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阅读文库【实用八篇】

不知不觉,泛黄的秋叶依已然消失,独留光溜溜的树枝在风中摇曳,希望大家能在这个长夜,融化这一年所有的不开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义务教育阅读文库,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浏览

6106

文章

8

篇1: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过关训练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公共场所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王子墨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并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还放上当日该校学生离开博物馆后垃圾遍地的照片为证。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并对学生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在这起事件中,该被指责的又是谁呢?

公德失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引导羞恶之心成为“公德”,或许是一个教育思路转换的关键。

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随地方便的孩子,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笔者以为,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的来访参观。而在飞机上的那位孩子与家长,在其他乘客喊来空姐之后,空姐却不置可否,其实是否可以适用旅客黑名单制度,也是可以讨论的。如果规则与机制付之阙如,公德如何树立得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了社会团体的作用,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公德要求更严苛的场所会越来越多。以博物馆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博物馆有4510家左右,年均接待观众超6亿人次,近些年还在快速增长。这些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场所建立起来了,公德规范的形成还需要更多的讨论,以及更多严肃的教育,而且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来源:学,科,网]

5.下列对本文论题的表述

A.学校教育。

B.道德教育。

C.公德教育。

D.礼仪教育。

6.下列有关本文对私德与公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偏于修养私德,而忽略公德,公德失范不等于道德滑坡。

B.引导羞恶之心成为“公德”,或许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关键点。

C.同样是乱丢垃圾,在自己的房间是私德问题,在博物馆却是公德问题。

D.随地方便的孩子,在机舱和在荒郊野外,也分别表现出公德和私德的问题。

7.下列对“公共场所如何才能发挥公德教育作用”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为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的规则,使之对公众行为有约束的标准。

B.给公共场所赋权,使之对公德行为具有执法权。

C.对在公共场所公德失范的人采用黑名单制度。

D.发挥社会团体在公共场所的监督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3500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人孩子都在读书,那么今天为大家讲讲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技巧

材料/工具

阅读理解

解题步骤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字词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3、“”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答题技巧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2503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小学语文中的阅读也倍加重要,如何在阅读这一项抓分成了很多孩子的难题,很多老师家长为此很着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5、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6、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7、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全文共 190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猜您感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是什么

一、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二、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1、对于选择题

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

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2、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

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

3、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

(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全文共 486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单元整体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 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 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 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 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 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 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 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变序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 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 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 ,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 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 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 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好语文的方法

1、兴趣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2、自主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3、多写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4、多读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5、积累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 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 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 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 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 生活上全力帮助 ┐ 伟大的

好朋友 ―│ (第二层) │― 友谊

(第一层) │ 事业上亲密合作│ (第四层)

└ (第三层) ┘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学导式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 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 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 -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 文,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 、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⑥ 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 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四步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作业;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 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情境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 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 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 ,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 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 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快乐学法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 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 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 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 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

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 “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 功之乐。

4.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 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课外活动,使学生 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语文有哪些阅读答题的技巧

全文共 315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小学语文中的阅读也倍加重要,如何在阅读这一项抓分成了很多孩子的难题,很多老师家长为此很着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5、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6、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7、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常见修饰句子的方法

1) 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 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此句用“告诉”“快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3) 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如:(夸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他照样锻炼。

4) 排比: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的人民心一齐欢跃起来。

5) 设问:自问自答。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6) 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如: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7) 疑问:提出问题。如:今天你去图书馆看书吗?

举例

比喻句:碧绿的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真美!

拟人句:太阳揭开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祥地注视着大地。

排比句:青蛙叫起来,无边的田野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

反问句:光是学习优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学生”吗?

夸张句:桂花十里飘香。

设问句:小明为班级做贡献,是为了老师表扬吗?不是的,他是诚心诚意为班级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全文共 486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 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 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 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 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 生活上全力帮助 ┐ 伟大的

好朋友 ―│ (第二层) │― 友谊

(第一层) │ 事业上亲密合作│ (第四层)

└ (第三层) ┘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学导式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 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 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 -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 文,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 、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⑥ 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 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四步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作业;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 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学好语文的方法

1、兴趣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2、自主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3、多写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4、多读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5、积累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情境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 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 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 ,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 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 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单元整体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 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 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 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 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 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 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 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快乐学法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 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 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 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 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

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 “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 功之乐。

4.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 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课外活动,使学生 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变序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 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 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 ,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 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 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 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制度_小学义务教育经费规章制度

全文共 497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落实国家反贪腐的政策,坚决落实教育经费管理是必然的要求,因此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势在必行。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希望你喜欢。

