对不走寻常路,如果仅仅是写一首赞美诗,那绝对不符合乾隆皇帝的性格。他接下来“魔性大发”竟让善刻隶书的工匠,将这首长诗刻在了绿釉陶壶的壶肩部。

关于乾隆皇帝对绿釉陶壶的刻字“加料”,多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乾隆皇帝有在书画上乱盖章的“前科”,这一回他老人家又把“魔”手伸到了陶器身上,是对文物的破坏,是怙恶不悛,是屡教不改,更是不可原谅。也有的说,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不一般,隶书刻写的很精美,陡增这件陶器端庄的美感,以及雍容的风度。所以,乾隆皇帝的这一作法,等于干了一件画龙点晴的好事。

今天,不管乾隆皇帝的做法是破坏,还是创造,反正这件汉代的绿釉壶成了国宝,乾隆真是“魔性”皇帝,莫非他那小手会“点石成金”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乾隆和娴妃之间是什么关系 乾隆和娴妃为什么反目

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乾隆和娴妃之间真的是有种说不出的苦涩啊,而且娴妃还断发表示自己和乾隆之间的情谊已断!而且最后娴妃还死的很惨,皇帝更是非常恨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乾隆和娴妃之间是什么关系

娴妃就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纯帝继皇后,不过娴妃和乾隆相处的日子过得不算特别好。因为富察皇后的死已经对他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要不是因为嗣子的问题,估计乾隆都不想在封皇后了。

个人觉得乾隆对娴妃是不爱的bai,可能当时必须要立后,乾隆觉得娴妃温婉娴静,又受太后喜欢,为了利益或者别的,册封了娴妃为皇后,她死的时候只花了2、3百两的银子,而且葬在了妃陵,应该是历史上最惨的皇后了,可见乾隆对她毫无感情。

而娴妃对乾隆可能还有点爱的。娴妃是在乾隆还是王爷的时候嫁入王府,登基后册封为“娴妃”,当时的娴妃安静娴淑,在并为给乾隆生下一子半女的情况下升至皇贵妃并摄六宫事,古代的女人一生以丈夫为依靠,一心一意,可当时的乾隆心里只有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容貌俱佳,性格也好,她和乾隆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使得乾隆对于她的感情是独特的,后来富察皇后因病去世,乾隆三年内都没有再立皇后,可见他对富察皇后的爱,而娴妃当上皇后时,乾隆有想好好和她相处,但也许是和娴妃的性格不合,或者其他原因,最后娴妃的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终。

2、乾隆和娴妃为什么反目

整部剧大到宫阙殿宇,小到服装道具,都做到了极致华丽与精致;香是发布会现场的点心之香,仿佛让人穿越到了清宫与剧情中;味是整部剧传递出的文化之味,古韵之味与爱情之味,真是香气袭人。

那拉氏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只有14岁的她被指婚嫁给四阿哥,当时四阿哥弘历已经21岁,成婚多年,有几个儿女,身边有同龄的贤妻宠妾,被他所宠爱的都是20岁上下,与他青梅竹马感情很深的的美女才女。

所以这个年龄上类似刚上初中还未经人事的小丫头,在这个已经成熟的大家庭中十分格格不入,她没有在宫中任职的亲友,没有和自己同龄的姐妹,与其他人都没有共同语言。

直到乾隆十三年,皇后崩逝,中宫空缺出来,乾隆需要继立皇后。那拉氏实在是太为幸运,幸运得甚至让人不免怀疑,皇后与贵妃接连死亡,与一向不受待见,饱受屈辱与冷遇的她是否有关。

因为如果贵妃与皇后不死,以乾隆对她的态度,她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只能在妃位上度日如年。乾隆不下旨废后,后世说法众多。

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

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诗曼饰演的“娴妃”也是吸睛力十足。前期柔弱温驯,与世无争,却惨遭家庭变故,逐渐“黑化”,变得狠戾毒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乾隆和雍正作为父子关系 两人审美为何相差那么大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雍正乾隆审美差别为什么那么大

雍正走的其实就是淡雅隽永风,乾隆是走繁缛堆砌风,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整个清朝的皇帝中,雍正的审美水平就可以打败所有人,会拥有着比较高的一个水平。

