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儿发热中医外治法(热门4篇)

由于宝宝的抵抗力低下,所以常常会引发一些疾病,所以家长们要多加注意,那么宝宝上火该怎么办呢?其实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做功夫。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小儿上火食谱,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489

文章

4

篇1: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发热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发烧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各有特点,如果能够做到相互补充,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病效果。那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发热呢?

宝宝发热并不只是由风寒引起,原因有很多,不过大致可以归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中医讲的六淫,即风、寒、热(暑)、湿、燥、火,疫疠(即传染病);内伤包括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逸。绝非只是受风寒引起的发热。

捂汗并不是中医退热的唯一方法。在中医理论当中,宝宝是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这里中医讲的阳主要是指促进孩子生长的功能,阴是指人体生长的物质基础。这句话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是说宝宝正处于幼稚状态,身体各方面还尚未健全;第二是说,宝宝阳气偏盛,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当宝宝还处于幼稚阶段的时候,因为卫外的功能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外邪所侵。宝宝常外易受六邪所侵,内易被饮食所伤。其疾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而且阳证、热证、实证居多,热、急又容易生风(抽风),所以宝宝惊风也比较多见。

中医对于宝宝退热也是通过辨证施治,采取汗法、泻下法、清法、温法等方法治疗,而不是一味地捂汗。捂汗只适用于风寒郁表的时候,如患儿表现为发热恶寒(怕冷或冷得打哆嗦,喜多盖被子)、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发汗使表邪得以驱除。但是宝宝寒邪极易化热入里(这是宝宝的特点),使用汗法就会促使热入心包、肝风内动而引起抽风。对于这种情况,捂汗就好比火上浇油。可见,中医汗法的使用也是需根据不同情况的。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发热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儿发热中医是怎样进行饮食调理的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夏季热在医学上称为暑热症,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痛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因本病多发于夏季,故名为夏季热,发病时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而荐方各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相应较长。秋凉之后,症状自然消退。部分小儿可连续发病几年,但再发时症状相对辐轻,病程较短,下面来看看小儿发热中医是怎样进行饮食调理的吧?

1.蕹菜马蹄汤

蕹菜200克,马蹄(荸荠)1个。将马蹿切碎与蕹菜共煮汤。每日3次,连服7日。

适用于小儿夏季热。

2.空心菜荸荠汤

空心菜250克,荸荠10克。先将空心菜、荸荠洗净,将空心菜切成5厘米长段。再把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至荸荠烂熟时停火,食菜、荸荠,饮汤。每日2~3次.连服7天。

适用于小儿夏季热。

3.山药玉竹藿香汤

熟地9-12克,山药6~9克,玉竹、麦冬、葛根、益智仁、乌梅各9克,藿香3克。以上药料加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可补肾养阴、消暑化湿。适用于小儿夏季热.

4.荷叶冬瓜汤

嫩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食盐适量。荷叶剪碎,冬瓜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汤.汤成去荷叶加食盐少许。每日两次,连服7-10日。

适用于小儿夏季低热、口渴心烦。

5.绿豆百合汤

鲜百合50克,绿豆30克。百合、绿豆分别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煮烂,加冰糖适量调匀即成。

有清暑润肺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夏季热。

6.蚕茧红枣汤

蚕茧30个,红枣30枚。红枣洗净,去核,同蚕茧一同放人锅中,加水煎汤即成。食枣饮汤。

适用于暑伤肺胃而有汗者,以及小儿夏季热.

