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宝宝辅食鱼粥的做法(热门20篇)

浏览

1573

文章

1000

篇1:三岁宝宝吐黄水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三岁宝宝吐黄水是怎么回事

肠套叠80%发生于三岁以内的儿童,发病突然,主要表现: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腊肠样包块”。

1.阵发性腹痛:腹痛突然发生,疼痛时病孩面色苍白,出汗,下肢屈曲,有些病儿并不啼哭,表现烦躁不安,持续数分钟而突然安静,玩喜如常,但不久后上述情况又重复出现。

2.呕吐:腹痛发作以后即出现,初起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患儿常拒绝哺乳或拒食。到后期如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

3.便血:为肠套迭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

4.腹部包块: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

您的宝宝目前的情况不太象肠套叠,但要密切观察,注意病情有无变化。

另外小婴儿胃肠功能较弱,经常会出现腹泻、腹胀、便秘、吐奶等现象,所以不要太担心,只要平时注意控制喂养量、不要着凉,注意饮食卫生,这样可以减少出现上述症状的机会。再配合腹部按摩,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把手心搓热,放在宝宝肚脐的部位,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日1-2次,每次50-100次,有止泻和通便的双重作用。方法简单易行,不妨试一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周宝宝呕吐发烧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发烧是小宝宝生病的常见症状,但也是让妈妈们最着急的事情。大人发烧了可以吃些退烧药,品种很多效果也不错。但是小孩子,尤其是婴儿,不可以随意吃药。一方面药物本身可能对这样小的宝宝伤害很大,另一方面退烧药多是先出汗,然后退烧,小宝宝很忌讳大量出汗,容易脱水。所以物理降温就是一个解决宝宝发烧的好办法。那么当宝宝发烧或高热不退时,妈妈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宝宝降低体温呢?

体温高的原因评估

如宝宝体温偏高,妈妈想想出现体温高的原因,比如宝宝是不是刚洗完热水澡?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等等,要多多通风,注意散热。室温控制在27℃左右。如发现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5度,不建议吃退烧药,可以多给宝宝喂水,增加宝宝的尿量,促进宝宝体内毒素的排出。

如确认宝宝发烧,物理降温攻略

首先给宝宝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宝宝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在宝宝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6个月以下的宝宝尽量使用物理降温。给宝宝喂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保证机体足够能量及水分。发热的小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所以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出汗过多时,还要在水中加少许盐以补充电解质。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宝宝体温超38.5度,医院治疗

如宝宝体温长时间超过38.5度,就一定要立刻送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造成宝宝发烧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宝宝舌苔发黑怎么回事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舌苔发黑怎么回事?宝宝正常舌苔表现为薄白而滋润,如果宝宝舌苔突然出现黑色,在中医上说宝宝病期较长较复杂,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篇文章。

通过舌苔来看宝宝健康的方法

(正常小儿的舌苔呈薄白而滋润)

1、舌苔白厚腻:多为寒湿。由于受到风寒夹湿所致,常见于感冒、气管炎、腹泻等,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薄、头晕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健脾温胃化湿的食品,如牛肉汤、羊肉汤、洋葱、薏米仁、桔子、香椿、香菜、胡萝卜等。应忌食油炸及甜腻食品。

2、舌苔黄腻:多为脾胃湿热,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发热、口渴、大便干结、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腹胀、恶心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清热利湿的食品,如白萝卜、西红柿、绿豆、丝瓜、山楂、梨、藕粉、猕猴桃、薏米仁等。

3、舌苔干燥:多为伤津液,见于失水、高热等。表现为口渴、咽燥、鼻干、口唇开裂、皮肤失去弹性。

饮食调理:可选用润燥生津食品,如西瓜、胡萝卜、甘蔗、葡萄、梨、荸荠、山楂、金橘等。

4、花剥舌苔:舌苔有多处剥脱,多为气阴两伤,见于湿疹、过敏性哮喘、慢性腹泻等。表现为面色苍白、盗汗、食欲不振、气喘、大便干、烦躁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养阴健脾的食品,如莲子、百合、黄瓜、花菇、豆浆、苹果、银耳、山药等。忌食辛热助火的食品,如咖喱、胡椒、羊肉、洋葱、生姜等。

宝宝舌苔发黑的原因

1、感染高热

2、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观察到,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便秘、恶心、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经用攻下之剂治疗,如大便得畅而里热退后,黑苔也随之消退;黑苔消退之后,食欲也随之转佳。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大多见于高热患者,所以肠功能紊乱可能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使胃肠功能失调,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3、霉菌感染

在人的口腔里(包括舌苔上),生长有各式各样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它们平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应用了大量广谱抗生药,那么这些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些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相对不怕这些抗生素的霉菌却乘机大量增殖。由于霉菌大都会产生各种颜色,因而就可在舌头上出现从棕色到黑色的各种苔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八个月宝宝拉黑绿屎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当宝宝拉绿屎的时候,父母们都慌张起来,急急忙忙的跑去医院,去完医院看了之后是一个小问题,因为小编建议家长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个缘由。

1、拉绿屎怎么办?

宝宝拉绿色大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是由于饮食因素导致的,只要调整好饮食,宝宝的绿色大便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如果妈妈还是不放心,建议先带宝宝到医院对大便进行化验,如果是正常的,考虑是生理性导致的绿色大便,这个不是疾病,可以不用特别处理。宝宝拉绿屎怎么办?如果是以下情况导致的宝宝拉绿色大便,可以对症处理:

1、如果宝宝消化不良导致宝宝大便绿色,可以吃点健脾、化积口服液等。

2、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拉绿屎便便,妈妈在饮食方面要忌辛辣生冷食物,以免影响到宝宝的肠胃。

3、如果是铁质引起的大便绿色,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可以促进铁吸收,多吃蔬菜,适量水果。妈妈这个时候尽量脂肪摄入量不要太高,而且要注意水的摄入量,每天水的摄入量是1300ml,同时,宝宝吃奶后,可以适当给宝宝点水。

2、绿色大便如何处理

只要宝宝身体健康生活作息正常,家长就不必关心宝宝的粪便有无变化。颜色的深浅变化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质地略干略稀也并不说明宝宝有什么毛病。妈妈如果不放心,请向医生、社区护士或者医生咨询。

随着宝宝的生长,宝宝吃了不同的食物,例如某种水果或者蔬菜都会引起粪便的变化。例如甜菜根会使粪便的颜色发生变化,而且粪便接触空气后会变成褐色或绿色。如果宝宝吃到某种食物后,大便变稀,就要在几天之内不给宝宝吃这种食物,过一段时间后再给宝宝加少量的这种食物。

若母乳喂养的宝宝拉绿便时,不要轻易断奶。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宝宝吃前一半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妈妈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宝宝哺乳。

3、拉绿屎怎么回事?