乾隆皇帝和雍正比较,简直就是一个暴发户。在至于画作鉴赏的时候,父亲的风格和儿子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乾隆一直都会在自己喜欢的画作上面去疯狂的盖印章,因此也被大家称之为牛皮癣的外号更是盖章狂魔。如果大家喜欢看古装剧,就会发现在乾隆皇帝的桌上总是会有着许多私人的印章,而这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乾隆皇帝的,当然就是因为如此疯狂的盖章,也会导致这一些文物,后期的市场价格早就已经大打折扣。

但是父子之间的鉴赏能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个人的经历都有关系。说到雍正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在夺得帝王时整个路还是非常艰辛的,其实这也就是扮猪吃老虎,一直都会低调,做人做事,同样也会拥有着低调内敛的审美,根本就不会喜欢张扬。

乾隆的人生其实也就如同开挂一般,祖父康熙一直都会比较喜欢他父亲,没有任何疑问直接就把皇位就传给他,那么在此时必然就会喜形于色。

从经济这一方面来看,雍正的钱全部都是自己赚下来的,而且同样还会欠康熙很多的钱。乾隆就有一些与众不同,这本身就是一个富二代,反正这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自己的父亲,千辛万苦存下来,那么自己只需要去尽情的享受即可,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潇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和珅最大靠山并非乾隆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和珅的最大靠山

和坤大家都知道,是乾隆时期的一大贪官,他的贪财的程度,连乾隆皇帝都是清楚的,但是却是和坤安然的活到了乾隆皇帝之后,很难说不是乾隆在罩着和坤,但是其实和坤在朝廷中最大的靠山不是乾隆,那么会是谁呢。

这个大靠山便是和坤的弟弟和琳。和坤自小是跟弟弟和琳相依为命的,再加上从小和坤就很照顾弟弟和琳,所以两兄弟之间的感情一直都是很好的,他们从小便是两人分工,一文一武,所以后来在朝堂之上也是这样,和坤负责文官的事,打仗的事情则是交给了和琳,那时候和琳也是被乾隆重用,赐予了大将军的职位。

那时候的和坤和琳两兄弟可以说是风靡一时,有着弟弟大将军的保护,和坤自然是有底气的,但是后来弟弟在42岁就因病去世了,而后乾隆也要退位给嘉庆皇帝,一下子失去了两把保护伞,和坤自然是活不下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上乾隆和娴妃的关系是怎样的?乾隆是有多不喜欢娴妃?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娴妃就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纯帝继皇后,不过娴妃和乾隆相处的日子过得不算特别好。因为富察皇后的死已经对他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要不是因为嗣子的问题,估计乾隆都不想在封皇后了。那历史上娴妃和乾隆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这次就为大家揭秘两人的真实关系,不过看完后感觉他们关系是真的不好啊...主要还是纯帝继皇后相当于是赶鸭子上架,没赶上一个好时间。

最近,清宫剧《延禧攻略》大火,虽然该部剧是以魏璎珞为主角的,但是,人们对乾隆的另外几个妃子也非常的感兴趣,比如高宁馨、富察皇后、娴妃。

在剧中,娴妃本是皇子弘历的侧福晋,在弘历登基以后,她被册封为娴妃,当孝贤皇后去世以后,娴妃又被乾隆提为皇贵妃,随后被乾隆册封为皇后,娴妃虽然掌管六宫大权,但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乾隆都是对她非常冷漠的。

虽然,辉发那拉氏皇后也为乾隆生下了两个皇子,但是,乾隆对她并不如对富察皇后那样深情,对她只是表面上的恩爱。不得不说,《延禧攻略》中的娴妃是很悲惨的,她虽然贵为皇后,却依然得不到乾隆皇帝的宠爱。

众所周知,《延禧攻略》是以清朝史实为基础改编的,剧中的很多人物在正史上都是有原型的,娴妃的历史原型正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皇后。

《延禧攻略》中的娴妃很悲惨,其实,正史上乾隆对她更绝情,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乾隆册封娴妃为皇后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乾隆十五年,是富察皇后去世的第三个年头,同时这一年的八月份也是乾隆四十大寿的日子,皇太后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乾隆立后,乾隆只得遵照皇太后的懿旨,立娴妃为皇后。