7.荷叶饮

新鲜荷叶1张,洗净后切成小片.水煎取汁,加入蜂蜜调匀即成。

有清暑醒脾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夏季热。

8.黄瓜豆腐饮

水豆腐200克,黄瓜200克。将豆腐切成块,黄瓜洗净后切成段.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汤,加调味品即成。代茶饮用。

适用于小儿夏季热。

9.五味枸杞饮

五味子、枸杞子各50克,冰糖50克。将五味子装在纱布袋中,与枸杞子同煎,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加冰糖调服。每日数次,代茶饮用,连服数日。

适用于小儿夏季暑热之食欲不振、体倦乏力。

10.茭白粥

茭白100克,粳米100克。先将茭白洗净,切细丝,加水煎取汁液,与淘洗干净粳米一同煮粥。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

可以解热毒,除烦渴,通两便。适用于烦热,消暑,小儿夏季热,酒糟鼻。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发热中医是怎样进行饮食调理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儿发热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发热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数都是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所导致的。我们把这种病邪侵入人体后导致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称为外感热病。那么小儿发热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主要根据不同的发热原因,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主要包括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滋阴清热等几类。

病势深入,发热程度较重的时候,属中医里热炽盛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类。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生石膏、寒水石、生山栀、知母、丹皮、黄连、黄芩、鱼腥草、半枝莲等。如发热较高且大便不通者,可加用大黄,以通便泻热。如高热伴烦躁,或出现高热惊厥者,应加用钩藤、羚羊角、蝉蜕、白僵蚕等。此类药煎煮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生石膏应该先煎,并且应用剂量要大一些。

对于热病后期,持续低热的患儿,中医辨证一般属于阴虚内热阶段,中药应选择滋阴清热类。如生地、麦冬、沙参、青蒿、鳖甲、玄参、天花粉、地骨皮、白芍、玉竹等。如伴有大便秘结者,可加用火麻仁、郁李仁等。如低热而兼盗汗者,可加用生牡蛎、浮小麦等。

小儿外感初起,发热症状较轻的时候,属中医邪热在表阶段,中药应选择疏风清热类。如桑叶、菊花、芦根、薄荷、防风、牛蒡子、荆芥穗、竹叶、蝉蜕等。此类药煎煮时应注意不宜久煎,一般煎15~20分钟即可,薄荷一定要后入,煎3~5分钟为宜。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有许多有效的方药。在选择方药时,一定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查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有不少人认为中药退热太慢,其实不然,只要辨证准确,中药完全可以迅速退热的。

以上小编为您讲解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相对西医来说,中医治疗也许更缓慢一些但是更安全,家长们不妨试一试吧。如果你对宝宝发烧如何处理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发烧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医怎样治疗小儿腹泻发热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认为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不外是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而腹泻发热既可见于感受外邪致病,亦可见于内伤乳食致病。具体讲,发热可见于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此外还可见于泻下无度,水阴耗损所致的伤阴证。中医中药不仅对小儿泄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腹泻伴见的发热同样有确切疗效,下面来了解一下中医怎样治疗小儿腹泻发热吧?

风寒泻一般除泄泻、发热外,常伴肠鸣腹痛,大便色淡,鼻流清涕等症,临证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发热重者加用荆芥、防风之类。湿热泻多见于暑湿季节,除腹泻、发热外,常见大便色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诸症,临床可予葛根芩连汤加减。身热重者加用生石膏、滑石、知母之类。伤食泻通常除泄泻、发热,常见大便酸臭、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等,临床一般予保和丸加减,兼身热者用连翘、黄芩、黄连之类。

除上述分型外,临床尚可见到由于暴泻无度,耗损阴津,阴亏内热而见发热者。相当于西医所言“脱水热”。对此型发热,临床可予连梅汤加减。另可加用生葛根以退热生津。

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发热的同时,临床尚可根据患儿情况,酌情选用针刺、推拿等方法做为辅助治疗,对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十分有益。

泄泻发热较重时,针刺在辨证选穴基础上,可酌加曲池、合谷、大椎等穴;推拿时则可酌加退六腑,清大肠,清脾胃等手法。

总之,中药及针灸、推拿等疗法对小儿泄泻所致发热有确切疗效,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配合西药,适时采用相应措施,使患儿尽快康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怎样治疗小儿腹泻发热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