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左江斜塔在哪里(汇总20篇)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该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许多宗教建筑,下面是由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左江斜塔在哪里,希望对大家有有所帮助。

浏览

6031

文章

26

篇1:绥中斜塔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绥中斜塔座落在绥中县城西南27公里的前卫镇内,古称瑞州歪塔,有怪塔之称。古塔建于辽代,现存塔高约10米,石筑塔基,砖砌塔身,实心三级呈八角形。塔身有砖刻图案,佛龛中的佛像、顶盖、飞天已无存。塔身向东北倾斜12度,塔尖位移达1.7米,但斜而不坠。

提起斜塔,人们脑海中首先会闪现出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形象。该塔因为倾斜数百年不倒而闻名于世,更由于伽利略的“两个铁球”自由落体实验而被写进了中学课本。比萨斜塔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并不是世界上倾斜度最高的塔。其实,“世界第一斜塔”是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前卫镇的前卫歪塔。

前卫歪塔不仅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落成300多年,而且它的倾斜度超过了比萨斜塔和中外任何一座斜塔,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斜塔”。为此葫芦岛文物专家大声呼吁,保护前卫歪塔刻不容缓,应该尽早将这一斜塔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比萨斜塔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奇迹广场的三大建筑之一。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Leaning Tower of Pisa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著名的斜塔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托斯卡纳大区 [Tuscany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比萨 [Pisa]

展开阅读全文

篇3:800年屹立不倒的比萨斜塔靠什么而不倒下呢

全文共 160 字

800年屹立不倒的比萨斜塔

靠什么而不倒下

首先在建设时发现塔身倾斜

就停工等待地基稳定

其次为防止倒塌而取消塔顶

从而减轻塔身的重量

另外还利用地基沉降使塔顶重心后移

从而减少倾斜幅度

防止斜塔倒下

不过由于倾斜严重

还是被关闭11年

并重金进行修复

最终扶正44厘米

那么你觉得比萨斜塔会倒下吗

关注我下期科普

如果我们将垃圾倒入火山会发生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开始建造于1173年8月,它所属的国家为意大利,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来源:知识共享

为什么比萨斜塔似乎要倒了,但它在600年的历史和无数次大地震中依然屹立不倒?最近,一组工程师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项研究是由罗马大学发起的。通过分析现有的结构和地震资料记录,调查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以及塔下的岩石和土壤,对比萨斜塔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它的规模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将在下月举行的第16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上公布,但根据研究结果,比萨斜塔抵抗强烈地震振动的能力来自一种称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现象(DSSI)。

本质上,由于塔高(55米/183英尺)、塔下软土及其刚性大理石结构之间非常偶然的相互作用,比萨斜塔具有振动特性,可以防止其在地震发生时产生共振现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帮助比萨斜塔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土壤也是导致它倾斜如此之大以至于身体濒临崩溃的罪魁祸首。”布里斯托尔土木工程系的教授乔治·迈龙纳斯说。

这座钟楼位于米拉科的李大教堂广场,建于1173年。据说当比萨斜塔建在三楼时,它开始倾斜。由沙、泥和粘土组成的软土很快被认为是倾斜的原因。当塔开始倾斜时,建筑师试图通过调整三楼北面的柱子和拱门的尺寸来弥补这个错误。然而,在第四层完成之前,比萨斜塔因为一系列的宗教战争而停止了工作。

当1272年尘埃落定,人们试图继续建造钟楼。然而,由于上个世纪的土壤运动,塔体已经向南倾斜,所以新的工程师们仍在努力补救。然而,在第七层完工后,由于1278年政治运动再次爆发,建筑再次停止。最后,在1370年,比萨斜塔建成了。这时,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倾斜外观。

从20世纪末到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比萨斜塔顶端和底部中心之间的偏移距离已经从5米多减少到今天的3.9米(12英尺10英寸)。

