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张良拜师的启示(20篇)

赌博的危害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有多少的家庭因为赌博而变的妻离子散。下面来说下赌博的危害和启示。

浏览

2797

文章

256

篇1: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人的意思 后汉书郭伋传翻译启示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人”的意思:郭伋担心失信于儿童们,就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进城。“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人”出自文言文《郭伋夜宿野亭》,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伋恐违信的出处

“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人”出自《郭伋夜宿野亭》,原文如下: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须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译文:

汉朝时代,有一个姓郭名叫伋的,表字叫做细侯,是茂陵地方的人,在并州地方做太守官。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到任不久便要去巡行部属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个小孩子,各自带了一根竹马,在道路旁拜迎。问他什么日子才可以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可是郭伋巡视回来,比从前告诉小孩们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怕失去信用,就在野亭里住着,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走进境里来。以太守的尊严,和儿童在道路旁边说话,也不愿失信于儿童。郭伋宁愿在野亭再住一天来等候期限,可见他诚信到了极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飞蛾和灯泡什么道理 飞蛾扑灯的启示人生哲理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飞蛾灯泡》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表达和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故事内容为:

灯泡灭了,我仔细检查了一下,钨丝并没有断,我重新按了下开关,灯泡闪了两下又灭了。

我问:“你怎么了,不开心么?”

灯泡回答:“有个飞蛾在窗户外面看我好久了。”

我说:“那不是挺好的,终于有人看上你了。”

灯泡说:“我不是火,别让她看错了,误了她一辈子!”

飞蛾在窗外听了很伤心,因为它爱的不是火,而是光明,其实灯泡也可以发光,而且透明的外表不但保护了飞蛾,更让飞蛾看清它纯净的心。

我笑了笑,又把灯泡按开,说:“那你更应该亮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管理知识:什么是拉锯效应?对管理有何启示?

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拉锯效应?即在一个团队中,要想完成工作目标,则需要团队中所有的成员很好的配合,如果大家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前途,那么事情不会做好,更不会成功。同样,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不可能均等地分配给所有成员,但如果大家抢着要去出风头,也许就不会有成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拉锯效应的启示

依据拉锯效应,企业领导要管理好一所企业,企业领导成员之间、下属之间以及企业领导者和下属之间都要注重在各方面相互配合,形成1+1>2的局面,从而促使企业的教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彰显营销员个性非常重要,个人能力对营销员的工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成功的营销员更应依靠团队的力量。因为,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名营销人员只有在团队的大熔炉里,才能锻造成一块"好钢"。离开了团队发展的平台,营销员将一文不值。

拉锯效应的案例

案例1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中,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很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了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可想而知,没有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很好的配合,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也许人类的登月计划不会获得如此成功。

案例2

在世纪跨越之时,王朝公司在领导高层的搭配上充分采用利用了"拉锯效应",安排天津北辰区副区长高孝德担任王朝公司总经理,让和王朝公司一起成长的"土族"管理者田凤英担任主管营销的副总与之搭档。高孝德长期在政府工作,具有深厚的政治功底和前瞻性的视野,对政策的把握有独特的见解;田凤英则是从销售第一线走出来的销售奇才,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营销技巧。两人优势互补,不久就显现出王朝"拉锯效应"的巨大威力。上世纪90年代,整个葡萄酒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的险境,经销商不赚钱,厂家出补助价格倒挂。经过王朝公司高孝德和田凤英调查研究决定,实行"价格保证金制",公司取消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对市场零售价进行严格管理,顺价销售。如违反公司规定,则扣掉保证金。一个月后,各经销商价格全部顺价到位,"王朝"葡萄酒一下子畅销了。

2005年11月,高孝德因年龄退居二线,王朝公司"拉锯效应"再次显现:有政治远见和满腹韬略的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王白智生到王朝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田凤英与之搭手,开始引领王朝公司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企业集团发展,同时决定走两条路线:一是走中高端产品路线,二是走战略并购路线,从此,王朝公司走向了一条跨越之路。

"拉锯效应"创造了1+1>2的效果,这恰如第76届全国糖酒会"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营销成就奖"颁奖词所称:田凤英率领着占公司近1/3员工的营销部门,创造了近5年销售量2亿瓶、销售额52亿元、利税合计20亿元的骄人成绩。

