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经典20篇

浏览

6502

文章

198

篇1:世界首批转基因宝宝已长大,即将成年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成功转化遗传物质的结果发表在1997年的美国医学杂志上,随后在2001年一篇关于人类生殖的论文中被引用。科学家将第三个人的遗传物质注射到总共30个胚胎中。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婴儿实际上有两个母亲的线粒体DNA或mtDNA片段,这意味着这些婴儿在技术上有三个父母。

然而,不清楚这30个婴儿后来是否都健康。参与这项研究的圣巴纳生殖医学和科学研究所(IRMS)终于在今年年初开始追踪至少17名转基因婴儿,他们现在都是青少年。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些转基因青少年的身份,甚至他们目前的健康状况,但是转基因人类背后的伦理问题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一些人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通过改造人类基因来创造某种高级种族或者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好看的视觉特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甚至已经停止允许对胚胎进行这种基因改造,称它们为“生物产品”,因此受其监管。这种行动早在2002年就停止了。然而,这些最早的胚胎修饰是为父母准备的,如果没有科学的干预,他们会将严重的遗传疾病传给他们的后代。

而且这些青少年也可能把他们的转基因基因传给下一代,所以即使没有机会生产出其他合法的转基因人类,我们也已经把这些转基因材料引入了人类,并可能通过未来的生殖过程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一旦生殖医学和科学研究所发布了关于这些青少年的健康报告,我们一定会及时让每个人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狗长大后体型的判断方法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单纯的看小狗,并不能知道其长大后的体型,有没有什么方法判断呢?小编为大家支招!

柯基犬

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判断小狗长大后的体型:

1.同一窝小狗的胎数

大型狗一次可生七、八只以上;小型狗一次才生二、三只。这是一个相当准确的参考指针,如果小狗的兄弟姐妹有七、八只多,它绝不会是娇小玲珑型。

2.满月体重

满月时体重约3公斤的小狗,将来会长成约10-12公斤重的中型狗。这是一个参考指针,例如说满月时已达4、5公斤重的小狗,成犬的体重可能会超过15公斤。 另外,也可经由它的牙齿推断出年龄后,比较它的体重大小。

3.换牙时的体重

小狗约110天大时乳牙开始掉落(由大门牙开始),约160天大时全部换完。中型狗的幼犬开始换牙时约7公斤重。

以上所述只供参考。狗狗的体型或大或小,各有优劣,随人喜好。养大型狗,不只要努力赚钱买狗食,还要锻炼体魄,才扛得起大包大包的狗食与有力气溜狗;养小型狗则要提防牙齿障碍、关节毛病、甚至水脑(吉娃娃),这些同样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还有一点:虽然大型狗给人很大的威胁感,其实除了某些特定的狗种(如杜宾)外,许多大型狗的脾气相当好,对小孩子的戏弄反而具有较大的包容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宝宝睡觉爱哭闹,长大注意力难集中?

全文共 2400 字

+ 加入清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类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手段。那么,宝宝睡觉哭闹长大注意力难集中?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林女士最近很苦恼。她说,宝宝已经4周岁了,打出生起就特别“难养”,尤其每天睡觉那个折腾,绝对挑战极限,“但凡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哇哇大叫,一晚上折腾个五六轮是常有的事。”

让林女士郁闷的是,前段时间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告诉她一个无意中发现的现象:婴儿时期比较乖、睡得好,养起来比较省心的小孩,大起来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成绩也好;而婴儿时期哭闹频繁,睡眠易惊醒的小孩,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学习成绩也相对不好。

“婴儿睡觉和注意力有关联?我不大相信。但听她列举的例子,好像又挺有道理。这么说来,对我这样的妈,不单娃小时候折腾,娃大起来更要操心?也太悲催了。”林女士表示了自己的疑问。

婴儿期的睡眠状况和日后的注意力及学习情况到底有无联系?我们随机调查了身边的几位妈妈,并请医学专家作了解释。听听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四个婴儿期哭闹的孩子,三个日后注意力有问题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妈妈,她们的孩子有些还在读初中,有些已经读大学,有些已经工作了。

十位妈妈中六位表示孩子婴儿时期哭闹少、睡眠好,其中五位妈妈表示孩子长大后注意力比较集中,成绩也很不错;一位妈妈表示孩子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但偏科厉害,文科好,理科不大行。有四位妈妈表示孩子婴儿时期比较闹腾,睡觉不安稳,其中三位妈妈表示孩子长大后在注意力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周女士的女儿读初二,她说,女儿从小哭闹厉害,经常要抱着才能睡着,一放到床上就哭。“家有夜哭郎,那时候真把家里人弄得焦头烂额。现在成绩中等,最大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一心好几用,说说也不大听得进。”

不过,陈女士的儿子小时候哭闹也比较厉害,带带也有点累,但他现在注意力很集中,特别看书很坐得住。“现在初一,阅读量很大,尤其对历史感兴趣,《资治通鉴》看得很有味道,文科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陈女士说,但儿子理科不怎么好,感觉怎么努力都不上道。“会不会哭闹少的小孩比较有理科的脑子?爱哭闹的孩子理科不大好?”

有孩子小时候省心,大了也省心

吴女士的儿子去年考进浙大,读设计相关专业。“他小时候比较乖,不大闹的,睡眠基本蛮好,出生第一个月闹过一次,好像是便秘了,后来就没怎么闹过,睡醒了给吃给喝就行。稍微大一点有段时间,每天到了半夜12点左右会大汗淋漓地惊醒,持续了大概1年左右,后来好了。”吴女士说,儿子注意力一直很集中,小学三四年级时就可以一个人独守钓鱼竿,“我觉得注意力集中对孩子学习很重要,但注意力是不是天生的就不知道了,应该先天后天都有点影响吧。”

张女士女儿现在美国读大学,从小到大都比较省心。“属于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要吃的类型,很省心。我们小时候从没去过辅导班,喜欢带她出去到处旅游。她小时候成绩也一般,但数学一直很好。她算是很有潜力的小孩吧,自己有套学习方法,做事情也很专注,努力一下进步很快。中考、高考的成绩都很不错。”张女士说,她觉得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比较重要,同时,父母要学会放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尤其是自理能力要得到锻炼。

徐方忠:有一定道理,但没有必然联系

婴儿时爱哭闹的娃,长大了真的容易有注意力问题吗?

