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尉迥是尉迟迥吗通用17篇

浏览

6631

文章

17

篇1:尉迟恭和秦叔宝谁厉害?历史上他们曾经打过一场是什么结果?

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恭和秦叔宝这两个名字,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之所以很熟悉,是因为他们是民间最常用的门神,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在大门上贴上他们的画像,两人的画像一边一个,是人们心目中守卫自家大门的门神。很多人也知道他们称为门神的来历,而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两个人物,又都是武将,同样都是门神,就会有人感到好奇,他们两个人如果打起来,谁要更厉害一些呢?其实在历史上,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个人还真的打过一场,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历史上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个人又是怎么打起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打?最终的结果究竟是谁打赢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秦叔宝尉迟恭简介

秦叔宝,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

尉迟恭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以武勇著称,但他最初效力于刘武周麾下,曾与唐朝为敌,多次将唐军击败,归唐以后,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败单雄信;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元吉、大破突厥,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2.尉迟恭和秦叔宝谁厉害

可以说二人都是隋末唐初猛将,唐朝武德二年三月,刘武周命宋金刚、尉迟恭南下,准备拿下整个山西,然后夺取天下。尉迟敬德骁勇善战,先后“陷晋、浍二州”,并多次击败唐军,“袭破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唐俭等”。李渊闻讯后,立即派李世民带兵北上,与宋金刚所部决战。在这场战争中,秦琼与尉迟恭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

“太宗遣殷开山、秦叔宝邀之于美良川,斩首二千余级,”,打的尉迟敬德“仅以身免”。此战秦琼功劳最高,李渊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于是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民间小说里还流传着三鞭换两锏的传说。据说尉迟恭用水墨钢鞭打了秦琼三鞭,而秦叔宝用金装锏打了尉迟恭两锏,结果尉迟恭当场吐血逃跑,秦琼没吐血。所以秦琼比尉迟恭的战斗力要略高一筹。不久后尉迟恭投靠了李世民,之后俩人并肩在李世民麾下为将,为他征战天下,从而立下赫赫战功。在此期间,俩人尽释前嫌,也结为生死之交,关系莫逆。

武功上尉迟恭比秦叔宝高,为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在前那,就不得不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秦琼在这次基本上就是打外围。还有就是秦琼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贞观年间就退居二线了。,贞观十二年就去世,贞观十七年才有的凌烟阁。

那么为什么秦琼在玄武门之变没有尉迟恭表现突出那,魏征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魏征曾这样评价秦琼,说他是一个良臣,但是不是忠臣,他只会忠于江山社稷和国家,而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去动摇江山社稷和国家基业,这其中也包括他的老大李世民。所以秦琼不会像尉迟恭一样做李世民的敢死队

至于谁的贡献高,我认为是尉迟恭较高,地位的话前期秦琼高,后面就不如尉迟恭了。因此凌烟阁功臣排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3.尉迟恭和秦叔宝是怎么成为门神的

民间过年时贴门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即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秦琼与尉迟恭的画像。据传,唐朝开国年间,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其中执锏者即是秦琼。执鞭者是尉迟敬德。这个典故是小说西游记里的重要情节。

过春节在家门贴上门神的习俗已经流传了数千年。门神是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也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张贴门神应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反之则为民间流传的“贴错门神”。

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如杨柳青、潍坊和桃花坞等地。门神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年画上还饰有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礼泉尉迟敬德墓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礼泉尉迟敬德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礼泉尉迟敬德墓

在陕西礼泉县城东北烟霞新村,有唐初大将尉迟敬德与夫人苏氏的合葬墓。墓封土堆高11米许,墓碑高4.45米。敬德墓志庞大,为唐代墓志最大者之一。

尉迟敬德(公元585年—公元658年)名恭,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大业末,从军镇压农民起义,累授朝散大夫。刘武周割据马邑后,引为右一府统军。后因累有战功,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玄武门之变”中参与谋划,并亲手射杀李元吉。事定,授太子左庶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贞观八年,迁同州刺史,后又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

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卒,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太宗陵墓)。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 5名唐将。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战败于美良川,复被围困在介休,经劝降,他和刘武周的另一将领寻相归附了唐朝。李世民让他当右一府统军。时隔不久,寻相等又相继反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全文共 2416 字

+ 加入清单

蒙城尉迟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涡河流域,人文荟萃,历史悠久,世称道家文化的摇篮。“9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公布,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四。

尉迟寺,是蒙城东北22公里许町镇毕集村东的一座古庙,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而建。庙座落在一个高孤堆上。今庙已无存,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称“尉迟寺孤堆”。八十年代初,蒙城县文物部门调查发现这一孤堆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遂呼其名为“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经安徽省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反复调查,确定这座遗址为原始社会中晚期遗存,距今4500年至5000年。其中心部位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北依宿蒙公路,东临灌溉渠,西、南靠乡间土路,整个遗址保存基本完好。

