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宇宙原来有多大(汇总20篇)

浏览

5540

文章

805

篇1:为什么说宇宙有限而无边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有限却没有边际。这就是“宇宙无边”最基本的涵义。

为什么说宇宙有限而无边

以我们日常生活的尺度来看,地球已是庞然大物,但太阳的个头更是大得惊人, 然而, 太阳却只是银河系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银河系里有着千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要让跑得最快的“光”横穿银河系,至少也得花上10万年!

银河系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天体大家庭——星系。 借助天文望远镜,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大小至少超过100亿光年!然而, 这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还很难确定宇宙究竟有多大。

但如果我们把宇宙定义成物理上可以理解的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它却并非无限大。但是这样一个有限的宇宙,我们却永远找不到它的尽头在哪里,虽然有限却没有边际。这就是“宇宙无边”最基本的涵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宇宙中的“杀星”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界的动物弱肉强食,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宇宙间竟也有互相残杀、互相吞食的星球,科学家称之为宇宙的杀星。

宇宙的杀星是美国天文学家前不久才发现的。原来这是两颗进入晚年期的恒星,靠得很近,彼此都绕着对方旋转运动。在运动中,相互吞食,其中大一点的恒星几乎是连续不停地吞吃着另一个小的恒星。其方法是:把对方的外层物质剥下来并吸引到自己身上,使自己越吃越胖,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被吞吃的恒星,体积和质量日益变小,现在仅剩下一个可怜巴巴的核心了。这是由于恒星在旋转过程中,既产生向心力,又产生离心力。处于恒星表面的物质,既受有恒星体的吸引力,同时又产生一种离心力。一般情况下,两种力量趋近平衡。当两颗恒星距离很近时,由于万有引力,彼此都对另一方产生引力,而且质量越大者,其吸力也越大。当这种引力克服了对方星球表面层的吸引力时,就把对方星体表层物质剥下来吸附在自己星体表面,使自己的体积和质量不断加大。目前这一理论未经实验证实,还仅仅是一种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把原来手机qq聊天记录同步到新手机

全文共 119 字

+ 加入清单

换了手机,qq的某些设置没设置好,会导致以前的聊天记录消失,这该怎么办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操作方法

1

打开手机,点击qq,登录qq账号,然后点击个人头像。

2

点击“设置”。

3

点击“通用”,点击“聊天”。

4

把“同步最近聊天消息至本机”打开,这样操作后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宇宙大将军是谁 侯景最后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2589 字

+ 加入清单

真没有想到在我国的历史上竟然也有这么牛逼和浮夸的称号,可能当时觉得挺厉害的吧,不过我们还是来介绍一些这位牛逼哄哄的人物,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当然最后下场不怎么好,而且死法有点过分,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一直以为“宇宙大将军”这等威风霸气的称号只能是某邻国的专利,没想到我国历史上竟真的有位自封为“宇宙大将军”的神人,这人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头号反骨仔——侯景

说到南北朝时期,可说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混乱的一个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相继入侵,虽然促进了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但是对广大百姓来说,无疑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劫难。风云际会之下,不少枭雄豪杰乘势而起,在这纷扰的乱世舞台上演了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宇宙大将军”,正是这样的一位乱世枭雄。

侯景,字万景,出生于北魏六镇之一的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是个鲜卑化的羯人(顺便科普下,北魏正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这侯景生的五短身材,还是个跛子,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就是个三级残废。但就是这么个残疾人,居然是个弓马娴熟、好勇斗狠的主儿。因此没什么家世背景的他也就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渐升为功曹史,算是有了自己的队伍。

当时北魏出了个枭雄,叫尔朱荣,也是学会了齐桓魏武那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掌控了整个北魏朝廷。眼看尔朱荣势焰熏天,侯景就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他。这侯景倒也挺虚心好学,一入尔朱荣麾下就立马向尔朱荣部将慕容绍宗求教兵法,可没过多久就轮到慕容绍宗倒过来向他咨询了,可见老侯确实是个人才。

恰巧这时北魏境内爆发起义,义军领袖葛荣率领队伍包围了重镇邺城。尔朱荣命侯景为先锋,亲率大军前去征讨,侯景表现活跃,在滏口大战中与尔朱荣两面夹击,生擒了葛荣,因功被封为定州刺史。

可不久尔朱荣就因为过于骄横跋扈,被北魏孝庄帝设计诛杀。北魏由此分裂成东魏、西魏,被原来尔朱荣的部下高欢、宇文泰分别把持朝政。侯景跟高欢是同乡,而且“甚相友好”,一心想找靠山的侯景自然又傍上了高欢这棵大树。

高欢也很器重侯景,先后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司徒、河南道行台,又封濮阳郡公,仍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不过侯景此人诡计多端,又懂得御下,而且狂妄自傲,除了高欢,谁都不放在眼里,包括高欢的继承人高澄。高欢当时因为要对抗宇文泰,急需用人,因此并没有钳制侯景,但在他临终前特别嘱咐儿子高澄要小心侯景。

果然高澄一继位,侯景怕被报复,立刻就叛变了。他先是向西魏的宇文泰发出求援信,表示愿意归降。不过宇文泰也是个老狐狸,一方面象征性地加封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说愿意增援他,另一方面招令候景入朝,欲解除他的兵权。侯景不是傻子,自然不会乖乖奉命,而这个时候高澄派来平叛的慕容绍宗也已经大军压境,于是侯景只好又向南梁求援乞降。

南梁的梁武帝萧衍此时虽已是八十三岁,但信奉佛教、自称老僧的他还是有些雄心壮志,欲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督河南河北诸军事、大行台,并且立刻派自己的侄子萧渊明带领十万大军支援他。可结果萧渊明被慕容绍宗大败,萧渊明自己还当了俘虏。接下来侯景也被打得丢盔弃甲,损失了四万兵力,如丧家之犬般,带着仅剩的八百兵士,退据南梁的寿春。

就在侯景刚喘过气来的时候,东魏高澄想要休养生息,欲和南梁修好,并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侯景知道后很惶恐,立刻重金贿赂梁武帝身边的佞臣朱异,求他说些好话。可这朱异收了钱不但不办事,还怂恿梁武帝同意与东魏议和。侯景得讯后又惊又怒,立刻又祭起了他的看家本领——武装叛变。

这次他打出“清君侧”的名义,还勾结了南梁皇室临贺王萧正德为内应,率军直扑南梁都城健康。梁武帝晚年由于崇信佛教,舍身佞佛,导致武备松弛,加上侯景行军打仗也是一把好手,竟被他轻骑突进,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健康城下。身为内应的萧正德打开健康城门,侯景长驱直入,接连攻下了东府城、石头城,并包围了皇宫所在的台城。这时各地的勤王援军本就在犹豫观望,在最初的一两支人马与侯景交锋遭受挫折后,更是停滞不前。结果台城陷落,梁武帝被侯景囚禁,两个月后饿死于文德殿,这便是著名的“侯景之乱”。

攻破台城后,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傀儡皇帝,是为简文帝。并且自封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还要求简文帝下诏批准他“宇宙大将军”封号。简文帝觉得太过雷人,不禁惊叹:“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宇宙这个词是庄子最早提出来的,后来由淮南子发扬光大,认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六合是宇宙的同义词,说白了就是极大、极广的意思,侯景弄出这两个名号,自高自大也算到顶点了。不过“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迫于侯景的淫威,简文帝只能同意他的封号。

当上宇宙大将军后,侯景更加为所欲为。简文帝的女儿溧阳公主是出名的美女,侯景马上逼简文帝把女儿嫁给他,萧正德眼热,也把女儿送来,侯景照单全收,羊侃的女儿漂亮,同样逃不出侯景的手心。而且大权在握以后,侯景残忍暴虐的本性彻底释放,在统辖的江南地区大肆推行恐怖统治,一时间血流成河,天怒人怨。

次年,侯景亲自率领大军沿江西上,陷郢州,进围巴陵,试图扫平江汉。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手下大将王僧辩迎敌,侯景屡攻不克,后遭萧绎援兵夹击,大败而去。从此侯景势力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不过侯景并没有闲着,回去立马逼迫梁帝将皇位“禅让”给了他,改国号为“汉”,当了一把做皇帝的瘾。

可皇帝梦没做多久,王僧辩、陈霸先就率军直指健康,侯景军被击溃,侯景带领几十个人乘一条小船准备从海上逃跑。结果被随行手下,也就是之前强掳来的羊美人的哥哥羊鹍反水,趁侯景不注意调转船头将船驶回健康,欲拿他邀功。侯景发现后想凿船逃生,被羊鹍用槊刀刺死。

侯景的尸身被送回健康,萧绎得到侯景的首级,将它悬市三日,然后用漆烫过,入武库收藏。侯景的尸身被暴陈于建康城闹市中,出于对侯景的刻骨仇恨,人们争相割他的肉来吃,连其妻溧阳公主也要吃他的肉解恨,可见侯景这人缘差到啥地步。

