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巨蜥的泡水驯化法是什么(汇集20篇)

浏览

234

文章

21

篇1:豚鼠人工驯化后的变种分析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豚鼠,又名天竺鼠、荷兰猪。豚鼠肥肥胖胖的,就像一只小猪,非常可爱。豚鼠在经过人工驯化后会出现变种,你知道吗?一起来了解下。

豚鼠

豚鼠经过人工驯化后,分为四个变种:

1.英国种:毛短,体分健壮,毛色有纯白、黑色、棕黑色、棕黄色、灰色等。英国种豚鼠主要有4个品种:顿金哈德莱(Dunkin Hartley)、哈德莱(Hartley)、勃莱特哈德莱(Pirbright Hartley)和短毛种(Shorthair)。

2.安哥拉种:毛细而长,能把脸部、头部、身体覆盖住。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不易饲养繁殖,雌鼠一般一胎只生一只仔鼠,而且仔鼠成活率较低。这种豚鼠不适于做实验。

3.秘鲁种:毛细长有卷,体质较英国种差。与安哥拉种有新缘关系。

4.阿比西尼亚种:短毛,但毛长成后似蔷薇花状的卷涡毛。这种豚鼠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因而亦不适于用作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方舟窃蛋龙如何驯化,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想要驯化方舟窃蛋龙的话,可以使用棍棒、弹弓都能击倒,但是次数要比较多,然后使用麻醉箭或者打镇静剂都是比较好的方法,打晕之后需要喂食龙蛋才能驯服,而且对于不同等级需要吃不同的恐龙蛋,驯服之后会像其它食肉动物一样吃生肉。

驯服饲料:南方巨兽龙蛋、风神翼龙蛋、霸王龙蛋、棘背龙蛋、雷龙蛋、牛龙蛋、其它龙蛋。

窃蛋龙是一种中小型体格的肉食龙,通常在岛屿的雨林和海滩可以找寻。尽管身为一只食肉龙,窃蛋龙的主要食物来源却是从巢穴中偷来的蛋。与其它生物不同,窃蛋龙似乎总能鬼鬼祟祟地偷得这些蛋,通常不会引起愤怒生母的注意。

窃蛋龙的体格对于战斗和骑乘来说都过小了,但它依然是岛屿上普遍被驯化的生物之一。它的信息素能够确保提升周围成年野生生物的产蛋量,可以用来孵化、使用或是精心烹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狗狗真的是由狼驯化来的吗?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波奇网小编就来说说狗狗的起源,据考证,狗狗早在14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是人类驯化最早的动物,最初的目的是帮助人类狩猎,获取食物。后来人类学会了耕种,这时狗狗的职责就是帮助主人看家护院,保护主人。现如今大多数狗狗都是被当做宠物犬来饲养。网上都流传狗狗是由狼驯化来的,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狗狗的起源

在现实世界和童话故事中可怕的野狼似乎与现在人类饲养的宠物犬相距甚远,最多只能算是远亲罢了。毕竟大部分的狗都十分温顺,而且也喜欢与人为伴。相反,狡猾、凶狠的野狼臭名昭著,而且在走投无路或是遇到危险是时候就会变得格外凶残。可是事实是无法改变狗这个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的祖先正是野狼。

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与狼第一次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基因差异。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在1.5万年之前,当时人与野狼分布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不过第一只家犬出现的时间至今仍不确定,事实上,这个过程可能发生在好几个不同的地区证据显示中东及西南亚是饲养宠物犬的主要地区,在这两个地区的许多地方都曾发现至少14万年前的野狼骨头化石,这些野狼都是进化后的产物,极可能是印度平原狼的后代,这种野狼绝种已久般认为是许多现代宠物犬品种最早的祖先。

为什么人类要驯化狼

人类为什么要饲养野狼呢?原因很简单也很自然,就是人类希望有个伴。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可能猎杀了野狼,然后从洞穴带回小狼加以饲养。这些半驯养的狼得以继续和人类一起生活,繁衍下一代,生出来的后代代比一代更驯服。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驯化的狼越来越习惯并喜欢和人类共同生活。尤其是嗷叫的狼,它们交配而产下的后代可以在夜晚发出有人入侵的嗷叫声,于是警卫犬就这么产生了

从某一时间,半驯养的野狼开始陪伴人类从事狩猎活动,不久人类想到采取主动选择育种的方式,来确立这种互利的关系。不久之后,捕猎技术高强的品种必然会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追踪技术非常厉害,从野狼转变为犬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进行的远古时期的狼群同现代灰狼一样,曾经让想要饲养它们的人类感到恐惧没有一只家犬的品种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野狼的某个特定品种但是来自美洲、欧洲、中亚、远东地区的野狼在体型与毛皮方面的变种相当多,创造出来的基因库足以发展出今日种类繁多的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巨蜥的泡水驯化法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巨蜥

如果你觉得你的小巨蜥脾气很坏那么一定要来看一下小编推荐给你的巨蜥泡水驯化的方法,驯化巨蜥是一个过程,可是需要主人很有耐心才能做好的。步骤:①准备个足够大的,不会让巨蜥跑出来的容器,比如整理箱,大水桶里面放入1~2个指节深的30度温水,具体深度要看你家巨蜥的大小!要有让你的巨蜥漂浮在水上的时候手指头尖刚刚够能碰到容器底部的效果!②带手套把你的巨蜥从饲养箱中拿出,轻轻放入水中,这个时候巨蜥一般都会疯狂的挣扎,试图跳出或爬出容器!如果情况持续了几分钟还没好转的话,你就用盖子一类的把容器档住,让它安静下来,记的不要盖死,不然热气会让它觉的很闷!③等巨蜥安静下来后,可以尝试用手来抚摩巨蜥的背部,以及拿手泼水泼到它头上,这两个动作重复10次左右,然后开始按摩巨蜥肚子两侧以及尾巴,如果仍然没有反抗,可以发展到头部和脖子!这样的话巨蜥基本可以接受你给它的全方位按摩了!当然,如果个别特别凶的个体的话,你可以用牙刷来代替手!④一般步骤3要重复2~~3天,接下来就可以在水中尝试着用手去慢慢托起它了!刚开始不要托太高,因为如果环境变化太快会让巨蜥感到没有安全感!托起后,可以用另外一只手继续去帮它按摩,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巨蜥只会偶尔的鼓气,有的性格比较强硬的可能会抽尾,但是都没有之前的那种过激现象了!如果还有过激现象,放回水中,继续步骤3吧!⑤最后补充个收尾步骤,当给巨蜥泡完水后,用毛巾擦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来是怕巨蜥感冒,二来是怕巨蜥全身是水放回箱子后会粘满一身的土或树皮一类的!不过最重要的是,擦干这个过程,在不少实践中也给驯化起到一定辅助作用!首先用毛巾包裹住它 ,然后抓紧,这个时候巨蜥都会用力挣扎,有的甚至会排泄!然后抚摩它的背以及头,然后用毛巾多余的地方来擦干它的四肢与尾巴,在毛巾的包裹下,让它在你手里握3~5分钟!然后放回饲养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野生龟的驯化方法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平胸龟

野生驯化时间长短、效益好坏,直接关系到亲、成龟的培育和养殖,有的驯化需1~2个月能完成,有的则只需1~2周即完成。下面一点建议介绍给大家,可以减量缩短驯化时间。

一、保持环境安静

野生龟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惊吓,加之生活环境又突然由自然生活条件变为池塘人工养殖条件,更显得十分胆小。因而要使驯化时间短、效果好,龟入池后应尽可能减少人在池边的走动,杜绝震动池体、搅动水体,保持环境安静,使龟有较强的安全感,以尽快适应环境,为驯化奠定基础。