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徐方忠说,这个现象没有必然的关联,但有一定的道理。

徐主任介绍说,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混合型。有些婴儿容易睡不安稳,爱哭闹,性格不太稳定,在气质类型上属于难养型。气质类型属于神经类型,是天生的,并没有好坏之分。比如说难养型的孩子,自主的东西多;易养型的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来说,各有利弊。

孩子的成长,包括注意力是否集中都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的行为不良,习惯不好。而孩子的坏习惯,有些时候是家长给惯出来的。比如有些父母要追着小孩喂饭,孩子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完全可以等孩子饿了再让他吃,他不要吃就不给他吃,慢慢培养吃饭专注的习惯。

“不管哪种类型的孩子,家长都要好好引导。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要,也就是做规矩。习惯好的要鼓励,不好的及时纠正,再让孩子养成一定的独立性。”徐方忠建议。

周国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般幼儿期比较调皮

杭州七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表示,目前没有研究表明孩子长大后的注意力缺陷和婴儿时期是否哭闹偏多有关联。

他解释说,部分孩子上幼儿园后就明显表现出比同龄孩子好动,上课不专心,但一般要到6岁以上,才能明确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就是我们常说的儿童多动症。“太小的孩子,比如一两岁的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主动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一般的哭闹是正常的,太安静孩子也不一定好,如果孩子2、3岁后语言发育能力迟缓,交往能力也很差,特别安静的话要考虑可能有自闭症倾向或有智商方面的问题。”

周国岭说,到医院儿童心理门诊来就诊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一些共性,比如他们的家长经常会提到孩子在幼儿园就很皮,静不下来,记性也较差,容易丢三落四,如果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忘记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写字会弄错偏旁,做数学题也经常会看错符号等等。周主任介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以通过相关的训练来改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多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他们的手、眼、脑等协调性较差,如孩子较大了还不会系鞋带,扣扣子,小学了还不会跳绳,拍球等。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帮孩子做些相关的训练,比如推球游戏、跳绳、连连看、找不同等等,而有些专业的注意力训练则需要到医院来完成。

很多孩子都可能出现以上现象,往往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记忆力不好,成绩不佳。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大厨师爆炒千斤小龙虾 吃“污泥”长大的小龙虾“脏”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龙虾,一直是海鲜美味的代表者,近日,湖南长沙某县举办啤酒音乐节,为了积攒人气,商家让四个厨师爆炒千斤小龙虾出来,特意请市民免费吃,光是用的大锅就有3.2米宽。美味的小龙虾的确诱人,但前段时间有传小龙虾很脏,你还敢吃吗?

传言说小龙虾很脏,吃污泥长大?

红澄澄的小龙虾在大锅内油炸过后香气更加长远,是市民们在大排档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但有传闻有美味小龙虾其实很脏,因为小龙虾在污水里长大,吃它等于吃污泥?如此可怕言论你对小龙虾还有爱吗?

养殖人员:小龙虾脏的只是壳!

如果你看到的小龙虾很脏,其实是一种误解,它只是没选洗干净,因为小龙虾是生活在优质水域的,但由于湖水污染后导致它的甲壳很脏,吃的时候就要彻底清洗才行,某些不干净的大排档就没有清洗干净,直接出售才给消费者误解,如果清洗干净或者购买净水虾是没有问题的。关于“水越脏小龙虾活的越好”“小龙虾是吃腐烂的垃圾食物”等传言,养殖人员也否认掉,小龙虾是可以自己觅食小鱼小虾和植物的,也可以吃麸皮,但如果吃了腐烂的食物就会死掉。

由此可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龙虾肉质不脏完全可以放心吃,如果把所有传言都当真的,那你可能就与什么美味都无缘了,因此,不止小龙虾,所有食物都如此,食用前一定要处理干净,否则,再好的食材没弄干净还是有可能吃出病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孩子3岁前患上肺炎长大后当心哮喘缠身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3岁前患上肺炎长大当心哮喘缠身,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在3岁以前患上肺炎,那么就意味着他日后患上哮喘的几率更高。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呼吸中心儿科教授费尔南多·马丁内斯博士(FernandoMartinez)说:“成年人的一些慢性疾病可能跟生命早期的疾病有关。这是因为生命早期很多器官都在飞速生长发育,当身体受到一些来自外界的不良刺激时,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而这种影响还会延续到成年阶段。”

马丁内斯补充说,目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在生命早期患上了严重的肺炎,那么将会造成肺功能低下,从而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这项研究发表在儿科杂志的四月号上。

这项研究对出生于1980年至1984年间的1250名男性和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调查对象从出生开始就加入了正在进行的图森儿童呼吸研究。

这些孩子3岁前的所有呼吸道疾病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之后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三组:分别是患过肺炎的孩子、患过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孩子,以及既没有得肺炎也没有患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孩子。此外,在孩子16岁之前,将由家长完成哮喘调查问卷,16岁之后由孩子来自行完成哮喘调查问卷,一直到29岁。

在孩子们6岁的时候需要进行过敏测试,从16岁开始提供吸烟史,同时在11岁、16岁、22岁或26岁等时期至少接受一次肺功能测试(肺活量测定法)。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它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肺活量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期患有下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患有严重肺炎的孩子,肺功能损伤的风险更高。童年患肺炎,日后患上哮喘和气喘的风险增加了一倍,而若童年患上其他下呼吸道疾病,其风险相对较低。

但是马丁内斯也指出,虽然早期肺炎与日后的哮喘关系较大,但并不是说早期患上肺炎长大就一定会得哮喘,有些人可能很幸运并不会受此影响。但是站在公众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它告诉我们应该要注意防止孩子在小时候就患上肺炎,这也是为了降低日后发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除了哮喘的风险外,该研究也表明,生命早期患上肺炎或其他下呼吸道疾病,也可能会增加日后患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风险。

美国纽约莱诺克斯山医院的内科医生Dr.LenHorovitz认为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他说:“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患有哮喘的孩子通常有早产史或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同时我们看到呼吸管损坏的孩子特别容易肺部感染。”此外,他还强调儿童肺炎患者一定要避免吸烟,否则更容易导致哮喘等疾病。他还提倡定期肺功能检测,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男孩学口才长大有用吗 男孩子学口才好不好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有用。学习口才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如今社会说话、演讲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面试、求职、开会、报告、演讲、销售等等这些都是对“口才”的考验。

