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国将于几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新20篇】

我们每年都庆贺母亲节,其实,母亲节虽然是个洋节,但是对于中华民族有着“忠孝礼义”的传统古国来说,尊重母亲,孝顺母亲早就有礼有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将于几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3965

文章

25

篇1: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情况分析

全文共 209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卫星通信干线主要用于中央、各大区局、省局、开放城市和边远城市之间的通信。它是国家通信骨干网的重要补充和备份。为保证地面网过负荷时以及非常时期(如地面发生自然灾害时)国家通信网的畅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边远省、自治区(如西藏、新疆)的一些地区,难以用扩展和延伸国家通信网的方法来进行覆盖。对于这些地区的一些人口聚居的重镇或县城(也可用于海岛)的用户,我国是利用VSAT的方法将其接入地面公用网。这对我国通信网的全国覆盖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专用网在我国发展很快,目前银行、民航、石化、水电、煤碳、气象、海关、铁路、交通、航天、新华社、计委、地震局、证券等均建有专用卫星通信网,大多采用VSAT系统,全国已有几千个地球站。

我国需要建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支持位于地面移动通信网服务区以外用户的移动通信业务,其终端应当是轻便和低成本的。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用来为地面通信网未能覆盖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基本的通信(话音和低速数据,这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指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是指十分分散的“自然村”,要求其终端的复杂度、体积和成本应远小于VSAT小站。

以我国为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APMT(亚太移动通信系统)正在筹建,它是以同步卫星支持的区域性系统。系统支持手持机用户,为此星载天线十分庞大(天线直径约1-3m),此外系统还用于支持边远地区的基本通信。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卫星网还将用于支持低业务密度地区的高速率用户(集团用户)终端的通信需求,比如,对因特网的高速浏览,以及高速率的接入公用网。对于这一类的用户,其终端设备的简化和低成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的设想。目前,我国在同步卫星通信方面的发展已具规模,在作为国家干线通信网的备份和组建专用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面对一些业务需求,如移动通信业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业务、高速率用户的接入和因特网浏览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等方面的需求,我国是采用继续发展和扩大同步卫星通信系统来支持这些新业务?还是建立包括同步卫星和非同步卫星在内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呢?从国外卫星通信发展趋势来看,由于轨道高度较低的非同步卫星无论在支持移动通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和高速率用户的接入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它能有效地降低对终端EIRP(有效合向辐射功率)和G/T值(接收机品质因数)的要求,使用户终端大为简化和降低成本。因此,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在综合系统中,同步卫星和非同步卫星部分各自支持的业务重点应有所不同。

同步卫星系统主要支持的业务有:

1.地面公用网各枢纽站之间的干线连接,其地面站庞大,成本高;

2.远端用户(VSAT终端)的接入;

3.构成专用网和专用网与公用网之间的连接。

非同步卫星系统主要支持的业务有:

1.移动通信业务;

2.提供过远地区和农村的基本通信(话音和低速数据),其用户终端体积和成本远低于VSAT终端;

3.用于高速率(可达2Mb/S)用户终端的接入,提供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和支持用户高速浏览因特网。其用户终端成本和天线尺寸应小于VSAT终端。

在综合系统中,由于非同步卫星将飞越全球,具有全球(非实时)覆盖能力,因此综合系统可以实现全球的(非实时)数据通信(数据信息延时最大约5小时)。尽管通信是非实时的,但系统是完全由我国自主控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一直困扰我国的全球通信问题,对军事和外交机要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除市场需求和枝术上的合理和先进性之外,系统所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如何,是决定建立该系统是否切实可行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是为我国(及其周边地区)服务的区域性系统。一般来说,采用同步卫星也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因为系统所需的投资较省,而采用覆盖全球的非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为某一地区提供服务(在经济上)是不可取的。然而,随着星座设计技术的突破,利用数目较少的非同步轨道卫星构成的星座也是区域性系统的一种选择。

