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庄子被鲁迅称赞为【精彩20篇】

浏览

171

文章

144

篇1:庄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熟知的濠梁之辩、鸱得腐鼠、材与非材、庄周梦蝶、鼓盆而歌都与庄子有关。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的学派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伟大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庄子为什么不做官?庄子真的不想当官吗?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人们的想象中,也许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类型的世外高人吧,因为“道”的学说高深莫测,那么研究道学的人自然也应该是一种这样的形象。可毕竟历史是真实的,如果像屈原笔下那种每日喝露水吃花瓣的活法,怕是真要升仙了。庄子做过官,可后来却再也不愿做官,是发生了什么,会让他如此不屑官场了呢?

庄子处在战国时期,是宋国人,先祖还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的道家学说中“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他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话把一些晦涩难懂的道理讲得清晰明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厉害、很多人做不到的本事。代表作品有《庄子》,里面也有非常多名篇,被人们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他曾经做过官,可是在辞掉官职之后,坚决不再出仕,给多大的官也不要。也许会有人说,是因为官场黑暗。在那个时代,诸侯称霸,最著名的七个国家里面并没有庄子的母国,也就是说,宋国在当时是一个小国,完全不能与战国七雄相比。最初的庄子无论是出于养家糊口,还是想要通过仕途来证明自己,亦或是其他原因,他在宋国蒙地做过“漆园吏”。

这个官职在当时属于不入流的那一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费神费力,工资还不高。因为漆在当时属于国家战略物资,无论是修缮宫殿、制作武器,还是百姓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它,因此国家对于漆是很重视的。庄子除了每天要尽心尽力看护这些物资,还要应付上级官员经常的审查,要加班加点整理汇报材料,各种数据、各种报表每天在眼前飞来飞去,还不得不低眉顺眼,在与上级的酒宴上陪笑陪聊。

这种情况,庄子哪里受得了。没有时间读书抚琴,也没机会吟诗作画,还得去做一个自己非常不屑的人,时间一长,庄子很干脆地撂挑子,辞职不干了。这个时候,或许影响他后来不愿做官的想法其实是官职太小,每天听人使唤看人颜色,让他觉得非常不乐意。

可是,既然漆园吏太小,自己做得憋屈,那为什么后来楚国国君专门派人来请他去做丞相,他也还是不干呢?要知道,楚国国力强盛,而且还肯给出这么高的一个职位来给他,放在别人身上,做梦都能笑醒了,为什么庄子也一口回绝了呢?还表示,自己宁愿做烂泥塘里面翻跟斗的小乌龟,也不要做庙堂上供人瞻仰的大乌龟。

很多人都会觉得庄子怕不是傻了,实则不然。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旦走上了高位,成为领头羊式的人物,自己将会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哪怕会有更高的俸禄、更大的威风。尤其是,丞相每天在君主眼皮底下晃悠,万一有什么小错,丢掉的可不只是官职,严重的还要牵连自己的家人,多危险呐。

从这一点来看,庄子必然是一个明白人,小官太小,不屑,大官太大,冒险,可是自己又始终都找不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合适的官职,那干脆也就不做官了,以“游世”的立场与态度打发自己的生命,也正因此,才有了那个让人羡慕,却又只能仰望的思想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鲁迅的读书技巧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鲁迅短暂一生的伟大成就,与其博学苦读、勇于实践的精神分不开。其独特的读书方法更给人们以启迪。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下鲁迅的读书方法

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现学生读者介绍数种:

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六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书,可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自问自答:书上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是自己,这个题目又该怎么写?鲁迅认为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书,效果会更好些。

七是跳读。读书遇到难点,当然应该经过钻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怎么办?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八是背书。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等把书签上的10个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九是剪报。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也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曾利用这些剪报写了不少犀利的杂代。鲁迅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十是重读。这是指读过的书,隔些日子再重读书中标记的重点,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主旨归纳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惠子游于濠梁》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便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先生的猫狗鼠赏析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文章寓意:

猫是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有时又是一副媚态的暴虐者。鼠就是是遭到压迫的生活于社会最低层的劳苦大众。

狗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多管闲事”的或者说是不愿与猫作对的狗,另一个就是与猫打了擂台,和猫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