什么是拉锯效应

拉锯效应源于日本一家企业的面试。日本一家企业招聘员工时,他们把报考的人带到一个农场,并随机将每两个人分成一组,然后发给每组一把锯子,要求他们共同将一根圆木头锯成两段。在锯圆木头时,有的组两个人不能相互配合,快慢不当,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圆木头锯开;有的组两个人很快就磨合好,能相互配合,用了很短时间就把圆木头锯开。结果,这家企业将“能否相互配合很快地锯开圆木头”作为是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更加需要协调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发挥作用,必须善于与他人相互配合,否则将一事无成。人们将此称为“拉锯效应”。

在一个团队中,要想完成工作目标,则需要团队中所有的成员很好的配合,如果大家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前途,那么事情不会做好,更不会成功。同样,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不可能均等地分配给所有成员,但如果大家抢着要去出风头,也许就不会有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得到的启示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不能相互抵触这个道理。自相矛盾是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出自《韩非子》。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就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又会怎么样呢?”,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自相矛盾》的启示

1、一个人夸自己的东西要有限度,不要夸得无边无际,最后无法自圆其说。

2、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最后才不会像楚国人那样说话前后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自然的启示手抄报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先在纸的上半部分写上大自然启示几个主题文字

2.下面画一只蚂蚁,旁边画一个方形边框,中间画上几颗星星

3.左边画上一个矩形,旁边在画上树叶和云朵

4.下边画上一只青蛙,周围再画上荷叶

5.右上角画上一本书

6.下面再画上一个方形边框

7.在左上角的空白部分画上绿色藤蔓,周围画上几朵花

8.然后我们给大自然的启示这几个字涂上绿色,蚂蚁涂上红色,下边的边框也涂上绿色

9.给星星涂上黄色,左边的夹子涂上棕色,荷叶涂上蓝色,右边的边框涂上黄色

10.青蛙涂上绿色,再用粉色笔画上一朵朵荷花,荷叶涂上深绿色

11.在空白部分画上粉红色的小花,最后画出一条条直线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变色蜥蜴的启示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变色龙”,也称为“变色龙蜥蜴”,能够自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皮肤颜色改变为与它所附着的物体相同的颜色(通常称为保护色)。变色龙是一种罕见的变色能力,具有出色的伪装效果,通常不会被凶猛的野兽认出,从而达到保护自己免受天敌攻击或吞食的目的。

我们的人体本身也有很强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例如,一个人的体温总是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不管它有多热或多冷。

人们受到自然现象的极大鼓舞,即有机体有能力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人们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即使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最佳运行状态,那岂不是一件好事?正是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提出了适应性控制的概念。

正如我们已经介绍过的,反馈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利用系统输入(控制量)和期望值之间的偏差使误差接近零来控制系统的行为。然而,实际上,由于大多数被控对象的特性很难准确掌握,内部参数也随着环境而变化(如电阻随温度变化),外部条件随时波动(如电压波动),这些变化通常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在控制原系统的过程中,系统的特性实际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内部参数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预先确定的最优控制可能不再是最优方案。因此,只有设计一种能随着内部参数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系统特性的控制模式,控制系统才能始终处于或接近最佳运行状态。该系统是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控制器称为自适应控制器。

自适应控制的思想最早是由考德威尔在1950年提出的。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惠特克教授首次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飞机的自适应自动驾驶仪。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两个基本功能是:(1)能自动检测和分析被控对象的特性和系统所处环境的变化;(2)可以根据从环境和系统内部检测到的信息做出决策,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系统的结构或参数以及控制策略,以在任何情况下保护系统的稳定和最佳运行。要实现这两个功能,显然必须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和推理,因此自适应控制系统离不开电子计算机的帮助,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宠儿”。可以说,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参与,就不可能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前所述,飞机控制是自适应控制技术的早期应用。众所周知,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会随着高空云层和气流的变化而发生剧烈的变化,飞机的动态参数也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依靠传统的反馈控制往往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精度。目前,计算机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良好的飞行。此外,大型船舶的自动驾驶仪是自适应控制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例子。