纵观“宇宙大将军”侯景一生,可谓是贪婪狡黠,反复无常,整个就是一条喂不熟的白眼狼。和同为胡人的安禄山极其相似,这种人一旦得势,不但对一个朝代,乃至对整个中华大地造成的破坏,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有一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也有很多汉族的败类,欺善怕恶,对敌对强权势力奴颜婢膝,对自己同胞下起手来比谁都黑,这种人才真正是我汉家子民最大的毒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宇宙的诞生和演化

全文共 3955 字

+ 加入清单

1.1  以思辨为基础的猜测

像古代印度人、中国人一样,古代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都对

他们认为的人类和宇宙的最终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作了详细说明。在哥伦布

到达美洲之前的玛雅、印加和阿兹台克文明中,以及在非洲的部族文化中

都发展起了神秘宇宙学。他们用神秘的创造来解释现实世界是来自于能够

支配超自然力量的超自然实体的原因。有时这些实体被看作是相互冲突

的,而现实世界的本质则代表在冲突中一方的获胜。在绝大多数宇宙学中,

尤其在东方宇宙学中,现实世界的进化过程包括许多阶段,这些阶段一个

接着一个,依次更替。

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把“道”当作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的最高实在,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①老子认为有了道就有了世界的原始统一体,由这原始的统一体中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冲涌激荡又产生“和气”,于是万物渐次产生。此外,中国古代的神秘哲学著作《周易大传》中还提出了“太极”的思想。太极就是天地未分的原始整体,就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根源。《周易大传·系辞上》论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过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两仪指天地;四象指春、夏、秋、冬;八卦指天、地、风、火、雷、水、山、泽。而八卦的相互作用就演化出了万事万物。

公元前 6 世纪,爱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家们抛弃了直到那时为止一直统治着各种文明的神话宇宙观,并试图用理性来理解经验世界。最初的尝试把重点放在宇宙的起源上,他们提出的根本问题是,我们所看到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如何可能产生于非多样性和无序。古希腊的思想家们说过,宇宙是从“混沌” (指缺少有序)状态向“和谐” (指井然有序)状态发展的。他们具有这样一种信念:在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和声音的多样性背后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一贯的和单一的实在。

人们的早期尝试集中在根据一种被简单地称之为“一”的基本统一体来理解感觉经验的多样化世界。这个“一”既可以表现为一粒沙子,也可以表现为整个宇宙。微观宇宙反映宏观宇宙;宏观宇宙在微观宇宙中显示出来。爱奥尼亚的哲学家们也知道“多”:他们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东西——植物、动物和人,还有岩石、海洋和浮云。他们认为这种明显的多样性产生于一种基本的原始物质: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

随着古希腊文明黄金时代的没落,希腊哲学家们的注意力从宇宙学的推测转向人类事务。希腊思想上的这种伟大转变是苏格拉底提倡的,在他

① 《老子》第 42 章。的范围广泛的讨论中,人类活动的道德性支配着早期自然哲学的思想。但是苏格拉底的杰出学生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有时叫形式,有时叫理念,每一个客体都有它本身的形式或理念。事实上,宇宙的基本构件被认为不是固体,而是几何形式。因此,柏拉图在最后的分析中把经验世界的多样性归结于观念上的不变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自然主义从柏拉图传统的唯心主义框架中摆脱了出来。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整个世界由相互作用的四种基本自然元素所构成,它们是土、水、气和火。每一种元素都具有它的自然位置:土在中心,水在土的上层,而火和气则处于最高层。这种排列使宇宙中的“巨大存在链”井然有序,从无生命的物体到植物和动物,再到人类。无机物通过变态成为有机物,自然界从最不完善的阶段渐近地、持续不断地走向最完善的和最理智的阶段。

古罗马人保留并详尽阐述了古希腊哲学,但基本上没有给它添加任何新的东西。后来,从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的时候起,东拜占庭帝国对整体的探索就转向了宗教探索。知识基于信仰而不是基于理性;基于接受到的宗教教义而不是基于自由探索。随着帝国的灭亡,中世纪的欧洲坚定地把信仰置于推理和经验之上。13 世纪,托马斯·阿奎那使基督教的教义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协调起来,他的《神学大全》是他那个时代的智慧的结晶。从此以后,在中世纪欧洲,甚至最有才智的人也可以满足于获得对人类可知世界的令人满意的看法。依然存在的大量神秘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上帝意志的不可思议的杰作。1.2  以科学为基础的解释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基督教教义的控制力削弱了,独立的探索也已在寺院大墙外开始。关于人本主义的争论已经兴起,中世纪的综合终于四分五裂,新思想在其中得以蓬勃发展的文化空间也已建立起来。这些新思想包括重新建立原始形式的基督教的尝试和按传统模式复兴市民人本主义的运动。但是,也有一些人向教会对知识的垄断提出挑战并坚持独立的、以经验为依据的探索活动。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是这场文化突变的先锋人物。后来,这场文化突变逐渐形成近代科学的世界图景。

伽利略也许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被看作是这种新世界观的倡导者。这种新世界观借助仪器观察和数学描述,把宇宙看作是一架不受人控制的巨大机械装置。正如伽利略在信中所说的,他“焦虑地生活”在“我们哲学的巨大的不和谐的风琴”发出的嘈杂的音调之中,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理解自然界的新规则。正是由于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和使用新发明的望远镜来观察天体,因而哥白尼的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学说得到了证实。后来,在哥白尼日心说的基础上诞生了关于天体起源和演化的诸多假说。

大约在 1633 年,笛卡儿完成了一部名为《论宇宙》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不仅主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也提出了天体演化的思想。可是就在这一年,伽利略由于主张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定罪。笛卡儿听到这一消息,为了避免和伽利略的同样遭遇,他放弃了出版《宇宙论》的打算。他曾说过:“给我运动和广延,我就能构造出世界。”他正是用运动和物质解释了天体的形成。他认为,太初时同一的原始物质弥漫于整个空间,并且处于旋转运动中,因而整个宇宙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原始物质在旋涡中因摩擦而成为尘埃状的东西,这就是第一物质。它们是火元素,太阳和其他恒星都由它们来构成。另外一些原始物质则摩擦成球状的东西,这就是第二物质。它们是气或以太元素,弥漫于星球空间。还有些只是磨去棱角的大块物质,即第三物质,它们就是构成地球、行星和恒星的土元素。

尽管布鲁诺和伽利略本人都受到了迫害,但近代科学还是起飞了。它不受教会权威的约束,继续进行研究,借助观察和实验来探索实在的本质。由伽利略和布鲁诺这些先锋人物倡导的科学世界观在牛顿的伟大综合中达到了顶峰。在牛顿的“科学范式”的引导下,陆续诞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科学的”宇宙学说。

牛顿本人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无限的空间中分布着许多物质。这些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趋向于结合成团块,结果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就充满着这些巨大的物质团块。我们之所以只能看到有限的星群,是因为我们的望远镜的限制。

近代科学史上,如果说笛卡儿的天体演化学说仍然还包括哲学思辨的内容,那么康德的天体演化学说则完全建立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上。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原书名叫《关于诸天体的一般发展史和一般理论》,或《根据牛顿原理试论宇宙的结构和机械的起源》)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康德认为,太阳系的所有天体,是从一团由大大小小的微粒所构成的原始星云通过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凝聚成较大的团块。团块在运动中经常发生碰撞,有的破碎了,有的则形成更大的团块。在这种不断的凝聚过程中,总有一个地方的引力比其他地方大,成为星云物质的引力中心。它对周围物质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生长也越来越快,首先形成了太阳。太阳外面的微粒在太阳吸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下落,由于斥力的作用,使得向引力中心下落的微粒从直线运动向侧面偏转,使垂直的下落运动变成围绕引力中心的圆周运动。处于圆周运动中的微粒,由于分布不均匀,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又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这些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朝同一方向转动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类似。1796 年,拉普拉斯也独立地提出了与康德类似的太阳系起源假说,而且他还运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和严格的数学推理论证了整个演化过程。这样一来,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就逐渐流行起来。至于其他星系的起源。当然也可以以此类推。

科学的宇宙学的下一个主要进展应归功于爱因斯坦。他在广义相对论发表后的第二年,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提出了它的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反对以牛顿绝对时空观为基础的无限宇宙的模型。他把时空联系起来,并认为这一连续统 (continuum)的非欧四维弯曲空间尽管无界,但是有限的。时空自身又弯曲回来,因此一个太空旅行者只要走得足够远,走的时间足够长,他最终就将仍回到他原来的出发点,尽管在他自己看来他走的是直线。

