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希特勒佩服的人【热门20篇】

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希特勒杀犹太人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5797

文章

87

篇1:希特勒为什么不打中国的原因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当时希特勒的实力,完全是有实力攻打中国的,可他为何没有这么做呢?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野心如此巨大的希特勒为何要放弃中国这块大肥羊?而这就要从希特勒的童年说起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希特勒在少年时生活潦倒,但是却受到了一个旅居奥地利的“张”姓中国家庭救济。他们一次性给了他500奥地利帝国先令作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常常请他到家里吃饭。所以希特勒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好感,认为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伟大文明古国”的人都是善良无私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完全爆发时,希特勒还曾幻想和中国一同统治整个欧亚大陆,其中整个东亚、东南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由中国控制。

后来随着战争的延续,日本作为德国的盟友,希特勒才断绝了与中国的来往。希特勒曾经因生活困苦而收到过中国人的帮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他自己的自传性作品《我的奋斗》中曾披露过自己十分痛恨日本人,原因竟是因为两个日本少年弄坏了他的车,这让他从小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天性是有本质差别的,这也是希特勒鄙视日本人的原因。

他曾冲着自己的党卫军司令大喊着“真不该相信这些该死的日本人”。后来为了不影响和盟国的关系,特意将日译本和中译本中把这一段话给删掉了。但是从各个方面来看,希特勒都是痛恨日本人,喜欢中国人的。对于希特勒为什么不打中国,有专家曾经分析过,也许的确存在希特勒受过中国人的帮助的原因在内,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离德国太远了,如果希特勒远征来到中国,那他就顾不上欧洲的战场,容易后院失火。

中国国土面积十分巨大,如果他来到中国也未必有好果子吃。所以说虽然中国是块儿“肥肉”,他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无暇进攻中国。对于之前所说他曾经受过中国人的帮助,也许只是为他不打中国所虚构出来的故事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战期间英国一奇葩计划,曾计划给希特勒下毒将其变成女人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希特勒是一个是个战争狂人,他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都还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么大家有没有打开脑洞想象一下,如果把当时的希特勒变成女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也许很多人觉得这很无稽之谈,但是事实上,英国在当年确实有着把希特勒变成女人的计划,那么这是个什么情况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加的夫大学的布赖恩·福特教授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秘密武器:赢得二战胜利的科技和竞赛》中首次披露,二战时英国曾经酝酿一个惊人计划———利用雌性荷尔蒙的药力,给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变性”。

这一奇异的计划由于过于敏感,尘封大半个世纪后才公诸于世。福特教授说:“英国政府曾经很认真地制订计划,在希特勒的食物中长期秘密地投放雌性荷尔蒙,使他越来越具有女性特质,变得不那么激进,从而抑制他对战争的狂热。”

“当时已经通过实验认识到荷尔蒙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一些治疗之中……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很高,因为当时英国政府在希特勒身旁已经成功安插了间谍,侍候他的饮食。偷偷把荷尔蒙加进食物里,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希特勒有自己的试吃员,如果投放毒药,首先倒下的将是这些无辜的人。而荷尔蒙就完全不同了。它没有味道,能逃过试吃员的味蕾,而且只有持续服用数周甚至几个月,效果才会显现出来。没有人会想得到是食物中添加雌性荷尔蒙造成的。”

这一计划最终只是纸上谈兵。

盟军曾计划把残暴的希特勒变成“女人”

“把希特勒变女人”!这个看似荒谬的计划,在二战期间曾真实存在于盟军领导者的脑袋中。他们认为,若能将女性荷尔蒙掺入希特勒的饮食里,就能使这位纳粹头领变得悲天悯人些,或许也不会那么富有侵略性,变得像他的妹妹保拉。

雌激素不易发现

《科技打赢二战》一书中,揭露当时双方为了打胜仗,无所不用其极地使用各种奇妙战略及武器,而“雌激素”也是其中之一。

该书作者英国卡地夫大学福特教授表示,二战期间,伦敦已用雌激素来治疗部分性方面疾病。由于希特勒总会有部属帮忙试毒,在饮食内加入毒物是无用的战略,但雌激素无色无味且效果缓慢,可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渐渐改变这位领导人的性向。盟军的如意算盘是,将女性荷尔蒙加入希特勒的食物里,让他向温顺的妹妹保拉看齐,变得攻击性没那么强。

保拉是希特勒的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亲人。上世纪20年代,她在维也纳当秘书为生,一直接受哥哥的经济支持,直到希特勒1945年自杀。二战后,保拉遭到美方审问,被释放后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60年默默死去。

因战况明朗没执行

福特表示:“研究已证实了性荷尔蒙的重要性。伦敦已经用性荷尔蒙来治疗性方面的疾病。”福特透露,盟国希望借由“荷尔蒙攻击”改变希特勒的性别,让他变得更女性化、削减他的攻击性。“只有服用几个月之后,荷尔蒙的影响才会浮出水面,因此,没人能发现食物被加料了。”

据了解,英国方面十分重视这项“荷尔蒙攻击”,也派人潜伏到德国准备执行,但后来因战况慢慢明朗,便不再进行该计划。除了试图把希特勒变女人外,盟军还想过用胶水黏住纳粹军队、伪装成水果的炸弹、空投毒蛇邮包等疯狂战略。

纳粹也曾打算实施“毒计”

不但盟军一方,纳粹也想出过各种疯狂的制胜策略。如果输掉战争,纳粹打算在香肠、巧克力和咖啡中下毒,并把这些有毒食物留给盟军享用。

1945年3月,4名德国密探在法国落网,披露出一段秘闻:德国科学家制定了一系列下毒攻略。其中的招数包括向盟军提供特制香烟等。其中一招是让盟军染上头疼,纳粹间谍就会伺机假装好意提供一片“阿司匹林”,貌似“阿司匹林”的毒药就会在10分钟内要了目标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希特勒尸体残骸去向揭秘:被埋葬8次后终于火化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2005-05-08)

中新网5月8日电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希特勒曾于1938年表示他希望能够葬于利恩特兹市的国家社会主义党墓地,他的装饰有乌拉尔宝石的金色坟墓将位于墓地的中央,但他显然未能如愿:苏军士兵1945年在帝国总统府花园内的一个弹坑里发现了被严重烧焦的希特勒的尸体残骸。他的尸体残骸后来被重新埋葬了八次,并最终被火化

第一次尸体掩埋发生在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他的新婚妻子爱娃和他的两条狗被埋在帝国总理府花园内。俄罗斯士兵楚拉科夫5月4日在一个弹坑内发现了两具不明身份的尸体。俄罗斯士兵搬走了尸体,但于同日又将尸体掩埋,因为当时苏军认为已经找到了希特勒的尸体。

5月5日,尸体又被挖出,并被送往布赫镇的一个诊所,对尸体残骸的医学检查于5月8日完成。尸体残骸在前苏军反谍部门的监视下在费诺夫镇第四次下葬。尸体残骸于5月17日被再次挖出,从莫科斯赶来的米什克将军对尸体残骸进行了重新检查。米什克将军亲自将重检报告和据称是希特勒和爱娃的下巴骨带回了莫斯科。

希特勒尸体确认工作从一开始就存在许多问题:目击证人的证词有很大差异,而且也很难找到目击证人。苏联军事情报人员为了找到目击证人而在柏林和附近地区进行了仔细的搜索。斯大林1945年5月1日收到了朱克夫将军送来的有关希特勒死亡的报告。这份报告称,希特勒于4月30日当地时间下午三点五十分自杀身亡。

苏军第3集团军的反谍部门负责寻找希特勒的尸体残骸。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副司令员塞奥夫中将亲自指示第3集团军反谍部门的负责人展开搜索行动以找到希特勒的尸体。1970年3月13日,克格勃负责人安德罗波夫向当时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送去一份要件。这份请示文件称:“第3集团军克格勃特别部门1946年2月在我们驻马格德堡军营内埋葬了希特勒、爱娃、戈培尔、戈培尔妻子和孩子的尸体。由于作战需要,上述营地将转移给德国当局。由于考虑到工程建设或者其它土方开挖工程可能会使埋葬地被发现,我建议挖出这些尸体以进行火化。克格勃特别部门的工作人员将按程序在完全秘密的情况下执行这一任务。”

文件于3月16日得到了苏联最高领导层的批准。克格勃特别部门的工作人员于1970年4月5日早上挖出了希特勒、爱娃等人的尸体残骸。他们将这些骸骨放入盒内,并于当天早上完成了对尸体残骸的“物理摧毁”,骨灰被撒入比德里兹河。(春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果希特勒不自杀,他有可能活下来吗?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1945年8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苏英法4国政府正式在英国伦敦正式签署关于控诉和惩罚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议。并且还通过了《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作为审判法律依据。据此,盟国政府在德国东南部的历史名城纽伦堡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22名被控犯有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种族屠杀罪以及反人类罪的纳粹德国主要战犯进行审判。

结果是,有12名德国纳粹领导人被判处死刑。

排行第一的是赫尔曼·戈林(前希特勒接班人、国会议长、空军总司令、帝国元帅,四年经济计划全权负责人),他在死刑前自杀

其余为: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外交部长。

威廉·凯特尔 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陆军元帅。

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 盖世太保总监,刑事警察总监。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

汉斯·法郎克 波兰占领区总督。

威廉·弗利克 内政部长。

弗里茨·绍克尔 劳动力调配全权总代表。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陆军大将。

尤利乌斯·施特莱歇尔 反犹刊物《冲锋报》主编。

阿图尔·赛斯-英夸特 奥地利总督,荷兰占领区总督。

马丁·鲍曼 希特勒秘书。此人在柏林战役突围时候被打死,缺席宣判死刑,1973年时确认死亡

大家看看,如果年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都是死刑,希特勒怎么可能不是死刑呢?

很多人说天皇不是没有被处死吗?

那是因为日本其实并不是无条件投降,唯一的条件就是保住天皇。

因为虽然被原子弹轰炸了两座城市,日本本土还是有9000万民众,具备本土决战的能力。

美军如果强行登陆,预计至少损失几十万人。

日本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要求保住天皇。最终虽天皇权力全部被废除,但至少没有上绞架,其余日本和日军高层基本都被处死或者终身监禁。

但希特勒不同,他是柏林被打的稀巴烂以后才投降的,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希特勒晚年的身体状况如何?为何希特勒总是神经兮兮的?