海上航行,环境复杂,气候多变,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会发生,如海浪、潮汐、台风等。采用船舶自适应引航员,可以克服风、流、浪、水深、船舶载重等不可预知因素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从而保证船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耗最小,航行安全准确。目前,瑞典、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已经生产了许多产品,在市场上表现良好。由于速度可提高1%,估计每艘远洋船舶使用这种自适应引航员可节省3%的燃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医院,当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需要紧急治疗时,他们通常需要长期输液治疗,这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日夜值班,疏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然而,如果采用自适应监测系统,患者的脉搏和心电图可以昼夜连续监测,病情信息可以及时获得,输液量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自动调节。这不仅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自适应控制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石油勘探开发、资源配置、宏观经济调控等部门。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将走向所谓的“自学习”、“自组织”和“智能控制”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具有一般的自适应功能,而且能够自动记住系统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回忆过去的情况,并根据信息改进系统的自适应功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读者和朋友们的辛勤工作和创造,自动控制领域将会取得更惊人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的故事 孔子故事以及启示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的故事:孔子的学生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子夏在临走之前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 孔子对子夏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表示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了下来。

孔子的故事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众 ,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塞翁失马的寓意和启示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保持乐观的态度。无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是出自刘安的《淮南鸿烈集解》。

塞翁失马的启示

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

作者简介:

刘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虎抓到一头鹿有什么启示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老虎抓到一头鹿后要把它吃掉,鹿说:你不能吃我,因为我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老虎笑笑说:不好意思,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总不能为了保护三级动物饿死一级动物吧!所以把鹿吃了。

这个故事给人很深刻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企图用你的身份去解决什么,那并不能成为别人畏惧的理由,你自认为身份厉害,还有人比你更厉害的,所以靠能力,靠自己才是关键,也告诉我们鹿太不聪明了,再生死关头,最后一次机会并没有找到足够的理由说服老虎放了他,聪明的人能虎口逃生,没能力不聪明只能沦为口食。

夫妇逛商场,女的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钱。是什么让他立马转变?导购员对丈夫说:“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碗的。” 启示: 人的观念没有什么不可改变,关键是角度,要善于揣摩客户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抗日战争给当代青年的启示

全文共 2897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胜利了,他带给我们当代青年什么样是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给当代青年的启示,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纪念日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天皇广播诏书。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曾把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通告指出: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

中国曾在多年9月3日这一天,曾举办过多次大型庆祝活动。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

抗日战争给当代青年的启示和意义

追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教训,用民族过去的失败和成功来指导今后的生活。抗日战争到今天已过去60余年,但因为日本政府的百般抵赖使得两国摩擦不断。日本政客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东亚人民的感情,篡改教科书污曲历史。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场战争,表明了我们不忘教训的态度,也能让我们的青少年知道祖辈的付出,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日军武装入侵中国东北。并向关内进军由于东北义勇军的牵制日军主要精力指向关外,与国民党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全面侵华赢得了时间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准备)。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一般将这场战争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般称其为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战争时间约为八年,故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标志着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此后,不到一年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成立伪满洲政权,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中方的史料表明,在抗日战争中,保守估计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对外宣布向盟军投降,同时下令所有日本军人停止一切战争行为。中国因此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持续八年,双方投入兵力数百万,前后共进行上千次大大小小的厮杀。贸然谈论不免以小失大,今天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些我的浅薄陋见,这些也是我作为90后大学生对自己民族命运的最直接思考。

第一是国民党的功过问题。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国民党是民国政权的执政者,也是抗战的主要组织者。但其在抗战初期的绥靖政策几乎陷全民族于死地,甚至有资料显示其政权核心蒋介石靠着出卖民族在东北的利益换来日本人的支持,在军阀战争中得以上位。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更是试图同胞残杀,妄想转移国内压力,打击共产党领导下的正义抗战力量,幸而最终蒋在西安自食恶果,被爱国将领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并在共产党帮助下建立涵盖全国各民族与阶层的抗战统一战线。抛开起抗战目的不说,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付出与功绩是巨大的,有资料显示------可见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是抗战的主力军,是正面战场上的主要抗日者,我们应当肯定其功绩。令人心寒的是国民党老兵在新中国成立后并未受到公正的待遇,许多老兵没有办理军人凭证,在建国后屡遭批斗和打击,甚至于沦落到讨饭的地步。这对于我们青少年的爱国教育是大为不利的,跑开政治立场不说,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与优待。

