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恐龙真的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吗视频最新十篇

在平时大家都会用到微信,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微信好友发送链接中的视频该怎么下载。

浏览

97

文章

10

篇1: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使海洋变酸 导致生物无法继续生存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随后导致地球四分之三的生命消失。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是恐龙,但包括海洋生物在内的许多其他动物也遭到灭绝。现在,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海洋灭绝的证据——海水变得太酸,许多动物无法生存

小行星撞击事件导致恐龙灭绝,使海洋变酸,并使生物无法生存。

小行星撞击通常不会被描绘成世界末日。然而,地球其他地方的生命将屈服于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这些影响可能会持续很多年。过去的研究,包括在墨西哥陨石坑的钻探,已经揭示了大范围野火、大规模地震和海啸以及在撞击后数小时和数天内的酸雨的证据。大量蒸发的岩石将在大气中积聚,微粒和烟雾将阻挡太阳光线,从而使地球陷入长达18个月的黑暗之中。

这些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陆地上的生命,但化石记录显示,大量海洋生物也已经消失。一些理论表明,空气中蒸发的岩石会导致硫酸降雨并在水中积累,从而增加海洋的酸度。这种现象的证据也在其他大规模灭绝中被发现。

耶鲁大学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有孔虫相关的直接证据。这些微生物是生长方解石壳的浮游生物。它们提供了跨越数亿年的最详细和最长期的化石记录之一。

通过分析有孔虫壳的化学成分,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条件的长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耶鲁大学的团队测量了撞击前后、撞击期间和撞击后外壳中硼同位素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总体二氧化碳水平一致。

果然,他们发现撞击后海洋的酸度大大提高了。这可以减少水中碳酸钙的含量,许多物种用碳酸钙来制造骨骼和贝壳。众所周知,这些动物在小行星撞击后已经大量灭绝。当它们灭绝时,它们会破坏海洋食物链其他部分的稳定性。

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平切利·赫尔说:“我们观察到的海洋酸化很可能是海洋大规模灭绝的原因。”根据研究小组的说法,证据显示海洋中多达一半的生命很快就消失了。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缓慢恢复。

有趣的是,这项研究也有助于排除关于整个灭绝事件原因的替代理论。一些科学家认为,罪魁祸首不是传统的小行星,而是周期性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可能会持续几十万年,让地球变得不那么适宜居住。

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过去的理解,还能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信息。毕竟,海洋现在再次变得更加酸性,这对珊瑚礁和其他依赖碳酸钙的海洋生物来说是个坏消息。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什么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会灭绝?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生物科学界一直有着一个颇为争论的话题,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数千万年前地球的环境再也不适合恐龙生存了。有团队则表示在6600万年前,一个超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在了如今墨西哥沿岸的地球,直接导致了除了鸟类之外其他所有的恐龙物种彻底灭绝。然而又有其他的研究团队表示,认为大型的火山喷发很可能才是导致地球上接近75%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自UCL、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完成了一项新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限制只有小行星的撞击才可能造成全球范围内对恐龙生存不利的环境。根据这项研究,犹豫存在全球变暖的潜力,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会帮助较小生命在小行星撞击中长期恢复。

该团队研究结果表面,小型的撞击导致了整个地球数十年之久的撞击寒冬,环境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恐龙彻底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再加上平凡而强大的火山喷发,能够彻底破坏掉地球原本的生态系统。团队的研究院表示,在他们首次研究的数量上表面,灭绝唯一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小行星的撞击是的全球气温极度下降,毁坏了全球范围内的恐龙栖息之地。

小行星的撞击会将气体和颗粒全部释放到高空,这些东西会阻碍阳光数十年,连续数十年地球大地接收不到阳光的照射,于是变成了永恒的冬季。同是火山的频繁喷发也会将大量颗粒和气体喷入高空,也能够阻挡太阳光。该团队将传统的气候地址标记与数学模型结合在了一起,这项组合给出了恐龙生存所需要的降水以及温度等一些环境数据。

然后团队在绘制模拟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和大规模火山活动之后的世界,然后在这样的世界里寻找符合恐龙生存的地方。结果就是没有一处符合条件的,很明显小型的撞击消灭了所有潜在的恐龙栖息地。而火山的喷发会在赤道附近留下极小面积适合小型生物继续生存的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恐龙灭绝的锅,不能全让小行星背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研究表明,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可能不是恐龙灭绝的唯一元凶。

