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定军山推荐七篇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定军山,供大家参考!

浏览

354

文章

7

篇1:定军山之战黄忠击杀夏侯渊,却被刘备说不如斩杀张郃?

全文共 1646 字

+ 加入清单

定军山之战是刘备、曹操争夺汉中的关键一役。当时曹操出兵攻占汉中,几乎派出全部主将,而刘备一方对于汉中也是势在必得。此后刘备与夏侯渊的部队相持有一年时间,期间互有胜负,但刘备大军一直没能收获大的进展。219年,刘备驻军定军山,派出精锐夜袭张郃,遭到张郃顽强抵抗。不过另一边黄忠传来捷报,他将夏侯渊击杀,此役终是刘备占据了上风。不过刘备此后却感叹,击杀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是蜀汉五虎上将黄忠的成名之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曹魏一方的夏侯渊率军相争。在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刘备于是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在此背景下,刘备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所在的大军,夏侯渊遂战死。谥曰愍。对于刘备一方来说,可以斩杀夏侯渊这位曹魏大将,无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在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刘备却说如果能斩杀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七十一回中表示: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在定军山之战后,刘备表示夏侯渊虽然曹魏镇守一方的统帅,但是,夏侯渊只是一介勇夫,怎么能比得上张郃?在此基础上,如果可以斩杀张郃的话,自然是胜斩夏侯渊十倍。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正史中,刘备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也即相对于夏侯渊,更加忌惮地是张郃这位将领,所以,等到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刘备却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呢?而这,无疑和“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是一个意思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这么说,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因为张郃确实要比夏侯渊厉害。在东汉末年,张郃于官渡之战期间归降曹操。自此之后,张郃跟随曹操攻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在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战死,曹军危急。张郃此时担任临时主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太和二年(228年),张郃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张郃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由此,纵观张郃的一生来说,虽然也有败绩,但是,其总体上是胜多败少的,而且参与了不少激烈的战役。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家看来,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蜀军自诸葛亮起,皆忌惮张郃。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夏侯渊来说,在汉末三国时期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虎步关右。但是,除了和马超、韩遂之间的较量,夏侯渊其他的战绩,往往缺乏较高的含金量,也即其面对的对手不够强大。更为关键的是,正如刘备评价的一样,夏侯渊只是一介勇夫,虽然勇猛,却不如张郃一样善于谋略。进一步来说,如果不是自己是曹操的宗室,夏侯渊很难在曹魏获得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其和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最后,另一方面,在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刘备之所以表达了“如果能斩杀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的观点,显然是希望激励手下的将士,也即这是在“得陇望蜀”。“得陇望蜀”,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当然,在战场上,贪得无厌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就定军山之战来说,属于汉中之战的一部分,虽然刘备赢得了定军山之战的胜利,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在汉中之地依然拥有张郃等将士,这是刘备夺取汉中之战的重要阻碍。所以,刘备希望借此激励黄忠、赵云、魏延、张飞、马超等手下,可以继续建功立业,从而在汉中之战中取得更进一步的战绩。当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定军山之战后,因为夏侯渊的阵亡,曹操逐渐下定决定放弃了汉中之地,这让刘备终于可以夺取汉中,从而将蜀汉的势力推向了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定军山之战70岁的黄忠斩杀了谁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定军山之战黄忠斩杀了谁

在定军山一战当中,老将黄忠斩杀的是夏侯渊,曹操手下的大将之一,夏侯渊为人侠肝义胆,自身武力高强,并且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并且在曹魏军中也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在黄忠斩杀了夏侯渊之后,彻底动摇了曹魏的军心,甚至,曹操亲自带兵出征也没有能够稳住军心,最后曹操只能将汉中让给了刘备。

