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116

文章

3

篇1:学生体育活动应该注意什么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体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体育活动有益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身心,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但体育活动的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体能和技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那么你知道学生体育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小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运动安全知识和自护方法,是造成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的首位,将体育运动安全防范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指导学生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防范,防止受到运动伤害是十分必要的。

检查场地和器材。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穿戴合体保安全。体育课必须衣着合体,最好是运动服,禁止穿着有碍运动的服装。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的鞋,尽量穿球鞋、运动鞋。尽量不戴眼镜,做剧烈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可以戴眼镜的项目,做动作时要小心眼镜滑落。

准备活动很必要。上课前体育老师须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并详细解说动作正确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学生要认真按照老师要求的动作要求去做,特别是在做专项准备活动时,不可随意应付,以防因准备活动不到位,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导致意外发生。

尖利物品不可带。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训练时,口袋内不能放笔、刀等尖利物品,手上不能戴手表、衣服上不能带有尖利的装饰品,如胸针等,女生头上不能戴发夹。

遵守规则是关键。在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安全第一。如在进行短跑等项目时,要在规定跑道内进行,不能串跑道,否则容易互相绊倒,造成伤害。参加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自己或他人。

器材使用要正确。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听候老师口令,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使用任何器材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经任课老师准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好处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下面为大家介绍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好处有那些,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但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如果不用有意义的健康的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去从事有害的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不良影响,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污染,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时政学习、形势报告、演讲和课外阅读等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全面发展”只是出人才的基础,只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客观上,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此处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想要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参加什么体育活动好?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人体成长最快的阶段。从小指导孩子锻炼可以为他们打下健康的基础。

为了达到良好的健康,我们必须全面发展身体,不断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的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发展对称和强健的肌肉,培养身体素质,如运动的速度、灵活性、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开展游戏、体操、跑步、跳跃、投掷、平衡、越障、游泳、滑冰、小型足球等多种体育活动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骨骼系统生长非常快,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较少,而有机物质较多,因此骨骼脆弱且容易变形,不适合重体力锻炼,如过度举重或搬运重物。

儿童的脊柱更有弹性,但他们的肌肉和韧带更弱。如果他们不坐直,弯腰驼背,他们就容易畸形。因此,儿童应该经常纠正他们的坐姿,做体操练习,如仰卧起坐和俱乐部锻炼,以加强脊柱的肌肉和韧带。

幼儿的肌肉发育较弱,不适合单调、长期的锻炼,不适合身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这将使他们很快感到疲劳。他们的大脑皮层很容易兴奋和疲劳。如果他们长时间重复做同样的动作,他们会失去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在锻炼时,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关注中心的要求,使活动多样化和有竞争力。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感到兴奋和集中注意力。此外,为了纠正儿童生长发育的弱点,运动时应采用发展落后肌肉群的运动。

儿童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不稳定,节律不如成人。因此,在锻炼过程中,你应该避免激烈和持久的锻炼,以及更多的屏息练习和长时间的静态锻炼。否则,你的心脏会超负荷,你的身体会受损。

儿童的呼吸器官尚未开发和完善。游泳、跑步和其他运动应该用来增加肺活量和促进呼吸器官的生长。

简而言之,孩子们应该从小就接受全面的体育锻炼,这样他们的身体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