二、诱龟吃食

龟入池的当天可不投饵,从第二天起投喂鱼、螺、蚌等新鲜动物饵料,其中以螺肉最佳。投喂前应先将所投饵料清洗干净,并用5%的食盐水浸泡15~30分钟,以杀灭病菌,再用干净水冲洗一次,然后将其切成细条状,用篾丝或线穿好,挂在食台边缘离水面5~10厘米处,既可增加龟较多的摄食机会,又可使其摄食时具有安全感。一般2~3天即开始摄食。

三、投饵“四定”的训练

1.“定位”训练:龟开始摄食后,逐渐将穿有新鲜动物饵料的篾丝位置升高,直到使龟养成在食台上摄食为止,与此同时,投饵点也应由原来的数个缩小为1~2个。

2.“定时”训练:诱食时于每天下午5~6点投饵一次,开始摄食时于中午12点至下午1点增设一次,投喂配合饵料时于上午8~9点再增投一次,从而使龟逐渐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

3.“定质”训练:诱食时全投新鲜动物饵料,待龟能到食台摄食时,应逐渐减少诱食饵料,同时在诱食饵料附近投放全价配合饵料,使龟养成吃配合饵料的习惯。

4.“定量”训练:诱食时每天投饵量为0.5%左右,龟开始摄食后,新鲜动物饵料投量由0.5%逐渐增加,约增至3%时,再将动物饵料逐渐减少到零。同时,配合饵料投量逐渐增加,直到日投饵量稳定在3%~5%之间为止。至此,整个驯化工作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荷兰猪人工驯化后的四个变种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荷兰猪

目前我国各研究教学单位使用的豚鼠多为短毛的英国种豚鼠。不同毛色的英国种豚鼠杂交可形成不同的变种,如纯白色、黑色、棕色等,因此这些非纯种短毛豚鼠,被毛颜色是多样的,但基本是棕黄、黑、白三种颜色,可以棕黄、黑、白相同,形成不规则的斑点,称三色豚鼠,也可有二色或单色豚鼠。

一、英国种:毛短,体分健壮,毛色有纯白、黑色、棕黑色、棕黄色、灰色等。英国种豚鼠主要有4个品种:顿金哈德莱(Dunkin Hartley)、哈德莱(Hartley)、勃莱特哈德莱(Pirbright Hartley)和短毛种(Shorthair)。

二、安哥拉种:毛细而长,能把脸部、头部、身体覆盖住。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不易饲养繁殖,雌鼠一般一胎只生一只仔鼠,而且仔鼠成活率较低。这种豚鼠不适于做实验。

三、秘鲁种:毛细长有卷,体质较英国种差。与安哥拉种有新缘关系。

四、阿比西尼亚种:短毛,但毛长成后似蔷薇花状的卷涡毛。这种豚鼠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因而亦不适于用作试验。

安哥拉种、秘鲁种、阿比西尼亚种豚鼠抵抗力较差,很容易感染疾病,均不适宜作试验,都用来作观赏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守宫的驯化方法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守宫

大壁虎,俗称蛤蚧、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由于其体型较大,所以驯化是需要耐心一步步来的,小编就来告诉你驯化大守宫的具体方法。驯化第一招——当面投喂一开始大守宫会害怕不敢当面吃东西,喂食一些很能吸引它们注意力的食物,比如蟋蟀蟑螂等,扔到躲避前,不吃就拿出来,隔几个小时继续尝试,不要固定晚上投喂,白天也试试,要不它以后养成习惯晚上才吃东西就不方便驯化了。这段时间应该是非常快的,很快大守宫就会在你投下蟋蟀的瞬间冲出来咬住,然后缩回躲避里面吃掉,逐渐大守宫会咬住后不缩回躲避,在原地吃掉,以后可以慢慢尝试用手拿着喂食。驯化第二招——熟悉人每天拿开躲避一下,让大守宫看到你,当然一些敏感个体在你拿开躲避的时候会乱窜,甚至摆出攻击状态张嘴待咬,不要做出什么突然的大动作,这状态下的大守宫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状态,你猛地一个动作很容易招它攻击,但是别怕被咬,它没毒又咬不烂你手指,慢慢抽回你的手,等它自然放松,这种情况下的咬不会狠狠咬的,一般都是闪电出击咬一口就放,警告性质,不会造成什么大伤害。PS:这时候群养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般来说不会每只大守宫都会朝你张嘴的,张嘴的大守宫看到同伴不那么紧张自己放松的也快一些。假如遇到某些顽固个体一直坚持张嘴,你可以往它嘴巴里面塞个大麦虫啊油葫芦啊什么的,咬到东西了它们会稍微平定下来一点看到大守宫不再摆出攻击态而是低头在饲养环境中爬来爬去找躲避后,可以把躲避放回去了,只要大守宫状态正常,每天坚持这么做。驯化第三招——上手白天大守宫通常都趴在窝里不爱动,特别是中午时候或者是吃饱了,如果大守宫平时不朝你张嘴那么久了,我们这时候可以拿开躲避把它轻轻拿起来,动作要轻柔,假如大守宫死死扣住垫材不放,我们就暂时先放弃,把它放回去。假如扣得不是那么紧,可以仔细轻轻地松开它的脚趾拿起来,当然如果它全身都放松一拿就起是最好的。这一切要在光线柔和处进行,不然突然的强光会吓到它。把它托在手上,很多大守宫一开始会想爬走跳走,用另一只手掌挡在它的头前,阻止它跳走,一般来说它就会爬到你那只手掌上继续企图跳,用原来的手掌挡住,反复这么几次后它就累了,这时候可以用手轻轻握住它,它要爬走的时候稍稍握紧阻止一下,一旦发现它开始使劲挣扎就放松它,让它爬走,千万不能强行阻止它活动,惹急了会给你来一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类为什么没有驯化斑马?其实斑马已经做过人类的坐骑了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古代人交通工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马了吧,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但是有的人要问了其实马不止一种啊,那斑马感觉比正常的马还要厉害一些啊,那么为什么古代人不顺服斑马呢?我们中国人距离非洲远,那么当时的外国人有没有驯服斑马一说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其实人类是有驯服过斑马的,但是那是曾经,直到最后也还是放弃了。那么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其实就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的话,在非洲的本土他们驯服斑马是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的,也就是说非洲本土人是没有驯服过斑马的,那么到底是哪些人驯服了斑马了,其实就是当时的欧洲贵族了,这个时间可能要追溯到十五世纪世纪左右。

话说十五世纪后白人就陆陆续续的进入到了非洲了,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殖民运动了,但是大家也知道殖民之前是需要先找几个人去探寻的,所以这些先行者就先到了非洲,但是被这里的气候还真的是折磨到死去活来,克死他乡的真的不在少数了。

话说其实在十五世纪大家都知道马匹是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到非洲这个地方也是如此的,所以这些先行者们也是有带马匹过去的,但是由于气候实在是恶劣,死的死,病得病,还有一种非洲本土的翠翠蝇,咬了人或者马匹会直接导致昏睡死过去,所以马匹又遭殃了,这样这些先行者没有交通工具怎么办呢?其实他们看到满世界跑的斑马就想到了,为什么不驯服斑马呢?而且斑马竟然对翠翠蝇完全免疫啊,所以白种人也驯服起来了斑马了。

