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宇宙中最亮的星【推荐20篇】

浏览

5211

文章

605

篇1:宇宙可能“记得”每一次引力波事件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宇宙可能会在引力波过去很久之后“记住”它们。引力波是空间和时间中非常微弱的波纹。人类直到最近几年才发现它们。引力波经过后,它们可能会留下一个稍有变化的区域,换句话说,它们可能会留下一些关于它们经过的“记忆”。

研究人员称这些变化为“持久的引力波可观测”。它们比引力波本身更弱,但它们的影响可以持续更长时间。由于引力波,物体可能会轻微地移动到不同的位置,粒子在空间中漂移的位置也可能会改变,甚至时间本身也可能会稍微不同步,在地球的不同地方以不同的速度短暂运行。

这些变化如此之小,以至于科学家几乎无法察觉。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观察这些效应最简单的方法可能是让两个人“携带小型引力波探测器”——这当然是个笑话,因为探测器非常大。然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测试这些“宇宙记忆”。最明显的方法是找到现有引力波探测器反射器的位移。

现在,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建造探测器来搜寻引力波,这些探测器可以远距离发射稳定的激光束。当光束轻微摆动时,它代表引力波通过的信号。通过研究这种摆动,物理学家可以测量引力波。第一次发现是在2015年。从那以后,这项技术不断得到改进。目前的探测器可以每周探测一次引力波。

这些引力波来自大规模的宇宙事件,如黑洞和中子星在遥远的深空碰撞和合并。然而,当这些涟漪到达地球时,它们变得非常微弱,几乎无法被探测到。它们的长期影响更加难以察觉。

然而,检测器上反射镜变化的测量非常精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引力波引起的镜面位移可能变得足够重要,以至于研究人员能够发现它们。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每一个引力波通过时镜子的位移。

检测这些长期效应的其他可能方法包括原子钟和自旋粒子。如果两个原子钟相距一定距离,它们将会经历不同的引力波,包括它们的时间膨胀效应。由于一个原子钟比另一个慢,引力波读数之间的细微差别可能揭示了引力波在本地宇宙中的“记忆”。

最后一种方法是观察微小的旋转粒子,它们的行为在引力波经过前后可能会改变。我们可以把它悬挂在实验室的一个小空间里,测量它的旋转速度和方向。然后在引力波通过后再次测量它。粒子行为的差异将揭示宇宙中引力波的另一种“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宇宙“黑洞”的真面目

全文共 2518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黑洞”的真面目

天文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在宇宙中有一些引力非常大却又看不到任何天体的区域,这种奇异天文现象的主要特征是:

1、这个区域有很强的磁场和引力,不断吞噬大量的星际物质,一些物质在它周围运行轨迹会发生变化形成圆形的气体尘埃环;

2、它有很大的能量,可以发出极强的各类射线辐射;

3、由于它极大的引力作用,光线在它附近也会发生弯曲变化。的确,通过观测到的大量间接征兆可以证实它的存在,却无论如何没能直接看到它。于是一些天文学家想象的认为它是一种恒星塌缩后,质量、密度很大的暗天体,美国物理学家惠勒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黑洞”

在进入宇航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已拥有各种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如大口径配有极灵敏接受器的光学望远镜,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突破了地球大气层包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天文观测已触及到距地球

100  亿光年以外的遥远天体,从河外星系到宇宙尘埃都可以一览无余,甚至像几万公里外一支小蜡烛那么微弱的光也能观测到,而唯独对“黑洞”却无能为力,确有些不合逻辑。如果它真是一种质量、密度很大,磁场、引力极强的“天体”,为什么至今看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呢? 原因很简单,“黑洞”并不是一种实体星球,而是宇宙天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磁场旋涡”现象,它的能量、射线辐射主要都是由磁场力作用产生的,因为它的构成物质密度非常稀薄,光线发射极其微弱,所以根本无法在远距离用光学仪器观察到它的形状,按其形态和性质说来它倒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暗磁场旋涡洞”。

设想如果“黑洞”是一种物质构成密度非常大的“天体”,那么,在“黑洞”与物质密度相对极小的宇宙空间两者应该是有分界面的。根据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当光投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会有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这一点已经从宇宙中所有不发光天体都能够反光得到证实,无一例外。所以,从“黑洞”不能反射光线这一点说明“黑洞”虽然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它的物质构成密度非常稀薄,还不足以达到反射光线的程度(并不是光线由于被它吸引无法脱离而不能反射)。当光线与它相遇时,只能是穿它而过了,没有明显的光反射和折射现象。因此也就无法通过光学观测直接看到它的形状,而只能用其它天文观测方式,通过“黑洞”急速旋转运动中产生的极强各类射线辐射来证实它的存在。科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上的高速光度计在 1992 年对天鹅座 X-1 的一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两个迅速衰减并很快消失的紫外线脉冲阵列。这种现象与理论预言的物质落进黑洞视界时释放辐射的特征正相符合。至于光线在“黑洞”附近会发生弯曲的现象,是因为光波本身就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光现象本质就是一种电磁现象,所以,光线在“黑洞”附近由于受其磁场引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现象是很自然的。

宇宙中一切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物质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相互内在联系。“黑洞”现象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自然规律内物质循环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整个自然界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所组成,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必然会产生磁场,天体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天体存在,它周围就一定有磁场存在。各类物质结构由于运动方向的不同,运动速度的差异,会产生无数大小不一、强弱不同的磁场旋涡,这种磁场旋涡就是神秘的“黑洞”。大的物质结构产生大的磁场旋涡,如星系中心的“黑洞”(银河系中心);小的物质结构产生小的磁场旋涡,如恒星之间的“黑洞”(天鹅座X-1)。

自然界决定物质能量大小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物质的质量;二是物质的运动速度。由于磁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所以“黑洞”虽然构成物质密度很小,但因为它有极快的旋转运动速度,当组成它的物质凝聚向一个方向作有序运动时,便产生很大的能量和极强的引力。宇宙中一些分散的呈气态的氢、氧类物质和呈固态的硅、铁类尘埃物质,受“黑洞”吸引力作用,在“黑洞”附近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向其中心高速旋进,会形成围绕“黑洞”中心运动的圆形气体尘埃环。“黑洞”虽然不能直观地看到,但可以通过它向外发出的各类射线辐射现象提示它的形态。国外有报道,哈勃望远镜已拍摄到“黑洞”周围边缘呈翘曲状的尘埃圆盘,这就更形象的证实了“黑洞”的旋涡性质和真实形态以及旋涡多呈漏斗状的特点。

