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孙悟空他爸他妈是谁精选20篇

浏览

2289

文章

226

篇1: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自己吗?为何他会分裂另一个自己?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对于六耳猕猴作为混世四猴之一的身份深信不疑,但也有很多人会产生很多疑惑,毕竟这里面的疑点可以说是太多了,六耳猕猴的一切都和孙悟空一模一样,就连当年大禹投入东海的定海神针,金箍,两人的招数、变化,都完全是一模一样的,简直像是在照镜子,因此这一切都让人怀疑,会不会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另有说法?有人觉得其实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人格分裂”出来的另一个自己,这是真的吗?

如果看过原著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当初孙悟空找菩提祖师学艺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此间并无六耳”,这是书中第二回的时候发生的剧情,这样一看似乎是在为后面做铺垫。另外,如来给观音的只有三个箍,分别戴在了孙悟空、黑熊精和红孩儿的头上,怎么可能会多出来六耳猕猴的第四只?而且看六耳猕猴的表现,也不是在装疼,换句话说,他头上的确是真的金箍。六耳猕猴的一切,都和孙悟空是完全一致的,包括他们的武力值等等,这一切想要复制,谈何容易?

而且在谛听面前,他明明已经听出来了,为何不肯说?如果真的只是真假孙悟空这么简单,他有什么理由不说出真相?因为他知道,这不是真假,而是两个都是真的,只不过一个是真实的孙悟空,另一个是他分裂出来的而已。他不能说的原因就是,他知道这是孙悟空再一次被赶走之后,想要回归取经队伍,但是又拉不下脸来去求唐僧,于是弄出了这样一个骗局,好让自己顺理成章的回到唐僧身边去。而谛听知道,但是他不能不给孙悟空这个面子,于是让他们去找佛祖。

而佛祖也不会不给面子,帮孙悟空编造了一个六耳猕猴出来,让他顺理成章就回去了。孙悟空这一次是真的下定决心再也不惹唐僧了,因此在后面的故事里,他也真的再也没有被赶回花果山,看来孙悟空也的确是经历了很多之后,坚定取经的决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菩提祖师收了孙悟空为徒弟,并且传授给了他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说到菩提祖师其实在《西游记》中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那种人物,是一个世外神仙。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中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长篇的神魔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沙僧、猪八戒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各种劫难,总共是八十一难,这一路上降妖除魔化险为夷,最后终于到达西天顺利取得真经。

《西游记》第一回节选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定海神针被孙悟空拿走了,东海为什么没有出问题?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孙悟空的金箍棒,大家都知道,它的前身是位于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根据龙王所说,这块神珍铁是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用来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但是这跟神珍铁却似乎专门就是为了孙悟空而诞生的一样,他一来,原本沉寂在海底的神珍铁就又活了起来。不过,既然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所使用的,那为什么孙悟空把它拿走了之后,东海却一点事也没有呢?也没有再次泛滥,也没有什么妖怪现世,一切都很好,既然如此,是否说明定海神针其实是完全没用的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如意金箍棒看起来的确是为孙悟空量身定制的一把武器,而且虽然是如意金箍棒,但是却并不是所有人的意都能如,只有孙悟空才能用得起。虽然说金箍棒是大禹用来定江海深浅的,但是,后来治水结束之后,为什么就不收走了呢?如果只是为了测定水位深浅,那么在治水之后,其实就真的没有任何必要继续留在海里了,这就更像是为了什么目的而专门留下来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什么目的?有一种怪物名为无支祁,是穿就说当中的一种水怪,经常会兴风作浪,百姓因此苦不堪言,而这根神珍铁的目的,正是为了能够定住这作怪的无支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无支祁的长相,和猿猴非常相似,同时也是有“火眼金睛”,这不难让人联想到孙悟空,更有很多人认为,其实无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来源。这当然也是不无道理,无支祁被大禹镇压,又有孙悟空夺走如意金箍棒,看来孙悟空和大禹之间的事情真不少。不过无支祁毕竟不是孙悟空,而孙悟空拿走金箍棒之后,被镇压的无支祁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是孙悟空不是大禹,他直接就把无支祁打死了,如此一来,不会再有水怪作乱,那么定海神针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那么这样一来,作为武器就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为什么名为定海神珍铁,但是被孙悟空拿走之后却没有发生什么问题的缘由。因为问题的根本已经被解决了。无支祁被大禹抓住,又镇压了上千年,怎么能与刚得到如意金箍棒且法力高强的孙悟空相比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数学童话故事——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童话——孙悟空与牛

你看过《西游记》吗?有一个孙悟空和牛的故事。

唐僧、悟空等弟子到西天取经。他们彻夜未眠,去了火山。山口闷热难当,无法通过。悟空从土地神那里得知,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悟空煞费苦心借芭蕉扇,却被铁扇公主的丈夫牛王默骗了。于是悟空和牛展开了一场大战

牛王默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他筋疲力尽,失败而逃。但是,牛并不简单。他会改变的。当他看到悟空追着他时,他变成了一只白鹤,飞走了。悟空看见了,立刻变成了一只凤凰,追了上去。牛王默认为:凤凰是鸟中之王。我,白鹤,能在哪里和这只凤凰竞争?!他别无选择,只能飞下悬崖,变成一只甜美的狍子,假装无忧无虑,在悬崖前吃草。悟空心想:好牛精,你过不了我的金眼睛!他立刻变成了一只饥饿的老虎,扑了过去。牛王默慌了,赶紧换上狮子去抓饿虎。悟空看得很清楚,就地打滚,变成一只巨象,张开长鼻子,把狮子打滚。牛王默施展了他的魔术,展示了他的真面目。原来是一只白色的大奶牛。这头白牛的两只角像钢塔一样强壮,有8000多英尺高。它非常强大。他对悟空说:

“你还能对我做什么?”

