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婴儿用泡泡纱好还是纯棉好(推荐20篇)

婴幼儿时期,身体机能弱,抵抗力低下,很容易患病,因此,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必不可少。那么,婴儿用泡泡纱好还是纯棉好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预防婴儿支气管炎的方法。

浏览

3669

文章

1000

篇1:婴儿呛奶的急救方法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婴儿呛奶是会厌失灵造成的,如果不时行急救,很容易造成呛奶窒息的发生。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呛奶的分类

轻微呛奶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

轻微呛奶

婴儿,特别是新生婴儿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呛奶。而婴儿的神经系统刚刚发育,一些反射还很薄弱,他们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于是,常因奶液对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窒息。同时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若停止供氧5分钟,即可死亡,所以,呛奶很可能会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家长们如何把握分秒抢救自己呛奶的宝宝呢?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严重呛奶 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严重呛奶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应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对常吐奶的婴儿,父母应加强观察,并适当抬高床头,让婴儿侧卧。哺乳或喂奶时,都应让头部略高,喂完奶后,再把婴儿抱立起来,轻拍后背,直到打嗝后再放回床上。夜间应定期观察婴儿,是否发生吐奶,呼吸与睡姿如何等。另外,妈妈在给婴儿喂奶时,应防止奶头堵住婴儿的口、鼻,导致窒息。

婴儿呛奶的急救方法

辅助呼气:

重点是呼气,带有喷射力量。方法是抢救者用双手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向上挤压,使其腹压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使气道呛奶部分喷出;待手放松时,患儿可回吸部分氧气,反复进行使窒息缓解。

体位引流:

如果宝宝饱腹呕吐发生窒息,应将平躺宝宝脸侧向一边或侧卧,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宝宝吃奶之初咽奶过急发生呛奶窒息(胃内空虚),应将其俯卧在抢救者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利于气管内的奶倒空引流出来。

清除口咽异物:

如果妈妈有自动吸乳器,立即开动,只用其软管,插入宝宝口腔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呕吐物吸出;没有抽吸装置,妈妈可用手指缠纱布伸入宝宝口腔,直至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婴儿吸气时再次将吐出的奶汁吸入气管。

刺激哭叫咳嗽:

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脚底板,让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缓解呼吸。

就地出招:

因为严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婴儿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家长只能争分夺秒立即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婴儿奶藓胎敛疮发生的原因?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早些时期的婴儿,偶尔会出现奶藓的症状,这种状况跟什么情况有联系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婴儿奶藓(胎敛疮)是怎么回事?

奶藓,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常发于婴儿的颜面部。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多见于肥胖婴儿,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西医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制毒菌素片,并内服复合维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霉素、苯海拉明糖浆、扑尔敏等。

(1)0.2%苯海拉明糖浆1-2毫克/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

(2)扑尔敏0.35毫克/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

2.外治法:常用的药物有复方雷锁辛擦剂,冰醋酸溶液,水杨酸酒精,克霉唑霜,噻苯达唑霜,汗斑药,复方苯甲酸软膏,硫酸钠,杀烈癣软膏,双氯苯咪唑霜,十一烯酸药水,月桂酸酒精等。

在家里,可用以下几种药进行治疗。

(1)糜烂渗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再外搽氧化锌油,渗液减少时外涂硼锌糊,每天2-3次。

(2)干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馏油或煤焦油软膏或涂可的松、肤轻松软膏,每日2-3次。

3.紫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症状

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损形态多样,分布大多对称,时轻时重,在面部者,初为簇集的活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轻者,仅有浅红的斑片,伴有少量脱屑;重者,为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若过分搔抓,摩擦,洗烫,则糜烂加重,渗出增多,常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状。

自觉阵发性剧痒,遇暖尤甚,以致患儿常将头面部在枕上或母亲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烦躁,哭闹不安,常影响健康和睡眠。

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多在1-2岁减轻,痊愈,少数可演变成小儿湿疮。

按不同表现分型: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中药治疗

(1)黄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将药物用香油调涂患处,每日搽2次。

(2)黄连30克,枯矾15克。将药物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3)地骨皮30克,鲜女贞叶60克,川黄柏15克,青黛30克,生大黄30克,松花粉30克,枯矾9克。将前鲜女贞叶及地骨皮煎汤,放至温热后洗患处,洗后用毛巾吸干水分,将后面5味药共研成的极细粉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3-5天可治愈。

(4)生大黄12克,川连12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苍耳子12克。将药物加水煎汤,外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15分钟。若渗出液量多,可加枯矾15克。

(5)茶叶末30克。将药物加水煎汤,趁热外洗患处。之后用药物敷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皮肤褶皱出现红肿溃烂的湿疹。

(6)僵蚕适量。去嘴研磨,加水煎汤,外洗患处。1日1次或2日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pm2.5对婴儿的呼吸系统有影响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pm2.5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pm2.5对婴儿呼吸系统有影响吗?

据统计,儿科门诊中儿童呼吸道感染占39%—65%,儿科住院部肺炎的患病率是最高的,约占25%—65%。如此高的发病率让妈妈们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倍加关注。

我们知道婴儿的呼吸道免疫功能较差,并且由于儿童呼吸道纤毛运动比较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尘埃和异物,因此宝宝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大气中的颗粒物越小对宝宝的伤害越大,这是因为颗粒的大小决定了颗粒最后进入身体的部位和对身体的伤害程度。

婴儿比成年人受空气污染的影响更大,不仅因为他们的呼吸道免疫功能差,还因为他们单位重量的体重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空气,他们户外运动的时间更长。国内外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短期暴露于高PM2.5的环境中,将会导致婴儿肺功能的改变及哮喘的发病率增加;而长期暴露将会诱发儿童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由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新生儿后期死亡率相关。

今天小编对pm2.5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pm2.5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还请关注我们上的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婴儿生理性腹泻 正确对待宝宝腹泻问题

全文共 1626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生理性腹泻,其实生理性腹泻就是指婴儿出现不久出现的腹泻。那婴儿出现生理性腹泻有什么症状呢?婴儿生理性腹泻又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婴儿生理性腹泻症状

婴儿生理性腹泻有什么症状呢?婴儿生理性腹泻的症状往往分有轻症与重症之分,所以其具体症状也是不同的。

1、轻症

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

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儿生理性腹泻特点

1、宝宝的大便次数每天2~3到8~9次不等,并且大便更浆糊一样,但是却没有特殊的臭味。

2、宝宝有点虚胖,面部、耳后或发际往往有奶癣。

3、宝宝虽然有些拉稀,但身体所吸收的营养物质仍然没有少。因此,有生理性腹泻的宝宝一边拉稀,一边继续长胖,体重有时候还要比同龄的其他宝宝还要重些,生长发育也不受腹泻的影响,食欲好,不生病。

生理性腹泻鉴别

次数每天不超过8次,每次大便量不多;

虽然不成形,较稀,但含水分并不多,大便与水分不分离;

没有特殊臭味,色黄,可有部分绿便,可含有奶瓣,尿量不少;

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不发热,无腹胀,无腹痛(腹痛的宝宝哭闹,肢体卷缩,臀部向后拱);

体重正常增长,大便常规正常或偶见白细胞,少量脂肪颗粒。

婴儿生理性腹泻怎么办

1、婴儿出现腹泻之后,则应该适当的控制饮食,从而减轻胃肠的负担,使得消化道可以得到一定的休息时间。

2、对腹泻严重的宝宝,应及时补充水份,防止脱水,可以选用口服补液盐。

3、给予良好的护理,控制肠道内外感染,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4、严重腹泻的患儿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生理性腹泻治疗对策

如果母乳不足,添加牛奶后出现腹泻,可以更换其他品牌的配方奶。

如果仍然无效,可以减少牛奶量,适当添加米粉。

如果添加米粉后反而加重,就立即停止添加。继续添加配方奶粉,不要选择加铁奶粉(奶粉中额外添加了铁剂,是针对有缺铁性贫血或早产儿的)。

如果使用鱼肝油滴剂补充维生素AD,可改用浓缩维生素D胶丸(10万国际单位/丸,一月一丸)会减轻生理性腹泻。

如果是纯牛奶或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出现腹泻,就停止辅食,这个月可以不添加辅食。不会因为在这个月没有添加辅食而使宝宝出现偏食或营养不足。

婴儿生理性腹泻饮食疗法

一、炒米粥

将大米炒至色泽微黄,冷却后装进保鲜盒内备用。需要的时候,取少量炒的米煮成稀粥,不要放油,给宝宝吃,每天吃2~3次。

二、苹果汤

妈妈可以把新鲜苹果切成丁,放入锅里,加少量水,用文火煮六七分钟,待稍微凉一些,装进奶瓶中给宝宝喝。

三、萝卜汤

准备红萝卜1到2根,盐少许。将红萝卜清洗干净放入搅拌机当中搅拌成泥。然后将萝卜泥加水煮10分钟,用细筛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婴儿生理性腹泻护理

1、母乳喂养,减少喂奶次数及每次喂奶时间,并暂停辅食;母亲宜少吃油腻物,以减少奶中脂肪,并且不宜在热季断奶。

2、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3、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4、将病儿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细心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和各种清洁消毒工作,勤换尿布,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门,防止发生红臀;患儿的腹部要保暖,以减轻因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腹痛。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婴儿生理性腹泻的一些症状以及婴儿生理性腹泻应该怎么办的一些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了如何婴儿生理性腹泻了。因此,当婴儿出现生理性腹泻的时候,除了治疗之外,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活中婴儿应警惕的食物

