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是啥样的 - 问学吧

0

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是啥样的热门20篇

浏览

2187

文章

967

篇1:父母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做家务

全文共 1874 字

+ 加入清单

劳动对发展自尊心和胜任感具有极大的意义,它能培养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持久,那么对于孩子的家务安排父母应该如何去进行合理安排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父母如何合理安排孩子做家务,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可以做的家务活

1、 给袜子分类:

方法:将一堆袜子混在一起,然后匹配成一双一双的。分类是任何1~2岁的孩子都可以学习的技能,妈妈可以先给宝宝演示下如何根据颜色将袜子分类,然后让宝宝自己完成。

好处:提升宝宝的推理能力。匹配活动可使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会让宝宝在圆满完成家务时有一种满足感。重复的动作可使宝宝有机会练习推理能力,有利于大脑发育以及认知技能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分类活动还有助于孩子在周围复杂世界中找到秩序。

2、 剥蒜皮:

方法:妈妈可以先给宝宝演示一下:用手指摸摸蒜头,用鼻子闻蒜头的气味,然后用手开始剥蒜头,在里面的蒜瓣显露出来时,假装感到惊讶,“呀,快看妈妈把蒜的衣服给剥掉啦!”最后把大蒜压碎,并告诉宝宝,这些剥好的大蒜会作为重要的原料用来做菜。不过,家长要留意不要让宝宝弄到眼睛里哦~~

好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想必很多家长会问,剥个大蒜还能对宝宝的发育有好处?答案:是的。剥大蒜这项活动,可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技能,对孩子日后学会写字大有裨益,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尊心。袋鼠麻麻提醒各位家长,千万别浪费这个好时机哦,赶紧教宝宝做起来吧。

3、 榨果汁:

方法:要使用手动的榨汁机,把橙子一切为二后,将一半的橙子放在榨汁机上挤压。妈妈在给孩子演示完如何榨橙汁后,可让宝宝自己动手去做。最好只在孩子需要时帮忙,并且保证不让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因为让孩子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更重要。

好处: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不断的重复练习,让孩子可以完善自己的动作技能,增强手上的力量。榨好的果汁,还能让宝宝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4、 让孩子用肥皂擦家具:

方法:孩子都喜欢玩水,那么要怎样才能使孩子在玩水的同时又帮到父母呢?家长不妨准备好适合孩子使用的工具,让孩子跟妈妈一起做家务,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在用肥皂擦桌面的同时,还能玩泡泡,岂不是一石二鸟。

好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这么好玩的游戏,会让孩子有独立的意识,更有责任心,能让他们在做家务时获得一种满足感。

给孩子安排家务活的注意细节

1 、明白真正的目标

首先家长要明白,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把家务做好,而是要帮幼儿发展责任感、独立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因为这些都是健康情绪的基础。做家务也可帮孩子了解人必须合作和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2 、布置的“任务”不能太难

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任务”,最好是能使他们做得令人满意的,别一上来就要孩子做他力所不及的事情。给孩子的任务要有挑战性,但也必须能为他带来成就感,如果新任务令他沮丧泄气,以后他也许便再也不会尝试了。

3、 孩子做任务时别插手

当孩子任务完成的不是很好时,你要抑制住你自己来做的想法和行动,因为这样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教导孩子做一件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重复去做。先向他示范如何去做,然后和他一起做,最后让他自己做。可以随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但千万不要太快插手帮忙。

4 、不要利诱

很多家长习惯用钱或者其他好处来利诱孩子,让他们去做一项家务活,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袋鼠麻麻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报酬是家长一个微笑、拥抱或者一声“谢谢”。这样会让孩子认识到,计划并完成一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5 、不要担心孩子弄脏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让孩子做家务,就是看不惯孩子把自己还有家里弄得脏兮兮的。之前袋鼠麻麻的文章中也曾介绍过,适当的“脏”对孩子的健康反而是有好处的。而且,在教孩子做家务前,你也可以专门为孩子准备一套衣服,告诉他这是做家务专门穿的衣服,就像妈妈炒菜时要戴围裙一样。

父母如何合理安排孩子做家务

2-5岁:收拾玩具,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筐,掸灰尘,整理书籍杂志;

4-5岁:餐前摆放餐具,把自己用过得碗碟收进水池,准备简单得早餐或午点,清洗塑料碗碟、吸尘,取报纸信件,浇花;

6-7岁:为自己挑选和时令的衣服穿,折叠整理自己的干净衣物,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起床收拾床铺,准备上学要带的午餐,把洗干净的碗碟收进碗柜,扫地,搂树叶,给花园拔草,把买回来的食物和杂物归放在相应的地方,饭后收拾餐桌,喂宠物;

8-9岁:剪草,为全家人做简单的饭,为家人洗衣服并折好放进柜橱,打扫洗澡间,擦窗户,在家长指导下自主购买衣物;

10-12岁:整理壁橱和抽屉,缝扣子或小补丁,换床单,用洗衣机洗衣服,餐前摆餐具,餐后收拾餐桌。擦洗车子,遛狗或打扫宠物垃圾;

13岁以上:做饭,采购日常食品、杂物,家庭用品的简单修理,帮人照看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孩子多大应该和父母分开自己睡觉,爸爸妈妈必须要知道!