男孩学口才长大有用吗

当今社会要得就是“会说话的人”,口才好的人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能得心应手,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口语表达,可以说,没有口才的人将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今,说话、演讲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如果你要立志成才,那就应该从小努力培养自己这方面的素质。

不要以为现在的“口才”就是耍嘴皮子,这是一个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沉淀,拥有出色的口才,常可以把所学融会贯通并更加生动精彩地传达给别人,工作和交往中,有很多当众讲话的机会,这是机遇,更是挑战。若是心跳紧张,不知说什么或者怎么说,有再高的文才也无法表现,可能失去的就是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儿时睡不好 长大易焦虑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美国休斯顿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发现: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被中断的孩子更容易在今后的生活中患上抑郁症或焦虑症。

研究者选取了50名7~11岁的儿童。分析结果显示:睡眠不足不仅会带来负面情绪,还会改变孩子们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健康。例如,仅仅是两个晚上睡不好觉,孩子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无法表现出快乐,兴趣较低,能记住的细节也较少。当他们正常的夜间持续睡眠时间充足时,这些情绪影响就不太明显了。研究的负责人、休斯顿睡眠和焦虑中心主任说:“与焦虑和抑郁类似,睡眠习惯在儿时形成,可能对今后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发表在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认为:健康的睡眠对孩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要高度重视孩子的睡眠质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从小被允许打游戏的孩子 和被禁止打游戏的孩子 长大后差距不小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被禁止游戏孩子可能长大后会过度补偿、导致孩子产生“报复性”心理等。从小被允许打游戏的孩子可能在社交中快速融入、增强亲子关系等。随着社会进步,电子产品和游戏在当今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孩子而言,游戏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家长在面对孩子玩游戏时,是该鼓励还是禁止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态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1、游戏并非直接影响因素

尽管很多家长认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实际上,游戏本身是一种智力开发和娱乐活动。不过,家长对于孩子游戏的态度和孩子自身的沉迷程度会影响其学业。家长要正视这一点,不要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游戏。

2、游戏成为补偿的对象

“报复性”补偿是一种心理现象,即人在童年时期被限制某些事物,长大后会过度补偿。孩子在游戏上的沉迷很可能是因为家长的一味禁止,导致孩子产生“报复性”心理。因此,家长不妨尝试适度的放纵,培养孩子对游戏的正确认识。

3、游戏的积极影响:社交和家庭关系

游戏并非全是负面,它也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例如,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在社交中快速融入,结交朋友。对于男孩子而言,游戏往往是建立友谊的途径。另外,在家庭关系方面,适度的游戏时间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强亲子关系。

4、正确引导孩子游戏意识

家长应当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游戏,使其不再被“游戏玩”,而是学会“玩游戏”。过于严格地禁止只会导致孩子对游戏产生浓厚兴趣,甚至将游戏视为一种“反叛”。相反,家长可以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并选择适合孩子的游戏,以此培养孩子对游戏的正确认识。

5、规定游戏时间和种类

家长可以制定游戏时间规则,如工作日不超过40分钟,休息日不超过2小时,并且要求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方可进行。此外,家长还应了解孩子常玩的游戏,以保证游戏的内容和影响是积极的。

在引导孩子游戏方面,家长的态度和方法至关重要。适度的放松和正确的引导,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游戏观念,使游戏成为一种娱乐和智力开发的工具。通过与孩子共同探索游戏的乐趣,家庭关系也会更加紧密,孩子的成长也将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大未成年”不用愁 四招让心理更成熟

全文共 2888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长大未成年”不用愁四招让你心理成熟起来

第二章:赫威斯特心理成熟的十大任务

第三章:怎样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生理成熟了,但是心理却一点也不成熟,这样很难变为成熟的人,如果想要你变得成熟,那么必须让自己心理成熟。心理不成熟怎么办?如何让自己心理成熟?下面小编给大家支招,赶快来看看学学吧。

“长大未成年”不用愁四招让你心理成熟起来

何谓成熟?生理上的成熟,只是成熟的第一步。心理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看起来成熟实际上却并不成熟的人,在责任与勇气面前一再徘徊。曾经有调查显示:50%的成年人心理没长大,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大未成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强调———健康的人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上均要符合其年龄特征。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年龄要与生理年龄保持一致。那么一个人成熟与否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怎么样才能谓之成熟呢?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的“心理成熟任务”一说,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尊重与相互支持的两性关系

如何营造一场美妙的爱情?这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直至今天,这都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对于很多人都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很多对伴侣的生命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相爱的人,历经重重考验终成眷属之后,却因为一些琐事争吵不休,甚至落得一个痛苦的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心态的不成熟,往往会有两种模式令许多美妙的爱情变得痛苦。其一是“家长式”的控制与过度照顾模式,其二就是“孩子式”的索取模式。双方的爱情中,适度照顾是必须的,也是美好的,但如果其中一方总是习惯以“家长式”的方式长期从生活或情感上照顾另一方,就往往会变成一种隐性控制,也容易使另一方形成依赖。而“孩子式”的索取模式,则是长期要求另外一方像父母一样照顾自己、宽容自己,会令对方感到劳累与烦恼。事实上,在两性关系中,诸如不负责任、乱发脾气、行为出轨等名词的背后,都暴露出不成熟的两性关系最真实的一面。

那么,成熟的两性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按照赫威斯特的说法,可以清楚看出成熟的爱模式,即在这种健康的关系中,真正做到不依赖、不索取,也不控制或过度照顾。双方应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互相支持。

这说起来似乎颇为容易,貌似也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但是真正要做到也决非易事。坦率地说,这与个人的成长与成熟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没有成长到成熟的境界,那在两性关系中产生依赖或控制的行为就是很正常与自然的事,甚至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只有在心灵成长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正的平等,互相独立而又相互支持的美好两性关系。

2、正确认识自我

一个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从数千年前的古埃及起,这都是一个困难的话题,直至今天也同样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尤其对于心理尚未达到成熟境界的人来说,对自我的认识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其中最常见的,大概有这样二种:一是过度自卑,二是过度自大。