我看见悟空弯下腰大喊“长”!他立刻变得非常高,用一根大铁棒打了牛王默。牛王默见了见势不妙,只好恢复原来的形象,匆匆离去。

孙悟空和妞妞王默杀了惊天动地,惊动了天上的神,帮助包围妞妞王默。牛王默被困的野兽继续战斗,变成了一只白色的大奶牛。它用它的铁角推着托塔天王。它被一艘灭火轮烧毁,并大声咆哮。最后,天王被固定在一面看起来像魔鬼的镜子上。他动弹不得。他不得不再三乞求宽恕,用一把香蕉扇来煽熄火焰山的火焰。唐僧和他的四个人翻过山,继续向西天学习。

这个故事很吸引人,它与初中代数中学习的函数概念有关。

首先,让我们从“改变”这个词开始。孙悟空和牛都是奇迹,可以改变。它们可以变成鸟和动物。随着一声大喝,一个人的身体会变得“不屈不挠”或者变成一条虫子。当然,这些都是神话,不是真实的事实。然而,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改变。由于物质在变化,表示其数量大小的数字自然也会随之变化。这告诉我们要从变化的角度来研究数字和数量及其关系。

其次,让我们再看看。所有的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变化的吗?不。在研究一个问题的特定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一些量保持不变。或者,虽然它也在变化,但变化很小,我们认为它是不变的。或者以唐僧师徒为例。孙悟空的技能最强,能变72次。唐僧是最没用的,根本不会变,所以魔鬼一眼就能认出他来。每个人都想吃他的肉。在代数中,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变量叫做变量。孙悟空就像一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量称为常数,唐僧似乎是一个“常数”

此外,让我们再看看变量和变量之间是否有任何联系。变量不会孤立地改变。在变化的过程中,变量是紧密联系和制约的。还是在上面的故事中,孙悟空和牛展示了他们的神奇力量,两人都在改变。牛王默变成了白鹤,孙悟空变成了巨象。牛王默变成了一只8000多丈高的大白牛,孙悟空变得非常高。……在这里,牛总是先变,他变的目的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孙悟空随着牛王默的变化而变化。此外,这种变化有一定的原则。随着妞妞王默的变化,孙悟空变成了可以制服妞妞王默的东西。在代数中,我们称第一个变量为自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变量为函数。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所遵循的一个特定原则称为函数对应。如上所述,孙悟空就像牛王默的“功能”。他随着牛王默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西游记》和我们的数学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只要我们注意它,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西游记孙悟空与刘伯钦有什么关系?孙悟空为何要叫刘伯钦大哥?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当中,拯救过唐僧的神仙有很多,但是曾救过唐僧的凡人却只有一位,这个人就是刘伯钦,一个能让孙悟空连叫两声“大哥”的男人。从不表面上来看孙悟空只是简单的在表达感谢,一是感谢刘伯钦保护唐僧到了两界山,二是感谢刘伯钦帮助他将头上的草给拔了下拉。然而实际是忌惮刘伯钦的后台,要不然凭借孙悟空的性格断然不会对一个普通的凡人如此客气。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众生分为三界,而三界众生都归玉皇大帝管辖,刘伯钦所在的两界山在凡间谁都不服管,而他却在这里称镇山太保。

这么厉害的称呼,在凡间也仅此一人,山上的虎狼看见了他都怕的躲得远远的,并不是因为他力气有多大,武艺有多高强,这些虎狼豺豹也是像孙悟空一样,害怕他的后台而已。

这个后台自然就是玉皇大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玉皇大帝是珊姐之上的第一神仙,而刘伯钦是两界中的第一人,也就是说这刘伯钦乃是玉皇大帝在凡间选好的接班人。

有人说玉皇大帝不是不老神仙与天地同寿嘛,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接班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就连西天的如来佛祖还有上任的过去佛燃灯古佛,还有未来的接班人未来佛弥勒佛。

连如来佛祖都有接班人,更何况统御三界的玉皇大帝呢?孙悟空历经五百年的折磨后,俨然称为一个守规矩的猴子,他清楚依靠自己单薄的力量,完全无法和玉帝抗衡。

所以孙悟空选择在如来佛祖这边站队,寻找一个能够长期庇护自己的靠山,这也是孙悟空能答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到底孙悟空是害怕刘伯钦,而不是从心底感激他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谁的兵器颜值最高

全文共 3244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西游记》中最出名的法宝兵器,相信孙悟空从东海抢走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一定是最被人们熟知的。很多小男孩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金箍棒,想想就觉得很威风。《西游记》中,其实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可以看做是最强兵器,不过论颜值金箍棒就有对手了。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和沙僧的降妖杖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这次就拿这三种顶级兵器做一个对比,看看各自间有着怎样的差距。1, 论颜值:九齿钉耙>金箍棒>降妖杖

黄狮精不识货,因为他浅薄,完完全全是个颜控:三件兵器里,最好看的,当属九齿钉耙。

书中写道,“只见正中间桌上,高高的供养着一柄九齿钉耙,真个是光彩映目;东山头靠着一条金箍棒,西山头靠着一条降妖杖”。注意,“光彩映目”四字是描述钉耙的,孙悟空与沙僧的兵器则没有这个特征。

钉耙不是农具吗?怎么就那么好看呢?那可不是普通的钉耙啊,猪八戒曾亲口介绍说:

“此是锻炼神冰铁,磨琢成工光皎洁。老君自己动钤锤,荧惑亲身添炭屑。五方五帝用心机,六丁六甲费周折。造成九齿玉垂牙,铸就双环金坠叶。 ……名为上宝沁金钯,进与玉皇镇丹阙。”

这钉耙原是太上老君亲手锻造,进献玉帝的,学名叫上宝沁金钯,一听这名字就知道了,能不好看吗?