全文共 1283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到了一个年龄阶段需要有独处的空间,同时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这时就要考虑让孩子与父母分开睡,那么,孩子多大应该和父母分开自己睡觉爸爸妈妈必须要知道!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国父母一般都会在生活中管得过细,在衣食住行上特别操心,但对孩子的情感发展,独立性、自信心等方面却很少过问。有国外背景的父母往往非常理解分床、分房,执行得早,一般在两岁以前就能做到。那时孩子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尽管民族习惯不同,对于孩子多大应该自己睡觉这个问题,全世界的父母各有自己不同的回答,甚至专家的观点也无法统一。

多数观点认为,孩子何时与父母分房睡,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很多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甚至到小学中高年级还不能分开。原因是孩子的依赖性太强,这样对他的大脑发育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一个人睡”可以让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独立。但是,在婴儿时期,宝宝易饿,哺乳的妈妈半夜里都要给孩子喂奶,所以让孩子睡在自己的身边,或者在自己的大床旁放置婴儿床,这样能够方便自己照料孩子,更重要的是能让自己多些睡眠时间。

我国儿童专家的建议,要给宝宝一个缓冲期,让他一步步地习惯独自睡觉。宝宝一两岁的时候,会抗拒自己一个人睡,一定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因为,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各方面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一个人独处时就有了孤单和怕黑的感觉,缺乏安全感。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他们的安全感,要让宝宝感觉到父母就在他们身边,随时会对他们施以爱护和帮助。对于3~6岁的幼儿园小孩,这个年龄的孩子,他开始独睡之后,先让孩子白天小睡时开始自己独睡,再让他慢慢习惯夜里也能独睡,父母第二天一定要问他睡得怎么样,习惯与否,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自己的感觉可能说不出来,所以父母要先问,然后给予鼓励。比如讲一个故事,给孩子一个拥抱。

和孩子分房睡觉是有技巧的,在刚开始分房睡时,一定要在睡前陪伴孩子,给孩子讲故事或跟孩子一起看书、听听音乐等,让孩子轻松地入睡。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让父母的房间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以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家长也能关注到孩子需求。切记孩子入睡前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不要看电视,不在睡前批评、斥责孩子,应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你可以自己睡,你是勇敢的孩子等。如果孩子能够第一次成功地在夜里独睡,父母可以给他一个小奖励作为鼓励。对于更小的孩子,一般只要培养好睡觉的常规就好了。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在睡前看过于激烈的电视,不要觉得“他看不懂”。要制造一种安宁的气氛,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安睡。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的时期要让孩子学会独自睡觉,这是父母的职责。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对事或物已经朦朦胧胧有所了解了,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独立能力和健康发展,让其自己单睡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具体情况也要因人而异,要看孩子的心理年龄、胆量、独立性、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以及家庭的具体环境等因素。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想要孩子更加有个性更加独立,父母怎么办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生活中众多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有个性,通常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毕竟孩子要是从小到大过分的依赖父母。他们要是去外地工作,可能对于自己的生活一切需求都不能轻松搞定,并且导致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幅度的下降。

1

如果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并且在众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长大之后孩子独立自主,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慌,毕竟他们可以轻松的解决许多事情。

2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的思想特别的成熟,可能要比同龄人老练,也许其他的孩子十分的天真,但是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广,再加上想法独特,所以他们通常会充当领导的角色。

3

想要孩子变得更加的优秀,首先要让孩子独立,如果孩子的独立能力比较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前怕狼后怕虎。

4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众多的问题,而家长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是烦恼,这样的话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好,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闯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6种父母只会毁了孩子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过高等错误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父母过度溺爱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宠爱,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父母爱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会有幸福感和优越感。但是,如果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会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父母会给孩子想要的东西。一旦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的心理就无法承受。所以家长不要太溺爱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要求太高

许多父母对孩子有一些过高、不切实际的要求,无论孩子取得什么好成绩,父母都对现状不满意。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们一直在努力满足父母的要求。这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孩子有多好,父母总是觉得几乎,父母的态度是埋在孩子心理的定时炸弹里,不知道哪一天会爆炸。

不分场合指责的父母

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多父母喜欢在客人面前说他们的孩子不好,总是想着别人抱怨,他们的孩子有多坏。有些父母不分场合教育孩子,这会打击孩子的自尊,面对父母的指责,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慢慢形成自卑心理。

可怜的父母

我相信很多孩子会听到父母说自己不容易,以后会指望你出类拔萃,这会让孩子觉得我父母没有能力。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但面对这样的父母和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打骂不听话的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经常挨骂的孩子会有心理创伤,留下心理阴影,容易产生厌世的想法。

不守信用的父母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总是向孩子承诺一些事情,但当孩子实现时,却没有及时实现。这是孩子讨厌的父母,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也有不好的影响,父母实际上也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孩子不停抱怨,父母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抱怨-是很多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之一,甚至是在情不自禁的状态下,抱怨被脱口而出。这种情况同样也会出现在孩子们身上,那么,孩子不停抱怨,父母如何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抱怨”是令人厌烦的声音。

一、如果孩童们成了爱抱怨的祥林嫂

当充满了孩子哭泣与抱怨的状态时,注定会刺激父母的压力荷尔蒙分泌。或者,如家庭和育儿顾问戈尔德提到的:“孩子的哀鸣声,能持续不断、且大声的操纵着各种不愉快的经历。”

尽管孩子的抱怨、哀嚎会很自然的引发各种“不讨喜及破坏力”,但父母仍然不得不面对、回应并解决。然而,正如有时候看起来那样,孩子并不仅仅是通过哀嚎激怒他们的父母。

“有的孩子抱怨,是因为他们真的陷于很沮丧的情绪,需要父母意识到,或者被安慰。”戈尔德顾问解释:“孩子们也许并不具备通过冷静、持续性的方式表达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们以自己的常规理解来诠释,或者用自己已掌握的方式方法,吸引大人们的注意,或表明哪个地方出了错。”

二、采取同理心及移情作用的解决策略

心理学家琳恩詹金斯表示,恻隐之心与理解,是减少孩子抱怨的很好方式。詹金斯博士建议家长们需要有意识的选择通过换位思考及移情心理的思考模式来反思孩子的言行。

“当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抱怨情绪时,父母的思维过程应该是这样:‘天哪!他又发牢骚了!真让我头疼!可是他还那么小,并不是真的想故意为之。也许孩子只是试图告诉我们他很不好受,并且需要我们。’”詹金斯博士分析。

这种“认知”对于未来也是一项重要的亲子投入。如果孩子明白父母是自己“情感安全”的港湾,那么当他们遇到焦虑、担忧是的事情时,会本能得信赖父母。

事实上,当谈到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社会及情感发展的方面时,不得不承认这是关于打持久战的情况,而非一场短途游戏。