容易过度自卑的人,往往是受到童年不良经历的影响,只看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以,对自我的认识也陷于一个负面化的陷阱之中,表现出过度自卑的一面。过度自大的人则往往由于生活环境比较优越或由于自卑而导致对自尊的过度需要,表现出过度自大,在认识自己的方面,只看自己优秀的一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这两种不成熟的自我认识模式,都会让人的生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成熟的人生在自我的认识上会建立起两个独特之处,一是对自己的全面认知与接纳,即不仅看到自己身上好的一面,也能够看到自己身上不好的一面,对自己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入的,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的认识,并且能够真正“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其二是适度自信,在“能够拥有主见”与“不僵化固执”之间获得一个良好的平衡。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与人相处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之一,但人生的成功与否也大半取决于此。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能够与不同个性的人和谐相处、建立起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模式,这也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要求当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与他人不一致时,要能够求同存异。即不用别人的观点与行为模式盲目否定自己,又不会以自己的观点与行为模式盲目否定别人,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4、独立的良好自我

孔子曾说过“三十而立”,这几乎成了古人衡量人生是否成熟的一个年龄标志。赫威斯特的十项成熟任务,有一大部分都是在讨论人的独立性、自主性。比如要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凡事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保护。行为上能够满足独立、合适的社会角色需要,在公益事业上、知识与技能、独立的思维能力上都能实现这一点。情绪的表达上趋于成熟与稳定,不会过分冲动与盲目。经济上能够独立自主养活自己并且能将生活维持在一定的水准。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所规划,尤其是事业与家庭的方向,培养一个符合自己愿望的人生模式。

以上这四方面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准,但对于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来说,成熟并不是年满十八岁就自然而然能实现的,成熟的标准更需要心灵的成长、独立自我的培养。走向成熟的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但成熟的人生,才能让我们享受到更多的幸福与美好!

赫威斯特心理成熟的十大任务

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应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3、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凡事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保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且肯努力奋发。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准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一个现代公民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怎样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心理成熟健康”,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之一,关键是:以什么为标准去努力?下面几点指标的描述或可参考一下:

步骤/方法

1.能做到主动并直接地把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去。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或爱的能力。3.能够善待和接纳自已的一切,包括好坏优劣等都如此。

4.能够随时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感知现实。

5.能够学会和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专注和高水平地胜任自已的工作。

6.自我形象定位现实,客观,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

7.能放眼未来,使自已行为的动力出自长期的目标或计划。

提示

*以上7点是对“高心理健康水平之人”的要求指标。是美国哈佛的奥尔波特多年研究的总结概括,是可作为我们努力方向的参照资料之一。

总结:以上盘点这些让心理成熟的妙招,都是不错的哦,如果你想迈入成熟者行列,不妨试一试这些方法吧,很实用很有效哦。(文章原载于《健康》,刊号:2012/03,作者:史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孩子哮喘长大后会好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来,全世界的小儿哮喘的患者在明显上升。目前全国至少有一千万以上哮喘患者,全世界有一亿多哮喘患者。那么孩子哮喘长大后会好吗?哮喘对儿童的危害大吗?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

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且持续终身的疾病。有关专家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哮喘的好发年龄在六岁以内,1~5岁的患病率为1.83%~1.20%,学龄期后患病率逐渐下降,14~15岁时患病率为0.29%。从这份调查资料来看,确实有部分哮喘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发病。但是,这种现象被用来证明哮喘患儿“发育后能自愈”,是不科学的。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是特异性体质的人在多种激发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引发的。然而,某些激发因素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在婴幼儿年龄阶段,很容易得感冒,而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人对某些病毒的免疫力会提高;又如,面粉、鸡蛋、牛奶等食物也可使某些特异性体质的婴幼儿激发哮喘,在日常生活中,这类食物是经常接触的,有的患儿可渐渐对这类食物产生耐受性。

家长往往害怕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而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持有戒心。事实上,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一旦确诊为哮喘,需要长期、规范、持续和个体化的治疗,患儿和家长要有坚持治疗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达到儿童哮喘成功控制不发作。

倘若一味地等待“发育期自愈”,不但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并发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当麻烦的疾病,在成年后大大增加治疗的困难,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以上介绍了孩子哮喘长大后会好吗的内容,因此我们在面对哮喘的孩子时,一定不要相信不用治疗,到了一定年龄就可自愈的谣言,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尽早的使疾病得到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两个小学家长 一个逼迫学习一个崇尚快乐教育 孩子长大后怎么样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逼迫孩子学习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好成绩,但孩子内心的反抗和抵触最终导致学习动力的丧失。而崇尚快乐教育虽然注重孩子的快乐和想象力,但没有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导致在后续学习阶段无法适应。两位身边的家长分别代表了两种教育理念,一位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另一位家长崇尚快乐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1、逼迫孩子学习的家长

这位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天都强调作业是否完成,不断质问孩子的错误和不足。虽然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成绩,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厌恶和反抗。他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厌烦,甚至希望能摆脱学习的束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抱有强烈的反感,成绩下滑,与父母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了暴力倾向。最终,他在进入初中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一落千丈。

2

2、崇尚快乐教育的家长

这位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以玩乐为主,不想让孩子感到辛苦,对学习放任自流。他们强调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是最重要的,不抑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这种放任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只顾贪玩而无法专注学习。进入初中后,孩子无法跟上学习的节奏,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乐和自信的形象不再存在。

3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寻找平衡点,既要注重学习成绩的培养,又要重视孩子的快乐和兴趣。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坚韧性格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什么那些越乖的孩子长大越痛苦?

