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常见的邻里纠纷及处理经典6篇

支付宝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软件,平时付款大多数人都是用的支付宝,而最近有的朋友发现支付宝突然打不开了,该怎么处理呢?

浏览

4188

文章

6

篇1:常见的邻里纠纷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常见邻里纠纷问题有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的重要知识。邻里居住空间之近即决定了邻里间接触的频繁性,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人与人都是有所差异的,有着不同见解、目标,家庭也是一样,所以邻里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常见的邻里纠纷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小区安全小知识。

常见的邻里纠纷原因有:

1、邻里双方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一方我行我素,另一方以牙还牙,怨怨相报,致使矛盾激化。

2、不文明行为引起邻里纠纷。有些人在倒垃圾、泼水等时,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邻里的利益,邻里方提出异议时还强词夺理;有些人为了一些小事不是心平气和地讲理,而是出口伤人激怒对方,致使事态扩大。

3、亲戚朋友帮倒忙。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有些亲戚朋友不是抱着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双方生产、生活的目的出发,而是帮着出点气,打压对方的气势的动机而介入纠纷,使本来较小的纠纷变成了相互斗殴。

4、邻里纠纷的成因往往有相邻关系外的原因,例如当事人双方因其他矛盾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积怨,在邻里纠纷中借题发挥,刁难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常见商品房买卖纠纷类型及相关情况处理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1、逾期不能正常交付型

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不能正常交付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比较常见类型,通常有两类情况,一是因开发商资金不足或预售不成功,预售人违法将预售款转向投入其它项目或其它行业造成的逾期交房,二是施工或配套设施进度等原因引起的逾期交房。

对于此类纠纷,2003年司法解释规定了购房方催告权和解除合同权。从切实维护购买方的合法利益角度出发,开发商在催告后三个月内履行的,同时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预售方在经催告后三个月内仍不能履行的,购房方有选择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或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损失可比照房屋价格上涨或实际损失计算)的权利。对于延期履行合同,如果未约定违约金数额,可按照已付房款额比照银行逾期还款罚息计算。

2、故意隐瞒相关资质型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已经作出了比较完善的规定,而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因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核不严,出现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但并不实际具备商品房预售法定条件的情形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明明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却哄篇买受人称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明明未取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却大张旗鼓地进行工程建设;明明不具备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基本条件,却通过采取签订名目繁多的认购、定购协议的形式为买受人设立种种陷阱。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以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四)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3、权属证书缺失型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适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并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开发商违反上述条款,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及时协助买受人办理房屋产权属证书,或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买受人要求开发商按照《解释》规定或合同约定为其办理房屋权属证书,并支付违约金。

4、质量瑕疵型

质量瑕疵主要是指面积缩水、质量标准与宣传不一致甚至不符合正常使用或个别地方影响正常使用等,我认为应加大质量保障的立法,确保购买者的利益。房屋缩水,司法解释已有明确规定。对于存在质量瑕疵的预售房屋,司法解释也作出了具体规定。如质量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但该规定,过于规范,不利于操作,仍须进一步明确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范围。另外,开发商售房过程中所作的承诺与实际不一致的,法律应规定开发商承担支付房款20%以上违约金,因为在购房过程中,购房方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合同中一般对此违约没有约定,同时有时该类违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致使该类违约出现后,无法追究开发商的违约责任。

5、宣传广告失真型

一些房地产商在预售宣传时,一般者散发精致的售楼书,许诺所预售房屋有优美的环境,高尚的品位,完美的配套设施,周全的物业管理。消费者在接收预购的房屋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宣传大有出入,一些配套设施迟迟难以落实,甚至有些就是虚假广告,根本就是无中生有,蒙骗消费者,物业管理更是质价不符。消费者为此与房地产商讨“说法”时,房地产商往往寻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商品房买卖常见纠纷处理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商品房买卖常见纠纷处理

内容提要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所签订的商品房认购协议的效力探讨

(一)一起案例

1.案件事实

2.原告诉请及理由和被告的辩驳理由

3.一审的认定

4.二审的认定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所签订的商品房认购协议的效力探讨

(二)相关问题探讨

1.哪个法院的认定是正确的?

2.对合同法52条第(5)项应如何理解?

(1)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范围

(2)强制性规定的范围及识别

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和45条

3.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司法解释第四条应如何理解?

(1)适用的前提是否必须是取得预售许可证?

(2)认购协议与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什么关系?

(3)相对于定金合同的主合同是哪个合同?

4.法律实务中如何对疑难法条进行理解并说服法官?

(1)权威机关的解释或说明(如上述司法解释的第4条)

(2)体系解释、逻辑解释(同上及物权法的第74条)

(3)立法背景和目的(物权法的74条)

(4)社会效应(先交物业费后交房)

买受人能否以贷款政策变化是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问题探讨

(一)一起案例

1.案件事实

2.原告诉请及理由和被告的辩驳理由

3.一审的认定

4.二审的认定

(二)相关问题探讨

1.一审认定存在的问题(合同法41条和125条)

2.二审认定存在的问题(可预见、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

3.合同法第39条中“采取合理的方式”的界定

4.对合同法第40条的理解

5.合同法第39条和40条的逻辑冲突及对司法解释第10条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邻里纠纷如何处理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常见的邻里纠纷问题有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的重要知识。在生活中邻里纠纷往往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不够,相互之间缺乏谅解礼让,所产生的摩擦。那么邻里纠纷如何处理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小区安全小知识。