1989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开始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直至1995年,经连续7个年头的九次发掘,揭露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各类文物,并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房基52间,墓葬168座,灰坑149个,还发现一南北跨度为230米,东西跨度为200米、宽20米,深4.5

米的环形大围沟,又发现有平整的活动场地、祭祀坑、兽坑等重要遗迹。

在出土的一万多件文物中,有石器:石斧、石凿、石锛等;有陶器:陶豆、陶祖、陶尊、陶鼎、陶甑和造型优美、奇特形态各异的陶鬹,特别是那小口、长颈、鼓腹、有耳、平底、圈足的背水壶更惹人喜爱,它放在河里能自动睡倒灌水、灌满水后又自动站起来而不下沉,真令人为那古代制作者的高超手艺赞叹不已;还有骨器:骨针、骨

簪和弯弯的骨质鱼钩,那鱼钩很锋利,在尖部还做出了“倒刺”,且有拴钓鱼线的地方,酷似现代鱼钩,令人叹为观止。其它的许多蚌器、玉器等,也都很精美。

相传是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

遗址呈四周低中间高的凸形的地貌,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1989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7000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红烧土房基10排(组),计41间,墓葬217间,以及灰坑、祭祀坑、兽坑、活动广场等遗址,出土陶、石、骨等文物近万件,被史学界专家称为“可与金矿媲美的资源”。该遗址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7000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红烧土房基10排(组),计41间,墓葬217间,以及灰坑、祭祀坑、兽坑、活动广场等遗址,出土陶、石、骨等文物近万件,被史学界专家称为“可与金矿媲美的资源”。该遗址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成排的大面积的红烧土房屋的发现,使考古界震惊。在这里已经清理出来的52间房屋当中,有的房基还残存高达50至80厘米红烧土的墙,墙中间有一个挨一个的柱洞,洞内尚存木柱痕迹,这就是在当时非常进步的建筑作法“木骨泥墙”。墙的内壁,红烧土的表面,涂有白色的、灰色的或红色的涂料,光滑平整,有的房基内还留有倒塌下来的屋顶,从屋顶的摸泥中发现有水稻和小米。房子一律门朝西南,连间、连排,门下有门槛,屋内有灶台,有陈放的-用品、器物。另外还发现了活动场所,是像篮球场那样大的一块夯实、平整的场地,上面呈灰红色,现在仍很坚固。

兽坑里的兽骨,经专家鉴定,有鹿、猪、羊,还有家养的黄牛和水牛,证明了在原始社会中、晚期,蒙城的畜牧业就很发达,就有饲养家畜的习惯,从而把蒙城养黄牛的历史上推至4500年以前。蒙城在商代称“冡”,也许有这个原因吧。因为根据字形、字义分析,“冡”即指棚子下面养着牲畜。

这处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光明日报》等很多新闻单位都曾作过多次报道,不少专家学者都曾到这里考察、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专家杨鸿勋教授把该遗址喻为“金矿”。

1994年8月4日,蒙城县委、县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安徽省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座谈会”,专家们称该遗址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并认定这个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蒙城类型,填补了大汶口文化研究的空白,为了解和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状况及与周邻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截止至1995年的九次发掘可称之为尉迟寺遗址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2001年4-10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发掘。同年,尉迟寺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3-5月的第十二次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罕见器物,专家暂时定名为“鸟形神器”。2003年10-12月进行了第十三次发掘,出土了更为罕见的“七足镂空器”。至此尉迟寺遗址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在庄周故里将矗立起一座独具特色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成为淮北大平原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保护范围:北至宿蒙公路拐角中点东西水平延长线,东至旧分洪渠,南至毕集旧引水渠和横穿毕集东西道路,西至宿蒙公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穿张小庄东侧的南北道路,南至横穿于小庄东西向的水渠,西至李长庄西侧南北向水渠、宿蒙公路一段,北至李长庄以北东西向的水渠。

尉迟寺村:尉迟寺村位于许疃镇的东南部,是由原毕集村和大赵村合并而成,南靠板桥镇新三关村,北靠老荒村,是中国原始第一村,省道305线穿过此村。现有人口3400人,耕地面积6500亩,辖10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该党总支共设2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总数72人,其中45岁以下党员27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60人,女党员5人。王宗元 总支书记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尉迟恭的儿子是谁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恭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尉迟宝琳,次子尉迟宝琪,三子尉迟环。

大儿子尉迟宝琳,字元瑜,继承爵位鄂国公。大儿子尉迟宝琳生平具体的事迹并不知道,但根据《尉迟敬德墓志铭》可以知道的是,他还是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做官做到了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卫尉少卿这样的职位。另外,在《唐人写经》中也只记录了一件事,说的是在公元662年7月15日,右卫将军、鄂国公尉迟宝琳,在鄠县有幸结识了一位僧侣,并相谈盛欢,还在县里某山山巅的寺庙抄写了很多经书。