《狗猫鼠》这篇文章透过对猫和鼠秉性,行为的描述来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说明狗猫结仇的来源,其实是在嘲讽社会上那些无中生有的结论。

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暗恋的女人是谁?北大校花马珏有多美?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民国时期,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个旧思想转换新思想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出现了不少的美女,不施粉黛,照样光彩照人。而鲁迅先生当年所暗恋的北大校花就是其中之一。

清末民初,是个盛产美女与女神的时代,美女如云来形容那个时代,是相当恰当的。诸如潘素、唐瑛、林徽因、陆小曼、夏梦、尤敏、上官云珠、严幼韵、严仁美、黄慧兰、黄柳霜、胡蝶、张爱玲、郭婉莹……她们的旧影,她们的传奇,都让人心生向往。

著名作家吴组缃先生有段回忆说:“上世纪20年代,故都的两所美国气味浓厚的燕京与清华盛行选举‘校花’或‘皇后’。北大没有沾染这一风气,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马珏却被公认为‘皇后’,名满北京九城,燕京、清华的校花不免‘粉黛无颜色’的愧感。”这位北大女生马珏,就是鲁迅先生曾经喜欢过的北大校花。

马珏是浙江鄞县人,父亲马裕藻,母亲陈德馨,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两人于1903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马裕藻在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陈德馨进日本目白女子大学学博物。

1910年,他们的长女马珏出生于日本东京。马珏父母经过七年苦读,一起毕业。1911年马裕藻回国后,担任浙江教育司视学。1913年至191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讲授文字音韵学,1921年任北大国文系主任。

马裕藻的女儿马珏长得非常漂亮,在北大被称为“校花”。当时校园中曾流行过一句话:“马裕藻对北大有啥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只可惜,马珏留下的清晰照片太少,我们只能从他人的口述中去想像她的美丽与迷人。

马珏到底有多漂亮?马裕藻一位学外语的朋友曾这样赞美:“像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 据说马珏在北大读书时,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甚至有装订成本的。

鲁迅与马裕藻是北大的同事,因而,结识了马教授的女儿马珏。马珏的才华与美貌,曾让鲁迅先生怦然心动,只是,这层窗户纸无人捅破。从1926年元月3日到1932年12月15日,他们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鲁迅先生对马珏的信几乎每信都回,循循教导,诲人不倦。据有关资料显示,《鲁迅日记》中记有马珏的文字,共有五十三次之多,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二十八封,而鲁迅回信有十三封,另有送书。1933年3月13日,马珏结婚,在她婚后,鲁迅先生就不再和她通信,也不再交往了。

美貌如花的马珏没有嫁给豪门公子,而是嫁给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据说杨观保与马珏相识已久,他对马珏颇为忠恳,每星期返平一次,经过长期交往,终获佳人芳心。但又有一说,指杨君(杨观保)能赢得美人归是疑有天助者,即此时有谣言发生,马珏不堪同学之讥笑,于是毅然与杨君结婚,当时马珏都还没有毕业。

马珏和杨观保的婚事在当时是一件盛事,《北洋画报》还刊登了他们的结婚照。马珏结婚时,还送了鲁迅先生结婚请柬,但是,鲁迅没有出席她的婚礼。杨观保追求马珏非常尽力,精诚之至,金石为开,马珏和杨观保结婚时,马珏还没有大学毕业。

马珏和丈夫有三个孩子,曾在上海儿童图书馆上班,后来跟随丈夫到山东枣庄生活,她能操持家务,自己做菜做饭。1994年,马珏病故,享年84岁。

不仅仅是社会上的名女人,即使是普通的民间女子,她们不施粉黛,也仍旧光彩照人。下面,老黄就给你选取一组民国美女的老照片,让我们一同回眸历史的瞬间。她们那些因时间的流逝而略显泛黄的靓照,比起如今那些美颜与整容美人来,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美女与油纸伞。

貌似“三寸金莲”。

并蒂姐妹花。

姿态优雅的旗袍美人。

回眸一笑。

艺术范十足的文青。

眉目传情。

旗袍怎么穿,都有女人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庄子的思想主张 庄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核心思想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如此令人难忘的原因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鲁迅