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的时候,希特勒相识了皮肤科医生莫勒尔,当时希特勒的身体状况还算是非常健康的,不过却患有大肠炎,以及轻微的肾病个一战期间所落下的腿部疾病。在后期莫勒尔的治疗下,希特勒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是越来越糟糕,但是这也仍然无法动摇希特勒对莫勒尔的信任。因为莫勒尔几乎天天都在给希特勒注射兴奋剂,而希特勒却称莫勒尔是自己的救星,一天也离不开莫勒尔的兴奋剂。

1941年春,希特勒开始为袭击苏联做准备。6月22日是希特勒在国会上发表演讲的日子,这次演讲可以看作是希特勒向苏联的宣战。前一天晚上,秘书们在工作室里轮班,由希特勒口授演讲内容,一直到凌晨五点。五点刚过,希特勒躺下睡觉,八点半他又起床了。由于兴奋了一夜,这时的希特勒声音沙哑,眼睛发炎。上午十点,希特勒出发前,莫勒尔给他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希特勒马上来了精神。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后的第一个十年结束了。这一天,希特勒脸色苍白,因为德军此刻的处境正持续恶化,希特勒一夜没合眼。军事会议前,莫勒尔又给他注射了一针大剂量的兴奋剂。这一段时间,希特勒总是拖着腿走路,要不就是疲倦地坐在沙发里,看着地图发呆。为了保证以亢奋的状态主持每天两次的军事会议,莫勒尔只得加大剂量。

在战况的打击和兴奋剂的双重作用下,希特勒变得越来越神经兮兮,经常为一点小事发火。有时他嫌衣领太紧,妨碍他血液循环,没几天又觉得裤子太长了。他还抱怨皮肤瘙痒,咬指甲,把耳朵和脖子挠得鲜血淋淋……他患有失眠症,为此经常吃药。他要求在床上用加热的被子和枕头取暖。他觉得透不过气来,要求在卧室里放一个氧气瓶。他相信低温能起到提神的作用,又要求所有的房间温度都保持在12℃。

1944年2月,在苏联的强大攻势面前,德军士气日趋低落。希特勒在听取前线战况时,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生龙活虎了。他头发花白,腰弯了,左手抖得厉害。5月,苏军占领了克里木,德军被逼得全线后退。希特勒越来越不安,每次军事会议上都会火冒三丈,大声吼叫。

1945年2月,耳鼻喉科专家为希特勒的声带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但希特勒一周不能开口说话。此时,苏军神速地推进到了距离柏林90公里的地方。伤口一好,希特勒就憋不住了,他把军官们骂得只能先喝酒壮胆,才敢去向他汇报战况。

4月,苏军包围了柏林,炸弹在希特勒的掩体周围响个不停。希特勒失眠,秘书们轮班陪他到清晨五六点。此时的希特勒看上去又老又弱,他时常做出自相矛盾的决定。他眼睛疼,莫勒尔认为是结膜炎,每天早晚给他滴眼药水止痛。后来,希特勒一天要滴十几次眼药水。

19日,苏军的坦克部队开到了距离柏林北方30公里的地方。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让希特勒失去了控制。他面色苍白如纸,请莫勒尔来注射兴奋剂,然后再往眼里滴眼药水。但此时的莫勒尔已经吓得手发抖了。一连几天,希特勒身边的人都在设法离开柏林,莫勒尔也不例外。一天,莫勒尔趁着夜色逃离了柏林。临走前,他给希特勒留下了一大堆兴奋剂。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的原因

全文共 2310 字

+ 加入清单

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希特勒杀犹太人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二战中,希特勒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

犹太人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

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而犹太人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只能到处迁徙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独特生活方式埋下祸根

犹太人世代相传下来的犹太教,使犹太人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几百年来犹太人一直想复国,赚到的钱都保留下来。在法国、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居住的犹太人,虽然住在别人的国家,但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集聚区,有自己的领袖,也没有忘记告诉自己所居住国家的政府,要在他们的护照上印上一个 J 字,以示自己的身分,恰恰是这个 J 字让不少犹太人逃不过纳粹的大屠杀。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犹太人大发战争财,产生犹太富商,垄断了欧洲的经济命脉,大企业、银行基本上都是犹太人在经营,这导致其他民族对犹太人更加反感。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德国也是受害国,并承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不平等对待,当时的犹太人在德国是富裕的一群,却不愿拿出金钱来资助德国人,在通货膨胀高涨时,德国马克严重贬值,犹太人更未想过要拿出钱来帮助德国重整经济。例如牛奶供不应求时,犹太人宁愿倒在海中也不愿削价出售。

宗教感情衍化成普遍心态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__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经济危机的源头

犹太人垄断经济直到20世纪初期,欧洲人还没有对犹太人产生仇恨,但到1929年世界经济衰退冲击欧洲,欧洲人找出经济危机的源头是犹太人,对犹太人的仇恨慢慢升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当时正在蔓延的经济危机又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50年来,人们对希特勒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屠杀600万犹太人这一历史悬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现在欧洲颇见流行的观点有二:一是“目的论”;二是“机能论。”然而,从他们分持的这两种观点的实质内容来看,在历史逻辑上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存在与史实明显相悖的现象。

“目的论”者认为,希特勒杀害犹太人是出于争霸世界的目的,这是一种按常规逻辑的推论。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不反对其他反抗其争霸世界的民族实行像对待犹太人那样的灭绝政策呢?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二占期间,欧洲各国人民包括德国人民在内,为了反对希特勒争霸世界的企图及其法西斯暴行,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半争。欧洲各国民族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已经构成了希特勒横行的严重障碍。但是纳粹党徒们自始至终却没有像对待犹太人那样来对待这些欧洲当地民族,也就是说,希特勒自始至终没有对这些当地民族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和暴行。人们不禁要问,希特勒为了实现自己的罪恶目的,为什么只对犹太人采取了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反而对有碍于其目的实现的其它民族“网开一面”呢?显然,“目的论”者的推论忽略了这一史实的特定逻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任我行为什么只佩服半个冲虚道长?冲虚道长实力究竟如何?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冲虚道长是武当派掌门人,实力乃当今正教前十高手,和少林的方证大师互为好友。其实《笑傲江湖》中,冲虚道长的戏份并不多,但他每次出场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和方证大师一样,冲虚道长不用亲自动手便能掌控各门派之间的势力。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任我行佩服半个冲虚道长,任我行会这样说应该还是从武学的角度出发。毕竟东方不败、风清扬和方证大师的武功都不在任我行之下,他们都有能化解吸星大法的武功,但冲虚道长面对吸星大法恐怕就没什么办法了。不过冲虚道长继承了张三丰的太极剑法,所以论剑招应该是在任我行之上,所以任我行只佩服半个冲虚道长,他也有这份自信。只是光凭武功并不能代表冲虚道长的全部实力,谋略才是他最大的杀器。

冲虚道长并没有称霸武林的野心,但他也不想出现一个能威胁武当的门派。所以左冷禅提出要合并五岳后,冲虚道长和方证大师都在想办法避免五岳的合并,此后他们选择令狐冲来担当中间人。当时令狐冲要去少林,他知道武当和少林的关系好,所以打算绕过武当,谁知冲虚道长打扮成路人模样前来试探令狐冲。按照江湖的规矩,长辈是不会轻易对晚辈出手的,但冲虚道长却打破了这样一种常规,想要主动会会令狐冲。

当然冲虚道长真正的目的是想和令狐冲结盟,毕竟当时令狐冲是最有可能继承岳不群华山掌门的人,还有就是他和日月神教之间的关系。直到冲虚道长发现令狐冲是风清扬的传人,他心中要将令狐冲拉至己方的信念则变的更加坚定了。只是冲虚道长有一点没想到,就是令狐冲和任盈盈发展成了恋人关系,这也让令狐冲在做选择时站在了日月神教一边。随后方证大师就和冲虚道长在少林演了一出戏,好让任我行成功逃脱。

令狐冲帮任我行对付东方不败也好,起码能借此削弱魔教的实力。而左冷禅这边,也只能期望令狐冲能平安归来,假如令狐冲等人都命丧黑木崖,可能就没人能阻止左冷禅的野心了。岳不群虽然击败了左冷禅,但他也想继承左冷禅的成果,所以冲虚道长和方证大师必须扶持令狐冲。冲虚道长没有什么好传给令狐冲的,方证大师则是把独门内功易筋经偷偷传给了他,有了这份恩情在,令狐冲必然会倒向武当、少林一派。

所以说冲虚道长的能力不仅仅是体现在他的武功上,到了他这个年龄智谋才是最好的武器,而不是像年轻人一样凡事都还用武功来解决,这才是大派掌门应该拥有的大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希特勒是怎么让德国发起战争的 如何让德国崛起的

全文共 2062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希特勒是一个战争狂人,是个冷血的屠夫。希特勒通过民选上台,是由德国人推举出来的的,一度被德国人奉为圣君,认为希特勒是当地派来拯救德国的天使。这个结论,或多或少有点政治不正确的嫌疑,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德国人并没有选错。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除了严格军事限制,德国损失人口732万、领土13.5%、钢铁工业过半,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

还必须以黄金形式,赔款2260亿马克,即使1921年,赔款被确定为1320亿马克,依然是天文数字,德国政府很难还清。

为了还债,替德皇统治的魏玛共和国,透支德国经济,靠印钞搜刮民脂民膏。短短两年时间,恶性通胀席卷整个德国。

举个例子,1923年,德国人想要喝杯啤酒,至少需要好几亿马克,想要兑换1美元,需要4万两千亿马克。

而1921年,1美元只能兑换64马克。钞票还没有废纸值钱。

1929年,大萧条席卷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步履维艰的魏玛共和国,更是雪上加霜。

截止1932年初,德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已经很难维持生计,失业率暴增到35%,无数德国人被迫流落街头。

这一段时期,德国人的天空,是灰色的。

直到1932年7月,希特勒来了,作为工人党代表,他被高票选举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

希特勒承诺,会让德国每一户人家,都能吃上牛奶和面包。

或许会有人觉得,政客说出来的话,都是唬人的口号,但希特勒不一样,他是真的能做到。

上台一年,600多万失业人口,锐减到200万,薪资、福利大幅增长。

上台四年,德国失业率几乎清零,失业人口仅剩30万,不少地区劳动力短缺,国民经济总值翻了一倍。

希特勒做到了,他为德国创造了一个奇迹。

1938年夏天,希特勒再次承诺,要让每一个德意志职工,都能拥有一辆小汽车,无数德国人,瞬间感觉很是幸福。

如果你是当时的德国人,面对这样一个元首,一个拯救德国人于水火之中的男人,你会怎么看待?