在爱因斯坦的数学宇宙学中,物质被看作是好像弥漫在整个时空中。因为物质是遵守万有引力定律的,因此在这个宇宙中物质趋向于汇集为一个质量中心。由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以爱因斯坦引入了一个斥力项,即所谓的宇宙学常数,这一斥力将精确地同引力相平衡。他说,这就保持了宇宙永远处于稳态。

然而爱因斯坦的稳态宇宙模型不得不被抛弃,因为 1917 年荷兰天文学家德西特发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方程的另一个解。德西特的解显示,当物质进入时空连续统时,它就获得了一个远离观察者的速度,这一速度随着距离而增大。与此相对应,当距观察者的距离增大时,时间变慢,在极限时,时间停止。

不久以后,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爵士认识到,在爱因斯坦的宇宙里物质的任何膨胀和收缩都将导致物质在被引入的方向上的连续运动。结果,爱因斯坦的宇宙看上去仅仅提供了一个暂态相,并将导致 (如果物质的运动是在膨胀的方向上)德西特宇宙。这个非稳态宇宙模型是由俄罗斯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在 1922 年发现的。他的解修正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常数,并引入了一个可以是正数、负数和零的常数项。根据所选择的值,宇宙看上去可以是膨胀的,收缩的或稳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宇宙的膨胀和分离性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宇宙的膨胀分离性整个宇宙的确都正在膨胀分离,这是已被天文观测证明的事实,这也是宇宙最重要的共性现象。为什么宇宙星系要膨胀分离?从何地开始膨胀分离?宇宙星系膨胀分离的原因、方式和原理是什么?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宇宙模型能够给出理想的解释!大爆炸宇宙学说把宇宙膨胀分离的原因归结为宇宙大爆炸,膨胀分离的方式是线性运动的,但这一理论学说已被我们在前两篇文章中证明是绝对不可能成立的,而我们的新宇宙模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宇宙中这个星球终年下"黑雪"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外行星HD 209458b,它有黑色降雪。

从天文学上来说,外行星HD 209458b属于“热木星”家族,这是一种靠近其中心恒星的巨大气态行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两个巨大的气态行星,它们处于寒冷状态,因为它们离太阳相对较远。HD 209458b行星的旋转是潮汐锁定的,总是一侧面向恒星,也就是说,一侧总是白天,另一侧总是夜晚。白天的温度高达2000多摄氏度,而晚上的温度相对较低,约为500摄氏度。

因此,在这样一个极端的星球上,雪花不可能由水凝结而成!由于两个半球之间的巨大温差,大气流动在两个半球之间不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这意味着白天处于气态的物质在夜晚的另一边会冷却成固态,并以类似“雪花”的形式落下。氧化钛是其中之一。

尽管氧化钛在炽热的木星大气中只是一个很小的成分,但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形成降雪。旧的热木星模型显示,氧化钛在夜空中凝结成雪花,然后永远积聚在地面上。

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三维模型来模拟热木星上物质状态的变化。新模式表明,下落的固体氧化钛可以变回气态进入大气,强大的上升气流可以将其带回高层大气,进入高层大气的氧化钛可以参与新一轮降雪,形成物质的连续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从地球型的行星直到整个可见宇宙

全文共 7133 字

+ 加入清单

其次,我们也许会怀疑,哈勃的发现似乎意味着所有的遥远天体均在远

① 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的一个区——译者离我们而去。为什么是“我们”呢?要是我们对科学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一定知道哥白尼(Copernicus)证明了地球并不位于宇宙的中心。肯定地说,要是我们认为一切都正在远离我们而去,那么我们岂非又把自己恢复到了无垠宇宙之中心位置上了吗?但是,情况并非如此。膨胀的宇宙并不象源于空间中某一点的一场爆炸。并不存在宇宙向其中膨胀的任何固定的背景空间。宇宙包容了客观存在的全部空间!

设想空间有如一块弹性膜,而不是一块平的桌面。在这个具有韧性的空间上,物质之存在与运动造成了这块弹性膜的凹陷与弯曲。我们的字宙的弯曲空间,有如某个 4 维球上的 3 维表面。我们无法直观地看透这一点。设想我们的宇宙是一块只有 2 个空间维度的“平地”。这时,它就好像是某个不难描绘的 3 维球的表面。现在再设想这个 3 维球可以变大——如我们在下面描绘的膨胀气球。该气球的表面变大了,它是一个正在膨胀的 2 维宇宙。如果我们在它上面标出两个点,那么随着气球的膨胀,这两个点就会彼此朝后远退。现在在这个气球的整个表面作出许许多多的标记,并再次将它吹胀起来。这时,无论你停留在哪个标记上,你都将发现其他所有的标记仿佛都随着气球的膨胀而离你远去,当你观察其他标记的退行时,你将会看到某种哈勃膨胀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该气球的表面代表了空间,但是气球膨胀的“中心”却根本不在那个表面上。在这个气球的表面上并不存在膨胀的中心,也不存在任何边缘。你不可能掉出宇宙的边缘:宇宙不是膨胀到任何东西里面去。它就是存在着的一切。

至此,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目睹的这种宇宙膨胀,是否会无限地继续下去。如果我们朝空中扔一块石头,那么由于地球引力的拉曳,它将会落回地面。我们扔得越使劲,就是把越多的能量给了这块运动着的石头,这块石头在就会上升得越高。现在我们知道,如果以超过每秒 11 公里的速度发射一枚导弹,那么它就可以彻底摆脱地球重力的拉曳。这就是火箭的临界发射速度。空间科学家们称它为地球的“逃逸速度”。

类似的考虑适用于任何受重力拉曳而迟滞减速的爆发或膨胀着的物质系统。如果往外运动的能量超过往内的引力拉曳产生的能量,那么它就将超过其逃逸速度而一直保持膨胀。但是,如果重力在该系统各部分之间所施加的拉曳作用超过了往外运动的力量,那么膨胀中的物体最终将会重新回聚到一起,恰如前述的石块与地球之所为。正在膨胀的种种宇宙①亦皆如此(见图 2· 4)。在它们膨胀之初也有一个临界“发射”速度。如果它们膨胀得比这更快,那么宇宙中全部物质的引力拉曳将永远也不能制止这一膨胀,宇宙将保持永远膨胀下去。另一方面,如果“发射”速度小于该临界值,那么到头来膨胀将会停止并转为收缩,直至收缩到尺度为零而告终——与其开初时的状态全然相同。介乎上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我称之为“英国式折衷宇宙”的情况,它正好具有临界发射速度,即能使其保持永远膨胀下去的最小速度值。关于我们的宇宙,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就是它目前正以极其接近于这种临界状态的方式膨胀着。事实上,我们还无法肯定地说出我们的宇宙处于这种临界状态的哪一边。我们不知道应该对我们的宇宙作出何种长期预报。

事实上,宇宙学家们认为,我们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这一事实,乃是我

①    “宇宙”原文用复数 universes,意谓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彼此互异的各种宇宙——译者们这个宇宙的一项特殊性质,对于它,人们应该作出解释。这种情况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如果它不是精确地以临界“发射”速度肇始的话,那么随着宇宙的膨胀和成长,它就会离开该临界状态越来越远。这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大约 150 亿年,却依然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以至于我们无法说出它究竟处于分水岭的哪一边。为了经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仍然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宇宙的“发射”速度仿佛已经作过这样的“选择”:它与临界速度的差异不超过 1036(1 后面跟着 36 个 0)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往后我行将会看到,人们对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可能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作的研究,为这种似乎极不可能的事态提供了某种可能的解释。但是在这里,我们将局限于了解为什么任何一个有人的宇宙在膨胀上百亿年之后,必须仍然非常接近于那种临界状态。

如果宇宙开始膨胀的速度远大于临界速度,那么重力就永远不能将局部的物质岛拉曳到一起,以形成星系和恒星。恒星的形成乃是宇宙演化中至关紧要的一步。恒星是聚集在一起的大堆物质,在其中心部分产生的压力大得足以启动自发的核反应。在恒星一生的历程中——我们的太阳正处在这一历程的中途,有一个漫长的稳定时期,在整个这一阶段中,恒星内部的氢燃烧而生成氦。但是在它们一生的最后阶段,恒星遇到了某种核能危机。它们经受某种快速变化的爆发阶段,在此期间氦燃烧而形成碳、氮、氧、硅、磷,以及一切在生物化学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的其他元素。当恒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时,这些元素被洒入太空,并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融入各种物质颗粒、行星、以及人体中去。恒星是种种复杂事物和生命赖以存在的一切化学元素的源泉。我们人体中的每一个碳原子核皆起源于恒星中。

这样,我们就看到,膨胀速度远大于临界状态的宇宙将永远不会产生恒星,从而也永远不能产生为造就像人类那样复杂的“活”物、或者以硅为基础的计算机所需的构件。类似地,如果一个宇宙以较临界速度慢得多的速度开始膨胀,那么在积累足够的时间以供恒星形成、爆发、并创造出生命物质的部件之前,它的膨胀就将逆转为收缩。这就再次留下了一个不能产生生命的宇宙。