其实宇宙中这些各类“黑洞”的运动形态和形成原理就像我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许多自然涡流现象一样。如地球上大气运动产生的热带气旋--“台风”,在“台风”外围是急速旋转的气流形成的急风暴雨区域,能量非常大,而在空气涡流中心区域--“台风眼”,由于空气稀薄,压力相对较小,对周围产生很大吸引力,因此气流不易进入,反而是风平浪静的区域,从卫星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台风”的圆形旋涡状云团。还有江河湖海中的水涡流也是圆形旋涡状的,水涡流同样有很大的能量和吸引力,当物体接近时会被吸引进漩涡之中。“黑洞”就像“台风”、“水流漩涡”这些可以直观的涡流现象,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产物。它的巨大能量和引力主要来自物质急速运动产生的磁场。“黑洞”中心是外界物质不易进入、有形物质极少的区域,所以,在“黑洞”的中心都是空白区域。因为它对周围物质的吸引力在各方向基本是均匀的,一般“黑洞”周围物质运行的轨迹都是圆形旋涡状的。由于“黑洞”物质分布密度的不同,周围还会伸出一些旋臂(如可见的星系旋臂),造成同方向辐射强弱程度不同的射线脉冲现象(即脉冲星)。在“黑洞”引力吸积过程中,物质的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磁场旋涡范围会相应增大,能量和引力

明显加强,又会吸引更多的物质,如此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当“黑洞”周围物质达到相当体积和密度时,对光的反射、折射作用逐步增强,到了一定程度便发展成为可以通过光学望远镜直接观察到的有形天体--“星云”,正是从恒星级“黑洞”中孕育出新生的天体“星云”。这种初期的有形天体多呈环状(环状星云),它的构成物质相对仍很稀薄,所以,形状非常模糊。随着“星云”体积不断膨胀,便开始了几十亿年以上向“恒星”发展的演变进程。

宇宙中所有天体的存在形式和演变过程都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黑洞”也不例外。一但我们通

过表面现象揭示出它的本质和与自然规律的内在联

系,包括“黑洞”在内的各种奇异天象便不难解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氢与什么是宇宙中最多的两种元素 宇宙中最多的两种元素是什么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氢与“氦”是宇宙中最多的两种元素,在整个宇宙中,按原子百分数来说,氢却是最多的元素。在宇宙空间中,氢原子的数目比其他所有元素原子的总和约大100倍。

氢与“氦”是宇宙中最多的两种元素。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初的宇宙是一个密度非常大1653、温度无限高的原始核中,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爆炸(其实是能量的实体化),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 E=mc^2 产生出物质。物质开始是以中子的形式存在(这句话不对。物质的产生过程极其复杂),后来逐渐衰变成了质子、电子、反中微子。

按照这种理论,宇宙物质的一半在大爆炸后的11min左右转变成质子。质子与电子相结合成原子,就是最简单的元素----氢。此时,宇宙原始火球的温度极高,物质密谋也极大,就产生的氢的核聚变反应,一部分氢经过核反应会生成氦。

但是一段时间后,宇宙的温度和密度都下降了,氢聚变为氦的反应中止,所以宇宙中绝大部分的物质便以氢的形式存在,其次是氦。

氦,为稀有气体的一种。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太阳”。氦在通回常情况下为无色答、无味的气体,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保护气体、气冷式核反应堆的工作流体和超低温冷冻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宇宙的照片

全文共 2077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照片,关于宇宙的照片最近《三体》的影视剧改编频上热搜,作为小印心目中刘慈欣封神之作,《三体》营造了一个更加真实和冷酷的太空。而所有三体迷都在评论:“不要改编!不要改编!不要改编!”太空对于人类而言总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探寻宇宙的边界。第一次观察到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第一次发现太阳不是宇宙中心第一次拍摄到较为清楚的黑洞的照片……△第一次拍到的较为清楚的黑洞照片△《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各类科幻影视作品中也用特效,还原了科学家们搭建的太空模型,这是理科生关于太空的畅想。△《星际穿越》中飞船穿过黑洞而人们对宇宙想象的步伐也从未停止,他们知道历史会记得,第一次太空热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而第二次太空热正是当下。站在过度的中央,我们在流行文化中观看着宇宙的模样。△2001年 《太空漫游》剧照△2015年《火星救援》剧照我们同样并不排斥去欣赏宇宙的浩瀚与缥缈,就像是全世界的人类都有欣赏文学与美的能力与需求一样,宇宙对我们来说并非是一串堆叠的而乏味的公式,更像是一篇篇浪漫的诗句。100张 有关宇宙月球上的人类痕迹△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唯一一件艺术品△摄影师Andrew拍摄的月亮合集火星上的冰淇淋△火星上的冰湖——科罗列夫陨石坑大个头、内心热烈的土星△外表看来静止不动,但其实内心的「急流」里超高速地移动着△过亮的金星使得人类对他的观测一直存在困难表面粗糙,难以追逐的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 彗星登陆一颗彗星所拍摄的照片但远远看去的彗星也依旧很美△从太空中拍摄的洛弗乔伊彗星冷得不行的木星△作为气态星球的木星,上面没有陆地,只有巨大的红色凹坑和多彩的云层。另一个星系△与银河系很相似的星系——仙女星系据说它正在以大约每秒 300 公里的速度靠近太阳系,在某个不可知的未来她可能会与我们碰撞相融,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星系。奇妙梦幻的星云△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猎户座大星云可见部分△M78星云,奥特曼的故乡△马头星云四周的云气丝撕裂、破坏的星系△NGC6420星系,在它内部有两个超重黑洞正在旋转着靠近彼此恒星的表面△在土卫二「欧罗巴」的虎斑地区,有一个地下海洋缓缓流淌。△太阳的斑纹,像是舞动的裙摆△色彩缤纷的月亮表层,这是经过极度夸大并制作出这张色彩缤纷的月亮中心照片。不同的色泽实际对应月表的化学组成差异垂死的蝴蝶△一颗垂死的恒星在它的生命达到终点时,向外喷射出的两道蓝色物质。让它看起来像一只蝴蝶像草帽一样的星系△旋涡星系M104,在大量恒星形成的中央凸起衬托下,这条宇宙尘埃带使星系看起来好像一顶宽边帽。宇宙泡泡△泡泡星云NGC7壮丽的大爆炸△哈勃望远镜所拍摄的一颗行星爆炸后的绝美形态木星上永不停歇的风暴△永不停歇的巨大风暴在这颗气态巨行星上肆虐,使它焕发变化莫测的美妙光芒。△形状各异的花纹又是如此的充满想象空间生命的诞生△英仙座内恒星生命的诞生场所,这种混沌的环境可能与我们太阳在45亿年前形成时的环境相似。正在合并的星系△正在合并的星系Arp 194远远遥望的星系△别看它在图片上这么小,M101可是跨越了17万光年这个星系吹泡泡了△星系NGC 3079的X射线超级气泡,在NASA的拍摄中被发现星云,射击!△猎户座大星云的子弹状云气,每一颗“子弹”的后方,连着一根因为受激氢气发出的辉光之渲染而现形的椎管结构。宇宙磁场△在这幅影像中,磁场用曲线表示,叠加在一幅智利甚大望远镜所拍摄的猎户星云红外影像之上。魔鬼星云△一个迷人的暗星云的剪影出现在这幅宇宙影像中,林茨暗星云(LDN)1622出现在炽热氢气的黯淡背景下。泰坦星上的巨型尘暴△泰坦星即土卫六,是土星的卫星群中最大的一个土星五颗卫星的全家福△土星一家人其乐融融日食影像△在2017年8月美国大日食期间拍摄的精细广角日冕影像星云大家庭△这幅图里大约有100多个星云,一大家子齐聚在一起热热闹闹银河的模样△在外星系旅游一程后,最动人的还是我们所熟悉的银河系。△你所看到的每一个闪着光的小点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这张图里面可能包含高达 1 万亿颗恒星人类所知,能叫得上名字的星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我们在欣赏宇宙之美时,时常留下这样的感叹。但我们亦不会忘记是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宇宙探索之路。无论是帮助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小动物们△穿着太空服的Sam 1959年或是将一个又一个理论建构在其上的科学家们△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在最前线探索太空的宇航员们△宇航员戴夫斯科特1969年3月从阿波罗9号舱口观察地球,NASA△宇航员 Stephen Robinson 在国际空间站上操作机械臂,样子很可爱以及孤独旅行的探索器△旅行者一号原理、模型与公式重要吗?固然重要。但即便不懂他们又如何呢?他们依旧可以为那些伟大的历史瞬间而欢呼,也更加明白探索太空在历史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他们明白这个物种中总有那些伟大的英雄,怀抱着无限勇气、智慧与辛勤的付出,为我们的文明持续不断地注入新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怎么激活?开启后才能享权益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工行联合分期乐为大学生打造了一款信用支付工具——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成功申请持卡人会获得联名卡和消费卡,这两张卡需同时领取、同时激活。那么,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怎么激活?