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探讨了天空中外来物体的撞击(现在被认为是由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奇虚鲁伯陨石坑的撞击造成的)和地球另一边(今天的印度)大规模火山爆发之间的可能联系。参与这两项独立研究的科学家表示,与火山爆发相比,尚不清楚这次撞击在多大程度上引发了恐龙和许多其他生命形式的大规模灭绝。

在其中一篇论文中,科学家揭示了白垩纪末期印度火山爆发的确切时间,那是在大规模灭绝之前的6600万年。在数百万年的喷发中,火山喷发的岩浆流过印度数百公里。这一过程导致了多层溢流玄武岩,即今天的德干陷阱,也称为德干玄武岩。这个地形位于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这是地表最大的火山地形之一。有些区域的厚度超过2000米。

该论文的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行星科学家保罗·雷恩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这些火山爆发发生在撞击后的5万年,也许是3万年。”

他还补充说,考虑到研究的误差范围,可以认为这些火山爆发与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大致同时发生,“这是撞击事件恢复岩浆流动假说的重要证据。”

火山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论文还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他们新确定的年龄显示,大约75%的德干深色岩石的熔岩在撞击后喷出。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实这一点,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新发现,因为之前的研究表明,只有20%的熔岩是在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后产生的。

科学家使用一种被称为氩-氩年代测定的精确年代测定方法来测量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期间形成的岩石。在地质记录中,这些岩石所处的地层被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即白垩纪和第三纪之间的界线。

在新的论文中,研究小组根据他们以前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撞击的确切时间。根据从美国蒙大拿州收集的岩石分析结果,撞击发生在66552000年之前,误差为正负8000年。

在2015年对印度岩石样本的研究中,他们还解决了德干深色岩石的年代测定问题。研究表明,至少在一个地方,火山爆发发生在撞击事件后的5万年内。现在,这些科学家已经在总共19个来自德干黑岩其他地方的岩石样本中确定了相似的时间。

如果大部分熔岩在撞击后爆发,将对灭绝过程产生巨大影响。标准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德干黑岩的大部分熔岩在撞击事件之前爆发,产生的气体可能导致全球温度上升约8摄氏度,这将迫使物种适应更温暖的环境。然后,来自撞击事件或火山爆发的尘埃会阻挡太阳,导致全球气候突然变冷。

新的情景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在火山爆发达到顶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气体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地从地下岩浆房中流出,就像我们今天在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和墨西哥的博博泰帕特火山看到的那样。

“这改变了我们对黑暗岩石在K-Pg灭绝中的作用的看法,”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目前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考特尼·莱格说。“可能是德干高原的火山爆发没有起到作用——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低——或者是火山在最小的喷发中产生了大量气体,导致了气候变化。”劳奇此前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当然,这项研究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火山产生的气体可能导致气候变冷和变暖。此外,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不能实时测量大规模洪水玄武岩(如德干暗色岩)的产量——最近一次这样的喷发发生在1500万年前的西北大西洋。

第二项新的研究也使问题复杂化了。研究人员计算了德干深色岩石的喷发时间,得到了略有不同的结果。这两个研究小组分析了不同的矿物质。此外,一组侧重于熔岩流本身,而另一组侧重于熔岩流之间的沉积物。这两项研究的详细结果发表在2月21日的《科学》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说小行星是恐龙灭绝的元凶?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称霸地球达1.4亿年之久的庞然大物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在地球上灭绝。时至今日,这一旷古稀有的命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颗陨落的小行星被列为嫌疑对象。理论研究证明,直径为8-10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可产生相当于100万亿吨 TNT烈性炸药的破坏力,它足以便地球上大量物种(包括恐龙)在短期内灭绝。而这种可能性,几千万年即可出现一次。这就为小行星的"作案"提供了能力和时间上的证据。然而科学家更相信直接证据。目前己在全世界大约60处白垩纪末期地质层中发现了铱异常,即铱的含量比其他年代地层中的含量要高出约30倍。含铱量高,正是小行星、陨石等天外来客的共同特征。所以小行星有可能是恐龙灭绝的元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恐龙真的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吗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在生物演化史上的6500万年前,有过一次巨大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灭绝。这次灾难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天外来客撞击了墨西哥湾,形成了一个深似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巨坑,而且又使数十亿吨的碎岩石溅到大气中或被气化。这一时期正处于白垩纪初期和三叠纪晚期交替的阶段,学术上称为K-T时期。

