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工夫红茶是什么茶(汇集四篇)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喝红茶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浏览

1796

文章

4

篇1:坦洋工夫——风靡世界的功夫红茶!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原产于福安境内的坦洋村,曾以产地分布最广、产量、出口最多而名列“闽红”之首。

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四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传统机械制作工艺、新工艺、创新工艺。

传统手工工艺的制作流程分为:萎凋、揉捻、发酵、焙笼烘干。在解放之前,当时福安地区茶叶生产设备极其落后,所制红茶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采用这种工艺制出的坦洋工夫茶,闻起来带着淡淡的炭火松香,入口后是桂圆的滋味,也就是享誉英伦、驰名中外的“桂香茶”。

传统机械制作工艺与传统手工最大的区别是引进和改进制茶机械。因为机械化生产,茶味产生了变化,这个时期的香气慢慢出现了焦糖香与薯香,新工艺在毛茶初制工艺方面,基本流程与上述传统工艺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降低了发酵程度,保留了茶叶中的很大一部分活性成分,提倡后发酵,这种工艺之下的坦洋工夫滋味非常丰富,而且窖藏陈放之后的口感滋味特别爽滑。

创新工艺其实是近年来花香型产品大受市场欢迎下研制出来的,这个工艺其实是融合了乌龙茶制作的一道摇青工艺,所制成坦洋工夫兼具红茶的甜与乌龙茶的韵,深受诸多女性的喜爱。

重要步骤提示:

1、原产地:福安坦洋村。

2、制作工艺: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传统机械制作工艺、新工艺、创新工艺。

3、传统工艺 :萎凋、揉捻、发酵、焙笼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安化工夫红茶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茶叶是安化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安化工夫红茶是“湖红”的代表,与安徽的“祁红”,福建的“建红”鼎足而立,同为中国红茶之正宗,远销欧美,蜚声海外。

长期以来,茶叶一直是安化的一大传统产业,是主要的财税来源之一。目前,全县总面积12万亩,常年产量5000吨左右,年产值3000万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县注重名优茶的开发,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三大品牌茶。

安化松针,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安化茶叶试验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理化性状极佳的土壤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创制了名优绿茶“安化松针”。“安化松针”在工艺上采用一芽一叶初展的幼嫩芽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晾、整形、干燥、筛拣八道工序制成。

“安化松针”是我国特种绿茶中针形绿茶的代表,条索长直、圆浑、紧细,其形状若松针,翠绿匀整,白毫显露;其质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可耐冲泡。

“安化松针”问世不久,即以独具的特色,跻身于全国名优茶行列,声名大振,饮誉海外,屡获殊荣。196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大名茶之一;1964年被征集出国展览,获中外人士的好评;1986年起先后两度被评为商业部名茶;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3月7日的《中外产品报》头版对此作出了详细的报道,并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都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了茶名;1988年还获得了湖南省“五名食品”金杯奖;1989年2月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产品;1994年8月获乌兰巴托商工贸博览会金奖;同年经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联合评审,定为全国旅游产品;从1991年至1997年,“安化松针”曾五度被评为省名茶。常年产量5吨左右。

安化银毫,1992年-1994年,安化县农业局经作站,益阳地区农业局经作站,安化县唐溪茶场联合研制。外形紧细卷曲,白毫显露。汤色明亮,香气持久,故名银毫。199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湖南名茶”1995年获省湘茶杯金奖。1997年省农业厅名优茶评比中获银奖。2000年在中国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银奖。常得产量1吨左右,分特级和一级二个级别。

求喜银币茶,由安化求喜茶厂1995年研制生产,该茶白毫显露,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形似银币,故名银币茶。1995年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95 2 23603.2,1996年获湖南省“湘茶杯”金奖,1998年获中国首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银奖,2001年12月获中国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茶证书。常年产量2吨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鹫红工夫红茶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鹫红工夫红茶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特产。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鹫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柏香,入口清爽回甘,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

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麓。屏南县资源丰富,物产众多,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春夏之际,雾凝深谷,云锁高岗,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造成屏南茶叶优良的自然品质。

早在唐、宋屏南区域就有茶事活动,“鹫红工夫”红茶的制造始于清初,至清末民初“鹫红工夫”红茶的生产、制造、销售达到鼎盛,成为屏南县最大宗的经济产品。

清初屏南出产的红茶就被称为“外山小种”;在所发现的清末民初双溪周氏“六合春”的众多茶行印章里有“新山小种”等小种红茶的文物;屏南红茶主要采用当地的小叶种菜茶为原料。因此,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鹫红工夫”红茶。

鹫红工夫红茶采自屏南高山云雾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六道工序制作分级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具有独特的高山韵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鹫红工夫红茶基本依据。鹫红工夫红茶等级根据其采摘季节进行分级为:御茗、尊茗、礼茗、一级、二级、三级。下面分别从“季节”“外形”,“香气与滋味”,“水色”,“叶底”等特征上进行区分。

“鹫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柏香,入口清爽回甘,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也是具高山茶品质特征的一种条形红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利川工夫红茶

全文共 191 字

+ 加入清单

利川工夫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利川工夫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川工夫红茶

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沙溪乡、凉雾乡、元堡乡、文斗乡、南坪乡、建南镇、谋道镇、汪营镇、柏杨坝镇、团堡镇、忠路镇、都亭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现辖行政区域

《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划定利川工夫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利政函〔2013〕52号

湖北省地方标准:

《利川工夫红茶》(草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