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孩子乘公交车健康需要吗(经典7篇)

浏览

6604

文章

7

篇1:孩子秋游的安全健康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家长都会趁着秋季带孩子外出旅游,一家人不仅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孩子也能在旅行中增长见识。然而孩子秋游的安全健康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孩子秋游的安全健康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意外可以说是无处不再,对孩子来说尤其危险,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年幼体弱,在意外来临时候没有抵抗能力,另外一方面孩子的好奇心和玩性非常重对物危险的事物没有很好的认知!所以在孩子秋游前,家长要为孩子做好安全防护。

教会孩子安全知识:这是对孩子安全负责的最重要表现,要孩子外出游玩时,听从监护人的指挥,要遵守交通安全!不要私自脱离队伍。

对于蛇类一定要敬而远之,秋季大部分蛇开始打洞冬眠,当看到半条蛇露在洞外,不少孩子会好奇的观看,而有些胆大的孩子甚至会把蛇拉出洞穴,这是非常危险和致命的,恼羞成怒的蛇会咬到孩子,剧毒和细菌对孩子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

给孩子准备驱虫药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秋季昆虫数量还没有明显减少,花丛、草丛和树丛里,仍然有许多蚊虫,对于爱玩闹的孩子非常容易被叮咬,孩子被昆虫叮咬后很容易引发虫咬皮炎。

注意卫生不要乱吃东西这是孩子秋游的重要守则,饭前便后洗手非常重要可以保障卫生,秋游上山,不知名的果实众多,有的好吃有的不可以吃,不然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腹痛、腹泻。

孩子未来的视野取决于你曾带他看过的世界,一场愉快的旅行带来的也许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哦。不要因为怕麻烦、宝宝年龄小等原因,就不带TA出去看世界,其实每次旅行都会让你感受到你和宝宝的共同成长。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儿童外出该注意什么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保持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取哪些措施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养成清洁牙齿的好习惯,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但是,小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刷牙的好处,而且惧怕看牙医,很多情况下也很难和家长配合。那么保持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取哪些措施呢?

1.处理孩子刷牙时的不配合

如果一开始孩子对于刷牙很反感或者抵制的话,那么也不要惊慌,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如果孩子确实是因为刷牙而和你争吵的话,你可以让孩子坐下来,把头放在你的腿上,并且用胳膊抱住孩子。大多数情况下,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不再吵闹了。

2.给孩子刷牙的频率

最低限度,学步的孩子也要每天刷两次牙。通常情况之下,家长要在早晨和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刷牙。因为大多数的孩子直到5岁和7岁的时候才懂得一些肌肉控制和如何正确刷牙的技巧,所以在这之前你要帮助孩子刷牙。除了早晨和晚上,你可以考虑让孩子在每次吃完饭的时候就刷牙。

3.定期带孩子去看牙医

另外,你应该定期带孩子去看牙科医生。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你第一次带孩子去看牙医应该是在他大约12个月大的时候。在这个阶段,牙科医生可以诊断出孩子牙齿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内科医生没有注意到的。大多数的牙科医生会建议你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定期为孩子清洁牙齿。

4.哄孩子看牙医的技巧

当然,看牙医对于一个学步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试着让孩子积极地去面对这件事情。告诉孩子他已经足够大了,到了去看牙医的年龄了。要让孩子对这件事情抱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如果牙医给孩子一些玩具或者贴纸的话,就帮助孩子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小东西上,而不是直接说“今天我们要去清洁你的牙齿,”相反,你应该说“今天我们要去拜访王叔叔,他有惊喜的礼物给你哦”。

如果到了16个月大的时候你的孩子还没有长牙的话,或者你察觉到孩子有长龋齿的迹象的话,你最好尽早带孩子去看牙医。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口臭而且能够排除其他原因的话,你也要带孩子去看牙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孩子需要多少睡眠以维护自身的健康呢?值得收藏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睡眠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特别是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良好的睡眠对身体的生长发育非常有益。那么,孩子需要多少睡眠以维护自身的健康呢?值得收藏,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晚上最好在11时前进入睡眠

早睡早起是好习惯,除了早睡,早上也不宜晚起,特别是不入睡的懒床。懒床会让人更易疲劳。

中午有条件可以午睡,但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且最好不要在下午3点后还进行睡眠。