作为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非同步卫星部分,以采用“区域性时限”星座为宜。该星座可以在特定的时段(通常在每天的业务高峰时段)对我国进行连续覆盖,而空间段所需投资可大致与同步卫星相当。同时,由于覆盖我国的非同步卫星区域性星座对地理上与我国对称(经度差约180°)的美国,具有甚至更好的覆盖特性(仰角更高)。因此,如果同一星座以支持中国和美国的两个区域性系统,空间段的投资共同承担,那么我国的非同步卫星系统所需投资可能比一个同步卫星系统更省。

我国综合系统中的非同步卫星可以是一种由4颗椭圆轨道卫星(近、远地,点分别为4497km和16209km)构成的星座,它能在北京时间每天的7点或至23点30分连续覆盖我国。可以看出,星座对我国的最小覆盖仰角在15°以上,而对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

在非同步卫星不能覆盖的低业务量时段(如深夜和凌晨),可由同步卫星来支持这些较小的业务量。此时,对我国连续覆盖的同步卫星也处于低负荷时段,它有足够的资源(如功率)来改善由非同步卫星转换至同步卫星时因传播损耗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北斗导航卫星的功能有哪些?应用于哪些领域?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北斗导航系统有着四大功能,一是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二是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三是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四是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内GBAS卫星导航着陆系统研制成功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几天前,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开发的中国首个GBAS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正式安装并测试。天津机场成为中国第一个安装该系统并进行卫星导航和着陆系统适航认证的国际机场。

专家认为,卫星导航着陆系统突破了影响轨道灵活性和机场吞吐量的传统仪表着陆系统的技术局限,为机场实现更安全、更高效运行提供了新的选择,标志着中国自主、全面掌握卫星导航着陆系统技术。

GBAS(精确进近和着陆引导卫星导航和着陆系统)是新一代的机场飞机引导、着陆和离场引导支持系统。它利用卫星导航信息,通过一系列精确的算法处理,为飞机进场提供更安全、更可靠、更准确的制导信息,从而引导飞机准确进场着陆。

在飞行中,对飞行员来说最危险和最苛刻的技术是着陆阶段。飞行员控制飞机的着陆。除了目视观察,飞行员还依靠导航和着陆系统来引导飞机的航向和下降高度,从而调整飞行姿态,使飞机与跑道对齐,并逐渐下降到着陆高度。

目前,仪表着陆系统广泛应用于民用航空飞行器领域。它只能提供一个固定下滑角的直线通道,并与跑道中心线对齐,用于着陆引导。它不仅需要飞行员的高技术和经验,而且容易因天气和障碍物而造成信号干扰。即使是大型飞机也可能成为干扰信号的障碍。仪表着陆系统的使用需要大面积的保护区域,并要求极高的地面平整度。一些机场甚至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安装。

与传统的仪表着陆系统相比,GBAS卫星导航着陆系统支持多角度、多路径的进近程序,能够使飞机绕飞,避开障碍物和敏感区域,大大提高了飞行安全性。特别是在飞机下降过程中,GBAS系统支持连续进近着陆,有助于飞机平稳着陆,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同时,一套系统可以支持多条跑道的平行和交叉运行,提高了机场容量,降低了飞机延误率,大大提高了控制运行和飞行运行的效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研究工程师兼项目经理李越表示,在良好的飞行条件下,传统的着陆系统只能引导飞机从跑道的固定端直线着陆,导致其他飞机在空中排起长队。新系统可支持飞机从跑道两端着陆,并为飞机进入港口提供更多路线,包括曲线进近,减少飞机滑行时的“短暂等待”,缓解停机坪拥堵现象,提高机场吞吐量,提高航班准点率。

此前,GBAS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已在林芝密林机场、银川机场、绵阳机场、南充机场、包头机场和锡林浩特机场共成功进行了80多次飞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GBAS卫星导航着陆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西部复杂地形和环境地区的机场进近和着陆引导问题,极大地提高高原、峡谷等复杂地形机场的飞行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民航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为我国民航设备的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李越说。

目前,着陆系统项目组正在开发基于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着陆系统,同时做好现有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着陆系统,以加快北斗导航在民航领域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它凭啥被称作“最强北斗”