宝宝拉绿屎怎么回事宝宝拉绿色大便一般都是由于以下原因而造成的,妈妈要注意比对,判断是何种原因造成宝宝拉绿色大便,并对症下药,选择适合宝宝的治疗方法。宝宝拉绿屎怎么回事,其原因有:

1、宝宝在着凉、消化不良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溢奶、拉绿色大便的现象,如果有细菌感染,需要积极的治疗。如果化验情况正常,可能宝宝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所致。

2、在宝宝没吃饱的时候,宝宝因为饿而导致肠胃蠕动过快,使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便中排出,便便就绿、稀。

3、脂肪在消化过程中,消耗胆汁较少,多余的胆汁则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如果妈妈认为宝宝吃得很多,那就是消化不良,可以给宝宝吃些益生菌。

4、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5、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妈妈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宝宝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宝宝眼睛流泪怎么回事

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眼睛老是流泪就是一个危险信号。警惕宝宝泪汪汪,是所有父母的责任。宝宝为何总流眼泪,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又是什么?这是新生妈妈必须要了解的,只有掌握方法,才能及时制止疾病的传播。

宝宝眼睛经常流泪的治疗方法:

如果宝宝自出生一直这样,一般是泪囊炎,症状轻的只需滴眼药水加按摩内眼角即可,症状重的就需要到医院通泪道了。如果只是近期才有的状况,你可试着下翻你小孩的下眼板,可见眼结膜充血发红,可能是结膜炎可以到药店买一支小孩专用的消炎眼药水,按说明书用。要注意日常的护理,用干净的棉纱布沾盐水擦掉眼屎,再滴眼药水。当然也不排除上火,经常给宝宝喂点白开水或者金银花水,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就得注意忌辛辣和油腻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因为眼睫毛倒长刺激眼泪流出的,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脸型的变长,鼻骨的发育,绝大多数的倒睫是可以恢复正位的。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最好到正规眼科检查一下。

婴儿泪道阻塞或狭窄可试用手指有规定地压迫泪囊区,自下睑千分之下线内侧与眼球之间向下压迫,压迫数次后点抗生素眼液,每日3-4次,坚持数周,能够促使鼻泪管下端开放。大多数患儿可随着鼻泪管开口发育开通而自愈,或经过压迫痊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半岁以后可考虑泪道探通术。

诊断时的典型症状:

1.迎风流泪。单眼或双眼,当气温下降或有冷风刺激时,眼泪很快流出,伴有 发 痒和眼睛发涩的感觉。

2.经常流泪。眼睛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常常流泪,眼泪稀清,没有痛感也不红肿。

宝宝眼睛经常流泪原因:

鼻泪管阻塞:产生眼泪的腺体称为“泪腺”,位于眼窝外部靠上的位置。当眼泪流出后,会从一根通向鼻子的管道排出。新生孩子在哭的时候很少有眼泪,鼻泪管经常是没有完全开通的,出生一个月后,眼泪才能分泌明显。3~4周时,宝宝的眼泪才只是情绪的宣泄。若一个月时,宝宝眼睛经常流泪,且持续数月不好,分泌物也随之增多,请观察鼻泪管的通顺情况。泪道发生阻塞时,孩子的眼泪就不能正常排出,就要顺着面颊流出,或者经常留在眼睛的睫毛囊内,便看起来泪汪汪。大多数情况下宝宝都能自行改善,对于那些无法改善的病例,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做鼻泪管探通术也会帮助恢复。

沙眼,结膜炎,倒睫,角膜异物,青光眼:当孩子出现一只眼睛有眼泪,一只眼睛没有眼泪的异常情况时,首先考虑炎症的侵害。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看看孩子究竟流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常会用抗生素治疗结膜炎。若宝宝情况轻微,在眼科医生示范下,妈妈经常按摩宝宝泪囊可能也会对正常流泪有所帮助。

其一是泪液分泌过多,不能及时地流入鼻咽腔内,如小儿情绪激动、啼哭时,这种流泪多是生理性的,短暂的;

其二是眼的炎性感染或其他眼病,常见的有泪囊炎、结膜炎、角膜炎、眼外伤(包括过剧地揉眼、角膜擦伤)等;

其三是泪道狭窄、泪道阻塞可由炎症、外伤所致,也可能是先天性泪道狭窄、先天性泪道闭塞。后两类病因所引起的流泪多数是持续性的,往往伴有眼红、怕光等其他表现。 如果宝宝的眼睛只流泪而没有出现红丝等现象,可能与宝宝的鼻泪管不通有关系。建议你把手清洗干净,在宝宝的眼角和鼻梁处由下往上轻推,每天做几次,可以促进鼻泪管的畅通,看能否有效。 宝宝眼睛分泌物如果是黄色的,那说明宝宝的眼睛有炎症,建议您带宝宝去医院眼科检查。用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泪点外翻。下泪点离开眼球,眼泪不能流入下泪点,因此发生流泪症状。

2.泪点狭窄或闭塞。因睑缘炎、烧伤、其他外伤或睫毛进入泪小管引起。也有先天性的症状。

3.泪小管狭窄或闭塞。多因砂眼感染后的瘢痕组织、结石或睫毛进入而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7岁男宝宝尿床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经常尿床是因为遗尿症,遗尿症是一种儿童疾病,会使得孩子长期尿床,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阅读参考。

孩子尿床的危害:

1、睡眠质量差:遗尿症的患儿晚上睡觉昏沉,很难叫醒,醒来也是很模糊,晚上睡觉能尿床几次,喜欢趴着睡,所以孩子的睡眠质量非常差。

2、心理自卑:遗尿症的孩子常常会被他人嘲笑,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自卑、孤独、脾气变的暴躁。

3、学习下降:经常尿床的孩子常常自卑、不自信,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低下。

4、体质弱:经常遗尿症的孩子免疫力会下降,营养吸收力弱,导致身体矮小、经常受感染得病,晚上睡觉多汗。

遗尿症概述:

尿床即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入睡后还不能控制排尿,从而不自觉的尿床。习惯性遗尿会使孩子虚弱,影响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经常尿床还会给家庭带来烦恼。临床表现为:睡眠昏沉,难以叫醒,醒后不知。平时易出汗,尤其夜间出许多。睡觉姿势多为爬或蜷卧式。脾气古怪、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做梦找厕所、冬天或阴雨天加重。尿床应尽早治疗,大约有2%的遗尿症患儿因未及时治疗而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