于是,我们就得到一个令人惊异的结论:只有那些历经了数十上百亿年之后其膨胀依然十分接近临界状态的宇宙,才能产生出必要的“部件”,以供拼成足以被称为“观测者”的复杂结构。我们不应为发现自己的宇宙膨胀竟是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而惊奇。我们不能存在于任何其他种类的宇宙中(见图 2.5)。

现代宇宙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在地球及其附近确立的物理学定律,或利用从这些局部成立的定律合乎逻辑地作出的推论,根据今天所得到的证据,详细地重现宇宙过去的历史。当然,我们在时间上回溯得越久远,宇宙环境就变得越极端,我们或许需要作出的外推与那些能在实验室中检验的物理学定律也就偏离得越远。事实上,这种情形往往会带来不少好处。如果一个人有独立的天文证据表明,我们重现的历史中有某一特定的部分正确无误,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考察这些假说对于天文观测会有什么后果,而用上述证据来检验有关物质在高密和高温下的行为的理论,或是检验存在着尚未探测到的物质新基本粒子之可能性。如果存在某种新型的基本粒子就会使宇宙早期阶段的膨胀大为改观,以至于今日不可能存在任何恒星和星系,那么我们就不必花费巨额资金用粒子加速器来做庞大的实验,即可径直排除存在那种粒子之可能。

我们关于膨胀宇宙图景的发展、及对其既往史之重现进展非常缓慢。在 20 世纪 30 年代,比利时牧师兼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George Lemaltre)在此事的起步阶段起了带头作用。他的“原始原子”理论乃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大爆炸”理论的鼻祖。 40 年代后期,一位移居美国的俄国人乔治·盖莫夫(George Gamov )与他的两位年轻研究生拉尔夫·阿尔弗( Ralph Alpher)和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一起,又迈出了最重要的几步。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将已知的物理理论用于勾画宇宙早期阶段状况的可能性。他们认识到了关键之所在。如果宇宙肇始于遥远过去的某种既热且密的状态,那就应该留下某种从这个爆发式的开端洒落的辐射。更具体地说,他们认识到,过去应该存在着某个时候,其时宇宙的年龄仅为几分钟,它热得足以使每个地方都发生核反应。后来,更加详细得多的预言和观测结果应该说已经证实了这些重要的见地。

1948 年,阿尔弗和赫尔曼预言,从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由于宇宙膨胀而冷却,如今它所具有的温度约为绝对零度以上 5℃,或者说 5 开(绝对零度等于摄氏零下 273 度,即—273℃)。但是他们的预言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而被埋没在浩瀚的物理学文献之中。另外几位科学家考虑了一个热的膨胀宇宙之起源问题,但是他们谁也不知道阿尔弗和赫尔曼的论文。理由是很明白的。当时的通讯、交流无法与今天同日而语。在 40 年代和 50 年代,在大多数物理学家看来,再现宇宙早期史的细节并不是一种非常严肃的科学活动。但是多年以后,即 1965 年,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两位无线电工程师阿尔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却十分意外地发现了这种宇宙辐射场,当时他们正在为跟踪第一颗“回声号”(Echo)卫星而校准一具很灵敏的无线电天线。与此同时,在附近的普林斯顿大学,由罗伯特·迪克(Robert Dicke)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已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阿尔弗和赫尔曼早先作过的预言,并着手设计一台探测器以供搜索大爆炸的残留辐射。他们听说了贝尔实验室这台接收器中存在着无法阐明的噪声,并立即将它解释为源自大爆炸的残余辐射。它相当于在电磁波谱的微波部分波长为 7. 35 厘米的某种无线电波信号;如果假设它是热辐射,那么它所具有的能量就相应于 2. 7K 的温度——这与阿尔弗和赫尔曼富于灵感的估计非常接近。它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其预言与发现始末的一项追记,我们应当提及:1983 年,人们开始获悉前苏联无线电物理学家什茂诺夫(Shmaonov)也许早在 1957 年就已发现了这种辐射,并用俄文公布了这一事实。什茂诺失建造了一具对微波信号敏感的天线,并报道探测到了某种在天空中各个方向上均匀的信号,与之相当的辐射所具有的温度介乎 1K 和 7K 之间。当时无论是他本人或是其他任何人都不清楚这项发现的重要性。事实上,什茂诺夫直到 1983 年才闻知大爆炸的预言以及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而这已经是后两人因 18 年前作出他们那项卓越的发现而荣获诺贝尔奖之后 5 年的事情了。

这项发现是人们开始认真地研究大爆炸模型的一种信号。渐渐地,人们对宇宙微波作了更多的观测,这些观测揭示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其他性质。这种辐射在所有的方向上都有相同的强度,精度至少高达千分之一。而且,人们在不同频率上测量了它的强度,开始揭示出其强度随频率变化的方式(即它的“谱”)具有纯热的特征。这样的辐射称为“黑体”辐射。不幸的是,地球大气中的分子对于辐射的吸收和发射阻碍了天文学家去证实整个背景辐射谱确为热辐射谱。人们仍然怀疑,它或许是由宇宙开始膨胀之后很久发生的种种剧烈事件产生的,而并非产生于大约 150 亿年以前的膨胀之始。只有在地球大气外观测这种辐射才能消除这些疑虑,而这正是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于 1989 年开始从空间测量整个背景辐射谱的第一项巨大成就(见图 2.6)。那是人们在自然界中所曾见到的最完美的黑体谱,它非常引人注目地确认了宇宙过去曾比今天要热成千上万度①。因为只有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宇宙中的辐射才有可能呈黑体形式而达到如此高的精度。

人们利用高空飞行的 U2 型飞机进行了另一项关键性的实验,以证实背景辐射并非近期起源于宇宙中邻近我们的部分。这些早先的间谍飞机机身极小、冀展却很大,这使它们成了非常适合于进行天文观测的稳定平台。这时,它们是朝上测天而不再是往下观地了!它们探测到天空各处的辐射强度具有某种系统的变化。倘若这种辐射起源于遥远的过去,那么出现这种变化便在意料之中。如果这种辐射形成了某种均匀膨胀的“海洋”——它生成于宇宙的早期,那么我们就将是在这海洋中航行。地球环绕太阳运动,太阳环绕银河系中心②运动,银河系又在本星系群中运动,如此等等;这一系列的运动意味着我们正沿着某个方向在背景辐射中穿行。当我们沿此方向观看时,辐射强度将显得最强,在与之相差 180°的方向上辐射强度则显得最弱;在这两者之间,辐射强度应随角度而呈某种富有特征的余弦变化(见图 2·8)。这很像在暴雨中奔跑。你的胸前湿得最厉害,背后则湿得最少。这里,在我们运动的方向上被扫过的是微波。正如预期的那样,观测揭示了某种完美的“余弦式”变化。

接着,几项不同的实验证实了这一发现——它又被称为“天空大余弦”(The Great Cosine in the Sky)。它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以及包含我们寓居其中的本星系团在内的那个区域,都正相对于宇宙微波海而运动。因此,背景辐射不可能是局部区域产生的,因为不然的话,它就会和我们一块儿运动,这样我们就不会看到其强度与温度的余弦变化了。

我们穿越来自大爆炸的背景辐射而运动,并不是造成其强度随方向稍有变化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倘若宇宙在不同的方向上正以稍稍不同的速率膨胀,那么在膨胀得较快的方向上,辐射就将较弱较冷。类似地,如果在某些方向上存在着某些物质特别集中或特别匮乏的区域,那么这也将使我们从这些方向上接收到的辐射强度发生变化。发射 COBE 卫星的动机就是搜索这些变化;1992 年,这些变化之发现成了世界各国报纸的头条新闻。

当我们考察来自天空中不同方向的背景辐射强度时,我们就获悉了有关宇宙结构的大量引人注目的事情。我们发现,它正在所有的方向上以相同的速率膨胀,其精度优于千分之一。我们说这种膨胀近似地是“各向同性的” ——也就是说,在每个方向上都相同。如果有人从某个“宇宙博览馆”中随机地挑选有可能存在的宇宙,那就会有无数个在某些方向上远比其他方向膨

①    “成千上万度”,原文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egrees,仅具象征意义,故不宜直译为“数十万度”之类的具体数量——译者

② 原文为 Milkyway,直译作“银河”或意译作“银河系”均不确,故据实际情况译为“银河系中心”——译者胀得更快的宇宙品种,或者是以很高的速度旋转、或者甚至是在某些方向上收缩而同时又在其他方向上膨胀着的宇宙变种。我们的宇宙确实很特殊。它似乎处于某种安排得极为妥善的状态之下:在所有的方向上膨胀都以相同的速度进行下去,其精度非常之高。这就好像你回到家里发现所有孩子的卧室都极其整洁——一种非常不容易遇到的事情。这一定是施加了某种外界的影响。同样地,对于宇宙引人注目的各向同性而言,也必定存在着某种解释。

