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样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汇集14篇)

浏览

6108

文章

14

篇1:青少年心理疾病时代悄然来临

全文共 5054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中小学生离家出走、厌世轻生的悲剧屡屡发生?为什么往往等到悲剧发生了,家长、老师和社会才表示出莫大的意外和惊讶?悲剧的症结在哪里?悲剧又向笔者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就在今年高考前不久,笔者参加了陕西省的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走访了现场会举行地的全国少儿工作先进集体——西安碑林区教委和部分教育专家。在采访中,上述问题的答案渐渐清晰,这就是心理健康。

昨天,高考落下帷幕,那些从考场里出来的学子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看着他们,笔者思绪飞扬,久久不能平静。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机。

十多年前,我国第一例未成年人弑母事件披露后,社会舆论大哗,对教育的反思由此揭开序幕。但是,那时并没有提出“心理健康”的概念。这一事件,也并没有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产生应有的影响。

西安市教委主任李广瑞说,过去我们对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去解决,显然是不妥当的,难以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他说:“我们过去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使得中小学生在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西安市教委199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达35.99%。北京的调查表明,每1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1名心理障碍者。曾让许多人羡慕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据称有三分之一不能完成学业而遭淘汰。而从全国的调查情况看,中学生有较强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按照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省市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考虑到中国中小学生巨大的基数,这一心理异常的比例也是触目惊心的。

在这次调查中,有一些问题尤需我们关注,像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

国家有关部门对北京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在过去10年间,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从8.34%增加到10.9%,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明显增加趋势。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也表明,1997年至2000年间由于心理畸变引起的“激情犯罪”显着增多。

在江苏、浙江等人文传统十分浓厚的地方,相继发生了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因为考试原因杀死父母的事件。花季少男少女的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充斥着各地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同时,一项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指出,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如此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机还是第一次出现。一个心理疾病时代正在悄然来临。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浮出水面。

值得欣慰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了意义深远的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走进越来越多的校园和家庭。

西安市碑林区地处西安南部,目前有中学37所、小学54所、在校中小学生9万余人。这里大中专院校云集,科研院所林立,是陕西省的素质教育实验区。碑林区教育局局长薛振虎对记者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该区的广大老师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他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看作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归根到底还是我国正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轻视或者漠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很难落到实处,智育和德育等方面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这位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的官员指出,繁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给学生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复杂微妙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家庭关系,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解决“小小少年为何烦恼”的一位良药。

在过去八年里,碑林区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培训了专门的师资力量,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在区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各学校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每天都有好心情”、“还学生尊严”、“笔者能行”、“悄悄话信箱”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近,他们的经验作为过去10年中国妇女儿童工作主要典型之一,受到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儿童发展问题部长级磋商会议的代表们的高度好评。

一位教育专家评价说,在目前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水平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亟需杀出重围。

前不久,内蒙古几个十五六岁的初三学生因为小小摩擦发生厮打,致使其中一人身中数刀,不治而死。而此前不久,同样是在内蒙古,一名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用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宿舍同学。一些教育工作者沉痛地指出,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等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不少专家指出,目前在全国不少地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很不到位,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不少中学从教师到领导对心理教育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另外,全国目前尚缺少权威的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教材,更谈不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说,目前我国的教育还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在学校和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功利主义”思想。在很多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没有愉快感,是被动的、被迫的。同时,学校和家庭较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也不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受到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专家指出,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智力、情感及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每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基础。中小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其本身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周围的人,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问题又会带到青少年乃至成人阶段。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在短期内杀出重围,其累积的负面效应将不堪设想。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笔者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德炳教授说,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病研究专家孔祥泉教授说,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人对健康状况的认识还片面停留在身体器官有无病变的层面,心理健康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位旅居海外的华裔心理学家不久前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认为,一些华人的精神病实际上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少华裔家长从小打骂子女,骂子女的话往往用得很绝。有人骂子女愚蠢,有人甚至叫子女去死。华裔父母希望通过打骂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子女进行彻底的控制。在完全缺乏温暖、经常被打骂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会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

与此相反,西安市碑林区的实践则证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威力。该区教育局在一份文件中,要求教师坚决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要求教师“走进心灵”,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坚持正面引导,调动学生自笔者教育、自我改正的积极性,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接近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弄清症结,提供帮助。作为“走进心灵”活动的成果,全区每学期学习困难生的转化率都在86%以上,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令人鼓舞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1999年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心灵。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但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也必将是“心灵”的竞争。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塑造更坚强、更广博、更健康的心灵,应该是人们全社会的一项光荣任务。

中国孩子心理挺健康

研究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想象的严重,中学生优于小学生

究竟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多重?是否像某些报道中说的那样有1/3甚至7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4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通过鉴定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真正称得上心理有问题的中小学生只占到其总数的10%。这个课题自1997年11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后,先后在北京、河北、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的400多所中小学中展开调查,对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这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给出了关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现状的具体结果。课题着重是从中小学生的思维、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动机和归因、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发展、人格发展、人际关系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来考察的。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且中学生心理状况优于小学生。