夏侯渊在曹魏的将领中,素有白地将军之名,这里所说的白地,就是一片空地什么都没有,也是将领们暗讽夏侯渊根本不懂军事,但其实这还真就冤枉了夏侯渊,虽然夏侯渊一生没有斩杀三国名将的战绩,但在曹魏的军功累计起来,要比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有过而无不及,并且夏侯渊勇猛善战,还是曹操的宗亲,所以在曹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不过正因为夏侯渊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很高,号令三军,无人不从,所以在夏侯渊被黄忠偷袭斩杀之后,三军一时间就失去了军胆和军心,及时是曹操后来亲自去汉中安抚军心也是无济于事,只能弃掉汉中,撤回中原,并且这件事一直震撼了曹魏军中数十年之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定军山旅游攻略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定军山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定军山介绍: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定军山以三国时蜀汉大将黄忠于汉中之战击毙曹魏大将夏侯渊闻名。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所以定军山建有武侯墓。黄忠病逝之后也葬于定军山下,在清代由刘源迁葬成都鸡矢树,但是在“”中其墓被毁。定军山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定军山有十二连山自西向东逶迤十多公里,宛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美誉。山上有武侯坪、仰天池、斩将桥、八角琉璃井、遮箭牌等古迹。

定军山景区旅游线路推荐:

入内山门,见山门侧两幅壁画栩栩如生,一幅“三顾茅庐”,描述刘备为求东山再起,冒风雪严寒第二次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图中刘、关、张落马扣门,童子相迎;另一幅“将星陨落”,描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临终之前给姜维、杨仪叮嘱后事的场景。

拜殿是历代人们叩拜祭祀武侯的地方,又称“献殿”。拜殿外正上方有一块大清光绪三年当地民间团体集体赠送的一块匾额“三代遗才”。

武侯墓的主体建筑——大殿,在这里供奉着一组非常珍贵的明末泥塑。大殿门楣,是清嘉庆年间一提督学政所题,上书:“万古云霄”。

神龛之上正中是诸葛亮的坐像,左手抚膝,右手持卷,凝目沉思,似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两童一持剑,一捧印,侍立左右;龛下,左有龙骧将军关兴(关羽之子),右有虎贲将军张苞(张飞之子),体态威武,护卫两旁。

塑像之后有4幅屏风式壁画,从左往右依次为:(1)刘备取得定军山之战的胜利后欲返还西川,留大将魏延镇守汉中;(2)定军山之战中蜀汉老将黄忠刀劈曹魏名将夏侯渊;(3)诸葛亮北伐调兵遣将;(4)年过半百的刘备去东吴招亲。大殿两侧是木刻诸葛亮文学作品《隆中对》、《诫子书》等,其中一侧《出师表》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书,文章理明词畅、情真意切,书法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堪称“两绝”。

站在中院,环顾四周,匾联层层,古木参天,其中绿色防护栏特意保护起来的柏树均为汉柏,乃是武侯安葬于此的同时栽种的。更有奇者,是那双株古汉柏,粗至三人合抱,枝杈横空蔽日,浓荫匝地生寒,最显“独含天灵”的气质。

大殿之后,诸葛亮墓冢青草莹莹,肃然耸立,呈覆斗状的墓冢是汉代高贵者的墓冢形状。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墓向头西脚东,暗示着“永怀西蜀,不忘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

定军山旅游攻略: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9:00~16:30

地址:陕西汉中市勉县定军山镇

交通:乘汉中-勉县班车到达勉县县城后,再搭乘蹦蹦车前往。

特产购物:定军茗眉是陕西汉中名茶之一,主产区为汉中以西的山区。以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茶叶完整”而著称,曾多次获奖。定军茗眉: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微量元素等物质,是品饮、养生的上品。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可。定军山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定军山之战夏侯渊围而不打断黄忠水源会取胜吗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黄忠和夏侯渊这两名老将还是有很多的接触的,但是最让人们熟悉的就是“定军山之战”了,这场战役非常的大,而且也非常的惨烈,在外人看来战争场面异常的好看,但是结果也是让人们经常讨论的事情,有的人就问了,如果当时夏侯渊把黄忠围起来,不打黄忠,而是把黄忠的水源给切断了,那么夏侯渊最后能取胜吗?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吧!

此提议深谙用兵之道,但是不可行,更不能取胜。

我们回顾一下黄忠斩杀夏侯渊的过程。

黄忠进攻,夏侯渊防守。

但是夏侯渊性急,不听张郃的劝阻屡屡出来迎战,生擒了黄忠的部将陈式。法正定下反客为主之法,黄忠依计而行。夏侯渊不服,令部将夏侯尚出战,被黄忠一个回合生擒。双方定下了交换战俘的约定,但是在阵前交换时,黄忠又射杀了夏侯尚,彻底激怒了夏侯渊,出来与黄忠单挑了二十回合。后来法正建议,黄忠乘夜占领了对山,将定军山一览无余。夏侯渊大怒,不听张郃的苦苦劝阻,领兵围住对山,大骂不止的挑战,直到午后,夏侯渊锐气已堕、人困马乏,下马坐地休息。黄忠却率兵从山上一鼓作气冲下来,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下。夏侯渊不及相迎,黄忠手起刀落,将夏侯渊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同样是讲兵马驻扎在山顶上,马谡为什么惨败呢?我们看一下马谡是怎么被人断了水道、最终惨败的。

