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孩子心理压抑时会有哪些反应症状(实用6篇)

女性梅毒性病不及时治疗,可以上行梅毒感染导致盆腔炎,引起性交困难和下腹及背部疼痛;可以拆散至输卵管导致输卵管炎,导致不孕症和异位妊娠。现在就跟着问学吧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女性感染梅毒的症状,资料仅供参考。

浏览

2481

文章

6

篇1:孩子心理压抑的表现方式

全文共 207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都期望的,可是很多时候孩子们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压抑问题,给他们的健康成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下面看看如果孩子出现心理压抑的时候,家长们怎么应对孩子心理压抑?

孩子健康心理禁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希望家长们能够明白,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生活以及教育过程当中,没有注意正确的方法,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更加的恶劣,所以家长们要避开不良的教育方式

孩子心理压抑的表现方式

1、乱扔东西爱打人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 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 等表现。

【对策】: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2、总是不愿意睡觉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对策】: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看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3、经常性地说个谎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成长中,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有时会靠撒谎来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许多家长不注意回避孩子,会被他们模仿。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类似吹牛、说大话这样的谎言,在孩子成长经历中也屡见不鲜。

如果家庭环境过于严苛,孩子的撒谎行为就会被固化。不少家长常常责备孩子,却从不思考自己有没有错,有没有对孩子关心不够。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识地逃避惩罚,而撒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谎言被识破,家长会更生气,打骂得更狠;如果说谎成功了,就会加强孩子的侥幸心理,更加习惯撒谎。久而久之,甚至会发展到品行障碍的程度。

【对策】:父母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还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要告诉他们:“不要怕,跟爸爸妈妈说实话,把你的遭遇和困难都与我们分享,我们和你共同面对一切。”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不会选择用撒谎来逃避。此外,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联系在一起,以为孩子不学好,这些想法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定位成坏孩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说谎已经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心理医生了。

家长们在生活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如果发现他们的心理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引起重视,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调节心理,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就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读懂孩子传递给你的心理压抑信号

全文共 2204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读懂孩子心理压抑时的信号

第二章:如何知道孩子具有压抑心理及对策

第三章:儿童心理压抑怎么办?

不要认为压抑的心理只有大人才会有,小孩子们的心理往往会很脆弱,更容易出现压抑心理。那么,如何发现孩子的压抑心理呢?孩子心里压抑的表现是什么?如何缓解孩子心理压抑?

读懂孩子心理压抑时的信号

孩子表现喜怒哀乐的方式有时并不十分直接,所以不容易被家长所理解,了解了以下这些孩子心理压抑时候的信号,你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化解心中的压抑。

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如果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耐心引导,也应给予时间让其慢慢说出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很重要。对于不易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父母,需在认同孩子情绪方面作出改善。有时孩子向父母表达不悦,只为了找个对象宣泄,父母需留心是否给了孩子太多不必要的训示,或出乎子女意料之外的责难。

如何知道孩子具有压抑心理及对策

1.睡眠不安

如果孩子长期失眠,一定是为事情所困。

对策:父母可尝试在睡觉前与孩子聊天,让他说出心里话。

2.拒绝吃饭

如果孩子出现厌食,往往是情绪问题。

对策:父母可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并鼓励孩子帮忙做饭。

3.疾病反复

如果孩子时常叫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症状,很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所致。父母感情不和的孩子易出现这种情况。

对策:制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4.怕见生人

如果孩子怕见生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到软弱无助。

对策: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5.撒谎成习

如果儿童撒谎成习,往往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

对策:可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6.经常哭泣

哭泣通常是孩子宣泄不满的一种方式。

对策: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给予抚慰。

儿童心理压抑怎么办?

我儿子已经五年级了,做功课还一定要我陪,不陪就不...

也许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儿童心理压抑就已经向你的宝宝袭来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宝宝的心理压力呢?这真的是一个难题。

我儿子已经五年级了,做功课还一定要我陪,不陪就不做功课。我真吃不消了。

这个问题出在你身上,因为你从他一年级开始就陪他做功课了。马上改变这个习惯。夫妻俩商量好,吃晚饭时,吃一半,先走出去一个;然后吃一会儿再走出去一个。待你们回来,他很可能已经在安安静静地做功课了。

我孩子只喝可乐,不喝开水。我不给他,他就闹。我真没办法。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不是在“不给”,而是在“闹”。他闹了,你就“给”。他就有办法“闹”了喝,你就无法不给。你要做的是,闹也不给。