斑马驯服起来也不是那么难,所以不管是在非洲还是在欧洲这斑马马上就流行起来了,只要是有条件的都用起了斑马,代步,拉车,还有秀财富的。

但是斑马虽然好,但是缺点也多,那就是本性顽劣,本就是野性动物,所以性格极其不稳定,所以经常会出事情,所以这给普及带来了困难,十五世纪之后其实也是工业革命的兴起,这样的不好的交通工具慢慢就被汽车取代了。

所以看到最后人类不是没有驯服过斑马,只是这个物种实在是野性难驯啊,而且脾气实在是差,智力低下,所以人类弃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野生龟驯化的简单介绍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野生龟喜群居,怕惊吓。如果突然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出现"拒食"现象。因此,新购来的野生龟必须经过人工"驯化",来改变它的野性,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一般"驯化"方法如下:

(1) 龟入池后,切忌经常更换饲养池,以免龟难以适应。容器内的布局尽量模仿自然环境,若面积大的缸应建成水陆两便式,"陆地"上栽植一些野草,面积小的缸可在水中放些鹅卵石和水草,便于龟的攀登。

(2)最初的两个星期,应将龟放置在黑暗处。由于龟最易受惊吓,尤其对振动、触摸最为敏感。所以,饲养者应经常接触龟,触摸其身体,并用软毛刷为其清洗身上的污物,使其逐渐适应与人接触,减少它的"恐惧"感。

(3)新购来的龟最初两个星期内一般不主动进食(偶尔有少数龟例外)。可在饲养缸内试放荤素两种食物,如鱼肉、瘦猪肉、黄瓜、西红柿等,耐心观察其进食情况,若两个星期后仍不主动进食,可采用人工填喂。填喂时,左手拿龟 ,右手用镊子夹肉,强行将食物塞入龟嘴中,然后,把龟放下,使其自己吞咽,每次3-4小块,每天喂一次,一般一星期后(或更长一段时间)即可主动进食。必须注意喂食时勿惊动龟,待龟完全适应后,方可戏逗它。

小提示:

一些龟类十分含羞胆小,人工饲养几乎没有成活的几率。大家尽量选择人工繁殖出的龟龟做为宠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4步教你简单驯化龙猫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龙猫

龙猫的年龄越小,越好驯化。驯化时不要吓唬它,以免使其对人产生畏惧感。对于新手而言就是要有耐心、爱心,你的龙猫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驯化步骤:1.先让它熟悉你,用手喂些干果饲料;2.把饲料放在手掌中,让它取食;3.用手轻轻抚摸它的背部,使它有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4.用双手将它轻轻托起,放在怀中,如果它不紧张,说明它已经不怕你了,以后就可以慢慢和它玩了。龙猫如果跑出笼去,正确的抓法:用右手抓住它的尾巴,然后将其提起放在左臂上,再放回笼中,不要抓其他部位,以免造成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斑马为何没有成为家畜?斑马无法被驯化吗?

全文共 2588 字

+ 加入清单

驯化动物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慢慢选育之后才能将野生动物转变成为家禽。那些最早开始驯化野生动物的地方就是最早诞生文明的地方,而斑马所生存的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是非常缓慢的。除了位于北非地区摧残的埃及文明之外,撒哈拉沙漠以南就很少有发展程度较高的古代文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不需要家畜,也不需要战马,所以古代非洲土著一直没有驯化斑马。

马在亚欧草原被早期的游牧部落驯化,时间约在6000年前,最早的马匹驯养遗址于乌克兰草原发现。家马的祖先是欧洲野马,又称泰班野马,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中西部的温带草原上。1876年最后一匹野生的欧洲野马在乌克兰死亡,1909年最后一匹纯种的欧洲野马在俄罗斯动物园里死亡。

后来有人尝试复活欧洲野马,培育出一些外貌与欧洲野马非常相似的马种,比如海克马和柯尼克波兰小马,但也都似是而非。

欧洲野马虽然消失了,但它的驯化种,也就家马,却被誉为“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家畜”,马在古代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没有马人类的文明进程将会变得非常缓慢,马已经成为无比重要的文明象征。

斑马和经过人类长期选育的家马比起来,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斑马体型

马属于奇蹄目,奇蹄目现存仅三科——马科、犀科、貘科,物种共17种,其中马科有8种。

分别为普通斑马、山斑马、细纹斑马、非洲野驴(家驴的祖先)、亚洲野驴、藏野驴、普氏野马、家马。前三种就是我们常说的斑马,这三种斑马身上的花纹有极大的差别,体型也有差别。

普通斑马,又称平原斑马,肩高1.27-1.4米,体重175-320公斤。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斑马,分布在东非和南非,约有50万匹。

山斑马,肩高1.2-1.5米,体重240-380公斤。分布在非洲南部,野生数量2.5-3万匹。

细纹斑马,是最大的斑马,肩高1.4-1.6米,体重350-450公斤。分布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数量仅存2500匹。

斑马的肩高范围在1.2-1.6米,体重175-450公斤。对比一下一些古老的家马品种。

可以看出,斑马和大多数家马体型相似,所以有人说“斑马比家马小”是不对的。斑马的速度可达70公里/时,并不比家马慢,而且斑马还有一个家马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对采采蝇的抵抗能力很强。

采采蝇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广泛分布,是动物锥虫病和昏睡病的主要传播者。近代欧洲人进入非洲开拓,他们从欧洲带来的家畜无法抵御采采蝇的侵袭,也无法适应非洲的气候,不管是多么优质的良马,进入非洲后都会变得病怏怏的甚至成批死亡。而斑马作为本土物种,对采采蝇传播的疾病具有免疫力,于是欧洲人就尝试驯化斑马作为坐骑,但随之也发现斑马的很多缺陷。

斑马的性格是驯化的最大阻碍

1871年弗里德里希·塞卢斯来到非洲,他把在非洲的经历写成书籍《猎人的徘徊》,在英国极为畅销,引发了欧洲人驯化非洲动物的狂潮。

1891年德国人海因斯捕捉一匹雄斑马并骑行两天。1907年肯尼亚内罗毕的一名医生罗森多·里贝罗骑斑马出诊。19世纪中期,乔治·格雷把他在南非的斑马运到了新西兰卡瓦乌岛用来拉车。

在驯化斑马的众多尝试当中,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就是英国银行家和政治家,也是古怪的动物学家,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沃尔特·罗斯柴尔德。

他耗费了很多努力,训练斑马拉车,最终驾着6匹斑马拉着的车抵达白金汉宫,以此向人们证实斑马是可以被驯服的。但这仅仅是驯服,离驯化还差得远。

罗斯柴尔德也发现两个问题,令他觉得斑马不适合骑乘。

首先,斑马的身躯没有家马那么强健,耐力也差,无法背负重物长途行走,用来拉车最合适。其次,斑马桀骜难驯,这是驯化斑马的最大阻碍。斑马名为马,看起来也像马,但基因上更接近驴,但它的脾气比驴还差劲。

斑马是一种群居动物,小的十几匹,多的数百匹,群体由一匹强壮的雄马(牡马)带领,一群雌性(牝马)和马驹跟随雄马,雌马也有等级,最强势的走在前面,弱势的走在后面,马驹的地位和母亲的地位保持一致。遇到危险时,领头的雄马会站出来保护群体。雄马相互之间打斗时除了踢踹之外,还会用嘴相互啃咬。