按照“心理基本健康”、“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三个档次的标准来看,小学生的比例依次为78.9%、16.4%、4.2%;初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9%、14.2%、2.9%;高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7%、14.8%、2.5%。具体来看,小学生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人际关系,达到了36.7%,其次是情绪状态31.2%,自我控制21.3%,动机14.3%,自我概念11%,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8.6%;而在初中生中,这个比例却发生了明显变化,自我控制上升为主要问题,达到32.6%,而人际关系反倒排到了后面,仅有9.4%,其他依次为情绪状态24.4%,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14.7%,自我概念9.9%,动机9.2%;高中生与初中生的状况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比例上略有浮动。

另外,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年龄阶段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比例要高于小学生,这是与以前的调查结果不同的。对此,主持课题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副教授解释说,现实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见得真的好于小学生,只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发展和提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事情严重程度的认识会有差异,小学生认为严重的问题在中学生眼里或许并不严重。而当小学生有严重的感觉时就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恰恰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而家长和教师往往对此却忽视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一直提倡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一定要“蹲下来”。

最后沃建中副教授还强调,心理转变是个内化的过程,而我们现在心理研究的误区就在于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心理教育没有真正进到孩子们心里去。“我们要以发展教育为主题,致力于提高孩子本身的心理素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有了问题才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要把提高心理素质当成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儿童心理疾病如何预防与治疗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心理疾病如何预防治疗?儿童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内心较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较为激烈,同时又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的欠缺,使得孩子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也无法跟大人有效沟通。那么当患者是儿童这个群体时,心理医生一般是怎么治疗心理疾病呢?

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普遍

通常儿童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性和严重性两类。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包括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而特殊性的儿童心理疾病,则包括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当孩子出现上述病症时,家长就需要多加关心针对儿童患者怎么治疗心理疾病的问题了。

儿童心理问题预防重于治疗

一方面父母要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好奇、喜欢模仿、创新思维的特点应给予理解。经常将孩子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与同龄的孩子对比。另一方面,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力求一致,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不应有求必应,而应从小培养儿童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

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急切地想知道怎么治疗心理疾病。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由心理医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达到治疗目的。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病因和症状表现与成年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的表现截然不同,这给心理医生在考虑怎么治疗心理疾病时增加了难度。而家长对孩子症状表现的描述越细致精确,对孩子的疾病确诊和治疗就越能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预防职场压力带来的心理疾病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日益忙碌,随之而来的焦虑,高压,急躁等时常伴随着我们,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长期这样是导致许多心里疾病的根源,而在我们的显示生活中有很多人分不清心理疾病和不知道怎么预防心理疾病。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讲这方面的职场心态小知识-如何预防职场压力带来的心理疾病,希望能帮大家了解到更多职场常见心理疾病与预防有哪些。

预防职场压力带来心理疾病的方法:

第一步,保持乐观心态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生活的态度,是预防心理疾病最基础的部分。同时应锻炼自己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对现实,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第二步,善于自我调节

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应该学会至少一种自我调节方法。比如走进大自然,让大自然的奇山秀水来震撼你的心灵,这些美好的感觉往往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欣赏音乐、多接触阳光同样会使你心情愉快。

第三步,扩大社会交往

朋友的启发、忠告、劝说和帮助,能使人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减轻心理冲突。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既能取悦他人,也能放松自己,这是积极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助益很大。

第四步,培养业余爱好

培养业余爱好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以缓解紧张感,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运动锻炼,养心健体。因为运动能有效地增强肌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且能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延缓大脑衰老。

好了,关于如何预防职场压力带来的心理疾病的问题,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朋友,不要错过每天的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找朋友说说话 预防心理疾病先清“病毒”

全文共 4606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常给心理杀杀毒

第二章:春季谨防心理疾病倾诉是关键

第三章:相信自己才能赶走嫉妒

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对人们来说,仅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避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产生是我们杜绝心理疾病的关键。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如何给自己的心理减压。

常给心理杀杀毒

当下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且有滋生蔓延的趋势。矛盾多、机遇多、挑战多、压力多,倘若自我调节能力弱或是适应能力差,就会时时产生或小或大的心理压力

人生之不如意常十之八九,当内心感到失意、痛苦、悲观、绝望,以致对生活失去信心时,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同电脑受到病毒攻击和感染一样,倘若不能及时查杀或是处置不当这些心理病毒,必然会偏离健康的人生,甚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有专业人士选择群体做过相关调查,发现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经常感觉抑郁的占到18%;感觉人际关系紧张的占到14%;遇事闷在心里不愿与人交流的占到25%;个人愿望得不到满足消沉自弃的占到13%;对工作生活感到精神紧张、疲惫不适的竟占到30%。当下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且有滋生蔓延的趋势。

及时发现心理病毒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精神疾病、因严重心理疾患而危害身心健康与生命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无不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心理病毒”不容忽视,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病毒是身心疾患的“致病菌”

省城高三学生赵翔(化名),由于家庭和个人考大学的愿望极为强烈,只知道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却忽视了适时进行心理调试,从而导致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晚上经常失眠,白天没有精神,记忆力减退以至于患上精神衰弱症,今年参加高考时未能正常发挥,最终没有跨入大学的校门。事实证明,持续的紧张、焦虑、忧愁、恐惧等状态造成的心理病毒严重影响了赵翔的身心健康。