我不是宠孩子的父亲。我儿子不爱学习,老往游戏机房跑。我常常骂他,他皮厚,麻木,老方一帖。

你这个聪明的儿子是“胜利者”,他已经知道你的骂无用了,他能对付你的唠叨了。你的老办法已行不通了,赶快放弃从此不再骂了,走一条相反的路。做不到沉默就索性向他学习如何玩电脑。

我女儿居然比别的男孩还调皮。有医生说她是多动症,有医生说不是。我想给她服药,又怕……

是不是多动症,有个简单的测试办法。她当然喜欢看卡通片,是吧?好,如果她能在20-30分钟里专注地看电视,那决不是什么多动症。

我想,儿子是男人不能动不动就哭,可我儿子一遇丁点事就哭。我很气,一哭就打。他使劲压抑,还是改不了。

别说10岁的孩子,就是男人有泪为啥不能弹?让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比压抑在心里好,能哭能诉,是好事。应当说:“你要哭,就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不能压制。你如果认为动不动就哭太过分,就对他说:“你先讲再哭。”他讲着讲着,也就不哭了。

从幼儿期开始,我们就应该在生活中去了解宝宝的心理变化,学会及时地去引导宝宝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总结:孩子们不会隐瞒自己的心理,出现任何情况都会从行动上表现,因此,只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就不难看出心里问题。以上小编为大家盘点的孩子心理压抑信号赶紧来看下吧。(文章原载于《大河健康报》,作者:赵琳,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灾后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指导 孩子的不同反应

全文共 2433 字

+ 加入清单

当世界遭遇台风、地震、战乱等天灾人祸的时候,日常生活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以外事件,我们不能担保儿童青少年一个完全没有阴影的未来,但是,只要我们具备相应的知识,避免陷入由于无知带来的误区,及时意外发生,我们也能够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让欢笑重新回到孩子的生活中。不让灾难给儿童与青少年的心里蒙上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

经历过大灾难的儿童与青少年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或行为上,都会产生许多反应。一般来说,这些情绪反应不会不持续很久,有些很好的孩子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对灾害事件的想法与成年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也不一样。

一、不同年龄层孩子出现的不同反应

(一)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

1、只要听到有关灾难的报道和消息就认为会发生在自己的周围,感到十分害怕。

2、对上学失去兴趣。

3、突然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小的行为。例如,十几岁的孩子竟然要亲友抱着或者要奶瓶喝水。

4、晚上睡不着、天亮才睡,一到夜晚就害怕的浑身发抖,甚至抽搐。

5、害怕能够联想到灾害的自然现象。例如水灾后一开到大雨闪电就会大哭不止;火灾后一看到火光就浑身发抖,用水把全身淋湿;只要感到轻微的晃动,如汽车急刹车时的晃动,便会落荒而逃。

(二)不同年龄孩子的不同反应

1、学龄前(1-5岁)的反应;

(1)孩子会不停的吮手指;

(2)孩子尿床;

(3)一到天黑,看到动物就哭闹不休;

(4)过分地黏父母或老师;

(5)以前说好清楚,突然变得口吃或者不再说话;

(6)突然吃得少了或者多了。

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在他们熟悉的环境因为灾变而遭受破坏后,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灾变而遭受破坏后,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期望亲人来帮助安慰他们。

2、学龄儿童(5-10岁)的反应

(1)很容易发脾气;

(2)向大人哭诉心理恐惧,哭着要爸爸妈妈;

(3)十分黏人;

(4)在家或学校总是打架攻击别人;

(5)故意和弟弟、妹妹或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竞争大人的注意力,如故意摔倒要人扶;

(6)总做噩梦,害怕黑暗和夜晚;

(7)逃学情况很多;

(8)在和同伴活动当中退缩;

(9)在学校失去兴趣,不能专心听课。

行为比实际年龄小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意义的物品对他们而言特别的难过,难相处。

3、青春前期(11-14岁)的反应

(1)总是失眠;

(2)吃不下饭;

(3)在家里造反;

(4)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做;

(5)在学校里易出现的问题(打架、逃学、失去学校兴趣,有寻求注意的行为;

(6)身体上的问题(不明原因的疼痛,头痛、皮肤过敏、排泄紊乱等;

(7)失去和同龄一起活动的兴趣。

4、青春期(14~18岁)的反应

(1)出现气喘、头痛,全身紧绷,食欲减退,月经紊乱,内分泌失调;