斑马也会使用后腿踢踹食肉动物,斑马可以将两条后腿并排,奋力抬起给后方追击的食肉动物重重一击,能够给食肉动物头部造成重伤,也能踢碎下颚使其无法进食而饿死。

从已有记录来看,斑马踢死过母狮和猎豹,踢伤过雄狮,甚至还用嘴咬过狮子和斑鬣狗。斑马对待同类更狠,成年雄斑马会杀死非亲生的斑马幼崽,将它踢死或者咬住头部按到水里淹死。

在上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一群斑马被捕获,其中16匹斑马被装上一辆卡车运走,抵达目的地时人们惊讶的发现,居然只有一匹存活,其他的都在相互踩踏中死亡,这是因为斑马很容易受惊,而且恐惧情绪还会在群体里蔓延,一匹斑马受惊后,一群斑马都会躁动起来。

在1970-1980年代,津巴布韦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就尝试驯化斑马作为畜力,但最终项目被搁置,因为想要驯化斑马就要快速磨灭它暴躁的脾气,要达成这个目的所作出的行为无异于虐待。

斑马可以被驯化吗?

斑马是一种群居的食草动物,存在驯化的基础,但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上千年甚至数千年的一代代选育,最终将动物的繁育过程完全掌控在人类手里,并根据人类的需要而创造出不同的品种。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名少女谢伊·英曼就购买了一匹斑马,并训练用来骑乘。她耐着性子使用各种温柔的方式让斑马变得服服帖帖,说明斑马这种动物或许“吃软不吃硬”,也可能她买下的这匹斑马脾气好些。

所以驯化斑马需要耐心。

每匹斑马性格不同,我们就抓住一大群斑马,从中挑选出脾气比较温顺的个体,让它们繁衍下一代,再从下一代中再次挑选温顺的个体,这样几代下去,就能逐渐改善斑马的坏脾气。如果要培育大个的斑马,那就挑选强壮的个体,但强壮的斑马和温顺的斑马可能不是同一批,这倒有点麻烦,不过只要多挑选几代,就能解决。

近代那些人太过急功近利,因此功败垂成,但他们是明智的,没有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选育斑马上,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即使驯化了斑马,其作用也比不上选育了几千年的家马。

如果斑马生活在亚欧大陆,说不定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驯化了。

总结一下人类没有驯化斑马的原因。

1、斑马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里文明起步晚,发展缓慢,没有驯化斑马的需求。

2、斑马脾气暴躁,驯化成本高,在近代人们曾做出尝试但都失败了。

3、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近代想要驯化斑马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没有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未经驯化的小狼崽们,玩起接球游戏竟然这么厉害?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来自CHRISTINA HANSEN WHEAT

我相信每个在家养狗的人对捉迷藏并不陌生。

在找到他们最喜欢的玩具球后,无聊的王兴仁会高兴地抓起它跑向你。我希望你能和他一起玩。

然而,玩抓狗游戏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你的狗必须有足够的感知能力,知道你想让它把球捡回来,还需要社交技巧,从一开始就想和你一起玩。事实上,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技能可能是在几千年的驯化后发展起来的。

来自pexels的数字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灰狼(狗的祖先)可以在不被驯化的情况下玩抓猎物游戏。这项工作还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在家养动物身上看到的许多特征和行为根源可能存在于它们的野生亲戚身上,无论是猫还是鸡。

亚利桑那大学犬类认知中心主任埃文·麦克莱恩说:“这是一项非常聪明的研究。以前没人做过。这太疯狂了。”

行为生态学家克里斯蒂娜·汉森·小麦和动物行为学家汉斯·泰姆林并没有着手研究狼是否能玩捉迷藏游戏。相反,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这对夫妇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从欧洲动物公园把三窝灰狼(总共13只)带到了斯德哥尔摩大学西南100公里处的一个野外研究站。

幼崽到达时只有10天大,研究人员轮班工作以确保它们一天24小时与人接触。科学家和他们的婴儿睡在睡袋里,每3小时用奶瓶喂养他们一次。汉森·小麦说:“这很难,但也很有趣。”

随着幼崽长大,科学家们注意到其中一些会跑去捡起扔进房间的网球。出于好奇,他们测试了所有年轻人的能力。当幼崽8周大的时候,汉森·小麦带它们去了一个又大又空的房间,和一个奇怪的人呆在一起,然后她离开了。几分钟后,陌生人扔了一个网球。

大多数小熊忽略了球,但是莱米和猫王拿了两次,斯汀拿了三次。

汉森·麦特承认这是一项小型研究。然而,她说,关键在于研究人员已经看到这种行为确实存在。

汉森·小麦说,研究结果支持狗有许多特征的观点。无论他们是否理解人类手势的含义,还是他们在人类社会中消化含淀粉食物的能力,他们都不是驯化过程的结果,而是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他们的野生祖先中。几千年来,人类更喜欢具有这些特征的狼崽。经过驯化,这些特征最终被强化并进化成现在的狗。

她说:“我们通过和狗玩耍来接触它们。如果以前的人类能够与一些具有这种特征的灰狼形成类似的联系,他们可能会走上驯化灰狼的道路。”

蝌蚪工作人员从sciencemag编译,翻译员狗空间师,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同样是动物,为什么不能吃野味,而可以吃驯化动物?

全文共 235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2月24日,NPC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废止滥用野生动物饮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让我们讨论一下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所谓的野生动物相当于家养动物。从根本上说,所有驯养的动物都来自野生动物。在人类的长期驯化过程中,这些野生动物已经被人类驯化,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驯化或工业化养殖的动物,如狗、猪、鸡、牛等。我们熟悉的。

来源:维尔画廊

它也是一种动物。为什么我们不能吃野味而不是家养动物?

从生态安全的角度来看,野生动物携带了大量的病毒,而这些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蝙蝠不仅是冠状病毒的主要宿主,也是许多病毒的天然宿主,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此外,旱獭含有鼠疫耶尔森菌,这是鼠疫的罪魁祸首。果子狸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种类也很复杂且数量众多,它们是非典的中间宿主。这些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是和平的,但这些病毒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来源:维尔画廊

然而,这并不是说家养动物没有病毒绝对安全。只是这些动物与人类打交道的历史很长,人类有更多的保护措施。我们仍然应该警惕病毒从野生动物到家养动物再到人类的传播。例如,禽流感可以从野鸟传染给家禽。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家畜可以实现大规模繁殖,而食用家畜不会导致它们的灭绝。与家畜相比,野生动物相对脆弱。大规模消费不仅会增加人类感染病毒的机会,还会导致野生动物种群灭绝,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生态危机。

还有几个问题。

1)人类以前能够驯养野生动物,但是现在不能了吗?