规律的作息,不仅仅有益睡眠,同时能使你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不要用工作繁忙做借口,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关键在于你自己。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之于睡眠也有影响。首先早中晚餐的规律进食对人健康有益,再来,晚餐对睡眠的影响较大。

晚餐不宜吃得过晚过多,那样会对胃的自我修复产生负担,影响睡眠。睡前应少喝水,否则会频繁如厕。

平日不要多摄入含咖啡因和尼古丁之类的食物。多吃点红枣,小米,牛奶。

同时,适当的锻炼对缓解人体疲劳,提高兴奋度也有很大的帮助。

直到上床还在进行着剧烈的脑部活动吗?那会使你停不下来,越来越难以入睡,而且易使人发梦。睡前1小时试着抛开纷繁的思绪,进行脑部的放松吧。

最好热水泡脚或者沐浴,那样会使你浑身松弛,睡得更好。

有条件的话,好好打理你的床。将卧室整理干净点没有坏处,哪天躺在床上还闻着异味那可真是“美呆了”。

夜间最好黑暗,如果有习惯开灯入睡的那就另当别论。同时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

睡姿也重要?别问了,显而易见。

睡姿可以平躺,也可右侧。左侧易压迫心脏,请尽量避免。而且不好的睡姿,比如习惯将双手结于胸前,将手压在身下,会易使人发梦或者压迫血管的,同样请注意避免。

关于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新的睡眠时间建议:人到底需要多少睡眠?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通过对于科学文献的系统审查和投票,专家组达成一致,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SF)更新了健康人合适的睡眠时间指导建议。与以前的指导建议相比,新增加(重新划分)了两个年龄分组,多数年龄组睡眠时间有所延长;而且建议分为推荐、对于某些人可能是合适的、不推荐三档。

新建议具体为:

新生儿(0~3个月):睡眠时间范围缩小到14~17小时,以前是12~18小时;

婴儿(4~11个月):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12~15小时,以前是14~15小时;

幼儿(1~2岁):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11~14小时,以前是12~14小时;

学龄前儿童(3~5岁):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10~13小时,以前是11~13小时;

学龄儿童(6~13岁):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9~11小时,以前是10~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睡眠时间范围扩大到8~10小时,以前是8.5~9.5小时;

年轻的成年人(18~25岁,新划分年龄组):睡眠时间范围是7~9小时;

成年人(26~64岁):睡眠时间范围仍然是7~9小时;

老年人(65岁以上,新划分年龄组):睡眠时间范围为7~8小时。

NSF报告指出,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求充足的睡眠时间;但是具体到每个个体,合适的时间因人而异。该建议针对的是健康人和那些没有睡眠障碍的病人,是这些人正常睡眠时间的指导准则。在推荐时间范围之外增加了对于某些人可能是适当的选项,但是通常不会明显偏离正常范围。个人的习惯超出推荐的正常范围,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故意不遵循这个准则,同样可能会影响其健康和福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孩子需要培养哪些健康心理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孩子需要培养乐观的心理。乐观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特别关键的,只有乐观的面对一些事情,孩子才能够对事有自信心,遇到难题有解决的办法,如果一直处在悲观的状态,那么孩子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家长需要通过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变得乐观,不要总是给孩子传递一些悲观的想法,比如孩子想玩自行车,妈妈却告诉孩子自行车会摔倒很痛,而没有鼓励孩子去勇敢的面对。

从小教会孩子要爱护自己,但是也要勇敢的接受挑战。任何事情如果只是往悲观的一方面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管是对于学习还是生活都特别重要。乐观的心态不仅会影响孩子自己还会影响孩子身边的人,大多数人都喜欢和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相处,这样会让孩子身边聚集很多朋友。对于孩子的成长帮助也特别大。

除了乐观心理之外也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理。自信心对于任何人都是特别重要,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像黑夜里燃烧的火焰,给人希望。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父母的鼓励和赞美。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和鼓励,以及肯定不要总是去否定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任何事都有不惧险阻的信心。

也要教会孩子爱护心理,这种爱护心理,首先就是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也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往往有爱心的人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有爱心,身边也会聚集一些有爱心的朋友。小时候结交的这些朋友,对于孩子的成长帮助特别大,从小最单纯的友谊,长大以后也会成为孩子们的动力。而且孩子长大之后步入社会,充满爱心,身边吸引的也都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学生健康门诊:孩子需要心灵关怀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学生健康门诊孩子需要心灵关怀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四种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四种不适当行为