全文共 1633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日23时57分,中国利用长征三号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第17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

石晓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在与北斗二号短信业务完全兼容的基础上,卫星容量将增加10倍,用户机传输功率将降低10倍,容量将大幅提升。同时,它可以提供基于卫星的增强服务,这将按照国际民用航空标准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完整性导航。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斗的“大本营”获悉,作为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颗高轨卫星,该卫星绰号“鸡星”(GEO卫星的谐音),也被公认为北斗家族中“功能最强”的卫星。除了传统的导航卫星功能外,它还有许多独特的技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划时代的意义。

辅助自动驾驶的空间基站

“鸡星”的第一个噱头是从最近热的自动驾驶开始的。

为了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实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仅仅依靠卫星导航和定位,会有几米甚至十几米的误差,汽车会在几分钟内开到路边。这需要在地面上建造一个参考站和“地基加固”,以消除定位误差。参考基准站必须实时“广播”卫星定位信息和实际位置之间的误差,以便周围的用户能够获得粗略和准确的定位信息。

然后问题出现了。一个基站只能覆盖周围几十公里。如果建设大量的基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不能保证热点的完全覆盖。这时,“吉星”卫星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将发挥明显的优势。

据中科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刘天雄介绍,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工作的“幸运星”可以稳定地向地面广播导航差分和完整性增强信号。仅利用现有的北斗导航卫星地面站作为参考,获取各地的导航误差,然后通过“幸运星”向用户广播信号,实现动态分米级和后厘米级定位服务,足以满足汽车自动驾驶、船舶精确靠泊等场景。

让民航收到的信号更加可靠。

为民航用户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并以卫星为基础进行增强,是“鸡星”的另一项能力。

与自动驾驶和精准农业等应用场景不同,民航对导航信号的完整性有着严格的要求。所谓“完整”是指给我的导航信号应该是可靠的,如果不可靠,也应该尽快告诉我。

公平地说,当飞机在航线上飞行时,导航信号偶尔会中断。然而,如果导航信号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时消失或偏离,误导飞行员操作,后果将不堪设想。“吉星”将通过两次频率请求发送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卫星增强型信号,进一步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增强导航信号的完整性。如果导航信号出现问题,“幸运星”会通知用户在6秒内切换其他导航信号。

以前,只有美国和欧洲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有能力向民用航空提供卫星增强服务。一旦“鸡星”提供这项服务,就意味着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北斗导航系统的国际地位。

短信功能“短信”改为“微信”

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的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救援部队使用北斗短消息通信发送信息,并将灾情和位置报告给救灾救援指挥部。“知道我在哪里,你在哪里”的北斗导航和通信集成优势给所有应用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年后,北斗的短信通信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在保护中国渔民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

如今,“鸡星”不仅在导航信号上与北斗二号兼容,而且在短信通信功能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它一次可以发送1000多个字符,实现了从“短信”到“微信”的飞跃,足以一次清楚地说明紧急情况。它还支持发送图片,这将丰富应用场景。同时,“鸡星”的接收信号能力也大大增强,可以进一步小型化用户终端和连接手机号码,从而大大改善用户体验。

为了承载强大的功能,第五研究院为“鸡星”配备了东方红3B(导航)卫星平台,这是中国现役最大的卫星平台之一。然而,各种通信负载给整个卫星的电磁兼容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刘天雄表示,该研究团队以高智能水平解决了这一问题,使“鸡星”卫星成为通信导航综合设计水平最高的卫星。此外,大型平台装载了充足的燃料和一系列的可靠性设计,也使北斗家族的“鸡星”设计寿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斗卫星户外人员保障系统

全文共 3958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市场主流的GPS只具有定位功能,在深山老林、信号缺损地区,定到位置的情况下无法将位置传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的成功运营及时的解决了该难题,其通讯功能为户外人群带来了生命安全的保障。可广泛应用到地质、地震、考古、石油、电力、邮政、科考、地理、测绘等外业工作和旅游、探险、自助游等大众生活中。该系统通过北斗终端使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集成传统互联网、无线通讯和GPS于一体,为团体和个人提供长期免费运营服务。