第二是抗日战争对当下时局的影响。当下的中国要想崛起,中日关系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中国要想获得优良的外界崛起环境,中日关系必须要实现正常化,如今中日的交往正如日本的国情--“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中日文化渊源深厚,相互经济贸易量巨大,且分别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但两国却有着极不稳定极不成熟的政治互动。我们可以看到自两国关系恢复正常来不断有双方领导人的融冰之旅,暖春之旅一类,但两国关系始终晴雨不定,时常受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等岛屿争端影响。这对于中国的崛起是极为不利的,中国对于日本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战争,而是以绝对的实力优势去征服。若中日开战,那必定是与他人有益,且两国之间将再无宁日,增添更多无益的历史仇恨。这很考验我们的当政者对于人民情感的引导以及国际博弈的手腕与技巧,源于中日间巨大的历史仇恨,中日关系的走向也是接下来我们时代最值得关注,受人重视的焦点问题。

第三点是我们的国民对于日本的态度与中日关系的思考。每逢两国摩擦期间国人必以打砸日货,抵制日货为发泄。中日两国民间互相敌视着对方,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很难对日本有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接下来我国对于日本问题的经营是极为不利的。民众太敏感反倒会限制当政者的操作空间。日本是一个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其国家体制与运作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的地方,对于日本我们应该抱着的态度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事实上我们也忘不掉历史。其次我们应当正视现实,中国与日本在21世纪这样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是很不可能开战的,中国真正的对手是美国而不是日本,争取了日本,我们与美国的博弈反而更有胜算。这就带给我们的教育者一个问题,怎样向我们的年轻人讲述历史。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首先要加强抗日遗物遗迹的保护,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能方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第二要加强对抗日神剧一类抹污抗日史实的作品的限制,给与我们的大众更多了解历史的优秀窗口。第三要立足当下,明确告诉我们的青少年中日两国必然要有和谐的未来,要尊重历史更要珍惜当下。

以上主要谈了三点,总体来说我的思路是这样,记忆与总结历史都是为了尊重过去和活好当下,我们对于过去的精力应当多花在整理遗物与记录事实上。对于当下则当抱着更理智的态度去生活。希望中日两国的关系能更成熟和稳定,我们的民族也能获得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管理知识:什么是齐加尼克效应?对管理有何启示?

全文共 2176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齐加尼克效应?齐加尼克效应是指因工作压力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它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经作过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实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应怎样克服齐加尼克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持续不变。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增加,作为“白领”阶层的脑力劳动者,其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心理负荷亦日益加重。特别是脑力劳动是以大脑的积极思维为主的活动,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持续而不间断的活动,所以紧张也往往是持续存在的。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大多没有时间完成一项工作,再去做另一项工作,而是往往几项工作重叠在一齐来完成,往往形式上是上班了,实际上还在思考问题,大脑并没有休息。诸如报刊的编辑人员在出刊之前的“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里,仍然会考虑组稿、编排等情况;搞攻关项目的科研人员,研究课题经常会连绵不断地呈现在眼前……,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医务人员、工程师、作家身上,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未完成的工作,会像影子一样困扰着他们。

有些压力是良性的,它让我们振作。但更多的来自于我们感到自己无力控制的事物的压力,则往往导致齐加尼克效应,使我们更疲劳。

这种长期用脑过度,精神负担过重,引起能量减低而产生的疲劳是不能从休息中得到完全补偿,久而久之,酿成了知识分子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的神经衰弱症。

神经衰弱症是由于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导致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以容易兴奋和迅速疲劳为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易疲劳、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等。

如果对快节奏的工作处理不当或不能适应,则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久之可诱发心身疾病。因此,学会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应是现代人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从小就学习到了“十年磨一剑”、“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成语谚语,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如数家珍,并且历代传承。仔细分析这些话语,可以发现中国人是只注重时间,不注重效率的。换一种不雅的称呼便是一种“磨洋工”精神。如果人生百年,时间一点点消耗在这样的署往寒来当中,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

常见到这样一幅对仗工整、笔力遒劲的对联悬于教室的醒目位置,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文学角度看本无可厚非,但作为至理名言,用以警戒后人却有失当之处。作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在痛苦中生活。类似“凿壁借光”、 “十年寒窗”等刻苦求学精神只能说学习方法不对。