形制特征是九齿,这个影视作品里大多没弄错;但是还饰有“双环”“金坠叶”,往往却被忽视了,最要紧是“光皎洁”的特征没有表现,就是个光秃秃的农具模样,不显得有多好看。

然而黄狮精不幸看到了真颜,就起了贪念,结果惹出一场大祸。还真是所谓红颜祸水啊。

孙悟空使的,叫如意金箍棒,是个嵌有金箍的棒子,表层也有很多纹饰,“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但是这要拿在眼前细看,远看就吃亏了,没有“光彩映目”的九齿钉耙更吸引眼球。

而沙僧使的,叫降妖杖,“里边一条金趁心,外边万道珠丝玠”,里面的,看不到;外面也有纹饰,但明显比金箍棒的简单点,所以在颜值上,又逊一筹。

世人多是看脸的,连妖魔也不能免俗,所以黄狮精一眼就相中那个bulingbuling的。可知出来混,形象很重要,包装很重要,实力归实力,但不妨肤浅一下先。2, 金箍棒和降妖杖也许不是你想的那样

金箍棒和降妖杖,颜值上没那么突出,而且,状貌很可能也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先说沙僧的降妖杖。

肯定不是影视里那样:一头月牙铲,一头钺,看上去威风凛凛,舞起来虎虎生风,令人望而生畏。如果沙僧的兵器真的这么拉风,那么黄狮精的赃物展很可能就不是那个名字。

真实的“降妖杖”是什么样子的呢?猪八戒说那是“哭丧杖”, 感应大王说那是“擀面杖”,即便有意丑化,总归有点形似吧,可知,降妖杖大抵棍棒状。

而沙僧自己介绍说:

“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

原来是一根树枝——可不就像个哭丧棒,或者擀面杖。也像禅师坐禅时用来敲击警睡的禅杖,倒也贴合他皈依后的身份。

顺便说一句,唐僧拄着的那个,棍子上一个皇冠似的大头,挺好看的样子,那个不叫禅杖,叫锡杖,杖头四股八环,走起来锡锡作响,所以叫锡杖。僧人托钵化缘,担心惊扰施主,便以锡杖的响动来作提示。而正宗的禅杖就是一根棒子,或竹或木,一头用布包裹着——敲起来不疼。我们看禅宗公案,大师们动辄搞“当头棒喝”,往往挺吓人,其实不要紧,打不坏的。

沙僧的降妖杖,就是一根加工过的树枝。在某部清代绣像本的西游记里,所画沙僧手里,也就是一根棒子的样子。

那种一头是月牙铲,一头是钺,看上去威风凛凛的,是什么东东?那个还真是出家人用的,叫“方便铲”。如何方便呢?一则可做农具,用于耕作;二则行脚途中,遇到路边尸骸,可以帮忙挖坑掩埋;三则,真遇到危险,可以抡起来使。这个是鲁智深使的,沙僧没使过。

而孙悟空的金箍棒呢?大多数场景下,就是细细长长的一根棍子,还能有什么不对呢。

但是孙悟空的兵器叫“如意金箍棒”,不叫“如意金箍棍”啊。

虽然我们有时候笼统地说“棍棒”,但是“棒”和“棍”是有区别的。该用“棒”的时候,你不会说“棍”,反之亦然。如“棒槌”,没人说“棍槌”吧?“双节棍”,能说“双节棒”吗?

粗细均匀,无所谓头尾的,叫“棍”。一头粗一头细,手握着细的一头使的,叫“棒”。是不是这样的?再想一想,棒球为什么叫棒球,怎么不叫棍球呢?我们吃的玉米棒子,怎么不叫玉米棍子呢?

棒和棍的区别一望可知,这不是抠字眼吧。

孙悟空的兵器叫“如意金箍棒”,可知是一头粗一头细,像个棒槌。形制状貌应该和沙僧的相似。

补充一点: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留下的神物,这个我们都知道;但它也是太上老君的作品,书里说“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太上老君锻造,大禹求得,用做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所以金箍棒又叫“定海神珍”,记得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里,讹为“定海神针”了。3,随意变化并非金箍棒专利

前面讲的都是外在形象,下面讲实力。讲实力,自然是金箍棒最强。

但是我们普遍有一个错误印象,觉得金箍棒能够随心所欲大小变化,是它最神奇的地方。

其实,八戒和沙僧的兵器,都具有这个功能。八戒自己介绍兵器说,“随身变化可心怀”——和金箍棒一样,九齿钉耙是可以听凭主人心意而变化的,当然也可以变大变小,小小小,一直到足够小,不拘往身上哪里一揣都可以。所以,事实上,猪八戒的钉耙不会像影视作品里那样整天扛着拖着。

在流沙河遇到沙僧时,“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八戒既已挑着担子,钉耙放在哪里呢?自然是变小了揣在身上的,所以“掣出”。也是么,好看的东西,谁不知道藏着点。

沙僧的降妖杖,同样可以随心变化,他说,“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那么平常赶路,当然也是变小了揣身上方便。这个窍门孙悟空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

可知在随意变化大小这个功能上,三件兵器打平手。

金箍棒强在哪里呢?当然是杀伤力。

金箍棒质量巨大,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筋儿伤! ”无论大闹天宫,还是西游路上降妖伏魔,金箍棒都大展神威。

但是,它的威力也可能被我们高估了。

细算一算,大闹天宫虽接连打赢几场,却在灵霄殿外被个值日的王灵官拦住,打成平手,金箍棒没有显现出什么优势。取经一路妖魔,九灵元圣、大鹏鸟这类恐怖大魔头就不必说了;实力再降一级,如黑熊精、牛魔王之属,也并不含糊什么金箍棒。

可知金箍棒很厉害,但它并不是无敌的,对高级神通无效。

九齿钉耙呢?重五千零四十八斤,不到金箍棒的一半;但是用法不一样,棍棒没有尖锐处,主要是砸、扫,质量越大威力越大;但钉耙有尖锐处,而且是九个,杀伤方式主要是“筑”。

“饶你威灵有手段,一筑须教九窟窿!”八戒加入取经队伍后,在黄风岭遇到妖怪,那虎先锋“被八戒一耙,筑得九个窟窿鲜血冒,一头脑髓尽流干”。画面甚是血腥。

可知对付一般般的妖魔,九齿钉耙秒杀。那它的上限在哪里呢?