司马懿来犯,马谡请缨去守街亭。司马懿探知是马谡,笑道“徒有虚名之庸才,如何不误事!”马谡自以为饱读诗书,其实都是纸上谈兵,他不听王平的苦谏,将大军屯扎在一个土山上,王平只好分兵到十里外驻扎以备不测。司马懿派人连夜断了水道,将马谡四面围困,又派张郃带兵堵住了王平的救援。马谡孤立无援,最终被司马懿放火烧山,马谡惨败,军马丧失殆尽,逃得性命后最终被诸葛亮斩首。

黄忠占对山,绝非马谡守街亭。这两者有诸多不同。

1.黄忠是进攻,意在快攻;而马谡是防守,宜在坚守;

2.黄忠有法正相助,如虎添翼;黄忠虽是主将,但真正的主心骨确实法正;黄忠、法正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马谡有王平相助,马谡虽是主将,真正懂得行军打仗的是王平。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劝阻,内不和则外不顺,必有惨败。

如果按照题主的提议,夏侯渊围而不攻,断了黄忠水道,是否可胜呢?

首先,断水道这个提议是好的,但是不可行的。原因有二:

1.黄忠虽然占了对山,但是黄忠只在山腰,而法正在山顶。黄忠可以虽是下山冲杀,法正又可以居高临下随时观察夏侯渊的动向,二人不可能任由夏侯渊行断水道之计。

2.黄忠占对山只带了部分轻骑兵,又距离本营较近,部下陈式可以率领大队人马随时接应。如果夏侯渊派人断水、威山,那么黄忠、陈式上下接应,夏侯渊腹背受敌难以支撑。

那么,即便是夏侯渊断了黄忠的水道,那么他能胜利吗?绝对不会,原因有三:

1.黄忠、法正、陈式,对付夏侯渊已经绰绰有余,如果被断了水道,可能会暂时受困,但不至于速败。

2.黄忠出兵之前,诸葛亮暗暗派出赵云,带领一支人马接应黄忠。如黄忠胜,则不动;如黄忠不利,随时接应。

3.战前,诸葛亮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一,命刘封、孟达领兵三千在山中险要之处设伏;二,差人联络马超,让其依计而行;三,让老将严颜守住巴西,换出来张飞、魏延,让二人一同攻取汉中。

看到了吧,五虎大将动员了四位,又有法正参谋,而诸葛亮是背后总指挥。

试问,夏侯渊怎么可能取胜呢?可能最好的结局就是,夏侯渊丢了汉中,但是万幸保住了性命。

同样道理,马谡守街亭之时,本来就不堪大用,又只会纸上谈兵,最关键的是他面对的是司马懿,当然惨败了,不但丢了街亭,还丢了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定军山之战的经过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攻占汉中后,刘备担心曹操此举会威胁到京师成都的安全。于是,刘备派大军向阳平关进发,意图与曹军守将夏侯渊、张郃争夺汉中。两军相持一年多,互有胜负。

公元219年,刘备听从法正的谋划,渡过沔水占据定军山有利地形。夏侯渊知晓后,率兵前来与蜀军抢占有利位置。一天夜里,刘备率十万精锐分成十部偷袭张郃守军,但是未能攻克。随后,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己则率领精锐镇守鹿角南部。刘备知道后率军猛攻张郃,将其打得四处逃窜。夏侯渊得知情况后,分出一半兵力前去解救张郃。刘备先是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的策略,吸引夏侯渊前去救火,又派出黄忠前去围剿夏侯渊。黄忠到达定军山附近后,多次击鼓却不攻打,使夏侯渊松懈戒备。最后,趁着夏侯渊分身乏术,黄忠率军居高临下突袭魏军。夏侯渊惨败,被黄忠一刀劈死。