孩子尿床日常注意的事项:

1.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3.睡觉前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要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4.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5.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孩子尿床的原因:

①睡眠障碍:遗尿症患者多伴有夜间睡眠障碍,夜间膀胱充盈时不能自觉进行排尿。总是陷入深度睡眠状态,难以唤醒。

②心理因素:患儿在遇到10突然的刺激或是打击时会因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而造成心理阴影,产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另外还可能会由于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是导致遗尿症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因素:经过对遗尿症患儿的研究调查发现,有55%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是兄弟姐妹都有在儿童时期都曾在一定程度上有遗尿症症状;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如果同卵双生子中有一个患有遗尿症,那么另外一个患有遗尿症的概率在80%以上。由此证明遗尿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④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娃娃小,这些娃娃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和膀胱B型超声检查,发现遗尿症患儿的膀胱容量比正常人少30%~50%。

⑤排尿习惯训练不良:父母训练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娃娃弄醒强迫排尿等这些都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⑥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宝宝发烧腹泻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婴幼儿发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容易预防的疾病,不过导致婴幼儿发烧腹泻是什么原因恩?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诊后注意事项 :

在医院就诊后,回到家中,母亲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孩子舒服一些。

多喝水。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还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孩子机体丢失的水份。喝水不局限于白开水,可让孩子喝一些他(她)爱喝的果汁、饮料等,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或多饮一些汤水。孩子生病没胃口时,可让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

注意保温。保温并不是越暖越好,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只要让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时,孩子穿长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长裳时,孩子穿两件即可。

温水冲凉。有些母亲担心,孩子发烧期间给其冲凉,会加重症状。发烧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冲凉是必要的,但要用温 水,水温在38-39℃为最佳。给孩子全身用温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冲完凉后,要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裹住,以免受凉。

宝宝发烧腹泻的原因:

小儿发烧初期表现为脸色红、额头烫、手脚冷、精神差,除此之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 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父母应注意 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7-38℃是低烧,38-39℃是中烧,39℃以上是高烧,40℃以上属于超高烧。李主任建议,年轻的母亲发现小儿发烧后不必惊慌,可在家及时采取一些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

每个家庭应备有体温表、退烧药,以便应急,发热儿童须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幼儿体温在38.5℃以下不宜应用退热剂;当体温超过38.5℃以上 可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治疗降温,亦可服小儿退热片适量;当体温超过39℃时,应绝对卧床,敞开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肤裸露,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尽 快到医院诊治;高热惊厥时,患儿表现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 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半岁以内婴儿发高烧时一般不打退烧针,不服退烧药, 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宝宝发烧腹泻怎么办:

1、假如宝宝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小便明显减少,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宝宝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盐,制成淡淡的糖盐水喂宝宝。给宝宝喝面汤或米汤时,加盐即可,不必加糖。补液后,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

2、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3、有的父母一看宝宝腹泻好了,就赶快给孩子补充营养,认为这样才能补回来。这是个误区,刚刚痊愈的宝宝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饮食还是要以清淡、适量为原则,如果匆忙进补,则易导致腹泻反复,得不偿失,要让宝宝的肠胃有个恢复期。

饮食禁忌:

腹泻的时候,肠胃内会存有胀气,致使腹泻加重。所以那些能够导致胀气的食物不宜食用,比如说甜食、豆类物质、牛奶及豆制品等。腹泻的婴儿,应该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人,比如说奶类、鸡蛋及肉类食物等以免肠胀气。富含纤维素的水果也能够加重腹泻,所以患有腹泻的孩子应该禁忌这一类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说西瓜、菠萝、辣椒、白菜、韭菜、红薯等。除此之外,还要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宝宝白天咬牙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小孩子都会有咬牙的现象,那么,小孩子白天咬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磨牙的症状与类型

白天不自觉地将牙咬紧 、夜间磨牙

1.磨牙型

常在夜间入睡以后磨牙,就是人们常说的夜磨牙,睡眠时患者做磨牙或紧咬牙动作,由于牙齿磨动时常伴有“咯吱咯吱”的声音,通常也叫“咬牙”。又因它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又叫“夜磨牙”,患者本人多不知晓,常为别人所告知,因影响他人,特别是配偶,而比较受到重视。

2.紧咬型

常有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

3.混合型

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

什么是磨牙

磨牙症是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随时间一点一点加重,是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疾病。夜磨牙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颌骨运行区的部分脑细胞不正常兴奋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发生强烈持续性非功能性收缩,使牙齿发生嘎嘎响声的咀嚼运动。

宝宝白天咬牙怎么治疗

1.注意调节好饮食,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晚饭不要吃得过饱.

2. 发现有肠道寄生虫,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

3.有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关系错乱的,要进行矫正

宝宝白天磨牙的原因

(1)肠内寄生虫病尤其是肠蛔虫病,在儿童中相当多见。

(2)胃肠道的疾病、口腔疾病。

(3)临睡前给小儿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在宝宝睡觉后都可能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持续收缩。

(4)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等。

(5)精神因素小儿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

(6)缺乏维生素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

(7)牙齿排列不齐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夜间磨牙。而且,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孩子,他的咀嚼肌的位置也往往不正常,晚上睡眠时,咀嚼肌常常会无意识地收缩,引起磨牙。

(8)换牙期间的磨牙现象孩子8~11岁换牙期间,因为牙龈发痒,很容易产生轻微的磨牙现象,这期间轻度磨牙属正常现像,如果比较严重就需要治疗了,过了这个阶段,通常会自行消失。

(9)情绪和生活规律的影响学习比较紧张,压力大,在晚间看惊险的打斗电视、入睡前玩耍过度,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磨牙。另外,如果因某件事情长期受到爸爸妈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也会出现夜间磨牙的现象。

由此可见,磨牙基本上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有些孩子因磨牙时间较长,虽经相应的治疗,但因大脑皮层已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因此夜间的磨牙动作不会立即消失,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性磨牙,特别是胃肠病虽有好转,但胃肠功能紊乱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动作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必须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宝宝出生20天肚脐眼流血怎么回事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脐带——这条宝宝和妈妈最初的连接线,它供给宝宝营养,孕育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茁壮成长。随着宝宝的出生,脐带完成了它的使命。在被切断后,它会有一部分残端留在宝宝的肚脐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细,之后完全脱落。在这段期间,妈妈可要做好护理工作,新生儿的肚脐和脐带是需要父母特别护理的地方。有家长会问:宝宝出生20天肚脐眼流血怎么回事?是否出现感染?新生儿肚脐出血又该如何来护理呢?别急,小编先跟家长们科普一下。

宝宝出生20天肚脐眼流血怎么回事?