(2)情绪上出现烦躁或者冷漠,对异性兴趣降低,总担心自己生病,注意力不集中;

(3)行为上,不负责任,有犯法行为,对父母的控制想要对抗的反抗减少;

(4)容易因为同龄人活动被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难过悲伤。

面对灾害有一些孩子会过早地成熟起来,这样的孩子一般会将不良的情绪埋藏起来,会使不良情绪延迟爆发。

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急需要心理救助。因为青少年和儿童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试能力都比较差,对严重灾害带来的一系列精神伤害难以承受,其心理挫折反应也会更严重。因此,大灾之后应尽量将孩子带离灾难现场,给孩子以安全感,减少孩子们的心灵创伤。

二、心理疏导的方法

1、心理援救者来到孩子们周围首先要做的是观察,观察孩子们的情况。

2、与孩子们进行一些肢体的接触。比如,拥抱、抚摸都可以减缓孩子的心理压力。

3、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尽量减轻灾害对孩子的刺激强度。成年人,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不宜在孩子面前诉说悲惨事件,夸大灾情,而应尽量隐瞒灾害给家庭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和亲人的伤亡情况。

4、多鼓励孩子在救灾当中协助父母、学校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

5、要帮助孩子对灾害刺激建立积极的心理救助机制。父母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着有力的救灾姿态、舍己救人的无私精神,是最大的心里支柱。家长要冷静、坚强勇敢地告诫孩子不要害怕。

6、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大地震时一部分学生逃了出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疏导可以采取较为直接的方式:

(1)与孩子交流要掌握技巧,不可直接涉及灾难。

(2)可以问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喜欢的动画是哪个?如果你是解放军叔叔想帮人们做哪些事情?给孩子的问题要让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有力量的,并且他们还能帮助别人。

(3)当被问到灾难事件的时候,先要表扬他们的勇敢,夸他们是勇敢的好孩子。

(4)让孩子长大灾难不是自己的错。当这群孩子被问道地震是怎样一回事时,大多数孩子说不出正确答案。有些孩子错误地认为是因为人类不保护地球,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所导致;个别孩子竟然认为是小孩表现不乖导致的。心理疏导必须详细讲解地震形成的原因,让孩子知道灾难不是他们的错,正确地看待灾难才能够摆脱心理恐惧。

7、如何辅导孩子做一些游戏来抚慰他们的心灵:

(1)可以找一些颜色鲜艳的卡片,让孩子们把想对亲人说的话写在上面,制做成祝福卡。

(2)让孩子们吹气球,把所有的恐惧、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让气球带走。

(3)准备一个风筝让孩子们把死去亲友们的相片和想对他们说的话粘在风筝上,让风筝把它带到天国去。

(4)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尽量让身体多接触。

(5)唱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舒缓孩子紧张的心情。

(6)多制造一些快乐的气氛。

(7)围坐在一起举行晚会。

(8)大家手拉手对天空大喊明天会变好。

(9)对孩子不要太娇惯,当他们做错事情的时候要进行批评,注意是说服教育。

(10)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段、性别的不同给一些玩具。注意不要给孩子可以延伸想到灾难事件的玩具。例如,不要给失去亲人的女孩子布娃娃,而要给卡通布偶。对在地震受伤的男孩子不要给汽车模型、积木一类的玩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孩子心理压抑的表现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孩子的年龄可能比较小,但是也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尤其是孩子特别不开心的时候,可能会选择多种方式来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所以,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有以下几种表现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心理压抑

孩子心理压抑的表现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3、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4、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总之,现在的父母不要总是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不要总是斥责孩子,而是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要多疏导孩子,排解他心中的不愉快,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什么症状为正常反应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有一些家长问孩子接种疫苗出现什么症状正常反应呢?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

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的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到正规医疗单位打疫苗,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一方面正规医院医务人员有安全注射的意识,另一方面,对儿童免疫接种过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另外,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恒温保存,在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很难保证疫苗的保存质量。因此,给小孩接种疫苗,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医疗单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什么症状为正常反应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孩子心理压抑时会有哪些反应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也会有心理压抑的时候,那么,在孩子心理压抑的时候会有哪些反应呢?家长朋友们如果能尽早的了解这样的问题的话,那么,当孩子出现类似情况时就可以及时的发现,然后进行正确的疏导了,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心理压抑时会有哪些反应?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孩子也是有心理压抑的时候的,不要以为他们还小,什么都不懂,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在孩子心理压抑时候要及时的提供帮助,确保孩子能正常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