揭秘我国自主研发试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小时候,长辈们总是教孩子们辨认北斗星,只要找到了北斗星,就找到回家的路。

如今,城市的灯光湮没了星光,许多人开始习惯于借助GPS系统来确定方向。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独领风骚,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颗“北斗星”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方向,还能准确告诉我们自己处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帮助我们快捷到达目的地,告诉我们精准的时间,甚至还能在没有信号的荒僻之地借助卫星发送短信。

这些还只是这颗“北斗星”基本功能,可以期待,随着下游的应用产品不断研发,借助这颗“北斗星”,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方便快捷、多姿多彩。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1、出身世家 定位精度可媲美GPS

或许你已经习惯于通过街旁网、人人网、大众点评网等社交生活网站进行签到,搜寻附近的餐厅、银行、酒店,评价品尝到的美食……

这些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通信功能。

说起导航系统,人们熟悉的是美国GP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目前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而北斗是直接冲着GPS来的。

2011年底,北斗导航系统开始试运行,我国民用市场拥有了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目前,北斗系统试运行服务大体范围在东至日本、西至印度东部、南到澳大利亚、北至蒙古国的区域内。按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届时北斗定位导航将覆盖全球。

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工程师孙家栋透露,随着北斗系统的发展,其用户范围将拓展到国家的电力、金融、通信等各个领域,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北斗志在将中国用户从GPS手中抢回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李祖洪认为,到了2020年肯定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北斗。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对此表示,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圈,拥有了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后,就有可能将这一市场夺回来。“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提供同样水平的服务。”

其实这一点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全球导航精度比起导航界的巨头GPS已经不相上下。而在增强区域也就是亚太地区,北斗的精度甚至会超过GPS。

在试运行阶段,北斗导航的位置精度为平面25米,高程30米,测速精度为每秒0.4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到今年年底,导航精度能达到10米左右,到完全建成时,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

尽管建设北斗导航系统要发射多颗卫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在北斗试运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仍宣布,北斗将面向全球提供免费服务,而且用户数量上和GPS一样没有限制。

既然GPS目前已经满足了大多数民间用户的需求,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免费提供,为什么还要投入那么多经费开发“北斗”系统?

北京环球信息应用开发中心韩春好教授用了“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句谚语来回答这个问题。“尽管我们使用的GPS可以免费接收它的信号,但并没有人能保证你的使用将永远不收费。”

2、独门绝技 信号盲区能发送短信

尽管在导航市场地位上一时还无法超越GPS,但北斗也有自己取胜的独门绝技——“短报文”功能正是一大亮点。

“短信服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

“短报文”与目前的手机短信功能相类似,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发送一条长度为120个字的信息,向外界告知位置。

这在手机信号稳定的城市乡镇可能意义不大,但对经常出没于沙漠深山荒僻之地的“驴友”们来说,可谓大福音。

有了北斗的用户终端后,这样的麻烦就能轻易化解了。据了解,目前,有10万台利用“北斗一号”研发的类似“大哥大”的用户端投入市场。这种用户端虽然看起来很像砖头,但功能不容小觑。

“驴友”们在没有信号的偏远山区迷路、大海航行迷失,都可以利用这个“大哥大”将自己的位置发送给北斗卫星,这样,搜救队就可轻而易举将用户定位。

当然,北斗并不只为“驴友”们量身定做。

若在大海中航行捕鱼的渔民迷失了方向,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发送消息,总部就能很容易找到失踪船只。

若消防队员深入森林救火,进入信息盲区,没有手机信号,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怎么办?通过终端给“北斗”发送信息,搜救部队就能轻易得知被困者所在位置。

在汶川地震搜救时,北斗就曾经大展身手。

在川西北通信信号遮蔽干扰严重的复杂环境中,美国的GPS只能显示终端位置信息而无通信功能,而卫星移动电话虽可实现语音通信,但不具备定位导航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具备空间定位、时间基准授时和短报文通信功能,解决了抢险救灾应急指挥中的定位与通信难题。