全文共 2624 字

+ 加入清单

“懂事”和“乖”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可真是这样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01

“懂事”和“乖”

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02

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1)“乖”意味着讨好大人 忽视真实的自己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奶奶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2) “乖”意味着 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

我直截了当的说:“与其说你的孩子听话乖巧,不如说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3)越“乖”的孩子 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毛豆也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但我会合理表达我的不满,从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因为我们并不因为毛豆“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

我会支持毛豆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4)越“乖”的孩子 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期望我们“考公务员,拿铁饭碗”或者“进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做了公务员的人,过着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去了石油燃气的同学,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只有那些去中关村摆地摊、折腾电子商务公司、当时让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03

“乖”

不是个褒义词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乖”真不是个褒义词。

最本质的一点:这个时代是“后喻时代”: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不断向后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听父辈的话。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乖”一点,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

这个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铁饭碗?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听父辈指路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中国父母的“乖”,意味着用前人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接受了自己的成长教训的我,终于让毛豆做了一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这天吃过晚饭,毛豆拿着一个堆砌得很奇怪的小车来给我看,本是车窗却堆到了尾巴上,车头却倒装在车身,姥姥一看就皱起了眉头,“车哪有长这样的。来,姥姥帮你按画册上的砌好。”毛豆才不肯听话,继续往车身上堆砌大人无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这车堆叠得算不上巧,毛豆也绝对不乖,可这辆看起来丑陋的小车,在这个创新以指数级变化的时代,一定能通往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未来。

亲爱的小孩,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盘点小时候过年与长大后过年的区别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的我们天真快乐,容易满足,不管玩什么,身边有什么人,永远都是渴望寒假还有好多好多天

1

小时候过年的重头戏就是除夕那天晚上,趁着家人在屋子里看春晚,在兜里放一大把糖,跑出去和小伙伴放鞭炮

2

除夕那天,一定会在玩累了后,乖乖坐在家里,一边吃一边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一起看春晚已经成为过年的一件标志事件

3

大年三十那天,你可以在外面疯一天,只等着家人做好一桌美味佳肴喊你吃饭

4

你最渴望的就是从初一开始走亲戚,因为这样你会得到好多好多红包,还可以去好多地方玩

可是长大了,你觉得小时候有意思的事都没意思了,过年只不过是大家聚在一起的一种形式了

1

长大后的你再也不会又蹦又跳,再也不会手拿鞭炮了,甚至你都懒得出门

2

玩手机代替了大家一起看春晚,你宁愿在手机上单独看电视剧到凌晨,也不会和家人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地守岁

3

大年三十的那天,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已经变成了准备饭菜的人,而不再是那个在外面浪完回来吃饭的人了

4

大年初一,你再也不会迫不及待想穿上你的新衣服出去炫耀,因为你可能没有新衣服,除非你有自己买

5

你再也没有机会得红包了,或者有人给你红包,你也不好意思拿,亲戚们都关心你有没有女(男)朋友、工作,而不再是成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孩子长大了,如何让孩子独立睡觉?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孩子出生以后一般都是由父母带着睡,这样方便照料也给孩子增加了不少安全感。但是长时间和孩子一起睡,不仅会给父母带来不便,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最后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让孩子独立睡觉很重要。

孩子一般到了3-5岁的时候就应该独立睡觉,但是让孩子独立睡觉时孩子总会有各种抗拒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从布置房间开始做起。孩子有一个自己独立的房间,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布置房间,孩子将房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打理。这样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住在自己打理的房间,孩子会对环境的熟悉度上升,增加好感。孩子睡觉之前家长要陪伴,比如讲讲小故事,听听音乐,让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逐渐进入梦乡,这也是孩子独立睡觉以后家长给予的一定安抚。

孩子独立睡觉家长要要求孩子一同参与,能提高孩子在房间里的安全感,并且心有成就的在自己的小房间独立睡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很多人长大了都还喜欢看动漫?

全文共 251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长大了都还喜欢看动漫?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本人在校大学生,身边不少人喜欢看动漫,表示比较费解。

操作方法

1

(1)动漫和电视剧其实没什么大不同,都是有一定的主题故事和情节。不同的是动漫里的人物是画出来的,而电视剧里的人物是演员演出来的。相比于电视剧,动漫有个优点就是动漫人物可以超出人类的美,不存在演员演技问题,更不存在所谓的五毛钱特效。动漫可以实现很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东西,所以看动漫会比看电视爽。比如我就不怎么喜欢看有动漫改编的电视剧,一是人物的美感在现实中难以找到,二是演员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不同以致有些观众对演员的诠释不满,三是动漫中的场景、特效放在现实中会失去原有的磅礴,真的让我感觉好尴尬啊。

(2)动漫以其在制作上特有的优点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能更好的表达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思想,以其夸张的手法向观众传达主题。或许是本人偏向于血腥一些的动漫的原因,对现在的一些纯情、单纯的表达真善美的电视剧无感,我更偏向于揭露人性的丑恶的影视剧,能给人带来善与恶的争夺感和现实感。除非是遇到一些真的很有意义的电视剧,不然我一般还是选择看动漫。

(3)虽说电视剧是真人演绎,但有些电视剧里的剧情、人物是不贴近现实的。反而在虚拟的动漫里,我们能看到很多贴近现实的人物。在电视剧里看到不切实际的大家的吐槽声会比在动漫里遇到不贴近现实的剧情大一点。大家可能更加能接受在动漫的虚拟世界里看到天马行空的东西。

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动漫,一是为了消遣,二是为了在影视剧中找到共鸣或是与自己生活相反的世界。所以看动漫和看电视剧没什么区别呀,成人看动漫更是没什么问题了。

2

遥想两年前,我与某同事在一家小面馆。

某同事点了一碗米粉,指着我碗里的面条说:“你怎么会喜欢吃面?你要是北方人就算了我都能理解,你一个南方人不吃粉吃面条干嘛?我真不能理解。”

因为都是异地工作,我和他合租在一起,我在自己房间看动漫,他指着屏幕问我:“为什么你这么大了还要看动画片?幼稚不?”然后摇摇头,一副哀我不幸、怒我不争的表情。

在我的生活当中,碰到过很多对我的喜好指手画脚的人。

这是我面对他们时的表示

对于这些对他人的爱好指指点点以提现自己优越感的朋友,我的内心是怜惜的。

这帮人一般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思维模式简单,喜欢认死理。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蛋;动画片是给小朋友看的,都是大人了就应该看大人该看的电视连续剧。

二、缺乏求知精神,沉不住气,在对某一现象未做充分调查论证或者哪怕是初步了解之前就急于评判。

三、对于整个文娱产业的看法狭隘,没有意识到只有遍地开花才能造就这个产业的枝繁叶茂。

当然啦,他们有可能会说:劳资才没那个时间去想去看,劳资就是想吐槽!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认为除了以上,这个人至少还有一点不足,那就是:没教养!

简单谈谈为森么喜欢看动漫吧。

等等!你们喜欢一件事还需要理由的?