新生儿肚脐出血,如果只是少量的,那是正常现象,父母无需太担心。如果一直出血不止,很可能是脐带感染。脐带结扎,切断,脱落后,脐残端血管闭塞。但如果宝宝经常哭闹,腹压持续增高,这些血管就有不完全开放和少量出血的可能,在宝宝的衣服上可见到少许血迹。此时只要用75%的医用酒精擦去脐部血迹,再盖上消毒纱布,并用绷带包扎脐部就可以了。一般几天后就可痊愈,不必使用止血药,但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以防细菌感染。

宝宝出生20天肚脐眼流血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出血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宝宝的脐周是否有红肿。

如果只是单纯有点渗血的话,问题不大。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衣物或者是被子的摩擦,把肚脐刚刚结的血痂碰破,导致脐部出血。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新生儿的被子衣服要柔软一些,可以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

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去医院治疗。

宝宝出生20天肚脐眼流血怎么回事是脐带脱落吗?

脐带脱落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4天,大部分的脐带都会很干脆地脱落下来,肚脐也会很快就干了。家长在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应该检查脐部是否干燥,如果脐部是潮湿的,可重复上面的动作,以酒精再次擦拭。干燥后的肚脐就容易脱落了。如果宝宝肚脐出血了,家长要用酒精擦去血迹,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脐部就可以了。一般几天后就可愈合,也没有必要使用止血药,但应注意肚脐干燥。

新生儿肚脐眼流血怎么预防?

1、注意防水:在脐带的护理过程中,爸妈要特别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湿。如果发现宝宝脐带布湿了,应该立即更换,不要用脏手、脏布去摸、擦肚脐。

2、注意消毒:每天洗浴后都要用75%酒精消毒,按时从脐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

3、注意观察: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爸妈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每个妈妈都会有过这样的烦恼,那就是宝宝总是吐奶,而且有时还会吐得很厉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宝宝吐奶,家长应该这样做:

1、改变喂养姿势

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

2、改变喂养次数

如果宝宝有吐奶现象,应该适当的减少喂奶的次数,由以前的两小时一次可缩减为3小说一次。

3、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4、妈妈加强护理

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妈妈要及时把宝宝竖着抱一抱,轻轻的拍打拍打宝宝背部,让宝宝打个嗝,就不会再吐奶了。

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1、溢奶多见于发育良好的婴儿,如果奶喂得过多、或者在喂奶时婴儿吸进了空气,婴儿就有可能在吃奶后不久吐出尚未凝结的奶汁,即溢奶。

2、由鼻炎引起鼻阻塞,可造成喂养困难和吐奶。在每次喂哺前,滴入鼻滴剂可使之减轻。

3、一些器质性病因引起的呕吐,如呈喷射性和强有力呕吐,见于幽门狭窄、颅压高;呕吐物含有胆汁,见于肠梗阻、其他肠道内外的感染引起的呕吐,呕吐物含有过量的致液或已变质的血液时,应怀疑有裂孔疝,可用吞钡方法证实。

4、少数婴儿患有原因不明的“习惯性呕吐”,在诊断“习惯性呕吐”以前,必须确实地排除喂养不当和一些器质性异常,在每次喂养前用少量镇静剂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宝宝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正所谓望子成龙,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期望非常高的,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成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过,在生活中,一些孩子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出现自闭的表现,很难与他人交流。那么,孩子孤独症家长怎么办呢?

宝宝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孤独症发病原因尚不确定,目前无特效药治疗,但早期科学、系统的干预可使儿童有显著的改变。目前提倡的是综合治疗方法,对每个儿童在干预前均做发育行为相关测评,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采用干预技术,制订针对性、个体化的干预策略方案,并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行为模式教学

行为模式教学应用了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原则,透过儿童的行为、专长、能力作出分析及有效赏罚,引导并鼓励他们建立目标行为以代替有问题的行为。

2.感觉统合治疗

感觉统合治疗是针对有学习困难、发展迟缓、专注失调的儿童进行训练,促进他们的触觉、本体觉、前庭平衡觉、听觉及视觉等感觉系统的调节,使儿童更有效地参与日常的学习、自理及游戏活动。

3.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是透过有系统的环境安排、有规律的学习流程,以及充足的视觉提示,帮助儿童理解信息及明白要求,亦增强他们对环境的掌握和控制,让儿童适应环境的转变而稳定情绪。

4.家庭配合治疗

孤独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努力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父母要配合医生,调整心态,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保持爱心、耐心、恒心,妥善安排孩子的教育训练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父母应了解相关知识,尊重训练老师的安排,坚持培训计划,坚持家庭配合治疗。和医生保持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定期复诊。

如果你的孩子有自闭倾向的话,千万不要过于着急,也不要胡乱的相信一些医生。需要做的就是要有耐心,帮助自己的孩子来慢慢的做出改变,改变其行为模式,这样一步一步来,孩子最终就可以摆脱自闭的困扰。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又称自闭症、孤独症,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男孩发病可数倍于女孩,主要临床表现为:

社会交往障碍:突出表现为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不会与小朋友交往,缺乏与人目光对视,对父母亲缺少特别的情感。

语言交流障碍:这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没有语言或语言落后,喜欢用手势或叫喊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的儿童会讲话,但缺乏主动语言,常有自言自语等现象,言语重复、刻板。

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维持某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对外界缺乏感知和理解,也缺乏探究性;着迷于单调、重复的行为,甚至有自伤、伤人行为。

这些儿童多伴有智力低下,个别孩子在某些方面却具有特殊的能力,如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日期等有超常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4岁宝宝育儿知识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是最难管理的阶段,正确的育儿知识非常重要,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4岁宝宝育儿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岁宝宝发育指标

能动作协调的跑步;可以做向上纵跳、立定跳远的动作;会自己刷牙;穿脱衣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大胆在别人面前表演、讲话。

2岁宝宝养育要点

每天牛奶400毫升,鸡蛋一个。其他主副食适量。不必强迫孩子多吃。要想让孩子吃饭香,首先要使孩子有饥饿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有益处。要补充足够的水分。运动量大的孩子要多喝水。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妈妈要陪孩子说话、唱歌。让孩子自己脱衣,穿衣。训练孩子刷牙,预防龋齿,睡前不要吃东西,吃甜食后淑口。

3岁宝宝育儿方案之训练方法

训 练 方 法 一 :

为孩子树立自信。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形成,记忆力很强。这个时期尤其注意要为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这对于他将来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相当重要。家长一定注意不要轻易叱责孩子,多一些启发和鼓励;和他一同体会克服某个困难的全过程。

特别提示:

现在吃花生、瓜子仍然是危险的。

训 练 方 法 二 :

幼儿时期的运动能力和智能发达有密切的关系,要想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提高运动能力。所以让孩子的肢体得到充分锻炼是很重要的。如果有条件,可以从这时起让孩子接受像武术、跳舞等的启蒙教育。也可以让孩子开始游泳,但要注意安全,平时让孩子经常练习类似拍皮球等的技巧性运动。

特别建议:

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训 练 方 法 三 :

注意训练和提高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小孩子主要通过形象思维来了解周围世界,家长要注意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可以先从形象入手,教他学着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对比关系,再教他学会数至少10以内的物体个数。

特别建议:

满3岁的孩子,应尽可能送幼儿园。这不仅为了孩子通过集体生活学习自立和合作,也是为了使孩子身体得到锻炼。

训 练 方 法 四 :

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正式学习,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孩子到了3岁,智力已经相当发达,已经能够显露出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兴趣爱好。仔细观察并发现他在某方面的特长和兴趣,是父母这时候应该做到的。众所周知,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只是让这么小的孩子学东西需要耐心,切忌心急。

特别提示:

机械地教孩子识字,数数或强迫孩子上美术课,音乐班对孩子是没有必要的。

训 练 方 法 五 :

尽量培养孩子思维的完全自立。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自立意识是通过任性来表现的。可以把孩子思维的这种不完全的自立转变为完全的自立。反抗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讲道理、多表扬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唯一有效的。丰富孩子生活,尽量多的丰富孩子词汇量。父母应用行动教给孩子怎样去建立幸福的家庭,宽容、理解、生机勃勃最重要。

特别提示:

为了让孩子做一点事情就给他报酬是不好的,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刻下劳动快乐的印记。

看过“4岁宝宝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宝宝头发稀少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到有宝妈问:“自己的宝宝为什么头发稀少,是不是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对于这个情况,小编也手机了一些资料,希望对宝爸宝妈有所帮助。

宝宝头发少怎么办

1、勤洗头

只有经常为宝宝洗头,保持头皮清洁卫生,使头皮得到刺激,才能促进头发生长。洗头时,应该选用婴儿专用洗发液,洗时轻轻按摩头发,不要揉搓头发,以防止头发纠结在一起,然后用清洁的温水冲洗干净。

2、勤梳头

为宝宝梳理头发时 , 应使用橡胶梳子,这种梳子有弹性,很柔软,不会损伤宝宝的头皮,按宝宝头发自然生长的方向梳理,不要强梳到一个方向。

3、营养均衡

一定要按月龄给宝宝添加辅食,及时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中要保证牛奶、瘦肉、鱼、蛋、虾、豆制品、水果和胡萝卜等各种食物的摄入与搭配,含碘丰富的紫菜、海带也要经常给宝宝食用。

4、睡眠充足

通常,新生儿每天要保证 20 小时的睡眠时间 ;1~3 个月时每天保证睡眠 16~18 个小时 ;4~6 个月时每天保证睡眠 15~16 个小时 ;7~9 个月时每天保证睡眠 14~15 个小时 ;10 个月以上每天保证睡眠 10~13 个小时。

5、多晒太阳

适当的阳光照射和新鲜空气,对宝宝头发的生长大有裨益,紫外线的照射不仅有利于杀菌,还可以促进头皮的发育和头发的生长。

宝宝头发稀少的原因

1、遗传因素:是引起宝宝头发稀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研究发现如果父母的头发较好的话,那么宝宝发质也会相对更好一点的,反之亦然。

2、脱发:专家认为一些宝宝由于生理方面的因素会在出生后 6 个月后有少量脱发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们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

3、奶秃:刚开始的时候宝宝的发梢可能会有点发黄,而等发黄的头发都掉光之后情况就会好转了,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新陈代谢的表现,因此准妈妈们不必过份的担心。

4、缺钙:很多人认为宝宝缺钙是会影响到骨骼方面的发育的,事实上如果宝宝缺钙的问题过于严重的话则会使得宝宝的头发发育不良变黄甚至没头发。再者像锌,蛋白质这些营养成份不足都会影响到宝宝头发的发育的,因此建议宝妈们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相应的营养素。临床上认为宝宝的某种元素不足是直接引起宝宝脱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宝宝们日常可以稍微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5、枕秃:枕头和宝宝头皮接触或者摩擦之后,枕头的部位就会更容易有脱发的问题了。

6、个体的差异:应该说这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是一样的道理的,每个宝宝也都会有自己的个体差异的。

7、某些疾病:应该说临床上也发现一些疾病会影响到宝宝发质的发育的,但是从如果是疾病影响的宝宝的发质的发育的话,一般都是可以通过一些症状反应出来的,所以准妈妈们也不必有过大的心理压力。

事实上对于宝宝的头发稀少,准妈妈们不必过份的担心。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小孩头发稀少对未来发质是不会多大的影响的。

所以面对宝宝的头发稀少,宝妈们不必有过大的心理压力,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就可以了。

宝宝头发稀少吃什么好:

1. 核桃仁

脂肪含量很高的核桃仁同时还含有维生素 C、胡萝卜素、蛋白质、油脂、糖类等多种营养元素,经常食用可以使头发乌黑亮泽。古书中对此也有记载,称核桃仁能 " 通经脉、黑须发 ",可见核桃仁的美发功能名不虚传。

推荐食谱:核桃玉米奶

食材:玉米 2 根、核桃适量、牛奶适量、水适量。

做法:

1、玉米掰成玉米粒。

2、玉米粒加一杯核桃放入豆浆机,加水至水位线,按玉米汁键,打成玉米汁。

3、将玉米汁过滤,往玉米汁里注入牛奶,加核桃碎即成。

2. 紫菜

头发发黄很可能是因为头发黑色素不足而导致,可以从食物中摄取此种色素,而使头发色泽变好。例如多吃一些含碘的食物,如紫菜等,这些可使发质增加色泽。

推荐食谱:紫菜苹果树

食材:西兰花 500 克,小番茄 100 克,紫菜 ( 干 ) 1 把,食盐适量,耗油适量。

1、西兰花洗净摘小朵,锅里加少许盐将西兰花焯水。

2、小番茄对半切开,将焯好的西兰花和小番茄放入少许蚝油拌匀,腌制片刻至入味。

3、将紫菜泡发拌入少许蚝油。

4、将紫菜摆成树干形状。

5、西兰花摆在合适位置做树叶。

6、放上小番茄装饰即可。

3. 鲤鱼

鲤鱼的肉质十分新鲜细嫩,不仅吃着可口,而且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是难得的美味又的优质食材。鲤鱼具有滋补功能,对保持头发黑亮有一定作用。