据统计,在救援期间,搜救部队用北斗发了74万条短信,为地震救援搭建了一个既能显示位置信息又能保持调度信息传递顺畅的指挥平台。

冉承其介绍,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3、功底深厚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除了独特的短信功能能够在救援方面大显身手外,北斗还有诸多功能,给科学研究、社会管理和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业务的专业化公司之一,占据了北斗民用60%以上的市场份额。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北斗目前最大的民用领域是海洋渔业,应用终端在海洋渔业领域已形成规模,入网用户已过万户。

他介绍,北斗能够有效帮助对渔船实施动态监控、应急救援和防台救灾。北斗在海洋渔业的应用还包括为渔船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提供渔业信息等。

北斗系统用户端之一是高精度测量接收机,这个接收机非常敏感,它能感受到厘米级以下的变形,一辆重型卡车从大桥上驶过,桥梁变形多少?这微小的变形,通过肉眼肯定无法判断。而高精度测量接收机则可以精确地告诉你。

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这些位置信息可用于道路交通管理,有利于减缓交通阻塞,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在交通运输部正开展的重点运输车辆监控管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北斗系统可以重点解决“两客一危”,即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和长途危险品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监管和服务问题,大大提高出行安全水平。

北斗星通公司的上述负责人还介绍,气象领域是最早应用我国北斗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中国气象局也正在组织开展基于北斗系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运行应用,还参与了奥运气象保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斗还能管“公车私用”。2011年9月,广州市1万辆公车安装上了“北斗车载电子监控系统”。广州市公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我国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这是我国北斗卫星民用化的第一个大型项目。

凡是装了“北斗”系统的公车,在节假日的时候都是放在单位里面的。比如在周六、周日,有人要开公务车,车内系统会提醒“今天是休息日,如果要使用的话要办理手续”。而且车启动之后,监督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信息发给监督系统的管理员。

授时,即向地球报告最精确的时间,是卫星导航系统所能提供的主要功能之一。一旦GPS授时出现问题,我国的手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网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打破了GPS垄断,通过自主设备授时具有国家安全层面的重大意义。

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授时机可以达到几十纳秒的精度,这样在手表里安装相关的芯片即可实现通过北斗来授时。“北斗手表”的时间精度在千万分之一秒,且永远不需要校时。

4、开放接口 北斗终端将与GPS兼容

在宣布北斗系统开始试运行时,我国也同时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文件)。

冉承其解释,这个文件主要是用来约束、规范和定义北斗卫星与地面接收终端之间的信号接口或特征,其中还包含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信号的方式、频率等相关参数,有了这些数据,开发北斗终端时才有据可依。

这就相当于政府提供了一个操作系统,而下游的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个操作系统,来开发出各种各样不同功能的应用软件,投放到市场上使用。

随着试运行和ICD文件的开放,原有GPS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介入,一场激烈的竞争将在下游研发和应用领域展开,未来大规模的应用也即将到来。

北斗星通公司市场营销部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目前主要客户来自海洋渔业、水文水利、陆海运输、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监测等行业,公司提供产品,给用户建立系统应用的平台,实现长期的运营服务。

对于已经使用GPS终端作为导航系统的用户,如果改用北斗系统,是不是还要另外购买北斗导航终端呢?专家称,不用担心,北斗导航系统的兼容开发模式,已经替你免去了这部分支出。

冉承其表示,“我们在提供试运行服务时,国内相关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从事北斗应用终端的研发以及北斗和GPS兼容终端的研发,也就意味着使用GPS终端的用户可以单独使用北斗,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兼容使用的终端。”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则告诉记者,北斗导航不会取代GPS,而是与之互补。兼容北斗和GPS的终端,类似于“一机双卡”的手机,可在一台导航仪上自动切换,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手机如何连接北斗导航系统 手机连北斗导航方法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手机连接北斗导航系统方法为首先打开手机设置将“定位服务”中的“定位模式”设置为“准确度高”;设置好以后,打开第三方的软件矫正经纬度;打开列表项搜索卫星,就可以查看北斗卫星了;手机的定位采用多星定位,自动搜索信号强的卫星实现定位功能的。