起先在高老庄遇到孙悟空,八戒说:“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耙到魂消神气泄!”猴子挺着脑袋让他凿,只凿出一片火光,并不造成伤害。可知钉耙固然厉害,能够摧毁钢铁,却为难不了孙悟空这样八卦炉里锻炼过的身躯。

而孙悟空的神通,在西游世界里,勉强算是中上罢,所以九齿钉耙的杀伤力,大抵秒杀血肉之躯,甚至摧毁钢铁,但上限应该不及中级神通。逊于金箍棒。

沙僧的降妖杖杀伤力最低。在流沙河沙僧与猪八戒交手,介绍自己的兵器,没说多重——估计质量不惊人,说:“养成灵性一神兵,不是人间凡器械。自从遭贬下天门,任意纵横游海外。不当大胆自称夸,天下枪刀难比赛”。

虽有自得之意,语气其实比孙悟空猪八戒小多了,只是和“人间凡器械”比较,算是无敌,那在神通世界里呢?他没说,实战里也没怎么体现。可知降妖杖的杀伤力更为有限,在凡间可以称雄吧。所以沙僧的任务是贴身护卫师父,冲锋陷阵的事一般不需要他去。

所以,比实力:金箍棒>九齿钉耙>降妖杖。

当然,战斗胜败并不仅仅取决于兵器的杀伤力,信仰、意志,以及团队精神,都是重要因素。一个健康的队伍,自然有的做面子,有的做里子;有的冲锋,有的掩杀,有的后卫,这正是干事业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孙悟空的师父是通天教主吗?菩提祖师和通天教主有关系吗?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孙悟空师父是菩提祖师,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再问,菩提祖师究竟是谁,恐怕很多人就不清楚了。菩提祖师在书中的形象就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世外高人的样子,但是却又似乎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各种特点。而也有人认为,菩提祖师就是通天教主,这种说法究竟有什么依据呢?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和通天教主有什么关系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其实说菩提祖师是通天教主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两者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首先,他们对于弟子的出身并不计较。孙悟空作为一只猴子,而且还不是自然出生的猴子,是石猴,但是菩提祖师并没有在意这些,依然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这种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即便是人间的各种学堂,也是会分等级的,贵族有贵族的学校,甚至可以请先生到家里来,而平民有平民的,而且一般也不会有什么交集,更不用说在一起学习了。

通天教主也是这样做的,这一点在很多神仙身上都没有。而且菩提祖师是道士的打扮,可是他的洞府里面却并没有给最高神三清设立牌位,这很显然是不符合设定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需要拜,要么他是三清之一,要么还在三清之上。如此看来,范围就更缩小了很多,通天教主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靠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菩提祖师属于西游记,而通天教主属于封神演义,这本身就是虚构的两个不同的故事体系,不可能会有任何的交集。

当然这一点也是正确的,而且这两位神仙都并不在正统的神仙体系之内,只是剧情需要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已,因此自然不可能会是一个人。但是也并不能直接就否认任何的猜测,神仙本身也只是神话故事,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已,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孙悟空为什么叫行者?武松为何也叫行者?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有很多的名字,其中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他曾经自己颠倒过三次的名字叫“孙行者”,这里的行者很明显是一种称呼,因为在《水浒传》当中,武松也有一个称呼就是“行者武松”。那这里的行者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孙悟空和武松的称呼里面都有一个行者?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个问题里面,最大的一个就是行者到底是什么意思。行者并不是单单出现在这两部作品当中的,它其实是一个佛教用语,指的是行脚乞食修苦行的头陀僧人,是虽然出家但是并没有经过剃度的佛教徒。这样一解释,其实已经很好理解了,孙悟空叫行者,是因为他第一次和唐僧见面的时候,那时候的孙悟空很明显还是一个符合行者的标准的样子,也难怪唐僧给了这个名字给孙悟空。

而武松就更简单了,他没有孙悟空那样的使命,也不是想要出家,行者对他来说纯粹就是一个隐藏身份,逃避官府追捕的办法,而后来也是一直用这个名号行走江湖。不过武松最终也是真正出家做了僧人,如此看来,或许武松的结局早已经注定了。其实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叫行者的这段时间,不仅是他们人生的一段时间,也是他们与佛家产生很大关系的一段时间。

行者原本可以看做是佛家的“实习僧”,在这一过程中是不需要剃发的,而后来,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武松出家,也算是功德圆满,最后真正成了一个佛家中人,而他们做行者的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对他们来说也是极为珍贵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太上老君不收了金箍棒?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游记》中的青牛精,很多人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他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偷了金刚镯下界为妖,而就是这个金刚镯害苦了孙悟空,他们的武器都被收走,实在是没有办法与青牛精对抗。孙悟空无奈找来了太上老君才终于降服。不过,既然金刚镯有这样的功能,为什么最开始大闹天宫时候,太上老君没有用这招,收走孙悟空的武器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金刚镯收走的武器是非常多的,除了孙悟空的,还有他请来的各个救兵们的武器,导致大家都成了手无寸铁的神仙,没有了武器,就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付妖怪,孙悟空无奈之下去找了如来,如来指点他找到太上老君,这才终于用芭蕉扇降服了妖怪,度过了这一难。但是金刚镯本身就是太上老君的法宝,他如果当初用金刚镯收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那孙悟空不久没有办法大闹天宫了吗?为什么他不用?

金刚镯虽然在青牛精手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青牛精本身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金刚镯也是太上老君的所有物,太上老君怎么可能对自己锻造出来的武器完全不了解呢?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太上老君在故意放水。包括后来说要把孙悟空扔进炼丹炉的是他,但是孙悟空躲在风口逃过一劫,太上老君真的就不知道吗?炼丹炉他用了那么多年,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个地方会帮助孙悟空死里逃生?