这就如同专家证明过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在通过父母的保护,以及在经历了父母对问题的解决,了解爸爸妈妈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之后,感受到父母的可信赖、可依靠及被尊重。当然,孩子的抱怨也是交付给父母一项极具挑战的课题。但即便如此,它也仅仅是众多事件的其中之一。

三、来自妈妈的经验之谈

尽管父母采取同理心的应对态度,在理论上听起来比较棒,那么在实际操作当中呢?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珍妮哈里斯这样认为:“我发现孩子们大多数抱怨的时候,都是我忙于家务或准备晚餐的时间。如果我采取同理心的方式,与他们互动,小家伙很快便停止抱怨。”

“但是,如果一直如此的话,并非一件易事。尤其当我处于疲惫或经期紧张的状态,或者当两个孩子同时喋喋不休的抱怨时,格外让人头疼。”哈里斯太太解释:“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看到他们之间会以同理心的模式与对方相处。尽管很困难,但值得拥有。”

看了上述对于孩子不停抱怨,父母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哪些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孩子离家出走之后 父母需要做什么?

全文共 2389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遇到难题,或是不想面对的麻烦时,选择离家出走,或者赌气逃跑的态度来面对,实在是种危险且伤脑筋的行为。作为父母,不但要确保孩子平安无事,同时还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究竟有多么得不靠谱!这无关权力,而是态度问题。那么,当你的孩子跑出去,或者待在马路上,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为你解答。

一.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1.离家出走折射亲子关系问题

不少孩子离家出走是因为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压力,孩子离开家庭并不一定是因为分数,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孩子认为“我在这个家里不被接纳”,“爸爸妈妈没有那么爱我”,自己感到不被重视;另一个原因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受到刺激后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这时就会选择了离家出走。

2.选择出走引起父母注意

有时孩子离家出走不是因为贪玩,主要原因是孩子与父母沟通不畅,找不到宣泄情绪的出口。这个孩子选择了去网吧,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不会去想因为离家出走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影响。类似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亲子沟通问题,应该引起所有家长的反思。

二.孩子为什么容易做出冲动行为?发现“出走信号”应该如何预防?

1.孩子青春期,家长当“陪练”

青春期是儿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父母就像孩子的“陪练”,因为孩子会不断跟父母互动,测试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合适的、有效的,孩子对家长有臣服也有对抗,可能今天跟妈妈撒娇,明天就嫌妈妈嗦,通过这样的反复来建立自我。另外,处于升学阶段的孩子心情很焦虑,这种焦虑一般是家长、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你要上个好初中,才能升入好高中,考上好大学”,“你要紧张起来,才能适应升学以后的学习”,这些话都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如果我们能少施压,多关注孩子这个时期的成长特性,或许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

2.注意孩子心理变化的重要节点

一些特别事件的发生也会引起孩子巨大的心理变化,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与同学发生矛盾,在校园受到欺负,转学,家人生病等。这些重要的节点都需要老师、家长特别留意。如果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或孩子与同学产生矛盾,希望家长和学科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告知心理老师,心理老师会分头给家长、孩子做心理疏导,然后再两者结合做亲子辅导。

三.找到离家出走孩子后,家长老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压力,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1.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不妨把它看做一次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机会,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相信孩子十分渴望听到家长的接纳和原谅,“我的行为不正确,但我也有苦衷”。孩子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他们很希望被理解。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把事件放大化、扭曲化,认为“离家出走、上网吧就是不学好,以后没有未来”。家长对孩子的忽略也应该引起重视,当家长开始调整自己,把目光真正地落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知道“我是重要的”,才会有安全感,自然就会恢复与家长的互动。当家长开始调整自身时,孩子也会发生改变。

2.有必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孩子回家之后,最好有专业的心理人士介入进行危机干预,给离家出走的孩子家庭做辅导,当家长对孩子说出:“对不起,孩子,是我忽略你了。”原本的矛盾会瞬间化解,父母动情的表达是修复亲子关系最好的药方。或者,可以让孩子跟他信任的老师、亲朋好友谈谈心。因为如果事件有太多人关注,本来觉得没什么的孩子,也可能产生一种羞耻感,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极端行为,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让他跟喜欢的人、有亲和力的人一起相处,起到陪伴、教育、疏导的作用。

3.还孩子以平静生活

孩子出走事件可能会大范围曝光,孩子、家长将来可能会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对事件的过度渲染,把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还给孩子,让孩子能从这个事件的压力和阴影中走出来,才能适应新的学业和生活。

四.家长应该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1.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

亲子沟通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打招呼,如孩子放学到家跟父母说“我回来了”,这是最低层次的沟通;第二个层次是讲故事,孩子愿意跟父母讲学校发生的事,家长也爱听,孩子会感到被关注;再一个层次是说观点,家长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切忌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错的,父母说的才是对的。”孩子会感到经常被否定,自身没有价值;最深入的一个层次是谈感觉,孩子告诉父母今天因为什么事情心情不好。“谈感觉”这个层次最难做到,我们往往强调事情的解决,忽略了孩子的感情和情绪。孩子离家出走往往是因为一时冲动,情绪无处宣泄。所以当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建议家长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关照孩子的情绪,最后再讲道理。当孩子发现父母能够感同身受,自己处在被爱、被鼓励、被肯定的氛围中,这样的事情就会少发生。

2.养成表达感受的习惯

亲子沟通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父母多向孩子表达感受,并且给孩子养成表达感受的习惯。有些家长找到孩子后,出现短暂地惊喜后,就开始斥责孩子,有的甚至含着眼泪动手打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正面表达对孩子的爱呢?找到孩子后,告诉他“爸爸妈妈很担心你,时刻盼着你平安回来”。亲子沟通一定要正面表达你想要说的,如果情感表达能贯穿亲子互动的始终,孩子或许就不会选择离家出走。

3.家长向孩子学习沟通技巧

家长经常抱怨:“为什么我说的话孩子不爱听?”我们学校的心理沙龙会采用学生体验、家长观摩的方式。让家长观察孩子之间如何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们懂得相互聆听,然后再发表意见,然而家长常常急于表达自己,不听孩子的想法。通过这种观摩的方式,家长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习如何沟通。