推荐食谱:鲤鱼汤

食材:鲤鱼 1 条、醋 15 毫升、葱适量、姜适量、盐少许、香菜适量

1、先把鲤鱼洗净,去掉内脏鱼鳞。

2、切成两段,放入砂锅中。

3、葱切段,姜切碎放入砂锅中。

4、添加足量水,添加料盐。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炖 40 分钟。

5、最后加一点醋和香菜调味即可。

如果宝宝头发稀少长时间没有好转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宝宝不停摇头怎么回事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经常想拨浪鼓一样不停摇头,有些家长还觉得好可爱,但是今天小编必须提醒你,宝宝不停摇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宝宝不停摇头是怎么回事。

1.生理性摇头

宝宝还小,神经系统没发育成熟,会有各种这种小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也会越来越轻。

2.缺钙

宝宝摇头伴随着后脑勺一圈没有头发(枕秃),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宝宝缺钙了,这时候就要补补钙,每天坚持给宝宝吃鱼肝油,让宝宝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有的宝宝因睡觉,枕部和枕头摩擦,也会出现枕秃显现,但只是枕部,不会是一圈,宝妈们一定要区别哦。

3.宝宝热了

很多宝妈总以为宝宝比大人怕冷,给宝宝穿的特别多,宝宝不会说话,热了也不知道说话,不是哭就是闹,再就是用别的信号告诉宝妈,这时候宝妈摸摸宝宝的脖子,看是不是潮潮的,正常应该是干燥的,如果宝宝脖子潮潮的,说明你的宝宝热了。

4.宝宝脖子痒痒

由于给宝宝喂奶喂辅食,宝宝会吐奶,有时候喂辅食也会流到脖子里去,宝宝脖子处肉嘟嘟的,擦的时候不一定擦干净了,长期这样淹着,宝宝皮肤会过敏,出现红疹,有的宝宝从外观看不出什么原因,这时候宝妈只用在宝宝摇头的时候,用手指轻轻的抚摸宝宝的脖子,观察宝宝有没有安静下来,静静地享受。如果宝宝很安静或者很快就入睡,就说明是因为痒痒才导致摇头的。

5.头疼

宝宝头疼也会摇头,严重的还会用小手捶打小脑瓜,如果小宝贝有这种现象,就得去医院看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岁宝宝流鼻血怎么回事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鼻血是常见症状,但宝宝流鼻血还存在着许多因素,那么让我们看下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宝宝们流鼻血的,有备无患。

防宝宝流鼻血的方法

1.在干燥季节,对有鼻出血史的孩子,家庭应备有金霉素眼药膏,每天可在鼻腔内均匀地涂抹,以滋润鼻粘膜。

2.纠正孩子偏食的习惯,多喝水,多吃蔬菜,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

3.晚间孩子发生鼻呼吸不畅,可用呋麻液润鼻,而千万不能抠挖鼻腔。

4.一旦发生鼻出血,可以用干净的脱脂棉充填鼻腔止血,如没有脱脂棉也可用手指压迫鼻翼两侧5分钟。

5.让鼻出血的儿童低头(注意不是仰头)并举起上肢,以增加上腔静脉的回心血量,从而减少鼻腔供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6.用冷毛巾敷鼻部而使鼻血管收缩。

7、滋润鼻腔:当小孩鼻腔干燥时,可用石蜡油、甘油滴鼻,或用棉团蘸净水擦拭鼻腔。[2]

8、控制剧烈活动,避免鼻外伤:小孩鼻出血除了鼻腔局部炎症所致以外,剧烈活动也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或者导致鼻腔发痒。小孩挖鼻腔也容易引起鼻出血,除了避免剧烈运动之外,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抠挖鼻孔。

9、注意饮食:空气干燥时节,饮食上应少吃煎炸肥腻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并注意补充水分,

10、预防呼吸道疾病:如果孩子患了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或腮腺炎等传染病,容易导致鼻黏膜血管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因此,预防鼻出血,呼吸道疾病也不可忽视。

多发原因

1、春季来临,儿童体内阳气也随之急剧升发,血随气涌,上冲到鼻咽而容易出血。

2、冬去春来,脱去厚衣重帽的儿童,突然获得室外活动的机会,特别兴奋,容易造成鼻外伤出血。

3、入春转暖,冬天过久收缩的鼻腔血管扩张,鼻内产生干燥、发痒等不适感,稍一抠挖,即会出血。

4、春天是流感、麻疹等热性病的流行期,发烧之后可继发鼻腔及鼻窦感染,造成鼻出血。

宝宝流鼻血的原因

1、幼儿鼻黏膜脆弱,在干燥的天气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经鼻腔以提高温度与湿度,因此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而导致出血。

2、外伤所致孩子活动力旺盛,跑跳间容易碰撞或受重击,致使脆弱的鼻子出血。玩耍时将异物塞入鼻腔,也容易造成流鼻血。

3、手抠鼻子患有过敏性鼻炎或罹患感冒的幼儿,会因为流鼻水、鼻塞而使鼻子发痒,造成打喷嚏或用手指抠鼻孔,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

4、生活作息不正常许多孩子因为作息不正常,睡眠时间比较少,身体虚弱,容易引发流鼻血。通常因作息不正常导致流鼻血的孩子,也会有眼屎多、鼻屎多及口气有臭味的情形。

5、过敏引起鼻子的过敏现象在冬天特别明显,也易因鼻黏膜的脆弱及冬天干燥的冷空气,引发流鼻血。容易流鼻血的宝宝,大部分有过敏性鼻炎的病状,因过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常会有糜烂症状,且会因瘙痒感而常搓揉鼻部,造成鼻黏膜受伤流血。

6、其他疾病所致临床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因子异常或鼻腔内肿瘤,在早期也会以"流鼻血"的方式表现出来。若宝宝常常没原因地流鼻血,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应该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找出真正原因。某些药物中含有抗凝血功能,服用期间也会造成易流鼻血的情形。体质弱或者患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疾病的宝宝容易流鼻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宝宝干呕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干呕是指只发生呕吐动作而没有吐出物。宝宝干呕是怎么回事呢?宝宝身体的任何状况都是一种信号。如果宝宝一天干呕的次数频繁(在4次以上),持续时间在一两周,就需要妈妈们提高警惕,必要时应就医。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应对宝宝干呕的问题

如何解决宝宝干呕:

1、建议多给宝宝补充温开水,改善食物的种类,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辅食。

2、人工喂养时,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奶嘴必须充满乳汁,以免宝宝吸进空气。如果是长牙,可用较大孔洞奶嘴喝奶,减少吸吮时造成的疼痛。