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如果要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连接,之间需要一个很重要硬件芯片,苹果之外的所有手机都可以使用这个芯片。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标志着什么?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标志着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北斗三号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北斗导航卫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形成了全球覆盖、多层次、多用途的服务体系,为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射能力、组网能力、服务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提升北斗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其中包括亚太、欧洲、非洲、拉美、中东等地区。北斗导航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这将为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完善、精准、高效的服务支撑。

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北斗导航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信息基础设施,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将进一步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备份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有效降低系统运行风险。推动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北斗导航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北斗导航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北斗导航卫星的制造、发射、地面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这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支撑,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竞争中,我国可以凭借北斗导航系统的覆盖范围、服务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为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第三十七、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上天了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9月19日22: 07,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形式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据了解,这两颗卫星都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它们是中国北斗三代系统的第十三和第十四颗组网卫星,也是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三十七和第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将进行后续测试和测试评估。该卫星将与之前发射的12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联网,以提供及时服务。根据该计划,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础系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为“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提供服务。据报道,两颗卫星首次搭载了国际搜救组织的标准设备,并将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和定位服务。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以及郑源一号的末级)分别由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5次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建立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完善卫星导航系统国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叫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包括一个或多个卫星星座及其支持特定工作所需的增强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公布的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中GPS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并用于导航定位的全球系统,GLONASS经历快速复苏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卫星导航系统,二者正处现代化的更新进程中;GALILEO是第一个完全民用的卫星导航系统,正在试验阶段;BDS已经具备了亚太区域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功能,由北斗二号逐步过渡到北斗三号,处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已启用,能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实时亚米级导航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在高精度算法和高精度板卡制造方面取得突破,运用 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能够将精度提升至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为全国超过400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有效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正式启动,对包括芯片、终端产品、和服务认证试点工作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日前举办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试点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包括芯片终端产品、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在内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认证试点工作。下面就随安防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据指导此项工作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介绍,此举将进一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规范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管理,加速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进程,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营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不但是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还正在形成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据介绍,今年我国计划发射18颗左右“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优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到2020年底,将建成包括35颗卫星的全球覆盖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同时,“北斗三号”的组网将有效带动行业市场、大众市场、特殊市场以及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契机。

联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试点工作将首先针对新品、板卡、模块、天线、接收机等核心产品展开认证。随后,将根据相关部门指导,将认证工作逐步扩大到配套设备、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以此形成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统一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联盟秘书长张益青介绍,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在通信、铁路、测绘等领域的市场应用存在大量可培育和推广的空间,但我国尚未建立相关的认证制度、缺少权威认证机构,导致北斗标准体系不完备、产品研发体系不完整、行业应用标准滞后等问题愈发显现。因此,通过上述工作,将快速有效地打造北斗监测认证体系,为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整体发展扫清障碍。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市政管网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推广应用已累计超过4000万台/套,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用户总保有量接近5亿台/套。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业内预计,2018年产业增速仍有望保持20%以上,产业总产值也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等机构数据还显示,我国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相较于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

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业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其中卫星导航及北斗应用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已达到58家(截至2018年1月数据),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介绍,目前北斗系统的建设速度非常快,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届时“GPS有的功能北斗全有,GPS没有的短报功能北斗也有”,这将使北斗系统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他同时表示,2017年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达到万亿规模,这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随着北斗系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日益多样化,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整体发展将不可限量。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起草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即将形成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将通过法治手段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发展,保障北斗系统工程建设、稳定运行、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促进北斗系统的广泛应用。业内认为,随着这一条例的出台,以及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化进程将大大提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北斗导航有多少颗卫星组成 北斗导航卫星组成颗数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北斗导航有55颗卫星组成,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6月23日9时43分,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国沿海重点区域实现5G连续覆盖 “5G+卫星+WiFi”融合组网有哪些意义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沿海重点区域实现5G连续覆盖,“5G+卫星+WiFi”的融合组网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挥其潜力,推动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关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确保这些技术的应用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为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机遇。