一般情况下,孩子要离家出走,事先会考虑很多。有些孩子还会作出比较周密的计划,作出比较充分的准备。家长要做个有心人,留心孩子的反常举动。当孩子的心理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凭家长或教师的能力不能较圆满地解决时,要及时求助心理咨询专家对孩子进行诊治,有心病切莫忌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格局就有多大。

为何父母的格局,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格局呢?简单举一个例子,父母每日在家所谈论的事情如果只是各种三姑六婆式的八卦,那么孩子在这种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整日里关注的也只会是各种家长里短,这样的孩子是不会主动更高层面的东西的。

2

父母的教育有多差劲,孩子的成长就有多差劲。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不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那么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可能会不太好,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逃课、打架的不良行为。毕竟,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不重视,很有可能会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希望以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3

父母的婚姻有多失败,孩子就会对婚姻有多恐惧。

如果父母的婚姻不美满,每日里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或者是冷战,那么这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感到很压抑、烦闷,进而对心理产生很大的创伤。待到孩子长大后,也会因为童年的阴影而对婚姻产生恐惧。

4

父母的品德有多高尚,孩子的性格就有多美好。

父母如果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规范好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么作为模仿力极强的孩子,在为人处世中也会不知不觉中地按照父母的那一套来操作。如此,孩子的性格塑造都是按照好的方面来进行,父母对孩子的深远影响才真正令人欣喜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父母在与孩子玩游戏时 有时孩子会生气 父母该怎么办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游戏世界充满了乐趣和想象力,父母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有时候孩子会在游戏中感到不开心,父母应该专注陪伴,积极回应,尊重孩子的选择,温和表达。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1. 游戏的娱乐性:孩子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充满趣味,让他们感到愉快,能够在其中尽情体验乐趣。

2. 社交互动:许多游戏需要合作和互动,这有助于孩子发展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3. 自主性和想象力: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世界和角色,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4. 满足心理需求:孩子通过游戏可以满足一些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需求,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快乐。

二、为什么孩子会在游戏中不开心

1. 父母未融入游戏:当父母在游戏中未完全投入,分心看手机或做其他事情时,孩子可能感到被忽视,从而变得不开心。

2. 否定孩子的能力:父母如果否定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贬低他们的能力,孩子会感到挫败和不开心。

3. 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如果父母迫使孩子玩他们不感兴趣的游戏,孩子会感到不愉快,因为他们没有选择权。

三、如何处理孩子在游戏中的不开心情绪

1. 专注陪伴:父母在陪伴孩子玩游戏时,要专注投入,放下其他事情,与孩子有眼神的交流和互动,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重视。

2. 积极回应: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挫折或不开心时,父母应采用积极的回应方式,鼓励孩子继续尝试,不要否定他们的努力。

3. 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游戏选择,不要强迫他们玩不喜欢的游戏,让他们拥有自主权。

4. 温和表达: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用温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建议,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游戏时间是重要的成长时光,父母在其中的陪伴和引导至关重要。通过专注陪伴、积极回应、尊重选择和温和表达,父母可以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这种聪明的陪伴将有助于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快速摆脱开学综合症?父母孩子要这样做!

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酷热结束的不只是夏季,还有暑假这样一个长假哦。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们,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这个时候的你,是期待满满,还是信心十足,亦或是萎靡不振呢?前几日逛街的时候还听到一群初中生孩子边喝冰可乐边抱怨,作业没写完,游戏哪一关还没过,又要开学了,想想就觉得头大。其实这些都是所谓的开学综合症的一系列表现,说白了,就是孩子们习惯了暑假生活,对于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不习惯的表现。那么,到底该如何快速摆脱开学综合症呢?来吧各位,这篇指南从父母和孩子两边入手,告诉你最合理的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摆脱开学综合症之父母篇:

1

让孩子快速补充睡眠早起早睡

这一点是强制性的,就算是孩子不同意都不可以,晚上坚决不允许孩子继续看电视玩游戏,不管孩子在做什么,这段时间都不允许孩子继续熬夜,因为开学之后孩子的时间会比较紧,身心疲倦一定会导致孩子没有心情好好学习的。所以说,这些日子尽可能让孩子补补觉,让孩子早睡早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迎接新学期。

2

将孩子的心快速拉回来

还在假期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在完成家庭作业剩余的很多时间里玩电脑打游戏看电视或者做些其他娱乐项目,那么眼瞅着就要开学了,坚决不许孩子多做这些事情,将孩子的心收一收,不然的话孩子根本无心上学,那么一定会出现各种开学综合症的。

3

父母快速进入开学状态

其实不只是孩子们有开学综合症,很多父母身上也有这种问题。孩子放假之后,很多父母的状态就会非常的松懈,不管是对孩子的教育、生活、饮食等等各方面,都会不再那么重视,这样的状态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所以说,近些日子父母马上进入开学后的那种状态,每天定点吃饭定点休息,并且给孩子创造开学后的那种家庭氛围,孩子自然会被感染到。

4

与孩子进行开学前购物

别小看购物这件事,这才是猛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暑假已经余额不足的最好证明之一哦。买几件换季的衣服,买一些孩子上学需要的文具之类,或者是换个新书包等等,这些物品都能够让孩子从心里认识到马上就要开学这件事,当孩子从心里明白这件事之后,自然会对开学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摆脱开学综合症之孩子篇:

1

将所有作业全部检查一遍

对于开学之前各种矫情的孩子来说,检查作业真的是一件非常遭罪的事情对吧?可是,难不成你要带着满肚子的情绪迎接新学期吗?那样的话,你的日子可就难熬喽。所以说,在快要开学之前,赶紧检查一下你全部的作业,虽然你会觉得厌烦,但是这也是让你收心的最好方式。