3、喂奶后应将小宝宝轻轻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宝宝背部,使胃内空气得以排出。喂奶后不要频繁改变宝宝的体位,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暂不要换尿布。

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奶量、辅食量、大便情况,如果这些方面都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总是干呕或干呕较重、或生长发育迟缓或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腹泻、精神萎靡、发烧等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对症治疗。

宝宝干呕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主要原因:多与喂养或进食不当有关,新生儿期喂奶过多,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婴儿及幼儿时期一次进食量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疾病原因: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喉部炎症、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或在高烧、恶心、食欲减退的同时,常伴有干呕的情况。

3、发育问题:由于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功能缺陷,引起胃液或者胆汁还流食道导所致的干呕,部分宝宝可持续数月后逐渐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宝宝安全用药原则

全文共 2300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选药之前,先来了解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吧。宝宝安全用药原则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家庭儿童用药储备哪些

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编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3、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颗粒,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编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4、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5、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6、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编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7、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糖浆。

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8、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宝宝安全用药原则

1、要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决定如何用药,尤其要考虑到儿童的用药特点及剂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应用麻黄素、肾上腺素类药物解除哮喘,但同时患心脏病的孩子就不能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心跳明显加快,对心脏不利;又如患小儿感冒时,尽管速效胶囊疗效快、服用方便而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但婴幼儿神经系统、肝脏发育尚不完全,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血小板减少或肝损害。因此在选用药物时既要考虑疾病的需要,又要考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不利因素。

2、选药时要有明确的指针: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不能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图贵药,因为新药的毒、副作用往往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临床调查研究,尽管新药上市前都做了如对胎儿的影响、致癌、致畸、依赖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时间的局限,还远不够。非那西汀在应用几十年后,才发现长期应用可致肾乳头坏死甚至肾盂癌的毒性反应。

3、要掌握影响药物的因素: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口服还是注射);药物联用的相互影响(用药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小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不要给患儿随意滥用成人药。儿童的肝、肾、神经等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损害或发生中毒反应。婴幼儿更应慎之又慎。如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适于成人应用,若给患儿应用则不易掌握用量,一旦过量,会因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又如氨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成人用药尚需注意,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用后很易中毒。

5、不要滥用小药。有些家长把一些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益于小儿的身体健康,这种做法实不可取。如抗菌药物不按时按量的滥用,会导致耐药性,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药物就起不到杀菌消炎作用了。又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里多含有大黄、黑白丑等泻药,盲目使用会影响小儿营养吸收。还有些中成药里含有朱砂,长期服用会引起积蓄中毒。孩子无论吃什么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避免滥用某些滋补和维生素类药品:家长的动机是为孩子好,如病愈后让孩子补补虚;在校功课多、学习紧,给予进补;让孩子有高大的体格身材,避免“三等残废”等,有的人甚至和邻居攀比给孩子进营养滋补,因而滥用如人参、人参蜂皇浆、冬虫夏草、维生素A等。殊不知,这早一支、晚一支的补剂把孩子推向了病态,如人参蜂皇浆之类制剂是公认的激素制剂,这些补品制造出了性早熟,并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深感棘手。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骨只长短不长长,原想不成为“三等残废”,却制造了一个地道的“三等残废”。

7、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因为小儿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随时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使用药更趋合理,争取早日痊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增强小儿身体抵抗力,给于必要的加强体质的治疗,并给于良好的护理,使疾病彻底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宝宝出虚汗是怎么回事呢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大人会出虚汗宝宝同样也会出虚汗。那宝宝出虚汗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和小编一起了解宝宝的虚汗成因和解决方法吧~

1、缺钙

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晃头部,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秃”。需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如果在出虚汗的同时还伴有枕秃、囟门闭合延迟、X形腿、串珠肋等现象,很可能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3岁以下宝宝较常见。

2、疾病

宝宝患病后期、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往往出虚汗,这是因为体质虚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结核

宝宝患了结核病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如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光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佝偻病

如果宝宝患上佝偻病的话,则是会在入睡的时候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能够湿透枕巾,并且宝宝还会出现惊哭的情况。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及时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以及钙。

低血糖

如果宝宝常在天亮前出现多汗,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则有低血糖的可能,这时可给宝宝喝些糖水或进食些糕点,即可纠正。

宝宝患贫血、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汗多现象。总的来说,宝宝出虚汗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3、严重出虚汗

严重出虚汗需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理,滋养阴液,同时还要及时止汗,才可免于身体受伤害,方法有:

小儿推拿

是通过父母双手刺激孩子一定穴位,从而达到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进一步治愈出虚汗的目的。小儿推拿由于完全不使用任何药物,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且父母经常给孩子做小儿推拿,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穴位贴敷

是使用药物、制成药糊或者药面儿后粘附在穴位处而治病的方法。它是借助药物的性能,从皮肤表层通过经络作用到全身,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治愈疾病的目的。

增强小儿体质

注意饮食营养,多进高蛋白和蔬菜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喂养及护理不当

体质弱的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这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此外,给宝宝穿得过多或盖的被子过厚也会引起多汗。为此宝宝晚间不宜过饱,穿衣盖被要适当。

对于生理性出虚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除生活中导致高热的因素。

例如,如果宝宝在睡觉之前活动量大或者是吃了高热量食物的话,则是会在睡觉的时候出现虚汗情况。

因此,应该对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肥胖,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冷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5、轻度出虚汗

症状较轻的出虚汗而言,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可以无需特别处理,只需要注意孩子睡前避免激烈运动,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调节卧室温度、注意增减被褥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家宝宝3岁多拉屎臭怎么回事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宝宝3岁多了,这几天突然大便不正常,有时候还几天才拉一次,拉出来的臭臭还又干又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每次看到宝宝拉臭臭痛苦的表情,我都替孩子着急。

解析:

进入秋季,可能由于秋燥的原因,宝宝开始便便干燥,每天早晨总是拉干干硬硬的便便。相信不少宝妈也都遇到过这样子的情况,宝贝大便起到很痛苦,问题所在就是大便变干,孩子排便也就成了困难。更有甚者,孩子两三天都不排便。孩子大便干燥的原因是什么呢?该怎样改善呢?