心理病毒是人际关系的“绊脚石”

现代社会犹如一张无形的网,每个人如同网上的节点,如果一个节点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个别人甚至会脱离社会。

小李和小王是老乡,同在省城一家大型民企打工,平时关系很好,工作都很出色。前不久,小李当上车间负责人,成为厂里的生产骨干。小王心理特别不平衡,认为小李的能力素质不如自己,车间负责人的位置应该是自己的。此后,小王表面上配合小李的工作,背地里不时搞些小动作为难小李,两个人的关系变得紧张,同事也都对小王的做法颇有微词。可见,小王的心理中了病毒,因为查杀不及时,影响到与他与别人的正常交往。

心理病毒是成长进步的“拦路虎”

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唱得好,风雨如同成长进步过程中遭到的磨难和挫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只是一味地表现出怯弱、悲观和失望,再小的困难都会成为成长进步过程中的“拦路虎”。

大学生朱江(化名)学业十分优秀,上大三时恰逢父亲发生意外死亡,他始终摆脱不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原本开朗活泼的他变得沉默寡言、萎靡不振、偶尔还会精神恍惚,学业和人际关系受影响很大,他的前程不再为人看好。

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

面对形形色色的心理病毒,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查杀,并且不断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心理病毒就会有机可乘,侵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安装杀毒软件必须定期更新升级,不然就会严重影响查杀病毒的效果。人的心灵一样需要经常进行呵护和清理,才能始终保持身心健康,提升抵抗各种心理病毒的能力。

认清自我高中生小张,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感到高考无望的他痛苦迷惘。高考失利后,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他走出痛苦,告别迷惘,客观分析了自身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奋斗目标,上职业学院学习了一门实用技术。两年后,他凭着刻苦钻研成为理论强、动手行的家电维修工,开了属于自己的维修店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培养自信张先生是一位患癌症的病人,曾经被医生告知活不了多久,熟识他的亲友得知情况后都为他感到惋惜。但张先生自己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更没有失去战胜病魔的信心,一如往常地工作、生活、看病,始终笑对人生。他说:“我不能自己不要自己,生死在天,自信却在自己。无论上天让我活多久,我都要笑着活好每一天!”

如今,依靠这种信念的支撑,张先生战胜癌魔,已然活过了7年。

意志坚强在一堂滑冰课上,一个女孩滑倒一次站了起来,再滑倒一次又站了起来,当第三次滑倒时,被摔怕了的她问体育老师:“怎样才能学会滑冰?”老师说:“等你摔够50次,就可以学会滑冰。”这个女孩下定决心要学会滑冰,一次次摔倒后,又一次次爬起来。摔倒20次时,她终于学会了滑冰,这个女孩就是冬奥会冠军王萌。

以上事例告诉人们,认清自我、培养自信、意志坚强,都是对心灵的洗礼。而洗礼的过程如同更新升级“杀毒软件”,使人不断具备新的抵御“心理病毒”入侵的能力。

及时优化“心灵程序”

在信息时代,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很多信息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如同电脑需要优化程序一样,适时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优化和调节,就可以对接受的诸多信息做到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得自己的心灵经常处在健康状态。

而优化心灵程序一是要正确选择;二是要善于取舍;三是要懂得搁置。如此,才不会让自己的心智时常受到来自内心和外界的纷扰。

及时扩充“心灵内存”

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转型期,矛盾多、机遇多、挑战多、压力多,倘若自我调节能力弱或是适应能力差,就会时时产生或小或大的心理压力。为此,要求人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扩充“心灵内存”,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

要学会宽容与人相处,不会时时处处顺心,不能事事认真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要善于转移太在乎过去,太追求完美,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当身心感到特别压抑的时候,要学会转移自己的心事,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让心灵得以放松。

要敞开心扉社会生活离不开彼此间的协作、互助、沟通与交流,要尽可能地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人际关系之中,多交流、多沟通,在和谐中为心理减压,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以有效抵御心理病毒的滋生。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给心理杀杀毒,心才会变得阳光起来。

常见心理病毒

逆反心理对人对事内心里总有抵触心理,别人说东他偏说西,别人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故意与别人对着干。

虚荣心理好面子心理作祟,凡事喜欢与人攀比,总想着高于别人、强过别人,从不考虑自身实际,很多时候只能打肿脸充胖子。

自卑心理对自己不自信,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说话做事都觉得没底气。

挫折心理往往稍遇挫折不是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就是陷入苦闷不能自拔,认为事事不如人,自暴自弃。

嫉妒心理如同酸葡萄心理作怪,见不得别人好,借贬低他人而取得心理平衡。

猜疑心理对人对事缺少充分信任,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稍不如意就认为有人故意搞鬼。

春季谨防心理疾病倾诉是关键

对于心理精神类疾病患者,家人要比平时以更好的照顾和心理安慰,避免刺激性事件的发生。

第一招治疗心理疾病倾诉是关键

春天,草长莺飞,本是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季也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半数以上的人群在春天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失眠、疲倦、健忘、情绪低落、好冲动、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疾病在这个季节很容易被诱发或加重。心理医生每到这个时节都应接不暇,在这个意义上说,春天可谓为多事之秋。