此外,根据《宝刻丛编》还能知道的是尉迟宝琳死在了公元670年之前。三儿子尉迟环只得知他官拜邛州刺史。二儿子更是只知道叫尉迟宝琪,在相关历史记载中没有一点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世民玄武门政变为何找尉迟敬德不是秦琼 玄武门政变什么时候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敬德敢作敢当,粗豪忠朴;秦琼早期身经百战,受到很多的伤,身体多病;故李世民找尉迟敬德。据史书记载,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城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这次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掌握了皇权,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玄武门是唐朝皇宫的北门,位置重要且防御严密,是皇城内的重要屏障。当时,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已经年迈,而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已经公开化。李建成作为皇太子,拥有大量支持者和权力,而李世民则通过自己的实力和才干,逐渐积累了大量势力和支持者。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了李建成的势力,并且提高了自己在皇宫内的地位。他还秘密训练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准备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政变当天,李世民率领他的部队,在玄武门埋伏。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时,李世民和他的部下突然袭击,杀死了他们。李世民还派兵占领了皇宫内的各个重要地点,控制了整个皇宫。

李渊在政变后,被迫让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后宫。李世民则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唐朝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玄武门之变虽然是一场流血政变,但在唐朝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玄武门之变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为唐朝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这次政变也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话题。

对于这次政变,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是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唐朝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李世民的个人性格和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独孤皇后尉迟文姬历史原型是谁?文姬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文姬出场时,虽然只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少女,但却是此后剧情中非常关键的一位人物。文姬在和杨坚的相处过程中,对他产生了好感,但是他的父亲尉迟宽却是一位残暴之人,将她母亲嫣儿活活打死。在文姬眼中,害死她母亲的人不只是尉迟宽,还有独孤伽罗。实际上,尉迟文姬在历史上是有原型人物的,她曾和独孤伽罗有过一番交锋,最后还是败下阵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历史上的尉迟文姬,一起来看看吧。

尉迟文姬历史原型

《独孤皇后》中大大小小的角色轮番出场,其中尉迟宽和嫣儿的女儿尉迟文姬可不是善茬,她因着杨坚对自己的好而生出其它的非分之想。别小瞧了尉迟文姬看似无害,但此女从小便是心机缜密,长大后的她还敢和独孤伽罗交锋。

尉迟宽在每次喝酒后都会对妻女责打,嫣儿实在忍受不了,将女儿带出尉迟府。在路上遇到了杨坚,杨坚一时心软就将她带到身边,但没想到被伽罗误会了。

剧中尉迟文姬总是叫杨坚为父亲,只是因为杨坚对她们很好,所以她比较贪恋这种感觉。但是杨坚始终是独孤伽罗的丈夫,所以尉迟文姬由此对独孤伽罗心生恨意,以至于后来她想成为杨坚的女儿,离间独孤伽罗和杨坚。

据悉,在历史上杨坚有一位宠幸的宫女是尉迟氏,还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孙女。只不过后来因为尉迟氏勾引杨坚后,还想要离间杨坚和独孤伽罗。最后独孤伽罗知道了这件事,最后将尉迟氏给杖毙了。照这样看来,尉迟文姬很有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尉迟氏。

尉迟容也将独孤伽罗视为仇人,为了报复独孤伽罗,她把尉迟文姬送给了杨坚。但是杨坚只是把尉迟文姬当成是自己的侄女,两人也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

在剧中少年时期的尉迟文姬是贺楚清扮演的,她曾经获得过第五届文荣奖“未来之星”的奖项。据了解贺楚清不仅在《独孤皇后》中饰演少年尉迟文姬一角,在新版的《倚天屠龙记》中还饰演小周芷若,不得不说她的实力还蛮强的。

尉迟文姬结局介绍

在最近更新的剧情中,伽罗得知自己误会嫣儿和杨坚有私情之后,赶忙道歉,还想着帮助她渡过难关。只是嫣儿却做出一个令文姬反对,伽罗不理解的决定,她竟然要带着文姬再次回到尉迟宽的身边。

伽罗和杨坚在得到尉迟宽的病症大好之后,便登门拜访,却万万没想到与此同时会有一场惨剧正在发生。尉迟宽从文姬口中的得知杨坚的存在,也恍然明白自己的妻子嫣儿心中一直喜欢着杨坚。这种情况之下,让他将事情想偏,误会嫣儿和杨坚有私情,还认为文姬不喜欢自己都是因为她不是自己亲生女儿。

因此在他喝醉酒之后,神志不清中,对嫣儿做出一系列残酷的行为。尉迟宽的行为不仅令自己家破人亡,还令嫣儿死不瞑目,文姬也因此记恨上了伽罗。

嫣儿被尉迟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最终重伤昏迷。大夫诊断过后,也表示无能为力,让他们准备后事。杨坚和伽罗两人怎么也没料到结局会是这样的,真令人惋惜遗憾。嫣儿回光返照之际,将嫣儿托付给了杨坚照顾,而尉迟宽也在,听到嫣儿的遗言,脱口而出:“你们都该死”,他这一句话却令嫣儿死不瞑目,临死前还在表明自己和杨坚之间是清白的。