这自然是因为,太上老君根本就不想这样做,他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孙悟空说不定真的会死,但是自己给了他一条生路,这和他没有收走金箍棒都是一样的。或许这真的就是一个自从他诞生那刻开始,就已经注定好了的一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怎么跟孙悟空学习技能?龙珠超宇宙拜师孙悟空方法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跟孙悟空学习技能?龙珠超宇宙拜师孙悟空方法

龙珠超宇宙终于出了,目前很多小伙伴都第一时间进入了游戏,《龙珠:超宇宙》拜师孙悟空是多少玩家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个角色拜师后的技能也很不错,很适合气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拜师孙悟空方法。

首先完成編就可以拜师孙悟空,然后学习第一个技能。

之后提升好感度,然后一起战斗,在关卡内随机就可以学习第二个技能。

第三个技能稍微麻烦一些,需要与孙悟空的友好度过半,再给他一支仙豆精华。

《龙珠:超宇宙》介绍

《龙珠:超宇宙》由Dimps工作室开发,并由NBGI发行,登陆PC(Steam)、PS3、PS4、Xbox 360和Xbox One平台。

游戏将拥有炫酷的变身、龙珠系列游戏中最精细的面部表情和更进化的游戏画质;玩家还可以从人类、赛亚人、那美克星人、魔人和弗利萨五大种族中选择一个创造属于自己的角色,与《龙珠》里非常熟悉的角色进行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孙悟空巧解比例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故事:孙悟空巧解比例

据说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去西天为众生取经。他们不得不经历八十一难,这对普通人来说很难。走了一天路后,师徒们觉得累了,就休息了一会儿。八戒扔了耙子,睡着了。唐僧和沙僧打坐。行者挥动金箍棒。

我看到悟空“变”了,金箍棒从原来的“绣花针”变成了高耸的“大柱子”。悟空叫道:“八戒,你猜我的金箍棒有多长?”八戒懒洋洋地说,“能多长时间?只有10米。”悟空道:“我的金箍棒棒棒极了。它能在5秒钟内改变10米。”“那25秒可以改变15米,”猪漫不经心地说。沙僧说:“这是绝对错误的,5秒小于10米,25秒大于15米……”八戒说:“胡说,这个理由不够。”悟空说:“那我就给你一些理由来说服你。”八戒道:“我倒要多听听。”悟空说:“用解比率的方法,设定25秒改变x米,比率是5: 10 = 25: x,5x = 250,x = 50,答案应该是50米!”“这个...这……”八戒无言以对,沙僧道:“还有一个办法,5秒可以变10米,10 ÷ 5 = 2米,意思是1秒可以变2米,25秒可以变25 × 2 = 50米。”八戒像醍醐灌顶,连连答应。

唐僧听了道:“你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仔细想想一切,猪。你将来不能在这件事上撒谎。你必须用理由解释这个问题。”

“绝对,绝对,弟子记住了老师的教诲,将来应该学好数学……”哈哈哈,四个门徒又笑着出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什么孙悟空经常召唤土地,八戒和沙僧从不召唤?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需要找人帮忙的时候,经常会找当地的土地,因为土地应该可以说是对当地的各种情况最了解的人了,而且土地对孙悟空的态度也都很恭敬,就没有打听不来的消息。但为什么只有孙悟空召唤土地,八戒和沙僧却从来都没有召唤过?是因为召唤不出来,还是没有什么必要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土地虽然看起来似乎很弱小,而且地位不高,但实际上想要召唤土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土地好歹也是在天庭登记在册的神仙,只不过工作地点在人间不在天庭而已,千万不要觉得他们地位很低,看看书中其他的妖怪就知道了,红孩儿甚至可以让土地给自己当牛做马的干活,金角大王也让好几个土地给自己当差。

但红孩儿和金角大王是什么人,他们首先法术不低,尤其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同样都是童子,肯定是要看给谁干活,谁的地位就高,而红孩儿顽劣不堪,但是本事很大,如果没有观音,孙悟空也奈何不了他,换句话说,他们能够这样欺负土地,一来是本事大,二来是身份地位很高。孙悟空经常召唤土地,自然是仗着自己本事大,所以才敢这样做。

可是八戒和沙僧原本可能也不弱,但是被贬下凡之后法术也就大打折扣,而且在天庭犯了事被除名,身份地位也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召唤土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西游记为什么每次都是孙悟空上天庭搬救兵?猪八戒和神仙不熟吗?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绝对的主角人物,不过在取经路上不管出了什么事好像都要靠孙悟空出面摆平,是不是有点太伤猪八戒和沙僧的心了?妖怪你猴哥来打没问题,为什么每次需要搬救兵的时候,也是猴哥上天庭叫人呢。沙僧可能去不了天庭,但猪八戒前世为天蓬元帅,难道也跟上面的神仙不输吗?所以这里的设定实在有些令人费解。孙悟空戏份的比重已近超越其他三人的总和了。其实这里面也体现了孙悟空的性格,还是挺厚脸皮的,之前大闹天宫把一众神仙耍的团团转,取经后还好意思让别人帮你治敌。当然孙悟空虽然厚脸皮却不招人讨厌,还有几分可爱。

孙悟空和天庭上的神仙算是不打不相识,而且还因此学会了很多法术,获得了金刚不坏之身。当然孙悟空是头顶主角光环的人,各个方面的先天条件肯定是最好的,导致后来天庭上的人每一个能制服这只妖猴,玉帝只能请如来帮忙。如来知道孙悟空是天地灵气孕育出的生物,此时出生必有使命,所以安排孙悟空帮助唐僧西天取经,顺便治一治孙悟空的脾气,让他心中不再忘我,而是要有一颗畏惧之心。