宇宙学家们长期以来都把宇宙膨胀之各向同性视为必须予以阐释的一大疑谜。为此所采用的某些方法可以说明在该领域内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为阐明这种各向同性而寻求的解释的类型。最后,寻找这些解释又会把我们带回到宇宙本身的起源问题上去。

宇宙学家们在寻找这些解释时,构造了各种可能的宇宙史,它们能够说明已知的事实,并为尚未说明的性质提供解说。利用某一种假设,能对尚未说明的性质解释得越多,工作就做得越好。宇宙学家们最感兴趣的是这样的假设:它既能解释有关宇宙的令人困惑的特征,又能预言某些尚未探测到的宇宙新属性。搜索这种预期的特征,就可以凭藉观测来检验原先的假设,这恰如利用实验室中的实验来检验其他科学理论的预言。遗憾的是,我们并不能保证自己的仪器灵敏得足以进行我们想要的一切观测。由于这种现实的局限性,对于许多理论作出的预言,我们尚无法用观测来检验。确实,正是此类预言往往支配着未来将会发展何种新型的天文台或人造卫星。

可以采取的第一条途径是说宇宙就是各向同性地开始膨胀的。宇宙目前的状态只不过是其特殊的起始条件的某种反映。事情现在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当初如彼。实际上,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它什么也没有解释,也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新东西。当然,它也可能是对的。倘若果真如此,我们也许就可以指望,存在着某种更深刻的“原理”,它使宇宙必然(或者至少是以压倒优势的可能性)肇始于某种各向同性膨胀的状态之中。这一原理也许在较为局部的范围内还有着其他应用,据此便可以揭示其自身之存在。其令人不悦之处则在于,它把解释宇宙现状的重担完全置于未知的(而且也许是不可知的)宇宙起始状态之上。

第二条途径是将事物的现状考虑为在宇宙中进行的各种物理过程的结果。这样的话,也许无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多么地不规则,在历经数十亿、上百亿年之后,所有的不规则性均已刷尽,留下的则是某种各向同性的膨胀。这种做法有一个优点,即激励人们拟定某种确切的研究计划,以期发现它是否可能真的正确无误。是否存在这样的物理过程:它能够抹平膨胀中的非均匀性?“抹平”的过程历时多久?时至今日,它们能否摆脱所有的不规则性,抑或只是消除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不仅如此,这种做法还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特点:它使我们对宇宙现状作出的假设尽可能少依赖于我们对未知的宇宙初始状态之了解。我们很乐于能够这么说:无论宇宙是如何开端的,在它的早期历史上必不可免地会发生一些物理过程,后者确保了宇宙在膨胀 150 亿年之后,看起来差不多就应该像它今天的那种模样。

这第二种哲学虽然听起来极富吸引力,但也有一个弱点。如果我们真能证明宇宙之现状确实与其起始时的条件无关,那么我们现在观测宇宙的结构也就不能告诉我们有关那些起始条件的任何情况了。因为这样的话,宇宙的现状便可与任何起始状态相容。但是,与此相反,如果宇宙目前的结构——其膨胀之各向同性、或是由星系成团性展示的结构图案——部分地反映了宇宙开初的方式,那么就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通过我们今天对于宇宙的观测,或许便能断定有关宇宙初始状态的某些情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搜寻宇宙物质和宇宙归宿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搜寻宇宙物质和宇宙归宿

现行的宇宙热大爆炸理论,得到了河外星系光谱的红移和各向同性的黑体背景辐射等重要实验证据的支持。因此大爆炸宇宙模型又称“标准宇宙模型”,它虽然不断遇到挑战,但由于支持它的实验事实的存在,其科学地位还是颇为稳固的。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既然宇宙目前处于大爆炸后的膨胀之中,那么它会永远膨胀下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楚宇宙的总质量到底有多大。因为能够制止宇宙永远膨胀的,只有宇宙间物质的引力;而强力是和质量成正比的。科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他们遇到了宇宙范围的“物质丢失”问题,既有相当大一部分物质迄今并没有为人类所知。于是,现在科学家们开始努力搜寻在一些理论模型中所说的宇宙“暗物质”和“反物质”。探索这两类物质不能依靠常规的观测手段,而必须有一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引入。例如,中国和国外的天文学家们目前在通过观测的分析“引力透镜”效应来确定不可见的物质存在。宇宙到底会不会由于引力作用由膨胀转为收缩呢?也许在 21 世纪初就能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基金定投赎回几天能够到账?原来和普通基金赎回相同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基金的投资市场中,基金定投和基金赎回一直是基金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基金赎回所需要时间不大一样,其实基金定投的赎回时间和普通基金一样,它依据的是投资基金的性质,而不是投资方式。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基金定投赎回后,几天能够到账?

基金赎回

赎回又称买回,它是针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者以自己的名义直接或透过代理机构向基金管理公司要求部份或全部退出基金的投资,并将买回款汇至该投资者的账户内。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通常投资者在开放日,即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日(上午9:00—下午15:00),15:00前提交的有效赎回申请,将按“未知价”原则以当日计算出的净值确认,15:00之后提交的申请通常按下一开放日计算的净值确认。

注意:基金遇到大规模赎回的,依基金合同规定办理。

基金定投赎回几天能够到账

按照上述赎回规则确认后,和普通基金相同,不同类型的基金赎回时间根据不同的,资金到账时间如下:

货币基金T+1日即可到账;

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赎回到账时间需要T+3日;

QDII基金赎回到账时间花费最长,需要T+8日到账。

以上关于基金定投赎回几天能够到账的内容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是平坦的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平坦

天文学家日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根据最新观测,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而且将永远膨胀下去。

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宇宙是大约 150 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这一学说认为,如果宇宙总质量大于某一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球形的,并且总有一天会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马鞍形的,宇宙内部的引力无法抵消宇宙膨胀的速度而使宇宙一直膨胀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平坦的,宇宙也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

宇宙的结构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普通人很难想象。不过科学家提出一个稀量宇宙结构的标准:如果两束平等光线越来越近,那么宇宙结构是球形的;如果两速平行光线越来越远,那么宇宙结构是马鞍型的;如果两束平行光线永远平行下去,那么宇宙结构则是平坦的。平坦宇宙的结构可以用欧几里德几何解释。

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这一结构是参加“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的多国科学家得出的。这一项目的目的是研究宇宙背景辐射的详细情况。科学家在 1998 年底将射电天文望远镜放置在氦气球上升到距地面约 40 公里的高空,在那里对特定宇宙区域进行了 11 天的观测,获得了迄今关于宇宙早期辐射最详实的数据。

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在大尺度上,宇宙最初发出的光线并没有发生弯曲现象,也就是说当初的两束平行光线一直保持平行状态,这说明宇宙结构是平坦的,也就是说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宇宙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

早在 1965 年,科学家就已探测到宇宙空间中均匀分布着的宇宙背景辐射,其温度为零下 270 摄氏度。大爆炸学说认为,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的“余烬”中,科学家可以推测大爆炸初期的情景。

1994 年,美国宇宙背景控测卫星发现,宇宙背景辐射中存在着微小温度波动,如同在“余烬”中闪动着的微弱“火光”,这表明那时宇宙内已存在密度非常小的物质云团。正是这些云团。逐渐收缩形成了后来的星系。“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是在该卫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珠超宇宙大猩猩怎么打 无伤碾压大猩猩攻略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龙珠超宇宙大猩猩怎么打 无伤碾压大猩猩攻略

《龙珠:超宇宙》是由DIMPS开发、Namco Bandai发行的一款格斗竞技类游戏,日版于2015年2月05日在日本发行。为《七龙珠》系列游戏。那么龙珠超宇宙大猩猩怎么打?下面给大家带来《龙珠超宇宙》无伤打大猩猩方法,无需等级!就算1级也能打。

所需准备,单人即可,熟练使用抓取(防御键+气弹攻击键),时刻准备3格气。

巨猿出场后,锁定巨猿的尾巴,绕后,呆在尾巴旁边(不能太近,因为巨猿有一种攻击是尾巴两边甩)。

注意巨猿的攻击姿势,一旦巨猿打算攻击,立刻使用方向键+按一下Shift键 突进到尾巴旁边,对尾巴使用抓取。(因为是巨猿攻击的时刻,所以是破绽攻击,必定抓取成功。)减少巨猿45%左右的体力。3次成功抓取必定破防。

破防之后立刻对尾巴甩一个究极技。然后到尾巴旁边用抓取,1级也能秒巨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八仙过海中只有一位仙女 原来这么多年你都搞错了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分别为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韩湘子、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铁拐李,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属于兑金之象。