而在嫣儿去世后,文姬不仅没听从母亲的遗愿,不仅恨尉迟宽,还非常的记恨伽罗害死了自己的母亲。文姬埋怨伽罗抢走了自己的杨阿叔,怪罪是伽罗赶走她们母女回到了尉迟家,造成了母亲的死亡!等文姬长大后,也是伽罗一大对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尉迟恭的黑白夫人是谁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恭的这两位黑白夫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两个人都是《隋唐》系列中的人物。

黑夫人,一名黑素梅,或黑玫瑰:而白夫人,名白素花。黑素梅的父亲黑翥辞官后,带着自小父母双亡的白素花一起来到了故乡双凤山,并教授姐妹俩学习武艺。在黑翥死后,姐妹两为了保护双凤山,于是集结山上所有的男子,成立了一只队伍巡逻保卫双凤山。山民们看到姐妹两人的才干,便推举她们为首领,让她俩带领大家防御外敌。

后来,迫于形式姐妹俩就归顺了孟海公,并都给他做了挂名夫人。在唐军攻打洛阳时,姐妹俩早已看透了孟海公的为人,不想在被他利用。因此,两姐妹在他带兵反抗唐军时,趁机向唐军归降。不久后,在李世民指婚,徐绩作媒,秦琼作保的情况下,两人一同嫁给了尉迟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尉迟敬德的传说故事两则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柳巷名字由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尉迟敬德从家乡来到山西首府太原,古称并州。初来乍到,尉迟敬德又不会阿谀奉承,最初不仅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流落到街头。有一位老太太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被隋朝皇帝征去挖运河,病死在工地上。所以看到与自己孙子年纪相仿的尉迟流落街头十分不忍,就把他叫进自己家,拿出衣物和粮食救济他。可是尉迟不愿拖累老人,就连夜不辞而别。

后来,尉迟敬德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终于打回了并州城。攻城的前一天晚上,尉迟感念老太太当年雪中送炭的恩情,找到老太太,告诉她,只要在门前插一根柳条,就不会遭到军队的骚扰和袭击。老太太知道后,为了防止乡亲们也遭受战争的侵袭,连夜通知了村里所有的人家。第二天,整个一个村子,家家门前插柳条,尉迟的军队看到柳条全部绕道走,没有骚扰一家一户。

随着时间的流逝,柳条落地生根,长成粗大的垂柳,柳巷之名也开始流传开了。每到烟花三月,纷飞的柳絮就会向世人展示老太太救人的功德和尉迟报恩的胸怀。

柳巷,是太原最繁华的商业区。河北省冀州市南尉迟村,原有尉迟恭墓,“尉迟恭之墓”墓碑已毁。

宝藏的秘密

相传尉迟敬德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个个勇武,却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尉迟敬德说的话只会反的听。尉迟敬德要他们往东,三个儿子就往西去;尉迟敬德要他们上山,他们一定会下海......眼看自己快不行了,三个儿子又不听自己的话,尉迟敬德很担心自己死后家道会衰落。就在临死前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要埋在山里,用石头做棺木,一定要结结实实永远打不开!并且你们永远不要来看我!”他想,三个儿子一定会把他的话反过来做,一定会把他埋在河边,用木头做棺材,木板轻脆不结实,并且会经常来看他的坟地。他会把丰厚的遗产藏在一个绝不会有人发现的地方,在自己最内侧的衣服里留一张藏宝图。这样,等他的棺木腐朽掉,他后世的子孙就会发现他留下的宝藏,他的家族就会永远兴旺下去。

在他死后,儿子们在给他办丧事的时候,二儿子主张反过来办,可是大儿子说:“二弟,父亲一辈子我们都是跟他反着干,现在想想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他老人家最后一个心愿我们就帮他了却了吧。”三儿子也说:“以前真是太不懂事,这一次就按照父亲的心愿办吧。”于是,三个儿子把尉迟敬德装进厚重严实的石头棺材里,埋在深山里,在周围种上树,隐藏好,就再也没有去看过。(与光武帝刘秀埋葬黄河滩的传说相类似)

许多年后,再也没有人能找到尉迟敬德的墓地,也就没有人能找到那一份巨大的宝藏。至今,尉迟敬德家乡一带还流传着山里有宝藏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尉迟恭怎么死的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敬德,名融,为人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南北,屡立战功。

在玄武门之变时,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立下大功。因此,尉迟恭因功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为鄂国公。后来,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不久,便回家养老,从此,谢绝宾客,不再过问世事。归隐后,尉迟恭开始沉迷于修炼仙丹,常常研磨并自己吞服大量的金属矿石。他想用方士的方法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但最终却使身体受损不小。此外,尉迟恭在求仙问药的同时,还挖池圹建楼台,将房子装饰成仙气飘飘的仙人居所。他还学着仙人起居的模样,生活长达16年之久。