近年来,我国在沿海重点区域已经实现了5G连续覆盖。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快速、更稳定的5G网络服务。无论是下载电影、玩游戏还是视频通话,5G网络都能提供更加流畅的体验。5G连续覆盖也使得物联网、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得以广泛实施。

除了在地面建设5G网络,我国还在积极探索“5G+卫星”的融合组网。通过将5G技术和卫星通信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广泛、更高效的通信覆盖。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人口稀少等原因,铺设光纤等传统通信方式成本较高。通过“5G+卫星”的融合组网,可以快速实现这些地区的网络覆盖,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5G连续覆盖的实现,“5G+卫星+WiFi”的融合组网将带来更多的机遇。这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将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通信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融合组网将促进科技创新。5G、卫星通信和WiFi技术的发展将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推动科技的进步。这种融合组网还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实现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连接,可以提供更好的娱乐、教育和医疗等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华为手机如何使用北斗卫星导航?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华为手机如何使用北斗卫星导航?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好多用华为手机的用户都反应,华为手机导航没有北斗导航好用。华为手机如何使用北斗卫星导航?

操作方法

1

在网上可以下载一个叫做gptest的测试软件,安装到手机上!可以看到搜星结果,如果搜星结果显示的卫星ID是200以上的,就说明是北斗导航在运作,使用导航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识别效果最佳的卫星运作,不用单独选择GPS。

2

北斗卫星组网还未完成。截止目前,北斗导航卫星已经发射组网了第三十二颗。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分为三个阶段,旨在为全球服务,不仅仅是国内和导航这些方面,所以在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是不会民用的,除非出现特殊情况。

3

支持北斗的手机在使用导航软件时会自动调用所支持的导航系统的信号,包括北斗,不需要特殊设置。比如荣耀八就支持GPS、格洛纳斯和北斗3种导航系统,日本的GPS增强系统和GPS信号兼容,也能接受到。手机导航时会自动调用能够接受到的所有卫星信号,不需要特别设置。

4

很多国产手机都开始支持北斗定位!只是目前还没有专门为北斗定制的导航软件!现在都是北斗加gps兼容定位,所以你感觉不到。

5

就说明是北斗导航在运作,使用导航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识别效果最佳的卫星运作,不用单独选择GP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如何查看手机是否支持北斗卫星导航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北斗卫星导航可以帮助我们定位,那么如何查看自己的手机是否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

操作方法

1

首先打开手机,点击桌面中的设置按钮,如下图所示

2

接下来在设置界面中选择安全和隐私选项,如下图所示

3

然后进入安全和隐私界面,选择最下面的定位服务,如下图所示

4

接下来将访问我的位置信息的开关打开,如下图所示

5

最后我们打开手机中的GPS test应用,如果能看到五星红旗的标志则代表手机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国美发布儿童智能手表:采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国美也不愿意在繁忙的智能硬件市场孤独。今天,国美的手机转售业务品牌纪信通信发布了“北斗天使”儿童智能定位手表,这是国内第一款配备中国北斗军事卫星导航系统的儿童智能定位手表。

据了解,“北斗天使”儿童智能定位手表采用北斗/全球定位系统/基站三模定位,兼容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信号。父母可以使用这个定位系统实时准确地定位他们的孩子,并了解他们的具体趋势。纪信的合伙人是江苏阿伯克隆比,北斗产业基地的“新三板”上市公司。

同时,“北斗天使”儿童定位手表结合了双向通话互动和单一录音检测技术,弥补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差距。此外,该产品还具有紧急救援系统、电子围栏保护系统、跟踪回放、远程监控、来电防火墙等功能。