全文共 183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饮食作为孩子健康发育的关键因素往往需要更加注意,那么婴儿应注意不能吃哪些食物?下面小编就来讲讲生活中婴儿应警惕的食物。

生活中婴儿应警惕的食物。

谷类、淀粉类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家长给宝宝添辅食时首选米粉、稀粥等谷类、淀粉类食物,这是正确的,但过分注重营养的爸妈们常常会犯“过犹不急”的错误,偏向于选择精细的谷类食物,但其实精细的谷类食物里维生素遭到破坏,特别是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会影响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会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影响视力发育,成为近视眼的一大成因。

荤食类富含铁质和蛋白质,通常都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将肉炖至酥软或者撕成细丝,都有利于让宝宝顺利吃进。不过以下所列举的这几种食物,在辅食的初阶段,不要让它们出现为好。

鸡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较小,有时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中,使婴儿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湿疹、荨麻疹等疾病。蛋清要等到宝宝满一岁才能给。

汞含量较高的鱼

汞主要以甲基汞的有机形态积聚于食物链内的生物体,特别是鱼类,而甲基汞可能会影响人类神经系统,孕妇、胎儿和婴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在选择鱼类时,应避免进食体型较大的鱼类或其他汞含量较高的鱼类,包括鲨鱼、剑鱼、旗鱼、鲶鱼、罗非鱼金目鲷及吞拿鱼,特别是大眼吞拿鱼、蓝鳍吞拿鱼等。

海鲜类

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会引发婴儿的过敏症状,也建议不宜在1岁以前喂食。

蔬菜类

宝宝3个月之后,就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汁,再大一些就可以添加蔬菜泥。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好处多多,但也要注意有些蔬菜,还是不宜过早出现在辅食中的。

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

菠菜、韭菜、苋菜等蔬菜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体内不易吸收,并且会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可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

豆类含有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此外,豆类较难煮熟透,容易引起过敏和中毒反应。

不易消化的蔬菜

婴儿的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所以竹笋和牛蒡等较难消化的蔬菜最好等宝宝大些才喂给他吃,此外,纤维素太多的菜梗也不要喂给宝宝吃。

可乐、咖啡、浓茶等含太多糖分或咖啡因且没有营养,容易引起蛀牙并且影响宝宝的味觉,并且使人兴奋,会使小儿不安,甚至影响宝宝的生物钟。

沙茶酱、西红柿酱、辣椒酱、芥末、味精,或者过多的糖等口味较重的调味料,容易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干扰身体对其它营养的吸收。一岁以内的宝宝也不要吃盐,味精过多会影响血液中的锌的利用。

严格地说,在宝宝辅食的初级阶段,不应该给宝宝吃零食的,特别是含有添加剂及色素的零食,这些东西营养少糖份高,而且容易破坏婴幼儿的味觉,引起蛀牙等。特别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人参类食品,如含人参的糖果、饼干、奶粉、麦乳糖以及人参蜂王浆等。人参有促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吃这类产品会导致性早熟。

水果中含有宝宝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C,且酸甜可口,是非常适宜的婴儿辅食,水果中又有哪些不适合进入到辅食的呢?一般来说,容易引起过敏的,最好都不要给宝宝吃。过敏不仅引起皮肤的红肿痒、发生皮疹、腹痛、腹泻,还会引起哮喘,特别是儿童,食物过敏往往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诱因之一。3岁以前的儿童出现食物过敏的几率很大。

芒果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不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这些都对皮肤的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发口唇部接触性皮炎。

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的皮肤血管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些人食用后很快出现皮肤瘪痒,四肢口舌麻木等。

有毛的水果

表面有绒毛的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婴幼儿肠胃透析能力差,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很容易造成过敏反应,如水蜜桃、奇异果等。

矿泉水、纯净水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滤过功能差,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渗透压增高,增加肾脏负担。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使得孩子缺乏某种矿物质,而且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工业原料,可能对婴幼儿肝功能有不良影响。饮水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宜使用。

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中大都富含电解质,可以适当补充人体在出汗中丢失的钠、钾等微量元素。不过,由于婴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代谢和排泄功能还不健全,过多的电解质,会导致婴儿的肝、肾还有心脏承受不了,加大儿童患高血压、心律不齐的几率,或者是肝、肾功能受到损害。

以上这些食物就是宝宝在未满一岁的时候需要警惕的,因为孩子太小,尽量不要给孩子吃。有关儿童常吃膨化食品有什么坏处的常识还在持续更新中,敬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婴儿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婴儿由于身体比较小,鼻腔也就会比成人要小很多,那么婴儿鼻子通气怎么办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婴儿鼻子不通气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婴儿鼻子不通气的治疗偏方

婴儿鼻子不通气,或是呼吸困难,许多妈妈看着就特别的心疼,希望给孩子吃一些药能帮助孩子缓解鼻子不通的症状。

但是小孩鼻子不通气不要急着吃药,可以试试给用蒸汽熏鼻子或是给小孩按摩鼻子等简单护理方法。如果这样都还不行,那么可以试试下面小孩婴儿鼻子不通气。

1、用蒜削成鼻孔大小的蒜头,插入鼻孔一部分,片刻就好。

2、用小塑料袋,把口鼻罩住,呼出气体,再吸进气体,几次就行。

3、用新鲜橘子皮对准鼻孔猛然一挤,把挤出的汁液喷入鼻腔,鼻子很快就会通气。

4、用四指(约六厘米)长大葱白(大葱的根部)一段生吃即可。

5、还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配一杯盐水,浓度要稍浓一些,自己可以承受就行,喝一口含在嘴中,仰头让水位于咽喉处,不要咽,数秒后吐掉,连续三次差不多就搞定了。

6、还有就是把维生素C碾成粉末,然后吸少量入鼻,鼻子就会通气了。

7、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

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

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

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药棉。

8、感冒鼻子不通气可滴0.5%-1%的麻黄素盐水溶液(医院自己配制的),靠鼻翼内侧挤一滴,使其滑入鼻腔,每侧滴1-2滴即可。

为了迫长上药后鼻子通气的时间,可在鼻通气后,给鼻前庭涂一点眼药膏或擦脸油,可以减轻鼻通气后的干燥感觉。以减少或迫长交感神经产生反应性的调节而使鼻又不通气。

9、再说一个最近本的方法:用手上下按摩鼻梁至发暖为止,可以治不通气。

10、生姜100克,45度热水泡脚。泡1.5小时,出汗以后停。尽量别吃药。

2、婴儿鼻子不通气的解决方法

婴儿鼻子不通气的时候,常常是因为发生了感冒的情况,在治疗婴儿鼻子不通气的时候,还要注意治疗感冒症状。

1、用蒸汽熏鼻子

可以把暖瓶打开盖,慢慢的让孩子靠近蒸汽,以不烫脸为好,让蒸汽熏一熏鼻子,能让鼻腔通气,每次熏10分钟左右即可见效。

2、用吸鼻器吸出鼻涕

如果孩子比较小,不会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帮助孩子吸出鼻子,注意吸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擤出鼻涕后宝宝会感到鼻子通畅一些了。

因为在感冒的时候会有流鼻涕的情况,这是感冒病毒在宝宝的鼻腔中大量的繁殖造成的,是一种排泄细菌的方式。

如果是伤风伤寒感冒,可以让孩子喝红糖姜水,生姜要多放一些,以不辣为准,喝完了让孩子睡觉,用被子捂出汗最好,这样有利于感冒好转,鼻子也就不堵了。

3、按摩鼻子

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从眼角处向下再向上往复按摩鼻子,促进鼻子的正常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鼻塞症状。

4、用鼻塞一贴灵

虽然不建议常用,但如果孩子鼻塞比较严重时可以适当用一用,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40天婴儿肚子响又不哭闹怎么回事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婴儿肚子响是什么问题?我来告诉你

您好,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如果食欲正常可不必担心。婴儿睡眠周期有深睡眠和浅睡眠,约有12的睡眠是浅睡,以后会逐渐减少。浅睡眠的宝宝会不时有吸允动作,面部表情很多,有时做鬼脸有时噘嘴,四肢有时舞蹈动作或者突然活动一下。妈妈不要把浅睡的表现当作不适的表现,也不要用过多的喂养和护理去打扰;白天睡觉卧室要保持安静。如果宝宝有食欲、精神状况异常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

正常人肠子内有少量的气体存在,在胃里面的体机大部分是空气的氮气、氧气、二气化碳。在肠子里的气体除了空气之外,还有氢气、甲烷及其它很微量气体。肚子留发出帖噜咕噜叫声,就是因为肠子内气体异常增加所导致。

造成肠子内机增加的原因:

最常见的是吞咽了太多的气体所导致,例如情绪紧张,一直吞口水,或是喝了太多的碳酸饮料、啤酒,或足舔食糖果、抽菸,都会把空气吃进胃内。

第二种原因是由於产生太多二氧化碳,如服用胃散、胃乳片、碳酸饮料。

第三种原因是肠内细菌发酵产生过多的气体所致。过多的气体会导致腹胀、打隔、腹鸣、排气等症状。

治疗胀气的原则首先是防止过度吞咽气体,例如要心理治疗防止紧张,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以及矫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吃饭时要放松心情、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此外,不要吃口香糖、舔糖果,不要抽菸、不要喝碳酸饮料,会产生气体的食物和多纤维的食物不要吃大多。牛乳喝多了也会胀气。如果症状还是没有改善,则需寻求胃肠科专科医师之诊疗,并服用药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婴儿老打嗝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打嗝,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形,这是因为宝宝大的横膈膜突然用力收缩所造成,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后就会停止打嗝,医学上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宝宝长大一些的时候会自然缓解,但是如果宝宝们打嗝时间过长或发作过频繁,多多少少都会让奶爸奶妈们产生不安情绪。那么,新生儿打嗝究竟该怎么办呢?