这不是上帝派来拯救德国人的天使,还能是啥。如此励志的一个故事,如果拍成电影,票房绝对大卖。

那么问题来了,治国,真的这么简单吗?

为了复苏经济,苏联折腾那么久,要不是能源出口吊着,解体时间还得提前。

但回顾二战,凭借精良的装备、优秀的闪电战术,纳粹击溃英法联军,只用了六个星期。

东线战场拉开后,投入陆军550万人次,装甲4000余辆、战机5000余架,火炮近50000门。

整个二战期间,纳粹黑科技频出,但直到二战末期,都没有出现财政危机,充其量就是比较紧张。

战争是个烧钱的游戏,一战后德国有多惨,二战前德国就有多强的梗,只是一句无人担责的空话。

德国一战后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经济濒临崩溃,政治一片混乱,希特勒的上台,确实解决了就业问题。

但刚到1938年,德国经济就已经开始下滑,政府全年收入177亿,支出却高达300亿,明显入不敷出。而且跌涨幅并不符合正常的经济恢复规律。

意思就是说,希特勒创造的奇迹,只是饮鸩止渴,仍然是透支经济,不过换了形式,与恶魔进行了交易。

不像魏玛共和国,希特勒并没有滥印钞票,但他滥发债券。一上台就四处游说,八方借贷,获得大量信贷资金。

有了钱,当然就要填饱肚子,解决就业才是当务之急。

不是什么财富密码,却是扩大再生产、刺激经济恢复重要方式的基建,自然成了首选。四年时间,修建6700多公里高速,相当于今德国境内高速25%。

但就业问题解决了,债券也快到期了,投入大量资金的高速,看着很长,却需要几十年才能回本。加上1938年的赤字,巨额的战争赔款。

就算希特勒改名“大本事”,可一但信贷到期,资金链断裂,德国政府信用破产,又还有谁,愿意接这个盘呢?这些贷款,又该怎么还?

想多了,希特勒借的钱,凭什么找德国来还,论赖账,希特勒是专业的。

作为战败国,巨额的战争赔款,本就是压倒城墙的最后一根稻草,信贷资金的背后,又掺杂着复杂的政治因素。

如果希特勒老实还债,那才真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些贷款,希特勒不想还,也不能还,怎么办?

当然是想办法回拢资金,然后发展工业,债还是要还的,哪怕是慢慢还,武力被限制的德国,根本无力承担怒火。

汽车、军工,都是可以创造财富的嘛。

费迪南保时捷团队设计,德国大众制造的“甲壳虫”汽车,应运而生,凭借低廉的造价、符合德国家庭的设计,迅速风靡德国。

与此同时,杜邦、美孚、摩根、福特等财团和公司,也都跟德国签订大量军工订单。但光凭这些,显然还是不够。

恶魔的镰刀开始收割。

德国民众的支持、纳粹党狂热分子的支持,魏玛时代遗留的高素质防卫军,发达的工业基础,让希特勒的野心逐渐膨胀。

战争机器开始运转,成百上千万的热血青年,穿上军装踏上战场。

他想要转嫁危机,靠掠夺发展经济。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是如此,瓜分波兰是如此,迫害犹太人是如此,占领法国是如此,苏德战争亦是如此。

一度以复兴德国为己任,被德国人视若圣君的希特勒,终究还是从天使,堕落成了恶魔,不顾一切发动二战,企图用武力征服全世界、奴役全世界。

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他变成了一个残暴的独裁者,造成近3500万人,用宝贵的生命,替希特勒的恶行买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希特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仇视犹太人的?远比公认的还要早

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希特勒,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根据史料记载,目前达成世界共识的是希特勒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就开始发表针对犹太人的仇恨言论。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希特勒当年邻居的证词了解的话,其实希特勒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开始对犹太人发表仇恨言论了。而这也就意味着希特勒的凡有思想比公认的起码还要早6年的时间。

历史学家通常将希特勒成为犹太人的激进仇恨者追溯到他在慕尼黑的动荡岁月,当时慕尼黑的反犹情绪在这座城市肆虐。犹太人被指责为德国同意结束战争的条件,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荡。在1914年8月自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希特勒曾经寄宿在慕尼黑的居民伊丽莎白·格伦鲍尔的家中,时间超过一年。她回忆说,希特勒和家人住在一起时,曾公开表示过他对犹太人的厌恶,这表明他的反犹太观甚至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成形了。

年轻的希特勒总是抱怨奥地利发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说不想在奥地利服兵役,因为奥地利太多犹太人了。这是他反复提到的主题之一,他说维也纳和奥地利是如此‘邪恶’,以至于他离开了这个国家,不愿意为奥地利而战。因此希特勒最终选择为德国而战,尽管他不是在德国出生的。格伦鲍尔的父母与这位未来的暴君关系密切。希特勒还经常说犹太人是剥削者,因为他们控制了奥地利和证券交易所。

希特勒将犹太人描述为剥削者的言论,并不是格伦鲍尔亲耳听到的,因为当时她只有8岁。但她的父母清楚地向她讲述了这种情绪。韦伯认为,格伦鲍尔作为历史见证者是可信的,她的证词不应该被解读为一个年轻女孩的个人回忆,而是作为她家人关于希特勒与他们在一起的集体记忆。希特勒与这家人关系很密切,曾在1914年末和1915年初接受训练并前往前线的途中还给她家寄信和明信片。

韦伯认为,格伦鲍尔的声明之所以意义重大,因为在格伦鲍尔的采访浮出水面之前,没有任何可靠的文件关于希特勒在1919年夏天之前内心中就存在反犹太主义,这让我们重新思考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最后几年发生了什么。希特勒在1908年18岁时搬到了那座城市,计划去那里的艺术学院学习,希望在那里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然而他在那里却四处碰壁并混的穷困潦倒。

在希特勒1925年的自传式宣言“我的奋斗”中,他写道,在从维也纳搬到慕尼黑之前,他成为了一名反犹太主义者,这和格伦鲍尔的说法相反。希特勒称他的政治觉醒,是由1918年德国革命开始的消息引发的,这场革命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犹太人是它的领导人和支持者之一。他写道,就在那时他决定成为一名能够“拯救”德国的政治家。但韦伯认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描述,似乎更像是一种哗众取宠,并将他自己吹嘘成“政治天才”,而不是真相。韦伯认为希特勒在维也纳期间对犹太人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大屠杀历史学家、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教授罗伯特·扬·范·佩尔特表示,韦伯提出了一个关于希特勒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问题。范佩尔特认为,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经历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演变。在早期,希特勒接受了关于犹太人控制世界等流行的比喻,后来证明是种族灭绝的初始版本。在当时的希特勒看来,“犹太人”就是一种邪恶的类似食人魔的瘟疫,它不是针对特定的犹太人。

而希特勒更有系统、更庞大的反犹太主义是在1920年左右与纳粹党的关键思想家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进行的一次对话中演变出来的。他在慕尼黑遇到了罗森伯格,罗森伯格后来成为大屠杀的策划者之一,对纳粹德国士兵杀害战俘和种族屠杀负有重大责任,德国二战投降后,于1946年的纽伦堡审判中以战犯身份被判处绞刑。希特勒采用了一些罗森贝格的种族观点,来补充他已经稳固建立的反犹太主义。

不过,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摩西·齐默尔却认为,挖掘格伦鲍尔的访谈意义不大。齐默尔指出,历史学家和非专业人士都对有关希特勒的新爆料和文件持怀疑态度,特别是那些与希特勒年轻时有关的文件,这既是因为过去曾发生过多次欺诈案件。而且齐默尔称,希特勒已经杀了几百万的犹太人,现在还追究他何时形成反犹主义,还有这个必要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刺杀希特勒行动为何一一失败,他是聪明过人还是运气爆棚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中的最大法西斯头目,战争恶魔众所周知,那一定就是希特勒了。希特勒在发动战争的这几年里,他的军队在各地各国残害无辜老板姓,尤其是针对犹太人的清楚计划,总计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死亡。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当然会引起国内人道主义官员的反感和敌视,当然也会有很多人想要刺杀希特勒。据不完全统计在战争时期有超过40起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均已失败告终。现在我们就来举例几次注明的刺杀行动,看看为何没有成功。

希特勒是一个演说家,在他演说时实施刺杀行动当然是重要机会。1929年初,一名憎恨希特勒的党卫军军官,准备用一枚烈性炸弹,在他演讲时炸死他。一切准备就绪,孰知演讲即将开始时,这位军官去了一趟卫生间,竟然意外地被锁在了卫生间,错过了暗杀机会。1939年11月,希特勒到他曾经发动过政变的慕尼黑一啤酒馆发表演讲。晚上8时开始,10时结束。一名叫埃尔泽的德国人决定利用这一机会炸死他。埃尔泽事先在啤酒馆的一根支柱上安装了定时炸弹,他分析要将爆炸时间设定在希特勒演讲达到高潮的时间段,便将爆炸装置定在了9点20分。没想到那一天希特勒一反常态,缩短了他的演讲时间,9点便提前结束,匆匆离开了啤酒馆。9点20分炸弹准时炸响,炸死了十几名党卫军要员,而希特勒却躲过了暗杀。

对希特勒的暗杀并非每次都在他演说时发生,但他总是幸免于难。1941年秋,一支经“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训练的由12人组成的波兰抵抗小组来到波兰南部一条铁路旁。据情报,希特勒的专列将准时从这里通过。行动小组在专列到来前20分钟将炸药埋好。但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晚上希特勒的专列突然决定在原地做短暂停留,让另一火车先通过。结果,这列火车上几百名德军被炸死,希特勒又躲过一劫。1943年4月,希特勒乘飞机去苏联前线视察。反希特勒阵营中的冯·特雷斯切科将军将两瓶藏有塑性炸弹的白兰地送上了飞机。炸弹是靠瓶上的酸性腐蚀液慢慢腐蚀炸弹引信保险引爆。然而,在这次的飞行中,飞行员为避免恶劣的气象云层,提高了飞行高度,结果因高空气温低,导致酸蚀液冷冻凝固,炸弹未能引爆。希特勒再次脱险。