米拉科·利大教堂广场比萨斜塔古典雕塑插图(1886-1891)。

照片:变形艺术创作/梭托

蝌蚪工作人员从iflscience编译,翻译狗Gege,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前卫斜塔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前卫斜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前卫斜塔

前卫斜塔,古称瑞州歪塔,坐落在绥中县西南27公里处前卫镇内。此塔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斜塔高10米左右,塔身为青砖砌成,实心单项,分三级呈八角形。斜塔虽经千年风雨的腐蚀,但塔身上的砖雕图案花纹仍清晰可见,此塔虽不高耸入云,但昂首望去,飞檐凌空,却也雄伟壮观。

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世界闻名的斜度最大的斜塔,其斜度为5.3度,然而前卫斜塔的倾斜度为12度。塔尖移位1.7米,斜而不坠,歪而不倒。塔身从何时倾斜无从查考,但对斜塔的加固,曾有过记载。《绥中县志》记载:“其尖歪而不坠,后经羽士以砖石其基愈固”。“斜塔不倒”是前卫一宝,一九七六年虽经强烈地震,斜塔不但未倒,也未出现裂痕。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前卫镇斜塔建于辽代,又名瑞州古塔,现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该塔建成之后虽几经地震与洪水破坏,却始终斜而不倒。

说起斜塔,人们首先映入脑海的,可能是倾斜数百年不倒而闻名於世的意大利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虽然具有世界的高知名度,但并非是世界上倾斜度最高的塔。其实,“世界第一斜塔”是位於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的“前卫歪塔”。它的倾斜度超过中外任何一座斜塔,而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落成三百多年。

“前卫歪塔”於何时建成的呢?一说是建於北魏时期,但是专家们从该塔的建筑风格来推论,应为辽代中前期所建,距今约在一千年左右。今天的前卫镇,就是辽代的来州来宾县县城,元代在该地设置瑞州,因此前卫歪塔又被称为“瑞州古塔”。

“由於缺乏史料依据,又无碑碣出土,歪塔的具体建筑时间至今依然是个谜。与同一时期的其它石塔相比,前卫歪塔的建筑规模并不大。它是一座实心密檐式砖塔,以石筑做为塔基,用砖砌成塔身,分三级呈八角形,塔身雕有砖刻佛像、花纹、狮子头等图案,线条清晰,刀法工艺精湛。歪塔为单顶,顶部原来建有顶盖,但现已塌陷残缺,现存塔高约十米。塔身上原有的飞天砖雕和塔身佛龛中的佛像,都已被盗毁无存。塔身底部的青砖已被人为拆毁了很多,露出极不均匀的石头毛茬,塔的上面和四周更是布满了枯草,使得这座见证了一千多年风雨洗礼的斜塔面目皆非。

前卫歪塔由於距今有千年之远,自何时开始倾斜已无从考证。而真正的倾斜原因,恐怕也成为千古之谜。专家经过编查史书和多年调查研究,做出其倾斜是地震所致的大胆推测。因为辽西走廊是历史上地震活跃的区域,明隆庆二年(西元一五六八年)曾发生大地震,当朝在关外的坚固城堡─宁远卫城(今兴城古城)的城墙都被震垮,宁远、前卫城中很多房屋被震得面目全非,前卫塔很可能是那时遭受震灾而开始歪斜的。当然,也不能排除地下水侵蚀、风力等因素的影响。

据《绥中县?》中记载,早在三十多年前的测量结果是,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2度,塔尖移位1.7米。数百年来,几经地震与洪水侵袭,该塔始终斜而不坠、歪而不倒,因而素有“怪塔”之称。前卫歪塔堪称中国斜塔建筑中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该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许多宗教建筑,下面是由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希望对大家有有所帮助。