最后,在这些仙丹的作用下,最终在家里驾鹤西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尉迟恭是谁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敬德,名融,字敬德,是唐朝名将,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青年时,跟随刘武周攻打李唐。但在失败后,尉迟恭以两城降唐,被李世民封为右一府统军。后来,李世民被郑军围捕,因尉迟恭的营救,就加深了对他的信任。李元吉听说尉迟恭同样擅长长矛后,就和他比试,但被其三夺长矛。公元621年,尉迟恭随秦王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被封为左二副护军。大唐统一后,李建成为对付李世民,想买通尉迟恭,但被他拒绝。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被封为太子左卫率。李世民称帝时,突厥攻打大唐,尉迟恭讨伐突厥。大破突厥后,尉迟恭被封为吴国公,后改封鄂国公。随后,尉迟恭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不久,回家养老。公元658年,尉迟恭去世,享年74岁,葬于昭陵,谥号“忠武”。

尉迟恭为人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他跟随李世民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为大唐的安定做出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秦琼尉迟恭怎么变成门神的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门神是什么东西,不过在以前,门神可是每家每户过年时候都要贴的,而其中最火爆的两位,就是秦琼和尉迟恭,当然,这两个人物同时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门神呢?这里面还有一段传说需要了解一下。

从元代起,民间演义和戏剧的力量日益增大。秦琼为门神最早的传说,是讲唐太宗当皇帝后,常常在晚上听到或者看到有鬼魅,吓得心惊肉跳。为此,大将秦琼就自告奋勇,说“我和尉迟恭晚上全身甲胄,为陛下把守宫门!”结果,当晚鬼魅就没再出现。

大喜之下,也不能天天让二位大将守在宫门外面站岗啊,唐太宗就让人画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贴在大门上。这个故事,后来被编入明朝畅销书《西游记》里面,从此,秦琼、尉迟恭作为门神就完全固定下来。不过,《西游记》中秦琼、尉迟恭成为门神,故事更曲折、更有文学性。

《西游记》怎么说的呢?

唐朝开国初年,长安附近有条泾河,泾河老龙王触犯了天条,其罪当斩。于是,玉皇大帝就派唐朝大臣魏徵第二天午时三刻监斩老龙王。为了保命,泾河龙王在行刑前一天化为人形,入宫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求他在第二天拖住魏徵。如果魏徵没时间去当监斩官,老龙王就能保住龙头。唐太宗满口应承,他觉得魏徵是自己的手下,这事情好办。第二天,唐太宗让魏徵入朝,让他整天陪自己下棋,目的就是让魏徵无法脱身。魏徵在宫内,当然就不能去监斩泾河老龙了。谁料,午时三刻之际,正和唐太宗下围棋的魏徵坐在那里打起瞌睡,着了!唐太宗太在意,也没叫醒他。而魏徵恰恰就利用这个打的这个盹儿,灵魂出窍,去把泾河老龙给杀了!泾河龙王被斩后,深怨唐太宗言而无信,鬼魂就夜夜到皇宫里面大吵大闹,向唐太宗讨命。唐太宗每夜都被老龙王冤魂吵得受不了,只好向群臣问计。为此,大将秦琼挺身而出说:“臣愿同尉迟恭戎装立门外以待,龙王鬼魂自然不敢来宫内骚扰!”果然,有两位大将守门,龙王鬼魂没敢出现,唐太宗终于睡了一宿好觉。日后,为免二将辛苦,唐太宗就让宫廷画家把秦琼和尉迟恭的形象描画下来后,张贴于宫廷正门上。故事传出去,民间跟风,也将秦琼、尉迟恭贴在自家大门之上,那老哥两就开始为我们中国人站岗了,一直站到了现在。

即使是民间传说,其实也都不是空穴来风。那么,为什么老百姓偏偏选秦琼和尉迟恭当门神呢?是他们孔武吗?是他们威风吗,是他们武功高强吗?都是!但说一千道一万,最主要的,这两个大将大英雄,还是他们人品好,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所以才能在中国这么多英雄中间脱颖而出。秦琼、尉迟恭之所以能最后入选为“门神”,是我们中国人对这两个隋唐英雄品质的最高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尉迟恭到底有几个老婆?黑夫人和白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说道尉迟恭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是真的厉害,话说在古代厉害的人都是有很多的老婆的,那么这个尉迟恭又有几个老婆呢?话说啊这个黑夫人和百夫人就是其中的两个,那么这个尉迟恭到底有几个老婆呢?这个黑白夫人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啊!