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暗杀行动发生在1944年7月20日。这次行动被称为“伐尔克里-女神计划”。这天早晨,反希特勒阵营中的37岁克劳斯·冯·施道芬堡少校奉命前往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狼穴”向希特勒汇报军情。当时,他是德国反纳粹集团的领导人之一。他认为是刺杀希特勒的最好机会,他发誓:“一定要炸死那个疯子!”为此,他在皮包里装了一枚定时炸弹。进入会议室,见到希特勒后,冯·施道芬堡将皮包放在离希特勒只有6英尺的地方。在离开爆炸只有5分钟时,冯·施道芬堡借故走出了会议室,可就这在时,勃兰特上校的脚碰到了皮包,他感到皮包放在那儿碍事,顺手将它拎起来放到一处桌子下面。就是这一挪,希特勒又躲过了一死。几分钟后,炸弹爆炸了,当场炸死4人,希特勒只是受了点轻伤。冯·施道芬堡确信希特勒已经被炸死。但参与这次阴谋的将领们,却犹豫起来,没有及时夺取军权并接管政府,失去了时机。

希特勒虽然侥幸地躲过了一次次暗杀,但终究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1945年4月30日,走投无路的希特勒在他的柏林地下室和妻子爱娃双双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希特勒明知意大利不靠谱,为何还要选择意大利当盟友呢?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意大利退出以英国和法国为主导的国家联盟,与自己臭味相投的纳粹德国形成了以柏林和罗马为轴心的轴心国阵营,意大利与德国正式合流。5月份,德国与意大利缔结了钢铁盟约,加强了柏林和罗马轴心,从此,整个二战期间,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一直是坚定的盟友

然而,与此同时,意大利的“猪队友”可谓响彻天下,甚至于在二战时期还流传过这么样一个笑话:说意大利如果能够保持中立,足以牵制10个法国师,如果意大利成为德国的对手,德国只需要5个师就能彻底击败他,但是,如果意大利成为了德国的盟友,德军却需要用20个师去保护他。

二战时期,意大利军队的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表现,也无愧于猪队友的名声,无论是北非战场还是欧洲战场上,意大利屡屡坑的德国军队吐血。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还要选择意大利这么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盟友呢?

首先,作为后起之秀,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都迫切希望打破英法控制的国际秩序,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一方面,德国和意大利是具有天然的结盟优势。而且,德意两国由于实力比之英法等国更弱,因此,为了击败远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对手,两国抱团取暖的必然选择。

其次,意得结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还是希特勒最先“主动”的。虽然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如意大利面条一般软弱,但是,墨索里尼却是名副其实的法西斯前辈,就连“法西斯”这个名称,都是墨索里尼最先创造的。

早在1922年,当希特勒还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墨索里尼已经带着意大利法西斯党登上了意大利的政治舞台,并迅速成为意大利的独裁者。而墨索里尼与希特勒之间的交集也很早就发生了,而且还是希特勒先“追”的墨索里尼。

1928年,希特勒尚未上台之前,他希望拉拢墨索里尼同他并肩作战,1928年8月,希特勒派使者前往意大利,在希望得到墨索里尼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他对即将发生的政变的谅解。

1934年4月,为了与意大利建立联合战线,上台不久的希特勒甚至亲自到威尼斯会见了莫索里尼。很显然,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勾结早已发生,而且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漫长过程,因此,希特勒选择与墨索里尼结盟,其实是一个早有计划且深思熟虑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希特勒其实别无选择。四分五裂的欧洲大陆,虽然拥有高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具有主导地位的国家并没有几个。细数下来,也只有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苏联这几个国家,即便是西班牙,由于早已没落,也并不具备多大的影响力。

那么,想打破旧有秩序的纳粹德国,能与谁结盟呢?法国是德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最大障碍和潜在敌人,希特勒自然不可能与法国结盟。苏联面积更为广阔,资源更为丰富,但是,苏联却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叫嚣反共起家的希特勒天然上就处于对立地位,更不可能结盟。

希特勒最想结盟的,其实是位于英伦三岛的英国,日不落帝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无论战争潜力还是现有实力都十分强大。但是,希特勒确实“旱烟锅子——一头热”。他想和英国结盟,英国却对这此毫不感冒,早就坐上世界第一大国地位的英国,既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参与纳粹德国的行动。

原因也很简单,假设英国和德国真的结盟,且不说谁是老大的问题,即便是掀起了第2次世界大战,英国能够获得什么呢?很显然,最优的结果也不过是维持现状罢了,精明的英国政治家自然不会做如此蠢事。

因此,遍数欧洲大陆,能够与德国结盟的,其实有且只有意大利一个国家。所以,即便知道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堪忧,知道意大利人十分不靠谱,为了防止孤军奋战,更为了防止将意大利推入对手的怀抱,希特勒依然不得不捏着鼻子与意大利结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希特勒为何要选择邓尼茨作为继承人?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9月份,纳粹德国对波兰发起了攻击,利用着闪电战迅速将波兰灭国,同时英法两国也向德国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全面爆发,一直到40年代初,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阴云密布的战争气氛当中。尤其德国海军以潜艇偷袭为核心战术后,盟国在北大西洋的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次年6月,英军在法国沦陷后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损失惨重。失去海上军事屏障的英伦三岛,受到德国轰炸机空袭后,更是破坏严重。

德国将对英作战的重心,放在切断英国的生命线——大西洋海上运输线上。

其做法是,让德国海军利用潜艇集中攻击英国的海上运输船队,企图利用消耗英国船舰的“吨位战”实施围困封锁英国的“慢性绞杀战略”,最终迫使英国屈服。

于是,尽管英国为传统的海军强国,但是由于单独对抗纳粹德国,加上开战之初的轻敌思想,以及防务布置失当等原因,在战争初期遭受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英伦三岛形势十分危急。

实际上,德国海军在选择对英作战的方式时,就综合考虑了英国海军的传统优势,还参考了一战期间北大西洋水面作战的经验,最终选择避实就虚,利用潜水艇神出鬼没地袭击英国船队。

这时,德国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Karl Doenitz)针对英国海军,发明了专门的所谓“狼群战术”(Wolf Pack)。

自此,德国海军进入自二战爆发以来的“黄金时代”。

在空军支持下,德国潜艇对英、美大西洋运输船队发动为期约四个月的不择手段的破坏性攻击。

卡尔•邓尼茨为“狼群战术”专门设计了具体的攻击模式:当一艘德国潜艇发现盟国运输船队时,先隐藏在水下尾随跟踪,同时将运输船队的航向、航速和编队组成报告给德国潜艇司令;之后潜艇司令开始实施战术指挥,命令“狼群”中的其余潜艇与跟踪艇取得联系;然后,海上指挥官接替指挥,协调各艇在夜间对敌舰实施水面攻击,首先吃掉护航舰,而后进一步消灭运输船队。

德海军“狼群战术”猎杀的首个目标是英国“雅典娜”号客轮。1938年9月,“雅典娜”号客轮行驶在大西洋上,船上旅客沉浸在平静安逸的旅行中。突然,他们听到几声巨响,并感到一阵强烈的震荡。瞬间,客轮上浓烟四起,船舱里涌进海水。几分钟后,“雅典娜”号客轮开始下沉并最终葬身海底。此后几年,盟国的大型运输船队屡次遭遇同样惨剧。

自1940年5月到10月,共计287艘英国舰船被德国潜艇共击沉,总吨位达到1450878吨;仅1940年10月一个月,就有63艘英国舰船被德国的8艘潜艇击沉,总吨位共计352407吨。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邓尼茨对每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什么时候攻击都要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

德军运用“狼群战术”,到1943年5月,让盟军损失的舰船高达2491艘。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

赫赫的战功也让邓尼茨步步高升。1943年1月,邓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尔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甚至后来还被希特勒指定为元首继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认为,侵略中国是愚蠢行为?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末期的近代中国,曾经遭受过来自世界上很多当时属于强国的侵略,他们发动过众多的战争,侵略中国,掠夺财富,土地,资源等等。然而即便是遭受这样的侵略,中国最终也终于还是将侵略者们全部赶出了中国的土地,建立了一个全新又古老的国家。然而在拿破仑希特勒两人的眼中,他们却同样都认为,侵略中国其实是一件非常愚蠢行为,这又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言论思想?1、拿破仑希特勒对中国的态度

滑铁卢事件,拿破仑被流放,二战战败,希特勒玩火自焚。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的军事人才,最终的结局均可用铩羽而归来概括。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大家熟悉的战争狂人,虽然两人主导的战争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但历史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军事上确实惊才艳艳。

这两位将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的战争狂人,虽然分别属于不同时代的领袖,但他们均在自己的时代展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不过“神奇”的是,两人对中国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认为侵略中国是愚蠢行为。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两个不同时代的领袖产生同样的想法的呢?结合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将其原因总结为三点。2、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

拿破仑曾经这样评价中国人——中国人有才能、自尊心和智慧,他们是绝不会长期受到外来者的奴役。就算偶尔“虎落平原被犬欺”,最终也将绝地反击,反败为胜。但很显然,像拿破仑这样叱咤风云的军事巨人还是少有的,当时有位奴役中国人的英国海军舰长显然就没有拿破仑这样的军事才华,对于中国,英国的海军舰长是蔑视的。

但事实证明,拿破仑的眼光和智慧终究更胜一筹,中国人也用历史事实向世界证明,拿破仑言之确凿。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则是因为中国人的民族优越性非同一般。中国人几千年来接受的是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教育,这种教育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极强的民族气节,而这种气节和民族优越性让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强敌的时候,都可以做到宁死不屈。陷入绝境时,很多中国人甚至可以做到《北齐书·元景安传》中所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3、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口多

这可以说是希特勒不愿与中国为敌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德两国相距甚远,德国虽在二战时期已经实现了科技机械化,但实现不等于普及,所以,二战时期,国际间的交流并不像现在这样频繁。

战争狂人希特勒作为二战时期法西斯的首脑之一,他以一己之力将整个世界搅得鸡犬不宁,世界各国在他的推动下,硝烟弥漫,生灵涂炭!多少人对其恨之入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才华和眼光,他与拿破仑一样,在对待中国时,希特勒同样认为中国是不可入侵的。

二战期间,希特勒曾经劝说自己的盟友日本,告诉日本不要入侵中国,但贪婪无度的日本又怎么会听呢!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日本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最终结果众所周知——一败涂地。

希特勒之所以会在二战期间如此告诫日本,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庞大人口。二战期间,日本虽然在科技方面领先中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千年古国又怎么会没有一点点底蕴呢!犯了轻敌这一兵家大忌的日本,必败无疑!希特勒更是清楚的知道,一个小小的日本是吞不下泱泱中华的,但那时的日本早已“乱花渐入迷人眼”,所以,日本在二战中的铩羽而归只能说是咎由自取。4、第三个原因是中国人的凝聚力