比萨斜塔为什么要叫比萨斜塔

因为修建在比萨城,所以名为比萨,又因为它是斜的,所以叫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

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是地基土层松软。比萨斜塔于公元1174年动工,至1350年竣工,全部用大理石砌成。该塔开始建造时是直立的,但建到第三层时,由于地基打得不深,上层强度低,塔身开始倾斜下陷,工程遂中止。94年后,又重新施工,并加强了一系列防倾斜措施。经过600多年的风雨,该塔巍然屹立,“斜而下倾”,使该塔闻名于世。

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意大利比萨斜塔地基下面的土层由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比萨斜塔刚建造就因为地基原因产生倾斜。

巴黎斜塔为什么会斜而不倒

巴黎斜塔倾斜而不倒是因为人们不断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在倾斜时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向反方向的倾斜,比萨斜塔倾斜的速度是不一定的,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

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的基部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因为比萨斜塔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的原理是什么

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的垂直剖面图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都这么歪了,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是现存的世界奇迹建筑,每年慕名而来意大利看这钟楼的游客络绎不绝。比萨斜塔是着名的历史古建筑,能够继续保持这座古建筑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比萨斜塔为何会倾斜呢?本期城市文化,看看比萨斜塔为何不倒。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

对于比萨斜塔的建造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故意建造成倾斜的形状,而是在建造的过程中莫名的产生了倾斜。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della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倾斜为何不会倒?

关于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专家们研究给出了答案:第一位建筑师皮萨诺当时已了解到,建塔的地方与整个比萨城一样,都处於一条河谷的冲积地上,土壤为粘土和砂土,再下面是潜水层,表面坚固层较薄。所以他对地基的地质结构并非一无所知,而且他在建至三层发现倾斜时,采取停工等待地基沉降稳定的做法已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第二位建筑师续建时,又注意到调整倾斜高度,同时采取措施,减轻塔身重量。

第三位建筑师建筑第七八层之间,钟楼来个转折,第八层倾向北面。建钟楼时,还吸收了清真寺尖塔的一些特点,也没设楼顶,以此减轻塔的重量和平衡倾斜。建筑师的做法正是与在比萨城其他地方建培的做法相似。

在意大利的另一个城市佛罗伦萨,於1420年建造的圣玛丽亚?德尔--斐奥雷大教堂,选址就在一片沼泽地上,土层更软,下陷危险更大,但至今几百年来丝毫没有倾斜。一些专家学者由此推测出,比萨塔的倾斜是建筑师意料之中,几百年来斜塔斜而不倒与设计、建筑者有关。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以“斜而不倒”闻名天下,不过它不断倾斜的事实引起了世界各地游客的担忧。为了防止比萨斜塔倒塌,意大利政府投资2000万英镑对其进行校正。2007年6月27日,比萨斜塔修复委员会的专家宣称,整修工作获得成功,塔身被校正了18英寸(45厘米),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据悉,为了防止斜塔继续向南倾斜,工程人员在斜塔北侧的塔基下放置了600吨重的铅块,并使用钢丝绳从斜塔的腰部向北侧拽住,随后抽走斜塔北侧70吨泥土,使塔身向北侧回来一点。

1990年,比萨斜塔濒临倒塌的边缘,内部结构也变得松动。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比萨斜塔可能会在2030年至2040年间倒塌。意政府被迫将其关闭进行整修。经过十几年的整修,比萨斜塔如今终于被固定住了。

你可能也喜欢:

恐怖又神秘的世界十大水怪

去法国里昂旅游,必游的5大景点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你知多少

越南旅游必买的十大特产,看看有你想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苏乌尔胡森斜塔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苏乌尔胡森斜塔建于13世纪中期,位于德国北部东弗里斯兰(East Frisian)附近的苏乌尔胡森村,斜塔高27.4米,塔尖是在1450年加建的。教堂和斜塔是以橡树树干为地基,几个世纪以来,教堂的木质地基一直浸泡在地下水中,橡木结构与潮湿的地基使这座尖塔渐渐偏向一边。