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当宝宝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都会使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一声,当有节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新生儿打嗝要特别注意,必须要细心呵护才行。下面小编根据宝宝打嗝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1、治疗宝宝打嗝比较快速的方法是将宝宝抱起,轻拍其背,喂点温开水,然后用手刺激宝宝足底(可稍微捏一下,不要太用力)使其啼哭,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等宝宝哭了几声后,打嗝即会自然消失。

2、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打嗝,可用指尖在他的唇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唇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其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注意挠痒时指甲不要太长,以免划伤宝宝娇嫩的肌肤。

3、如果宝宝打嗝时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说明宝宝消化不好,所以容易引发打嗝。可轻柔按摩其腹部或喝山楂水,消食健胃通气,宝宝消化正常了,体内通气了,打嗝就会自然停止。

4、如果平时宝宝没有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嗝声高亢有力而连续,很可能是宝宝受凉了,应该及时给宝宝热敷胸腹部,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冬季还可在衣被外放一个热水袋保温,慢慢的打嗝就会消失。

5、新生儿发生嗝时,为了避免宝宝产生急躁情绪,可以多拿些好玩的玩具哄哄他(她)或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这样能逐渐减少打嗝的频率,慢慢打嗝会消失。

新生儿打嗝拍打方法

一、直立式

尽量把宝宝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的力量将宝宝轻扣着,再用手掌轻拍宝宝的上背,促使宝宝打嗝。

注意:

1、为了防止宝宝溢奶、吐奶,使用直立式时,妈妈可在自己肩膀上垫上小毛巾,方便清洁。

2、由于依靠手部支撑宝宝直立,当宝宝面朝自己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不要捂住宝宝的口和鼻,方便宝宝呼吸。

3、如果宝宝在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可以考虑先抚摸再拍打,也可以换另外的肩膀再拍打。

二、端坐式

如果觉得直立式比较辛苦,可以考虑端坐式,妈妈可以坐着,让宝宝朝着自己坐在大腿上,妈妈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头,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

注意:

1、为宝宝准备好小毛巾,防止吐奶。

2、与直立式相同,如果宝宝在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可以考虑先抚摸再拍打。

三、侧趴式

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横放,让其侧趴在腿上,宝宝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宝宝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宝宝上背部即可。

注意:这个姿势比较适合较小的宝宝,为了防止宝宝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宝宝身体固定在妈妈大腿上。

如何防止新生儿打嗝

由于刚出生的宝宝神经发育还不太成熟,所以才会经常打嗝,绝大多数不是病,无需过于担心、惊慌及治疗,通常过些时日等宝宝长大后就会自然好转,一般不会造成影响和后遗症。

1、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打嗝及溢奶,可在喂奶后让宝宝直立靠在大人的肩上排气,且半小时内勿让其平躺,4个月大后可添加米粉或麦粉以增加奶的黏稠度,防止打嗝。

2、如果宝宝打嗝是因为对牛奶蛋白过敏,可依医师指示使用特殊配方奶粉。

3、平时喂食宝宝要在安静的状态与环境下,千万不可在宝宝过度饥饿及哭得很凶的时候喂奶。

4、喂奶姿势要正确,进食时也要避免太急、太快、过冷、过烫。

5、在宝宝打嗝时可用玩具或轻柔的音乐,来转移、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以减少打嗝的频率。

6、让宝宝在喝奶的中间休息一下,让宝宝直立站在你腿上,轻轻地拍他的背排气,打完了饱嗝可避免连续打嗝。

新生儿打嗝的原因

新生儿打嗝可能有各种原因,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常在刚喝完奶时发生,可能是宝宝常哭闹或在喂食时吃得太急,而吞入大量的空气造成的。

2、有时肚子受寒,或是吃到生冷食物等也会出现打嗝症状。

3、其他较少见的原因是与胃食道逆流及疾病如肺炎有关,或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有些孕妇可能在怀孕第两三个月时就感觉到宝宝打嗝,或产前超声波检查时,看到宝宝在妈妈肚里打嗝。不过宝宝最常发生频繁打嗝的年龄,还是在刚出生在前几个月,而通常在1岁以后就会改善。

宝宝打嗝是由横膈膜肌肉突然的强力收缩造成的,同时还会伴随不自主的 “嗝”声。与大孩子比较,大部分的小宝宝似乎不会感到任何的不适,除非连续过长的打嗝,才会干扰到饮食等正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婴儿几个月长牙 婴儿长牙时如何护理

全文共 2146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长牙是发育的重要标志,而正常情况下宝宝长牙的时间是差不多的,那么婴儿几个月开始长牙呢?婴儿长牙的时候会有哪些症状,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护理呢?下面就一起来具体的看一看吧!

宝宝几个月出牙

宝宝出生时,是没有长牙的,正常的宝宝在六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长牙,根据宝宝不同体质,有的宝宝在4、5个月的时候已经开始长牙,有的宝宝要在1岁左右才开始长牙,妈妈不用担心,宝宝在一周岁长牙也是正常的。宝宝长牙时,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长牙,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

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宝宝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因此当宝宝长牙开始时,妈妈要将宝宝的牙齿护理好,这样才会让宝宝牙齿更健康。

宝宝出牙的特点

1、牙齿萌出有一定次序,萌出先后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

2、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其生理范围较宽,个人差异较大。晚萌6-12个月也是正常的,家长不要太过于担心。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的同名牙。

宝宝长牙的症状护理

1、牙龈肿痛

宝宝出乳牙的时候,在他的口腔里,可以隐约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微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而牙龈肿痛和不舒服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引起宝宝肿痛的原因是因为牙床发炎,发炎是柔软的牙床纤维对付逼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宝宝长第一颗牙及臼齿的时候是最不舒服的。

处在长牙阶段的宝宝会比较烦躁,甚至会哭闹,为了减轻宝宝的不适,爸爸妈妈可以用纱布蘸冰水擦拭宝宝肿胀的牙床,同时达到按摩和冰敷肿胀牙床的双重功效。除了冰敷也可以用医用纱布沾上盐水在宝宝的牙龈上轻轻擦擦,盐有消炎的作用。

2、发烧

当乳牙准备萌出的前几天,宝宝都可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有的会哭闹,有的会口水增多,有的会喜欢咬手指等等。而且,有的宝宝还会有低烧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在牙齿努力钻出牙龈的时候,难免会有类似“伤口”的地方出现,导致宝宝感觉到不适。而往往对于这些“伤口”,口腔清洁不够的话,导致牙龈发炎、发烧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大。

因此,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多帮宝宝清洁口腔,平时让宝宝多喝水,饭后注意漱口。但是出牙能使体温稍稍升高,所以宝宝可能会觉得比平时热一点,当宝宝有点低烧的时候,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如果低烧情况持续不退,或者宝宝体温已经超过38.5℃,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流口水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宝宝的唾液相对比较少不会有流口水的情况出现。但是当宝宝到了3个月的时候,唾液分泌就慢慢增加,到宝宝6-7月开始长乳牙的时候,刺激了三叉神经进一步增加了唾液的分泌,加上宝宝口腔小,还不会吞咽和调节口腔内的唾液,积储后就会自然流出。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及时为宝宝擦干口水,但是不要经常用粗糙的手巾拭擦,避免损伤宝宝局部皮肤。另外就是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等都容易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

4、龋齿

宝宝乳牙的表面结构相对比较脆弱,如果常常覆盖奶水或食物残渣,就会很容易发生龋齿。所以,当宝宝每次进食之后,爸爸妈妈最好让宝宝要用白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或直接帮宝宝刷牙,尽量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宝宝长牙晚的原因

宝宝出牙的早晚和宝宝自身因素有关。有的宝宝出牙晚,在一岁时候才开始出牙。宝宝的出牙周期都不尽相同,虽说应在约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不过就乳牙而言,出牙的时间差距在半年之内都算正常,而恒牙萌出时间的合理差距甚至可延长至1年。所以,一般无需过度担心,通常只是出牙时间的快慢不同,并不会影响到牙齿的功能。一般宝宝出牙晚的原因有:

1、先天遗传

宝宝出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宝宝的出牙时间会比男宝宝早一些。

2、后天环境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造成出牙缓慢。就拿早产儿来说,他的出牙时间就必须先扣除早产时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如果是胎龄30周就出生的早产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必须延后10周(通常是出生后6-8个月时)。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宝宝,也很可能出现出牙较慢的问题。

3、系统性疾病

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宝宝出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4.、外伤与感染

如果宝宝的乳牙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牙齿受到过外力撞击,导致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坏死,而以新生骨头取代(骨粘连),从外观看来只是某颗牙齿生长较慢,实际上却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发。如果宝宝乳牙提早丧失,牙龈表面便会生成结缔组织,一旦恒牙此时还未充分成长,就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恒牙出牙较慢。另外,有时宝宝所服用的药物会让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也会让妈妈产生出牙较慢的误解。

结语:婴儿长牙的时候是有症状的,对于宝宝长牙家长一定要注意护理,这关乎宝宝的健康,那么宝宝长牙的时候应该如何护理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上述小编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婴儿惊厥的原因

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那么,婴儿惊厥的原因是什么?婴儿惊厥的类型有哪些?婴儿惊厥怎么办?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婴儿惊厥的原因吧!