中国虽然从古时候开始,就有着各种各样的民族矛盾,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各民族之间早已求同存异,变成了一个融洽的大家庭。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各族人民都会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中国人的团结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经过了历史的百般验证。近代史上,中国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身心俱伤,但不管前路多少磨难,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若有来犯,必定上下同心,誓死抗敌。这也是欧洲两大军事领袖不愿与中国人为敌的主要原因。

结语

叱咤风云者必非凡人,但不管他们有着怎样的才华,他们对中国的入侵是不可原谅的。而他们的失败只能说是“善恶终会得报应,祸福自然有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爱娃是希特勒唯一的情妇吗?爱娃是如何支持希特勒的事业的?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爱娃与自己的丈夫希特勒一起在地堡自杀之后,所有人都将爱娃当成了“愚蠢的金发女郎”,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是学家们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个看似很一般的美丽女人却参加了当年纳粹幕后的策划,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小角色。希特勒曾告诉他的军事助手:“这个女人是在其他所有人都离开我的时候来找我的,你不敢相信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1.伊娃·布劳恩遇到阿道夫·希特勒

1929年,希特勒走进了属于自己的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的摄影工作室,霍夫曼的摄影助手布劳恩当时正跑出去为客人购买啤酒和午餐。当她回来时,17岁的布劳恩对希特勒说了她的第一句话:“古腾·阿佩蒂(GutenAppetit)”(意思是请享受你的食物)。然后她脸红的跑开了,那时的布劳恩是一个17岁的金发碧眼的美女,这引起了希特勒强烈的兴趣。

布劳恩来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布劳恩和她的两个姐妹一起在慕尼黑长大。霍夫曼的女儿回忆道:“布劳恩的一头金色短发、蓝眼睛,尽管她曾在天主教修道院受过教育,但她只学到了女性的诡计,甚至我的父亲都称布劳恩为慕尼黑最美丽的姑娘。”

2.伊娃·布劳恩不是希特勒的唯一情妇

希特勒上任后,用英国作家大卫·普赖斯·琼斯解释说:“成千上万的妇女站在希特勒的脚下,她们试图亲吻他的靴子,其中一些成功了,甚至吞下了他踩过的砾石。”多年来,布劳恩只是希特勒约会的众多女性之一。

当时布劳恩想要更多,她想要希特勒与她结婚,她告诉她的朋友:“希特勒爱上了她,她将会嫁给他。”而当时希特勒那时称家庭会使他分心,一直宣扬自己不婚的神话,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要奉献给德国。

1935年布劳恩被希特勒找新的情妇的消息而感到绝望,她在日记中写道:“她现在可以代替我了,她的名字叫WALKURE,她长得很漂亮,包括腿,这些都吸引了他。”

3.伊娃·布劳恩多次自杀

1935年,布劳恩在日记中写道:“天气真好,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男人的情妇,必须坐在家里,透过窗户看着它。”那时的布劳恩(Braun)是一位23岁的摄影助理。希特勒那时已经逐渐疏远了布劳恩,布劳恩的日记中写道:“亲爱的上帝,请让我今天和他说话,明天将为时已晚,我决定服用35粒安眠药。”

希特勒在未上任前,有报道说希特勒的半侄女兼情人劳巴尔在自己的公寓里开枪自杀,这桩丑闻当时险些终结了他的政治生涯。显然,布劳恩成功的再次回到了希特勒的身边,希特勒的秘书克里斯塔·施罗德看成了争宠的手段,他回忆到:“她当时成功了,因为作为政治家,希特勒无法看着他身边的人再次自杀。”

4.伊娃·布劳恩从未加入纳粹党

自杀未遂后,布劳恩和希特勒变得越来越近。她搬进了希特勒住所,在战争期间,她开始住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伯格霍夫木屋。

尽管她当了希特勒的情妇十多年,但布劳恩未加入纳粹党。但是她是希特勒的政策狂热支持者,她成为希特勒内心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开始逐渐的与纳粹领袖们联系,如阿尔伯特·斯佩尔(AlbertSpeer)和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等,代表希特勒与他们制定政策。

5.伊娃·布劳恩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劳恩成为了纳粹宣传工作的中心人物,她成为了第三帝国的公共关系专家,她在伯格霍夫拍摄了希特勒,将他描绘成一个爱孩子的爱心领袖,并且到处宣传希特勒的正面形象,鼓动德国人民支持希特勒发动战争。但那时,希特勒仍然拒绝与她结婚,希特勒的秘书回忆道:“她是一个不快乐的女人,但她却对希特勒如此的迷恋。”

6.希特勒与布劳恩结婚,但第二天两人双双自杀

1945年4月29日,苏联向柏林进攻,希特勒与布劳恩终于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在纳粹的地下掩体中举行,结婚仪式结束后,夫妻二人用香槟相互敬酒后,希特勒离开了他们的婚礼早餐,写下了他的遗属。

希特勒决定开枪自杀,而一直注意自己形象的布劳恩决定选择毒药。1945年4月30日,这对新婚夫妇用完早餐后,布劳恩穿着希特勒最喜欢的裙子,领口处有玫瑰的黑色裙子。然后,夫妻俩将自己所在房间里。一声枪响,夫妻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希特勒的秘书回忆道:”当我们冲进去时,发现希特勒已死,而布劳恩脚放在了沙发上,躺在了他的旁边。“

对布劳恩来说,希特勒是德国的救世主,她一直扮演着第三帝国的“第一夫人”的角色,而对希特勒狂热的种族灭绝没有任何的劝阻,相反,还一直支持他。她与纳粹的同谋以及对希特勒的狂热注定将成为一个反派,布劳恩对希特勒是忠诚的,因为在最后她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但是她又是不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希特勒为何没有制造出原子弹?因为他被科学家们给忽悠了

全文共 180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天俄罗斯的卫星通讯社莫斯科8月29日致电“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原子项目历史学家安德烈·加加林斯基对俄新社称:希特勒当年之所谓未能制造出属于自己的核武器,主要是因为其领导层未将此任务作为优先事项,同时当年德国的科学家也没有要求提供大量的拨款。

加加林斯基表示:"德国领导层并未将该任务视为优先事项,并且决定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希特勒从未接见过负责原子计划的科学家。而历史所分配的时间根本不够。"据其称,德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尔纳·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于1945年5月已在“法国坦克的轰鸣下"进行了最后一次"决定性"但不成功的启动德国核反应堆试验。

加加林斯基指出:"根据海森堡自己的说法,他没有‘道德勇气来要求足够的资源来完成这一任务,这些资源既不能与曼哈顿(美国制造原子武器)项目负责人自由利用的数以亿计经费相比,也不能与拨付给冯·布劳恩的V系列火箭项目的资金相提并论。"

如果按照海森堡博士的说法,那就是他们那一代的德国核科学家确实没有能够像其他领域的纳粹黑科技科学家们那样取得科技成就,这样就不敢向希特勒要求更多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办法去描绘核武器那毁天灭地的性能。这反过来让纳粹德国其实对核武器研制并不怎么上心。

在我们军迷的印象中,是因为盟军突袭了建在挪威的重水工厂,才掐断了纳粹核计划的脖子。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出在希特勒自身上面。

纳粹的核武器研发计划很直白,代号“铀工程”(德语:Uranprojekt)。1939年开始的“铀工程”并不晚,是在发现核裂变现象后的几个月。但是随后很快就被终止,原因居然是随着德国筹备入侵波兰,很多科学家被编入了德国国防军。好在不久随着德军中将领的重视,这个项目又再开战的时候重新启动了。

“铀工程”分为三部分,包括建造核反应堆、开采提炼铀和重水生产,最后才是铀同位素的分离。不过,德军在对“铀工程”进行评估后认为,核裂变对于战争的进行没有太大的贡献,因此其实并没有继续发展到核武器的制造项目,而是将其降低优先级后作为科学研究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

随着战争的进行,“铀工程”中的一些科学家被分配到其他研究项目中去,比如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末日科技武器中。“铀工程”也被分成了9个基础学科进行研究,这使得整个核工程进展缓慢。

纳粹核计划进展不快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屠杀犹太人,这可以说是重创了德国自己的学术界,大量犹太裔物理学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在1933年纳粹掌权初期,就闻风逃亡海外,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爱因斯坦,而正是这位科学巨匠促成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曼哈顿计划。而那些对纳粹保有幻想的犹太科学家也很快被赶出了德国的研究机构,最终步入集中营。

而且,随着战争的推进,德军对兵员的需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学生们以及很多科学家、技术人员被强征入伍,这几乎毁掉了德国一整代的科学家。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参与了纳粹核计划的科学家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德国核计划的彻底破灭,而不是什么盟军特种部队对重水工厂的打击。

根据海森堡博士回忆,其实早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参与“铀工程”的科学家们就进行过多轮的秘密会议,讨论该项目的前景以及如何向元首汇报的问题。海森堡博士和他的同事认为,原则上原子弹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这需要数年时间,或许是五年时间。但是,他们认为制造原子弹将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如果元首下令大力制造原子弹,成千上万人耗资巨大但最终什么也没有造出来,那么他们这些科学家将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甚至被处死。

因此,一次会议后过了两周,“铀工程”负责的科学家们向元首进行了汇报(注意,文章最初的俄罗斯学者认为希特勒没有接见过核物理学家,可能这是有出入的)。科学家们的汇报很随意,并没有向元首描绘核武器毁天灭地的功能,其本意就是不想引起希特勒对核武器的兴趣。

科学家们向元首提出的口号不是“把物理用于战争”,而是“把战争用于物理”,显然在希特勒眼中这群科学家就是一群不通时事的人,因此并没有将核武器当一回事。相反,那些造飞机、造坦克、造V2火箭的科学家由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受到了希特勒的高度重视。

正因为此,这些核科学家们在保命的初衷作祟下,客观上阻止了纳粹德国拥有核武器。其实盟军对挪威重水工厂的打击虽然让德国核项目损失惨重,但却真的不在希特勒的考虑之下,因为受到那些德国核科学家的迷惑后,希特勒根本就不在乎能不能造出原子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波兰国父毕苏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希特勒和斯大林都畏惧三分?