19世纪,下层水被排干,木质地基也随之腐烂,导致整个建筑更加倾斜。由于安全原因,斜塔于1975年停止向公众开放。10年后,经过安全加固的斜塔又重新对外开放。该塔的倾斜度为5.1939度,2007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苏乌尔胡森斜塔击败意大利比萨斜塔,赢得“世界最斜塔”的称号。苏乌尔胡森斜塔呈砖红色,在周围绿色树木和花草的环绕下显得格外的养眼。

Leaning Tower of Suurhusen

必去理由:世界最斜塔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德国[Germany]

景点所在省、州:下萨克森州 [Lower Saxon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危险的建筑是什么?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原因

全文共 1950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pendentediPisa或Torredi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简介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建造历史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开始于1173年8月,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设计者至今未知。

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MCLXXIV.CAMPANILEHOCFUITFUNDATUMMENSEAUGUSTI”,译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注:实为1173年8月,当时比萨使用的纪年同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相差一年)。这个年份也多次出现在历史档案和同时代的编年史中。

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倾斜原因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比萨斜塔旅游攻略

全文共 2700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1](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世界著名建筑奇观,意大利的标志之一。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市北面奇迹广场建筑群,而且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均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有巨大影响,故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比萨斜塔是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是奇迹广场三大建筑之一,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比萨斜塔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比萨斜塔旅游贴士

交通:从佛罗伦萨坐火车或汽车大约1个小时就可抵达比萨。

住宿:由于比萨古城的旅游景点比较集中,半天就可以逛完,所以建议到佛罗伦萨住宿较为理想。

特别提醒:比萨斜塔每天限人限时开放,通常是每次限定20人,游览时间为30分钟,票价是13欧元/人。

比萨斜塔旅游特色

历史文化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但是,伽利略的两个球体并非像传说中的一样一起落下,即使重力加速度不变,两个球体受到空气阻力影响,是不会一起落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鹅毛和铅球不会一起降落的原因。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两个球体不能看作自由落体。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理论是正确的,在真空中,无论多重的物体,都遵循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另据记载,1612年有一个人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但他是为了反驳伽利略而作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两球并没有同时到达地面。

世界遗产

因为比萨斜塔的倾斜和它同时具有的美丽,从1173年建造伊始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造过程中,起初人们先是采用特殊的建筑设备试图阻止倾斜的继续,其后又替换掉柱子和其他破损的部件,又在地基间插入材料,大大地减少了倾斜程度,保证塔楼能够维持更长时间而不倒塌。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投入,对比萨斜塔维护的研究工作有了进展,专家成立委员会评估任何一个可能导致倾斜加剧的危险可能性,并研发阻止继续倾斜直至逆转倾斜的方法。

由于倾斜程度过于危险,比萨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游客开放,经过11年的修缮,耗资约2500万,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游人开放。

意大利比萨斜塔在经过了11年的持续维修之后倾斜度得到了恢复,而之后一个10人组成的强力修复小组又开始用激光、凿子等清洗塔身,耗时八年零三个月的“美白”和“矫正”,24424块石头焕然一新,比萨斜塔恢复了昔日风貌。

耗时11年 变得没那么斜

据英国媒体14日报道,高约56米的比萨斜塔耗费了177年才得以完工,因为地基较浅且地下土壤不稳定发生地陷的缘故,它呈现出标志性的倾斜,斜塔之前与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5.5度。从1990年至2001年,持续了11年的修复工作帮助比萨斜塔稳住了倾斜度.