“有时候,看心理疾病并不难,就两字——听着。”冀成君介绍说,“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能将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那么这些不被表现出来的东西将摧毁患者;如果能将自身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那么这些被表现出来的东西将拯救患者。”所以,他建议,面对有着郁抑、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人,家人朋友应多听听他们的倾诉。

第二招改善心境从改变生活环境入手

我们知道,心境是和环境紧密相关的,人清洁了环境,也就美化了心境。平时把房子打扫干净,买一些温馨的小饰品带回家,让房子变成“美丽的家”。还可把窗帘、床单、桌布都换成新的。因为一成不变的气氛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改变居家的面貌可使人的精神焕然一新。再买几盆花,因为植物的生长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第三招“静心修炼”放松身心

现代人的情绪困扰常常来自于刺激过多,诱惑过多,欲望过多,以至内心无法宁静。而老子云: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大致之意就是让人安静,能静才能回归生命。专家建议,回到家可先洗个热水澡,让自己的身心彻底地放松平静下来,再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自己渐渐进入沉静的状态里,心胸自然会开阔起来。

第四招芳香疗法

日常生活中,香味能对人的情绪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气味学家的研究表明,香味对于调节人的情绪、治疗疾病、保护人体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薰衣草是失眠症患者的良药,它的味道能够改善抑郁症状、祛除紧张、平息肝火外。

2、香橙的味道会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上班族在办公室压抑气氛中产生的紧张、不安感;柚子味有制怒作用。

3、浓郁的姜味可提高应变能力、消除疲劳、增强毅力。

4、还有作为调味料的肉桂,它的香味能使人变得乐观向上。

第五招旅游疗法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是因精神受压抑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突出特点是看任何问题都从消极、悲观的角度出发,遇事爱往坏处想,容易丧失信心;不愿与他人交往,离群索居,少言寡语;一些细微小事就引起忧愁与苦闷,容易自寻烦恼,常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情绪低落。外出旅游有较好地消除忧郁的效应,比如旅游能提高人的身心兴奋程度,激发乐趣,调节精神,具有愉悦效应。旅游能促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使人产生欣喜和镇静。

相信自己才能赶走嫉妒

将嫉妒转换成对他人的祝愿,并用他们的成功激励自己,保持“比下有余”的心态,看看周围那些不如你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用自信赶走不良的嫉妒心理。

我们常说“羡慕嫉妒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有了竞争和不平等,也就有了嫉妒心。

心理学家多数认为,在人类所能表达的情感当中,嫉妒是最普遍和最令人不安的一种。无论是身高外貌、智慧财富,只要是与他人比较,就有可能让一个人羡慕、向往;进而产生羞愧、愤怒、怨恨等情绪,混合成嫉妒之心;严重者,甚至不择手段地破坏、报复他人。

因此,嫉妒,可以暴露我们内心最阴暗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嫉妒心有好有坏。羡慕别人恩爱甜蜜的“浪漫嫉妒”,可能会让情侣更加爱慕彼此;害怕好朋友离开自己的“朋友嫉妒”,会让人们更加珍视友谊;兄弟姐妹之间的“家庭嫉妒”,则可能激励大家共同成长和奋斗。但是,羡慕别人升职、财富的“工作嫉妒”、“权利嫉妒”等,则可能导致互相中伤打击、影响团结,甚至注意力变得狭窄,影响自身的能力和创造性。

因此,我们可以羡慕、但要避免嫉妒,更不能怨恨。

首先,可以换一种眼光,将嫉妒转换成对他人的祝愿,并用他们的成功激励自己。其次,保持“比下有余”的心态,看看周围那些不如你的人,就能感激所拥有的一切。最后,相信自己的能力,别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成功,用自信赶走不良的嫉妒心理。

结语:忙于工作和生活的你是否在意自己的所产生的心理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有可能会让你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变化,一定要杜绝这些心理病毒的产生,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文章原载于《养生》,刊号:2012.02,作者:常世强,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人要注意预防心理疾病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其危害性不亚于体力衰退,常常成为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始动因素,又可成为老年精神病的基础。为此,我劝赋闲在家的老年同志们要防心理疾病。那么,你对老人注意预防心理疾病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些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无所事事,终日长吁短叹,情绪低落;有的老伴先去,或自我封闭,对生活厌倦,以致失去生活的乐趣和生存意义;还有些老年人或见到同龄的至爱亲朋同事相继离世时,易产生一种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境,会促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加速衰退,严重地影响身心健康。

这种心理上疾病的克服,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正视自己性格变异的可能性。弄清楚出现的病理、生理原因以及变异的表现和趋向。自我克制,自我纠正,遇事三思。

其次是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必由之路,体力与智力不能与青年人相比,想法和看法与社会潮流有一定距离,这是客观存在,不必自卑、自弃,不要勉强做力不从心的事。

三是丰富生活内容,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克服不良情绪,有意识地充实生活内容并结识一些老年或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留心别人衰老后的性格变异,然后再反躬自看,就能克服变异,保持心理、精神上的卫生,才能有益健康长寿。

如果你对老人怎样预防心理疾病?爱哭是心理疾病的征兆!老人心理疾病不容忽视?老年人保健关爱老人健康关注心理疾病?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疾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疾病预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预防心理精神疾病引起家庭暴力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家暴分很多情况,主要由于社会环境变化以及自身素质的原因,但是也有人格障碍、狂躁症、更年期精神病等精神疾病的因素,所以形成家暴的成因很复杂。那么,如何预防心理精神疾病引起家庭暴力呢?