3

可能是本来就喜欢看动漫吧,不管是年龄多大,他都喜欢看动漫,就像90后上小学喜欢吃辣条,上中学也喜欢吃辣条,上大学还是喜欢吃辣条。不是某些特定的人群喜欢干什么,只是喜欢干这个事的人长大了而已。动漫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只是孩子看的,现在很多动漫都是成年人才能看得懂其中精髓的,比如你的名字电影很多小孩子是看不懂的。动漫不只是给未成年人看得,很多动漫都是很有内容的,所以,如果一个大人还看动漫,可能实在回忆童年,还有可能是一个好动漫。

4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在动漫上意见不同的最主要的思想,我想说的是,动漫并不是小孩子的专利,尤其是现在的一些日本动漫,很多并不是小孩子能看懂的,甚至国产动漫,像西游新传,是一个很幽默,很搞笑的动漫,但喜欢的一些幽默我认为并不是些小孩子能理解的,那么它的意义就不是在那么小孩子身上能体现出来的。

不可否认,很多动漫确实是没什么含义的,但这只是一种娱乐,就像很多大人喜欢买彩票,喜欢喝酒,弊大于利的东西,只是因为自己的喜爱。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动漫都是没有营养和意义的,例如秦时明月,我觉得有很多中国历史上的知识能学到的~

5

其实这个问题小编我真的想拒接回答,毕竟我喜欢看的动漫暴露了自己的年龄。不过说到动漫,小编我话匣子就关不住了,一定要和大家好好唠唠嗑。

说到动漫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宫崎骏,作为日本著名的漫画家,他的作品在世界动漫界中都可以称之为独树一帜,他的动画作品技术精湛,画风温暖,内容也是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属于大爱系列,所以他的作品在动漫界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而喜欢宫崎骏作品的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为什么被认为是给小孩看的动漫越来越受到成年人的喜欢呢,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情感因素。作为80,90后很多人成长中都会有一些经典的动漫陪伴,这些人虽然长大了,但是这种情节去却在心中根深蒂固。就像我最喜欢的一个动漫作品是《名侦探柯南》,可能是这个动漫陪伴我的时间太久了,培养了我思维逻辑上的习惯,让我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一个正确的逻辑判断,同时我对侦探类的作品也变得毫无抗拒力。《名侦探柯南》现在已经上映21年了,我因为心中的执念一直在追剧的路上不停歇。

二、技术的进步。我记得小时候看动漫,特别是64年的《大闹天空》由于时代和技术的局限性,当时动漫的画风是比较粗糙的,但是这是国产漫画的起点,也是国漫标志性作品。现在的动漫作品,场景极其优美,人物的设定也更加饱满,给人的感觉也很直接,这也让一些成年人爱上了动漫。

三、文化的宣传。在漫画的前期,因为技术和人员的缺少,很多的动漫作品都夭折了,但是现在的技术发展和人们认知的改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从事这个事情,动漫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关于动漫的宣传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也多人开始了解动漫爱上动漫。

四、情节的简单。动漫的内容比较简单,不会像电影电视剧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很多成年人上班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家后想放松下思维,无疑动漫是很好的选择之一。动漫的思维很多是比较简单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会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在里面,这也会给比较迷茫的人指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动漫给人一颗童心,让我们回到了童年,所以成年人喜欢看动漫,是对童年的回忆和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胎儿都是如何一步步长大的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怀孕最初期,胚胎只有针尖般大小;出生时,胎儿—般约有七斤重,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胎儿都是如何一步步长大的吧!

第一个月

胎儿的脑部、眼部、嘴巴、内耳、消化系统、手、脚已具雏形。胎儿长约半厘米。

第二个月

胎儿的面部、肘、膝部、手指及脚趾开始成形,骨骼开始发育。胎儿开始有轻微动作,长约3厘米,重约1克。

第三个月

到了第三个月,胎儿已会踢脚、握拳、转头、咪眼和蹙额。牙齿、嘴唇和生殖器开始发育。这时,胎儿长约9厘米,重约28克。

第四个月

胎儿的头发、眼睛、睫毛、指甲开始生长、声带及味蕾亦已长成。胎儿这时长约18厘米,重约113克。

第五个月

胎动愈来愈强烈,胎儿已长出头发,会吮吸拇指,身体各部份的器官逐渐成长。这时胎儿长约25厘米,重约224克至500克。

第六个月

胎儿已可以开闭眼睛和听到母体内的声音。这时胎儿长约29至35厘米,重约560至680克。

第七个月

胎儿的皮肤呈红色,略带皱。体重较上月增加一倍,重约1.1千克,长约35—42厘米。

第八个月

胎儿逐渐长大,骨骼更为强健,已可以听到母体外的声音。这时胎儿长约42厘米至46厘米,重约2千克至2.7千克。

第九个月

胎儿发育已达完成阶段,皮肤变为粉红,皮下脂肪丰满。胎头下降进入骨盆,准备诞生。这时胎儿长约50至55厘米,重约2.7—3.2千克。

胎宝宝10个月旅程的16条关键描述

1.从受孕时起到胎儿2个月大,这时胎儿的脊椎开始形成。

2.怀孕第8周,胎儿的皮肤有了感觉,对皮肤进行刺激,能使大脑逐步发达。

3.从怀孕第2个月开始,胎儿在羊水中进行类似游泳般的运动。

4.从怀孕第3个月起,胎儿会吸吮自己手指,虽不老练,但只要是能碰到嘴的,不管是手臂还是脐带,胎儿都会吸吮。

5.胎儿的小耳朵从怀孕4个月起就可听到子宫外的声音,当听到巨大的声音时,他(她)会感到吃惊。

6.怀孕5个月后,脑的记忆能力开始,胎儿反复听到母亲的声音时,就能辨别这种声音,由此产生一种安全感。

7.怀孕5个月后,能熟练地吸吮手指,只要吸到手指,可以很认真地持续下去,其神态似乎在品尝手指的味道。

8.怀孕5个月后,肾脏开始工作,胎儿喂羊水后,可以通过小肠过滤,并在羊水中小便。

9.怀孕6个月后,胎儿开始有了嗅觉,在羊水中的胎儿能嗅到母亲的气味,从而记忆在脑中。

10.怀孕6个月后,母亲常感到强烈的胎动,这是胎儿正在用自己的脚踢子宫壁,脚的剧烈运动使羊水晃动,从而刺激胎儿的皮肤,向大脑传递冲动,促进发育。

11.怀孕7个月后,胎儿应具有视物的能力。

12.怀孕7个月后,胎儿对外面的声音会反应出喜欢或讨厌。

13.怀孕8个月时,胎儿能听出音调的高低及强弱。

14.怀孕8个月时,胎儿的味觉系统已很发达

15.怀孕8个月时,子宫收缩或受到外界压迫,胎儿会猛踢子宫壁进行抵抗。

16.怀孕8个月后,胎儿开始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很多专家相信,胎儿及其母亲的感情息息相关,胎儿和母亲将共同分享喜和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多少孩子被错误延迟满足伤害了?长大没安全感还容易走极端