用8年 洗净2万多石头

由于比萨斜塔距离地中海较近,频繁的暴雨袭击让重达14500吨的塔身受损和褪色。从2001年开始,一个10人的强力修复小组开始利用激光、凿子和注射器清洗塔身,他们花费了八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清洗了24424块石头才让这座独立的七层钟楼看起来焕然一新。

修复小组的负责人安东·萨特说:“石头的状况非常糟糕,主要是空气污染导致的,游人和鸽子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因为塔身倾斜的缘故,导致风和雨水带来的海盐汇集在某个地方,毁坏了很多石头。我们已经取出了过去修复所使用的混凝土,并将鸽子弄脏的地方、乱涂乱画的痕迹以及游人们在攀爬旋梯时留下的手印清理干净了。”

今后200年 都无需再加固。

修复者们通过从基座的一侧移去土壤以帮助比萨斜塔稳住倾斜的身姿,他们自信地认为,今后两个世纪都无需再对其进行加固。

在之前纠正倾斜角度的过程中,比萨斜塔开始不对公众开放。从2001年开始,斜塔正式对外开放,为了讨好游客,管理方甚至在后续修复过程继续保持开放状态,因为修复费用高达600万欧元,此举也是为了从售票中获取收益以维持开支。比萨斜塔每年会吸引100万的游人前来参观。

1987年4月,国际古迹遗产理事 会提名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为世界遗产,认为其满足以下四个获选条件:

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奇迹广场上的四座建筑堪称建筑杰作,它们在空间上的设计从艺术上角度是独一无二);

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奇迹广场的建筑深刻影响了从11世纪到1284年的建筑发展和14世纪的艺术发展);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奇迹广场包含了几座典型的宗教建筑,各自拥有不同的宗教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典范);

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19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铜制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小摆动的等时性定律,这是他动力学研究的序幕。在比萨斜塔顶的实验使他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奇迹广场上的两座建筑直接同物理学的历史相联系)。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其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第395号。[3]

影视作品

1983年的英国电影《超人III》中塑造了一个邪恶的超人形象,在世界各地“做坏事”,其中就包括把比萨斜塔扶正,电影结局是超人又将塔楼恢复到原来的倾斜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左江归龙斜塔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左江归龙斜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江归龙斜塔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大村附近左江河道中一座叫鳌头山的小岛上。斜塔斜而不倒,堪称奇观。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广西唯一的斜塔。

世界八大斜塔是意大利比萨斜塔、德国肯道塔、英国议会大厦方塔、中国辽宁绥中斜塔、江苏虎丘斜塔、上海松江斜塔、湖北当阳斜塔以及左江归龙斜塔。

左江归龙斜塔相传是为了镇妖辟邪而建。鳌头山位于左江急转弯处,波涛汹涌,漩涡翻卷,常吞没过往船只。有“十船过弯九船翻”之说。人们认为江中有妖魔作怪,所以建塔以镇之。还有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左江里的妖龙,常常兴风作浪,掀翻拖沉过往船只。后来,有个叫水宝的后生,凭着一身的本领,斩杀了妖龙。当地村民为了纪念他为民除害的功绩,建了此塔,取名归龙塔(又名水宝塔)。

归龙斜塔共5层。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建好3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加建2层。塔底层直径5米,塔总高23.18米(塔身18.28米)塔身成八角面体,塔内有螺旋形阶梯通塔顶。设计时考虑到江心风力、水势及地基等因素而特意设计成:塔的第一层东西高度为砌砖45块,西面高度为43块,两者高度相差2块砖,人为地使塔身向西南偏西方向倾斜52°16′30″,倾斜度为4°24′64″,水平偏位1.41米。塔身实际只向西南偏西方向倾斜,但乘船绕塔而行,视觉上塔身均向观者倾斜,故名。其以似斜非斜、四面皆斜、斜而不倒之奇名扬天下。199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7月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左江归龙斜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鳌头山,归龙长滩。控制地带:以塔为中心向外延伸5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意大利比萨斜塔为什么那么有名,有什么特色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目前意大利政府强调指出,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6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涅维扬斯克斜塔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涅维扬斯克斜塔也被称为“纳维亚斯基斜塔”,坐落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涅维扬斯克市,建立于18世纪,由当时知名的制造商杰米多夫(Akinfiy Demidov)出资建造。