我们不应当去效仿什么“铁杵磨针,滴水穿石”之类的精神。而应当换一种角度去寻求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苦”中是不可能学到更高境界的。如果张三打了三天三夜麻将,我们绝对不能用“刻苦”来形容他,而是说他在娱乐。那么牛顿煮怀表,郭靖苦练“降龙十八掌”,在精神愉悦上,与张三打麻将是一样的。那种达到忘我的至高境界,绝对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愉悦,但在常人的眼光看来,他们是一种刻苦精神。

然而,我们却往往只关注“艰苦”的表象,而忽略了精神愉悦的实质,这是本末倒置。正是在这种忽略的背景上,那种慢性自杀似的 “刻苦”行为在很多高尚的名义下大行其道,风靡全国。我们看一下现代的小学生,真可谓是“无丝竹之乱耳,有案牍之劳形”。孩子的探索求知的天性在这种桎梏至下一点点丧失,最后荡然无存。

然而,正如学生必须要面对考试一样,我们每个人还必须追求成功,追求那些属于和不属于我们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怎样去追求才能效率更高,才能不再痛苦,而变成一种人生的享受。

怀俄明州威尔逊市的杰克逊·霍尔压力医学学会行为医学主任布鲁斯·门罗认为,克服齐加尼克效应的诀窍就在于找到一种办法,让人们感到自己拥有某种程度的控制力,尽管目前实际上是不可能加以控制的。有时候,这意味着需要人为制造控制,比如走到盥洗室里冲厕所。

这种行为,或者其他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类似行为,能够打破持续不断的齐加尼克效应的循环,使得当前应激物所产生的影响分流到其他事务中。此类手段有助于将压力导向可资利用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获得控制感,将不良压力转为良性压力。

齐加尼克效应的实验

齐加尼克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路上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什么是齐加尼克效应

1888年,美国第23届总统竞选之日,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1833—1901年)很平静地在等候最终的结果。他的主要票仓在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州的竞选结果宣布时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祝贺,却被告知哈里森在此之前早已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那位朋友问他为什么睡这么早。哈里森解释说:“熬夜并不能改变结果。如果我当选,我知道我前面的路会很难走。所以不管怎么说,休息好不失为是明智的选择。”

休息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工作会带来压力。哈里森明白这一点,但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所要对付的,实际上是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田螺姑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田螺姑娘启示是什么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1、一个人只要勤劳善良,最后一定会得到幸福。2、做人应该懂得感恩,知道谁帮助了自己,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也要去帮助别人。3、爱情是世间一切伟大的事物,可以使人变得更美好。

田螺姑娘》的故事

有一天,有个农民照例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见到家里有热饭热菜,第二天回来又是这样,接下来几天都是如此,那个农民决定要把事情弄清楚。

于是有一天那个农民又起了个大早,鸡叫下地,天没亮就往家里赶。家里的炊烟还未升起,他悄悄靠近篱笆墙,躲在暗处,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屋里的一切。不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身上的衣裳并没有因水而有稍微的湿润。这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

他连忙进屋向正在烧火煮饭的年轻姑娘问道:“请问这位姑娘,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帮我烧饭?”姑娘见到青年后大吃一惊,又听他盘问自己的来历,农民一再追问,年轻姑娘没有办法,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她就是田螺姑娘。青年爱上了田螺姑娘,最后他们结了婚,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张良拾履告诉我们什么 张良拾履的启示是什么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良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的是真的挺厉害的,西汉的开国功臣,非常知名的政治家,关于张良的成语很多,这其中有一个是张良拾履,那么有人问了,这个张良拾履到底是什么呢?张良拾履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下面跟谁吾爱诗经网的小编的脚步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吧!