婴儿惊厥怎么办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原发病变其次是惊厥。除非是表现为呼吸暂停的惊厥,通常惊厥过程中不用止痉,因为一般它们是自限性的,很少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功能。

如果血糖低应给予10%葡萄糖2ml/kg静注;如果有低血钙,给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含18mg/kg)(注意:给予葡萄糖酸钙的速度不能超过50mg/min,同时作连续的心脏监护)应避免渗出血管外,因为会引起皮肤腐蚀,如果有低血镁给予50%硫酸镁0.2ml/kg肌注。应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惊厥感染。

在确定新生儿惊厥原因检查开始后应立即针对惊厥本身治疗。选用苯巴比妥,给予负荷量20mg/kg静注如果惊厥未停止,可每15分钟给予5mg/kg直至惊厥停止,或最大用量40mg/kg已给予维持治疗在12小时后开始。剂量从3—4mg/(kg.d)起,根据临床反应和血清药物浓度可增加至5mg/(kg.d)。苯巴比妥必须静脉给药,特别在惊厥反复发作或长时间发作时当惊厥控制后,苯巴比妥可给予口服,苯巴比妥的有效治疗浓度为15—40μg/ml(65-170μmol/L)

如果需要第2种药物可用苯妥英,负荷量为20mg/kg,在新生儿唯有用静脉注射才有效,应分成2次(10mg/kg)缓慢静脉注射,以防止低血压和心律紊乱。新生儿苯妥英中毒的体征很难发现持续的高浓度将是有害的。如果能测血浓度,危险性就会减少维持量从5mg/(kg.d)开始,分2次使用,根据新生儿惊厥临床症状和血浓度进行调整苯妥英的有效治疗血浓度为10—20μg/ml(40—80μmol/L)。

对使用抗新生儿惊厥药的婴儿应予以密切观察药物过量可导致呼吸抑制,而呼吸骤停将比惊厥本身更危险,抗惊厥治疗必须持续至惊厥控制和以后发生惊厥的危险减少为止。

婴儿惊厥的类型

1、微小发作:较其他类型常见,以头面部表现为主,无肢体强直或阵挛,发作时运动现象轻微,抽搐微弱而局限,可表现为呼吸暂停、眼球偏斜、眼睑抽动、口唇颤动、吸吮吞咽、瞳孔散大、有时伴有异常的哭笑,或只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则伴有肢体的踏车、跨步、游泳等动作。

2、多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是游走性的,无固定顺序,发作中阵挛性运动迅速地从这一肢体转移到另一肢体,或从这一侧转到另一侧,长时间的局灶性阵挛运动在其他部位开始前只限于一个肢体或同侧的上下肢。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开始起于单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可扩展到同侧其他部位,一般无意识障碍,发作中可在中央沟附近查到一侧局限性高幅尖波,并可能扩展到同侧半球的邻近区域或对侧。轻微的局限性发作有时不能辨认,如一侧肢体或指(趾)的轻微颤动或强直,肢体的奇特动作,如上肢的摆钟样动作、双下肢的踩踏板样动作等。

4、强直性惊厥:表现为全身的伸展和僵硬,伴呼吸暂停、双眼向上斜视,少数呈全身性强直发作。本型以早产儿多见,常提示有器质性脑损害。

5、肌阵挛性惊厥:本型临床上少见,常提示弥漫性脑损害,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时发生的急促的牵拉运动,脑电图常无特殊形态的异常。

婴儿惊厥的原因

1、感染性因素: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各种脑炎、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有败血症、中毒性菌痢、肺炎等。还有一种是由于发高烧引起的惊厥,叫做高热惊厥。例如3岁以内的小儿,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发高烧的初期,也会发生惊厥。

除了感染引起惊厥以外,还有代谢性、中毒性、器官疾病等非感染性原因可引起婴儿惊厥。

2、代谢性因素:有低血钙、低血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缺乏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等。

3、中毒性因素:有乱用过量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如氨茶碱、抗组织胺药物等,农药1605、1059、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中毒,也会引起惊厥。

4、器官性疾病因素:有脑部疾病如脑外伤、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也有因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常见的有:

高热惊厥:婴儿大脑发育不够成熟,当体温升至39℃以上,特别是接近40℃时,非常容易发生惊厥。

低钙惊厥:婴儿血钙过低时,神经兴奋性增高,较易出现手足搐搦症。严重时还可伴发喉痉挛,非常危险。

产伤后遗症:分娩时有颅内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婴儿,可出现惊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婴儿被蚊子咬了怎么办 快速消除红肿的方法

全文共 1846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所以即使被蚊子叮咬了,也只会哭闹,无法言语。婴儿被蚊子咬了怎么办才好呢?如何预防蚊子叮咬?如果发现宝宝被蚊子咬了怎么消肿效果好呢?

婴儿被蚊子咬了怎么办

1、复合维生素B溶液

这是很简单有效的方法。爸妈可以去药店买最便宜的复合维生素B,然后碾成粉末状,用水溶解,倒入小喷壶里,每次用的时候只需要对着宝宝20厘米处喷一下就可以。据说蚊子不喜欢VB的味道,用起来简单又方便。

2、小黄瓜

将黄瓜切成片状或者捣成泥,涂抹在蚊虫叮咬的部分,因为小黄瓜有镇静、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消除肿痛和止痒,不妨试一下。

3、残茶除蚊

爸妈可以收集平时喝剩的残茶叶,将其晒干后就可以在蚊子容易进出的地方燃烧,驱除蚊虫。或者将阴干的艾叶等搓成绳索,点燃后放在室内,其烟味同样可以驱蚊,不过操作时别熏到了宝宝。

4、涂抹薄荷

取几片薄荷、紫苏或西红柿的叶子,揉出汁涂抹于身体裸露的皮肤上,蚊虫闻到这些植物汁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唯恐避之不及,但要注意远离宝宝嘴部。

5、安装橘红色的灯泡

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由于蚊子害怕橘红色的光线,所以能产生很好的驱蚊效果。如果没有橘红色灯泡,也可用透光性强的桔红玻璃纸套在60瓦的灯泡上,蚊子同样会四处逃散。

宝宝被蚊子咬了怎么消肿

1、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涂抹1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叮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一般12小时后即可消炎去肿,溃烂的伤口24小时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这个方法适合年纪较大的孩子。

2、脚上被蚊虫叮了几个红点,倒半盆滚烫的开水(宝宝可接受的温度),找一块干净的方毛巾,把毛巾的一角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地烫痒处(注意只烫痒处,要防止开水下流引起烫伤),反复几次,痒感片刻即消。

3、用湿手指蘸点盐搓擦患处也去痛痒。

4、用湿肥皂涂患处即刻止痒,红肿渐消。

5、明矾蘸唾液擦痒处两三次即好。

6、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搽1-2滴氯霉素眼药水,即可止痛止痒。由于氯霉素眼药水有消炎作用,蚊虫叮咬后已被抠破有轻度感染发炎者,涂搽后还可消炎。

被蚊子咬了怎么止痒

1、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这时可用碱性物质进行缓解,例如可用氨水止痒,也可将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这样能在数分钟内止痒。

2、如果叮咬处很痒,可先用手指弹一弹,再涂上花露水、风油精等。

3、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

4、可用芦荟叶中的汁液止痒。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奇痒时,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

5、用大蒜反复擦一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

6、用西瓜皮反复擦拭蚊虫叮咬处,即可止痒。

7、取少量藿香正气水,涂抹于被叮咬处,半小时左右,瘙痒既可减轻或消除。

8、取少许牙膏,或碾碎的薄荷敷在被叮咬处,立刻会感到清凉惬意,痒意顿消。

9、取一两片阿司匹林,碾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也可减轻或消除瘙痒。

10、喝粥的时候,不妨等上几分钟,等粥的表面凝成了一层薄膜后,将其涂在蚊虫叮咬处,亦可止痒。

11、肥皂涂抹止痒。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肥皂的碱性与蚁酸的酸性中和后迅速消除痛痒。

12、宝宝或者全家被蚊虫叮咬之后,可立即涂抹驱蚊乳液,有清凉止痒、消炎杀菌之效,祛除蚊虫叮咬的痒痛。

预防被蚊子叮咬的措施

一、挂蚊帐。蚊帐安全、无毒,不仅防蚊效果好,帐内小小的空间会给宝宝一种安全感。

二、勤洗澡、勤换衣。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可以减少蚊虫叮咬。

三、尽可能给宝宝穿袜子。穿了袜子后,蚊子感觉人的皮肤湿度降低、皮表挥发物减少,会减少叮咬。

四、在室内摆放一两盆花卉,起到驱蚊作用。

五、多吃蔬菜。蔬菜中有一些含有蚊子不喜欢的气味,如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宝宝吃下后,蚊子也会离远点。

六、纳凉要时适地。纳凉白天要选择有树荫、通风好的地方。傍晚选择在下午5点到晚上7点半之间,在空旷之地,尽量避开树木、花坛和草地。户外活动时,家长可用扇子在宝宝周围轻轻扇风,以驱赶蚊子。由于蚊虫喜欢颜色艳丽的衣服,所以,家长在为宝宝择衣时,应以浅色衣服为主,这对于防蚊有一定作用。