小编认为,预防心理精神疾病引起的家庭暴力最主要的是要尽早对心理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这样家暴的风险才会降低。

其次,最好不要做刺激患者的事情,以免引发家暴。

最后,向合适的亲友求助,或向心理专业人员求助,让他们帮助你们治疗疾病。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家暴的类型。

1、人格障碍占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儿童时期就有暴力行为记录,这类病人不仅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且是社会暴力的制造者。他们不仅经常殴打妻子或孩子,还威胁配偶不得离婚。冲动型人格障碍常,这就是家庭暴力,为一些琐碎小事大发雷霆,进而出现暴力行为。而他们的配偶一旦提出离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挟。

2、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病人通常无暴力行为,只是在病情严重发作时有暴力倾向,但易较快消失。抑郁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后果较为严重,多可发生凶杀或自杀现象。

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他们有时把自己的配偶当成魑魅魍魉进行殴打,常常把亲人打的鼻青眼肿、头破血流甚至残废。

4、更年期精神病以女性居多,暴力行为也常见于女性。嫉妒妄想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她们因无中生有地怀疑丈夫另有新欢而不断地辱骂和殴打自己的忠实伴侣。

5、经前期综合症是引起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经前期综合征的妇女几乎每月都会挑起家庭争端,所谓小吵天天有,大打月月有就是指这类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学校应该如何预防学生心理疾病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学生引起的心理疾病,跟学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根本没有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心理就会变得很不健康,很多学校不知道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下面通过对这些校园安全知识进行了解。

那么学校应该如何预防学生心理疾病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文化市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消除腐败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整顿和治理文化市场,对网吧和游戏厅、歌厅等场所严格要求,断绝暴力影像、黄色片段的出现,对育人场所实施净化措施,减少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

2、抓好学校教育工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每个教师的言行对学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要重视师德建设,树立好榜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不正确的言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产生冲突,让他们在冲突中认识自我,形成良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活动,将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结合起来,在各项活动中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正当心理因素。

3、重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道德品质的首任学校。父母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同时对自己的孩子要适时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另外,学校与家庭要联手教育。加强教师与父母之间的联系,父母对子女应该做出正确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成长状况,提出适当的期待,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家长会或者电话、网络的形式对家长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4、通过网络开展典型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放校园网吧,保证学校管理的健全体制,通过实行个别化心理健康辅导,建立心理保养内容,既可以对心理障碍者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的影响力度,从而使中学生更好地享受安全又有教育意义的网络体验。

指出学生出现了心理疾病,学校和家长都应该站出来,帮助学生改善这种不良心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更好的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妊娠期晚期如何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晚期(孕7~9月)孕妇的心理负担又会加重。缺乏分娩知识及体验、见红、胎膜早破或规律宫缩等可引起初产妇紧张,或因临近预产期仍无临产征象而焦躁和不耐烦。受亲属或周围事件(如产妇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的影响,孕妇怀疑自己会有危险,或受封建思想影响,怕生女孩受到家庭压力,发生情绪不安、惊恐或抑郁,下面来看看妊娠期晚期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出现吧?

1.多与人倾诉

当自己心理有不良情绪时,要向老公、家人、医生或朋友倾诉,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减压方式,让心情逐渐开朗。无论自己还是家人,要共同努力,保持准妈妈的好心情,等待宝宝的来临。

2.保持心态平和

准妈妈要让自己独立、坚强、快乐,从精神状态、心理素质、人格特征上进行调整,修养身心,学会自我调适,喜怒哀乐都不过分。当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时,不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准妈妈要以开朗明快的心情面对问题,对家人要善解人意、心存宽容和谅解,不是很原则的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协调好家庭关系,好心情源于好的家庭氛围。

另外,家庭支持对孕妇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丈夫和家人必须要了解一些妊娠相关知识,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孕妇的日常活动,帮助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对于孕妇的情绪波动尽量多包容多理解,以免孕妇受到不良刺激,帮助孕妇排遣不良情绪。早孕反应较重时,要积极帮助缓解症状。妊娠晚期注意陪伴,帮助孕妇树立分娩的信心。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妊娠期晚期如何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心理医生谈青少年网瘾预防的六条建议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全面成长没有好处,同时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出现。心理医生网瘾截断专家在此给有潜在成瘾趋向的青少年的家长们提出了几点预防建议

一、上网成瘾是精神障碍

对于何谓网络成瘾,心理医生网瘾截断专家给出这样的解释:所谓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等。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网络成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不和谐,子女与父母沟通交流出现障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预防孩子网络成瘾的方法