鲁迅如此令人难忘原因

——九旬作曲家孟波昨用歌声给出答案

2011年9月25日就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昨天,上海举行了规格很高的纪念大会。在会上,本报记者看到了95岁的作曲家孟波老先生,他是目前健在的见过鲁迅的极少数老前辈之一。年岁已高,老先生讲话有一点吃力,他便唱起了自己当年为鲁迅丧仪所作的挽歌,感人至深。鲁迅给孟波留下深刻的影象,他也给从未谋面的后人留下记忆。鲁迅为什么如此令人难忘?人们昨天都在想着这个问题。

其实孟波与鲁迅并没有太多交集,只是匆匆几面而已,但就是这几面却让孟波产生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1936年鲁迅去世时,他感到有一种失去亲人的悲痛。老先生昨天坦言:“鲁迅永远地伴随着我的生命,激励着我去战胜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

鲁迅身上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一瞬之间就感染和改变了像孟波这样当时年轻人的一生?孟老昨天用颤颤巍巍的嗓音唱出了他所作的挽歌,里面有一句“他反抗帝国主义,他反抗黑暗势力,一生到老志不屈,始终为着革命努力!哀悼鲁迅先生,我们的导师!”这就是孟老的答案。

如果说,95岁的孟老怀念鲁迅,是因为有太多革命者的感性和激情,那么到了今年年近七旬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这一代研究者这里,难忘和怀念鲁迅的缘由里更多了一份理性认识。昨天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的“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陈漱渝就表示,鲁迅让人难忘是因为他是一位“有天马行空精神的文化大师”,一位“有思想的文学家”,一位“勇敢的斗士”,“民国留下名字的作家就有6000多位,现在算上网络写手就有100万人,但是有深刻思想的旗帜性作家,除了鲁迅还有谁呢?”

今年45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作为年轻一代的评论家,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他尝试用更新的视野去寻找鲁迅的意义。在昨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说,鲁迅一辈子与各种思想斗,与各种文字斗,与政客斗,与奴才斗,说到底都是在与“诈伪”斗。鲁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剥掉了伪善的装饰,将真实直呈人们面前。最近郜元宝看到某著名评论家写的一则书评,开头第一句便称作者为“最伟大者”:“我用鲁迅的方法去看,这位评论家不是糊涂了,便是说了假话。”

作为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上海鲁迅纪念馆全新的鲁迅生平陈列昨天也举行了揭幕。新陈列充分吸收和反映了今年鲁迅研究的新成果,将鲁迅核心思想“立人”作为主题,分《生命之路》、《首在立人》、《画出国人的魂灵》、《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神界之战士》、《人之子》等6个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被誉为什么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名言警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了解一下吧。

学习名言

1

1.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2.力成文学: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3.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4.力成文学: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7.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人生名言

1

1.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

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3.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4.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5.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6.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7.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8.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9.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10.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1.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2.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作品的特点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那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作品的特点

1、小说特点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杂文特点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3、散文特点

鲁迅所创作的散文不多但却可说篇篇精品,这些篇章收录于《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鲁迅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是对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断片的回忆,包含少年时代的绍兴印象、南京求学、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等基本的成长经历,尤以记述故乡生活者为最多。

4、学术思想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东庄子村北遗址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村北遗址为广饶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庄子村北遗址位于大王镇东庄子村北约250米处,地势平坦,呈长方形,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20米,面积约24000平方米。经钻探知文化层约70厘米,包含物较少,只见到红烧土颗粒;地表遗物较少,采集到的标本有泥质灰陶器口沿残片、缸口沿、盆底、白釉瓷器残片等,据采集到的标本特征分析此遗址为汉代、宋代至元代时期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信息来源: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东庄子村:东庄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骂过那么多人,为什么没骂过慈禧?