全文共 323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2019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一位小男孩问巴菲特: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小朋友学会延时满足?巴菲特笑了一下,回答说:延迟满足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好的选择,我一直坚信每赚一美元我就应该花掉。我想要什么的时候,我就要去得到。要明白一件事情,如果你拥有50万或100万美元时不快乐。那你拥有了五千万甚至一亿美元也不会快乐的,快乐与金钱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延时满足也不要延得太迟,巴菲特这番关于延迟满足的话里有两个意思:人都喜欢即刻满足,所以该即刻满足的时候就不要刻意去延迟满足。延迟满足也不要一直都在延迟没有满足,延迟得太厉害了,什么快乐都没有了。延迟满足是不错,但是不要滥用。说了那么多,什么是延迟满足呢?延迟满足是指:抵制立即获得奖励的冲动,以期在将来获得更有价值奖励的一种行为。凡是提到“延迟满足“,估计很多家长的的脑子里会一下子想到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1

一、被家长滥用和误用的延迟满足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棉花糖”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意志力在人一生中的作用。

在一间幼儿园里,研究人员找来几十名孩子进行一个测试。

规则是这样的:

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但没有奖励。

如果能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就会得到额外的棉花糖作为奖励。

等了一段时间等不住的孩子可以按铃,研究人员马上返回,孩子可以把糖吃掉但是必须放弃第二块。实验的结果是:

一部分孩子立刻吃掉了糖,

一部分孩子死盯着棉花糖,等了三十秒后等不下去了摇铃,

只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成功等到实验者返回。

研究追踪发现,越能等待的孩子,未来越容易成功。

依据这种等待中展现的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教授提出了“延迟满足。”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延迟满足概念被家长经常引用

只不过关于这个实验的一些细节,家长是不知道的。

1、棉花糖实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实验样本),仅仅只有不到90个孩子。数量太少以至于不足以代表更大的儿童群体。

2、其次这些孩子都是从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个幼儿学前班里招募来的。

家庭情况只是一个社区的一般标准,不具有广泛代表性。正因为如此,纽约大学的学者们整理分析了从2002年开始长达十几年的数据,并重新演绎了这个实验。

这次实验儿童总数超过900位。被招募的儿童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种族和语种。

此次实验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

新的实验数据表明,能够抵抗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大部分出身比较优越,家庭条件较好。

这些孩子平时就能随便吃糖,现在吃还是等会吃,没什么影响。

而选择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则普遍来自条件比较差的家庭。这些孩子平时吃棉花糖少,自然抵抗诱惑的能力更低一些。

那么,棉花糖实验的学者误导了我们吗?实验的设计者Walter Mischel教授认为不能这么说,因为在研究中他也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在实验过程中,那些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孩子,几乎都不懂得延迟满足,无法通过测试。很可能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研究人员的承诺,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直觉,认为只有靠行动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也就是说家庭条件好,同时对实验者信任的孩子,更加容易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去吃那颗棉花糖。

虽然现在人们对于棉花糖实验的争议依旧非常的大,不过有由此看出,所谓的“延迟满足”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

2

二、滥用延迟满足如何伤害孩子

1、 孩子容易走极端

有一位妈妈是延迟满足的忠实拥护者,把延迟满足应用到了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孩子被训练得自控力很强样子,不过某天他们出去吃饭,当妈妈去了卫生间,孩子立马抓起零食往嘴里塞,妈妈回来后,孩子变乖宝宝。

逛超市到玩具区,妈妈看不见时会恶狠狠的锤玩具。

这个孩子在妈妈面前一直压制自己的欲望,妈妈看不见时就极度发泄自己的欲望。

表面上想要强烈讨好妈妈,实际冷漠又疏远。

这就是延迟满足被滥用错用后培养出来的孩子。

父母总是故意“延迟满足”,让孩子压抑在心中的不满和怨恨越来越多。

失望和压力不断刺激孩子的神经系统,使得这部分越来越活跃,产生神经冲动的过程也会越来越快。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知道一些事情的发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就是很难让自己平静下来的症结所在。

2、孩子长大没有安全感

总是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安全感肯定受到影响。

比如正常的吃喝拉撒睡都被延迟满足的话,孩子自然对环境表现出不安。

日后不安全感强烈,变得不再信任他人。很难跟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需求是羞耻的,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强烈打击。长大后更是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孩子失去了感受当下的能力,很难快乐

有一个女生的故事,女生有钱有事业也有幸福的家庭。

但是她却始终十分焦虑。后来她才知道,因为小时每次她要什么礼物或者玩具。

父母总是以考试为第一作为条件,一旦她没得第一,那么想要的一件都得不到。

后来父母改了规则,不再为难她。但是她自己却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

最后只剩下追逐更高目标带来的焦虑,她早已失去了感受当下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自控力》中曾提出过一个“讽刺性反弹”的概念。

“讽刺性反弹”: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还要多。

因为对自己过于严苛,使得我们一次又一次自我压抑,而把“满足”给“延迟“。

始终得不到满足,只会让我们无力坚持,最终崩盘。

就如同巴菲特所说的,延迟满足被延迟得太久了,快乐也就消失了。

孩子学会了“延迟”,但是并没有“满足”。

3

三、家长如何具体的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到一个观点: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而实现自律的第一步,就是延迟满足。

什么因素能够使人达成目标,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的答案,但是至少有一个因素是自控能力。

1、及时满足,是延迟满足的基础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正面情绪出现的次数,心理学家称之为“积极影响”,而不是某次正面情绪的强度。

“延迟满足”说起来简单,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才是现实。通过日常的点滴幸福,积累自信、积累正反馈,这才是持久之道。