第一种: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第二种: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种: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种: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健康的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么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缺失任何一种对于宝宝来说都是不利的,身体虚弱,抵抗能力较差,容易生病。那么,健康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吗?哪些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

一、健康的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么

一些孩子通过营养健康的饮食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包括食用肉、乳制品、水果、蔬菜和全麦。但是一些正在发育或者饮食单一的孩子会缺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同时也有可能出现维生素D不足,导致佝偻病等骨骼问题。

卫生署建议,应该给6个月到5岁的儿童提供维生素A、B、D补给品。补给品应该含有7到8.5毫克的维生素D。因为婴儿奶粉中添加了维生素D,因此只有当婴儿每天喝的奶粉少于500毫升时才需要补维生素,否则是不必要的。如果孕妇孕期没有使用维生素D补给品,那么建议他们的孩子从一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D。

二、哪些孩子需要补维生素

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的儿童包括:

1.挑食或者没有食用足够健康食物的儿童;

2.经常做体力运动的活跃儿童;

3.患有消化吸收等慢性病的儿童,这些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如果此前已经在服用药物,那么在开始服用补给品之前要先咨询医生;

4.经常食用快餐、速食食品和加工食品的儿童;

5.素食主义的儿童(需要补铁),不吃乳制品的儿童(需要补钙),或者其他限制膳食的儿童;

6.喝大量碳酸饮料的儿童,因为这会影响体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

三、健康补充维生素

如果你正在或者将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那么要注意一下几点:

1.把维生素放在儿童不会接触到的地方,防止儿童当做糖果误食;

2.如果儿童不喜欢片剂或者口服液,可以选择可维生素咀嚼片;

3.如果儿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咨询家庭医生或者儿科医生,避免药物互相作用。

四、对于儿童最重要的维生素有哪些

1.维生素A:维生素A能够增强免疫力,帮助保持良好视力。维生素A的健康食物来源包括乳制品,果酱,胡萝卜,红薯,甘蓝,芒果,还有深绿色叶子的蔬菜。

2.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健康食物来源包括:橙子、猕猴桃、草莓、西兰花、西红柿和辣椒。

3.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保证骨骼健壮牙齿健康。通过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要注意防止射线损害皮肤。维生素D只能从很少种类的食物中获得,包括蛋类和富油的鱼类。

家长们应该更加重视孩子日常饮食的科学性,通过最安全的方式来给宝宝补充维生素。有关儿童健康饮食、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相关的常识小编继续持续更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常识请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长给孩子购买健康零食,需要遵循三大准则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可以抵抗零食的诱惑。但是,有些零食真的不宜儿童食用,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健康威胁。所以,家长给孩子购买健康零食,需要遵循三大准则

家长如何选择孩子的零食

1.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

奶类、蔬果类,还有坚果类,对儿童来说很有营养。家长给孩子选择零食不要只凭个人的口味与喜好,营养价值和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才是要首先考虑的。

2.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食物

快餐、巧克力、方便面,这些儿童最喜爱的零食往往是油炸、甜腻、咸味重的。但油炸食品含有较多的脂肪,会增加肥胖的危险,过甜的食物残留口中会增加患龋齿的危险,咸味过重的零食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危险。

3.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饮料

含糖饮料营养含量低,能量及糖分高,不仅易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还会腐蚀孩子的牙齿。含酒精饮料对孩子的心、脑、肾、肺等器官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还会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和智力。因此,应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

此外,给孩子食用零食不能影响正餐,孩子吃零食时间不要离正餐太近,中间至少相隔1.5-2小时。睡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否则不利于消化吸收及睡眠,还增加患龋齿的危险。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运动量适当补充一些零食,但每天食用零食的次数应该控制在3次,且量不宜过多,以不影响正餐食欲和食量为原则。最好养成有计划食用零食的习惯,预先准备少量或者小包装的零食,避免零食吃过头。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各位家长对于如何给孩子购买健康零食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标准,为了孩子的健康,请让孩子远离零食的危害。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常吃膨化食品有什么坏处的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