全文共 277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如今看鲁迅的文章,其实有很多都是对当时的一些其他的名人的骂战,也不仅是对他们,鲁迅的文章中骂过很多人,比如郭沫若、胡适、梁实秋等等,都被鲁迅骂过,而鲁迅所批评的也不是从他们个人出发,而是从他们的行为出发,对他们的行为非常不认可。但是鲁迅的时代,距离慈禧也没有过去很久,为什么鲁迅从来不骂慈禧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名言道出了鲁迅先生一生地性格,他从来不会委婉和退缩,永远都在爆发的路上。

虽然他是一位有素养的文人,但他却与其他的文人不一样,没有哀怨低沉,只有不断的如同岩浆一般爆发,而爆发的方式就是骂人。

不过鲁迅先生和网络喷子的区别在于,喷子为了喷而喷,而鲁迅先生则是为了天下,为了一种理想,为了一种信念而去骂。

唐伯虎先生会笑天下可笑之人,而鲁迅先生会骂所有该骂之人,用骂声来唤醒民众,用骂声来表达自己的坚持。但怪异的是,鲁迅先生骂遍民国人物,但却没有波及到慈禧,袁世凯还有蒋,那么这又是为何呢?1、鲁迅先生的骂人之道

鲁迅先生和章太炎先生都是如此,章太炎先生表面痴狂,但实际上却暗指时弊,鲁迅先生大体也是如此,他的愤怒是对于整个时代与错误的反抗,同时也表达了他本人的政治观点。

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在鲁迅先生骂人的名单里面,足足有数百人之多,从学者一直到政界要员,甚至到大学教授,以及自己的兄弟周作人。鲁迅先生可谓是一时兴起就不会停下,而且一旦开骂,根本不管对像。

在诸多被骂人物,被骂得最狠的莫过于郭沫若先生。作为上个世纪的历史大师,郭沫若先生的学术修养可谓是很高。但是他却因为娶妻的问题,所以遭到了鲁迅先生的疯狂贬低。据记载,郭沫若先生曾经因为讨厌原配妻子,结果写了休书之后与日本的贵族女子结婚,紧接着又抛弃第2任妻子,又娶了新人。

因此,鲁迅先生对于郭沫若先生这一行为极度厌恶,他甚至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表示,远看象条狗,近看郭沫若。

紧接着就是骂胡适先生,当年两人在五四运动期间分道扬镳。自此以后,鲁迅先生对于胡适先生就格外不满,他讨厌胡适先生的背叛行为,认为胡适先生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哀求和劝善是错误的,并且觉得胡适先生有太过于依赖症。因此鲁迅先生讽刺,胡适是一个背叛者,他与自己的观念完全背离,并且,胡适先生做的事情都是一些恶心的事情。

此外鲁迅先生还对梁实秋进行了批驳,两人的矛盾起源于当年1927年的关于卢梭问题的批判。梁实秋先生是卢梭的小迷弟,而鲁迅先生非常厌恶卢梭的资本家的走狗行为,因此反复进行批判,两者结果爆发,而鲁迅先生对此评价,他们都是资本家的乏走狗。2、为何而骂

其实细看鲁迅先生骂的这些人,大体上也可以给人结论,鲁迅先生并非无聊而去骂人,他只是为了针对一些不良现象而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郭沫若先生的指责,是因为他希望婚姻平等,还有婚姻的忠诚。

对于梁实秋先生的指责,则更多地体现于对于资本主义的抗拒,以及对中国未来的思考。至于说对于胡适先生的指责,那也表达了鲁迅的一些轻微的无政府倾向,这点和章太炎先生类似,主张学者的独立风骨。

因此鲁迅先生的指责其实不是单纯的骂人,而是想要唤醒社会,想要如同一杆标杆一样,告诉众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一点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面可谓是尤为重要,大家不清楚中国未来的方向,也不清楚中国未来的社会风气该怎么抉择。鲁迅先生勇敢地站了出来,与各路大师进行博弈,虽然未必全对,但也的确起到了很好的讨论与反思的作用。

而且当年鲁迅先生与各路文人的骂架,其实更容易激发思路,就好像当年的百家争鸣的大辩论。大家都在思考讨论的未来的方向,吵架也就变成了一种思辨的方式,而鲁迅先生又由于脾气暴又充当斗士,自然就成为了当时的众矢之的。3、为何不骂这三人

不过有一点很多人不能理解,那就是鲁迅先生针对所有的文人和政客,都进行针砭时弊,为何放掉了三个最重要的人选?这三个人分别是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蒋。在我们的观念中,这三人都应该是罪人,慈禧毁掉了中国,袁世凯毁掉了民国,蒋是罪人。那么鲁迅先生的针砭时弊为什么停止在了他们身上呢?其实背后另有讲究。