事实上,人类一直在驯养野生动物。过去,它们能够驯化它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现在可以自然地驯化它们了。例如,目前的水产养殖也在持续驯化野生鱼类。例如,现在有人工野猪。它是野生动物还是家养动物?野猪的人工饲养没有很好的定义。它既有野生动物的属性,又有家养动物的痕迹。目前仍有许多类似饲养野猪的情况。现有的家畜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没有必要把“嘴”放进野生动物的嘴里。就我个人而言,我建议,如果野生动物的驯养数量能够减少,就应该减少,除非它是一种能够产生重大经济、社会和科学价值的动物。

2)海洋动物(包括水产品)也是野生动物,但不包括在本决定中。

海洋动物包括水产品,但属于野生动物的人工养殖除外。17%的人类蛋白质来自海洋。人类捕鱼历史悠久,海洋捕鱼属于传统农业范畴。水产品对人类影响很大,不能禁止。然而,将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对待河流和湖泊中的野生水生动物?这需要思考和评估。

来源:维尔画廊

1)人类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动物,并感激这些野生动物。正是它们的存在帮助我们抵御病毒的入侵。

这种流行病使人类重新思考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然而,为什么我们不能吃野生动物?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许多人不吃野生动物,因为他们害怕野生动物会把病毒传染给人类。这种理解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举例来说,如果有一天人类在科技上有足够的发展,或有高水平的医疗来避免食用野生动物所造成的伤害,那时他们会自由食用野生动物吗?例如,以前不为人知的河豚,因为害怕中毒而不敢吃。现在它可以用先进的技术大胆地吃掉。

如果一个人不能深入思考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他就会因为恐惧而不吃游戏,这种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反思也是远远不够的。有这种认知的人表明他们仍然不理解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2)确保不要使用野生动物

人类仅仅避免食用野生动物是不够的。除了吃,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如利用野生动物的毛发、骨头、药材以及饲养宠物,比吃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以豹猫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利用豹猫的皮毛,人类猎杀了它,导致豹猫的数量急剧下降。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是,中药使用野生动物,如穿山甲、麝香和豹骨,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自然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望!

3)确保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被破坏。

人类活动在不同层面影响物种多样性,如过度捕捞、农业发展、资源开发等。,这将直接减少物种数量,并间接破坏它们的栖息地。因此,仅仅不吃野味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不使用野生动物,如它们的皮毛、骨头等。,并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人类活动对物种栖息地破坏的危害和影响远不能与进食游戏相比。以我研究的灵长类动物为例,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60%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濒临灭绝。然而,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整个动物王国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它们携带的病毒更容易传染给人类,如艾滋病。此外,人类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干扰它们的正常活动。生态文明的规模在于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

来源:维尔画廊

4)觅食游戏只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护生态安全是根本原因。

人类应该感谢动物,它们是保护我们健康的生态长城。野生动物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态学中有一个稀释效应假说:个体生活的群体越大,群体中每个个体被杀死的机会就越小。将它扩展到生态系统并保持物种多样性可以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物种多样性越高,人类、野生动物或家养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就越低。物种越多样,生态系统就越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人类健康,人类健康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来源:维尔画廊

总之,野生动物和人类属于同一个生态系统。它们是人类抵抗病毒的生态长城。人类、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命运共同体,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确保人类健康和安全。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也将受到惩罚。仅仅因为害怕,我们不吃野生动物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行动来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野猪被驯化了,美洲野牛为啥没有?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驯养的14种大型动物(平均体重45公斤以上)中,牛亚科有5种,占大型驯养动物的35.7%。各种各样的现代家养牛,如黄牛、水牛、牦牛、巴厘牛和白肢野牛,都是从野生牛驯化而来的。他们的祖先过去凶猛好斗,但经过多年的繁殖,这些奶牛在体型、性情、产肉和产奶量上都与他们的野生祖先大不相同。它们被人类驯化,成为温顺的家畜,为人类提供奶、肉、皮和动物的力量。

可以说,在驯养过程中,牛亚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曾经广泛分布在北美的野牛和遍布东欧的欧洲野牛也是亚科动物。为什么古代人不驯化它们?

美洲野牛(上)和欧洲野牛(下)

美洲野牛和欧洲野牛外表相似,但基因差异很大。然而,它们的杂交可以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驯服”和“驯服”的区别

在古代,野牛是丰富的,人类驯化的机会并不罕见。但到目前为止,所有驯养野牛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有些人可能会说,北美的印第安人有过饲养野牛、挤奶和吃牛肉的经历。这不是驯化的结果吗?然而,如果我们比较野猪和家猪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印第安人饲养的水牛在身体和性情上与他们的野生同行几乎没有区别。它们远不是温顺的家畜。它们只是被人类“驯服”,而不是被“驯服”。

自古以来它也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为什么野猪是家养的,而水牛不是?水牛驯化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第一个绊脚石是它们巨大的体积。

野牛长约2.5米,肩高1.7米,体重超过600公斤。欧洲野牛(低地的亚种)体型较大,长约3米,肩高1.8米,重达1000公斤。它是欧洲最重的陆地动物。巨大的体型对来自野牛的大多数食肉动物来说是一种威慑。为了捕获并囚禁这些巨大的动物,没有必要说在古代刀耕火种的时代,即使在现代枪实弹的时代,这也是相当危险的。

即使你开始饲养一头新生的小牛(出生时体重约为20公斤),你也会很快发现水牛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出生三个月后,野牛的体重将增加一倍,并在大约4年内达到性成熟。它们的重量将飙升至400多公斤。水牛的食欲也随着体重增加。一只成年雄性野牛每天吃32公斤的饲料,比一头家养的牛多得多。在野外,野牛会占据广阔的领地以保证充足的食物(领地可能会互相重叠)。饲料是人工驯化必须考虑的成本之一。

野牛的骨骼轮廓(来源:维基百科)

野牛有惊人的速度和敏捷,这是驯养的另一个障碍。

野牛重近100吨,身材魁梧。在肩胛骨之间,有肌肉束缚的胸椎突起,这使得他们的背部看起来异常高。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大,相比之下,四个牛腿看起来很瘦。然而,如果你仅仅从侧面看野牛就断定它是胖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野牛的身体是“扁平的”,从正面面对面看,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们的身体左右都很窄,比想象的要瘦得多。这种侧面和正面的视觉差异是一种进化策略,它不仅保留了野牛的巨大轮廓以威慑侧面的掠食者,还极大地保留了野牛的速度和敏捷。

生活在森林中的欧洲野牛长期以来一直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的环境中进化。他们可以在“立定跳跃”的条件下跳过3米宽的河流和1.8米高的障碍物。普通牛羊使用的短栅栏无法阻挡它。野牛生活在北美的大平原上,主要生活在草原和灌木丛中。为了躲避捕食者,它们可以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奔跑。如果铁丝网没有加固,很难抵抗它们的冲击。在没有钢栅栏的古代,捕捉和饲养水牛很困难。

欧洲野牛的身体(正面视图来源:arkive)

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的脾气每天都不一样。它们会攻击任何不好看的东西,这使得驯化更加困难。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野牛是一种冷静、冷静、慢节奏的动物。但是一旦有什么东西触动了它们敏感的神经,这些庞然大物就会毫无预警地发动攻击。从1980年到1999年,在黄石公园,野牛杀死的人比熊还多。一些伤者伤势严重,有角刺伤或骨折。

一位博物学家曾经描述道:“野牛是好斗的、危险的、野蛮的动物。”尤其是在炎热的季节,每年从夏天到秋天,雄性和雌性组成一个群体,公牛摩擦着它们的手,蠢蠢欲动。雄性之间不时会发生激烈的争斗。无论是斗牛还是爆头,力量都是巨大的。此时接近暴躁的野牛群是不明智的。当野牛攻击时,两个角可以像沙袋一样轻易地把人举起来。

野牛与马鹿搏斗(来源:维基百科)