2

和同学老师联系

和你的同学们以及老师赶紧联络起来,现在学生和老师的联络方式大多也都是在网络里,和老师聊一下,聊一聊作业的情况,如果老师好说话的话,那么就聊聊面对开学心里有些不舒服的情况。虽然老师和同学们不会给你什么好的建议,甚至会直接训斥你一顿,但这是让你快速靠近老师同学的最好方式,也能够把你的心转移到这些人身上,这也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你马上开学这件事的存在,你就算是万般不情愿,也只能接受这件事喽。

3

将你自己所有“惦记”的游戏全部收尾

让学生们开学后念念不忘且惦记的是什么?不是家里奶涨温暖的床,也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那一款款游戏角色吧?每天想着自己的那款游戏中的角色要如何如何了,该如何如何了,便会愤愤不平这讨厌的开学,如此一来自然心态难以平静下来。所以说,在开学之前,把你那些游戏中的角色一一的“安顿”好吧,千万别开学了,人在课堂,心却跑到游戏中了。

4

自我心理的调节

其实说到底,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不管父母如何做,不管自己如何调整,你要是在心理上就觉得不喜欢开学,不想上学,不想学习,心理上不接受开学这件事,那么不管做什么都是白扯。所以说,想要摆脱开学综合症,一定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将对开学的厌烦,变成对新学期的一种期待,比如给自己一份新学期学习计划,或者进行一系列的自身改变等等。心理调节好了,你还怕什么开学综合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孩子遇到学习问题父母怎样沟通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学习困难的时候父母怎么沟通

当孩子遇到学习问题家长要学会倾听,不管是学习多好的学生,自律能力多强,都有可能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一旦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父母不要过于急躁,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不能看分数,就对孩子着急的去评价,要先听孩子怎么说。有可能是这次的试卷比较难,大多数的整体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也有可能是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的,家长要先听孩子的解释。

有的时候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家长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能够指导孩子学习,可以陪孩子一起学。在孩子出错的问题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讲解,并且再找出同样的一道题,让孩子自己去做完,这样能够让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在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就能够顺利的做出来。

孩子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特别重要的。家长要先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作出鼓励,并且肯定,不管是多大年纪的孩子,都是喜欢被夸奖被肯定的,家长能够根据孩子做对的地方,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孩子就会有一颗比较自信的心意,能够听家长继续提意见。家长给孩子提出意见之后,并且告诉孩子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样孩子更乐于接受。

现在孩子学习的知识都比较难,有些大学毕业的家长。一定能指导得了初中的孩子学习,所以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知识。平时也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对于孩子薄弱的课程,家长可以适当的恶补一下知识,或者是寻找一些其他的方法能够理解,并且陪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加坡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新加坡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呢?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却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boy”。

在新加坡的幼儿园,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们分门进出。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所设,只是比例缩小而已。幼儿入园第一天,认识厕所便是第一课。男女厕所的门上,分别贴着男女标志。这个标志与公共场所的比较接近。教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长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何使得孩子学会帮忙父母做家务

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的生活习惯都是从细节中慢慢养成的,让孩子学会家务可以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劳动的美德,那么怎么使得孩子学会做家务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使得孩子学会做家务,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使得孩子学会做家务

1、给孩子物归原处的空间或是专属的空间

先帮孩子规划出由他负责的范围,可利用家中现成的大盒子收纳玩具、图书等,让他知道每样东西也都有归属的家。可在盒子上做些标记使孩子容易记得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如贴上照片、剪贴图片或画出玩具的形状。

2、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到“举手之劳”和“物归原处”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父母可以先做给他看,请他跟着做,再鼓励他自己做。3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示范时边做边说明,如:“小车车累了要回家了,来!我们一起带它回家!”也可以以口头的方式解说完成的步骤,“请你从桌子上拿果汁和杯子。”利用这样生活化的句子,既可以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情形,也可以让孩子当小帮手。

3、把握时机,尽量陪孩子一起做

每个小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可以让他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父母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家务情趣。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家务,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并陪着他一起做完。例如:“你可以自己用小勺子舀水吗?可以自己把沙子舀进花盆中吗?”让孩子多运用小肌肉,无形中也可以了解孩子的肌肉发展情形。

同时站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做家务的孩子特别爱问问题,妈妈们可要认真地回答,不要敷衍哦!因为这样可以刺激孩子观察力与思考,来个机会教育,让做家务也能成为经验分享的好场所。

4、多赞美鼓励、少批评,肯定他的努力

“你的小手好能干,不但会盖房子,还会把积木排好耶!”这类赞美和鼓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养成他喜欢帮忙、愿意收拾的习惯。此外,参与家务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增加对家庭的归属感,父母多给予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自信心、肯定自己,也培养了责任感及积极的

父母引导孩子做家务的注意事项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直到他记 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作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和好处

1、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

不同的家务可运动到不同的部位,叠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运用到大肌肉,适当做家务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好处的。

2、让孩子的责任感更强。

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责任感,而调查发现,经常做家务的孩子,责任感更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责任感。因为家务本就是家中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整理自己的东西更是责无旁贷,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责任参与整理和打扫。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人以为孩子太小,很多家务孩子根本不会做,事实上,虽然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从中获得自信。

4、培养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不可能完全把孩子的事情都包办完,所以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开始学习做家务,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妈妈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妈妈的做法,妈妈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这样能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让孩子练习分类与收纳。

家务中除了常见的打扫、清洁外,也包含了许多收纳整理的部分,这个部分可让孩子练习分类与配对等收纳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五万余名学生的统计结果表明,父母注意一个生活细节的孩子更优秀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豆妈。

豆妈喜欢和小区的妈妈们聊天,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是因为从中可以观察和总结出培养孩子的很多落地经验。

在豆妈看来,再多的育儿理论如果不能落地到实操,就是一场空谈,还会让人更为焦虑。教育孩子的本质,是帮助孩子生长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非要让孩子成为什么。

孩子是塑造出来的,不是捏出来的。你对豆妈的这种育儿观点认同吗?