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篇1

教育经费是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物质保证。当前,教育经费来之不易,管好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是学校负责人及财会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抓源头管理、防微杜渐、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为认真执行《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如皋市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现就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重申如下:

一、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

1、学校的各项预算外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本校财务部门实行统一核算,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及时全额解缴财政专户,不准设立收入过渡户,不得公款私存或个人保管,不得将学校收入、往来款、代管款项转移至其他单位或部门(如工会、食堂等),不得隐瞒或截留学校收入,更不得私设“小金库”或“账外账”。

2、学校各项支出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按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核算支出;必须严格按经费收支计划和部门预算执行,坚决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列支。

3、学校经费不得借给系统外个人、单位使用,不得对外投资或购买有价证券,不得为附属单位和其他单位进行经济担保。。

二、加强收费管理

1、各学校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收费管理负有全部责任。学校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教育收费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建立健全收费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实行票款分离,及时向学生或学生家长出具规范的票据,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

2、学校向学生收取服务性、代办性收费项目时,必须以学校名义发放《告家长书》,在坚持自愿的基础上明确收费依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严格按照校务公开的要求予以公示。

3、加强学生代办费管理。各学校必须严格按规定的代办费收费标准收费,按物价、财政、教育部门的规定严格控制代办费的列支范围和项目,学期结束前,必须按实结算,多退少补,并出具结算清单。在代办过程中所取得的相关返还款、手续费、劳务费等,应及时冲减学生代办费。

三、健全单位经费管理制度

1、学校要建立健全经费审批制度,明确经费审批的职责和权限,严格经费审批的手续,每张发票都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校长、分管校长、总务主任和总账会计要各负其责,严格把关。

2、学校成立内部审核领导小组,建立重大经济往来或经费支出集体研究制度。学校大宗采购支出或大型业务活动,由校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属于政府采购的,必须通过政府采购办理。学校研究重大开支的有关会议应邀请学校总账会计或报账员列席,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以备查考。

3、建立票据管理责任制,加强票据的领用、保管、缴销的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有关票据,严格审查外来票据,严禁用不合法的票据作为支付凭证入账。

四、严格控制消费性支出

1、凡属本市教育系统内部在基层单位工作或开展各项活动确需用餐的,要坚持在学校食堂用餐,中午一律不准饮酒。

2、严格控制招待费用。学校发生的招待费必须按照“小额、合理、必需”的原则列支。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和娱乐消费。

3、单位组织的各类活动,要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量入为出。各类庆典活动要俭朴,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出市参加各类活动,必须报教育局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

五、加强基建维修与设备采购支出管理

1、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增基建项目计划的管理,按规定上报材料,规范审核程序,做好可行性研究及批准立项等方面工作。

2、未经教育局批准,学校不得擅自增加基建或大型维修项目,经教育局批准的基建项目必须实行招投标制度。

3、学校的房屋维修和绿化工程,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应报教育局审批后实施。学校应通过比价或询价方式确定,支出以有权审核部门审定的决算为依据。

4、学校的教学设备仪器的购置,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必须经市教育局同意立项后,根据规定权限,由市政府采购中心或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组织招投标。

5、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按《如皋市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学校资产,做到账据、账物、账账相符。布局调整对学校资产进行处置时,做到保值、不流失,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教育自身的发展。

七、严格食堂财务管理

1、学校食堂作为为教师学生服务的非盈利性部门,要单独设置食堂伙食账目,划清学校与食堂的经济往来,认真核算食堂收支,准确反映盈亏,定期公布账目。

2、要建立完善食堂物资管理制度,加强对物资的采购、验收、领用、保管等环节的管理,堵塞漏洞,杜绝浪费和损失。

3、由个人或单位承包的学校食堂、商店等后勤服务部门,必须坚持公开招投标,学校要与承包人签订书面协议,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要向教职工公布承包合同和承包金额,将承包金额全部上缴学校财务部门,接受公众监督。>>>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义务教育经费规章制度”

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篇2

为有效管理学校教育经费和正确使用经费,避免盲目浪费教育经费,做到合理合法。经学校教代会全体成员一致讨论通过,特制定以下经费管理制度。

一、学校的预算内外经费均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后勤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要求做到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总务处负责加强对财务人员得管理和业务学习指导。

二、由后勤分管领导分管财务工作,经费收支实行审批制度。各部门需要使用经费的必须逐层请示汇报到主管领导。一百元以下的由分管领导负责审批,一百到五千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5000元以上由学校教代会讨论审批。

三、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本着“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计划报经学校教代会批准后,财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计划圆满完成。