首先来看慈禧太后。慈禧和鲁迅先生有一定的渊源,鲁迅先生的祖父周介孚,曾在慈禧太后北狩归来之时被大赦天下释放。而且慈禧太后大办西学教育,因此推举中国学生留学,鲁迅先生是受益者之一。因此慈禧和鲁迅先生之间有一定的交情。

另外鲁迅先生也明确表示,人人都骂慈禧太后,既然被骂得如此之惨,自己自然不必多此一举,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再来一刀。因此对于慈禧的态度是没必要骂,鲁迅先生是一个标杆,而不是跟风者。

紧接着对于袁世凯的态度。鲁迅先生对于袁世凯的态度是复杂,首先他非常认可袁世凯的能力。例如在1912年,鲁迅先生就曾经拜访过袁世凯,他自己评价,他对袁世凯的印象很深,认为此人与其他军阀不大相同。

此外,袁世凯当年善待知识分子,是少数几个懂得搞实业并且有能力稳住政局的能人,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袁世凯比后来的统治者见识要多很多。

但鲁迅先生对袁世凯也是抗拒的,正如鲁迅先生在《杀错了人》中所说,“革命后,大杀革命党人,但从袁世凯的角度来看,是一点都没杀错,因为他正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者”。袁世凯在辛亥因此鲁迅先生对于袁世凯的态度是复杂的,但虽然没有开骂,不过却最终还是反对。

最后是对蒋的态度。个人觉得鲁迅先生对蒋的态度很好,并且从来都没有觉得他是罪人。一个是因为蒋与鲁迅先生有过情谊,他们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曾经高度赞赏蒋的革命行为。此外,鲁迅先生高度佩服蒋,能够在抗战期间不像汪精卫一样投降,并且对于蒋他寄予厚望,认为这是未来能够开创时代的人。

不过后来蒋的统治越来越趋向于黑暗,鲁迅先生很快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但或许是曾经的期望,因此鲁迅先生虽然反对他,但却并没有再开口。并且还提议,要以韧性的方式与蒋斗争,要讲究策略方式。因此到最后对于蒋的态度,鲁迅先生是明确的反对,但却没有激进的对抗。

结语

因此总的来看,鲁迅先生是一位具有时代特色的斗士,他在那迷茫的年代里面一直在当一盏明灯,想要照亮前方的道路,并且还不惜以自身为冲锋号,大胆的去尝试与接触。在那段岁月里,鲁迅先生或许文学素养不是最高的,绝对是值得大家都敬佩的。

虽然她曾经骂过很多人,但他此举必不可少,激荡年代里面需要思想的激荡,同时也需要在激荡之中找到出路。鲁迅先生和章太炎先生一样,嬉笑怒骂之间,指点江山,挥笔疾书之中,暗示未来。这样的斗士,并非如我们想的只会骂人那么简单。

不过像袁世凯,慈禧,还有蒋,他们三人能够逃脱老先生的指责,却也不是什么幸运。因为他们是一群连老先生都不好怎么批判的人物,或许到未来他们的历史定位都依旧模糊。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失败者,他们都没有看清楚历史的方向,即使他们本身能力很强。就算老先生不开口,我们恐怕也不会高看他们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称对史记的评价是什么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今日《史记》的版本,与司马迁的原稿差别很大。东汉明帝、魏明帝曹睿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马迁诽谤汉武帝。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称,永平十七年某日,汉明帝曾在云龙门召见他、傅毅、贾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个宦官拿了篇司马迁的《秦始皇本纪》,询问他们是否觉得司马迁的史论有不对的地方,班固指司马迁引述贾谊《过秦论》:“假设子婴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还可以保住”,这番话相当有问题。

鲁迅对它赞誉有加,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大概是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来评价的。“史家之绝唱”是指其历史价值,“无韵之离骚”乃指《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着很高成就的文学优势。它继承了《诗经》、《离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继承了先秦散文语言生动准确、叙事简练明达的优秀传统,奠定了史传文学的坚实基础,在散文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司马迁具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形形色色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人各一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血肉丰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也使当时的历史得以生动地再现。司马迁还十分讲究文章的结构,使一幅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卷有层次地展开,引人入胜,有着高度的艺术魅力。这时,从《史记》中选出的人物及其故事,按原著的次第排列。这些章节,固然是《史记》的精华所在,但远不是它全部精华。