涅维扬斯克斜塔高57.5米,基底为9.5平方米,塔身偏向西南,倾斜0.82米。关于这座斜塔建造的确切日期和目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斜塔建造于1725年至1732年,但依然有争议。在前苏联时期,纳维亚斯基镇非常封闭,因此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这一斜塔,直到21世纪,斜塔才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传说斜塔是故意建斜的,为的是让其面向西南,因为那里是杰米多夫的出生地,但事实上是因为在建塔开始的时候,塔基就不稳定和不平整,因此塔身倾斜。

涅维扬斯克斜塔令人惊奇一大原因是塔的金属部分至今丝毫没有生锈,被认为是世界上永不生锈的斜塔。

Leaning Tower of Nevyansk

必去理由:俄罗斯最知名的斜塔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俄罗斯[Russia]

景点所在省、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Sverdlovsk Oblast]

景点所在城市:涅维扬斯克 [Nevyans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丰良斜塔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丰良斜塔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丰良斜塔位于丰顺县丰良镇,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

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丰良斜塔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丰良镇:一、位置面积 丰良镇地处丰顺县北部,东北邻龙岗,东连潘田,西南接北斗,西界建桥,西北与梅县水车、径义接壤。为丰顺县老县城,距汤坑(县城)31公里。总面积249.6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2万亩,耕地面积1.95万亩,其中水田1.73万亩。镇政府设在丰良东横街12号。 二、自然环境 丰良镇属山区,四面高,中间低,形成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什么比萨斜塔能斜而不倒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钟楼。这是一座直径为16米的圆形塔楼,共8层,每层外部都环绕着连拱廊。该塔不仅以令人瞠目的倾斜度,吸引着全世界好奇的目光,而且,还似乎在宣示,人们所熟知的静力学定律根本不适合它。

为什么比萨斜塔能斜而不倒?有关这个话题,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为此争论不休。有人曾经怀疑这座斜而不倒的钟楼是有意设计、建造成的。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19世纪,随着越来越精确的建筑测量工具和地下勘探设备的应用,专家们开始尝试使用科学的工具来揭示斜塔的奥秘。对历史档案资料的进一步研究也证实了人们的疑惑:这座钟楼可能最初设计成正常的直塔,但始料不及的是,它竟然在建造伊始就偏离了正确的位置!

原来,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因为其地基土层极其复杂:不仅被不同材质的土壤分成了若干层,而且这些土层又由各种柔软的黏土质物质和砂质淤泥相间而成。更糟糕的是,地基下的地下水位也非常浅,深度只有大约1米。最新的地质勘探发现,钟楼的选址位于古代的海岸线上,也就是说,在建造之时地基土壤就早已沙化。如此一来,比萨斜塔这个“大家伙”刚一建造就注定很快将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倾斜。

为了防止斜塔的过度倾斜,不少人伤透了脑筋。1173年钟楼开始修建时,原计划建造8层。然而兴建到第四层时,建筑就已经明显地发生倾斜。工程停顿了近50年后才重新启动,放置铜钟的这一层直到1350年才加建。这一次,建造者在向上建楼层时故意向反方向倾斜,以补偿和修正重心的偏离。当建造到第七楼层时,塔身不再呈垂直状而变成了弧形——矫枉过正的结果是斜塔开始以更大的角度和速度向反方向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斜塔和其下方的土层似乎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然而,1838年的一次勘测实验意外地破坏了斜塔和土层间的平衡,使塔顶的水平位移骤然增加了20厘米之多。1972年当地发生地震,斜塔再次受到强烈冲击,倾斜速度明显加快,到再次修复之前,塔顶已偏离设计铅垂线达4.2米的距离。1990年起,意大利政府开始了漫长的拯救斜塔工程。这一次,为了不再因沉重的设备和脚手架而造成新的麻烦,工人们像蜘蛛侠一样被悬挂在轻巧的铝制平台上工作。2007年6月,比萨斜塔的塔身被成功扶正了约45厘米。