当初,乾隆册封娴妃为皇贵妃的时候也是非常不情愿的,在册封娴妃为皇贵妃的仪式上,乾隆故意降低规格,不让公主、王妃、命妇等前往贵妃府对其行贺礼。

二、乾隆三十年,娴妃---也就是辉发那拉氏皇后被乾隆打入冷宫。在乾隆南巡的时候,辉发那拉氏皇后冒犯了乾隆皇帝,她便到皇太后处哭诉,并恳求在杭州出家为尼,皇太后自然不许,于是,辉发那拉氏皇后就用剪刀将自己的头发给剪去。

在清朝,这是大不敬的行为,只有至亲大丧的时候,男子、女子才会剪去头发,辉发那拉氏的这一行为被视为大不敬,于是,乾隆就派人将其先行送回京师,从此,辉发那拉氏皇后失宠,被打入冷宫。

正史上关于皇后为何剪发并没有记载,但是,乾隆却因此将其打入冷宫,实在是够绝情。

三、乾隆三十一年,皇帝又命人收回了辉发那拉氏历次受封时所获得的册宝,这意味着,她彻底的被乾隆从后宫嫔妃中给抛弃了,这一年的七月十四日,辉发那拉氏去世。

乾隆在谕旨的结尾说道:“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不打算用皇后之礼葬辉发那拉氏,最终,她被袝葬于纯惠航贵妃园寝之中。

由此可见,乾隆对其真的非常绝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懿传富察皇后死后,后妃众多的乾隆为何选择如懿成为皇后?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皇帝,后宫中的妃子自然不会是少数,其中又以皇后的地位最为尊贵,很多影视剧当中,后宫妃子们勾心斗角,争斗不断,都是为了能够获得皇帝的宠爱,进而得到皇后的尊荣。在《如懿传》当中,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死后,当时乾隆的后妃仍旧不少,但是他为何要选择如懿成为皇后?历史上乾隆并不喜欢第二任皇后,但是为什么没有选择别人?

《后宫·如懿传》可以说是当下最热的清宫剧了,接连痛失爱子的皇后富察琅嬅下线。皇后去世后,后宫妃嫔对皇后之位产生了争夺,乾隆的两个皇子似乎也对太子之位产生了幻想。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亥时,孝贤皇后病逝于山东德州舟次,年仅37岁。其实,按照乾隆本人的意愿,他是不打算再立皇后的,但有一个人不同意,她便是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即甄嬛的历史原型。

因此,乾隆不得不再找一位合适的皇后人选。

我们可以看一下乾隆十三年乾隆后宫的内廷主位:富察皇后(崩逝)、纯贵妃苏氏、娴贵妃辉发那拉氏、嘉妃金氏、愉妃珂里叶特氏、怡嫔柏氏、舒嫔叶赫那拉氏和令嫔魏氏。

可以看到,除了去世的孝贤皇后,当时乾隆后宫有七大主位,从出身来看,纯贵妃苏氏和怡嫔柏氏都是来自民间的汉女,嘉妃金氏、愉妃珂里叶特氏和令嫔魏氏都是内务府包衣女子,只有娴贵妃辉发那拉氏和舒嫔叶赫那拉氏是正儿八经的八旗秀女,虽然舒嫔叶赫那拉氏的出身更高,但娴贵妃毕竟是乾隆潜邸旧人,有资历,名分上也比舒嫔高了两级。