其实孙悟空跟神仙本来也没多大仇恨,在天庭当官的时候还结识了很多朋友,算是积累了一些人脉。日后听到他齐天大圣的名号也要给点面子,但是猪八戒此前在天庭呆的时间比孙悟空更长,为什么要请人帮忙的时候猪八戒从来不去呢?其实猪八戒有去过一次,就是跟孙悟空一起上天求雨。看的出来猪八戒跟玉帝还挺熟,两人聊了很多家长里短,猪八戒也是一点没感觉拘束。不过这个剧情只出现在了电视剧当中,西游记里猪八戒可是一次天庭都没去过。

所以说猪八戒不上天庭肯定是有原因。其中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猪八戒没资格上天庭。当年猪八戒犯了天规天条,准备去投胎时还投错了胎,导致成了一头猪。但犯了罪的神仙应该是不能在踏入天庭的,何况让猪八戒取经就是戴罪立功,最后取经而归肯定就又不一样了。实际上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武功到底怎样都是个谜,肯定是没孙悟空厉害,但不一定会比神仙差。

二是猪八戒不敢上天庭,毕竟猪八戒不像孙悟空有神奇的背景,如果再让玉帝把他降罪可能自己的取经之路就到尽头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只能多多回避,反正这些事交给猴哥去做更加合适,猪八戒也就不用操心了。可能当年的事件给猪八戒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影响,让他始终没办法再次面对玉帝。这点悟空就比较想得开,自来熟的性格让他根本不会想这么多,而且取经可是如来给出的人物,玉帝看在如来的面上怎么说也会出手相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唐僧比泰山还重吗?孙悟空真的背不动他吗?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唐僧只是一个凡人,他的前世虽然是金蝉子,但是投胎转世之后就是一个肉体凡胎,但是在原著当中,却有一点可以看出,唐僧虽然外表看起来是一个凡人,但实际上真实身份并不简单,那就是他的体重。孙悟空曾经都说,自己背不动唐僧,这究竟是为什么?唐僧的体重到底是有多重,为何孙悟空都背不动他?那白龙马又是怎么驼的动他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要知道,孙悟空的负重能力是很强的,别说是一座山,他甚至能够一次背上三座山。在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故事中,银角大王为了为难孙悟空,搬来了须弥山、峨眉山和泰山三座山,孙悟空才被这三座山压下来,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三座山的重量可想而知,但是孙悟空为什么却连一个唐僧都带不动呢?孙悟空曾经和八戒争论为什么不背着唐僧直接过去,两人的对话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其实原因正是因为唐僧是凡人,所以他们才带不动。孙悟空和八戒能够驾云飞行,他们的云当然是很轻的,但是能够站在云上面,难道是因为他们会法术吗?其实不完全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自己因为修行的原因,体重很轻。凡人没有过修行,因此体重很重,至少对他们来说很重,只能在陆地上行走,但是他们因为体重很轻,能够轻松站在云上面,再控制云的运动,所以其实不是唐僧真的很重,而是相对他们来说是很重的。

而唐僧之前起得白马,就是凡间的马,当然能驼的动他,可白龙马不一样,他好歹也是仙,体重很轻,因此唐僧的体重对于他来说就非常重了,但他依然任劳任怨完成了这一任务,一路上一直都驮着唐僧,所以白龙马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他做的事情,其他几个师兄弟都做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孙悟空心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管他叫心猿?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孙悟空有一个外号,可能很多人会想到齐天大圣、孙爷爷、孙外公等等,但是今天要说的是“心猿”。可能看到心猿首先会想起一个成语“心猿意马”,只是这里的心猿不知道和这个成语里面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孙悟空是心猿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他叫做心猿?心猿在《西游记》里面的设定究竟是什么呢?

心猿意马这个词语,其实在字的顺序上是不能按照心猿、意马这样的解释来看的,这个词说的是人的心思很散乱,就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难以控制,所以应该是“心意似猿马”这种解释。而西游记里面,说孙悟空是心猿到底是什么意思?小说当中“心猿”这个词出现过三十多次,专门指的就是孙悟空,所以这两者之间的等同关系是可以确认的。

其实要解释孙悟空为什么是心猿的问题,也可以回到心猿意马这个词语上面来。孙悟空天性顽劣,如果不是有金箍、紧箍咒对他进行约束,他恐怕跟在唐僧身边也是野猴子一只。而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也是因为他没有办法控制,或者说不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酿成祸端,如来才出手把他制服。但是到了最后,孙悟空已经修成正果,他不再需要金箍来约束自己了。

这就像是一个顽劣的小孩的成长历史,在经历了一切之后,终于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是心猿意马的状态,所以用心猿来称呼孙悟空,也是很合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游记中为什么唐僧从不责怪猪八戒和沙僧,只拿孙悟空当出气筒?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纵观西游记当中的取经之路,唐僧几乎从来没有责备过猪八戒和沙僧。但和孙悟空就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吵,还导致孙悟空生气回到花果山,不再参与取经。难道是因为唐僧有紧箍咒就觉得猴哥好欺负么?唐僧肯定没这么无聊,其实西天取经之路不是为了考验唐僧,而是为了磨练孙悟空。孙悟空是一只猴子,性格也是个急性子,但有时候做事急不得。孙悟空在五指山下被压了500年,但好像时间还是不够久,所以就安排了唐僧取经正好带上孙悟空一起去,顺便就让唐僧来成为孙悟空的导师。

孙悟空为了自由必须帮助唐僧取经,不过唐僧一介凡人怎么斗得过齐天大圣呢?所以观世音给了唐僧一个紧箍咒,这下就再也不用怕这只泼猴了。不过唐僧为人正直,肯定不会没事跑去整孙悟空,只是两人刚开始合作出现了一些分歧。其实取经师徒四人虽然走到了一起,但大家各自的目的并不相同。唐僧是为了取得真经以后能普度众僧,猪八戒和沙僧都是为了赎罪,而孙悟空是为了自由。