豆妈温馨提醒,前方高能有推荐书的部分,喜欢的可以继续围观,不喜欢的可以不看了,豆妈希望做到最起码的真诚,包括推荐的书。

在和小区妈妈聊天多了,豆妈就发现一个问题,在家吃早餐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豆妈对自己的这个总结,还有点质疑,结果看到了一篇调查报告,发现还真是不谋而合。

这份调查报告是某个城市对五万余名八年级,也就是初二的孩子以及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根据数据显示,学生每周在家吃家人做的早餐和成绩是成正比例的。

在这份数据中,每天在家吃早餐的孩子成绩平均分在513分,而不在家吃早餐的孩子成绩平均成绩在450分。

这么说吧,初二的孩子基本课程设置是9门课,虽然各地成绩总分不太一样,但是450分肯定是中等偏下的成绩了。也就是说,一个在不在家吃早餐的生活细节,就直接导致成绩可以相差60多分。

60多分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追赶上的。

当然这份报告还不止这一项结果,还有很多调查结果,比如给孩子设置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家里藏书量的多少,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

当然,还有更为深入的调查,比如家庭教养模式,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方式等等教育方面的探讨。

豆妈之所以单独拎出早餐这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是可以很快做到的,包括给孩子设置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家里藏书量的多少,这些都是落地可操作的事情。

不要小看这些生活细节的改变和提升,孩子的成绩的提高,往往就是在这些细节中潜移默化中。

报告中讲到,家里藏书量超过200本的家庭,孩子成绩平均分是550,相对于家里藏书量低于25本的家庭孩子成绩,整整高出了109分。

当然,豆妈也想说,这个藏书量的多少还要看书的质量,如果给孩子买一堆内容质量都不好的垃圾盗版书,那么这个藏书量也就没有意义了。

如何判断书的质量,分为两方面,一个是看印刷质量,正版书在这一点上都有保证,另一个就是内容,需要家长在挑选时候要有所选择,实在不想浪费时间去分辨,也可以找一个家固定靠谱的书店购买。

比如豆妈就是这样的,给大家推荐的书也一直是这一家书店的书,值得信赖。

再说回做早餐这件事情,早上时间紧张或者说没有胃口吃,是导致不在家吃早餐的重要原因。

对于没有胃口吃这件事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控制前一晚的进食量,尤其是睡前的两小时内,就不要再吃东西了。

晚上吃太饱,既不利于晚上睡眠和肠胃消化功能,也直接影响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吃早餐的食欲。

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早餐本来是可以迅速提升幸福感和增加活力的事情,结果因为没食欲让这些感受都消失了,还成了一种负担。

最要命的是,等到10点左右,身体会发出信号饿了,如果这个时候再补充吃,又影响午饭的食欲,长此以往生物钟就成了恶性循环,对身体的影响,豆妈不说,细心的妈妈都能明白。

早餐不能在家里好好吃,还有一个最重要不好克服的事情就是时间紧张。家有学生的妈妈都深有体会,早上时间是分秒必争,就像打仗一样。早上从起床到送孩子入校的背后,都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级的妈妈。

既然要做早餐,就得让早餐有营养,孩子还爱吃,否则辛苦做出来,再为吃不吃闹脾气,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对于做早餐这件事情,豆妈倒不觉得有多难,其实豆妈在结婚前是不会做饭的,也就是因为有了孩子后,才不得不做饭,属于被迫营业型,也谈不上是爱做饭的妈妈。

豆妈之所以不害怕做早餐,或者说不害怕做饭,是因为之前豆妈买了一套书,一共三本,分别是《儿童长高食谱》《儿童营养早餐》《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长高个》。

这套书,豆妈当时买回来是想提高豆豆的身体素质,结果买回来发现食谱特别容易操作易上手,后来一家人的早餐,豆妈都是抱着这套书里搞定的。

不仅如此,豆妈还在这套书里学习了很多关于食材营养的知识,纠正了自己很多常识性的错误认知。

豆妈也不管书上建议的年龄段,都是有营养的早餐那就一家人都可以吃,还可以变花样吃,一天的幸福生活从早餐开始,这是豆妈提升幸福感的一个小法宝。

其实,这家书店里还有其他两套类似的营养书,豆妈看过介绍也不错,就一起推荐这里让小伙伴可以有更多选择。

一套书偏小童一些,也是三本的套装书,套装书要划算一些。三本书分别是《0-6岁宝宝食谱》《儿童长高食谱》《儿童营养早餐》。

另一套书也是三本,分别是《儿童长高食谱》《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长高个》《小儿推拿一本通》。

豆妈的推荐都是基于自己的使用感受觉得好,对自己有用才会推荐,而且都是正版书,也希望这些推荐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谢谢大家对豆妈的信任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父母怎么样才能跟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父母想要跟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通常需要借助沟通和信任,毕竟在现如今的家庭教育当中,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关系想要变得更加和谐,那么父母就需要及时的跟孩子进行亲子沟通,这样才能够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的温暖。

1

可能有众多的父母,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只会责怪孩子说教孩子,甚至于会频繁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处于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2

很多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喜欢大喊大叫,一旦孩子长期跟这样的父母接触之后,孩子就会接收到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敏感。

3

如果说父母想要跟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的话,也需要从孩子的性格方面着手。尽量在生活中要多赞美孩子,多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4

孩子在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及时的跟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在沟通的时候父母要做到点到为止,千万不要大声的顺着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父母赌博影响孩子心理,青少年飙车因错误心理暗示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赌博影响孩子心理青少年飙车因错误心理暗示

有的学生,父母都有工作,家庭稳定,自已也能自觉学习,成绩也不错。但由于受家长赌博的影响,慢慢变得不爱学习,迷上飙车。如果有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一起看看心理专家怎样解读。

错误心理暗示导致错误的行为选择

专家认为:学生因为有了错误的心理暗示才导致了错误的行为选择。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他会暗示自己:“我不爱学习、我迷上飙车是因为环境的影响”,把环境的影响作为不爱学习与迷上飙车的理由,那么自已就会认为不爱学习、迷上飙车是正确的。

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失败的人总为自己的颓废和失败找借口,而成功的人则利用每一次挫折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并把每一次挫折视为自己登上成功之顶必经的一级阶梯。实际上,遇到逆境时,如果有了坚定的正确信念,挫折的经历将成为他成长的宝贵契机。