因为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只能到申请时勾选的指定工行网点领取、激活,所以一切线上激活方式都不适用于宇宙分期乐信用卡,如:网上银行、客服电话、工银E生活等。

也就是说,工银宇宙分期乐信用卡只能在指定的工行网点柜台激活,小编提醒,想要顺利激活卡片,需要在收到银行的领卡通知短信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前往领卡、激活,否则卡片将自动失效。

另外,申请人去银行领卡、激活时,需要携带好个人有效身份证件,也可以带上额外的财力证明,前往任意工商银行营业网点柜台,向工作人员提出领卡、激活卡片的需求申请即可。

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怎么用?最详尽的攻略在此

有卡友如果担心激活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后,暂时没有用卡需求,不消费会产生年费,那就多虑了。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不管是联名卡还是消费卡均无条件免有效期内年费,如果申请成功,放心激活就好。【信用卡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你有没有想过,宇宙或许根本没有大爆炸过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大爆炸永远不会发生吗?大爆炸是最广为人知的关于宇宙诞生和起源的理论,它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物理学家现在挑战“时间的起源”一些科学家怀疑137亿年前宇宙没有爆炸太多,但是经历了“重复”的收缩和膨胀。

"我相信大爆炸从未发生过。"巴西坎皮纳斯大学的物理学家和UNICAMP国际医学工程和医学中心的研究员朱利安·塞萨尔·席尔瓦·内维斯说。

在发表在《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奈福斯指出,宇宙不一定有时空奇点或大爆炸。也许宇宙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当前膨胀期之前经历了一个收缩期。这一假设源于“大紧缩”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会自发坍缩,形成“宇宙循环,永不结束”坍塌过程将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密度,使宇宙“反弹”并开始再次膨胀。

“为了在标准宇宙学(即承认大爆炸理论的模型)中测量宇宙的膨胀率,我们采用了一套只依赖于宇宙时间的数学方程。奈福斯解释说,“如果不考虑奇点或大爆炸,宇宙的反弹机制可以再次被纳入宇宙学理论。如果在时间和空间的开端没有奇点,那就意味着宇宙可能经历了一个收缩期,而这种收缩机制在宇宙当前的膨胀过程中仍然存在。"

大爆炸是最广为人知的关于宇宙诞生和起源的理论,它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物理学家现在挑战“时间的起源”

新理论是受“普通”黑洞行为的启发。黑洞的核心向内收缩,形成密度和重力都很大的奇点。然而,奈福斯认为奇点不能定义黑洞,它应该是事件的边界,或者是物质“来回运动”的“薄膜”层。

“在普通黑洞的事件边界之外,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在黑洞内部,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内福斯指出,“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没有必要形成奇点。”

内福斯和他的上司阿尔韦托·瓦兹克萨共同计算出了一个比例因子。这是在物理学家詹姆斯·巴丁的启发下完成的。后者认为黑洞的质量不是常数,而是随着到黑洞中心的距离而变化。

这改变了广义相对论黑洞方程的解,并为“普通”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支持。

"普通黑洞可以存在,因为它们不违反广义相对论."奈福斯说。“这一概念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多次被提及。”

内福斯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宇宙收缩留下的细微痕迹”来检验这一假设,比如“宇宙收缩前形成的黑洞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宇宙中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

全文共 189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我们不知道恒星离我们究竟多远,那么对它们就会简直说不上什么来。天上一颗不显眼的小小星点可能是地球跟前一个本身并不发光而只不过反射阳光,直径还不到一米的东西,但是也可能是一个光强相当于整整一个星系,由于远在宇宙深处而原来的壮丽景观不被人们辨认的天体。想要根据地球上可以直接测量的间距去推测宇宙中的距离,这决非容易。

在当今这个电子时代,太阳系的距离测量是不成问题的。人们用雷达测量金星的距离,并且根据约翰内斯·开普勒发现的“开普勒第三定律”来分析。这条定律把各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它们的轨道半径联系了起来,举例来说,如果 A 和 B 各代表一颗行星,比方说金星与地球,那么开普勒这条定律可写为

(A 的公转周期)2×(B 的轨道半径)3

=(B 的公转周期)2×(A 的轨道半径)3。

行星的公转周期可以直接由观测求得(地球 365.26 天,金星 224.70 天),所以这条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联系两行星轨道半径的方程式。

人们能够把雷达信号从地球发到金星,并且收到由金星反射回来的信号。雷达信号以光速运动,知道了它的传播时间就可以得到地球与金星的距离,从而求出两者的轨道半径差。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包含地球与金星轨道半径这两个未知数的两个方程式,然后把它们解出来就行了。