所以,单从出身来看,最适合登上后位的便是娴贵妃辉发那拉氏,其次是舒嫔叶赫那拉氏,最后便是重新进行八旗选秀,那样的话便不太现实了。

不过,《如懿传》中太后对如懿因为如懿姑母的缘故始终心存芥蒂,但历史上的如懿与皇太后关系非常好,正是在皇太后的极力举荐下,如懿才能顺利戴上凤冠。不过,如懿要经过两年左右的实习期才行,所以她才会先被晋升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乾隆十五年,皇贵妃辉发那拉氏终于登上了皇后之位,是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上富察皇后和高贵妃关系好吗?高贵妃是不是乾隆的初恋?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乾隆非常宠爱高贵妃,而且高贵妃更是乾隆的初恋。富察皇后和高贵妃早在宝亲王府就服侍乾隆了,但富察皇后身份要高于高贵妃,所以乾隆登基以后,富察氏当上了皇后,高贵妃管理六宫,两姐妹之间非常亲密,并没有太多斗争。但这种和谐景象却没能保持多久,主要还会是皇帝的后宫竞争实在太激烈,就算富察皇后已经母仪天下,但始终过于单纯,最终还是被拖下水。

如懿连续打怪打败高贵妃和富察皇后,终于成为乾隆皇后,夺回属于自己应有的地位。如懿传中如懿起初因与弘历是青梅竹马是宝亲王嫡福晋绝佳人选,但由于如懿姑母原因导致如懿只是弘历侧福晋,也因为这层关系,导致富察氏皇后和高贵妃对她始终怀有敌意,高贵妃和皇后几次三番陷害如懿,最终由于主角光环如懿一次次避险,而高贵妃和富察皇后自作孽先后死去。

与《如懿传》人物相比历史上真实的高贵妃非但不嚣张跋扈,而且还是一个温柔和顺之人,与富察皇后两人情同姐妹,高贵妃更是乾隆少年懵懂时候的初恋之人。历史上真实的高贵妃美丽温柔,出身内务府汉八旗包衣,为正一品大学士高斌的掌上明珠,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以“使女”身份进入宝庆王府成为弘历的妾室格格,是乾隆诸多妻妾中很早陪伴弘历的,比富察皇后都要找。但由于出身并不好与乾隆相处多年后才成为侧福晋,并在乾隆登基后马上册封为贵妃。

乾隆曾经称赞她颇有文采,可见二人也可算是志趣相投。由于她的得宠高家被乾隆抬旗入了八旗中最高级别的镶黄旗,乾隆为表示对高贵妃重视要求当时公主和三品以上妃嫔都会到她寝宫请安,而乾隆登基前的另一位侧福晋乌拉那拉氏在乾隆登基只是被封为娴妃,可见乾隆当年是多么宠爱高贵妃。

高贵妃和富察皇后由于在宝亲王府时就伺候乾隆,所以两人的感情十分亲密,在乾隆登基后做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自然而然的协理皇后管理六宫,后妃两人如此和睦也使得乾隆后宫其乐融融。由于高贵妃温柔的个性,被富察皇后誉为“同心之益友”,乾隆也表扬她有“协左中宫”之功。

不过由于高贵妃自小身体弱,长期药物维持身体健康,导致从来没给乾隆生儿育女。高贵妃在当贵妃第八个年头病情加重,钟爱于她的乾隆为了给她冲喜立马以“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着”为名册封她为皇贵妃。不过由于体弱严重,35岁的高贵妃最终在乾隆八年香消玉殒。

富察皇后在高贵妃死后为了表明自己与高贵妃姐妹情深,要求乾隆赐予她和高贵妃一样的谥号,于是乾隆在高贵妃时候赐予她慧贤皇贵妃谥号,富察皇后去世后赐予她孝贤皇后谥号,两人在乾隆陵寝建好与乾隆同葬裕陵一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徐州乾隆行宫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徐州乾隆行宫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州乾隆行宫遗址景区

在马陵山北麓大营顶.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三幸司吾山(印1752、1756、1757年)。行宫是为乾隆皇帝驾幸驻跸而建,有五进院落,殿堂三十七间,内有宜园,行官毁于清末,现仅存宣园内刘墉书刻“读书煮春茶”横额石刻一块,为南圃、海田二先生发掘,我市博物馆收藏.殿堂屋基仍依稀可辨。该点为马陵山风景区飞地,但接近230省道,交通方便,可作行宫遗址对外开放。据史料记载:“南来行馆率简朴,非宫殿比。至此处则益令从约,内则数字,外列布帐为庐,仍如行营之制”。行宫遗址,今人皆称之为大营顶。

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乾隆为何长寿?