结语:生命的繁衍非常的神奇。宝宝是夫妻双方爱的结晶,就算宝宝只是被蚊子叮了那么一口,家长们也会变得紧张兮兮。所以马上夏天就要到来了,家长们都会想要知道正确消除蚊子叮咬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8个月婴儿哭闹的原因和安抚的方法

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是可爱的,不过有时候宝宝哭闹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宝宝会哭闹呢?宝宝哭闹是怎么回事呢?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爸爸专属安抚法:

1、使劲把宝宝抱起来。搂紧宝宝,摇摇晃晃,试试爸爸的力量。大多数宝宝喜欢这种被紧紧包裹的感觉,这会让他感觉温暖而安全。

2、用用你的粗喉咙。跟宝宝说话、唱歌,或干脆念一段你的工作计划给他听听。忽然听到跟妈妈温柔女声不一样的粗嗓门,宝宝很意外,眨巴眼睛,不哭了。

3、抱着宝宝到外面走一圈。宝宝喜欢“换店”,喜欢新奇,喜欢到户外溜达,这会让很多宝宝停止哭泣。

4、 用你的鼻子轻轻触碰宝宝。这陌生的动作让宝宝感觉新奇,好奇心上来,坏脾气就逃开了。

5、换一个奇怪的姿势抱宝宝。让宝宝脸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脸;左手轻轻地晃荡,右手轻轻抚摩宝宝的背。视野掉了个头,宝宝很奇怪,哭就忘了。

6、朝他额头吹气。直接而温柔地朝宝宝的额头连续吹气,他立刻眨眼、深呼吸;你重复几次,他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哭。不过,得确定你没感冒。

7、给宝宝吸你的大拇指。有时候宝宝大哭大闹的理由很简单,他就想吸吮点什么。那就尝尝爸爸的大拇指,温暖柔软,有点奇怪。宝宝说,感觉不错。不过,必须保证你的手指是用肥皂仔细清洗过的。

8、来一点小噪音。吸尘器开小档、收音机或电视机开到滔滔不绝的说话节目,信不信,宝宝会听得昏昏欲睡。

哭闹相关

2个月宝宝哭闹的原因

1.我饿了

饥饿是新生儿哭闹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你的宝宝胃很小,一次吃不了太多。如果宝宝哭闹,试试给他喂奶。即使他不久前刚吃过 ,也可能是饿了。

2.我困了

你的宝宝可能很难入睡,特别是当他累过头的时候。宝宝困倦的迹象往往是有一点小刺激就哭唧唧的,甚至大哭大闹,或呆呆地瞪着前方,变得很安静。教他学会自我安抚入睡吧。

3.我就是想哭!

如果你的宝宝还不满5个月大,她在傍晚和晚上可能会哭闹。这是正常现象,但对你来说,可能很承受。如果宝宝除了长时间哭闹外一切健康,这传统上叫做肠绞痛。你可以抱着你的宝宝轻轻摇晃,开车兜兜风,或用吹风机等制造白噪音,也许能够安抚你哭闹的宝宝。

4.我需要换尿布

如果尿布湿了或是有粪污,让宝宝很不舒服,他可能就会抗议起来。如果他柔嫩的皮肤受到刺激,他可能会通过哭闹来告诉你。给宝宝换尿布时,一定要涂一层臀部防护霜。如果可能的话,让宝宝光一会儿屁股。

5.我想要你抱

你的宝宝需要很多很多的拥抱和安抚。试试用婴儿背巾把宝宝带在你身上,让他靠近你。也许还可以一边抱着他,一边轻轻摇晃,给他哼哼歌。

6.我需要拍嗝

如果你的宝宝在喂奶过程中或是喂奶后马上哭闹,他可能是需要拍嗝排气。宝宝的胃里很容易进入空气,他吃奶或哭闹时都可能吞进空气。轻拍或是按摩宝宝的背部都是给他拍嗝的好方法

7.我太热了

注意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厚,他可能会感到太热。一般来说,他只需要比你多穿一层,就会非常舒适。

8.我太冷了

你的宝宝可能不喜欢换尿布,或是不喜欢洗澡。他可能还不适应皮肤裸露在冷空气中的感觉。但是,如果宝宝的哭闹是这个原因引起的,你很快就会学会如何迅速又完美地给他换尿布。

9.我身体不舒服

注意观察你的宝宝是否有变化。如果他身体不舒服,他哭闹时的声调会跟平时不同。他的哭闹声可能会小些,更急,持续不停,或声音很尖。

没有人像你那样了解你的宝宝。如果你觉得他有点不对劲儿,一定要咨询医生。

10.太烦了!

如果客人们都来欣赏宝宝,逗他、抱他,他可能会受刺激过度。你可以把你的宝宝抱到安静的地方,帮他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夏天婴儿易得疾病

全文共 2498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天气炎热,儿童免疫力低下且新陈代谢较快,更易出现高温不耐受现象,很多家庭都有常备小药箱,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夏季宝宝最容易患上的五种疾病,同时学习家庭自行用药的科学准则吧!

夏天婴儿易得疾病:疱疹性咽峡炎

这是今年夏天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数个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由于疱疹非常疼痛,患儿常哭闹不安,几天不能进食。该病为病毒感染引起,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发热可选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枕等,还可以口服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也可口服一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清开灵冲剂、蒲地蓝口服液等,一般不需用抗菌素。

夏天婴儿易得疾病:腹泻

夏季儿童往往会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贪食过凉食品或者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受凉,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了解儿童疾病的特点

虽然夏季侵袭宝宝的主要疾病为以上五大类,但不同年龄段宝宝患病特点还是有很大差异。在准备药物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小儿疾病的特点。通常,我们将小儿按照年龄划分为婴儿(0-1岁)、幼儿(1-3岁)、学龄前期(3-7岁)和学龄期(7岁至青春期开始前)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小儿的成长发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疾病谱也有所不同。父母首先要对孩子当前阶段的成长特点有所了解,才不至于在疾病到来时手足无措。

婴儿期的孩子飞速成长,体格、动作和智力发育最为显著,由于喂养失当而造成的营养不良和消化紊乱比较常见。随着从母体继承的抗体逐渐减少,加之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婴儿在6个月之后逐渐对细菌、病毒易感。

幼儿期孩子发育减缓,但认知能力继续增长,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增加。此时的孩子除了易患一些感染性疾病外,还可能由于看护不严而发生一些意外,例如创伤或中毒。

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活动范围更广,与社会接触更为频繁,社交范围继续扩大,发生意外事件(外伤、中毒)的几率也更大。此时儿童的免疫系统已较为成熟,计划免疫已基本完成,消化道和呼吸道常见病菌的感染较为常见。一些常见的流行病也容易于这个时期在孩子们之间流行(例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结膜炎等)。 如前所述,小儿疾病往往发病急,变化快,症状比较明显,应对得当的话痊愈也比较迅速。因此,对于各个时期的小儿,常备应急药物也应具备针对性。

夏日5种疾病盯上BB 教你添置小药箱

家庭用药目的在于缓解症状

总体上说,家庭使用应急药物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对于轻症而言,缓解症状辅以休息和营养将有很大可能使患儿和家长免去求医之苦,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应对合理的基础之上。对于重症而言,家庭应急是为了减轻病痛对患儿的进一步伤害,为求医争取时间。因此,准确判断孩子的病情轻重是用药的前提。家长们最应该掌握的是区分哪些情况应该立即送医,哪些情况可以在家暂时观察。

用药前认真观察孩子精神状态

与成人一样,判断小儿病情轻重也应从四大生命体征开始,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同时加上神智和精神状态。病情严重时小儿往往会精神萎靡,相反,精神状态良好、玩闹如常的小儿即便体温很高,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脉搏在体温升高时会相应加快,如果体温下降而脉搏很快(100次以上),家长应立即送医。食欲和二便情况也很有用,重病孩子的食欲不会很好。生病期间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大小便情况,尤其是小便的次数和量,因为这是反映孩子肾功能和循环状况最直观的指标,少尿的孩子不应在家继续观察或用药。

夏日5种疾病盯上BB 教你添置小药箱

如何选择和使用应急药物?