孙悟空的优点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正义感,而且嫉恶如仇,所以用他来保护唐僧是最好的选择。但猪八戒好像就有些好吃懒做了,打妖怪不行、保护师傅也不行,平时还是吃的最多。按理说唐僧应该最喜欢的徒弟应该是孙悟空,最讨厌的是猪八戒,但唐僧却从来没说过猪八戒,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唐僧也懂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道理。责怪抓八戒等于无济于事,把孙悟空给教导好了才能为他所用。

沙僧和白龙马在团队中都是属于任劳任怨的角色,算是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出色的完成了工作,所以唐僧还是比较认可他们的。孙悟空既然本领最大,自然也就会有嚣张大意的时候,而唐僧就需要在此时把孙悟空给拉回正道。避免他哪一天自负起来,可能会看不上其他几位师弟。当然猪八戒也非常的聪明,时刻都知道和唐僧站在一起保持一直,而孙悟空会更相信自己一些,这也是双方截然不同的性格,产生了不同的行事方式。

而且唐僧作为师傅有时候还会主动去保护八戒和沙僧,孙悟空的本领几乎不会让他有生命危险,但其他两位可能就不一定了。所以唐僧对于不同能力的人采用的标准也不同,这才是他多次训导孙悟空的原因,事实证明他的做法也是对的。孙悟空最后能成为斗战胜佛,就是因为唐僧帮他褪去了身上傲慢的一面,使他变的更加成熟稳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原来封神榜中有孙悟空的来历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两本小说,虽然它们的地位还是不太一样,《西游记》能够位列四大名著之一,但是《封神演义》却没有,从某些方面来说,《封神演义》还是不如《西游记》了。不过,因为书中经常出现相同的人物,所以难免会让人猜想,这两本小说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其实要说两本小说之间的关系,首先让人们想到的,就是其中众多的神仙们了。因为它们都是架构在我国古代道教神仙体系之上的小说,所以出现很多相同的人物其实也是肯定的,不过,却也不能因此就断定,这两本书之间有什么“秘密关系”。如果要说一本书是另外一本书的续集,那么首先,就可以排除掉这种关系了。

《西游记》拥有自己的神仙体系,虽然是取自道教佛教,有各路道教的神仙,但是这些神仙却和《封神演义》当中出现的时候的身份并不一样,虽然说《封神演义》讲的是各路神仙在封神之前所经历的事情,时代背景在商周时期,而《西游记》的时间发生在唐朝,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也不能说明,神仙们的职责都变了。

两本书的作者也是不同的人,吴承恩与许仲琳,两个人生活的年代都是明朝,前后相差不过几十年,但是因为距今已经有数百年了,作者的真实身份还是存在争议的,究竟是不是他们所写,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极其肯定了。而不管是谁写书,都并没有说本书是取得了上一位作者的授权,写了续集或前传,所以两本书之间,也不存在延续性的关系。

说到这里,读者也能看得出来了,其实两本书并没有太大的联系,真要说有什么关系,大多数也都是后人牵强附会出来的,比如孙悟空的身世。《西游记》孙悟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这颗大石头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孕育除了一个石猴。而在《封神演义》中也有一个石矶娘娘,同样也是天地灵气聚集成一块石头,多少是有些相似的。

不过《封神演义》中的这块石头和孙悟空不一样,石矶没有机会遇到什么像“唐僧”“观音”那样的贵人,石矶娘娘走上了邪路,与孙悟空完全相反,也就是这一点,或许是两本书中的一些相似之处,他们两个人物有着相似的经历,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也就难免会让人把他们联想到一起。

尤其是传说石矶最终被哪吒的师父杀死之后,将她的尸体摔碎在花果山,而又过了多年,再一次出现相似的情况,孕育出了孙悟空,或许这个传说能够将两本小说联系在一起,但是也只是解释了孙悟空的身世,不足以说明两本书就有深刻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孙悟空的历史原型是谁?学者考证孙悟空并非虚构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孙悟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是我们熟知的《西游记》当中上天入地的石猴,是吴承恩手笔下的神话人物,在历史并非真实存在的。但是事实上,孙悟空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那么这个历史原型是谁呢?而这就要从千年前说起了。从一些史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孙悟空的原型是一位白衣秀士,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孙悟空出现在各种神话电视剧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游记》。吴承恩笔下《西游记》,所描述的孙悟空是“灵明石猴”,很明显这种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孙悟空的形象是吴承恩虚构出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吴承恩是根据什么原型来虚构的孙悟空呢?孙悟空的原型之谜跟凤凰原型之谜一样,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答案,学界基本已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是白衣秀士。

说起孙悟空的原型之谜,还得从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唐的玉门关外说起。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所叙述:我们可以骑着骆驼,扮成西域商人的模样,远远的眺望这万里黄沙。看啊,碧蓝的天空与橙黄的沙海之间,走来了六个僧人,都是唐人的打扮。

其中一个面目清秀的青年僧人,便是那个西天取经的唐玄奘,多日来的疲惫赶路,显露出风霜的痕迹。西天之路万里迢迢,却又不识其路,玄奘正在踌躇之时,忽见远处走来一翩翩秀士,其身着白衣,相貌儒雅。

这一幕便是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所叙述的情节,是目前所知关于悟空最早的一段文字记载。咦?这就奇怪了,这里那来的悟空啊?而且唐僧师徒四人,这里即没有猪八戒,也没有沙和尚,却无端端的多出几个小和尚呢。

这个白衣秀士便是悟空的原型,他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要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诗话》中,将这个白衣秀士叫作“猴行者”,于是这个不像猴的猴行者,便从此进入了取经故事的文字之中。孙悟空的原型之谜来源于此,而当时并没还没悟空这个名字,悟空又是从何而来?