汉钟离,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芭蕉扇一扇则出火,,属于离火之象。

吕洞宾,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为纯阳剑。吕洞宾与何仙姑惺惺相惜,这表示乾坤相合之理,乾金之象。

何仙姑,是八仙中仅有的女性,为柔土,与吕洞宾结成夫妇,属于坤土之象。

蓝采和,蓝采和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属于巽木之象。

韩湘子,民间大旱,韩湘子为穷苦百姓吹箫降雨,属于坎水之象。

曹国舅,他哥哥的灵魂附在他的身上为恶,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他最后战胜邪恶,属于艮土之象。

张果老,位列正东,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属于震木之象。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于是八仙各显神通,畅游东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宇宙流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爱好围棋的人都知道,日本著名的围棋手武宫正树的棋讲究规模的宏大,可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受,因而被称之为“宇宙流”。那么真正的天上的宇宙流是什么呢?那是描述星系的运动的,其规模,显然非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可比!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研究了星系的运动之后,得出了著名的哈勃公式V=HR,即星系运动的速度与星系的距离成正比。但是后来的观测发现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由银河系,大、小麦哲仑云和仙女座大星云等星系组成的本星系团中一些星系与哈勃的计算值之间有每秒 600 公里的差值。1973 年,天文学家发现在按哈勃公式计算出的运动速度为每秒 3500~6500 公里的星系有一个约每秒 800 公里的速度差值,并且被后来红外线波段的观测所证实。这些与哈勃流速不一致的星系运动,称之为“宇宙流”。但天文学家并不想就此收兵,他们希望找出星系宇宙流的规律来,以更好地研究大尺度范围内物质的运动。不过遗憾得很,直到现在为止,呈现在天文学家眼前的宇宙流还是杂乱的。

没有找到规律并不表明没有规律,只要是在宇宙中运动的物质,就一定有章可循。宇宙流所遵从的规律没有找到,说明宇宙流是一种大范围、多原因的运动。一旦这个规律被发现,就必将对人类的整个宇宙观带来深刻的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宇宙的稳恒态模型

全文共 3002 字

+ 加入清单

1948 年,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Fred Hoyle)、戈尔德(Thomas Gold)和邦迪(Hermann Bondi)三人提出了稳恒态宇宙模型,以作为对从一点膨胀的学说的另一可选择的模型。他们避开在过去某一时刻发生大爆炸的概念,因为这意味着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是瞬间从绝对空无中产生的。

他们建议的另一种宇宙是处于恒定状态的宇宙,这就是说,这个宇宙在所有时刻看上去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变的。当星系退行,产生可观察到的多普勒红移时,微量的、不易探测到的新的物质便产生出来去填补出现的空洞。这一原料,又作为产生新星系的种子。因此,宇宙中星系的分布情况本质上保持不变。

自从稳恒态模型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观测资料表明宇宙曾经是一个高度致密的火球。因此,三位英国宇宙学家提出的观点今天只有少数人支持(虽然提出者仍在不时地一再修改其内容,希冀其仍然有效)。

当大多数科学家相信宇宙曾经是极小的,后来膨胀了的时候,他们便开始考虑支持这一观点的宇宙模型了。这样的一组宇宙学是在 1922 年由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AlexanderFriedmann)发展起来的。

弗里德曼的宇宙模型来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但没有宇宙常数项。因为剔除了这一稳定项,弗里德曼的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这一伸缩性对于描述不断运动着的宇宙是重要的。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弗里德曼宇宙学,分别叫做开放的、闭合的和平直的宇宙模型。三者由它们的长期行为来区分,表现为随时间而变化的胀到多大(或缩到多小)。

开放式模型从一点开始,宇宙的体积开始时为零。当开放式宇宙发展时,它开始长大,一旦开始了膨胀,便不停顿地膨胀下去。就好像一群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由于脑垂体生长激素的不停顿地分泌,任何因素都不能阻止他们身体的生长发育。

闭合式模型则正相反,其长大有个限度。其开始时与开放式宇宙完全一样,从一点向所有方向爆发式地扩张。但在其历史进程中的某一时刻,宇宙的膨胀足够慢时所有方向上的长大均停止下来。最终,使宇宙长大慢下来的力导致宇宙逆转其进程并缩小到一点。此情景常被称为大暴缩。

平直式宇宙介于上述两种情形之间。即开始时和开放式、闭合式一样;此后,虽然也不停地膨胀,但总是在坍缩的边缘摇摆。

这三种模型中的哪一种代表我们宇宙的情形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理论工作者引进了一个叫做Ω参数的物理变量。这个量来源于爱因斯坦方程的弗里德曼解:它是一个因子,表示宇宙中物质的总量——包括可见的物质和不可见的暗物质——与使宇宙坍缩所需要的临界质量之比。Ω之值决定着我们所考虑的宇宙是开放的、闭合的还是平直的。若Ω小于 1,宇宙是开放的,它将一直膨胀下去;若Ω若大于 1,则我们生活在一个闭合的宇宙内,以后总有一天要逆转其膨胀势头回缩到一个点;若Ω正好等于1,则空间是平直的。

在弗里德曼模型中,宇宙有三种可能的命运:开放的、平直的或闭合的

不论由Ω决定的宇宙的命运是什么样子的,宇宙的来源只有一个。天文学家们相信,现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恒星、行星、星际气体等等— —在从前的某一时刻曾经凝聚为一个尺度无限小但密度却无穷大的“球”。那时,在被叫做大爆炸的时刻,该球从空无(nothingness)向外爆发。

长期以来,早期宇宙内发生过那些事件被笼罩在迷雾中。现在,由于近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有了一个在宇宙创生最初一分钟里所发生事件的合理图像。下面就来叙述一下这一图像。

我们从宇宙创生大爆炸以后的 1/100 秒时期的历史叙述起。此时,宇宙非常之热,温度高达 1000 亿开以上,因此不存在普通物质。原子和分子在它们能够形成以前,便因高温而爆炸开了。整个空间充满着基本粒子组成的“汤”,“汤”内含有相同数量的电子、中微子(当中子衰变为质子和电子时产生的粒子)、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的反物质)、反中微子(中微子的反物质)和光子;少量的重得多的粒子,包括质子和中子以及组成暗物质的一些奇异粒子。

要了解那时的宇宙致密到什么程度是困难的,不过可以想像所有的物质实体被压缩到一个比它们现在所占范围小数十亿倍的区域。这么小范围的空间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宇宙的尺度便快速增大。在我们最初的“快拍”以后头几秒的时间内,宇宙差不多胀大了 100 倍。

宇宙胀大,其中的物质开始冷却。这是由下述物理原理所决定的:密闭系统在膨胀时温度势必要下降。这一快速冷却将导致许多重要的变化:第一,许多存在着的粒子,如电子和中微子将发现有利于它们与其反粒子的结合,结合的益处是在结合过程中获得能量。当物质与反物质融合时,它们彼此消灭了对方并产生出光子形式的辐射。因此,在这一时期,光子的数量遽然增加。与此同时,宇宙中的大多数中子转变为质子、电子和中微子。由此可见,在此时期终结时,剩下的主要是光子的“海洋”,在此“海洋”中点缀着不同数量的质子、电子、中微子和中子,以及较少量的稀有粒子。

对于原初宇宙演化阶段的下一步观察,我们来看看大爆炸以后 3 分钟的景象。宇宙比我们上一次“快拍”时大大地冷却了。由于温度降低,粒子的运动也慢多了,这就使它们有可能合并成稳定的原子核。

大爆炸核合成,通过聚变反应最轻的元素,从氢到氦到锂。

此后宇宙温度下降了,这样的反应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首先组成的原子核(不算氢核,因为它不过是质子罢了)是氘,也叫做重氢,它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的。一段时间以后,宇宙中的大多数中子都被纳入氘内去了。

下一个元素是当氘与质子聚合时形成的氦的稀有形式氦—3。再下一步,当中子碰撞氦—3 时,诞生出普通的氦,氦—4。一步一步地,从氢到锂,所有我们知道的轻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氘等基本组分组成的。

现在,宇宙中这些物质每一种的丰度(丰富程度),提供了宇宙创生大爆炸模型的过硬的证明。科学家们能设法估计空间内存在有多少氢,并将此数量与氦的数量比较。他们发现,此比值与理论所预见的每一个氦原子相应有 12 个氢原子符合得很好。迄今为止,用此比例检验大爆炸图像的效果一直非常之好。

1995 年,在大爆炸瞬间产生的氦被首次检测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戴维森(Arthur Davidsen)、克里斯(Gerard Kriss)和郑炜,用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紫外望远镜对来自类星体的光线做详细的搜索。他们观察此辐射的目的,在于寻找该光线被星系际氦吸收的证据。探索的结果,确实找到了表明整个宇宙中存在着大量氦的特征吸收谱线(波长的图式表示被氦捕获的辐射)。他们发现,在所探寻的空间区域中的氦的含量,正好与标准宇宙模型所预见的 12∶1 的氢与氦之比一致①。