下一步是由太阳系过渡到恒星距离的测定。天文学家为此所用的“视差法”早就由伽利略(GalileoGalilei)提出过,但是直到 1838 年才由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第一次成功地用来测定天鹅座 61 号星的距离(这在本书第 4 章已提到过)。由于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在一年之中所看到附近恒星在天上的方向老是略有变迁。图 B-1 就简略地表示了这种情况。把地球在 1 月 1 日的位置和 7 月 1 日的位置这两点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它的长度是已知的,也就是地球轨道半径的 2 倍。天文学家只要在这 2 天观测某星,就能测出图 B-1 中的 CAB 角和 CBA 角。这样,三角形 ABC 的两角和一边已知,用我们在中学里就已学过的数学可以求出所有未知的角和边,就是说,也能算出地球和该星在 1 月 1 日和 7 月 1 日两个时刻的距离。不过实际上恒星都是极为遥远,这两段距离之间的细微差别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恒星离太阳系的距离。用了这种方法,人们已经能够把天体的距离测量伸展到大约 300 光年的远处。举例来说,图 2-2 是太阳附近恒星的赫罗图,其中所有恒星的距离全都是用视差方法测定的。对于更远的恒星,从地球轨道上相隔半年的两处望去的方向差值实在太微

小,测不出来,这种方法就不灵验了。

还有一种重要的距离测定法,这里只大略地讲一下。它的依据是,同一个星团中的恒星都在以同样的速率沿着平行的轨道向同一方向运动。虽然从地球上看去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非常缓慢,很不容易测量出来,但天文学家还是发现了许多星团中群星的平行轨道都有会聚到天上某一点的现象,就像地面平行的火车铁轨看起来在远方会聚到一点那样。这种会聚点告诉我们该群恒星飞向何方。有了这项信息,又用多普勒效应得到了这些恒星的视向速度,再测出了它们年复一年相对于遥远背景星的移动角速度,就可以求出它们的距离来。这时的做法也无非就是简易的解三角形计算。许多星团的距离是这样测定的。再把这些星的光度求出来,就能够像第 2 章中所讲的那样去研究它们在赫罗图上的分布规律。

我们也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比方说有某个星团离开我们实在太远,上面所讲的各种测定距离的方法都不管用了,那么我们还可以利用两条规律来解决问题,一条是其中质量较小的恒星位于主序上,另一条是这些星全都满足主序星所应有的颜色与光度对应关系。这样一来,只要我能测出这个星团中某一颗主序星的颜色,马上就能知道它的光度,把光度和这颗星在天上看起来的视亮度加以对比,略作计算,我就能求出这颗星的,也就是这个星团的距离。

实际上人类已经能够测量的距离远远超出了上述范围,这样的成就简直是一种奇迹。由于人们长期不了解的原因,脉动着的造父变星(详见第 6 章)表现出一种奇异的规律性:脉动周期和光度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见图 B-2)。造父变星的脉动周期只要耐心观测就很好测定,那么查一下图 B-2 马上就能得出它在一个脉动周期中的平均光度;把这一数值和我们观测到天上此星的平均亮度加以对比,随即就可算出它的距离。造父变星的本身光度非常强,它们不仅可见于银河系的边远角落,而且明暗交替的变化还使它们显眼于河外星系的众星之间。人类利用了造父变星已经突破银河系,超出了仙女座大星系,把测量距离的探索扩向更远得多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申请工行宇宙爱宠大机密信用卡?这里有招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对自己的资信条件不自信,怕被银行拒卡,那么,办卡一定要首选新卡,或许会有惊喜!今天小编给想办工行信用卡的朋友送福利了,新卡刚刚发行,第一时间告你如何申请工行宇宙爱宠大机密信用卡。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否满足信用卡申请条件

工行宇宙爱宠大机密信用卡为金卡等级,除了具备信用卡申请最基本的资信条件外,还需要工行星级等级在5星级(含)以上。如果星级等级达不到,那么,可以在申请信用卡前办张工行储蓄卡,把所有的闲钱都存进去,再申请。

然后,选择合适的信用卡申请途径

能办理工行信用卡的途径有很多,为了防止被骗,一定要选择正规、靠谱的渠道,比如说工行信用卡官网、工银e生活APP、工行网点、支付宝、微信等等。

但是,作为信用卡新卡,支付宝、微信这种第三方渠道,并没有提供申请宇宙爱宠大机密信用卡的平台,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官方渠道申请。

另外,建议申请人根据自己的资信条件选择合适的渠道办卡,如果你急于用卡,对授信额度要求不高,可以通过网上申请;反之,则建议准备好申卡资料到银行柜台办卡。

如何能顺利申请到工行宇宙爱宠大机密信用卡?以上这两大点是必过环节,信用卡新卡虽然处于推广、宣传期,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被拒卡可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宇宙中目前只有一个银河系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人们而言,太阳系是十分大的,人们迄今沒有有过太阳系。而对银河系而言,太阳系也是个小不点儿,从而令人感慨宇宙的浩瀚无垠。此外,有些人明确提出疑惑:宇宙有多少个银河系?而经网编查寻,听说有数千亿颗!

宇宙有多少个银河系,数千亿个

总结:看彻底文,大伙儿对宇宙的浩瀚无垠了解更加深入了呢?万万没想到,对人们而言无垠的银河系竟然个小不点儿,而就在这一小不点儿中,就有一、二千亿颗行星,确实太震撼人心了!对宇宙大构造有兴趣爱好的盆友,还能够看一下宇宙第一大构造,它相比一般星系大多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阿丽亚娜冲出宇宙迷宫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在地中海克里特岛上,修建了一座地下迷宫,里面住着一个长着牛头人身的怪物,每年要从雅典向迷宫内敬献 15 对童男童女,供这个怪物享用。国王米诺斯的公主阿丽亚娜,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了保护她不受怪物的伤害,国王赏赐给她一把护身魔刀,修建迷宫的工匠也特意送给她一卷走出迷宫的线团。雅典王子塞休斯是位英俊勇敢的青年,他装扮成童男随进贡队伍来到克里特岛,决心除掉迷宫中的怪物,解救雅典人民的苦难。

阿丽亚娜公主见到塞休斯王子后,晚上悄悄来到塞休斯的住处,把魔刀和线团交给他,并向他表达自己坚贞的爱情。塞休斯进入迷宫,把线团的一头拴在迷宫的大门上,然后放开线团,一路打入迷宫,用魔刀杀死了怪物,又顺着线团走出迷宫,同正在等待他的阿丽亚娜一起,逃离苦海。阿丽亚娜作为战胜魔怪的象征,在经过几千年之后,今天已经成为征服宇宙迷宫的欧洲运载火箭之名。