张良拾履告诉我们什么对待长者要有谦恭的态度,对他要尊敬,多向长者学习,听从他们的教导。同时又告诉我们,做事也要坚持不懈,要努力学习,这样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张良拾履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说复杂也复杂,下面我们可以简单的回顾下。

话说张良拾履的故事要从张良刺杀秦始皇说起,张良本是韩国人,但是韩国被秦灭了,张良就招募刺客刺杀秦王,但是最后失败了,只能逃亡,来到了下邳这个地方。

一天张良在下邳一座桥下散步,看到一位老人把鞋子故意扔到桥下,并放张良去捡过来,张良看到这个情况非常的惊愕,真想把这个老人打一顿,但是又顾忌老人年纪大,所以还是忍气吞声的把老人的鞋子给捡起来了,还屈膝给他穿上。

这事也还没完,老者让张良5天后让张良在这个地方等他,5天后张良就去桥头等老者,没想到老者早已经到了,老者表示张良来晚了,又约5天后见,就这样前后来了两边。

最后张良喜得老者送的《太公兵法》,这本兵法的厉害之处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帮助刘邦是真的打了很多胜仗,有西汉也是有这本书的功劳了。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个张良的的确确是真的挺厉害的,这位老者都这样了,但是张良依旧没有生气,也没有放弃和老者的约定,最后才得到了这个《太公兵法》,也算是真的厉害了。

所以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的,贵在坚持,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友谊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上,千万不要对朋友吹毛求疵。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相互理解,即使各为其主,也不影响彼此的交情。对待朋友一定要客观,不能盲目义气,鲍叔牙推荐管仲,是基于对国家的考虑,管仲后来没有推荐鲍叔牙,也是基于国家考虑,这才是友情。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二十来岁时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管仲贫穷本金出得少,龅牙叔股份多,但在年底分红时,龅牙叔把自己一半的利润给了管仲,认为管仲更需要钱。经过此事,俩人交情更深。

后来俩人一起参军上战场,但在打仗的时候,管仲却躲在龅牙叔身后,还当了三次逃兵。但鲍叔牙并没有远离管仲,还为管仲辩护,说管仲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才不得已保全自己。后来管仲当官,不满朝廷辞官回家,鲍叔牙也在不断地接济帮助他渡过困难时期。后来,管仲和龅牙叔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僖公死后,齐襄公继位后,政局不稳,公子纠带着管仲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和龅叔牙逃亡莒国。公孙无知在齐国发生叛乱,齐国无主。两位公子谁先到达都城那就继位为新君。

管仲为了让公子纠登基,在公子小白回去的途中搞袭击,管仲误以为小白已死,慢慢到了齐国,后发现公子小白在大臣的簇拥下成为了新君,为齐桓公。齐桓公让辅佐他的龅叔牙出任丞相,鲍叔牙拒绝了,他推荐了好友管仲。齐桓公虽然难以接受一个曾经要杀他的人当丞相,但是在鲍叔牙的游说下还是答应了。

管仲上任后,果真没有辜负龅叔牙和齐桓公的期望。在政治上,实行“国野分治”,军事上,组建一支强悍的军队抵御外敌,在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考察全国土地,按照土地肥瘠来征税,等等一系列措施,都为齐国成为一个”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强国。齐桓公死后,国内一度陷入阶级斗争。齐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失去。管仲曾这样评价鲍叔牙,说生他的是父母,了解他的是鲍叔牙。俩人的友谊传为佳话,也有了“管鲍之交”的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生命短暂,时间珍贵,蜉蝣带来的启示令人感慨!

全文共 184 字

+ 加入清单

蜉蝣( fú yóu)

选自:《诗经》

蜉蝣( fú yóu)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 fú yóu)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 fú yóu)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shuō)。

这是一首自我叹息生命短暂、光阴易逝的诗歌,借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富含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启示 大别山精神的感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别山精神的当代价值是:在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当代党员及群众能够坚守大别山军民对党的忠诚及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英勇无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敢于牺牲,团结一心是做好各项党的基本工作。于此同时大别山精神的启示是:能够更好地引导、发挥作用,帮助当代青年重塑精神信仰,激励青年贡献青春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发挥重大意义。

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一种,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而且永不过时,在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提下,需要弘扬这种精神来引领我们走上新的征程。在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坚守大别山军民对党的忠诚及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英勇无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敢于牺牲,团结一心是做好各项社会工作的基本条件,带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同时大别山精神的这些特质,在启示广大党员及群众在为国奉献、实现理想方面具有着重要意义。将大别山精神的当代价值与群众成长和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发挥作用帮助群众重塑精神信仰,激励群众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发挥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佛和石头的故事的启示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有座庙,需要雕刻一座佛像,供人膜拜。工匠来到石堆中挑选,发现了一块非常有灵气的大三石。工匠对大石说,你被选中做佛石,可以雕刻成佛像供人膜拜。大石一听,非常高兴,可工匠又说,不过,雕刻的过程非常痛苦,你能忍受吗?大石想了想,同意了。