乾隆和康熙之所以会长寿,是因为一直以来都会比较注重养生,而且也会注重于饮食起居,做到起居有序有所节制。

康熙的养生一般都会注重于饮食起居,毕竟要想健康长寿,就需要注重于衣食起居井然有序,只要有节制,那么这才是养生的核心。康熙在养生这一方面会有效避免过量的饮酒,暴饮暴食,会有效注重于荤素搭配,这才能够有效促进于长寿。

乾隆的养生虽然会有所区别,但是也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是依靠活动筋骨,吐纳肺腑。这也是为了让自己拥有着比较强健的身体,可以有效提升抵抗能力,后者同样也会依靠康熙的长寿秘诀

当我们在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大部分的帝王不是沉迷于女色,就是经常性的酗酒,总是会大鱼大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真的没有办法促进于身体健康。如今的现代人为了能够延年益寿也同样会经常性的购买一些保健品,古代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药物,比如说秦始皇一直都在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就会胡乱的服用药物,最终就导致死亡。

乾隆还有康熙根本就不相信这些丹药,也没有打算去服用这些丹药,也就是说很多的皇帝之所以丢掉性命,完全是因为服用丹药所导致。田荣以及康熙始终都会觉得要想健康长寿必然就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这也是其他皇帝所做不到的。康熙5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白色的胡须,也有一些大臣表示在服用丹药的时候就可以逐渐的缓解,康熙在听完之后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只不过是一笑而过,毕竟人在逐渐成长时出现白虎子,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之常情,让世人看到自己长了白胡子还在一直工作,这才是值得赞扬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鄂贵人出身名门,为何会遭到乾隆的冷落呢?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鄂贵出身名门为什么会遭到乾隆冷落呢?

这只能够说是个人的命运,这位女子长得特别的美,而且个性也比较贤惠,可是其中皇帝却一直都不是很喜欢。另外也同样是因为受到整个家族的影响。

古代的皇帝本身就贵为天子贵公主也会拥有着各种不一样的妃子,但是皇帝就这么一个人,也不可能每天都换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皇上宠幸,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鄂贵人一辈子都没有得到皇上的宠幸,其实如果说出生这个女子也是非常不错的,叔公就是鄂尔泰,因此这也是皇上眼前的红人。

论颜值,在第1次选秀活动时,马上被选中的就是他,凭借着这两点照理说应该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但是鄂尔泰在患有疾病去世之后就开始对于整个家族进行整顿,同样会导致这一个妃子受到牵连,原本也是贵人,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直接就变成了常在。根据部分的资料介绍就可以发现女子在后宫中的赏赐,本身也就是所有妃子最后一名,就连母亲去世的时候,乾隆也仅仅只是给了他50两的银子,可以说这么做也真的是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遗憾。

如果从妃子底层开始或许也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从这一种高处掉落下来的操作,确实也会让人觉得特别的痛苦,大部分的妃子都没有办法承受,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抑郁症,又或者是变成神经病。但是对于这一个妃子来说,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生命要比一切更加的重要。在经过了长达46年的等待,也没有得到乾隆的宠信,甚至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这个妃子一直都希望能够得到重新等待的过程中,也是比较艰辛的,可如果并不是如此日子也算是比较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说乾隆成为败坏大清朝的罪魁祸首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闭关锁国、发起文字狱、晚年的奢华生活。这三个原因都导致大清早进入到逐渐落败的阶段。当年的闭关锁国促使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逐渐的脱轨,后期的文字狱更是促使民不聊生,人心惶惶。这所有的一切确实应该责怪乾隆皇帝,否则不会被称之为罪魁祸首

闭关锁国

中国在清朝时期还是比较强大的,因此许多来自于西方的国家都希望能够和中国在贸易上有所往来。英国同样也会派出使者,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友好的关系,那个时候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阶段,国内也会比较混乱,因此带的礼物难免会有一些寒酸。乾隆皇帝看到这么多人全部都来请求贸易,因此就会觉得有一些自信,甚至会有一些瞧不起英国,认为大清朝完全就能够自给自足,并不需要和任何的国家有所往来,因此就决定闭关锁国。这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已经脱轨。