此外,在水牛驯化中,更长的出生周期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理论上,野牛的怀孕期约为9个月,但雌性野牛每年可以产下一只小牛(每个孩子一只)。然而,从现场观察的结果来看,一般的生长周期为3年,比家畜的生长周期要慢,因此繁殖周期必须延长,繁殖成本必须提高。

再加上一系列的负面因素,不难看出野牛虽然体型庞大、强壮,却是一种潜在的肉食和服务动物,但它们的驯养成本非常高。在古代,野牛是丰富的,肉和皮可以通过狩猎获得,而驯化则不那么迫切。此外,还有其他容易驯化的亚家族作为替代。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野牛作为狩猎的对象,这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很多证据。然而,我们也可以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提高管理和饲养野生动物的能力。古代水牛驯化在现代能成功吗?现在,科学家们正积极尝试将美洲野牛与欧洲野牛杂交,将野牛与家畜杂交,希望能改善野牛的体型和习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对野牛的利用和繁殖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钢架围栏中的野牛(来源:arkive)

参考:

[1]德斯蒙德·莫里斯。野牛。[·M]。英国:格兰瑟姆图书服务,2015:224。

[2]马日戈扎塔克拉舍斯卡,兹比格涅夫克拉舍斯基。欧洲野牛:自然专论[M]。德:斯普林格-弗拉格,2013:8-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什么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化的?

全文共 2145 字

+ 加入清单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它被驯化的年代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先民生活区中,曾发现为数众多的狗的骨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上,也发现了4只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绘得生动可爱。这都说明,当时人与狗之间的关系相当明确,狗已经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这一点毋庸置疑。它被驯化的年代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先民生活区中,曾发现为数众多的狗的骨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上,也发现了4只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绘得生动可爱。这都说明,当时人与狗之间的关系相当明确,狗已经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不断有关于狗的发现。例如在距今7000~65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现有狗的骨架;在河北省武安县距今7000年前的磁山遗址,发现有狗头骨的前半部和下颌骨,从其构造上来看,无疑属于驯养成熟的狗,与它的祖先--狼相比,差异甚大。最令人期待的是,在中国吉林榆树县周家油坊等地层中,即旧石器时代的更新世晚期,约在公元前2.6万~公元前1万年,发现了大量哺乳类化石,除人类的化石之外,出现了家狗的头骨“半化石"。虽然有人认为它属于更新世动物化石,但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它们是全新世或现代动物的遗骸。这类旧石器时代的家狗遗骸,可以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居民已开始将狗家化。也就是说,东北家狗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以前。中国东北的原初人类是蒙古通古斯族,因此有理由认为,东胡、戎、狄、肃慎的先民,首先驯养了狗,其中狗戎就是有名的养狗氏族。

由此可见,东北和蒙古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早、中期的家狗驯化的中心。除此之外,在河南安阳、河北磁山、陕西西安半坡、山东大汶口、江苏常州等地均发掘到全新世后期家狗的骨骼化石,由此可以肯定,中国是家化狗的中心之一。另外,内蒙古阴山岩画中出现了狩猎犬,也就是说,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狗已成为人们的家畜和得力的助手。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考古资料也表明,狗很早就与人类文明相伴而行了:伊拉克贾尔木早期的村庄,公元前7000~公元前6500年的遗址中发现有狗的骨骼;土耳其凯奥努遗址的狗,被测定为公元前7000年;大约与此同时,欧洲也有了家狗,在丹麦中石器时代的马格勒莫斯文化层中有狗的发现;公元前7500年英国约克郡的斯塔尔加尔中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了狗。此外曾有人公布过,在美国爱荷达地方的洞穴中,曾发现公元前9500~公元前8400年狗的骨骼,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有争议,尚难定论。

驯化之谜:男人抑或女人的功劳?人类驯化动物是出于发展的需要,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是人类发展阶段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随后,人类才能从散居、狩猎转变到聚居、耕作,通过耕种和饲养牲畜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进入农业社会。动物的家化和驯养,使人类文明进入畜牧时代,其作用不亚于火的使用。考古学家通常认为,在马、牛、羊、鸡、狗、豕这六畜中,以狗驯养的历史最为悠久,其驯养历史约有1万多年。据推测,从狗的作用上来看,最初驯化的狗可以帮助狩猎、交通、看家,随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狗又逐渐被驯化出许多其他功能。由狼或野狗驯化成为真正的家狗,首先要改变它们的"野性",这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驯化过程可能是不同时期里一个持续的过程。除了家狗品种之间的杂交之外,无论是由狼直接驯化成家狗,或者从野狗驯养成家狗,都有一个从野生到家养的过程。有趣的是,专家们至今仍然为一个问题大伤脑筋,这就是:驯养家狗这个伟大的功绩应归功于当时的女人还是男人?持前一种意见的人向我们讲述的故事是:狼或野狗与人类初次相遇,或者在野外被猎,或因偷食被捕,结果大狼和大狗成了人类的美餐,幼狼和幼狗成了俘虏,并被带回原始村落关养起来。待它们长大了,部分将作为食物被杀掉,而另一部分幼狼和幼狗主要在妇女和孩子们的喂养下慢慢长大,平时还与孩子们嬉耍。到了发情交配时期,有的狼或狗仍会跑到野外物色配偶,交配期过后又会乖乖地回来;有的狼或狗则在被俘虏的同伴中找“对象”,繁殖出后代。这样代代相传,就逐渐豢养成了家狗。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说所有动物的驯养似乎都是妇女的功劳,但只有狗是男子所驯养的。在当时,男人们出猎时常有野狗跟在后面,因为他们也猎食动物的肉类。当兽类被猎人打伤时,野狗要追食,人将它赶开,将所要的那部分拾起来,不要的就给狗吃。久而久之,猎人与野狗之间渐渐熟悉并建立了感情,愿意互相帮助。有的野狗特别勇敢、灵敏而且喜欢接近人类,它们就常常在夜晚走近人的住所,驯熟无猜之后,就和人类住在一起,而不再四处乱跑,因而成为家畜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只是人们的想象和推测而已。不过,自从狗参与人类活动,成了"沉默的朋友"之后,人们发现它嗅觉灵敏,忠实勇敢,具有追踪、防御、善战、助猎等能力,于是才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驯养,带领它们出去狩猎,利用它们看家,训练它们当"检验员"和表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狗的品种越来越多,狗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经过人类长期不懈的观察、选择、改良、驯养和训练,才驯化培育出各种具有不同特征、品质和功能的家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水稻是什么时候被驯化的?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水稻驯化的起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7000年间,即距今11000~9000年间。公元前4000年左右,水稻的驯化过程基本完成。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诸国人民的主食。今天的栽培水稻主要分两大变种,即籼稻和粳稻。籼米窄长,黏性较小;粳米圆短,入口黏糯。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两类水稻都是由野生稻经人类驯化而来的。最早的驯化野生稻的“实验田”就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中,已经有了大量与栽培水稻相关的发现。

水稻驯化的起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7000年间,即距今11 000~9000年间。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就留下了稻壳的印痕,土中还残留着大量稻壳。虽然这些稻米的形态仍与野生稻相仿,但当时的人们显然已经在有意识地采集稻米,把它当作日常的口粮了。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居住在今天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的人们,为扁平的骨片和木板接上手柄,制成简易的农具进行耕作。这时的水稻正处于驯化的转变期,人工选择过程已经启动。代表公元前4900年至公元前4600年间文化的余姚田螺山遗址,还出土了谷粒不易脱落的谷穗,它正是这一转变过程的一大佐证。