大石被运回寺庙,工匠开始雕刻,这千锤锤百炼的痛苦远远超过它的想象,没几天,它就决定放弃工匠们只好把它扔在山脚下。 工匠又重新挑了一块石头,二话不说就开始雕刻,山脚下的大石每天听到山顶传来的呻吟声,暗自庆幸躲过了一劫。 没多久,佛像雕好了,平凡的石头成了万人敬仰的佛,熠熠生辉,每天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上山的路变得泥泞起来,工匠决定铺一条石子路,他们想起了山脚下的那块大石头,于是将它拿来敲得粉身碎骨,铺成了一条石子路,它每天经受香客的踩踏时,忍住后悔,如果当初它能够经受磨炼 ,坚持下去,那今天被人膜拜的就是它了,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机会稍纵即逝,不能坚持,命运就会截然不同。

佛和石头的故事的启示

一个是万人膜拜的佛,一个是万人踩踏的石,你希望成为哪一个,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雕刻成佛的佛石,但必须接受锤炼才能成功。 使用五项管理行动日志就是锤炼自已的过程,你要做的就是行动,天天行动,迫使自已行动,只要你坚持,奇迹一定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发明了什么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可能不知道,人们动物身上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也被运用在了科技发明上面,比如说雷达的运用,那么还有哪些是人们从动物得到的启示?

人们从动物得到的启示有很多,比如蜻蜓的复眼,自从人们对蜻蜓的复眼经过研究之后,发明了复眼照相机;大家可能在上学的时候也都知道,雷达也是从蝙蝠的身上来得到启示的。另外飞机的设计师还广泛的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各种各样的飞行动物以及昆虫,为了从中得到启示,来研究出各种各样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来。

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是很多的,比如复眼照相机、雷达等等。对蜻蜓的研究发明了直升飞机;对于蜘蛛网的研究,发明了新的行为以及渔网;对乌龟的研究发明了坦克;对动物巢穴的研究制造了新型的狩猎技术。总之动物对于人类的启示启发还是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趣谈古代拜师礼仪图片唯美好看

全文共 155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起古代拜师,那可是非常讲究礼仪的。那么关于古代拜师行礼的图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拜师礼仪图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展示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1古代拜师礼仪图片2古代拜师礼仪图片3古代拜师礼仪图片4古代拜师礼仪图片5古代拜师礼仪图片6古代拜师礼仪图片7>>>下一页更多精彩“古代拜师礼仪的相关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启示"与"启事"的区别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启事”和“启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较频繁但又容易混淆的两个词。遗失了东西,写一张“寻物启事”;某单位要招工,贴一份“招聘启事”。但是,上述“启事”却常被人写成“启示”,这类错误甚至见诸报刊上的广告用词,可见对这两个词的构成和它们各自的含义大有辨析的必要。

“启”是个多义字。“启”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去开门,所以它的本义是打开。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门启而入”,“启”指打开,后来“启”由打开的意义引申为开启、启发、让人得以领悟等意思。双音词“启发”、“启迪”均用此义。开导蒙昧叫“启蒙”。例如宋朝朱熹著的《易学启蒙》,其书名就表明该书乃是示人学习易学的门径。教导初学者也叫“启蒙”,现在称幼儿教育为启蒙教育即用此义。再引申之,“启”还有陈述、表白的意思。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堂上启阿母”,此处“启”的意思就是告诉、表白。旧式书信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均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启”的这个意义构成的双音词有“启白”、“启告”、“启报”等。

在合成词“启事”和“启示”中,“启”表示意义并不相同。“启示”的“启”义为开导启发,“示”也表示同样的意义。“示”本指把东西给人看。在“示威”、“示弱”、“示众”等词语中,“示”皆表此义。由让人看的意义再引申,“示”又有指示、开导、让人明白某种道理的意思。如:“老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请您给我一些启示!”因此,在合成词“启示”中,“启”与“示”是同义并用。“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的意思。至于“启事”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启事”即为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因此,为寻找失物、招聘职工或其它事情写个文告,都应当称“启事”才对,如果自称“启示”,那不仅于文意有悖,而且似乎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自以为给别人启发的架势,这就闹出了笑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