全文共 3903 字

+ 加入清单

约瑟夫·毕苏斯基,说起这个名字,估计很多朋友们都不是很熟悉,但是也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让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苏联领袖斯大林畏惧三分。作为波兰国父,毕苏斯基是一个心思极为缜密,头似钢铁的波兰好汉,他是波兰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以及政治家。他在波兰复活之后周旋于各国之间,却从不让步。在他的带领下,波兰的工业和经济迅速振兴,波兰的领土也陆续回到了波兰的控制下,直到毕苏斯基去世时,波兰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六强国。

1.英雄好汉初次登场

1867年12月5日,一名男孩降生在位于沙皇俄国的组洛夫村毕苏斯基庄园里,他的名字叫做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波兰国父毕苏斯基。虽然约瑟夫的父亲约瑟夫·文森特·彼得·毕苏斯基折服于俄国沙皇的恐怖权威之下,但是作为一名古老的立陶宛贵族,老毕苏斯基心中效忠的是伟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

也许有人会问毕苏斯基家不是波兰贵族吗?事情是这样的,毕苏斯基家族起源于13世纪的立陶宛,是维尔纽斯市毕尔苏代村的统治者。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建立以后,毕苏斯基家族接受了波兰文化,所以说毕苏斯基家族是古老的立陶宛贵族。

毕苏斯基家族在历史上为波兰—立陶宛联邦东征西讨,并参加了二次对抗日耳曼和东斯拉夫人的战争,是响当当的武勋贵族。因此老毕苏斯基从小就给儿子灌输要反抗沙皇统治,重建伟大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思想,这后来也成为了毕苏斯基毕生追求的夙愿。

很快小毕苏斯基就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的老父亲将他送进了维尔纽斯的一所俄罗斯学校。在这所学校中约瑟夫·毕苏斯基结识了费力克斯·捷尔任斯基,两人都对沙皇的统治深恶痛绝,但最终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两条路。

1885年毕苏斯基进入了著名的哈尔科夫大学就读于医学系,也就是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到政治并参加各种党派活动,因此他曾遭到过多次逮捕和警告处分。1887年,约瑟夫·毕苏斯基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和哥哥罗尼斯瓦夫·毕苏斯基参加了亚历山大·乌

里扬诺夫组织的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

行动失败以后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被判处死刑,而毕苏斯基兄弟原本也应该是被判处死刑,但沙皇对二人法外开恩,将罗尼斯瓦夫改为在萨哈林气象站服务15年,而约瑟夫毕苏斯基则在西伯利亚的基轮斯克镇服劳役5年。

1892年刑满释放后的约瑟夫·毕苏斯基定居在下诺夫哥罗德并参加了一个波兰复国组织,这一时期毕苏斯基与波兰某社会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他还组织出版了立陶宛工人报。然而两年后该组织的高层被沙皇的秘密特工逮捕,组织里论资历和能力适合担任领导工作的只有毕苏斯基了,于是他就成了该党派的主要负责人。

1896年5月毕苏斯基参加了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成功当选了波兰某社会党委员,此后他开始探索将社会运动与民族意识相结合的道路并试图以此引导所有波兰人反抗沙皇的统治。当日俄战争爆发后,毕苏斯基开始领导波兰民族分子和波兰社会主义者组织游击队反抗沙皇的统治,他还和日本情报机关建立了联系并为日本提供俄军情报。

2.为波兰战斗的铁骨汉子

1904年,毕苏斯基在华沙组织起了铁道游击队,他们炸毁铁路,夺取沙俄的货运列车,同时毕苏斯基的组织还在克拉科夫建立了一所军事学校培养游击战和军事指挥人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毕苏斯基和他的组织参加了奥匈帝国军队,隶属于加利西亚集团军和德军一同对抗沙俄军队。

1914年当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军队进入俄国控制的波兰领土一侧时,毕苏斯基公开发表了演讲,呼吁波兰人起来反抗沙俄的统治,并阐述了他的理论,他认为想要想要击败俄国,就必须团结在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核心的军事同盟中,同时他还宣布亲自担任波兰军团的指挥官。

德国虽然支持毕苏斯基反对沙皇俄国,但是德国并不打算允许波兰复活,贪婪的威廉二世和容克贵族们支持毕苏斯基的目的是想要找个适当的时机吞并另一半波兰领土。当毕苏斯基发现德国人的阴谋以后,他立刻从德国扶持的波兰傀儡政府中辞职,并下令全体波兰人不得宣誓效忠德国或者奥匈帝国,结果波兰军团解散。毕苏斯基被德国囚禁在了玛格德堡中,此举使得毕苏斯基在波兰人中的威望疯狂增加。

1918年毕苏斯基对威廉二世虚以为蛇表面上宣誓效忠威廉二世而被释放,随后毕苏斯基前往波兰并在议会斗争中大获全胜成为了波兰元首。不久毕苏斯基会见了昔日反俄斗争的波兰某社会党同伴们,毕苏斯基告诉他们不要此行是来道别的并寒暄道:“从现在起,我们不再是同志了,我将从社会运动的列车上离开,你们可以选择前往最后一站,但现在扔我们来最后叙一次旧。”

11天后毕苏斯基定制了全新的波兰法律,大力倡导建设波兰国家企业和学校,培养波兰自己的科研人才,制定了保证人民权益的一系列法律,他再一次使得自己得到了无数波兰人的支持。同时毕苏斯基还宣布任何党派只要宣誓效忠波兰放弃武力并参加议会就会受到他的保护,反之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在18年11月爆发了战乱,前奥匈帝国的威廉大公率领他的军团建立了乌克兰民族国家,此举引发了乌克兰境内尤其是居住于乌克兰西部的波兰人的强烈不满。在波兰人看来,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王室法理或者民族角度来说,奥匈帝国的余孽也不配自称拥有乌克兰的主权,除了俄罗斯没有第二个配合波兰叫板的,于是波兰人和乌克兰武装发生了冲突。

毕苏斯基立刻派出了波兰团前往乌克兰境内保护波兰裔居民,同时也为了重建伟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走出了第一步。波兰军团总共拥有6万人,装备了120辆坦克,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威廉大公的武装力量并占领了乌克兰西部地区。毕苏斯基在列强介入的辩论会上列力排众议,举了种种证据证明了波兰对乌克兰的合法主权诉求,使得英法等国默许了波兰对乌克兰西部的控制。

虽然此后英法扶持捷克斯洛伐克从背后狠狠的捅了波兰一刀,但毕苏斯基决定先壮大波兰再找捷克斯洛伐克算账。他将下一个目标定向了自己的老家—立陶宛,由于此时苏军和干涉军正在激战,毕苏斯基也以支持俄军的名义派出了波兰军团,其中波兰的北路军团进入了立陶宛境内并将苏军和俄军以及立陶宛军绑在一起打,波兰军的目的很明确,占领立陶宛,重建波兰—立陶宛联邦。

3.带领波兰走向荣耀

19年的时候,毕苏斯基指挥波兰大军先后占领了基辅和明斯克,并继续向第聂伯河东部前进。同时波兰军也占领了近半立陶宛领土,逼的立陶宛只能向苏军寻求帮助,而毕苏斯基则在国际上公开了立陶宛向苏军寻求帮助的事情,并质疑立陶宛是否要与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及波兰为敌。同时他还拿出了一份资料证明苏军试图占领立陶宛,并要求苏军如果不想面对更多的干涉军,那就立刻缴械退出立陶宛。

1920年图哈切夫斯基率领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击退了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叛军的波兰军队,随后率领大军进攻波兰本土。乍一看波兰似乎已经处于了失败的边缘,无数人开始抨击毕苏斯基。但毕苏斯基早在图哈切夫斯基发动反击前就迅速收缩兵力,力图避免波兰军团遭到苏军追击围歼,同时他还下令波兰进入总动员并在维斯瓦河沿线构筑防御抵抗苏军。

毕苏斯基的防御计划很简单,以华沙为核心围绕维斯瓦河构筑防御阵地消耗苏军,他在手中握着多达3个骑兵军团的预备力量,总共装备有120辆坦克和700余辆装甲车及临时装甲车。但他并没有一早将这支部队投入战斗,他在等待适当的时机,对图哈切夫斯基来一个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图哈切夫斯基的作战计划是在比亚维斯托克和卢布林方向上发动一次全线进攻,以不间断的进攻驱赶波兰军队向维斯瓦河方向撤退,并最终在马佐舍夫将陷入疲惫的波兰军团包围,一举消灭波兰主力部队并占领华沙并在后续占领整个波兰。

毕苏斯基敏锐的察觉到了苏军后勤运输的苦难,同时苏军也缺乏足够的航空与地面机械化作战力量,因此毕苏斯基下令波兰无线电侦听部门对苏军电台实施干扰,同时命令波兰航空兵对维斯瓦河沿线苏军可能部署指挥部的区域以及后勤路线实施空袭,打乱苏军的指挥。并等待苏军陷入混乱疲敝之时,利用手里的骑兵军团对图哈切夫斯基的主力来一次两翼侧击打破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迫使苏军后退。

最终的战役结果也正如毕苏斯基所预料那样,图哈切夫斯基的大军陷入了通讯瘫痪和疲惫的状态,波兰骑兵军团和机械化部队发动的侧翼打击成了压倒图哈切夫斯基心态也是压倒苏军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波兰军队的侧翼穿插和全线反击,图哈切夫斯基大军的已经陷入了全面崩溃的危险之中。即使关键时刻布琼尼率领第一骑兵军阻击波兰追兵,数据仍然阵亡了2.5万名士兵,被俘11.5万,另有近1万人失踪。

8月23日,波兰军队“收复”布列斯特,哥罗德诺,比亚维斯托克,罗夫诺和捷尔诺波尔地区,同时毕苏斯基派去立陶宛的谈判团也成功的“收复”维尔纽斯。次年在毕苏斯基的操作和周旋下,波兰又“收复”了上西里西亚地区一半的领土并得到了当地众多的矿藏和冶金工厂,使得波兰一跃成为了20年代欧洲前6大冶金国家之一。

此后在毕苏斯基的带领下,波兰引进了更多的工业设备,还引进了众多的军事装备生产线,包括法国哈奇开斯重机枪和大口径机枪,81毫米迫击炮,施耐德75毫米野战炮,105毫米榴弹炮和155毫米榴弹炮的生产线。除此之外波兰还引进了美国勃朗宁轻重机枪和37毫米战防炮生产线,瑞典博福斯40毫米防空炮生产线。以及英国维克斯运输车和坦克生产线,意大利的菲亚特卡车生产线。

在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波兰一跃成为了世界第六陆军强国,直到毕苏斯基去世前,就连德国的希特勒和苏联的斯大林都惧让波兰三分,甚至于希特勒还参加了毕苏斯基的葬礼。