家庭的幸福与健康发展需共同经营

家庭不是个体,而是一个整体,所以配合是相当重要的。家庭的幸福与健康发展,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经营。

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清静的学习空间。首先是家长赌博的问题。打麻将本来不是坏事,但是如果涉及赌博,长此下去耳濡目染,对正在学的孩子来说,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追求不劳而获”将成为孩子长大后沦落为失败者和罪犯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需要注意力的,如果注意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好的。家长在家里娱乐时,需要了解到的是,对你来说快乐的声响,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是可怕的噪音。所以要在家里娱乐,特别是声音比较大的,改在孩子到学校上学的时间进行比较好。

大人的挫折别影响了孩子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如心理专家所说,只有将遭遇逆境当成对自己的人生磨练,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可能一时未有应对家庭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时的他更需要家长的及时正确引导。作为父母,就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

如果家长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并让孩子明白,任何挫折都是暂时的,都不过是生活的一个转折点而已,那么,任何家庭变故就都不可能成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诱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孩子摔倒,父母别疏忽做CT检查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在宝宝学走路阶段算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也能够慢慢随着宝宝步姿的改善而调整过来。然而有一些父母,当宝宝摔伤之后,第一时间没有及时治疗,这就容易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

孩子摔倒,父母别疏忽做CT检查

李俊雷今年刚满5岁,生性好动。一天,雷雷正和奶奶在小区玩耍,不慎从石凳上滑倒,头部着地受伤,随后出现抽搐、呕吐。送到医院检查时,父母担心有辐射,一再拒绝做头颅CT检查。结果小雷雷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出现严重脑水肿,差点危及生命。

“通过CT对幼儿进行检查一定要谨慎使用,但相关检查有适应证指标,家长不可一味排斥,耽误宝宝病情。”福州总医院放射中心主任介绍说,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部位及性质。尤其是普通X线不能透过的部位,如头、腹等部位的疾病。对小儿有些疾病利用CT检查的诊断价值是其他仪器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头部外伤、颅内肿瘤、脑积水、颅内感染、腹腔内脏器肿瘤或畸形等。

目前,利用CT对儿童的脑部损伤进行检查,是临床上常用方法。虽然儿童对射线更为敏感,因为儿童的细胞分裂更快,DNA更容易受到损害,因此风险相对高于成人。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型CT仪器也使儿童和幼儿的辐射剂量减少。尤其是儿童做CT时可以进行相应的防护,目前各医院对此类检查均有专门的保护措施,例如对CT设备的放射量调节到适应孩子接受程度,或者盖上铅衣一类防护服,也可降低CT检查时的辐射量。

“适当”应用也非常关键。专家指出,科学合理运用CT诊疗疾病是必要的,盲目恐惧无益于宝宝的治疗。首先要确定患儿在什么症状下才真正需要进行CT检查,有些时候CT扫描是绝对必要的,例如为了诊断严重的头部创伤或内脏损伤,为了诊断急腹症或者肿瘤。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特别是反复做CT检查。

专家强调说,进行CT检查时,患儿如有稍微移动,将产生伪影,影响检查效果。家长应做好心理安慰,让宝宝了解检查的全过程,消除恐惧感,并取下宝宝各种饰物。对新生儿、婴幼儿、多动症及弱智儿童,在进行CT检查时均应进行镇静及制动,这样可极大地提高检查质量。另外,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也可减轻辐射。(吴志李政)

所以,孩子摔倒,父母别疏忽做CT检查,否则最后如果耽误了病情的治疗,影响到了孩子的脑颅出血等症状就后悔莫及了。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孩子打骂父母怎么教育 孩子打骂父母可以报警吗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打骂父母需要从小教育,让孩子知道这就是一种虐待罪。孩子在小的时候完全不懂得这一些,但如果能够注重于正确的教育,很快就可以改变这一切,省得以后长大之后会有更多的问题。

打骂父母是否可以报警

是可以报警的,这就属于虐待家庭成员,如果情节比较严重,还需要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况严重并且导致人死亡,就会判处两年到7年的有期徒刑。因此是否可以报警,应该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

一般孩子打骂父母怎么处理?

如果只是小孩子就应该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孩子之所以会有这类的行为,这可能是耳濡目染,比如身边的家人都是以暴力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是轻微的打,这就等同于是一种家庭内部矛盾,并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家长可以选择自我教育或者是自我调节的方式,但如果孩子逐渐的长大,还是会有打骂的行为,就需要采取报警的处置。这就等同于是家暴,可以展开民事诉讼。

孩子打骂父母是不是家暴

这属于家暴的其中一个种类。家暴也会分成多个不同的类型,一个是身体暴力,一个是情感暴力,一个是性暴力。家庭中所出现的身体暴力,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在对待其他人时用武器又或者是体力然后去伤害对方,其中会包括鞭打,捆绑,推搡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可能会影响到双方的感情,另外还有一种是情感暴力,如果孩子对自己威胁、嘲弄或者诋毁,这些都属于家暴。在面对这类的情况时,就应该尽快的采取一种正确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育孩子 父母这些话要往肚子咽 对孩子不奏效 还有打击感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在培养子女时,常常劝诫他们,甚至会采取严厉手段,试图通过批评来促使子女成长。这样的教育初衷虽然可理解,但言辞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表达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

1.教育需因材施教,言辞要审慎

许多父母常常期望孩子在某个年龄段表现得成熟懂事,过于高估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年龄对认知能力有着明显限制。例如,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因想要冰淇淋而哭闹,如果父母采取强硬手段,甚至斥责孩子为任性,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更懂事。实际上,年龄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不能根据父母的认知来判断孩子的行为。

有些父母常常打压孩子,或许出于开玩笑的意图,或者是为了激励他们。他们可能会说孩子“真是没用”或“没脑子”。这样的话语,如果频繁出现,将不利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可能会导致孩子自卑和抑郁。