比锂核重的原子核不能在大爆炸中被制造出来,这是因为当锂在形成时,宇宙冷却得过多,更重元素的聚合是不可能的。所有较重元素要在晚得多的时候,在恒星的核心中激烈的高温熔炉里煅造生成。

下一个宇宙演化的重要阶段是复合时期。在此时期内,宇宙中大多数带正电的离子(原子核)收集足够的带负电的电子,而形成不带电的中性原子。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辐射被释放出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光子倾向于粘牢带电离子和自由电子,围绕着它们之间跳跃。一旦离子成为中性原子,电子被锁定在紧紧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光子便能在空间自由地传播了。

从此时开始,宇宙沉浸在背景辐射的海洋中。起先,此辐

① 参见郑炜《从航天飞机上望宇宙》,《科学》杂志 1995 年第 6 期 4~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提额技巧来助力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一款信用卡核发后,固定额度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需要持卡人多多用卡、养卡,使用一些技巧慢慢提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哪些提额技巧可以运用。

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是一款专门为满足大学生透支消费、消费分期需求而打造的信用卡金融产品,即使卡片等级为金卡,但是申请主体为大学生,下卡额度普遍偏低。

那么,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

首先,销卡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办卡本就没有固定的收入、还款来源,个人信用度也需要慢慢累积,打基础。

那么,想要提升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怎么办呢?下面放大招:

1、坚持用卡,开卡后持续用卡3个月可申请临时额度,用卡6个月以上可申请提升固定额度;

2、有消费需求,能用信用卡的都刷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但是不能盲目消费,以免造成还款压力;

3、想分期买东西,上分期乐商城;

4、全额还款,少用账单分期和最低还款额还款;

5、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千万不能有逾期还款记录。

工行宇宙分期乐信用卡额度太低怎么办?以上提额技巧你掌握了吗?提额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持续用卡、养卡。

工商宇宙分期乐信用卡申请容易过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神贷放款要多久? 原来速度这么快!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天神贷是一家很受市场关注的贷款平台,由A股上市公司天神娱乐推出。很多第一次申请天神贷的朋友不知道天神贷放款要多久。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天神贷。

天神贷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贷款授信、贷款审核、贷款发放等步骤。据了解,从大家向天神贷申请贷款,到拿到资金一般需要等待1个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24个小时。经过实测,通过贷款审核以后,天神贷放款最快只要2分钟。

申请失败了?别气馁,原因应该在这里:失败原因总结

以上,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天神贷放款要多久。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提高天神贷放款速度的方法。

1、大家在申请天神贷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的个人信息,保证各项内容都真实、准确,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

2、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的手机号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银行卡是否能正常接受转账。

3、大家最好选择在白天提出贷款申请,因为很多银行会在夜间进行系统维护。一旦遇到系统维护,天神贷放款时间会被严重拖延。

避免这三种情况,就避免人工审核!天神贷放款时间太久的解决办法

1、查看自己绑定的银行卡中是否有转入的资金,以防贷款已经发放,但放款信息提醒延迟。

2、拨打天神贷的客户服务电话,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天神贷来查询迟迟不放款的原因。

相关介绍:天神贷怎么样?从这几点看比较适合年轻人天神贷不还会怎么样?可能面临四大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宇宙会终结么,宇宙什么时候终结?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终结么,宇宙什么时候终结?

玛雅人的末日预言曾让很多人感到担忧,直到2012年过去之后末日预言才正式破灭。虽然玛雅人的预言没有灵验,但是能够造成世界末日的因素有很多,人类应该居安思危。除了地球上的因素之外,宇宙中的因素也会导致人类遭遇世界末日,因为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行星。难道宇宙也有“末日”吗?

前段时间英国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刊登了一篇由美国科学家卡普兰撰写的研究论文,他在论文中提出宇宙最终也会迎来自己的“末日”,并称通过大数据演算得出宇宙的末日将会在10^32000年后以最后一批超新星爆发的形式出现。等最后一批超新星爆发之后宇宙就会永远陷入死寂,不再会有新的星球诞生。

看到这样的理论,估计会有不少朋友认为卡普兰的计算并没有科学依据,宇宙末日也只是一家之言。确实如此,没有人能够预测宇宙是否会灭亡,什么时候灭亡,但是我们可以从地球上的自然规律中推测宇宙发展的规律。首先来说说宇宙的诞生,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即一个奇点爆炸之后宇宙就形成了,并且不断膨胀至今。

宇宙爆炸大约10亿年后星系开始形成,然后是恒星、行星、卫星,宇宙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趋于稳定。既然宇宙有诞生的说法,那么按照地球上事物发展的规律,宇宙也会有消亡的一刻。那么什么能够证明宇宙的消亡呢?对此卡普兰表示,在宇宙众多天体中,恒星的发展最能代表宇宙的寿命,因此最后一批大质量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后,宇宙也迎来了终结。

但从过去的天文消息我们可以得知,天文学家依然能够在宇宙中发现迎来超新星爆发的恒星,也能发现新诞生的恒星,这似乎意味着恒星的诞生和消亡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找不到终点。然而卡普兰认为恒星的诞生终有一天会结束的,因为诞生恒星的星云不可能永不停歇地聚合在一起。

此外,卡普兰还表示,最后一批超新星爆发后不代表宇宙的发展就走到了终点,因为宇宙中还存在许多小质量的恒星,它们虽然无法通过超新星爆发来终结自己,但还是能演变成白矮星等类型的天体继续运行下去,只不过它们散发出来的光芒不足以点亮整个宇宙。这时候一直潜伏在星系内外的黑洞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它们会不断吞噬星系内的物质。

根据卡普兰的预测,宇宙最终会被黑洞所占领,这才是宇宙发展的终点。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一千个人心中对宇宙的最终结局也会有一千个结果。这意味着宇宙的结局充满了随机性,它既可能按照人类现有的理论发展,也有可能完全颠覆人类的认知,到那时人类应该也已经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宇宙学的时间箭头

全文共 22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已经看到,第二定律如何意味着宇宙的热寂,也就是宇宙最后演化到一种彻底无序的状态。这种看法和宇宙学家们的看法是否一致呢?

在前面几章里,我们已经简略地谈到过时间和宇宙的起源。我们知道宇宙是在膨胀的,而且我们可以预言它的两种可能的极端命运:继续膨胀直到热寂(虽然也有人推测,如我们将在第八章看到的,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会出现一个恢复了活力的宇宙);或者是大坍缩,此时无处不在的引力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且使所有的物质不可抗拒地回聚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最终的的奇点。即使两者之一中有一个是对的,我们现在也无从得知究竟是哪一个对,因为这实际上决定于宇宙中现有物质的数量,这一点我们在第三章中已经提及。

假设宇宙是闭合的而且在坍缩。给定熵的增长和时间箭头之间的关系,是否大坍缩就意味着,一旦坍缩开始,时间就会逆转?有些人认为是这样的。河水将会倒流。布里斯托尔大学的贝里( Mike Berry)对此讥讽到:“光线会从眼睛里发射出去然后被星辰所吸收。”在这些离奇的想象背后,是这样一个观点:在膨胀过程中,时间箭头是从高度有序的大爆炸奇点,指向某种无序性最大的中间态;然后当宇宙开始向看上去和大爆炸同样高度有序的大坍缩收缩时,时间箭头便反转过来。彭罗斯据理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即使在大坍缩的过程中,熵也还是增加的,第二定律仍然有效,时间箭头也保持不变(虽然他仍然把第二定律看作是自然界的“二级”定律而不是“一级”定律)。这是由于,大爆炸和大坍缩这两个奇点的结构是不等价的。许多宇宙学家赞同一种对称模型,即大爆炸和大坍缩是不可区分的,因为两者都是物质无限压缩的火球。然而,彭罗斯认为,所有的原初时空奇点都具有一个限制条件,它并不适用于黑洞或者最终的奇点:大爆炸奇点相对于大坍缩来说,有序程度要高得多,熵也要低得多。这个令人惊奇的结果是由于时空在奇点附近的几何结构,它对于大爆炸和大坍缩是不同的(见图 17)。观测证据表明大爆炸奇点是各向同性的——像一块牛奶冻,不管从什么地方把它切去一半,它显不出有任何结构——并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低的熵。但是在走向大坍缩的过程中,会产生像黑洞那样的时空缺陷。它们在大坍缩中凝聚成质量巨大的乱糟糟的一团,具有像果仁蛋糕那样的无序结构,和相应的高熵。如果原初奇点没有这样的限制,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而且我们也就会期待像发现黑洞那样发现白洞。

如果彭罗斯的猜想是正确的,则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在这些奇点中有这样的时间不对称性,使得产生低熵的大爆炸和高熵的大坍缩。许多物理学家也许简单地满足于这样的看法,即特殊的低熵大爆炸状态仅