尉迟恭前前后后有资料记载的有四位:

真正历史有资料记载的第一位是结发夫妻-苏娬(589年-613年),京兆始平人;第二位是后妻,姓氏不详,在尉迟恭之后去世。

第三位和第四位就是黑夫人和白夫人了,但是黑白夫人是小说杜纂的啊,在真正的历史上并无记载了。

那么这个黑白夫人又有什么故事可言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

尉迟恭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那位,不过,你知道人家的媳妇吗?说到这那可真是羡煞世人啊。在书中记载,尉迟恭一下子娶了黑夫人和白夫人这两大美人。

下边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中间的原由吧。黑夫人在《说唐全传》、《兴唐传》等书中,叫黑素梅,对黑夫人的容貌,《兴唐传》里有这样的描述:芙蓉开在黑池边,浑如一朵水青莲。她是宋义王孟海公的二夫人,那么,大夫人是谁?那就是白夫人。黑夫人和白夫人都是女中豪杰,战力相当高。

隋朝天下大乱后,历史上的孟海公在山东揭竿而起,自封为宋义王。山东离河北很近,而河北有位更狠的人物,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窦建德。不过等到窦建德打败孟海公后,他俩一起败给了李世民。黑夫人本是隋朝官员之后,老爸辞官回了家乡,教黑夫人武功。隋朝大乱,为了保护村民,黑白夫人组织人马一起奋力保护村子。

在李世民攻打孟海公时,黑夫人出战尉迟恭,结果,被尉迟恭生擒了。本来,这对黑人在战场上时,就都越看对方越顺眼,这一生擒,自然就有故事发生。李世民早就看出问题来了,便亲自指婚,跟着徐茂公做媒,秦琼担保。白夫人名叫白素花,她爸是黑夫人父亲的结义兄弟,也跟黑夫人一样,一个套路,只不过被尉迟恭捉后,多了个黑夫人解劝的环节,一起嫁给了尉迟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独孤皇后尉迟宽为什么害死嫣儿?文姬为何讨厌伽罗?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嫣儿原本就是因为尉迟宽就家暴的倾向,所以决定带着文姬离开尉迟宽。后来杨坚帮这对母女找到了安身之地,而在文姬心中更想把杨坚当做是自己的父亲。不过最后嫣儿还是决定给尉迟宽一个机会,只是没想到尉迟宽依然旧习不改,醉酒后竟然失手将嫣儿给打死。文姬的家就这样被毁了,不过文姬小小年纪就在心中产生了如此阴影,势必会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而且她对伽罗的敌意,也是越来越大。

独孤皇后》是由陈乔恩(饰独孤伽罗)、陈晓(饰杨坚)主演的古装剧,自节目开播以来,就受到了超高的关注度。在最近更新的剧情中,嫣儿因为忍受不了尉迟宽的暴力行为,而带着文姬离家出走了,杨坚把她们母女两人安置在竹庐,还经常陪着她们一起玩耍,为此年幼的文姬非常喜欢这个温柔的杨阿叔,便喊他为父亲。但是就这因为这一点,而将年轻的嫣儿逼上了死路。

伽罗的出现打破了文姬的美梦,在杨坚的心中,伽罗的位置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所以当伽罗在竹庐出现的那一刻,文姬的心中就已经对她产生了恨意。

后来嫣儿带着文姬回到了家中,尉迟宽也反思了自己的过错,一味地讨好文姬,而文姬也选择原谅了他,一家人又重归与好,但是杨坚给文姬编的蚂蚱被尉迟宽给发现了,这时的尉迟宽才知道嫣儿离家出走的这段时间里都是和杨坚在一起的,所以愤怒的他选择了酗酒,然后将嫣儿给活活打死了。

有部分网友对尉迟宽的疯症感到好奇,为何文质彬彬的尉迟宽会有如此不良的嗜好呢?其实这件事在嫣儿的丧礼上找到了答案,尉迟宽之所以有这样的恶习,完全是因为尉迟迥在他年轻的时候强行让他上战场杀人,并且还因为他的愚笨对他非打即骂,所以尉迟宽才选择借酒壮胆,却没想到因此染上了癫狂之症。如果尉迟迥能够让尉迟宽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也不会造成如今的悲剧,所以说嫣儿的死完全是因为尉迟迥的狠心造成的。

在之前的剧情中,细心的网友可以发现,尉迟迥确实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他自己是武将出身,就强迫尉迟宽也要习武,这才造成了如今的悲剧。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若是尉迟迥当初能够尊重尉迟宽的选择,不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能文姬会在幸福的环境中长大,但是尉迟迥因为自己的固执,不仅害了尉迟宽,还害了文姬。年幼的文姬三观不正,认为伽罗破坏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她会如何对伽罗进行报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独孤皇后尉迟容结局?尉迟容帮助尉迟文姬报复伽罗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容和伽罗虽然是妯娌,是一家人,但是她却因为自己青梅竹马的事情,一直都是非常恨伽罗的。不过尉迟容也因为黑化之后,一直都遭受自己丈夫杨整的嫌恶。尉迟容作为反派人物,自然是会找到一点机会都要报复伽罗,她找到了尉迟文姬,将尉迟文姬送入宫中,利用她的身份去离间杨坚和伽罗的感情,这样的尉迟容,她最终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呢?

尉迟容,是杨家的二嫂,独孤伽罗的妯娌。她贤惠聪明,知书达理,是丈夫的贤内助,尉迟容嫁给杨整全是独孤伽罗的功劳,独孤伽罗本来以为尉迟容和杨整会幸福的在一起,可是没想到尉迟容的青梅竹马出现了,一切都变得不幸!