公元前4000年左右,水稻的驯化过程基本完成。江苏苏州唯亭的草鞋山遗址和昆山绰墩山遗址都出土了小片的稻田。绰墩山的稻米比其他更老遗址的谷粒都宽,呈现出驯化水稻的特征。

也就是说,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先民,花费几千年的时间,终于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驯化出了合口的稻米。此后的2000年间,这种作物又传播到黄河流域,成为中原地区的主食,同时南下印度、东南亚,并东进朝鲜半岛和日本,开始了新的世界之旅。

如今人们栽培的水稻,与自然界中的野生稻已经很不一样了:它的谷穗少芒,谷粒较大较圆,而且成熟时不易脱落。这种变化正是人类对稻进行驯化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豪猪驯化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野生豪猪盛行凶猛,胆小怕人,而机警敏捷,攻击性强,这也是饲养豪猪的难点之一,所以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极为重要,那么豪猪驯化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据了解,豪猪常用的驯化方式有分组驯化、循序渐进驯化和条件反射驯化法三种。

1、分组驯化法

按照豪猪的个体大小将其分为4个年龄组,体重在13公斤以上的分为成年组,体重在5公斤以上13公斤以下的分为亚成年组,体重在1公斤以上5公斤以下的分为有年组,而体重低于1公斤的则分为仔猪组。在根据野生豪猪喜群居的生活习性,在同一个年龄组内将个体差异不大的豪猪按1雄1雌或1雄2雌为一组饲养,一组一个养殖池,再进行饲养和驯化。

2、循序渐进驯化法

循序渐进驯化法也是根据野生豪猪的生活习性进行,在驯养初期,首先用黑布将饲养室内的窗门遮盖,保持饲养环境黑暗,这样人工模拟野生豪猪的穴居环境,使其警惕性放下来。在保持饲养环境的安静,并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时间一长,熟悉了环境和人员气味后,便驯化了。

3、条件反射驯化法

在驯化过程中,饲养人员在投喂时和进出饲养室内时要发出信号,让豪猪慢慢熟悉饲养员的声音和气味以及脚步声。在饲喂时定时、定量、定点投食,让豪猪形成一个规律的进食时间和地点,在投食前还可以伴以口哨,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慢慢的增加刺激强度,扩大适应房屋,改变胆怯、孤僻、急躁、攻击性强的习性,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腹锦鸡的人工驯化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来几年,饲养红腹锦鸡一定会撑起养殖业的一片蓝天,掀起一次饲养红腹锦鸡的风暴。为此,人工驯化红腹锦鸡就成了养殖前期的关键性问题。为了促进这次饲养风暴的尽早到来,给养殖业和饲养户带来更大的效益,这里将红腹锦鸡的人工驯化方法介绍如下:

一、成年红腹锦鸡的人工驯化

红腹锦鸡的人工驯化一般是直接从野外捕获成年红腹锦鸡进行驯化。由于红腹锦鸡长期生活在比较隐蔽、安静的自然环境中,且生性机警,易受惊,圈养会精神紧张,撞扑笼网,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不能正常采食和繁殖。所以,人工饲养红腹锦鸡要根据其生活习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驯化,以期达到饲养繁殖的目的。

1、适应环境:将从野外捕获的红腹锦鸡放置在安静、宽敞的笼舍内,舍室内要尽量保持环境幽静。室外活动场所可设置一些障碍,以防止其逃飞。有条件的还可以模拟其野生环境,种植一些低矮的植物或作物。

2、适应饲养人员:饲养人员其服装要固定,不穿颜色艳丽的奇装异服。每天通过投食,供水,清扫舍室等日常管理活动,接近红腹锦鸡,直到红腹锦鸡见到饲养人员不再惊恐逃逸,逐渐增加光照强度,使之逐步适应人工饲养环境。注意,增加光照强度一定要逐渐提高,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红腹锦鸡再度应激。

3、饲养管理:保证食物新鲜,营养丰富,适口全价,颗粒大小适度。刚开始饲喂最好直接投喂作物籽实,以后逐渐过渡到配合颗粒饲料。红腹锦鸡在野外经常捕食昆虫。所以,驯化初期最好每天投喂一些黄粉虫等昆虫。

二、红腹锦鸡幼雏的驯化

用野外收集或养殖场生产的红腹锦鸡蛋,经过人工孵化所产的幼雏,出壳后就要进行有计划的驯化。

1、混饲:红腹锦鸡幼雏出壳后,最好混入同批少量家鸡进行饲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消除红腹锦鸡幼雏的惊恐;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红腹锦鸡的仿随性这一特性,使其跟随家鸡一起啄食、饮水,有助于提高驯化速度、效果,缩短驯化时间。

2、适应环境:在红腹锦鸡幼雏喂食、给水前,要给以光照、音响等饲养环境信息,使其逐步地尽快适应并形成条件反射,增强其群集活动的习性,使之一出壳就适应、习惯人工饲养的环境条件,与饲养人员建立起一定亲密、依存关系,以便于以后的饲养管理。

3、尽量减少应激:饲养人员应固定服装,不穿颜色鲜艳的奇装异服;非饲养人员不得进入饲养舍室;防止奇异的音响刺激;防止猫、狗进入舍室惊吓侵扰;尽量减少一切抓鸡活动;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三、红腹锦鸡的驯化结论

从成年红腹锦鸡和红腹锦鸡幼雏驯化情况的对比效果分析,红腹锦鸡幼雏较成年红腹锦鸡成鸡易接受人工驯化,且驯化程度高,效果好。但是,成年红腹锦鸡经过一定时期的驯化后,能提供一定数量的种蛋;而红腹锦鸡幼雏则需要较长的饲养时间才能产蛋。所以,驯化成年红腹锦鸡是养殖红腹锦鸡的基础,养殖红腹锦鸡必须抓好红腹锦鸡的驯化这一关键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进龟的驯化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火焰龟(详情介绍)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这一点在养龟新手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因为龟多数比较害羞,此外还会拒食,这直接对龟的健康造成威胁。那么对于刚买来的龟,我们该如何驯化呢?一、将龟放入浅水中,水温在22℃以上,龟在水中易排粪便,观察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二、将龟放在笼舍(纸箱、木箱、玻璃缸)中,笼舍不宜常搬动,龟饲养者应常看龟,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不怕人;三、龟放入笼舍后,每天投喂食物,如香蕉、黄瓜等。对1—2周内仍不捕食的龟,应采取填喂的方法。填喂时,先将龟竖立,拉出头,用镊子掰开嘴,将有药物(维生素B、多酶片、抗生素等)的食物填喂,填喂时切忌将龟的食道戳破。填喂的量宜少勿多。隔1天1次。填喂1周后,将食物放入笼舍中,观察龟是否能自己食。若龟仍不食,则继续填喂。适当进行静养与龟互动,龟会渐渐信任人类。龟的驯化,最主要的是取得信任,让其放下戒备熟悉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影响人类历史的病菌 源自一万年前的动物驯化?

全文共 3500 字

+ 加入清单

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再次让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持沉默,对“快速野生动物”的呼吁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回想起我们的祖先——那些靠打猎、采集和喝血为生的古代人类,他们不都是超级细菌的活载体吗?那些没有控制能力的古代聚居地应该一个接一个地被细菌吞噬,直到灭绝?