仅是一个“初始条件”(出自上帝之手?)的结果,如此而已。然而彭罗斯却认为,在时间“开始”和“结束”时

(A)一个闭合宇宙的历史,它开始于受到高度约束的低熵大爆炸,而终止于混乱的高熵大坍缩。(B)如果没有特殊的初始限制,大爆炸就同样是高熵的。在彭罗斯的图像下,只有(A)才能在宇宙学尺度上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录自彭罗斯所著《皇帝新脑》第 339,341 页。]

奇点的独特性质,显然表明量子引力的整个理论必须是时间不对称的。按照他的看法,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理论,应当同时对时间演化和初始条件做出解释。到目前为止,看来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尽管如此,彭罗斯的想法看来已经给出了时间箭头的正确条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何安排时间的流逝,使其由低熵态——大爆炸,流向高熵态——大坍缩。用现有的与时间方向无关的物理规律,在这两个极端状态之间画上一个箭头,殊非易事:为什么不从大坍缩开始向大爆炸走呢?彭罗斯的说法根据的是用粗粒化来计算熵,这里面就包含了主观主义的各种问题。他承认不同的粗粒化会给出不同的结果,但他认为这在实际上不会造成很大差别,因为在开始和结束时刻所涉及的这两个熵值是有“天壤之别”的。

彭罗斯的推测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推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具有时间箭头的量子引力理论,可能会解决第四章中讨论过的现代量子论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即如何理解测量过程。一个包括时间箭头的量子引力理论,也许能够描述不可逆的波函数坍缩,只要存在足够大的时空曲率。事实上,引力相互作用会使波函数砰然爆裂,这样就提供了一种解释,为什么坍缩只能在宏观尺度上发生(由于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大量的粒子存在,因而就会有可观的引力作用)。彭罗斯承认说:“到目前为止,对于我认为大有需要的新理论来讲,这只能说是刚刚有了一个萌芽。我相信,任何完全令人满意的新理论,必须含有关于时空几何本质的某种根本性的新思想。”

最后,我们注意到,高度有序的大爆炸这个观点使得人择原理(见第三章)看来有些靠不住了。人类在宇宙中出现的机会可能是非常小,但是人择原理认为,我们能够在此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表明命运对人类的创生十分垂青。然而彭罗斯低熵大爆炸的初始条件,比起人类的创生来,其实现的机会真正可以说是小到分子是一,而分母是个天文数字。无疑地,极端形式的人择原理——即宇宙是为了有利于人类而创生的— —已经站不住脚了,因为人类存在几率之小远不及宇宙存在几率之小。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熵的意义有了一个相当深刻的概念,但是我们仍然没有解决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的矛盾。热力学和力学之间的冲突

要到第八章才可以解决。在此之前我们想表明,为什么热力学的内涵是如此重要和广泛,不能草率地把它当做附加在力学之上的一种主观主义的左道旁门。为此,我们将在物理学和整个生物学中,浏览一下不可逆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宇宙有多大?

全文共 2490 字

+ 加入清单

直径930亿光年(可观测),预估完全直径1600亿光年。

想要了解宇宙究竟有多大,请你试着将一枚硬币放在你的面前。假设这枚小小的硬币就是我们的太阳,那么另一颗代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硬币就应当放在大约563公里之外。对于生活在中国的读者而言,比如上海的读者,这第二枚硬币几乎要摆放到山东或安徽省境内,而对于一些小国的居民而言,这颗硬币可能都已经放到外国去了。

而这仅仅是太阳和距离它最近的一颗恒星而已。当你试图模拟更大范围内的宇宙空间时,就会麻烦的多了。比方说,相对于你的那颗硬币太阳,银河系的直径将是大约1200万公里,这相当于地月距离的30倍。正如你所看到的,宇宙的尺度是惊人的,几乎没有办法用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距离尺度加以衡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丈量宇宙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天文学家在长期的工作研究中已经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测量宇宙的尺度。以下我们将向你呈现有关的内容:

1 宇宙的尺度

我们并非居于宇宙的中心,但是我们确实居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这是一个直径约为930亿光年的球体

这个星球上没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它或许是无限的,也或许它确实拥有某种边界,也就是说如果你旅行的时间足够长,你最终将回到你出发的地方,就像在地球上那样,类似在一个球体的表面旅行。

科学家们对于宇宙具体的形状和大小数据存在分歧,但是至少对于一点他们可以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那就是我们可以看得多远。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定值,那么由于宇宙自诞生以来大约为137亿年,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最远只能看到137亿光年远的地方呢?

答案是错误的。有关这个宇宙的最奇特性质之一便是:它是不断膨胀的。并且这种膨胀几乎可以以任何速度进行——甚至超过光速。这就意味着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事实上远比它们实际来的近。随着时间流逝,由于宇宙的整体膨胀,所有的星系将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最终留给我们一个一片空寂的空间。

奇异的是,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观测能力事实上被“强化”了,事实上我们所能观察到最遥远的星系距离我们的距离达到了460亿光年。我们并非居于宇宙的中心,但是我们确实居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这是一个直径约为930亿光年的球体。

2 充斥着星系

这是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获得的最深邃的影像之一

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获得的最深邃的影像之一。科学家们让哈勃望远镜对准天空中的一小块区域进行长时间的曝光——长达数月,尽可能地捕获每一个暗弱的光点。文中上图是局部的放大,完整的图像是下面这幅图,其中包含有1万个星系,从局部放大图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星系的细节。

完整的图像

当你看着这些遥远的星系,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遥望遥远的过去,你所看到的这些星系都是它们在130亿年前的样子,那几乎是时间的尽头。如果你更喜欢空间的描述,那么这些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是300亿光年。

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但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对于宇宙尺度的测量精度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很快找到了一种绝佳的描述宇宙中遥远天体距离的方法。由于宇宙在膨胀,在宇宙中传播的光线的波长将被拉伸,就像橡皮筋被拉长一样。光是一种电磁波,对于它而言,波长变长意味着向波谱中的红光波段靠近。于是天文学家们使用“红移”一词来描述天体的距离,简单的说,就是描述光束从天体发出之后在空间中经历了多大程度的膨胀拉伸。一个天体的距离越远,当然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光波波长被拉伸的幅度越大,光线也就越红。

如果使用这种描述方法,那么你可以说这些遥远的星系的距离大约是红移值Z=7.9,天文学家们立刻就会明白你所说的距离尺度。

3 最遥远的天体

最遥远的天体

这张图像中间部位那个不太显眼的红色模糊光点事实上是一个星系,这是人类迄今所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一星系存在的时期距离宇宙大爆炸仅有4.8亿年。

这一星系的红移值约为10,这相当于距离地球315亿光年。看起来这一星系似乎非常孤单,在它的周围没有发现与它同时期的星系存在。这和大爆炸之后大约6.5亿年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在那一时期,天文学家们已经找到大约60个星系。这说明尽管这短短2亿年对于宇宙而言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但是正是在这一短暂的时期内,小型星系大量聚合形成了大型的星系。

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天文学家们目前尚未能完全确认这一天体的距离数值,这也就意味着其实际距离可能要比现在所认为的更近。在美国宇航局的下一代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以替代哈勃望远镜之前,科学家们都将不得不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估算。

4 最遥远的距离

最遥远的距离

天文学家能够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光线名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这是抵达地球的最古老的光子,它们几乎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发生的时刻。在大爆炸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宇宙非常小,因此相当拥挤,物质太过稠密,以至于光线无法长距离传播。

但在宇宙诞生之后大约38万年之后,宇宙已经变得足够大,光线第一次可以自由地传播。这时发出的光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最古老的光线,是宇宙的第一缕曙光;它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方向,无论你把望远镜指向哪个方向,都可以观测到它的存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像一堵墙,我们最远也只能看到墙这一侧的风景,但是却绝无办法穿墙而过。

那么这些最初的宇宙之光怎么变成微波了呢?这还是因为宇宙的膨胀。随着宇宙的膨胀,当时发出的光波波长被逐渐拉长,经历如此久远的时间(137亿年),它们的波长已经被拉伸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随着宇宙膨胀冷却,现在这一辐射的剩余温度大约仅有-270摄氏度,也就是著名的3K背景辐射。这种辐射的分布显示出惊人地各向同性,各处的差异小于10万分之一。

而如果有朝一日人类终于能够制造出高灵敏度的中微子探测器,那么我们将终于可以突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设置的那堵墙,而看到其背后中微子出现时的情景,即所谓的“宇宙中微子背景”。和光子不同,对中微子而言,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几乎是透明的,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穿过地球,穿过太阳,甚至穿过整个宇宙。正是因为这一特征,一旦我们能够解码中微子中携带的信息,我们将能回溯到宇宙大爆炸之后仅数秒时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