但是,有科学家对这次大撞击能对地球生物带来的那么大的影响有些怀疑。K-T时期是标志着地球演化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阶段之一。这阶段导致地球上70%~75%的生物灭绝,也包括恐龙。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次撞击产生了这么大的后果呢?最近,美国、墨西哥和欧洲国家的一些科学家正在尝试用检测大撞击发生地点的岩石来探个究竟。

2003年年初,科学家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岸的普尔托渔村提取了岩石。天外来客把这里的地面撞成了一个巨大的坑,它至今被埋在约1千米厚的沉积岩下。科学家每天将钻头钻入地下深处,取出岩石样品,最终到取得当时大碰撞的岩层为止。这是被一个小行星撞击的岩石层,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2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马上被气化,或被反溅到空中。检测这些岩石将有助于科学家断定这些散落的物质对地球生物有多大的危害。

这些岩石都包括哪些呢?其中,可能有石灰岩。石灰岩是在海洋生物的贝壳沉入海底时硬化形成的。

如果小行星碰撞石灰岩,撞碰所产生的热量则会使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升入空中,使地球温度迅速上升,造成多种野生动物灭绝。

这次撞击所产生的热量还会将硬石膏岩石变成二氧化硫气体。这种气体则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二氧化硫云。小行星的碰撞所抛出的岩石尘埃和硫化云结合,会使地球变得昏暗且极为寒冷,大多数植物死去,并且“饿死”许多以植物为生的生命。天空中的硫酸,以酸雨的形式落到地面,让水和土壤带有毒性,使更多的动植物毁灭。

科学家在进行钻探取样过程中还找到了其他的岩石——溶岩和角砾岩。这两种岩石可以帮助科学家判断这次撞击的强度。溶岩是在撞击产生的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物质,而角砾岩则是撞击产生爆裂后从空中落下的石块。通过测量这些溶岩和角砾岩的大小、构造和数量,科学家希望计算出有多少碎片被蒸发掉,从而来测定撞击强度。撞击强度越大,碎片就越多,在空中释放出的能改变气候的气体就越多。

一般来说,认为恐龙灭绝于这次大爆炸的科学家被叫做“灾变论”者。他们相信,小行星的撞击产生了一次极为强烈的大爆炸,产生了足以杀死地球上大多数生命的致命的硫酸云。

而持不同看法的科学家则被称为“渐变论”者。他们是从动植物化石来研究过去的。渐变论者断定,在白垩纪末期整个地球已处于一个极为可怕的环境:海平面下降,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火山爆发的岩浆覆盖了全球,岩浆的喷发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喷入大气层。也许,这个小行星的撞击是恐龙和许多其他动物在这场生死之争中的最后一击。

那么,到底是“灾变论”正确,还是“渐变论”正确?岩石也许能说明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上发现的金属可以用来治愈癌症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面对癌症,人们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无助。目前的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许多类型疾病的存活率。尽管许多癌症无法完全治愈,但关于铱对癌细胞影响的新研究似乎不仅充满希望,而且令人兴奋。

这项由英国华威大学和中国中山大学的科学家团队进行的研究,测试了一种新的抗癌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细胞注入有毒的氧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杀死癌细胞,还可以保护周围的健康组织。这项研究发表在《天使化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的技术相当复杂,但都是从铱开始的。铱是地球上密度第二大的金属。虽然在地球上很少发现这种金属,但它经常在小行星上被发现。大约6500万年前杀死恐龙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人们相信大多数铱现在都在地球上。

科学家创造了一种治疗癌症的物质和一种由铱和有机物质组成的化合物,然后用来治疗癌细胞。该化合物将细胞中的氧转化为所谓的单线态氧,当与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时,单线态氧对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活性和毒性。当目标癌症的蛋白质受到攻击时,它会死亡,而周围的健康细胞不会受到影响。

该研究的合著者库克森·邱(Cookson Chiu)说:“这个项目是在理解这些新的铱基抗癌化合物如何攻击癌细胞、引入不同的作用机制、解决耐药性问题以及从不同角度应对癌症方面的一个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说小行星是恐龙灭绝的元凶的原因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小行星恐龙灭绝元凶原因