而且,司马迁不囿于圣人是非,十分尊重历史事实,所以在评价人物、论断史事方面比较高明,为其他封建史家所不及。比如,他充分肯定了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把陈胜写入世家。又如项羽,虽然他最终兵败身亡,并没有建国称帝,但是在秦、汉之际约有四五年的时间里,“政由羽出”,他的实际地位相当于皇帝。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从历史实际出发,专为他列了《项羽本纪》。至于社会的其他阶层中,那些在国家危险时挺身而出的人物,那些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尊严而视死如归的人物,虽然他们社会地位很低,司马迁照样为他们立传。司马迁不对一些统治者的昏庸暴虐,大胆圆心揭露和鞭挞学习《史记》不仅让懂得历史,明白事理;而且横溢的文才足以让你终身受用。

这一切的一切成就了这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所以鲁迅这一句话,司马迁的《史记》也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朝花夕拾中鲁迅特点 朝花夕拾中的鲁迅特点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朝花夕拾》描绘了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鲁迅,少年时期的鲁迅聪明活泼,好奇心很强,富有同情心,喜欢新事物;青年时期的鲁迅心怀祖国,痛恨束缚人性的封建制度,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热情。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性散文的合集,一共有10篇。《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以及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全文抒发了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形象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创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朝花夕拾表现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朝花夕拾》表达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全文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讲的是鲁迅以前的事情。《朝花夕拾》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鲁迅简介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而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鲁迅的小说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他的散文比杂文多了一些明朗、纯真和亲切的味道,例如《朝花夕拾》就侧重于对世态人情的描画,既侧重于生机盎然的自然情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满含生趣的少年行动(如《社戏》)的真切忆述,又侧重于带着宽厚的亲情刻画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爱农、“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0鲁迅美术学院校考时间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2020鲁迅美术学院校考时间安排:查询初选结果:6月21日;网上确认:6月23日~28日;考试时间:7月10日~14日。

鲁迅美术学院2020年校考各专业考试科目调整,美术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取消命题速写,设计学类和中外合作办学只考创意设计一科。

拓展资料

鲁迅美术学院(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多学科门类与多学历层次的高等美术学府,中国八大美院之一,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文艺舆情信息研究基地。

学校前身是1938年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自倡导创建。1945年,延安鲁艺迁校至东北。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截至2016年7月,学校有沈阳和大连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957662.94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10887平方米,藏有59.2073万册图书;设有17个教学单位,共开设16个本科专业 ;有教师856人,在校生7967人,其中本科生7135人,研究生507人,留学生2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文学院招生条件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文学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理论家、文学编辑家和文学翻译家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业培训机构,是中国作家协会直属的局级事业单位。

招生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思想可靠,具有良好素质,创作思想端正;

2.在创作上确有成绩且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或者具有发展潜质的网络文学作家;

3.身体健康(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的体检证明)。

4.由中国作协下属的省级协会推荐,每个省级作协推荐一名有成就有潜质的中青年作家参加。

申报程序

1.请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填写申报表格,于申报日期前,将填写完整的电子版报名表,先行发至省作协创联部邮箱,待省作协审核回复后,将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体检证明”以及三张2寸证件照片,一并寄省作协创联部。

2.鲁迅文学院将对各地推荐的学员进行审核,并报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录取。对被录取学员,鲁迅文学院将录取通知直接寄给学员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故里风景区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里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情境的真实场所。

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占地50公顷,总投资10亿元。经过2年多时间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情境的真实场所。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鲁迅祖居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三味书屋

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迅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常识你知道吗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对于鲁迅这个人应该比较熟悉,他是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而且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因此一直他一直活在大家的心目中,受到大家的崇拜,但是有的人对于鲁迅不是很了解,有的人也想知道鲁迅到底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那么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大家都应该知道,鲁迅曾经是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由于去世的的走,所以没赶上。诺贝尔奖的提名和获奖是两个概念,从提名到获奖还得要斩五关过六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众所周知,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的差距不小,诺贝尔奖作为最高的文学奖项,只能是授予代表世界最高文学水平的作家。

据了解鲁迅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由于鲁迅去世的早,所以没有赶得上颁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