1973 年 7 月,由法国倡议,联合西欧 11 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空间局,并着手实施研制阿丽亚娜运载火箭的计划。阿丽亚娜火箭的总设计师是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达莱。他诞生在马赛,毕业于巴黎综合工科学院,1966 年进入法国空间研究中心工作。从此,他的生活与欧洲火箭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1970 年后成为阿丽亚娜火箭计划的负责人,承担这种火箭的技术设计和研制任务。他曾指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步调一致,要使 50 家工业企业为这样一项如此复杂的计划步调一致地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经过 6 年的努力,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1979 年 12 月 24 日,第一枚阿丽亚娜 1 型火箭从南美洲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上天,终于冲出宇宙迷宫,开辟了欧洲联合自强通向太空的道路。

阿丽亚娜 1 型火箭高 47.8 米,起飞重量 208 吨,能将 1.7 吨重的有效载荷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截至 1992 年 8 月,阿丽亚娜火箭已研制成功 4 种基本型号,共发射 52 次,其中 1 型有两次失败,其他三种型号各有 1 次失败。已累计将 75 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运行。

在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家族中,2 型的同步转移轨道运动能力为 2.2 吨;3型为 2.6 吨;目前最大的是阿丽亚娜 4 型,共有 5 种型号。这种火箭高 58.4 米,最大直径 3.8 米,起飞重量 413 吨,起飞推力 570 吨,采用 4 台捆绑在第一级的液体火箭助推器,能将 4.2 吨重的有效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988 年 6 月 15 日第一枚 4 型火箭一举将 3 颗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迄今的 24 次发射中,只有 1990 年 2 月 22 日的那一次发射,因为一个助推器的燃料泄漏引起爆炸坠毁。1991 年 8 月 15 日,阿丽亚娜 44L 型火箭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6 号射入 3.6 万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这个型号的火箭每年都有至少七、八次的发射任务。

现在正在研制的阿丽亚娜 5 型运载火箭,高只有 50 米,重却达 750 吨,将是这个家族中最大的一个成员。它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 6.8 吨,不仅可用作重型卫星的运载工具,还可用来发射欧洲空间局未来的“海尔梅斯”航天飞机和“哥伦布”空间平台。

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在当今美、俄称雄的航天领域中独树一帜,成为它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它已成为欧洲航天工业的骄傲,正在世界航天市场崛起。

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宇宙终极拷问: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找到外星人???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SETI是一个已经存在了60多年的科学研究领域。尽管SETI的工具和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宇宙中存在其他智能外星生命的确切证据。

著名天文学家吉尔·塔尔特将向我们解释SETI的搜索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在卡尔·萨根的小说《接触》中,泰特是埃莉·阿洛维博士这个角色的原型。她拥有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SETI研究。

吉尔·泰特/照片来源:SETI

当被问及是什么吸引了她对外星智慧生命的兴趣时,泰特说:“在对外星生命的存在进行了一千年的质疑后,我对这个想法印象深刻,我们在20世纪中期突然有了工具——电脑和射电望远镜——让我们能够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有人告诉我们应该相信什么。我想,‘这真是太神奇了。’"

最近,泰特被选入韦特兰弗的“创意班”,该班突出了各个领域有影响力的创意人物。

SETI的想法是科学家必须决定他们在寻找什么。你如何定义智慧?

“我们不能定义智慧,我们不能从远处发现它。因此,我们必须使用代理。对我们来说,这种机构一直是技术。我们正在跨越恒星之间的漫长距离,寻找能够以人类能够识别的方式改变环境的东西。”-吉尔·泰特

SETI正在寻找宇宙中无法自然存在的无线电波和激光信号来探测外星科技的迹象。

在过去的60年里,搜索变得更加高效。泰特解释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更好的天文望远镜帮助很大。然而,也许最大的进步是在人类知识方面——我们已经意识到宇宙中的行星比科学家以前认为的更普遍。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知道有9颗行星,这就是它的样子。我们想知道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行星。现在我们知道行星非常普遍。”-吉尔·泰特

此外,科学家能够确定这些行星中哪一个与地球最相似,最有可能有我们所知的生命。通过关注这些行星,SETI科学家将更有可能发现智慧生命的迹象。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

尽管有关于宇宙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我们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任何其他智慧生命的例子。人们经常想,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它?

泰特说这个拼图有两个部分。

首先要考虑的是宇宙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无法在任何地方找到它。在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当SETI上线时,我们只在宇宙极小的区域搜索智能生命。

艾伦望远镜阵列/图像源:SETI

泰特这样解释道:如果你把要搜索的整个区域等同于地球的海洋,那么我们搜索智能生命的区域就相当于一杯水。在这幅伟大的宇宙图景中,我们只看到了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没有发现智能生命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21世纪的物理知识和技术还不够先进。

"我们可能没有发明正确的方法来做这件事。"泰特说。

乐观地说,我们的技术在不断改进,搜索效率也将不断提高。泰特说,在不久的将来,SETI科学家将能够搜寻宇宙中达到“池塘”和“湖泊”水平的区域。

如果外星人来到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史蒂芬·霍金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外星人访问地球就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到达美洲一样。

“如果外星人造访地球,其后果将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这对美洲原住民不利。”斯蒂芬·霍金

泰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关于外星人访问地球的潜在风险,她提到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的研究成果。

平克的研究表明,在进化过程中,我们人类变得越来越友好和温和。他指出,“今天,我们可能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考虑到这一点,泰特提到,也许只有当一个物种学会了以非侵略性的方式行事,它的技术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也许只有通过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星球的合格管理者,他们才能成为高级智能生命物种。

“然而,没有人真正知道答案。”泰特说,“这一切都是猜测。”

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外星人能来到我们的地球,我们人类就无法获胜。

“如果他们来到我们家门口,这意味着他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领先于我们。”泰特说,“正因为如此,他们将成为制定规则的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提额技巧来助力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一款信用卡核发后,固定额度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需要持卡人多多用卡、养卡,使用一些技巧慢慢提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哪些提额技巧可以运用。

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是一款专门为满足大学生透支消费、消费分期需求而打造的信用卡金融产品,即使卡片等级为金卡,但是申请主体为大学生,下卡额度普遍偏低。

那么,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

首先,销卡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办卡本就没有固定的收入、还款来源,个人信用度也需要慢慢累积,打基础。

那么,想要提升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怎么办呢?下面放大招:

1、坚持用卡,开卡后持续用卡3个月可申请临时额度,用卡6个月以上可申请提升固定额度;

2、有消费需求,能用信用卡的都刷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但是不能盲目消费,以免造成还款压力;

3、想分期买东西,上分期乐商城;

4、全额还款,少用账单分期和最低还款额还款;

5、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千万不能有逾期还款记录。

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以上提额技巧你掌握了吗?提额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持续用卡、养卡。

工商宇宙分期乐信用卡申请容易过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除了可见宇宙,还存在别的宇宙吗?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但现有的物理理论、实验数据和天文观测结果都并未排除这种可能性。有人将有关多重宇宙的研究粗略地分成了四个层面。第一层面:视界之外的宇宙。第二层面:暴胀的泡泡宇宙。第三层面:量子多世界解释。第四层面:数学结构的多样性。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降格”:先是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接着又得知太阳只是银河系众多恒星中的一员,20世纪前期人们又发现银河系之外还有众多的河外星系。照这样下去,会不会有朝一日竟然发现,人类今日所知的宇宙也降格了,成为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大家族的普通一员呢?