曾经称霸地球达1.4亿年之久的庞然大物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在地球上灭绝。时至今日,这一旷古稀有的命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颗陨落的小行星被列为嫌疑对象。理论研究证明,直径为8~10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可产生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的破坏力,它足以使地球上大量物种(包括恐龙)在短期内灭绝。而这种可能性,几千万年即可出现一次。这就为小行星的“作案”提供了能力和时间上的证据。然而科学家更相信直接证据。目前已在全世界大约60处白垩纪末期地质层中发现了铱异常,即铱的含量比其他年代地层中的含量要高出约30倍。含铱量高,正是小行星、陨石等天外来客的共同特征。所以小行星有可能是恐龙灭绝的元凶。

小行星 (绕日运动的小天体) 百科

小行星(asteroid)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称为小行星带。另外在海王星以外也分布有小行星,这片地带称为柯伊伯带(Kuiper Belt)。

小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灭绝了恐龙,还使气候升温10万年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大行星在今天的墨西哥希苏鲁伯地区相撞,向地球大气层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小行星碰撞导致恐龙物种灭绝,全球变暖持续了10万年。

基于化石记录的分析显示,当时全球气温上升了5摄氏度。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密苏里大学地质科学教授肯尼斯·麦克劳德(Kenneth MacLeod)表示,研究结果引发了更多的担忧,尤其是地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目前,该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24日的《科学》杂志上。

麦克劳德指出,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7-14公里的太空岩石撞击了现在的墨西哥小镇希虚卢附近的尤卡坦半岛。几分钟或几小时后,地球的温度迅速飙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或几十年里,大量的灰尘和煤烟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阻挡了太阳光。最终,碰撞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全球变暖。

麦克劳德的研究是证明与温室气体相关的全球变暖会持续多久的第一个经验证据。他说:“我们相信,通过观察突尼斯埃尔吉兹遗址中鱼类的骨骼、鳞片和咬痕,可以解开这个谜团。”他强调,位于突尼斯西北部的埃尔加兹古遗迹具有重大的考古意义,是墨西哥奇苏鲁博陨石事故前后世界上最完整的化石记录。该遗址保存了白垩纪-古近纪交替时期的重要考古证据,并记录了希克苏鲁博陨石之后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研究人员观察了化石中不同氧同位素的浓度。根据麦克劳德的观点,这些同位素的数量不同于氧原子中中子的数量,而且它们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麦克劳德说:“其中一个区别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矿物中的轻氧同位素氧16的含量相对增加。我们测量了氧16与氧18的比率,每千分之一的比率变化与大约4.5-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有关。”

研究人员分析了突尼斯考古遗址的40个考古样本,其中10个来自小行星碰撞前的5万年,20个来自小行星碰撞后的10万年,10个来自小行星碰撞后的200万年。

麦克劳德说:“我们发现这三组考古样品的氧同位素有很大差异。”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希望分析来自世界各地其他考古遗址的化石样本,并检查它们的相似性。

他说:“在我们发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后,北非(现在)的温度上升了5摄氏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澳大利亚海岸(现在)上升了10摄氏度。这是全球气温上升和相关温室气体变化的重要标志。”麦克劳德指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毁灭性碰撞前后地球生态系统发生了什么,还质疑了当前人类活动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6500万年前使恐龙灭绝的陨石有多大?10kg铁球以光速撞击地球会怎样?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地球上遗留下了许多非常久远之前的史前生物化石,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要属那些千万年之前的恐龙化石了。而当人类在注视着这些庞大化石的时候不免会陷入深思,因为从这些恐龙化石当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恐龙家族是多么的繁盛了。

从重达200多吨的地球历史上体重最重的恐龙易碎双腔龙,再到凶猛无比的霸王龙,还有小巧灵活的美颌龙,无不述说着恐龙时代那个生命繁盛的状态,而恐龙也是地球上的第一代生物霸主,它们诞生于2.3亿年前,在地球上生活超过1亿年,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恐龙们凭借着它们庞大的身躯将继续统治者地球很久,可是这一切都结束于6500万年

6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形成的陨石坑-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陨石坑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释放出4万亿吨TNT炸药爆发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在地球同时爆炸2亿颗原子弹,一瞬间引发大地震、大海啸和大山火,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地球一半以上生物灭绝,在此后地球90%以上的生物因此这次撞击而灭绝,其中就包括数量巨大的恐龙家族,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就这样灭绝了,让人惋惜不已,不过人类更关注的是撞击地球的那颗陨石,它的直径只有10公里,还不到地球半径的600分之一,竟然能够引发全球生物灾难,由此可见一颗很小的天体撞击地球都能够引发一场大灾难,说到这里,有人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6500万年撞击地球的陨石不是10公里长,而是一颗重量仅为10千克重的铁球,而且它速度更快一点,比如以光速撞击地球,还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吗?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10千克的铁球