这时还没有“悟空”这个名字,只是有一个和“孙行者”仅有一字之别的“猴行者”,但他手中没有武器,脸上也没有半根救命汗毛。要说八戒和沙僧,那要等到几百年以后,才会陆续的进入到这个故事里。

这个“猴行者”的身世也颇为神秘,在《诗话》中,他见玄奘时,自己也没有提过。这可没有元朝的那个悟空坦白了,据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第一拆中所写,悟空竟然是个拥有一大家子兄弟姐妹的老猴精,而不是个天生天养的石猴,他自报家门说:“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大哥哥通天大圣,吾神乃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想必是元朝人觉得悟空孤单可怜,勉强加上去的吧。

《诗话》中,猴行者保唐僧取经时就已是27800岁了,曾“九度见黄河清”。这可比吴本的悟空年岁高多啦,吴本的悟空在第三回,查生死簿时,“其乃魂字1350号,天产石猴,该寿342岁”。孙悟空的原型之谜可以确定就是这位漂亮的白衣秀士了。

关于这个漂亮的白衣猴行者,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他曾在800岁时,偷吃西王母的蟠桃十颗,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至花果山紫云洞”。看来白衣秀士的本领,远没有孙悟空那么高强,才偷了十颗蟠桃,就被王母娘娘给收了,还谈什么大闹天宫啊。关于孙悟空的一切都是吴承恩笔下的神话人物,孙悟空的原型之谜现在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孙悟空本相是什么?孙悟空的本相是赤尻马猴吗?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游记中辨别真假美猴王这一段的时候,如来佛祖曾经说过:“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观音菩萨听后回应:“敢问是那四猴?”如来佛祖再次回到:“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看到观音与如来的这段对话之后,相信很多朋友们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孙悟空是属于四猴中的哪一种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原著第一回中的描述,花果山上有一块巨石,自天地开辟以来,每天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年复一年,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天,巨石迸裂,产出一个石卵,像圆球一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因此很多人就认为孙悟空属于灵明石猴。再加上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这个特征与灵明石猴比较接近,所以答案更加肯定。

真相真的如此吗?要知道,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是后天才学会的,而灵明石猴的本领是先天具备的。而且如来说的其他三猴也是先天具备的本领。因此说孙悟空是灵明石猴证据明显不足。

那么我们再继续寻找证据,在原著第一回还写道:

悟空一出生,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从上述来看,悟空一出生是会人事的。

而后来他因为能够出入水帘洞,被众猴拜其为美猴王。且他曾对众猴说:“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从这两点来看,猴王是善出入和避死延生的,加上会人事,这和赤尻马猴更相似,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以上是根据书中细节猜测出来的答案,那么孙悟空到底是灵明石猴,还是赤尻马猴?其实原著《西游记》中早有说明。

在《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孙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收服了小白龙,却对观音教唐僧用紧箍圈圈住自己的头不满,于是对观音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在以上对话中,观音说明了孙悟空的真实身份,是赤尻马猴。这是证明孙悟空是赤尻马猴最直接的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孙悟空刚出世的时候是吃荤还是吃素?孙悟空为什么最后能成佛?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游记中,好像作者吴承恩也没怎么提孙悟空吃荤还是吃素,可能在我们印象中猴子都喜欢吃香蕉,其实灵长类动物基本上都是杂食,荤素都吃。所以有人就会奇怪,孙悟空出世时候,到底是吃荤还是吃素呢?感觉在西游记里是默认吃素了。因为最后取经成功,孙悟空能成佛就是因为一生都是素,可能这也是伏笔之一吧。

在周星驰的西游作品中,孙悟空是吃人的猴王,非常凶残。很多人看了周星驰的电影后非常兴奋,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孙悟空。真的是这样吗?孙悟空真的是吃人的妖魔吗?在原著中,到底是如何给他定位的呢?

很多朋友之所以认为,孙悟空是吃人的,是从几个很小的细节推理出来的。第一个细节是,唐僧准备接受白骨精变的少妇的斋僧时,孙悟空跑过来,告诉唐僧,他在花果山做妖精的时候,想人肉吃了,就会变成金银、男女,诱骗当事人,然后吃掉,或者做成肉干。

第二个细节是老鼠精变成美女求救时,唐僧想救,孙悟空把上述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然而,唐僧丝毫不为所动。唐僧并不认为孙悟空真的吃过人。不仅如此,他还很坚定地认为,孙悟空从小就是吃素的。

这个细节发生在乌鸡国,唐僧选择让孙悟空给国王吹一口气,而不是猪八戒,就是因为唐僧很笃定地认为,孙悟空的口气是清新的,因为他从小就吃素。笔者对原著进行全文所搜,发现了很有趣的现象。原来孙悟空真的是吃素的。

孙悟空在花果山做大王的时候,举办过无数次宴会,所有的宴会上,一律是素食,从未有过任何荤腥。无论是他刚做大王的时候,还是他回来之后,大凡宴席,一律用果品。这是孙悟空不吃荤腥最好的证明。

虽然不吃荤腥,但是对吃荤腥的人很了解,毕竟孙悟空有六位结拜兄弟,他们都是吃人的。从他们的行为,孙悟空大致了解了妖魔的吃人规律,以及他们吃人的手段。所以,孙悟空为了说服唐僧,才想到了这样的办法。然而,唐僧根本就不为所动,愣是不听孙悟空的,最终被妖精抓了。

猴子是杂食动物,孙悟空为何一开始就吃素呢?猴子其实是斗战胜佛转世,在之前的劫数中,与佛祖是同门。斗战胜佛转世后,历劫重生,变成了孙悟空。佛祖是要度孙悟空的,不可能把他变成吃人的妖魔,所以给了他吃素的设定。

唐僧生来吃素,最终成佛;孙悟空自幼吃素,所以成佛。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都是吃荤的,所以最终只能修道菩萨的果位。这也是灵山修行的潜规则。仅仅从成佛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不可能吃素的,也不应该吃素。不然,他不会成佛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