邻里纠纷的处理方法:

1、不要持斤斤计较的心态。邻里纠纷很普通也很常见,几乎都是为了一些小事引起的,很少有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任何事情都喜欢去计较,自然就会给自己增添很多烦恼。

2、尽量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如果邻居之间出现了纠纷,解决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和解,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但是,如果邻里纠纷不是很严重的话,大家也没有很大意见,可以采用协商处理的方式。

3、平时注意维护邻里团结。其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管好,把自己的家庭维护好,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纠纷问题,但是,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所以,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为了维护团结多出一份力。

4、可以请求当地居委会帮助。如果纠纷的双方或多方通过协商的方式不能够解决,找业主委员会同样不能解决的话,我们可以去找村委会或者居委会来帮助调节,一般经过村委会或居委会调解,大家应该可以各退一步。

5、可以找到司法机构调解。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通过上述的手段和方法,都不能让我们很好的解决纠纷问题,我们可以去乡镇或者区县的司法机构来帮助调节,这样的机构更具有法律权威,更令大家信服一些。

6、调解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最后一种方式,也是建议最应该慎重的方式,就是到法院起诉,因为,如果因为一点小事而闹到法院,这样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是耗不起的,只要能通过上述的方法解决的,就不要起诉,但是,如果就是解决不了,履行司法程序可以找回公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妥善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应该合理的处理,切勿让矛盾激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妥善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呢?接下来为你解答。

如何妥善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具体措施如下:

1、自行协商:即由纠纷当事人进行平等,协商,就纠纷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的方法。

2、民间调解:所谓民间调解,即由民间调解组织对民事纠纷所作的居间调停。与自行协商一样,民间调解也具有快捷、廉价的有点,但同时也缺乏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3、双方冷静协商,化干戈为玉帛,毕竟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

4、如果邻里之间因矛盾而造成双方或单方的财产损失,可以诉诸于法律解决,提起民事诉讼,根据实际损失要求赔偿。

5、造成人员受伤的,派出所有义务协商解决,并给予治安处罚;也可以去法院起诉,拿上病例,根据实际损失要求民事赔偿。

6、受伤很严重,触犯刑法的,去当地公安局,要求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邻里之间以和为贵,发生了纠纷、矛盾时应保持冷静,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来解决,切记不可意气用事、恶言相向、拳脚相加,可以通过村(居)委会、派出所、人民法院或相关的组织和部门予以解决。邻居关系也是人与场所的情感关系,邻居节要真正具有文化建设的价值,就需要构建起新场景,即被公众认知和习俗化。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还望大家采纳。下期小区安全小知识讲座中小编给大家总结常见小区人身伤害事件及处理方法,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社区人员如何处理邻里纠纷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常见的邻里纠纷问题有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的重要知识。邻里纠纷是人们社会关系中比较密切的一种,是共同构成社会基层的有机群体,邻里纠纷多是因相邻居住,影响对方通风、采光、通行、用水、排水、噪音、环境卫生等关系而引发的矛盾。那么社区人员如何处理邻里纠纷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小区安全小知识。

社区人员处理邻里纠纷的方法:

1、第一是要针对不同的纠纷分别做出不同的调解方式。因为社区纠纷,往往有复杂的一面。有的是家庭之间的纠纷,有的又是邻里之间的纠纷,还有的又是和物业管理的纠纷等等,面对复杂的社区纠纷,我们通常会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进行调节。

2、第二是要认真倾听纠纷各方的发言,在搞清楚纠纷发生的原因后,再展开调解工作。在调解中,要让纠纷各方分开而坐。当然,如果涉及纠纷时有身体摩擦的,应当把纠纷各方分别带到不同的房间进行询问,以免摩擦加大。同时,也有利于于缓和各方情绪。同时,多说说“圆场话”。

3、第三是在倾听纠纷各方的发言时,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带着自己的个人喜好偏听偏信。而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进行调解。在听取纠纷各方的发言中,不能轻易插话去打乱对方的发言,也不能让纠纷的某一方去插话打断另一方的发言。当遇到这种插话打断发言的情形,你应该和颜悦色的说一个一个的说,别急,等他们说完后你再发言。当然,要多说说公道话,让他们接受你的意见。

4、第四是在调解的过程中,你可以以很随意的语气和纠纷各方唠唠家常,也可以用交心的语气说说他们的心里话。这样,既能缓和气氛,又能取得纠纷各方的信任,对于你调解中作很有帮助。随即,你在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信服你,从而认可你的调解。

5、第五是调解工作中,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调解好。有的则需要很长时间的沟通,协调。在很多时候,你还需要找纠纷的某些人进行单独的沟通,谈心。要让他感到你确实是为他好,这样,他就能够接受你的意见,从而使你的调解工作变得容易。

6、第六是当你和纠纷各方沟通、协调很好的情况下。你可让他们坐在一起。大家在纠纷的问题上进行友好的交流。如果没有什么意见,那么,大家就握手言和,以后,大家还是好朋友,好邻居,好哥们。有时候,还可以邀请纠纷各方都能接受的有威望的人来作为见证人或则是协调人。

7、第七是社区纠纷的调解,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对纠纷严重的,可以通知警察来处理。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去法院通过诉讼来处理。同时,在调解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好调解笔录,而调解的结果也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让纠纷各方签字认可。调解需做到合理、合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