对地球是否产生影响,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考虑宇宙星际物质和大气层的情况,如果把这两种因素考虑进去,那么这块10千块重的铁球对地球的伤害几乎是很小,甚至没有伤害,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说说宇宙星际物质,很多人以为宇宙是真空空,里面没有任何物质的,其实是不对的,宇宙中不是没有物质,而是含有量比较少而已,但并非绝对的真空,科学家发现在宇宙中存在一定密度的氢原子,它们的密度大概为每立方米100万个。

宇宙并非是真空的,还存在少量物质

既然存在物质那么就会存在阻力,特别是一些速度越快的物质遇到这些氢原子,产生的阻力就越大,不知道这块铁球是从哪里飞过来的,就假设它从火星飞过来的吧,那么这块10千克的铁球从火星飞到地球宇宙空间里面,会受到氢原子的强大阻力,这种阻力来自于铁球与氢原子剧烈碰撞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当铁球到达地球大气层上空的时候,它的速度变得很慢了,这个时候铁球还要受到地球大气层的阻挡,大气层可不是宇宙,在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物质,当铁球以很高的速度冲下去的时候,铁球会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这个时候铁球在摩擦中不断变小,而且随着大气层的高度越低物质密度越大,由此可以推测铁球还没落到地面就已经被燃烧殆尽了,这种情况它不会对地球造成伤害。

大气层含有大量物质,与陨石产生剧烈摩擦

另一种情况是不考虑宇宙物质和大气层的,10千克的铁球以真光速撞击地球地面,后果就是地球将会被击穿,形成一个直径高达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巨大空洞,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夸张,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这块铁球是以光速撞向地球的,速度越快意味着动能越大,何况是光速。

铁球撞击地球想象图

有科学家就做过实验,使用一块很薄的铁皮,把它加速到2000公里每秒去击打一块厚度为10厘米的钢板,结果这块钢板瞬间被击穿一个洞,因为在撞击的时候铁皮与钢板至今形成一个极高的温度,最后融化钢板形成空洞。而铁球以光速撞击地球的时候,超高温可以迅速把地球岩石融化,再加上动能的作用,会把地球撞成一个大洞,如果地球上存在生物,将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如果这颗10千克的铁球以光速撞击太阳,那么整个太阳系将不复存在,因为光速撞击会引发太阳急剧膨胀,最后在发生爆炸,太阳因此被毁灭,没有了太阳,整个太阳系就散掉了,地球生命也因此而全部毁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行星撞地球灭绝了恐龙,还让地球黑暗两年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灭绝了曾经统治陆地的恐龙。美国科学家的最新模拟研究表明,撞击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火灾,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层,最终在地球上方形成一道屏障,使地球陷入黑暗中近两年。

这项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领导的研究发现,估计有150亿吨烟尘进入大气层,阻挡了超过99%的阳光到达地球表面。起初,天空漆黑一片,仿佛是一个月夜。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逐渐变亮,但植物至少有18个月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研究人员说,由于地球上的大多数植物都被撞击引起的火灾所破坏,处于海洋食物链底部的海洋浮游植物受黑暗的影响最大。由于缺乏光合作用,浮游植物死亡后,连锁效应最终导致许多海洋生物灭绝。

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只有50亿吨烟尘进入大气层,地球也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恢复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地球陆地温度可能下降28摄氏度,而海洋表面温度可能下降11摄氏度。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这项研究还发现,由于煤烟吸收阳光,大气中平流层的温度变得非常高,导致大量臭氧消耗,并储存了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化合物,导致臭氧进一步消耗。煤烟被清除后,臭氧消耗将导致破坏性剂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这可能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令人惊讶的是,分析显示,一旦蒸汽开始清除大气中的烟尘,这个过程就非常快。当煤烟带着水蒸气回到地球时,高层大气的温度开始下降,导致水蒸气凝结成冰粒,从而进一步清除更多的煤烟。在由温度下降和降雨引起的温度下降引起的降雨循环下,薄薄的烟尘层在几个月内被清除。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的结果能够比过去更清楚地描述白垩纪-第三纪大规模灭绝的过程,但同时他们也指出,他们的模拟研究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以今天的地球为基础的模拟,以及地球目前的大陆位置与6600万年前略有不同,而且大气成分也不同。此外,他们也没有考虑火山爆发和其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