心理医生网瘾截断专家表示,寻找子女迷恋网络的原因,如性格内向、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冲突等,是预防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方法。除此之外,家长们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孩子科学上网。

1、管制篇: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并限定上网时间,强制规定每天与家人、朋友交流1小时。或者将原来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避免网络成瘾。也可以对孩子上网前和下网时进行心理暗示,例如,该下网了,还有重要事情等你去做呢。

2、引导篇:家长可以帮助子女寻求网络之外的替代性爱好,如运动、音乐、舞蹈、绘画等,来缓冲上网的吸引力。同时家长多了解一些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孩子一起使用网络,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以上是由心理医生网瘾截断专家为您推荐的一些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方法建议。如果您正为任何心理问题而烦恼、困扰,不妨免费咨询本站在线心理专家,获取解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

全文共 238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疾病已经严重的困扰到社会各个年龄层。现在随着学习考试的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了心理疾病。那么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对于青少年来讲,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呢?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最典型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和灾害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突然变得乏味;思考行为能力下降、脑子变得迟钝了、注意力难专注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通过心理上的辅助与治疗,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交往恐惧症

对人的恐惧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

于是时常主动避开他人,不与他人说话交流,影响和别人的交往,内心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

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

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

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

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

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

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苛刻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和幻想,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心培养技巧。

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

1.停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

比较你和别人拥有的事物会让你变得很悲哀。当你有辆更漂亮的车或有份更好的工作时,这种类型的比较能满足你的虚荣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种心态最终会让你去留意那些比你拥有更多的人。到了那时,你就不会再感觉良好了。

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与自己比较。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规划。这将使你变得更积极,情绪更稳定,因为你不再与他人比较,不会再为他有你无的事情感到嫉妒了。

2.培养丰富、洒脱的心态

人们之所以会嫉妒一个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这一项。自己努力了那么久没有效果,而别人却那么轻松的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于是你的内心开始不平衡了。

为了摆脱这种局限和破坏的心态,你可以让自己洒脱一点,告诉自己,新的机会随时都会有。洒脱的心态让你获得内在的情绪自由,并让你更放松更积极。

3.承认有嫉妒的心理

停止与嫉妒斗争,承认它,接受它。这也许听起来有点反常,但当你抵制一种情绪时,往往你却给了它更多的能量。相反,若你接受一种情绪,你便能随意地看待它,停止给它提供能量,最终这种情绪将会消失。

4.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5.正确认知

我们要懂得用可观的眼光去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

“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6.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7.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结语: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将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积极地影响。所以青少年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阳光的去面对问题,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怎么预防老年人心理疾病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人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老人生理特点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怎么预防老年人心理疾病吧?

1、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无忧无虑,通过发挥自己知识、经验、技能,智力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2、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安排得尽可能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即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3、善于摆脱烦恼,保持与世无争的心态

面对生活的烦恼事泰然处之,不要将自己陷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

4、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证。而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并注意经常坚持,持之以恒。

5、重视人际关系,加强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于结交新朋友,要经常和朋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相互鼓励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和人际交往上相互取长补短、结为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上班族应该预防哪些心理疾病

全文共 203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各种压力不少,如果不找个方法发泄的话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接下来一起看看上班族应该预防哪些心理疾病。

1、神经衰弱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这一症状时有发生,其实失眠就是轻微的神经衰弱,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是一种由于高级神经系统长期持续过度紧张,引起大脑功能轻度紊乱的精神状态。发病原因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情绪和长期内心冲突的因素,如学习、工作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不和、亲人亡故、长期思想矛盾等等,都可以诱发神经衰弱。

此外,此病还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具有内向、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主观、好强、急躁、自制力弱等特点,这些精神因素与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因而容易导致对生活的张弛调节障碍,使大脑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而发病。

自我诊断

如果出现敏感、失眠、多梦易醒和以上提到的大部分特征那就要当心了哦,要花些时间关注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些神经衰弱了。

Tips

心病还需心药医,最主要的还是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买一些具有放松身心功能的精油来帮助睡前的放松,睡眠好了整个人的精神自然也就好了。

2、抑郁症

抑郁症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青年女性之所以容易患抑郁症,与社会环境因素的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青年女性不像同龄男性那样坚强,却要承受同样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青年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的直接原因。

患有抑郁症的青年女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正常的生理周期也被打乱,症状多种多样,除了精神压抑、情绪低落等主要的精神症状外,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症状和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妇科症状也不少见。

自我诊断

抑郁症的表现通常是多样的,不能够仅仅通过某种现象就草率的作出诊断。但如果发现自己常常失眠,易疲倦,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或者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等,那你就要引起注意了,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如此的悲观。

Tips

抑郁症是不可小视的,一发现自己有以上特征之后最好还是前往专业的心理医生那里进行咨询就诊。在生活中,现代生活让女人除了有家庭压力,在外头还要承受工作压力。

大多数人习惯于身体有了病便求医问药。然而对许多人来说,种种原因在自己和他人身上引发的心理变化,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对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手足无措。

3、焦虑症

电视、电话、电脑、电子邮件、手机、互联网、MSN、QQ等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困扰。

当其中一些信息忽然在我们身边消失,心里开始觉得焦躁、恐慌,甚至身体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焦虑症的表现。另外,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也容易导致焦虑症的发作。

自我诊断

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患有焦虑症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恐慌之中,那么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状况呢?

