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慢阻肺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腹式呼吸功能锻炼(热门四篇)

浏览

7408

文章

4

篇1:骨折后进行功能锻炼须注意哪些方面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骨折后怎么锻炼?对于骨折后进行功能锻炼须注意哪些方面有些人明白,有些人糊涂,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请不要错过喔。

1.既要积极活动,又要循序渐进。随着骨折稳定程度的增加和病人全身情况的改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2.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

3.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例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4.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练习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锻炼不应让病人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

5、充分发挥患者的积极性,把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重要性等向病人详细介绍清楚,使病人可以有信心地、主动地、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如果你对老年人健身的好处多吗?老人运动锻炼需要注意哪些身体异常?老人经常下蹲有哪些好处?老人夏季如何运动减肥?适合老人腿部的小运动有哪些?老人夏季健身误区有哪些?等有关老人健身方面的事儿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健身知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脊椎骨折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脊椎骨折的急救措施有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的基本常识。假如无缘无故中导致脊椎椎体断了,经过医务人员的治疗后,在康复期大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话,做一些康复锻炼,其功能锻炼可按病人年龄、伤势、体质及精神状态而行。那么脊椎骨折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

脊椎骨折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1、在体力允许下,在脊椎骨折整复后第2天,病人就要做“五点支撑法”锻炼。“五点支撑法”就是让病人仰卧在病床上,双肘双膝屈曲,以双肘关节、双足部及头后枕部支撑,将肩、背、腰、臀部抬离床面,成为拱形,然后放下再抬起,反复进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改为“三点支撑法”,即将两肘部支撑点去掉,只靠两足及后枕部支持锻炼。

2、脊椎骨折后2~3周后,可做俯卧飞燕法锻炼,次数可逐渐增多。其方法如下:

①病人俯卧于床上,两上肢向后伸,抬头挺胸,使头、胸及两上肢离开床面。

②两腿伸直向上抬起,离开床面,也可两腿交替抬起,然后同时后伸抬高。

③病人头、颈、胸及双下肢同时抬起,两上肢后伸,仅使腹部着床,身体向下呈弓形,如飞燕点水,故又名“飞燕点水”法。

3、床上锻炼3个月后,脊椎骨折病人可下床扶双拐行走,4个月后弃拐;双手托腰后伸姿势行走,又可做弯腰.动作。6~8个月后方可自由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慢性病患者怎样进行跑步锻炼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慢性病患者怎样进行跑步锻炼?参加慢跑的老年人要先检查身体,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跑步。医生认可后,则可积极参加,并长期坚持下去。老人如何跑步健身?一起和看看吧。

慢性病患者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医生也鼓励适当运动。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的管径有所增大,心肌供血情况改善。杨艳旗介绍,心脏病患者进行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其次,运动可以调节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益的脂蛋白)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害的脂蛋白)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性,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同时运动可消除紧张情绪,增加病人的生活信心和兴趣,进而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适当运动当然也有助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治疗。杨艳旗指出,通过运动可改善情绪,减轻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降低机体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耐力锻炼和有氧训练可使迷走神经系统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下降,缓解小动脉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运动训练时活动肌群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增加,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运动可以大量消耗体内能量,运动也可直接使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两者均可降低体重,这样减少了肾脏对钠的再吸收,降低了体内容量负荷,使血压降低。当然如果方式不当,则会适得其反甚而加重病情。

运动必须持之以恒,因β—内啡肽产生后不会长期贮存,有其代谢周期,半途而废必将前功尽弃,学习基本的老人健身安全小知识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肺癌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的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肺叶或全部切除)。术后常出现暂时的呼吸功能低下以及由于手术创伤与引流部位疼痛,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可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下面来看看肺癌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的方法是什么吧?

1、术前教育:对有吸烟史患者解释吸烟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术前绝对戒烟1周。并解释清楚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呼吸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卧床不活动对呼吸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

2、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法,分别坐位练习胸式深呼吸和平卧位练习腹式深呼吸,每日2-3次,每次15min左右。术前1周开始进行,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加肺活量。

3、学习有效的咳嗽方法,指导患者深吸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练习3次,每次20次左右。向患者解释通过有效咳嗽,可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

4、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扩充器的训练。本组患者各配1个肺功能扩充训练器,训练器上有刻度可显示每次吸气的气量,容易引起患者兴趣。嘱患者取坐位、半卧位深呼气后口含连接肺功能扩充器的喉嘴,作最大吸气。每日早晚各1次,术前1周开始进行,手术当天暂停,术后第3天后可继续进行,次数可量力而行。向患者解释通过术前肺功能扩充训练器的锻炼,可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

5、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感染的患者,按医嘱进行解痉抗炎,若痰液粘稠,不易咯出者,给予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mg+生理盐水20ml,每日2,3次,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肺癌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的方法是什么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