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但现有的物理理论、实验数据和天文观测结果都并未排除这种可能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宇宙学家泰格马克将有关多重宇宙的研究粗略地分成了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视界之外的宇宙。

即使用最先进的望远镜,我们也无法将视野无限地向外拓展。这是因为我们所见的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之前的一次大爆炸,如果空间静止,那么从大爆炸开始的光所能传播的范围极限就是138亿光年。如果考虑到空间本身的膨胀,这一范围是半径约460亿光年的球形区域。也就是说,此刻我们的视野必然局限于半径460亿光年的范围内,称为宇宙视界。科学家常把宇宙视界之内的部分称为可见宇宙。在可见宇宙之外的宇宙结构既有可能跟我们的宇宙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第二层面:暴胀的泡泡宇宙。

前一层面的多重宇宙可以看作暴胀多重宇宙的一个角落,因为俄罗斯物理学家林德研究发现,暴胀的过程可能永不停歇。暴胀不断地扩大空间的范围,空间中又随机地产生更剧烈的暴胀。这个过程有点像病毒的自我复制。虽然某一范围内的暴胀可能停止,然后形成第一层多重宇宙,但从整体上看,暴胀始终没有完全停下来。暴胀停止的区域夹在暴胀肆虐的空间中,好比一锅开水中的气泡,因此,这个理论又被称作泡泡宇宙。不同泡泡宇宙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物理常数,甚至可能有不同的宏观空间维度。在这个理论中,虽然我们的宇宙年龄没有变化,但整个多重宇宙可能并不存在确定的起始时刻。

第三层面:量子多世界解释。

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成功的物理学理论之一,但是,人们对如何解释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方程薛定谔方程存在分歧。从数学上看,一个粒子可以处于量子的叠加状态,同一时间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但实验结果总是发现,对粒子进行多次测量,结果要么看到它在这里,要么看到它在那里。为什么理论和实验会存在差别呢?1957年,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埃弗里特三世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每进行一次测量,宇宙就分裂成一些分支,其中一组分支中的实验发现粒子在这里,另一组分支中的实验发现粒子在那里。观察者和粒子并不会意识到宇宙发生了分裂,每个宇宙分支之间互不干涉,独立演化。如果再进行别的量子测量过程,就会产生更多分支。这个理论虽然看上去比较玄,却与现有的实验和理论都没有矛盾,而且它保证了量子力学在数学上的自洽性。

第四层面:数学结构的多样性。

“为什么宇宙中的规律是这样的,而不是别的样子?”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发出诘问。即使将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全面描述宇宙的终极理论,这个诘问还是存在于理论之外。宇宙的数学结构只有一个吗?泰格马克设想,除了前三个层面的多重宇宙,还存在拥有不同数学结构的多重宇宙。这样的宇宙可以抽象地存在,而不一定要以时空、物质、能量的形式存在。泰格马克举例说,计算机系统就是一个关于0和1的数学结构,并且状态不断地发生演化,这种虚拟世界,也可以看作第四层面多重宇宙的一例。

有人质疑多重宇宙理论无法用实验的方式证明它是否错了——这就叫“无法证伪”,因而不能算作科学理论,但泰格马克认为这只是偏见。他举例说,假如某个多重宇宙理论预言所有的宇宙都不含氧气,但我们却发现了氧气,就能证伪这个理论。除此之外,对于某些未知问题,多重宇宙的解释往往比其他物理理论更加简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仙女座星系中发现26个黑洞构成的集群,堪称宇宙陷阱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对26个新发现的低质量黑洞感到兴奋。除了之前发现的9个黑洞,仙女星系中的低质量黑洞数量已经达到35个。根据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罗宾·巴纳德的说法,我们非常高兴发现这些黑洞。这些只是仙女座星系黑洞群的冰山一角。大多数黑洞不会靠得太近,在观测中也不容易发现低质量黑洞。新发现的黑洞大约是太阳质量的5到10倍,是大质量恒星死亡的产物。其中七个位于仙女座星系中心黑洞周围1000光年的地方。

在如此近距离发现黑洞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巴纳德认为,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证据,证明低质量黑洞围绕着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这种奇异的黑洞群已经被证实存在。在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中央隆起结构,科学家预测,比银河系中心区域密度更大的黑洞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宇宙流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爱好围棋的人都知道,日本著名的围棋手武宫正树的棋讲究规模的宏大,可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受,因而被称之为“宇宙流”。那么真正的天上的宇宙流是什么呢?那是描述星系的运动的,其规模,显然非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可比!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研究了星系的运动之后,得出了著名的哈勃公式V=HR,即星系运动的速度与星系的距离成正比。但是后来的观测发现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由银河系,大、小麦哲仑云和仙女座大星云等星系组成的本星系团中一些星系与哈勃的计算值之间有每秒 600 公里的差值。1973 年,天文学家发现在按哈勃公式计算出的运动速度为每秒 3500~6500 公里的星系有一个约每秒 800 公里的速度差值,并且被后来红外线波段的观测所证实。这些与哈勃流速不一致的星系运动,称之为“宇宙流”。但天文学家并不想就此收兵,他们希望找出星系宇宙流的规律来,以更好地研究大尺度范围内物质的运动。不过遗憾得很,直到现在为止,呈现在天文学家眼前的宇宙流还是杂乱的。

没有找到规律并不表明没有规律,只要是在宇宙中运动的物质,就一定有章可循。宇宙流所遵从的规律没有找到,说明宇宙流是一种大范围、多原因的运动。一旦这个规律被发现,就必将对人类的整个宇宙观带来深刻的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FAST望远镜将正式开放,有望描绘早期宇宙图景

全文共 2309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它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偏远山区,但被称为“中国之眼”的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一直备受关注。

“最近,我们与天马望远镜团队合作,首次成功实现了联合观测,这表明FAST具有联合组网观测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首席工程师和研究员江鹏在接受《科学技术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天马望远镜是中国最大的全移动射电望远镜。在江鹏看来,两台望远镜联合观测的成功意义重大。预计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的灵敏度水平,帮助科学家开展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射电天文观测。