便秘腹泻可补充水和电解质 不可自行服用止泻药

婴幼儿期的孩子常见腹泻和便秘。对于腹泻(每日大便超过4次),治疗主要以防止脱水为主。为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家中应备有口服补液盐,以备必要时冲饮服用。腹泻次数较多时应马上送医,不可自行服用止泻药。急性肠胃炎往往表现为上吐下泻,其处置方法与上面类似。如果呕吐严重无法进水则应立即送医。小儿便秘多数可经调整饮食缓解,如果长期不解大便,可用少量开塞露帮助排便。

热退后迅速恢复高热要立即送医

无论是呼吸道感染还是消化道感染,都可能伴随小儿体温升高。体温低于38.5℃时不用退热药,可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降温。物理降温无效体温继续升高时可选用一些针对小儿的退烧药,高热、退热药效果不佳或热退后迅速恢复高热的立即送医。

夏日5种疾病盯上BB 教你添置小药箱

咳嗽不应自行使用镇咳药物

小儿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往往伴随咳嗽。咳嗽的处理也应区分对待。 在疾病尚未明确前,家长不应自行使用镇咳药物(如止咳糖浆等)。 流鼻涕、打喷嚏、发热以及咳嗽往往是感冒的表现,市场上有很多针对儿童感冒的非处方药(OTC),其主要成分大同小异(主要含美沙芬、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因此可于家中常备此类药物用以应急。但应提醒家长的是,某些小儿用药并非适合所有小儿,在服药前应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一些患儿在感冒治愈后会遗留长时间的干咳,对此类咳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感冒时鼻涕多为清涕,如遇黄色脓涕伴头痛则说明患儿并发鼻窦炎,此时应送医院就诊,不可自行服药;咽痛伴高热往往提示扁桃体炎,此类急性细菌感染均不宜在家自行服药,应以医生处方为准,更不宜自行使用抗生素。

小儿外伤必备酒精和碘伏

小儿外伤很常见,家中应备有必要的消毒药品。常用医用酒精和碘伏(碘伏稀释后使用) 。伤处尽量不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抹,因其颜色可能影响医生判断伤情。药店出售无菌纱布、棉球和绷带,家中可常备以止血、覆盖用。

夏天婴儿易得疾病:痢疾

夏季要警惕细菌性痢疾。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于儿童。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嗜睡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夏天婴儿易得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夏日5种疾病盯上BB 教你添置小药箱

夏天婴儿易得疾病:感冒

夏季胃肠型感冒多发,该病既有发热、头痛、咽痛的感冒症状,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胃肠道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婴儿易发生窒息的危险时刻,宝妈们都知道吗?

全文共 3092 字

+ 加入清单

气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危重急诊之一,约80%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那么婴儿易发生窒息的危险时刻宝妈们都知道吗?

最容易被忽略的窒息危险

危险存在睡觉时

沙发:沙发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但对宝宝来说却决不是个好地方。在英国有统计显示,从1984年到2003年这20年间,发生在床上的婴儿猝死事件减少了50%,但是发生在沙发上的猝死事件却增加了400%。而原因则与沙发的材质、柔软程度及沙发结构有关。有些沙发虽然表面看上去很平,但实际上是使用了较松软的材质,经过紧绷后形成,人躺在上面,身体很容易陷进去。特别是当孩子翻身时,脸贴在柔软的沙发面上,鼻孔容易被堵塞。如果没人在旁边细心照顾,再加上孩子年龄较小,意识能力差,很可能会因此造成呼吸不畅,甚至导致窒息猝死。

对策:不要将宝宝放在沙发上睡觉,即使是一小会儿。此外,沙发的结构对宝宝睡眠和成长也不利。靠背和扶手,会使宝宝的身体很受约束;凸凹不平的结构还会影响宝宝正在发育的肌肉和骨骼,不利于生长。

松软的枕头和靠垫:有些家长为了让宝宝睡觉时舒服一些,而给宝宝使用枕头,或是将宝宝放在大人使用的枕头或靠垫上,松软的填充物会使宝宝头部深陷其中,当宝宝翻转身体时,松软的填充物还会将宝宝的口鼻遮挡,从而造成窒息的危险。

对策:宝宝6个月以前要避免使用枕头。新生儿的颈椎是直的,所以当其平躺时,颈椎会自然呈现垂直状,所以不用特别靠枕头来支撑。对于大一些的宝宝来说,过于柔软的枕头并不足以支撑躺上去时头部的压力。而且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多半呈现卷曲状,因此,婴幼儿在任何姿势下都可以睡眠,并不需要额外的助眠工具。

厚厚的被子:在冬天,有些家长生怕宝宝着凉,用厚厚的被子将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甚至把脸也一起盖上,过沉、过厚的被子使宝宝动弹不得,呼吸不畅,最容易发生窒息。

对策:新生宝宝新陈代谢旺盛,机体散热能力差,体温通常要比成年人高0.5℃~1℃,因此给新生儿保暖一定要适可而止。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建议使用空调等器材取暖,而不要给宝宝盖太沉、太厚的被子。

大人压着宝宝:有时家长为了方便照顾宝宝,而把宝宝放在身边,和大人同睡在一张床上,由于距离过近,如果大人熟睡时,不小心胳膊可能压着宝宝口鼻部,而新生儿又无力反抗,就会造成窒息。另外,当宝宝和大人同睡时,大人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也会造成宝宝大脑缺氧、呼吸不畅等危害。

对策:不提倡父母亲和宝宝同睡一张床,可以考虑在靠近大床的地方摆放宝宝的婴儿床,或是使用带有滚轮的婴儿床,既方便夜间照顾宝宝,又能保证安全,同时还可以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仰卧和俯卧:正确的睡姿对于避免新生宝宝发生窒息非常重要。仰睡呕吐时容易被呕吐物塞噎喉咙而窒息;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颈部肌肉长的不结实,自己还不能抬头,俯卧时如不注意很容易堵住鼻口呼吸而窒息。

对策:不提倡让新生儿仰卧或俯卧,而应采取平躺将头偏向一侧或侧卧的姿势。

危险存在喂奶时

宝宝溢奶:宝宝吃奶后,很容易出现溢奶的现象,如果平躺时溢出的奶呛到肺里,就容易造成窒息。

对策:每次喂完后立即抱起,给宝宝拍拍后背,最好让宝宝打个嗝后再轻轻放下侧卧,这样一方面减少溢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即使溢奶也不致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Tips过大的奶嘴

人工喂养的宝宝,使用的奶嘴不宜过大,否则宝宝会因为吃得过急,更容易发生吐奶、溢奶的情况。

夜间哺乳:有些妈妈太过劳累,半夜给宝宝哺乳时睡着,造成乳房压迫宝宝口鼻而导致发生窒息。

对策:白天宝宝睡时妈妈也一起睡,尽量保证休息。夜间哺乳时一定要保持坐姿,可以请老公或家人从旁协助,使妈妈尽量保持清醒。在给孩子喂奶过程中,应用手托住乳房,如果奶水多而孩子不能及时吞咽时,妈妈应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乳头根部,稍微用力控制奶水流出的速度,防止乳房堵塞宝宝口鼻。

安抚奶嘴:为了减少宝宝的哭闹以及对妈妈乳房的依赖,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宝宝选用安抚奶嘴,殊不知,安抚奶嘴使用不当或是长期不更换,也会造成宝宝窒息的发生。

对策:定时更换宝宝的安抚奶嘴。尤其是看到安抚奶嘴上有裂纹时,一定要马上给宝宝换一个新的,以免宝宝吸入安抚奶嘴上破损掉落的碎片。另外,安抚奶嘴上的防护罩一定要比宝宝的嘴大。

危险存在玩耍时

游泳圈:婴儿游泳现在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但游泳中泳圈的选择,却往往被家长们所忽略,质量的良莠不齐给宝宝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有些游泳圈虽然也标注有适用年龄或月龄,但由于内圈的规格、尺寸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太小的会造成宝宝脸部挤压、颈部被卡;泳圈太大,宝宝会漏入水里,造成呛水或者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对策:选购正规的品牌产品,最好在挑选时可以让宝宝试一试。

宝宝周围的小物品:宝宝衣服的装饰物,比如小扣子、小花等要结实牢固,否则宝宝会不自觉地把它们从衣服上拽下来,放到嘴里吃。或者在清洗衣服后要检查宝宝衣服上的小配件是否牢固,以防它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掉到宝宝旁边。

对策:为了防止宝宝将小零件放进嘴里、塞进鼻孔,因此,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婴幼儿周围可触及的小物品,宝宝的婴儿床上最好不要放过多玩具,以免发生危险。

危险存在其他因素

患呼吸道疾病:宝宝刚刚学会翻身,但又不灵活时,挣扎翻成俯卧位而没有力气翻回来;或者宝宝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呼吸道分泌物多,均可能发生窒息喘憋。

对策:如果宝宝患有呼吸道疾病,要及时就医,重视夜间护理,经常起床观察宝宝的变化。床头不要放软的玩具或枕头。

灌药:宝宝不肯吃药,怎么哄也不行,性急的父母就把药水趁宝宝哭闹时硬灌下去,这就极有可能会呛到气管里引起窒息。

对策:喂宝宝喂吃药时,应将宝宝抱起,喂毕应轻拍背部,此时如果小儿睡觉应将头部抬高,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呛奶引起的窒息,喂药时忌整粒喂和强行捏鼻喂,最好是先用温开水将药溶解,用小勺或滴药管紧贴嘴角喂服,使药液沿口腔一侧慢慢流入。对于吃药困难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专门的婴儿喂药器。

出牙时:4个月以后,宝宝能吃些辅食了,但半岁内婴儿牙齿尚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健全,喉部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全,坚硬食物不易嚼碎,易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对策:如果宝宝正在长牙,最好的磨牙食物是婴儿专用的磨牙棒。不要给他橘子、葡萄类的食物。

危急时刻急救方法

宝宝清醒时:

1.将宝宝放在前臂上,面部朝下,手指托住宝宝下巴,保持头低位。

2.在宝宝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较重地拍打3~5下,少量奶汁及奶块可自行流出。

3.拍打背部后,父母马上检查宝宝的口腔,并用手清除残留在口腔内的奶汁或异物。

上述急救法可使90%以上的宝宝窒息得到解除,缺氧症状迅速缓解。

宝宝不清醒或停止呼吸时:

1.用一只手的拇指放在下牙床上,其他四指放于下颌抬高下巴,看宝宝喉咙后部有何异物堵塞,如果发现较大异物,则用另一只手小指沿宝宝两颊部的一侧伸入,到达舌根部,把异物取出。