2.鼓励、支持和引导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正确的教育态度应该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而不是不断否定他们。尽管孩子可能会面临挫折,但父母不应该是挫折的来源。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父母也不应该打压他们,而是要陪伴他们一同成长,帮助他们总结失败的经验,并鼓励他们改进。

有些父母常常拿其他孩子来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希望通过比较来激励他们。这种行为常常以“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人家怎么能那么优秀,你再看看你”的形式出现。父母们应该意识到,这样的比较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满。父母如果能换位思考,或许会理解孩子的感受。

3.避免施加过多压力,保持平衡

另外,有些父母常常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或“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这样的言辞会让孩子感到沉重的负担,导致他们产生愧疚感。父母的过度关注和期望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最终导致焦虑和抑郁。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生活方式。父母不应该强行施加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在孩子身上,而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引导孩子,而不是控制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在自由和平衡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

父母的教育应该以关爱为基础,言传身教,传递正面的力量。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建立自信和自尊,迈向成功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孩子如果有这些行为,表示进入了“仇亲期”,父母要及时纠正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付清杨小时候可爱乖巧,可随着青春期得到来,妈妈发现儿子出现了逆反心理,而且处处和阿妈作对。当父母的,都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担心。

老话说得好,“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辛辛苦苦养个娃,吃喝拉撒睡,没有不让人惦记的,可到头来,不小心养个“白眼狼”怎么是好?

其实,家长也别太担心,只要孩子不出现以下三种迹象,那说明,你的孩子顶多就是青春期的叛逆,可如果孩子有了这三种行为,那说明孩子进入了“仇亲期”。这可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2年以上,家长就该重视了,防止孩子未来成为不孝之子。

一、和父母对着干。所谓仇人就是像敌人一样的人,平日里冰冷冷,见多了人就和爹妈顶着来,你让向东,她向西。你让撵猴他打鸡。好好的孩子,硬生生地成了冤家。

二、脾气变得暴躁。性格上暴躁的孩子是很让父母操心的,尤其的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和父母基本不沟通,上来直接发脾气,甚至摔摔打打,口无遮拦

三、出现各种“坏习惯”。显示自己已经“成熟”的青春期少年,会出现很多成人看起来的“恶习”,比如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等。这时候伙伴成了他们生命里更重要的人,对其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父母双亲。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了以上三种“仇亲”的表现,就说明他们得青春期到了,这是之人一生里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作为家长,与其焦虑,不如了解。孩子的这种状态源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而绝非是不可救药。

这阶段的孩子,孩子没见过世面,不了解生活,可身体上的成熟却让他们自觉我已经是大人了,我要对抗一切曾经的权利代表:老师或者家长。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其“化敌为友”。

具体方法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懂得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隐私,充分给予孩子自己的空间,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

第二步、给足孩子“面子”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在外人面前要多夸孩子,多分享孩子的优秀方面。私下里,两个人时再批评和告诫孩

第三步、学会对事不对人才是智慧得到父母。

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和孩子充分交流,讲沟通方法,坚决不诋毁、嘲讽。面对孩子的问题,立场要明确,建议要忠恳,交流要及时,对事不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收红包变土豪,父母如何教孩子学会理财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红包土豪父母如何教孩子学会理财

对于孩子来说,过春节除了吃喝玩乐,最重要的是收红包,少则几百多则几万元的压岁钱将孩子们的腰包撑得鼓鼓多。但由于有的小孩年龄小,理财观念薄弱,红包钱往往都是由家长代为管理的,红包成为了一种过年的形式。

曾有人总结过十大经典谎言,排名首位的便是家长说“压岁钱我先帮你存着”。这则笑话背后隐藏的是父母们纠结的心:钱给孩子,怕孩子乱花;直接没收,又伤了孩子的心。也会有一些家长采取完全的民主,不干预宝贝这些钱的使用,但却错失了一个极佳的引导孩子学会理财的机会。因此,佰佰给父母们支招,鼓励宝贝定期地有规律的储蓄,学会理财。

1、带宝贝到银行开一个储蓄账户

为了鼓励宝贝存钱,可以陪宝贝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宝贝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宝贝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

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够使宝贝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地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的,而是必须先挣钱,把它存在银行里去。以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2、及时储蓄

有时我们发现,得到一笔钱时往往我们延后了储蓄,结果到最后发现已经把钱花得没有必要存了。所以要帮助宝贝做事之前就把钱存起来。

宝贝3岁时,爸爸妈妈和他在家里玩存钱游戏,让宝贝把钱存在自己的存钱罐里。5岁时,鼓励宝贝把钱存在家里的小银行里,给宝贝一张手写的存折,爸爸妈妈便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到6岁时,就可以带着宝贝一起去银行真正开个账户,让宝贝养成第一时间把钱存起来的习惯。

3、用动力带动储蓄

也许你的宝贝梦寐以求希望得到一架遥控飞机,那么就给他一张遥控飞机的彩色照片,贴在他的床头或者房门上,宝贝每天看着他的“目标”,储蓄的热情会大大增长,为了很快得到它,他便会更自觉的积极储蓄了。当他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愿望后,他更会发现储蓄的好处,而且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4、让宝贝知道他的钱能买什么

有些宝贝没有金钱的多少概念,遇到什么想要的东西如果爸爸妈妈没有买给他,他就会觉得是爸爸妈妈不愿意给他买,而从来不会从这个东西的价格是否能够接受的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当宝贝一角一元的把钱储蓄起来的时候,他就能深刻的感受到钱来之不易,而且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能买的起,从而更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5、合理的花钱

你的宝贝已经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平日里你便可以给他一些零用钱。但要时刻提醒宝贝少带些钱在身上。并且在花钱之前要自己想一想,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须要买的。起初家长要监督宝贝零用钱的支出,并及时评价宝贝每次花钱是否正确、合理。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和理财经验的丰富,家长可以慢慢放手,给宝贝一些自由支配的权利,但父母必须给予指导。

6、三个钱罐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本书的作者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

第一个罐子里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

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

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

总结

从短期的效果看,让孩子从小学习理财会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中期的效果看,会养成孩子投资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从长期的效果看,会养成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