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么平复焦虑(通用2篇)

老年人易焦虑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老年人日常需要调节心情,做好心理保健,下面小编带你了解怎么平复焦虑,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803

文章

2

篇1:遭遇“焦躁情绪”困扰难平复 自检一下“焦虑症”离你多远?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一个凡是都在讲求速度的快节奏社会,人们难免会受到焦躁情绪困扰影响,但是如果焦躁情绪依然无法自我吸收,影响到了你的工作生活的话,你就需要多加留意了,这也许是焦虑症出现的预警信号。一起看看患上焦虑症的十个表现,中招多条的亲们就需要找找相关心理医生咨询一下喽!

焦虑症表现一、杞人忧天型般的过度担心

广泛性焦虑症的特点就是思虑过多,长时间使得自己处于焦虑状态。若一周担忧超过4天,持续半年,并且恶劣情绪让人痛苦,并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焦虑症了。

焦虑症表现二、睡眠质量出问题

因为不受控制的对一些事情胡思乱想进而使得自己陷入焦虑,就像大脑“堵车”,甚至醒来后也难以平静。

焦虑症表现三、非理性的恐惧

出现莫名恐惧也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有些人长期心存恐惧感,但却搞不清具体的恐惧对象,就可能是焦虑症在作怪了。

焦虑症表现四、肌肉紧张

常常出现双手握拳、背部僵硬、紧捏下巴……这往往伴随着焦虑情绪会出现的症状,随着而来的就是整个身体出现将僵硬问题,需要定期运动来减压。

焦虑症表现五、慢性消化不良

据科学研究表示,胃肠系统对心理压力非常敏感,因此,焦虑常会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最为常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胃部绞痛、腹胀、便秘或腹泻。

焦虑症表现六、怯场

有些人对公共场所的社交活动存在强烈的恐惧感,甚至想要花大量时间来思虑自己在这些场合应当如何自处?也不知道应当如何调节,难以维系社会关系。

焦虑症表现七、惊恐发作

与上述的莫名恐惧感相一致,在生活中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同时过程中容易伴随呼吸困难、手脚麻木、大汗淋漓、头晕乏力等症状发生。

焦虑症表现八、不间断重温受伤画面

科学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患者往往存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类似的重温伤害现象,比如脑中会出现不间断的被人讥笑调侃的画面。

焦虑症表现九、怨天尤人常常会重复性碎碎念

焦虑症患者容易在生活中化身为“祥林嫂”那般,遭遇一些小事就开始循环重复式的碎碎念。

焦虑症表现十、自我怀疑

焦虑症患者就会出现自己设定一些问题来困扰自己,进而出现反复质疑自己的情况,而且这些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可以回答清楚的,最终搞得自己很累。

综上是不是发现自己也会找到一两条符合自己的,如果太多表现与自身情况相符,那你就要多加留意一下了!焦虑症有可能离你已经很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快速平复你的焦虑

全文共 2675 字

+ 加入清单

焦虑是指人们对于所处的不良环境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由于有焦虑的产生,迫使人们萌生出逃避或摆脱这种不良环境的主观意愿,故在一定程度上,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那么如何快速平复你的焦虑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何快速平复你的焦虑?

7种降低焦虑的心理策略

当你被问题困扰时,焦虑会让你更难做出决定,更不用说拿出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了。焦虑会导致对每一件事的过度思虑,从而陷入“想太多”—“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要如何才能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呢?简单地想要停止想法是没有用的,那些想法会不断冒出来,甚至会更激烈。

不过,确实有一些更加有效的技巧存在。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从正念减压(Mindful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ies)中提取的7种心理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焦虑问题。

1.认知重建

CognitiveDistancing&CognitiveDefusion

尝试把自己焦虑的想法看成是“猜测”,而不是“事实”。当你焦虑时,其实是你的头脑在尝试保护你,它希望能够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从而减少如果真的事发对你造成的冲击。不过,未来“有可能”发生,并不等于未来“一定会”发生。比起一味沉浸在负面的揣测里,你需要寻找一些客观的证据(objectiveevidence)。可以做一张这样的表格:有多少/哪些事实的证据,能证明那些负面的结果会发生?有没有其他的证据能证明有其他可能,如发生好的结果?当你罗列完这两部分内容,也许你会发现,让你焦虑的只是许多可能中的一种,且并没有压倒性的证据。