1. 孩子大便干燥可能是肠胃消化能力差

很多时候,健康的孩子他们的肠胃消化能力跟孩子的日常饮食成正比,如果出现大便干燥的问题,就说明孩子的肠胃消化能力出现了问题。有些是因为孩子患上了疾病引起,有些则是因为为不良饮食习惯引起。总之,不论是什么原因,妈咪们要快点找到孩子大便干燥的原因,这样才能帮孩子改善。如果孩子患有佝偻病或是甲状问题,最好是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之下改善。

2. 奶粉没有严格按冲水要求来泡过浓

有的家长认为奶粉泡浓一点,孩子就不会那么容易饿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孩子喝了太浓的奶粉会导致大便干燥,不利于排便,还会引起孩子虚火上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奶粉罐上的比例来进冲奶粉,不要盲目加减水的比例。

3. 孩子生病上火了

母乳喂养的孩子也会出现大便干燥的现象,多是由于母亲自己的饮食不当,比如吃了油炸或是辛辣食物,孩子就容易在喝了母乳之后出现生病上火,而上火往往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便干燥。因此,妈咪们要少吃或是不吃辛辣食物,最好是饮食清淡,均衡营养,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蔬菜能起到很好的改善肠胃的作用,并且营养丰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帮助。妈咪们还要多喝汤,汤水有助于下火,也能发奶,一举两用。

4.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有些家长平时没有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大便干燥或是两三天不排便的重要原因。家长们应该尽可能地把握好孩子的排便习惯,再慢慢帮他们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到了固定时间孩子就会排便,也就不可能出现三两天不排便的情况。

秋冬干燥 预防孩子上火便秘

秋冬季空气湿度下降,孩子户外运动增加,食欲也跟着增加,需要让孩子多喝水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从主食方面来看,建议给孩子多喝粥能有效预防上火。当孩子能喝粥以后,家长可以逐渐给孩子添加各种粥,如红薯粥、南瓜粥、蔬菜粥、小米粥等,这些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秋冬时候,尽量少给孩子吃热性水果和佐料。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属于热性水果,不但不能降火,吃多了还生火;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都属于上火的佐料,也要有所控制。

家长孩子可以给孩子多以一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材进行烹煮,如银耳、藕、萝卜、白菜、西红柿、豆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宝宝流鼻血的原因

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鼻出血是个常见的现象。在夏天气候炎热和冬天室内干燥的季节,小儿鼻出血的现象更多,特别是有的小儿经常在夜间流鼻血,不少家长不能不为此而担忧。那么我们来看看宝宝到底为什么会流鼻血?

流鼻血多发季节及原因

1、春季来临,儿童体内阳气也随之急剧升发,血随气涌,上冲到鼻咽而容易出血。

2、冬去春来,脱去厚衣重帽的儿童,突然获得室外活动的机会,特别兴奋,容易造成鼻外伤出血。

3、入春转暖,冬天过久收缩的鼻腔血管扩张,鼻内产生干燥、发痒等不适感,稍一抠挖,即会出血。

4、春天是流感、麻疹等热性病的流行期,发烧之后可继发鼻腔及鼻窦感染,造成鼻出血。

宝宝流鼻血的原因

1、幼儿鼻黏膜脆弱,在干燥的天气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经鼻腔以提高温度与湿度,因此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而导致出血。

2、外伤所致孩子活动力旺盛,跑跳间容易碰撞或受重击,致使脆弱的鼻子出血。玩耍时将异物塞入鼻腔,也容易造成流鼻血。

3、手抠鼻子患有过敏性鼻炎或罹患感冒的幼儿,会因为流鼻水、鼻塞而使鼻子发痒,造成打喷嚏或用手指抠鼻孔,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

4、生活作息不正常许多孩子因为作息不正常,睡眠时间比较少,身体虚弱,容易引发流鼻血。通常因作息不正常导致流鼻血的孩子,也会有眼屎多、鼻屎多及口气有臭味的情形。

5、过敏引起鼻子的过敏现象在冬天特别明显,也易因鼻黏膜的脆弱及冬天干燥的冷空气,引发流鼻血。容易流鼻血的宝宝,大部分有过敏性鼻炎的病状,因过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常会有糜烂症状,且会因瘙痒感而常搓揉鼻部,造成鼻黏膜受伤流血。

6、其他疾病所致临床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因子异常或鼻腔内肿瘤,在早期也会以"流鼻血"的方式表现出来。若宝宝常常没原因地流鼻血,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应该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找出真正原因。某些药物中含有抗凝血功能,服用期间也会造成易流鼻血的情形。体质弱或者患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疾病的宝宝容易流鼻血。

治疗方法

1、局部止血处理

(1)烧灼法:对于出血量较小,出血点明确,或有反复鼻出血的患儿,可以使

用烧灼法,如30%硝酸银,30%三氯醋酸,YGA激光,微波等烧灼治疗。有时需要多次间断烧灼,在烧灼前应使用表面麻醉,减少患儿的疼痛。烧灼法是儿童最常见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之一,疗效也比较确定。

(2)填塞法:常见于全身性疾病或外伤等引发的弥漫性鼻出血。对于出血量较小,但出血部位无法判定的鼻出血,可以用明胶海绵、可吸收膨胀材料填塞前鼻腔,患儿痛苦较小;对于出血量较大,又一时无法判断出血部位,为达到及时止血的目的,可以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前鼻腔,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在前鼻腔填塞后仍有咽部出血者,还应进行后鼻孔联合填塞,一般在儿童多能达到止血的效果,但此方法患儿有很大的不适,建议填塞不要超过72小时。

(3)血管结扎法:对于上述处理仍反复出血,或外伤引发的大量出血,或在鼻咽血管瘤手术前为防止术中过量出血,可进行相关血管的结扎。一般来讲,血管结扎遵循以下原则:对于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结扎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对于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出血者,结扎筛前动脉;对于鼻中隔前部出血者,结扎上唇动脉。血管结扎只是一种急救的处理方法,由于血管常有侧枝循环的形成,所以后续治疗还应跟上,否则还会有出血的可能。

(4)DSA血管栓塞法: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于后鼻孔鼻咽部不明原因的大出血具有明确诊断和治疗的作用;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诊断和术前初步治疗的作用。比传统的血管结扎具有准确、安全、快速的有点,但也有极少患儿有一过性的偏瘫、失明等并发症,需要慎重对待。

总之,对于鼻出血的止血,目前主张在止血前或止血中采用在鼻内镜下操作,先找到出血点,再进行相关止血,既微创又直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2、全身药物治疗

儿童鼻出血容易紧张、恐慌,所以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减缓出血的速度。止血药的使用应在急救止血的同时进行,常用药品有立止血、安络血、止血敏、凝血酶等;而维生素C、K、P也应同时静脉输入。对于大量失血者,应统计出血量,及时补液。对于已经发生休克的病人,除及时纠正休克意外,还应注意低灌注带来的多器官损伤的可能,及时治疗。在鼻出血的缓解期还应积极治疗患儿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肾功能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