Tips

试着放松自己,可以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慢慢的让自己变得有条不紊,要自信一些。

4、强迫症

每隔一小段时间就要洗一次手;明明已经出门了或者是明明已经在床上躺着了,还硬是爬起床去确定门上好锁了没,抽屉关好了没有;或着刚刚离开家门,就不断怀疑自己忘记锁门了,不断强迫自己回去看看……这些迹象都是强迫症的表现了。

虽然这些看似都是生活上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它着实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很多现代女性比较好强,不好强就不能做好工作,所以她们不自己努力达到女强人状态,要求自己达到某个成绩,这种在工作上的不断强制自己的心理其实就是强迫症的表现。

自我诊断

患有强迫症的人常常强迫自己固定执行某种行为,并一定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稍有不称心就会精神紧张,神情恍惚,并且经常重复某种行为。

Tips

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行为的话可千万别慌,因为强迫症其实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强迫症,只要自己把握好度,学会顺其自然,放松心态说不定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哦!

5、孤独症

在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回到家中之后,想找人分享心事放松心情,厚实的电话本,近千张名片,MSN、QQ上好友成群,每天有着赶不完的饭局和聚会……然而,危难之时或欣喜之际,翻开电话本、名片夹,打开电脑寻找、梳理、搜寻,却难以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朋友来分担、分享。

长期的独来独往,一个人逛街看电影,这些看似冷酷的孤独症患者内心其实还是十分期待朋友的关心和关注的。

自我诊断

你是否经常独来独往,一个人在家喜欢开着电视,电脑,害怕安静,喜欢开灯睡觉呢?不难发现,孤独症几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了,作为新女性,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事业上,生活上的孤独是在所难免的。

Tips

治疗孤独症的方法其实有很多,除了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之外,多给自己一些生活空间,多结交朋友,一起开展娱乐活动也是改善孤独症的良方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世界预防自杀日”:透视青少年心理危机

全文共 2998 字

+ 加入清单

敖志刚,一个本来有很好前途的中科院化学所研究生,却只因为女友拒绝和他继续交往,就操刀杀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是父母过分的娇宠?是复杂的家庭环境?还是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本报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全人格的教育不能被忽视,而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将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庭审:他究竟有没有精神病?

深冬时节的一个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科院研究生敖志刚杀害女友案进行宣判。开庭当天,记者早早来到法院。推开刑庭厚重的大门,里面静悄悄的,旁听席后排一东一西坐着两男两女。两个女的低着头,似在抽泣,两个男的直着身子,一脸沉重。见有人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扭过脸。凭直觉,记者推测他们是当事人的亲属。

离开庭时间尚有一个小时,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律师还都没到。冬日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在庄严的国徽上,屋里一片肃静。记者就近坐在一位男士旁,小声谨慎地询问他和当事人的关系。他说自己是被害人的亲戚,在北京某科研院所工作,受被害人远在湖北的父母委托,担任他们的诉讼代理人。他还告诉记者,旁边那两个女的是被告的姐姐和表妹。

据这位代理人介绍,被害人名叫张慧,湖北潜江市人,原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学生,死时年仅20岁。作为家中的长女,也是唯一在京读书的孩子,她的死使她的父母深受打击。

“据说,被告家属二度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你们对此怎么看?”记者问。

“我们希望依法严惩被告人,他杀人是故意的,有预谋的!”代理人愤恨地对记者说。

律师、检查官和法官陆续就位。当事人的亲属们挺直身子,气氛有些紧张,我们的谈话不得不中断。

一阵哗啦哗啦的脚镣声由远而近,大家抬起头,纷纷朝外看。一个带着手铐的瘦小男子被法警押进来,他情绪很激动,身子和胳膊大幅扭动着,似乎想挣脱两旁的法警。旁听席上眼圈红红的姐姐一下子站了起来,被法警制止后又坐回原位。

审判长宣布开庭后,审判员宣读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鉴定书:“被鉴定人敖志刚生长在湖北农村,同胞三人,行末,有两姐,家族中有数人自杀身亡。其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父母常年关系紧张,均有过多次自杀未遂的历史。敖虽聪明,学习成绩优秀,也深受家人宠爱,但这种不良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使得他的性格发育受到极其不利的影响。在严重的生活事件中,他情绪不稳定、遇事易冲动的性格表现突出。

“敖在作案前已预料到会有不利结果,给父母、导师和朋友写了遗书,交代了后事,并且准备自杀。在他的悔过书中对犯罪行为有着深刻的认识,说明他没有辨认障碍。与张冲突过程中情绪反映强烈、行为过激,这与其平素的行为模式一致,也没有神经病性症状导致的障碍。