一个

20多年前,一本名为《枪支、细菌与钢铁》的畅销书(以下简称《枪支》,原书于1997年在美国出版)似乎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看看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几起全球性瘟疫事件,绝大多数能改变人类历史的超级细菌实际上来自我们的好朋友——牲畜和宠物。

换句话说,大约一万年前,古代人结束了他们流浪的狩猎和采集生活,走上了畜牧业的道路,开始了畜牧业社会。直到那时,他们才为超级细菌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资料来源:bing.com/images

随着分子遗传学、古病理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的逐渐增加,那些被祖先驯化的动物确实像超级细菌的创始人。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姐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它的主要宿主之一是人类的驯养综合征。自以猪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甲型H1N1(又称猪流感)爆发以来,它已在全球造成近20,000人死亡。

历史上感染人数最多的“西班牙大流行”发生在上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一全球性瘟疫事件导致大量中青年人死亡,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最终感染了近一半失去控制的世界人口。人们对病原体的起源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推测。201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重建病原体来源的文章,并确认家禽是其来源之一。

来源:维尔画廊

时间可以追溯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当西班牙殖民者踏上美洲开拓新的殖民地时,伴随他们的是天花,这是他们携带的病原体。当时,美国印第安人社会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在中美洲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在南美洲建立了印加帝国。然而,尽管仅北美土著居民的总人数就达到了1亿,但由于天花等欧洲疾病的感染,土著居民的人数却直线下降,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枪炮和贪婪,这块土地最终被移交给了这些已经免疫并有应对策略的欧洲人。

天花不仅是杀死印第安人的真正刽子手之一,也是最早驯养牲畜的欧亚大陆人。据推测,公元165年至180年席卷整个罗马帝国的“安东尼瘟疫”,以及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清朝顺治皇帝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死亡都与天花病毒有关。

来源:百度百科

天花病毒可能源于牛,一种在欧亚大陆驯化的动物。

正如《枪炮》中所列,许多其他疾病是10,000年前家养动物带来的礼物,包括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麻疹(牛)、结核病(牛)、流感(猪和鸭)、百日咳(猪和狗)、恶性疟疾(鸟)...我甚至不知道有多少新的细菌潜伏在我们的家畜和宠物中,等着杀死我们。

那么,为什么上述病原体的起源和传播是由家畜引起的呢?

这幅画改编自参考文献9。

在18世纪,人们发现送奶工和屠宰场的工人不容易得天花,因为他们经常被牛的传染病感染,但这种疾病并没有引起疾病,只是皮肤上出现了水泡和脓疱,这被称为“牛痘”。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导致“痘苗”的病毒和导致人类天花的天花病毒似乎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如果人们接种了牛痘疫苗,他们就能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生物学家最终发现痘苗病毒和导致人类天花疾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特性。例如,从秘鲁印第安人木乃伊中提取的结核细菌的DNA也与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的病原体(牛分枝杆菌)非常相似。

从那以后,生物学家发现许多病原菌与系统发育图中的一些家畜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它们在分子遗传学上是相似的。不仅如此,随着驯化时间的增加,人类和家畜之间的常见传染病也增加了5。

上述结论似乎证实了《枪炮》中提到的假设,“这些疾病部分是由家养动物的细菌进化而来的”。

来源:维尔画廊

事实上,这一声明不是由《枪支》的作者戴蒙德发起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一些学者就提出了人类病原菌起源的假说,即动物驯化导致人类疾病扩散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设,大约从12000年前开始,人类就一直在驯化野生动物,这不仅改变了人类在生物链中的地位,而且逐渐影响到生物体的生存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流行性病原体也在家畜中产生,最终人与家畜之间的交叉感染一直在持续进行。

真的是这样吗?

不难发现,无论是细菌之间的遗传关系还是细菌的种类随着驯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事实只是间接地证明这些细菌与驯化的动物密切相关,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驯化的动物是人类病原体起源的摇篮。

相反,随着许多学科自身的发展及其不断的交叉融合,通过对古代DNA、动物考古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综合研究,许多病原体的元基因组逐渐被提取出来,各种动物实际驯化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也越来越清晰。学术界不得不面对的结果是,在许多动物被驯化之前,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体内就存在着许多超级病原体。例如,根据分子时钟的计算,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结核病已有近7万年的历史,这比人类开始驯养动物的时间要早得多。

来源:百度百科

2020年2月24日,《自然-生态和进化》杂志发表了一篇多学科论文,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动物驯化”不能简单地与这些人类病原细菌的起源联系起来。在这篇文章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的学者关注欧亚大陆,这是动物驯化最重要的地区。他们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交替时期从俄罗斯到瑞士和其他国家的许多遗址纳入研究范围,从狩猎采集者到最早的农民筛选了近3000具遗骸,并提取了8种最早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有在牲畜和人类之间广泛传播的历史。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病原体是从猪传播给饲养者的。根据遗传学研究所绘制的遗传图谱,这些病原体可分为一大类,即HC2600_1272。然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猪被驯化之前,这种病原体就已经在古代人中间传播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包括这一项在内的所有综合研究都不能完全否定动物驯化和人类病原菌进化之间的关系。9例如,古代DNA研究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许多致病细菌在引起骨骼损伤之前就杀死了宿主,动物考古学家不断更新各种家养动物起源的事件和地点...

病原体是否源于家畜仍然是一个需要更多证据来证明的假设,而不是最终结论。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驯服动物”这一历史行为对人类细菌的巨大影响。

戴蒙德在《枪炮》中提到,欧亚大陆的细菌杀死了大量的土著人,但是包括印第安人在内的狩猎采集者携带的细菌很难对古老大陆的人们造成致命的伤害。除了细菌起源于家畜的假设,戴蒙德还试图从人口密度和贸易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在特诺奇的汉芬城没有可怕的细菌等着西班牙人”。他认为,新世界人口密集的出现比旧世界稍晚,美洲人口最密集的三个中心没有正常的快速贸易。他们不像罗马时代的欧洲、北非、印度和中国那样联系在一起,因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细菌滋生地。

然而,我们知道,人口密集的发展和频繁的贸易往来都是基于畜牧业创造的价值。动植物驯化引发的农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同样显而易见的是,细菌在这个新世界提供的环境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反,在旧石器时代,人口的聚集和扩散不可能达到如此大的规模,家畜也不会作为媒介为病原体的超进化提供温床,也不会有定居引起的水土交叉感染等因素。因此,即使更多的传染性细菌从野生动物进入人体,某些地区的一些部落或人群也可能被消灭,但它们的致死率和传播能力应该远远低于农业社会中的超级细菌。

事实上,细菌是从家畜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还没有得到验证。然而,即使病原体不是来源于人类在10,000年前驯养的动物,即使驯养的动物可能仅仅增强人类与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之间的密切接触,由它们引起的人类生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一定在病原体的进化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

参考:

1颗钻石。《枪、细菌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维基百科

现代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的全球同步扫描([)。自然,2014,508(7495): 25257。

《疾病考古学》,[M。康奈尔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人类病原体的起源:评估农业和家畜在人类疾病进化中的作用》,[。生物评论,2006,81(3): 369-382。

《瘟疫与人类》,[M。主播,1998年。

7Mac唐纳德·埃姆,伊佐·艾阿。结核病疫苗开发。在:丝带W,编辑。结核病-扩展知识。在技术领域;2015.

埃斯基维尔-戈麦斯等。人类适应的肠炎沙门氏菌的出现与新石器时代的过程有关。[。自然生态与进化,2020: 10。

公元前9世纪,新石器时代的[生病了。自然生态与进化,2020: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