一次偶然的关系,尉迟容跟结婚前的青梅竹马的陆作谦藕断丝连的事情被身为杨家大嫂的独孤伽罗发现,却间接害死了他,这件事情曝光后,尉迟容也失去了丈夫杨整的宠爱。家破人亡后,她逐渐黑化成为一个一心只想复仇的女人。

剧中尉迟容自独孤迦罗进宫后就在其左右,但本该最亲近的两人后期却因误会间生嫌隙,被仇恨淹没的尉迟容逐渐走向黑化之路。

尉迟容在剧中的人物性格是非常鲜明的,在剧中尉迟容是一个敢爱敢恨之人。但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步步的掉进了自己设下的陷阱,最终成为了一个心里充满着仇恨的女人。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尉迟容最终的结局并不会太好,据悉在历史上并没有尉迟容这个人物,想来是编剧虚构的。

尉迟迥的女儿尉迟容,嫁给了杨坚二弟杨整,杨整对尉迟容非常照顾,从来不拘束妻子的行动。有次,尉迟容和曾经的恋人在杨家的后花园私会,被大嫂伽罗看见了,为了不让伽罗将自己的行为告知丈夫,尉迟容亲手将私会亲人杀害。

对于这件事情,尉迟容一直铭记于心,但伽罗是杨家的大嫂又不可轻易动她,只好等待机会成熟后再报复。尉迟容偶然中,找到了寺庙出家的尉迟文姬妹妹,利用尉迟文姬特殊的身份,进行报复伽罗。

尉迟容非常清楚尉迟文姬与自己一样非常记恨伽罗,因为尉迟文姬从小与杨坚生活在一起,心中早已心存爱恋,伽罗的出现将尉迟文姬最爱的人抢走了,这正是她恨伽罗的原因。

于是,尉迟容利用各种理由将尉送进宫中,安插在杨坚的身边。尉迟文姬来到杨坚身边,杨坚内心开始发生着变化,对尉迟文姬非常亲切关爱,毕竟从小一起长大的。

面对这种情况,伽罗开始并没有与尉迟文姬计较,可到了最后两人在伽罗面前更加过分,尉迟文姬直接爬上了杨坚的床,这让伽罗彻底崩溃。准备找尉迟文姬理论,却被对方反咬一口。在伽罗几番调查中发现,尉迟文姬如此肆意妄为,全是尉迟容在背后指使的。

很快,尉迟容的所作所为传进了丈夫杨整的耳朵中,杨整对妻子的行为感到羞耻。自从妻子与秘密情人私会后,杨整就开始对妻子有看法了,可没想到妻子并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放肆,这让杨整对尉迟容彻底产生了厌恶。

《独孤皇后》中的尉迟容终于是被杨整原谅了,这么多年都没同床共枕,在跟杨整的感情恢复了之后,可没想到却彻底黑化了,父亲尉迟将军因为杨坚而死,自己当年的情夫因独孤伽罗而死,而自己的大哥也因为杨坚而死,不禁让人好奇她黑化后的结局。

尉迟容当年嫁给杨整后被青梅竹马找上了门,但在大嫂独孤伽罗的劝导下跟青梅竹马拜拜,却没想到那男人失足落水死了,这件事被杨整知道后,跟杨整数年没同房,这是胎尉迟容黑化的第一步。

父亲尉迟将军愚忠自尽,尉迟容将父亲的死嫁祸给杨坚,这是尉迟容黑化的第二步,侄女尉迟文姬流离失所,说出了大哥尉迟宽也是因为杨坚跟独孤伽罗而急火攻心去世,这三步彻底导致尉迟容黑化。

尉迟荣跟文姬认了亲后,将文姬带在身边,两个人秘密计划要杀了独孤伽罗,可这个时候的独孤伽罗还将尉迟容当做自己的亲人,什么事情都跟她分享,而尉迟容也将文姬送到了宫中,计划开始了。

不得不说这个尉迟容是真的傻,从始至终独孤伽罗都是为了这个家好,这一切都是误会,尉迟容不自省反倒将这些错怪罪在伽罗的身上,她真是愚蠢。

关于尉迟容的原型历史上找不到,但她的侄女尉迟文姬就是历史上被独孤皇后杀了的尉迟氏,这个尉迟容这么不分善恶,结果可想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尉迟迥和尉迟恭是什么关系 尉迟迥怎么死的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尉迟迥这个人,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他的打斗能力可是非常强的,而且是擅长骑射。然而最重要的是,在现代很多人都认为尉迟迥和尉迟恭两个人有什么关系,毕竟两个人都是尉迟家的,只有最后一个字不一样。所以就被认成了是兄弟。但是实则并不是。那么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尉迟迥最后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尉迟迥和尉迟恭是什么关系