赫赫有名的文字狱

这也是人尽皆知的,在那个时期清朝才刚刚的入关,汉人和满人之间有着较大的纷争,许多明朝的旧人又会称之为满人,这让乾隆皇帝觉得有一些不高兴,因此就决定下命令把所有的这些书籍全部都消除。并且还把一些清朝入关的真实历史书籍也同样全部的销毁,其实当年的文字狱也同样出现了很多的冤案以及假案,导致民不聊生,人心惶惶,一时之间死伤无数。在无数人心目中也留下可怕的阴影。

过于奢华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无数次下江南,每一次场面宏大,可谓是投入巨资。因此如此的奢华,导致把乾隆爷爷以及父亲所留下来的财产全部的挥霍一空,给家庆留下来的仅仅只是一个空壳子。然后却把所有的过错都直接推到和珅的身上,却没有认为自身有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乾隆是谁?乾隆是什么朝代的?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1、您可以介绍一下乾隆帝的身份吗?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他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一共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2、乾隆帝有哪些卓越的成就?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从而扩大了清朝的疆域。

3、乾隆帝在历史上的评价有哪些?

乾隆是中国古代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还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与孝贤皇后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去世后,弘历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 感情真挚,令人动容。而且从字面上看,他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作诗41863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清朝皇帝乾隆有几个儿子?乾隆的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清朝小编相信大家都会觉得当时的清朝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朝代,当时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进行沟通,同自然而然,人们的思想便非常的落后了。不过,清朝还是有皇帝在挽救的,就比如乾隆皇帝,当时乾隆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情的,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乾隆的儿子一共有几个呢?乾隆儿子都是怎么死的呢?具体的我们也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有几个儿子?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康。乾隆皇帝及其风流,有40多个登记在册的妃子,共有17个儿子。那么,乾隆皇帝的儿子们名字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乾隆皇帝的17个儿子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还有3个早逝,没有名字。

乾隆的儿子们简介及死因: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皇帝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与乾隆皇帝废立太子有关。1750年薨,年二十三。乾隆皇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追封定亲王,谥曰安。永璜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清高宗乾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长子。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于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乾隆帝疼爱,乾隆帝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在生时没得到爵位,死后也仅追封贝勒。乾隆五十一年薨,年2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子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的皇帝就能随心所欲?来看看乾隆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皇帝一天都怎么过?

古代的帝王并不能够随心所欲,一般在每天3点左右就必须要起床,在位的60年期间,一直以来都会如此不可以睡懒觉,这真的是让人觉得非常的可怕。

对于一些普通的学生党来说,每天6:00~7:00起床也会让人觉得痛不欲生,伴随着冬季的到来,那么我们也会发现沿海也同样会更加的明显,但此时也会出现起床困难症。这些皇帝一般的情况下在3:00~4:00就需要起床,然后就开始进入到洗漱的阶段。皇帝的衣服有着各种各样的种类,也需要结合不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场合去进行传达,所以也需要引起注意。每一套衣服的用料,还有花纹的颜色,都会有着一些不一样的规定,一般穿的全部都是一些常规的服装,然后就选择早朝,清代早朝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5点左右。

一般在上早朝之前也同样会召见一些军机大臣,然后了解一些非常重要的国家大事,然后就选择上早朝,不过与此同时也需要了解也有一些帝王一直只知道贪图享乐,并没有注重于朝政,比如最长的一位帝王,就有将近28年的时间没有上早朝。