4.结语

波兰的强大完全依靠毕苏斯基这个希斯拉夫大胡子一人在掌控全局,他将波兰强行拔高成了世界第六陆军强国,而在他去世之后,波兰后继无人,最终走向了覆灭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希特勒为何要选择自杀?他不是有机会逃跑吗?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希特勒其实话题很多,故事也非常的多,最近不少的人也说了,话说这个希特啊其实在德国战败以后是有机会逃跑的,但是希特勒最后选择却没有逃走,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难道希特勒知道之后的结局更加惨烈?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来,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了,这个人就是二战的首犯,当时德国的最高统帅,极具美术天赋艺术造诣极高,特别喜欢小动物,以及性格脾气有些暴躁的希特勒了。很显然,作为二战的首犯,希特勒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尤其是他的发家史更是可以堪称为励志,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希特勒曾经作为一名是失意的艺术家,并且还曾流浪街头数月都吃不饱饭来看,他能够用仅仅20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德国元首,就足以证明他这个人到底是多么励志的一种存在。试问,当时的德国街头那么多流浪街头吃不上饭的呢?除了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之外,还能有谁呢?估计在整个德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希特勒竟然那么厉害,那么他在二战德国战败之后,为何他会选择自杀,而不是选择逃跑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因为毕竟咱们不是希特勒,元首怎么想的也就只有元首自己知道,如果咱们能跟元首想的一样,那么咱们距离元首的道路也就不远了,所以说希特勒为什么不选择逃跑,还真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未解之谜了。不过,咱们还是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形,以及希特勒的性格来稍微分析一下的,首先咱们需要说的就是,虽然希特勒是二战的首犯,但是咱们不管怎么说希特勒都不会包含任何立场,因为包含任何立场的说法都不具备任何实际性的意义。

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希特勒前前后后总共被刺杀了46次,当然也有说42次的,甚至还有说28次的,但是不管希特勒被刺杀多少次他都是安然无恙,难道希特勒的运气真的就这么好吗?很显然,并非如此,因为不管一个人的运气有多好,终究都会有被用完的一天,自然作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也不例外。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希特勒最著名的一次被刺杀是在他的狼穴,当时他正在准备召开军事会议,结果会议还没开始多长时间,狼穴内就发生了大爆炸,当场死伤人数无数,然而希特勒却仅仅只是被擦伤?试问谁又能相信呢?同在狼穴的人被炸的血肉毛湖,然而他只是被擦伤?如果说这是运气的话,那么希特勒就绝对就是上帝了。

估计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了,二战希特勒战败后,为何他会选择自杀,而不是选择逃跑呢?很显然,希特勒是没有自杀的,即便是苏军发现了希特勒的尸体,也并不具备任何的可信度,毕竟当时苏军对希特勒死亡的事情,可是左右隐瞒的,甚至直至现在都有人在流传希特勒去了南极躲了起来。当然,虽然流传并不可信,而且就算希特勒活到现在,他也将近有130岁的年龄了,那么他肯定也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如果他真活着,如果他在想卷土重来,那么他也就早就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任我行为什么最佩服东方不败?其实任我行只是在谦虚罢了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世上,想要找到如此高手已经很难了,假如能侥幸遇上几位,那也算一种幸事,而我一生中也就遇见过三位。”一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任我行,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了自己一生最佩服的三个半人,排第一位的是东方不败、第二位是风清扬、第三位是方证大师、冲虚道长则算半个。任我行此前是日月神教教主,在他的带领下日月神教足以和五岳相抗争,而且不落下风,说明在众正派口中的邪教也是实力非凡。不过此后任我行却遭到了东方不败的算计,不仅是丢了教主之位,还被囚禁在西湖地牢内长达数年时间。此番任我行重出江湖,就是为了找东方不败算账,为何任我行还会把东方不败列为自己最佩服的人呢?

其实任我行佩服东方不败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东方不败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现在东方不败成为武林第一高手也全是拜他所赐。每个师傅都希望徒弟能比自己强,既然任我行这次栽在了东方不败手里,他也完全欣然接受,毕竟东方不败此后也没能完全脱离任我行的控制。所以任我行虽然能大方的说出自己最佩服东方不败,但真正的潜台词其实是在佩服自己,没有他也就没有今日的东方不败。

任我行差一点就要葬身湖底,永世不得翻身,这也让任我行头一次心生恐惧。但东方不败并没有对任我行赶尽杀绝,而且还对任盈盈很好,实际上这算是东方不败的优点但也是缺点。东方不败心软,看在任我行对他有恩的份上,并没有将他除掉,还每天派人给任我行送饭,直到他逃出大牢。但任我行就没这么仁慈了,当年他被关就已经打算和东方不败鱼死网破,所以才会把葵花宝典的秘籍赠予他。

葵花宝典上的武功百年来无一人能够练成,引刀自宫这个前提条件就已经够危险了,加上修炼葵花宝典每高一层风险便会加一倍。任我行会把秘籍交给东方不败本是不怀好意,想让东方不败死于贪念,谁知东方不败竟然学成了真正的葵花宝典,这也让任我行不得不惊叹东方不败的潜力,实则一位天赋异禀的练功奇才。或许这也让任我行对自己的徒弟滋生出了敬佩之情。

不过佩服归佩服,日月神教的教主之位任我行还是要重新夺回的。就算他觉得十分可惜,也只能和东方不败为敌,东方不败并没有任我行想要一统武林的野心,他只想过上笑傲江湖的生活。可惜他选择留任我行一命,就等于是给了他一个复仇的机会,而东方不败最后的陨落也是令人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希特勒为何要进攻苏联?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全文共 3522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之间在1939年所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在意大利与罗马尼亚的支持下,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正式启动了。300多万的轴心国军队袭击了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国指责苏联策划反对他们,芬兰和匈牙利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次突然袭击军事计划预定在1941年底完成对波罗的海地区、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占领,最终到达里海格尔斯克- 阿斯特拉罕线附近。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目标是消灭苏联的军事力量,消灭苏联政府,产生Lebensraum(“生活空间”),通过剥夺当地人口并保证获得战胜德国剩余竞争对手所需的战略资源。

首先要澄清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看法。通过对纳粹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比较,德国和苏联两种政权都与自由派西方政权形成鲜明对比,在意识形态和个人崇拜都很相似,政权体制和运作都呈现出极权主义的特征。

因此,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在意识形态具有相同之处。

主要研究者包括:波兰裔美国外交官和政治学教授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德国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德裔美国教授和政治理论家卡尔·勒夫弗里德里希Carl Friedrich,以及历史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Conquest。

都是用“极权主义”概念来比较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杰出倡导者。他们考虑了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种政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两者同时突出。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请看分析:一、希特勒《我的奋斗》思想体系是根本1、德国向东扩展安全生存空间的理论

早在1925年,阿道夫·希特勒隐约在他的政治宣言和自传《我的奋斗MeinKampf》,他将要入侵苏联,声称德国人民需要安全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以确保德国的生存世世代代。

上图是《我的奋斗》1926-1928版防尘套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MeinKampf声称德国的命运是“转向东方”Ostsiedlung,就像“六百年前”的德国东扩,他统治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将所有讲德语的人团结成一个领土。

德国东扩是中世纪向东迁徙和定居日耳曼语的民族,从神圣罗马帝国,特别是其南部和西部,到中欧人口稠密的地区,西欧的部分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受影响的地区大致从北部的爱沙尼亚一直延伸到南部的斯洛文尼亚,并延伸到特兰西瓦尼亚,现代罗马尼亚东部。在某种程度上,德国东扩跟随帝国和条顿骑士团的领土扩张同步展开。

德国境外有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在12至18世纪之间向东迁移之后,大多数这些德国血统的群体在德国境外生活了数百年。大多数居住在中欧和东欧,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德国人。

因此,进攻苏联是在为生存空间作最终斗争,有人指出,纳粹政策是杀害,驱逐或奴役大多数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与日耳曼人民一起重建土地。

当时德国期刊中涵盖了“如何应对外来人口”等主题的文章。2、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理论

阿道夫·希特勒鼓吹种族“纯化”和“日尔曼民族”,即所谓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同时,书中所述的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将苏联(以及整个东欧)描绘为由犹太人布尔什维克阴谋家统治的非雅利安人(Unrymenschen)(“亚人”)。

非雅利安人是指那些不是犹太人,在纳粹种族理论中被理解为“闪族”的黎巴嫩人,罗马尼斯(也称为吉普赛人,“印度 -雅利安人”),以及绝大多数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兰人,塞尔维亚人,俄罗斯人等),以及大多数非欧洲人作为次等非雅利安人,都是属于被种族消灭的对象。

因此,犹太人和苏联人都被希特勒认为是纳粹的同等敌人,在纳粹的眼中,对苏联的战争将是一场Vernichtungskrieg(“歼灭战争”),没有道德可言。二、德国军队被纳粹种族动机宣传洗脑支持进攻苏联是关键

在入侵苏联之前和期间,希特勒纳粹通过电影,广播,讲座,书籍和传单向德国军队灌输反布尔什维克、反犹太主义和反斯拉夫的意识形态,并经常强调苏维埃政权和斯拉夫人的野蛮行为。

种族动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在策划巴巴罗萨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9年2月10日,希特勒告诉他的军队指挥官,下一场战争将“纯粹是一场世界各地的战争,完全是一场人民的战争,一场种族战争”。

1939年11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希特勒就宣布“种族战争已经爆发,这场战争将决定谁将统治欧洲及其世界”。

事实上,军事指挥官陷入了意识形态为特征的冲突,接受希特勒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优越性理论”,并作为自愿作为参与者参与其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械化和装甲战闪电战将军埃里希·霍普纳发表讲话的证据,表明巴巴罗萨行动和纳粹种族计划的处理。他告诉第四装甲集团,反对苏联的战争是“德国人民为生存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即将到来的战斗是“德国人反对斯拉夫人的旧斗争”,甚至指出,“斗争必须以摧毁今天的俄罗斯为目标,因此必须以无与伦比的严酷性进行。”霍普纳还补充说,德国人正在为“捍卫欧洲文化对抗莫斯科以及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冲击而战”......现在的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系统的信徒都不会被饶恕。

进攻苏联的指挥者德国陆军元帅赫尔曼·冯·布劳希奇Walther vonBrauchitsch告诉他的下属,军队应该把战争视为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斗争,并且以必要的严厉程度行事。三、斯大林大规模清洗红军带来苏联军事力量消弱假象的诱惑

斯大林作为一个残酷的独裁者的声誉,为纳粹进攻苏联辩护和对进攻成功的信念做出了贡献。

许多有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军官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中被杀,使得红军与德国同行相比缺乏经验。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逮捕了大多数军事最高司令部成员,并在整个军队中进行大规模逮捕,如15名陆军将军指挥官中的13名,9名海军上将中的8名,都被清洗枪毙,罪名通常是捏造的。在1940年至1941年间,他还清除了军队,在战争爆发时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军官。