应该没什么关系.但都是鲜卑族.又是同乡.有点像后汉三国时的田畴.田豫

尉迟迥(516年―580年),字薄居罗,代地(今山西大同东北)人,鲜卑族,西魏、北周将领,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能征善战,好施爱士,位望崇重。初为宇文泰帐内都督,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累有军功,任尚书右仆射、大将军。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入蜀平萧纪。以功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守蜀地。北周初年,拜为柱国大将军。宣帝宇文贇即位,出任相州总管。宣帝死后,杨坚独揽天下兵马事,他起兵讨伐坚,兵败自杀。

尉迟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鲜卑族,朔州平鲁下木角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2、尉迟迥怎么死的

尉迟迥能征善战好施爱士位望崇重。初为宇文泰帐都督,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容,攻克沙苑,累有军功,任尚书右仆射、大将军。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入蜀平萧纪。以功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守蜀地。北周初年,拜为柱国大将军。宣帝宇文贇即位,出任相州总管。宣帝死后,杨坚独揽天下兵马事,他起兵讨伐坚,兵败自杀。

3、尉迟迥个人资料

尉迟迥(516年~580年),字薄居罗,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时期将领,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赠太傅尉迟俟兜之子。

聪敏俊美,好施爱士。擅长骑射,能征善战。初为帐内都督,迎娶金明公主。参与收复弘农、攻克沙苑,屡立军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魏安郡公。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攻打蜀郡,平定萧纪之乱,拜大将军、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受封宁蜀公。北周初年,拜柱国大将军、太师、秦州都督、大司马、进封蜀国公。北周宣帝时,累迁大前疑、相州总管。

大象二年(580年),反抗大丞相杨坚专政,举兵发动叛乱,为名将韦孝宽所破,兵败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尉迟敬德的传说:母亲是一个人熊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有一年家乡发大水,尉迟敬德的父亲上山砍柴被洪水阻隔,

眼看命不能保,一头母熊从山林中冲出,救了他的性命。母熊因此受了伤,此时洪水还没有消退,所以尉迟敬德的父亲只好在山上陪着母熊。洪水退了之后,尉迟的父亲想下山,临行前向母熊道谢,说:“救命之恩永世不敢忘,不知你有什么事我可以效劳。”这时母熊开口说话了:“我本是河北道元帅之女,家父被奸人所杀,我也被奸人做法陷害成了这个样子。听说牧马河水边在月圆之夜有刚过脚踝的红叶绿蕊蒿草,研磨服下后我就可以恢复成人形了。只是我现在这个样子没有办法去,上次去时河边的人家差一点将我打死。”尉迟的父亲听后说:“你救我一命,我必当报答。你放心,月圆之夜我一定把蒿草带回来。”

尉迟的父亲在月圆之夜摘到了牧马河边的蒿草,可是在上山寻找母熊的时候被蛇群阻隔。好不容易找到母熊的时候已经快过子时了,母熊一口将蒿草吞下,可是已经过了子时一刻了。所以母熊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会恢复成人形。尉迟的父亲留下来照看母熊,久而久之产生了感情,就成亲了。一年之后,母熊产下尉迟敬德。

所以尉迟敬德力大无穷,传说就是继承了他母亲的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上尉迟敬德的夫人到底是谁?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尉迟敬德很多人都知道其实这个人也还是很有个性,个性到这个人厉害得让人发怵,救李世民,打败单雄信,李元吉,最主要的就是大破突厥了,这么厉害的一位怎那么他的夫人到底是谁呢?其实传说很多啊,那么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这个有明确的考古材料记载,在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唐太宗陵园的陪葬墓(注意,是人死以后葬过去凑在一起的“陪葬”,不是把活人杀了埋掉的“殉葬”)当中,有尉迟敬德和他夫人的合葬墓。二人的墓志都存留完好,从中可知尉迟敬德的原配夫人情况。

尉迟夫人墓志标题为《大唐故司徒公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公夫人苏氏墓志铭并序》。这位夫人姓苏,名娬,陕西始平人,隋开皇九年(589)生。她的曾祖苏毅,祖父苏元吉、父亲苏谦三代都是做官的,算是官宦人家的贵女。嫁给尉迟敬德之后,她“隋大业九年岁次癸酉五月丁丑朔廿八日甲辰终於马邑郡平城乡京畿里之第,春秋廿有五。”

苏娬死时年仅二十五岁,从后文看他们夫妻感情很好的,不大可能是被丈夫家暴(咦)。以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推论,育龄妇女生孩子的时候死亡率很高,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尉迟敬德的长子尉迟宝琳就是这位苏夫人所生。所以入唐后,尉迟敬德飞黄腾达,身边肯定也有不少女人,但是他和他儿子一直都很怀念苏夫人。

贞观八年十二月,尉迟敬德在马邑郡原配的墓地先做了一番修缮立墓志等工作,可能在这时唐朝廷追赠苏娬为“鄂国夫人”。显庆四年,尉迟敬德七十四岁高龄去世以后,皇帝唐高宗又特意下诏(很可能是他们的儿子尉迟宝琳请求的),令其孙潞王府仓曹参军尉迟循毓,负责把苏夫人从马邑郡迁柩昭陵,和丈夫合葬於昭陵东南十三里安乐乡普济里之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