帝王的早饭要比大人们吃得更晚,一般在散朝之后还会招进一些地位非常重要的大臣,然后一起来到御书房一起去商讨国事,在商讨完国事之后才可以进入到早膳的阶段。所以在这里我们也会知道,作为一个帝王也并不是如此的简单,在这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任何一个位置都不是特别的简单,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位,所以大部分的帝王一般寿命都不会很长,这就是因为长时间的操劳也有一部分的人会觉得这一点真的非常的无奈,所以我们首先就应该注重于一些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59乾隆帝禁书修书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清高宗弘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财政富裕。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统治),在这个时期都达到鼎盛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来已归服清朝廷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两路,进攻伊犁,平定了叛乱。准噶尔平定以后,原来被准噶尔俘虏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在当地残酷压迫人民,遭到维吾尔族人民的痛恨,纷纷起来支持清军。清军顺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面继续开博学鸿词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镇压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书籍,贮藏在民间。如果里面有不利他们统治的内容,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集中全国的藏书,来编辑一部规模空前巨大的丛书。这样做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显示皇帝重视文化;二来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可说是一举两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派了一些皇室亲王和大学士担任总裁,那些皇亲国戚大多是挂个名、起监督作用的。真正担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像戴震、姚鼐、纪昀(音yún)等人。那套丛书名称就叫做《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包括历来儒家的经典著作(像《诗经》、《论语》、《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韵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地理、传记等书;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著作,像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法、艺术等;集部,包括文学的总集和专集等。 按照四大类集中贮藏起来就叫做“四库”。 要编一套规模巨大的丛书,先得把书籍收集起来。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员搜集、收购各种图书上缴,并且定出了奖励办法,要私人进献图书,进献越多,奖励越大。这道命令一下,各地图书果然源源不绝送到北京,只隔二年,就有二万多种,再加上宫廷内部原来的大量图书,数量就很可观了。 书收集起来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凡是有“违碍” (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一查下来,发现在明朝后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么尊重,譬如他们的上代就接受过明朝的官职和封号,这在乾隆帝看来是很不体面的;于是就下令把这类图书一概烧毁。至于像吕留良、黄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说了。后来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反对辽、金、元朝的内容,这种内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反对清王朝,也该销毁,或者销毁一部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现这类字句,就随时删改涂抹,这样,书虽然被保存下来,但是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为了这件事,乾隆帝可说是绞尽脑汁。据不完全统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也有三千种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动机怎样,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到底编出来了,而且保存下来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当时把全书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阳)杭州、镇江、扬州(其中三部后来在战争中被烧毁了)。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至于查禁销毁一批书,当然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损失,但是这种有禁也不可能彻底。当时就有不少爱护文物的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把许多有价值的书藏了起来。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书陆续出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此人是乾隆七世孙 穿龙袍坐龙椅 享受群臣跪拜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恒绍,一个富豪,一个中医玄学传承人,家族历经清朝十一代皇帝,也是乾隆世孙。他的身份几乎可以让人们认为他是当今最近似皇帝的人物。他的生命中有着逐渐升高的华美序列,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享受群臣跪拜

恒绍身上的皇家基因也是十分可观。爱新觉罗后裔按照辈份排列,舞袖而来,迎来了一次家庭家祭。爱新觉罗恒绍坚定信奉富贵神圣的皇家基因,也在传承中玄学地继承着先祖带来的东西。他握着帝王御用的扳指,经过几百年的流转,一直延续至今,无不尽现爱新觉罗这个家族的“金贵与神秘”。

然而,恒绍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金钱上,他反而是在追求精神上的境界。他曾赚到了一百万,但在他19岁时便与《玄金秘要》相遇了。那是一本记载着几千年中医精华的秘方的珍贵文献。《玄金秘要》搜集整编了自努尔哈赤开始的中医秘方,专治跌打、补肾、风湿等。恒绍对它十分迷爱,在经过无数的研究、学习后,他们会发现,《玄金秘要》中的精华的确是那么珍贵而难得。

百年之后,现代的恒绍依然将《玄金秘要》锁在保险柜里,不会示人。他只想默默地贴着这份百年秘方。

如今,恒绍的生活已经脱离了金钱的束缚。他的家犹如一座“皇宫”,室内装饰参照帝王标准,选用黄色,以彰显帝王之气。吃饭时,用的是帝王御用的紫檀镶金的筷子,价值上万元;碗是帝王御用的景德镇珐琅彩粉,一套价值几十万;餐桌则是帝王御用的红酸枝龙纹圆桌,一套价值数百万。恒绍深信不疑的说,如果清朝不灭亡的话,我很有可能会成为皇帝。

在他的经历中,恒绍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的路。他身上的光环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中医文化、家族历史、宗教传承等多重元素的综合体现。在他的身上,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乾隆”的虚荣,还可以真正看到一种致力于继承和发扬“皇家基因”、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