大脑喜欢立竿见影,总让我延迟,很容易放弃。

只有持续反馈,才能延迟满足。

因此,当孩子觉得眼前缺乏动力去坚持的时候,比起告诉他们“再坚持一会儿”,更好的方法就是需要家长为他们设置“即时满足”。

比如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都应是无条件得到父母即时满足。

像玩具之类的取舍,才可以使用延迟满足这一招。

并且为什么要延迟?良好的沟通很重要,家长最好能面对面地给孩子一个合理解释。

而不是自己单方面地下狠心要做这件事。

顺应人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2、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及时回应,是孩子学会自控的前提

父母的陪伴能帮助孩子平静下来,并逐渐学会自控。

很多动物都有及时回应孩子情感需求的天性。比如老鼠会频频地舔舐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鼠,而猴子会对小猴的需求有求必应。

这些情感上的安抚能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满足,情绪也比较平稳,成年以后的他们在鼠群或者猴群里才有更好的社会性。

孩子也一样, 较小的孩子没能力自己平复情绪,父母在身边的陪伴能帮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

这种平复情绪的过程就是孩子练习自己控制自己情绪的过程。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会慢慢明白,就算事情让我很难过,但是我知道过一会就会好的,没关系的。

3、 延迟满足也是有年龄段限制的

三岁前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也没啥抗挫折能力。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看到好玩的就想要这再正常不过了。如果延迟满足用在三岁前的娃身上,只会减少他们的安全感,并变得脆弱不堪。

三岁后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独立性的增强,这时候才可以尝试使用延迟满足法,以三岁作为一个界限是比较合理的。

所以延迟满足的方法不能乱用,也不能频繁的用。

如果你的孩子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控能力非常好,就更没必要了。

并且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国外的训练方法也并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盲目借鉴和照搬,不是坑娃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这些事从小逼着孩子做 长大后有出息 未来孩子会感谢你的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许多父母都倾向于亲自代劳,不愿强迫孩子去独立面对问题,更多时候,他们会放纵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吃饭时喜欢吵闹,有的父母可能不会采取措施制止,或者轻声规劝后,孩子依然哭闹,于是父母选择不加干预,任由孩子为所欲为。许多人认为孩子在小时候调皮捣蛋,长大后可能仍旧如此。但事实上,许多养成了不良习惯的孩子,父母的不干预,这些坏习惯得以延续。

如果家长注意到孩子的不当行为,必须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但父母必须坚持下去,以帮助孩子戒除坏习惯,养成良好的性格。

我有一个闺蜜,她的儿子在小时候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走神,放学回家后也从不主动完成家庭作业。后来,为了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她限制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戒掉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学校的表现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最终,孩子顺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在毕业后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家长期望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在孩子小时候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即使孩子有所不满,父母也必须坚守原则,只有坚决纠正这些坏习惯,孩子才会放弃顽固的抵抗。

需要纠正的坏习惯,以及家长可以采取的措施:

1. 远离手机

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许多孩子都离不开手机。有些孩子甚至因为手机而废寝忘食,似乎离开手机就无法完成任何事情。然而,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都有害。家长不能纵容孩子养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如果孩子沉迷于手机,他们的精力会全部花在手机上,导致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此外,手机上的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孩子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控制,并坚决执行这一措施。

2. 强迫孩子学习

许多孩子在小时候充满活力,难以集中注意力。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就不能心软。即使孩子们吵着要出去玩,要玩玩具,或者要玩手机,家长也必须鼓励他们坐下来认真学习。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度给予奖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非常重要,即使孩子抗拒,父母也应该陪伴他们度过难熬的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当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感激父母的坚持,这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了好成绩,也赋予了他们更美好的未来。

教育孩子需要纠正坏习惯,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家长应该坚持原则,不轻言放弃,只有在这种坚持下,孩子才能真正受益,成为更加优秀的人。高尔基曾经说过,养孩子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需要艺术。作为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明智向导。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迎接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丝瓜秧长大后用掐尖吗?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丝瓜掐不掐尖都可以,并不会影响生长和结果。如果掐尖的话,可以在它长到三米左右的时候进行,这样结出的丝瓜能更大一点,掐尖的好处就是能促使它生长更多的侧枝,结出更多的丝瓜,但是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不然果实长不大。如果种植的空间比较小,或者养分不够,也可以不掐尖,不掐尖长出的丝瓜也是足够吃的。

丝瓜为短日照作物,喜较强阳光,而且较耐弱光。在幼苗期,以短日照大温差处理,利于雌花芽分化,可提早结果和丰产。整个生育期当中较短的日照、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发育,能维持营养生长健壮,有利于开花座果、幼瓜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当丝瓜秧生长至5-6片真叶时,就开始吐须抽蔓,此时应及时搭架引蔓,根据丝瓜子蔓发生和坐果情况,将茎基部部分无效子蔓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适当圈苗后扶其上架,使其分布均匀。如生长过量可摘除部分子蔓,每条子蔓结1个瓜后摘除,结果后期,应及时摘除基部病、老叶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 长大后差异多大 别再说无所谓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种不同的成长路径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后续的学习能力、身体协调性和认知能力方面。因此,我们不应再说无所谓,而应重视爬行阶段的重要性。

1、爬行对婴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爬行,孩子可以锻炼四肢的协调能力,提高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力,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之下,直接学会走路的孩子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例如,在一个早教机构的活动中,放置了一个苹果,要求孩子越过障碍物去拿苹果,结果那些经历过爬行阶段的孩子更加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那些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则感到迷茫。这种差异不仅在婴儿期显现,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比如,在学龄前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那些习惯于阅读的孩子通常在小时候经历过爬行阶段,而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往往缺乏这一阶段的经历。这是因为爬行锻炼了孩子的协调能力,促进了大脑发育,使他们在语言和认知方面更为强大。

2、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其他问题

他们可能存在身体协调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无法很好地处理身体接收到的信息,导致协调能力和敏捷性不足。这可能影响孩子的平衡能力、动作技巧以及注意力和自信心的发展。这些问题往往被误解为孩子天资不聪颖,而实际上却是因为他们在发育过程中缺乏爬行阶段的锻炼。

爬行阶段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对身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发育有益,还为后续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爬行的重要性,给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