目前,FAST工程团队仍在努力开展相关调试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国家验收做准备。自建成以来,FAST取得了哪些进展?科学家们未来有望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实现“零突破”,发现55颗新脉冲星

2016年9月,FAST将在贵州完成。从一个想法到最终完成,FAST体现了几代天文学家的心血和梦想。随着它的到来,中国望远镜在寻找新脉冲星方面取得了“零突破”。

完成后,FAST将进入试运行和试调试阶段。处于调试阶段的FAST不辜负人们的期望,并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新的发现。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FAST的第一张成绩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殊在会上表示,FAST调试进度超出预期,检测到数十颗高质量脉冲星候选星,其中两颗已经通过国际认证。第一颗获得认证的新脉冲星是中国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新脉冲星。

观测对天文学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教授何曾写道:“一群年轻的中国人,包括我自己,出国学习现代天文学。我尤其明白天文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观察。”

“没有一流的观测设备和第一手的观测数据,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很难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从事脉冲星相关研究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教授徐仁新说。

现在,观察数据不再是一个问题。自从第一颗新脉冲星被发现以来,FAST在脉冲星的发现方面逐渐取得了更多的成就。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官方数据,到目前为止,FAST已经探测到80颗高质量的脉冲星,其中55颗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几项指标超出预期,打造最敏感的“眼睛”

根据计划,国家将于今年3月接受FAST项目,涉及技术、设备和档案等五大项目。通过验收后,FAST将正式向公众开放,为有需要的科学家提供服务。

国际著名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建成后,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调试和运行,才能以最佳状态进入应用阶段。

“就像新开发的家用电器一样,研究人员必须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徐仁信举了一个例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调试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极具挑战性。这种新的工作模式使FAST拥有非常大的接收面积,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其他望远镜无法比拟的灵敏度优势。

姜鹏表示,FAST只需要2000多个执行机构来协调控制反射面,而索网将所有执行机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30吨重的饲料舱悬浮在空中。如何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是江鹏的当务之急。此外,FAST所有子系统的功能集成也是一项系统工程。FAST是由几十个单元联合开发的。每个单元主要负责本地系统的调试,最后由FAST团队完成集成。

姜鹏说,FAST团队花了半年时间仔细检查控制系统的代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改进,梳理了不同数据通信协议的数据接口,最终提前完成了望远镜的功能调试任务。

令江鹏欣慰的是,经过两年多的密集调试,FAST的几项性能指标均超出预期,在灵敏度、系统噪声、指向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可以说,调整后的快速望远镜是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更遥远、更早的宇宙

即将到来的官方开幕式有望描绘早期宇宙的图景

随着FAST正式开放日期的临近,FAST团队正在向包括徐仁新在内的科学家征集申请。每个人都期待FAST将带来更多突破性的科学发现。

搜索和监测射电脉冲星是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银河系中有大量的脉冲星,但由于它们信号微弱,很容易被人工电磁信号干扰淹没,目前只观测到少量的脉冲星。极高灵敏度的快速望远镜是发现脉冲星的理想设备。

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炸产生的脉冲星是以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命名的。脉冲星本质上是中子星,具有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特性。他们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

研究脉冲星有望解答许多重要的物理问题。例如,徐仁信说,它可以加深我们对自然界重力和强度的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脉冲星也是探测宇宙中极低频引力波的工具。

脉冲星也有好坏之分。徐仁新解释说,所谓的“好”脉冲星是指计时准确的毫秒脉冲星。为了通过脉冲星计时阵列探测引力波,需要寻找具有极高计时精度的毫秒级脉冲星,这也是FAST搜索的重点。

此外,科学家们还期望通过强大的FAST观测到一些罕见的脉冲星“珍宝”,比如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对于单颗脉冲星来说,很难测量它的质量,但是在双星系统中,质量可以通过使用轨道和其他信息来测量。

“目前的观察发现,脉冲星的最大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2倍,这足以排除许多脉冲星内部结构的模型。然而,如果我们能通过快中子找到质量更大的脉冲星,这无疑将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它将修正脉冲星的结构模型,加深人们对极其致密物质状态的理解。”徐仁信看着前方。

FAST不仅寻找脉冲星,还将寻找早期宇宙的线索——来自中性氢云的辐射。徐仁新说,中性氢云团是宇宙中一种氢原子气体,并没有因为重力而坍缩成恒星。通过观察中性氢辐射,可以获得星系间相互作用的细节,还可以发现早期宇宙中新形成的氢原子的分布状态,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描绘早期宇宙的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宇宙辐射对航天员有什么危害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辐射航天员有什么危害

太阳辐射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尽管在其辐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它对人体安全和物质材料,均有很大的危害性。好在地球大气层上部的电离层和臭氧层,都对它们有阻挡的作用,因而在地面上总是很安全的。

但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里,航天器完全暴露在太阳的辐射之下。因此,航天器的结构材料会快速老化,电子器件会加快失灵,更重要的是,航天员的健康可能会受到严重损伤。

宇宙辐射如若作用于人体,将使人体细胞中的原子产生电离效应,使机体分子、细胞、组织结构受到损害,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也就是人们常听说的辐射病,它是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辐射造成的,人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剧烈减少,并致人死亡;慢性损伤经过治疗和脱离辐射环境后,可以恢复健康。

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所穿的航天服,具有防护辐射的功能;在出舱前,航天员也可以服用一些防辐射的药物,这对预防辐射病都是有效的。但随着载人航天活动范围的扩大,飞行轨道越来越高,可能受到的辐射强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不断研究辐射病的防治,仍是航天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以人民的名义,开启宇宙探索

全文共 2199 字

+ 加入清单

制作:中国科普

作品:马晓晖张磊,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协会国家天文台

生产者: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我相信许多童鞋都在追逐最近流行的电视连续剧《以人的名义》。如果你没有看到它,作者说你已经离开了太阳系。这几天播出的第22集让作者很兴奋!原来孙连成区长也是个天文爱好者,他以人的名义告诉大家,他既然喜欢天文,就没有什么麻烦了!

担心,我们走吧!恐惧,我们走!

这种意识,这种思维,将会比银河系更加耀眼。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烦恼。事实上,即使是天文学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仍然会有很多麻烦,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个了解自己的渠道。每当我们看星星时,美丽华丽的银河和宇宙会让我们感到宁静和遥远,让我们满怀信心再次出发。

当你看着月亮,你知道它离你有38万公里远。当你沐浴在阳光下,你知道它是8分钟前从太阳出来的。当你躺在星空下,你知道星空已经过去了。当你的视网膜感应到仙女座菌株朦胧的“云”时,你就知道它是一个类似于我们银河系的星系,离我们的地球大约250万光年。光云由数千亿颗恒星组成。在云雾中可能有像我们一样思考的生物。

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约250万光年,拥有数千亿张星图/哈勃

面对如此广阔的宇宙和无限的时空,我们只是一粒星尘。相比之下,生活和工作中似乎很大的麻烦算不了什么。

是时候向天文力量低头,抛开所有烦恼了!