中世纪时期,地质勘探技术还不发达,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建筑倾斜在当时是难以避免的。今天,人们在设计、建造建筑物之前,都要进行地质岩层的取样和计算,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以保证建筑的稳定。因此,现代的建筑已经很少出现这种意外倾斜的情况了。

为了探究斜塔“斜而不倒”的原因,许多专家还运用先进仪器对斜塔的制作材料和结构等进行了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经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石雕佳品,石块之间极为巧妙的咬合,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这是斜塔安然屹立近千年的一个内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安顺斜塔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安顺斜塔位于霹雳州安顺市中心的亚昌街,为顺安的地标,也是知名的国内外景点,是由慈善家、商人和建筑师梁全忠建于1885年。由于塔顶建有一个大钟,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大钟楼”。

安顺斜塔高25.5米,为中国式的塔楼。安顺斜塔并不是建成之时就是倾斜的,而是之后才变得倾斜。它原是作为蓄水塔之用,1889年至1895年之间,由于霹雳河水泛滥,这座水塔遂往市镇街倾斜,并陷入泥土内。从此以后,它便成了现在的倾斜模样,也不再作储水用途。

在二战之前,英国殖民政府曾想把斜塔推倒,但因当地群众的反对而作罢,在日军侵入马来西亚时,曾将它作为刺探军情的瞭望塔使用。这座斜塔的特色是外观看起来是8层,但实际上里面只有3层,每层高5米,一共有110级阶梯直达楼上。整座斜塔独具中国韵味,是马来西亚最独特、绝无仅有的斜塔。

安顺斜塔四周已被市政局开辟为斜塔广场,每逢任何庆典都会在这里举办,成为一个重要的场合。

Leaning Tower of Teluk Intan

必去理由:马来西亚最独特、绝无仅有的斜塔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马来西亚[Malaysia]

景点所在省、州:霹雳州 [Perak State]

景点所在城市:安顺市 [Teluk Inta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省比萨城。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标,建设于1173年的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一个独立式钟楼,在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比萨斜塔从塔顶到地基的高度是五十八点三十六米,塔顶到地面的高度是五十五米,钟楼墙体到地面上的宽度是四点零九米,总的重量大约是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三吨左右,重心是在地基的上方,大概是在二十二点六米处。

比萨斜塔所在的奇迹广场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群,分别是洗礼堂、牧原、钟楼以及大教堂,它们的外墙是由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各自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形成了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比萨斜塔是哪个国家的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克纳生比萨城北边的奇迹广场上。

该塔从地基到塔顶高为58.36米,地面到塔顶高为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的宽度为4.09米,在塔顶宽为2.48米,总重大约为14453吨。其倾斜角度为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在1178年第一次发现了倾斜。

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8月-1350年,工程曾间断过两次较长的时间,历经大约两百年才完工。其建造完全遵循了最开始的设计,但它的设计者是谁,至今未知。在钟楼入口右边墙上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时间:“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斜塔叫什么?有什么历史?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斜塔名叫比萨斜塔,坐落于意大利的比萨城。斜塔是比萨城内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于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塔身全部用大理石材料砌成,共八层,高约54米。底层有大石柱15根,上面的各层为30根,顶层12根,钟就挂在顶层。塔内有楼梯300阶,游客可登上各层眺望比萨城的全景。

建塔之初,塔体还是笔直向上的。但兴建至第三层时,发现塔体开始倾斜,工程被迫停工。塔体出现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强度差,塔基的基础深度不够(只有3米深),再加上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非常重,因而造成塔身不均衡下沉所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建筑师对当地地质构造缺乏全面、缜密的调查和勘测,使其设计有误、奠基不慎造成的。幸运的是,该塔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倾”的现象,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