定军山之战奠定了蜀汉基业,开辟了三国鼎立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定军山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五公里处,三国时期古战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原属武侯墓乡,今属定军山镇辖区。三国时,蜀将黄忠斩夏侯渊、赵顒于此,在历史上遂负盛名。属大巴山脉,其脉自高庙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号称“十二连峰”,再东为当口寺孤峰,自西向东绵延十多公里,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誉。

主峰定军山为最高处,海拔833米,山顶原有“古定军山”石碑,文革被毁,今新立。山南有一个天然锅底形的大洼,周长1.5千米,即三国时称为“可屯万兵”的“仰天洼”。北麓有一片广漠沃野,就是当年诸葛亮大布“八阵图”、设“督军坛”的武侯坪,黄忠大战夏侯渊的战场,时常发现“扎马钉”和箭镞,传为蜀军用兵之物;山旁有“斩将桥”,“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页细花纹汉砖砌成,皆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约3.3米,宽约2米,中开一缝,宽窄不一,名曰“挡箭牌”,传为诸葛亮遮挡敌箭的遗物。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蜀国,无论官吏,百姓无不为之恸哭,街头田野祭祀悼念者随处可见,故而乱了当时的“礼秩”。为此,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宠等文臣武将联名向后主刘禅上 书,引经据典,陈说利害,强烈要求朝廷为诸葛亮修庙,“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灵,下安百姓,以此维护礼秩,巩固政权。刘禅迫于无奈,于景耀六年(西元263年)下诏“因近其墓”为亮“立庙于沔阳”,同时规定:立庙之后“凡亲属、臣吏、百姓等赐祭、供奉”诸葛亮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从此以后,扫墓、祭祀、凭吊武侯的节礼“始从之”。这就是武侯墓一年一度清明庙会的由来,千百年来一直传承延续,从未间断。这盛大的历史性庙会凝聚着人民群众对一代贤相的追思和敬仰之情,也是对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继承和发扬。据说当年武侯驻军于此,姜伯约随侍最久,“武侯曾以斯穴亲点于伯约”。

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措手不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沔县新志》载:南宋绍兴三年(1133),金人陷洋州(今洋县)、逼兴元(今汉中),宋将刘子羽邀吴玠同守定军山。

(宋)孙应时作品《定军山叹》:仲达受巾国,佐治来闭营。君看此情事,岂辨吾孔明。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痛哉万世功,於此丧垂成,炎精遂沦谢,王路终榛荆。三马肆蹄齿,群雄迄纵横。公科少徐死,此祸何由生。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世论复齿莽,呜咽志士情。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

定军山下武侯墓庙宇堂皇,古木交错,山道盘桓,是旅游观光、怀古觅幽的佳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定军山之战夏侯渊在战术和战略上有那些错误?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定军山之战也是黄忠的成名之战,也是曹魏大将夏侯渊的死亡之战,那么夏侯渊败是原因的,有的人说是因为夏侯渊大意了,也有人说是夏侯渊在战术上和战略上都有问题,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都有那些问题呢?这个夏侯渊到底是怎么输的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其实定军山之战并不是夏侯渊有什么失误,而是刘备这个人成功的运用了围点打援这个战术,围了张颌但是打的是夏侯渊,最后夏侯渊被杀,刘备一战成功,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决定性胜林,那么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接着往下看。

当时曹操打败了张鲁占领汉中后,大军不知道怎么就撤回了,就留下了张颌和夏侯渊镇守,但是法正一想啊,这打了胜仗,曹操怎么就走了呢?所以这曹操内部估计出了问题,所以刘备一听是这个道理啊,所以就选择了听取法正的意见。

但是刘备出四川之后就被堵在了阳平关。阳平关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所以夏侯渊和张颌就一直防守,就是不出来打,刘备打了一年多,这也没个办法,最后刘备突发奇想,把眼光放到了定军山,绕过了阳平关,在曹军的侧后方站稳了脚步,进入了汉中的腹地。

这个时候的夏侯渊坐不住了,带兵来攻击,张颌打东围夏侯渊打南围,这个时候刘备派遣十万精兵攻打张颌,是轮流的攻打,又派黄忠在半路上埋伏等夏侯渊来增援,这就是围点打援了,结果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夏侯渊中计了,最后搭上性命。

夏侯渊一挂,张郃赶紧跑回阳平关。刘备在汉中占据了完全的主动。下一步,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