2.人工呼吸。将宝宝头后仰30度,张大口覆盖宝宝口鼻,均匀吸气后平缓吹气,见到其胸廓起伏即可。再抬头放开口鼻,使气体随胸廓回缩而排出。如此反复,频率为12~20次/分钟。注意用力要适度,不能过猛,以防胸腔压力过高影响救治成功率。

3.如果空气不能吹入宝宝肺部,可将宝宝仰卧,中、无名指并拢垂直下压其胸骨下部4~5下,使胸廓变形压迫肺部,气体逆流冲出将异物排出。如不奏效,可行背部拍打。

Tips在宝宝未把异物咳出,不呼吸、不哭、不咳嗽以前,不要放弃抢救,直到救援人员赶到或已到达医院为止。

节假日家长们一定要警惕,不要让小宝宝吃坚果,更要阻止亲戚朋友们的“有爱”喂食。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意外窒息有哪些急救方法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的持续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生婴儿的护理方法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从医院抱回来后,护理的重任就落在父母身上来,可能好多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对于孩子的护理束手无策,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新生婴儿的护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生婴儿的护理方法1

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一般1-7天后脱落。脐带未脱落前要注意检查包扎脐带的纱布有无渗血。脐带脱落后,脐孔窝里如发现有血水或人脓,有渗出物可涂75%酒精,保持干燥,及时去医院治疗。

保温

因为新生儿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易受冷引起肺炎、感冒等病,故要保持理想的室温。一般以摄氏20-24摄氏度为宜。早产儿的体重越低,越要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袋,有条件的可用空调设备取暖。

口腔卫生

新生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较干燥。于上腭中线两旁及牙龈切缘上常可见黄白小点,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此小点叫上皮珠,俗称马牙,切勿挑擦,挑擦后轻者可引起局部溃烂,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呼吸道护理

新生儿的呼吸特点是浅而愉,节律不同,因此必须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如鼻腔内有粘液,可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感冒时,常引起严的鼻塞,影响吃奶,可在吃奶前用0.5%的麻黄素溶液,每次一滴,严禁用成人的滴鼻净药水,以免中毒。

洗澡

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改善血液循环。洗澡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要注意耳后、颈、腋下、肘部、腹股沟等皱褶处的清洁卫生。女婴外阴部冲洗由前到后,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洗完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并在皮肤皱褶处扑上婴儿用粉。

看了新生婴儿的护理方法的人还看:

新生婴儿的护理方法2

一、忌用塑料薄膜

许多妈妈担心宝宝睡觉时会尿湿被褥,就会直接使用塑料薄膜。这样是错误的!因为塑料薄膜不透气,而宝宝屁屁皮肤是非常稚嫩的,宝宝排出体内废料、汗液,呼出二氧化碳等功能就会受到阻碍,使用塑料薄膜就会很容易皮肤过敏或者发红,这对宝宝来说是个很大的伤害。因此妈妈应该为宝宝准备纸尿片。

因为纸尿片是直接接触宝宝屁屁的,所以挑选的纸尿裤最好能够采用柔软材质,而且透气性要好,这样才能迅速排出纸尿片内的闷热湿气,保持宝宝屁屁的时刻干爽。另外,最好挑选具有超强吸水量的,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屁屁的长时间潮湿,减少细菌的滋长。当然,穿戴方便也很重要哦~

二、不能忽视营养补充

育儿专家指出,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两种婴幼儿极易缺乏的营养元素。维生素A可以促进宝宝视觉发育,增强防御功能,促进骨骼发育。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细胞对的钙转运,使钙质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到达骨骼和牙齿,促进骨骼钙化以增加强度。

但是,很多妈妈并不敢为宝宝进行补充。要知道,宝宝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因此给宝宝进行营养补充很有必要。

三、忌捏脸蛋

宝宝的皮肤有弹性,看上去嫩嫩的,非常可爱。因此人们都会忍不住去捏宝宝的脸。这是非常不对的!专家表示,如果宝宝的脸蛋经常被人捏,很容易影响到腮腺的发育,增加口水分泌,严重的话甚至会引发一些疾病!

还有的时候,有些宝宝不愿吃饭让妈妈很头疼,这时有些妈妈会用手捏嘴喂食。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方法万万不可取!这时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对待宝宝,用正确的方法去喂食,让宝宝的心情保持愉悦。

四、忌久留婴儿头诟

头诟就是宝宝头顶上的黑色痂。有些妈妈认为头诟虽然不雅观,但是可以保护宝宝的囱门。然而实际上,头诟是有害的!因为头垢是头皮上的分泌物、皮脂,加添一些灰尘堆积而成。它不但不会保护囱门,相反会影响头皮的生长和生理机能。因此,应及时清洗。

五、忌在婴儿卧室放花卉

有些妈妈认为,花卉不仅好看,可以装饰房间而且能够净化空气。其实,花卉除了其花粉会使婴儿过敏致病外,有些花卉还含有毒素,例如:夹竹桃的枝叶中含有夹竹苷,误食以后会很快中毒;丁香、茉莉花有强烈的香味,会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花卉忌置放在婴儿卧室。因此小编推荐在宝宝的房间里可以放置一些摇铃风铃。风铃的可爱造型能让宝宝房间更加童真童趣,而且风铃发出的柔和的铃铛声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能力。

六、忌给洗澡过多

因为宝宝会常出汗,而且吃饭时很容易弄到身上。因此很多妈妈会经常给宝宝洗澡,随时保持宝宝身上的清爽。但是!要知道,宝宝的皮肤角质层非常薄,吸收能力也非常强。如果洗澡次数过于频繁,或洗澡时使用药皂及碱性强的肥皂,会因皮肤表面油脂被去除而降低皮肤防御功能。因此,婴儿洗澡忌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早产婴儿护理 早产宝宝护理必知事项

全文共 2403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是每个家长的心头肉,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出生,健康的成长,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早产儿都不能健康的成长!你们知道哦啊早产婴儿护理该怎么做吗,早产婴儿护理措施有哪些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早产婴儿保温箱呆几天比较好呢?

早产儿护理有技巧

提起早产儿,人们不禁想到隔离室保温箱里那些弱不禁风的小生命。由于身体诸多器官发育不成熟,早产儿的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弱,早产儿需要妈妈更多的精心照顾。

进行科学喂养了解宝宝发育指标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小于260天),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身长在46厘米以下的婴儿。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极易引发一系列疾病。因此了解早产宝宝的发育指标,进行科学喂养很重要。

1.新父母可在医生帮助下,了解宝宝各时段成长进度,及时测量身体各项指标。开始一至两周到医院复查一次,如果生长发育稳定,两个月后可改为一到两个月检查一次。

半岁之后,要及时关注宝宝听力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超过十个月,可检查其运动协调能力,预防发生脑瘫。周岁后,可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2.早产儿抵抗力较正常新生儿低,所以更应该保证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可以提高早产儿的抵抗力。

3.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并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奶头后再喂奶,以免因为母亲手和奶头的不洁导致婴儿腹泻。

4.喂养婴儿的奶具应保持清洁、每次用后要用开水煮沸15分钟后方可使用。

5.注意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定期称体重,以此可反映婴儿的喂养及其生长发育情况。

早产儿易引起感染日常护理记住这7点

1.因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不能维持正常体温,所以合理的保暖尤为重要。适宜的室温:24℃~28℃,湿度55-65%,每日测体温1~2次,尽量使婴儿的体温维持在36℃~37.2℃之间。

2.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但应注意让婴儿远离窗口处,避免引起感冒。

3.早产儿比正常婴儿更加娇嫩,更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在与婴儿接触前应先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以免给婴儿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其次,喂奶后应将婴儿竖起轻拍背部,拍出咽下的气体。再次,应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来访,减少室内的密度。

4.每日应保证给婴儿洗浴1次,保持皮肤清洁,洗浴时室温应在26℃~28℃,水温应在40℃~43℃,为婴儿洗浴时动作应迅速,以免婴儿受凉。

5.早产儿皮肤娇嫩,应勤给婴儿更换尿裤,婴儿便后应给其清洗臀部。

6.早产儿应注意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及外界的不良刺激。

7.如果早产儿出院后脐带仍未脱落,应每日给婴儿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脐周、脐根),每日2次,直至脐带脱落、脐周无分泌物为止。

早产儿护理5大注意事项

早产儿在新生儿中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都比别的宝宝要弱,他们的出生更应该得到特有的关爱和照顾。

注意保暖

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

皮肤要勤清洁

很多家长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早产儿体质弱,怕感冒,就给他减少洗澡次数,其实早产儿的皮肤薄,更容易受细菌感染,清洁显得更为重要。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精心喂养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儿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儿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

多进行抚触和语言沟通

早产儿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抚触疗法,经过一定时间按摩,可以使婴儿的摄入奶量明显增加,头围、身长、体重均明显增高。抚触是一种被动式的运动,皮肤的接触能刺激触觉神经、运动神经等的发育,利于大脑发育。

防止感染

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早产儿护理有招轻松解决哭闹问题

怎样照顾爱哭闹、难带的早产宝宝?