实际上,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然后在1938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之后,斯大林认识到这场战争迫在眉睫。他试图保持苏联的中立,希望德国对法国和英国的战争能够导致苏联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在军事上,苏联也面临来自东方的威胁,苏联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与扩张主义的日本人发生冲突。斯大林发起军事集结,尽管存在缺少军官和急于扩大带来军事训练的不足,红军在1939年1月至1941年6月期间增加了一倍多。

当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苏联拥有大约33,000件火炮,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德国人所拥有的数量。

苏联有大约23,000辆坦克,其中只有14,700辆可以作战。约有11,000辆坦克在西部军区,面对德国入侵部队。希特勒后来向他的一些将军宣布:“如果我在1941年了解俄国的坦克力量,我就不会受到攻击”。四、希特勒确信一旦德国人在苏联取得胜利英国就会和德国和平的臆想

希特勒认为,英国拒绝结束战争的依据是希望美国和苏联迟早会对德国发动战争。因此,他决定试图加强德国与苏联的关系,或者未能将其作为一个因素进行攻击和消除。1940年11月,进行了谈判,以确定苏联是否会加入三方协议。苏联表现出一些兴趣,但要求芬兰,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日本让步,德国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指令,准备入侵苏联。1940年中期,随着苏联和德国之间在巴尔干半岛领土上的紧张局势升级,最终入侵苏联似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虽然希特勒身边的人员警告说,占领“ 俄罗斯西部”会造成“更多的消耗而不是德国经济状况的缓解”,但他预计会有补偿性福利,例如获得大量的劳动力以减轻德国的严重劳动力短缺行业,利用乌克兰作为可靠和巨大的农产品来源,利用强迫劳动来刺激德国的整体经济,并扩大领土,以改善德国孤立英国的努力。

希特勒确信,一旦德国人在苏联取得胜利,英国就会起诉和平,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将利用东方的资源来击败大英帝国。五、德国盟友支持的配合和对石油战略物资资源的渴望

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时,配合德国行动的盟国有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希特勒告诉克罗地亚军事领导人斯莱维科·瓦特尼克,将苏联的力量比作成吉思汗的“蒙古人种”威胁欧洲,声称苏联红军正在准备攻击德国人,因此德国发动进攻苏联是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

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架构师、德国政府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部长施佩尔艾伯特说,石油是决定入侵苏联的主要因素。希特勒认为,巴库“石油资源对于第三帝国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石油资源的缺乏是为德国军队中的漏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希特勒下达了毁灭巴黎的命令,但最终为何还是没有毁灭?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法国巴黎,那肯定都是很多人都非常向往的一个地方。因为那是浪漫法国的首都,是历史非常悠久,非常美丽且浪漫的地方。说起巴黎的迷人之处,那就要不得不提起那些在巴黎美轮美奂的一些建筑了。比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珍宝。而在1944年的二战期间,这座美丽的城市差点被毁灭成为一座废墟。

1944年8月25日,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德军总司令部大发雷霆,拍着桌子大声的对着下属责问道:“巴黎烧了吗!?”可就在同一时间,巴黎这个曾经让希特勒引以为傲的军事成果迎来了最终的解放。

自从1944年6月份盟军成功登上了诺曼底后,德军的战势就开始处于下风了。德军被盟军打的是节节败退,希特勒对这种情况表现的非常恼怒,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巴黎马上就要被盟军夺走,于是恼羞成怒的决定一定要将其从世界上抹去。于是希特勒使出了自己的绝招,他集结了一大片的爆破专家,带上了足以毁掉半个巴黎城的炸药来到了巴黎。他们将这些炸药分布均匀的买到了巴黎地下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针对巴黎那些非常著名的建筑物,例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等。同时希特勒专门任命迪特里希·冯·肖尔铁茨将军助手巴黎,选他的原因是因为,迪特里希·冯·肖尔铁茨一项推崇的是焦土政策,曾经还一度将鹿特丹是毁于一片废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执行这希特勒的命令。而希特勒的这个意思就是,一旦盟军即将攻克巴黎,那么就让巴黎从地球上消失。

肖尔铁茨出生于德国的军人世家,祖上的三代全部都是军人。他的性格素来都是忠诚与冷血无情,在经过他一手指挥过的战斗后,所波及到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寸草不生,所以也得到了一个“城市毁灭专家”的称号。当时的德国实行了一种政策就是《连坐法》,其中有一项规定就是,如果军官违反了军法或是没有执行上级的命令,那么连带着他的家人都要一起受到惩罚。而这条无情的法定无疑对肖尔铁茨来说是一道紧箍咒,作为军人大他同时又作为一名丈夫和父亲的他,让他不敢叛离自己的职责半步。

再来看看当时盟军阵营这边,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盟军和还在海湾流亡的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抵抗组织以及当时巴黎的地下抵抗组织,虽然他们都是对付着同一个敌人德国,但是他们在意见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就在巴黎的这次生死存亡的时候,三方之间爆发了一场矛盾。

当时的艾森豪威尔经过缜密的思考过后,决定暂缓对巴黎的进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担心这场战斗会像斯大林格勒一样,变成一场血腥的巷战,而这样必定会损失大量的兵力。另外巴黎如果过早的拿下了,势必会消耗大量盟军的资源来维持整座城市的运转,而这绝对就会影响到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但是令艾森豪威尔没有想到的是,巴黎的地下抵抗组织并不赞成延迟发起进攻,他们还是觉得在世间到来之际发起起义。而这时候流亡海外的自由法国抵抗组织的指挥官戴高乐将军就坐不住了,因为他想到的是,如果巴黎地下的法国共产党起义成功了,那么他们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法国的合法政府。这让一个在海外苦心多年的戴高乐将军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就前去寻找艾森豪威尔劝说他尽早将巴黎攻克,那么戴高乐所领导的自由法国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法国的合法政府。但是艾森豪威尔还是拒绝了他,戴高乐对于这个答案感到非常的懊恼,他几乎都决定自己带着盟军中的法国部队亲自去解放法国。然而实际情况是一旦法国地下的法国共产党发起起义,那么巴黎的德军一定会是以镇压,如果形势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巴黎就将被夷为平地。

8月19日该来的还是来了,法国共产党还是发起了起义,同时戴高乐也带着自己的自由法国的法国盟军参与到了起义军的行列。他们与巴黎的德军在大街小巷之间激烈地展开了战斗。而这时候德军不同地区的暴乱和德军到处伤亡的通知在不停的传进肖尔铁茨的耳朵里。如果不把巴黎彻底毁灭,那么等到盟军进攻的时候德国军队将会伤亡惨重。而这个时候,那些足以炸毁半个巴黎的炸药早就已经埋到了各个地区的重要地点,就只等肖尔铁茨一声令下了。

但是肖尔铁茨这时候确实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他迟迟的没有下毁灭的指令,尽管当时德国总司令部一直都在催促着毁灭巴黎的命令。对于军人的天职以及《连坐法》的紧箍,这使得肖尔铁茨不得不服从命令,然而在他的内却一直迟疑着,因为肖尔铁茨一直在想:“我有必要做一个千古罪人吗?如果这道命令下达了,那必然是这样。为可以从容的赴死,但是我却不愿意去做一名千古罪人,尤其是会被钉在这个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因此肖尔铁茨在面对这个问题上他非常的纠结,同时他在面对起义这个问题上也非常的矛盾,一开始他还会组织德军进行一系列的反抗,但是到了后来他却让瑞典的外交官在双方之间进行调解,达成了暂时的停火。

在这之后德军还抓住了3名违反停火协议的起义军,这本应该是格杀勿论的,但是到了最后却将这三名起义军给释放了。但是这场战争不是肖尔铁茨一个人就能控制的了得,战斗到后期还是再一次打响了。虽然这个时候肖尔铁茨已经对自己的这些做法感到非常懊恼了,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依旧没有下达将巴黎毁于一旦的命令。

巴黎的战斗再次打响了,这时候的戴高乐又再一次去请求艾森豪威尔出兵,然而艾森豪威尔依然是拒绝了戴高乐的请求。但是这个时候的盟军总指挥部却不知道,在这一时间已经有两批德军的装甲部队正在赶往巴黎进行增援。如果德军的援军一到,那么肖尔铁茨就再也没有迟疑的理由了,那肯定就会将巴黎毁于一旦。然而唯一能够阻止这一悲剧发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盟军赶在德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解放巴黎。然而当时能够留给盟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正在这个争分夺秒的时刻,几个非常神秘的人悄悄的来到了盟军的指挥部,而这个这批神秘人的头领不是别人,正式当时协商停火的瑞典外交官。而更加让人意外的是,派这名外交官来的人正是巴黎德国守军的总指挥官肖尔铁茨。肖尔铁茨让瑞典外交官把现在德军的情况以及他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艾森豪威尔,而这一消息彻底的改变了艾森豪威尔的决定,因为外交官告诉他,再过24小时,德国的装甲部队就会到达巴黎,到那个时候肖尔铁茨将军再也无法拖时间,只能将整个巴黎毁于一旦,这座满载这人类文明结晶的城市将不复存在。

说道这里,大家肯定就明白了,艾森豪威尔立即就觉得派遣盟军部队开始进攻巴黎。而在这次过程中,肖尔铁茨命令德国守城的士兵只做了一些象征意义上的抵抗,在肖尔铁茨的帮助下,盟军非常迅速的攻占了整座巴黎。当这位德国总司被俘虏的时候,法国的民众都来到了街上对他进行辱骂和吐口水,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的是,这个在自己面前狼狈不堪的德军司令员才是真正挽救了整个巴黎的英雄。

1944年的夏季,肖尔铁茨经过多番心里斗争后,最终他的人性还是战胜了他冷酷的一面,他曾经懊恼,曾经纠结,但是最终巴黎还是保存了下来。这件事过后,肖尔铁茨被第三帝国的法庭判处叛国罪,并缺席审判。而肖尔铁茨的妻子和子女在他朋友的帮助下,逃离了柏林,免遭《连坐法》的迫害。而肖尔铁茨本人最后责备关进了盟军拘押营。

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披露了他保全巴黎市的事迹以后,肖尔铁茨便被减刑。到了1947年的时候就被释放了。在肖尔铁茨的晚年过得非常的安详,最终活到了71岁,他逝世后与自己的妻子合葬在了一起,因为他在巴黎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后来他的儿子在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到:“我的父亲是一个德国军人,但是他并不是一名纳粹。”或许他儿子说的没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