不要让自己和自己的想法绑定。把你的想法看成许多经过你大脑的数据,你有力量选择去相信其中的一些、不相信其中的另一些;而不是照单全收。我们的祖先在野外为了生存,必须对危险和威胁有着过度高的警惕,我们的大脑沿袭了这一习惯,有时一些负面想法只是一种自动的条件反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去相信自己的想法。

2.关注直接的经验

StayinginthePresent&FocusingonDirectExperience

你的头脑是不是始终在重复过去?曾经有些不好的经历发生过,并不意味着现在它们一定会再次发生。问问你自己,经过上次之后,你的应对能力、你的知识储备,以及情境本身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你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你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比青春期或儿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你更有能力去选择和哪些人来往,更有能力去识别、并主动离开一个坏的处境。

你的大脑有时候会编造一些故事:有的故事关于“你是谁”,有的关于“你是否安全”,还有一些关于“你是否值得爱”等等。但并不是所有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有时候,我们的大脑因为过去负面的经历变得充满偏见。重要的问题是:你在此刻的经历究竟是什么?它是真实已经在发生的么?还是只是可能会发生的?我们因为过去经历而变得偏见的大脑,可能会把这两种情况当作一种情况来处理,给你带来非常不好的感受,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明确意识到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3.给你的想法打标签

Labeling

给你的想法分类打上标签,而不是直接去关注想法的内容。观察自己的想法,当你注意到你开始判断的时候,(例如当你开始判断现在的处境多好或者多坏的时候),不要急于关注想法的内容,而是给它打上标签,告诉自己“我在(无端的)判断”。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在担忧,(例如当你开始担心你会失败、或经历一种失去),给它打上标签“我在担忧”。如果你开始批评自己,打上标签“批评”。这个过程能够帮助你脱离想法的内容,避免被内容困住,而让你对“我在做什么”、以及“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的过程更有觉知。从而你也许可以意识到,是不是有其他方式来看待现在的处境(更客观平和的方式)。

4.想得更大更远

BroadeningtheView

对于你当下的处境,你是不是看得太过狭隘了?你是不是只看到了负面的部分,而不是看清楚整个图景(thewholepicture)?焦虑会让我们只能注意到眼前的威胁,而无法从更大的角度思考。眼前这个情境,真的像你的焦虑告诉你的那样重要么?5年甚至10年以后,你还会如此在意眼前的这个问题么?

5.先干点儿别的

GettingUpandGettingGoing

你在为同一件事反复纠结,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时,如果你还死盯着这件事,你就会陷入本文一开始所说的恶性循环。因此,不妨先开始做一些其他的任务,比如期末你写不出论文的时候,可以先看点儿闲书或者做个饭。

不要以为这是在浪费你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往当你重新开始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6.辨识一个想法是不是对你有帮助

DecidingWhetheraThoughtIsHelpfultoYou

在第一点中,我们已经谈到,要注意辨识我们的想法是不是真实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真实的想法对我们都是有用的。比如你现在要应聘,你知道你所应聘的工作要在10个人中录取1个人,因此,你只有1/10的录取率。这个想法是真实的,却对你没有帮助,也许会吓到你自己,让你连申请都交不上去。

记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你有用的想法上。

7.适当的焦虑是有好处的

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能让人表现更好。这和一种叫做“不现实的乐观主义(unrealisticoptimism)”的心理现象有关。大多数人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倾向:无视负面的信息,而偏爱那些满足我们的反馈。我们通常会不理性地忽略那些会对我们造成负面作用的信息,而非常快乐地接受对我们某种程度上有好处的信息。一个新的、还未发表的研究(byTaliSharotatUniversityCollegeLondon)指出,当人们焦虑时,这种“不现实的乐观主义”就会消失。他们变得能够客观地接受信息,从而导向更好的决策。也就是说,适当水平的焦虑能帮助你客观认识你的处境,你会能够看到pros和cons,而不是只看到好的一面。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你们也许还不知道:如果你经常觉得焦虑,这是你智商高的表现。2015年的一个新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相关性:焦虑水平高的人在智商测试中表现更好,尤其是说话表达方面的智力。你觉得这个研究结果是不是准确可靠呢?

最后的最后,送大家一句著名德语诗人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的话,作为今天的结尾: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这或许是我们能对抗焦虑的最本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