“被鉴定人敖志刚于2000年7月8日因故杀死前女友张慧,动机现实,未发现精神病症状导致的辨认及控制障碍,应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这一结论意味着敖故意杀人罪成立!审判长问他对鉴定结论有无异议,他沉默以对。审判长说:“在法庭上,你这种沉默意味着默认。”敖依然一言未发。审判长随后宣布押敖回市看守所,休庭。

见敖被带走,姐姐和表妹喊着他的名字,大哭着追上去,法警拦住她们。望着法警押解下的瘦小身影渐行渐远,她们无奈地蹲下身,呜呜地掩面而泣……

回放:从“宝贝疙瘩”到杀人凶手

1976年11月9日,敖志刚在湖北一户农家呱呱坠地。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他的降生使父母无比欢喜。

在爱的包围中成长无疑是幸福的,可父母的长期不睦却给这幸福投下一抹阴影。敖的父亲生性固执、脾气暴躁,经常因小事与妻子吵架,甚至多次大打出手。夫妻二人曾不止一次地自杀,尽管都未遂,却使敖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震动。

生长在这样复杂环境下的敖志刚,性格早早地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一面是学习刻苦,心地善良;另一面却是任性急躁,依赖性强,遇到挫折时情绪反应强烈。1994年,他考入湖北大学。大一时发现女友另有新交,情绪异常低落,曾产生自杀念头,后经同学和老师反复劝说才渐渐恢复正常。

1998年,22岁的敖志刚考入中科院化学所。很快,爱情再次光顾这位勤奋的小伙,他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的研究生张慧交上朋友。然而,爱的甜蜜尚未品尝多久,令他烦恼的事发生了:半年后,敖听说张慧与一外国人“打得火热”,还在张的电子信箱中找到张与外国人的“情书”。他为此非常烦恼,找张质问,引发争吵,张于是日益疏远他。5月的一天,他两次强行进入张的宿舍,一次以掐张的脖子相威胁,一次以割腕自杀相要挟,但未能挽回张的感情。

恋爱出现问题后,敖志刚焦躁不安,常在深夜给老家的姐姐打电话,说自己烦极了,不想活了。姐姐并不清楚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也并不理解他的苦恼。敖非常失望,一气之下,姐姐打来的电话也不接了。

2000年7月8日清晨5时左右,敖志刚携带一把尖刀和一个装有甲基硫环磷溶液的可乐瓶来到张慧宿舍。他与张谈了几个小时,想恢复两人间的恋爱关系,但未能如愿。上午10点,张入厕后不想回宿舍,敖见状,拽她进屋,张扒住门框不从,边骂边哭。敖十分恼火,拔出尖刀朝张胸腹部猛刺。张一阵尖叫,挣脱敖往楼道西头跑,没跑十几步,便趴下了,后背渗出一滩鲜血……

敖杀人后,跑到三楼的女厕所,打开可乐瓶,喝下百余毫升的甲基硫环磷溶液自杀,但被人救起,没有死成。下午2时许,公安机关将其抓获。

反思:给孩子一个“健全人格”

据敖的同学讲,敖平时为人善良,自己虽不富裕,却几次拿出身上的钱帮助困难者;他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只是情绪起伏较大。和张慧的感情出现危机后,老师曾带他去北大三院看心理医生,医生洪炜认为他有人格障碍,说他存在暴力倾向,建议早吃药,但他没有听。

敖志刚的辩护律师刘振威对记者说:法律是公正的,敖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但一位风华正茂的研究生因恋爱出现挫折便去行凶,除了让人感到惋惜之外,是否应引起社会更多的思考。我们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怎样给孩子一个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我们每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压力,但对压力下那些心理有障碍的人是否应多一份关心?敖志刚是不幸的,倘若他在一个和睦健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倘若在得知他有人格障碍时,他身边的人们能多多开导他,也许这场悲剧可以避免发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孩子在父母身边慢慢长大,不仅会从父母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有用的才能,而且也会学去他们身上的缺点。因此,与其说孩子性情上的缺陷是从父母身上遗传来的,不如说是潜移默化逐步学来的。如果孩子的爸爸经常在他面前发脾气,父母比较爱吵架,这种冲突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日子就很不好过,家庭矛盾造成的心理压力使他性格变得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出现心理疾病。这种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便会形成心理障碍累及生。敖志刚的悲剧就是一个教训。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陈学诗教授说,儿童时代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期,一个人人格健全与否,此时便打下雏形。如果一个人从小有某种不良行为倾向,且这种倾向一直保留到成人,就会形成某种个性缺陷,虽然不妨碍他的智力发展,但高智商的人有了行为缺陷,后果、代价是很高的。因此,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孩子碰到挫折不气馁,情绪稳定愉快,善于客观地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具有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毅力和能力。同时,他还提醒每位孩子的父母,言教不如身教,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才是孩子身心健康发育的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如何预防职场心理疾病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无法适应,精神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还有些人不幸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给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预防职场心理疾病呢?专注于研究相关职场心态小知识的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大家了解到更多职场常见心理疾病与预防的知识。

预防职场心理疾病的方法:

1.要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总是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这是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2.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3.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亲朋、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4.保护心理宁静。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适当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6.正确认识自知与社会的关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