四、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经会计主管审核,内容真实合法,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并有经办人、验收人和有关负责人签字,最后校长经签字后方可办理支出,否则财会人员不准予报销。

五、严格遵守物价部门核准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亮证公开收费,根据上级规定,各项收入使用财政统一规定收费票据,收费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禁止任何部门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学生乱收费;严禁非财务部门和个人私自收取、存放资金,私设“小钱柜”。

六、出纳、会计要独立分管经费和帐目,分工明确,尽职尽责。提款数额较大(10000元以上)的经费需要有2人以上财务人员协助,保证资金安全,切实管好用好各项经费。

七、凡是学校预算内、外资金的全部存入学校的公家户头,凡属于教育经费的一律不得挪做他用,各项专用基金严格按规定提取,分别核算管理,专款专用。

八、严格控制借款,因公借款,需以书面形式汇报所需的开支数额及相关说明,并经校长批准后方可借支,并按规定时间及时结算。

九、严格执行本条规定;禁止动用教育经费变相或乱发奖金、实物、补贴等等。

十、会计每月月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校长汇报收支结余情况,定期向教师公布有关经费的收支情况,主管领导定期对所属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篇3

国家对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相对宽裕。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规范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尤为必要。为加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经费收支行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夕阳民族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

一、收费管理

1、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2、所有经过批准的收费要进行公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收费,并把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举报电话,在单位内外醒目的地方,以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的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3、所有收费,要开据规范性票据。收费学校必须向缴费人开据安徽省财政厅印制的统一票据。

4、无收费依据,自立收费项目、超标准、超范围、搭车收费、收费不开据或使用不规范票据、打白条等收费的,缴费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和举报。已经发现,严肃查处,追究当事人责任和单位领导责任。

二、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管理

1、管理模式

我县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实行县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额度分配到校,学校把握使用,县会计结算中心统一结算的运作模式。

1)资金额度到校:学区把资金数额明确到各学校,让学校了解可使用资金额度,以便学校预算安排使用计划;

2)学校把握使用:学校将按照一定原则,认真审核学校预算;

2、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原则

1)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原则。义务教育经费要首先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后勤服务、校舍维护等方面的必要支出;其次要根据不同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中小学公用经费,并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坚持预算控制的原则。小学预算编制应当遵循真实性、完整性、重点性、科学性、透明性、绩效性原则。应根据明确的公用经费数额,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而出,将学校收支全额纳入预算,作出预算编制,做到预算不留缺口,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

3)公开透明原则。大额支出事项,应集体决策并进行公示、公布,公开透明。

3、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学校维持正常运转所需开支的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费用等方面。

1)业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包括教学业务费、实践实习费,文体维持费、宣传费等;

2)公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公用车旅费、会议费、邮电费,机动车燃料费;

3)设备购置费是指因教学和管理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文体设备、图书及其他设备;

4)修缮费是指教学和管理用房屋,建筑物和各类设备维修所发生的人工、材料费用,以及不够基建立项的零星的土建工程费用;

5)教师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6)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建、投资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如:工资、奖金、福利补贴等。坚决禁止不按规定乱发各种津补贴。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通知精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分项开支应按一定标准。经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可按以下比例:

业务费:不少于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总额的30%;公务费:支出应控制在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总额的20%以内;设备购置费:支出应控制在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总额的15%左右;修缮费:支出应控制在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总额的25%左右;教师培训费:支出在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总额的5%安排;

4、经费支出程序

1)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报账员,负责本校报账事务。专兼职报账员要在二年内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经费支出实行学校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500元以下的支出,凭正规发票,由经手人签字后交学校校长验核、批报。千元至万元的设备购置,严格按政府采购手续办理。

2)大额经费支出,原则上不支付现金,实行转账。

3)完善批报手续。出具票据要规范,手续要齐全;支出票据要有经手人、审核人、批报人;大额设备购置和校舍维修等支出,票据要附合同和物品清单,工程类票据要附合同(协议)和预决算清单。

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1)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资产清查。

2)学校要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物品)的购置、验收、保管、领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更、捐赠、报废、报损等必须按程序报批。资产处置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按规定安排支出。学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抵押、担保。

6、建立健全各种账目建立健全各种账目,如:各种会计账目、易损易耗物品和大宗物品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台帐等。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8、严格把握接待、招待标准,压缩公务支出费用。严格控制公务费支出。禁止超标准招待,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假公济私。

三、检查与监督

1、坚持民主理财,推行校务公开。各学校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大的经费支出事项,要集体研究决定并在校内外,公示、公布;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制度,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2、建立责任追究制。对因管理不力,不正确行使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