辛辣,让我们来看看在阳台上放一个像太阳田艾一样的望远镜可以进行什么样的星空探索

首先,你只需要一个望远镜,我们就可以从阳台上观察嫦娥的月亮。这样的望远镜只需要100元到1000元,就能实现这个功能(什么?!请给我一打这样便宜的望远镜!)

咳咳,回到正题上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380,000公里以外的月球表面,如月海和环形山。我们也可以用手机在望远镜目镜后面拍摄月亮。这时,你有了你的第一张的照片。

望远镜后手机拍摄的月亮(拍摄时间:20161213)

就说美不美吧!很漂亮吧?这不是很令人兴奋吗?我真的想开枪!那就拿个望远镜来!

除了月球,我们还可以看到太阳系的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在不久的将来,日落之后,你可以通过望远镜寻找东方最亮的星星。它是木星,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望远镜里,它有四颗卫星,看起来像一个小太阳系。它非常漂亮。由于木星自转非常快(9小时50分30秒),我们可以通过用望远镜观察木星不太长时间来感知它的自转,这不是很棒吗?

望远镜中看到的木星及其卫星(软件模拟图)

在城市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月亮和行星等明亮的恒星,还可以观察到一些双星,如开阳双星和念叨增奇双星。

你想知道这样一个高端明星,然后拿出来穿上它而不炫耀,从而达到你生命的巅峰!咳咳,敲黑板画出要点!开阳双星是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星,视星等为2.2等。这是一颗可以在城市中用肉眼找到的星星(最近日落后你可以在东北天空中寻找它),并且可以用双筒望远镜清晰地看到。

念叨曾旗是天鹅座的一颗双星。其视震级为3.35等。这是一颗相对较暗的恒星,只有在城市天气非常好的时候才能勉强看到。但是在望远镜里它看起来是黄色和蓝色,非常漂亮。

念叨添加七张双星地图/网络

虽然在城市里可以看到月亮、行星、双星和其他天体,但是因为城市里的光污染非常严重,我们必须去农村或高原等远离城市的地方,在那里你会收获一颗星星的光彩!通过双筒望远镜,你可以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模糊地像云一样。我们称它们为深空物体,通常是星云、星团和星系。如果你有时间去乡下,你可以用望远镜寻找深空物体,比如M13大力神球状星团,其中多云的M13由大约100万颗恒星组成。

德化县桂阳乡南方天文

除了抬头看星星和用双筒望远镜看星星,我们还可以参观天文台!

对天文学家来说,参观天文台就像是穆斯林去麦加朝圣。天文台是他们的圣地!自从我到国家天文台朝圣以来,我已经踏上了世界上各种天文台之路!

当夜幕降临,白色半球慢慢打开时,穹顶内的望远镜开始工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全国和海外有十几个观测站。北京附近有兴隆光学观测基地、密云射电观测基地和怀柔太阳观测基地。

中国气象台站概述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去理解天文知识和探索宇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下载并在手机上安装一个星图软件,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星座,知道宿舍阳台和楼下的每个星星的信息。

观星软件,看着星空,想看哪里就看哪里

有了如此发达的网络,你甚至不需要物理望远镜。你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点击连接到中国虚拟天文台的WWT环球望远镜,你就可以看到世界专业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真实数据可视化图像。这时,你只需要滚动鼠标来探索宇宙。

Wwtwan望远镜接口

我们普通人在电脑前探索宇宙这件事,不是作者随便说的哦!2015年,一个来自合肥的10岁的孩子做到了!他发现了自己的超新星!

星空如此美妙,以至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流星会有多亮,何时何地会划过,但你找不到它!有许多我们今生第二次看不到的天文现象!2012年6月6日金星凌日,下一次将发生在2117年。如果时间跨度不够大,你将需要2000多年才能再次看到海尔波普彗星,它在1997年的时候在这个城市是肉眼可见的。在天文学的道路上,注意宇宙,一切都是渺小的!走天文之路,无止境地探索。你的心越宽,你的宇宙就会越宽!

1997海尔-波普彗星地图/网络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通过信息技术与社会各方进行科学交流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是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洞悉宇宙“前世”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整个宇宙来说,万年还谈不上“前世”。宇宙有多老?一些科学家给出的最新估计是137.7亿岁。

还真有人想看宇宙百亿岁前的模样!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

没看错,是一帮搞无线电的人,开会讨论天文学的事。会上有个48岁的中年人,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叫南仁东。

南仁东(右5)带领外国专家和工作人员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考察大窝凼,并和当地村民合影留念。(此为翻拍照片,原片拍摄时间为2003年10月)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他们渴望在无线电环境彻底毁坏前,建造一座超大射电望远镜,捕捉宇宙诞生之初大爆炸时的余波,重现宇宙“前世”图景,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

我们每天不离身的手机,不停地发射无线电波跟通信基站“卿卿我我”,就是这群人眼中的“天敌”。

会后,因国际合作迟迟没动静,以南仁东为首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自己建造望远镜,这才有了“中国天眼”。

“天眼”真能洞悉宇宙“前世”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它凭借超凡的眼力不断扩充脉冲星库,刷新宇宙深空的天图。另一方面,宇宙大爆炸最初的氢元素除了形成恒星以外,有很多以中性氢原子的方式存在,它通过巡视分析中性氢的分布,重现大爆炸后宇宙最初期的图景。

拼版照片显示的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从白天到夜晚的景象变化(2016年6月27日)。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说,目前“天眼”已经在观测银河系及近邻星系的中性氢,更早期宇宙的中性氢辐射频率更低,在“天眼”的设计范围之内,只要换一台对应频率的接收机就可以探索更早期宇宙。

为什么科学家这么执着于回溯原初宇宙的图景呢?这个原因跟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去电影院看《流浪地球》差不多。如果有一天太阳耗尽了能量,人类有丰富的能源把地球推到宜居区,是否我们就可以一直折腾下去?

洞悉宇宙“前世”,正是为了更了解宇宙未来的走向,从而帮助人类找到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美国物理学家谁提出的 大爆炸宇宙模型是谁提出的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是伽莫夫提出的,这个大爆炸宇宙模型就是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大爆炸宇宙模型在1932年被勒梅特首次提出,在1946年的时候被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

伽莫夫全名乔治·伽莫夫,是美国核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在1946年的时候正式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以倡导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闻名。此外他还提出了放射性量子论和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对物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

伽莫夫的主要著作有《宇宙间原子能与人类生活》、《宇宙的产生》、《物理学基础与新领域》、《物理学发展过程》等。其中《物理世界奇遇记》更是他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