所有的宝宝都会哭,但有些宝宝哭得比别的宝宝多。他们不仅在饿了、烦了、不舒服或害怕时会哭,而且还在需要换尿布、听到非常大的声音、看到陌生人的时候哭,有时你也弄不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哭是宝宝和你交流的少数几种方式之一。

虽然宝宝哭与你的养育方式无关,但当宝宝哭起来,并且不管你怎么努力安抚都不停下来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非常沮丧。你可以想办法来安抚宝宝,比如喂奶、换尿布、包襁褓、把灯调暗、轻轻摇晃、给他唱歌、抱着他走来走去等。

有研究表明,与足月宝宝相比,早产儿更难带。他们可能更难安抚,经常哭,吃奶和睡觉都不规律。不过,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些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你宝宝的具体情况。

如果你的宝宝难带,知道自己不是唯一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可能会让你觉得安慰些。别担心,宝宝很快就会度过这段难带的时期。

有些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待过的宝宝,会难以适应家里安静的环境。放点儿背景音乐或低分贝的声音,可能会让宝宝睡得好一些。

随着你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宝宝,你会慢慢知道哭多少对他来说是正常的,以及怎么做才能安抚他。如果宝宝哭的时间比平常长,你怎么做都不能安抚他,建议你带宝宝去看医生,检查是否有疾病方面的原因。

结语: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健康的成长,尤其是早产宝宝,但是很多的时候早产宝宝更容易出现一些情况!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早产宝宝的护理常识,能够帮助大家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婴儿晒太阳 如何晒太阳补钙

全文共 1638 字

+ 加入清单

晒太阳是一种非常享受的事情,可以放松你的心情,还可以给你适当的补钙,尤其是孕妇和婴儿晒太阳的益处有很多,那么该怎样给婴儿晒太阳才不会伤害婴儿呢?婴儿晒太阳如何预防紫外线呢?下面本网为您介绍。

婴儿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需要补充大量的钙质才可以死满足生长的需求,所以晒太阳是一个很好的补钙的方式。

婴儿晒太阳的好处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起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人体活动功能。太阳中的紫外线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抵抗力。

宝宝多晒太阳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有效预防感冒,还能预防佝偻病。孩子从2个月以后,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到户外晒太阳。

婴儿应该怎么晒太阳?

1、婴儿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在婴儿睡觉的时候抱出来晒一会,如果还不适应,可以先把家里的窗户打开,这样慢慢就习惯了,可以吧婴儿带出去晒太阳了。

天气热太阳毒,最好是上午在树荫下晒就可以,注意不要让太阳晒到他眼睛。

2、婴儿一般出生3-4周后就可以抱到室外晒太阳了。刚开始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最初2-3天,可以从脚尖晒到膝盖,约5-10分钟。然后可以将范围从膝盖扩至大腿根部。最后可以晒背部约30分钟。

3、在户外不要吹风太久,容易感冒,头和脸不要直接照射,可以戴帽子。

4、如果婴儿晒太阳出汗了,千万不要脱衣服,可以用毛巾轻轻的擦干净,在给喝点白开水或者果汁,这样可以补充婴儿的水分。

5、晒太阳要选择黄金时段:上午9—10时,下午4—7时,阳光中紫外线A光束增多,是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

6、孩子的皮肤很娇嫩,容易受到伤害,晒太阳不是让孩子在太阳下接受阳光的直射,带宝宝晒太阳时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要在太阳下暴晒,让孩子在树荫下就可以了。如果找不到树荫,可以给孩子戴上帽子和用遮阳伞。

7、婴儿晒太阳的时间根据季节而定,冬季太阳比较温和,适合多在户外晒晒太阳。冬季一般在中午11-12点左右。春、秋季节一般在10点-11点。夏季一般在9点-10点。

8、晒太阳时间长短应由少到多,可由10分钟逐渐到30分钟,照射的时间要逐渐延长,最好晒一会儿到荫凉处休息一会儿。

9、晒太阳时,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皮肤潮红或灼痛等反应,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小儿擦身。

10、晒太阳有时会引起日光性皮炎。宝宝由于皮肤干燥、花粉刺激等原因,在晒太阳后会出现红斑、丘疹、局部脱皮等症状。食用一些食物如芥菜、马齿苋、马兰头、无花果后晒太阳时,也可以引起光敏性药疹或日光性皮炎。

11、晒太阳时,阳光要与皮肤直接接触。隔着玻璃或穿着衣服晒太阳,紫外线的效果会减少30%以上。

12、空腹及早餐后1小时内不宜晒太阳。

13、有佝偻病症状或从未服过鱼肝油、钙片的宝宝,不适宜晒太阳。应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段时间后,再接受日光照射。

14、婴儿晒太阳要晒哪儿?不直射眼睛即可,后脑勺,屁股,双手双脚都可。

15、宝宝晒太阳时,可以戴上小眼镜保护眼睛或躺着晒时用小伞遮住头部,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曝晒,容易灼伤宝宝的皮肤,产生不良后果。

16、在阳光强烈时外出,要给宝宝戴宽沿、浅色遮阳帽及遮阳眼镜,撑上遮阳伞,穿上透气性良好的长袖薄衫或长裤。

17、如果在海边玩,要给宝宝使用儿童专用防晒护肤品。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御紫外线的损害,防止皮肤晒伤和晒黑。

18、找一块略厚的纸,剪出眼镜样,涂黑眼眶部分,也可以用黑纸剪制。宝宝戴着即神气还能防紫外线。

19、如何给新生儿正确晒太阳?最初的二三天,可从脚尖晒到膝盖,约5~10分钟即可。最后可增加晒背部约30分钟。除去尿布,可连续二三天都晒到肚脐,时间约15~20分钟。

结语:婴儿应该怎么晒太阳,以上就是本网为您总结的内容,希望上述的内容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婴儿只有及时的补充钙质才会健康的成长,天气好的时候不如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但是要做好防护的措施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刚出生的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的宝宝婴儿吐奶的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也不要太着急,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第二、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第三、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四、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

特别注意的是,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夏季断奶容易使婴儿中暑​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1岁的宝宝阳阳前几天还是好好的,却一下子莫名其妙地中暑了,家里人很奇怪:大热天没带孩子出去啊,怎么会中暑?送到医院后,医生给出了答案:孩子中暑、脱水是因为盛夏断奶导致的。那么夏季断奶容易使婴儿中暑吗?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现在1岁零2个月,因为母乳不足,想到孩子母乳喂养也已经一年多,正好乘机断奶。7月底,正式结束了母乳喂养,让孩子喝牛奶。

然而,昨天开始,孩子浑身发热,脸色发红,没劲,赶紧送到医院诊治。医生给出的答案让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中暑,断奶引发的?因一些年轻妈妈缺乏喂养常识,在炎热的盛夏强制孩子断奶,致使孩子出现脱水、中暑等症状屡见不鲜。

夏季的气温高,湿度大,正常成人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皮肤,使出汗增加,一般都能适应。而婴儿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还未完善,很容易发生暑热,出现脱水症、中暑等。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乳会增强婴儿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减少或避免以上病症的发生。一些强制断奶的婴儿出现了脱水、中暑的症状,原因也就在这里。

夏季婴儿容易患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等,还容易感冒发烧,严重者还会发生抽搐。而母乳中含有大量抗体,这种抗体会大大地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患肠道传染病的机会。酷暑盛夏,人们舌头味蕾的敏感程度一般都会减弱,从而出现食之无味的情况,婴儿也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如果此时断奶,便不利于婴儿对营养的吸收。

为此,专家提醒,婴儿断奶最好别在夏季,最理想的时间是春季和秋季。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可作一些灵活处理。母乳不足者可提早断奶,哪怕喂奶时间只有8个月。而母乳充足或婴儿体弱者,可适当推迟断奶时间,过了夏季等秋凉以后断奶也是完全可以的。

另外,宝宝从4个月开始就应逐渐添加辅食了。如果你对外出突发中暑该如何进行急救等有关疾病急救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中暑急救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婴儿游泳的好处有哪些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爱好游泳的人们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游泳上岸之后,都会感觉饥肠辘辘,浑身乏力,这是因为游泳是一项重体力运动项目,四肢肌肉活动的幅度大,会消耗人体的大量能量、热量。如果我们在空腹时去游泳,会造成身体血糖过低,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危险性更大,每天坚持游泳对身体有好处吗?当然了,游泳是很受欢迎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适当地游泳锻炼,不仅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塑造流畅、优美的体型,还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协调性。游泳是劳损和损伤率最低的体育运动,因此,游泳是一项可以终身进行的健身运动,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婴儿游泳的好处有哪些吧?

1、婴儿经常游泳,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由于水对胸廊的压力,使肋间肌得到锻炼,肺泡的通气量增加,胸大肌、胸小肌由于运动得到锻炼和增强。

2、婴儿游泳可消耗过多的脂肪,利用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使体型匀称健美。

3、婴儿游泳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大脑的功能,让宝宝的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快,智力发育好。

4、婴儿经常游泳可使心肌发达,新陈代谢旺盛,心跳比同龄婴儿慢且有力,这就为承担更大的体力负荷准备了条件。

5、游泳还可以提高宝宝耐寒和抗病的免疫能力。加速了生长发育的速度。

6、婴儿游泳,能促进激素的分泌(胃泌素、胰岛素等),以帮助食物的吸收,增加胃肠的蠕动,所以能够增加体重,促进婴幼儿高质量成长和发育。从而达到:吃的多,吸收快,身体壮。

7、婴儿游泳,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节律,改变婴儿的睡眠时间,让他白天运动,上、下午游泳,晚上自然睡的香,运动后,累了睡的就特别好。

8、你一定还不知道,婴儿游泳,还可以训练宝宝的沟通的能力,感染力,为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打好基础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