国美电器纪信通信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良莠不齐,儿童定位手表种类数不胜数。许多质量不合格、辐射指标不合格、定位系统混乱的儿童定位手表在市场上销售,给消费者和儿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儿童定位手表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国美作为通信服务提供商进入智能服装设备产业链。下一步,国美将利用其在家电数字化和通信方面的优势,开发并与制造商合作推出独家手机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 为何要建设月球版北斗导航系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北斗系统”这个系统将为未来深空探索和全球定位服务带来重大革新,为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更高水平注入新动力。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接受了采访,透露了月球版北斗系统的一些重要细节。根据吴院士的介绍,该系统是由环绕月球的多颗通讯导航卫星构成的星座。这个星座集通信、导航、遥感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以为月球科研站和未来的月球探测器和载人任务提供准确的导航和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月球版北斗导航系统远非一般的GPS或北斗导航系统所能比拟。它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和功能。月球版北斗系统的精度更高、更加稳定。GPS和北斗导航系统是基于地球定位的,在太空中存在着很多干扰因素,如行星磁场、太阳风和辐射等,容易影响其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而月球版北斗系统通过多颗卫星建立星座,可以相互配合,进行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提高导航精度和稳定性,为各种探测任务和载人任务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月球版北斗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更快,这个系统将采用新的通信技术、新的协议和新的信号源,可以实现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率。这在现代航天应用中,特别是在探测与科研任务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更好地认识月球地形、地质、环境等特性。

月球版北斗系统还拥有天文遥感和安全防护功能,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其表面容易被阳光辐射和小行星撞击等因素损坏。天文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观测、多光谱成像等方式,实时监测月球表面的变化情况,提高对月球环境的认知和了解。月球版北斗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卫星、地面测控站等进行联网,实现通讯安全和防护。尽管月球版北斗系统的建设之路任重道远,中国探月工程团队仍然有信心和决心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太空导航系统。这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走向更高水平注入新动力,也有望为未来全球定位服务、深空探索与开发等方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将建世界一流导航系统 北斗精度有望达到厘米级

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5月22日,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昭耀透露,中国今年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以不断提高系统性能。到2020年,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将建成,以提供更好的服务。2035年,将建成一个以北斗为核心的更加普遍、综合、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自建的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是一个重要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和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计时服务。

五天前的深夜,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45颗卫星。

”这次贸易的不和谐给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备胎”是不可或缺的!北斗系统是工业定位应用不可缺少的“备胎”。北斗的国家战略意义非常明显。”谈到5月17日发射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南京鹰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石告诉第一财经。

北斗三号系统于2020年建成

导航技术也是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长期以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牢牢控制着全球导航和定位市场,但最近的贸易争端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开发独立核心技术的必要性。

在车载导航领域,北斗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乘用车前置市场,目前已有200多万辆车拥有“北斗核心”;在航空领域,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去年开始使用北斗导航...

“中国不愿意被别人控制,这是发展北斗导航的初衷。”马里兰大学的空间工程教授马歇尔·卡普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卡普兰说:“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寻求全球定位系统导航的替代方案,并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天,最初的“备胎”北斗系统终于发展到了“想成为常客就成为常客”的阶段。

王昭耀指出:“过去10年,全球卫星导航产业蓬勃发展,从全球定位系统和GLONASS两大全球系统,发展到今天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北斗和伽利略四大全球系统。全球轨道上的导航卫星数量也从40多颗增加到100多颗。”

今年4月26日,第44颗北斗卫星成功进入工作轨道,开始与北斗全球导航网星座一起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提供高精度全球导航服务。目前,国内北斗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50多个国家和30多亿人口。这是中国技术出口的典范。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启介绍,从2017年11月5日至2018年11月19日,中国在一年内完成了北斗三代系统“10箭19星”的超高密度发射,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2018年12月27日,北斗开始正式提供全球服务。截至今年4月,在轨北斗导航卫星数量已达41颗。

冉承启表示,除了今年发射6至8颗北斗3号卫星外,计划明年发射2至4颗北斗3号卫星,并于2020年底完成北斗3号系统的建设。届时,它将实现全球短信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能力,并继续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悉,中国目前正在推广区域性短信服务平台,推进短信与移动通信的融合,进一步发挥北斗系统的优势。

行业初创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负责墨子量子卫星项目的前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的首席指挥官王建宇院士告诉第一财经新闻:“目前,全球定位系统仍然主导着市场,但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技术。要实现可用的导航,一颗卫星是绝对不够的;许多卫星需要发射才能形成一个星座。现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许多卫星已经发射升空,下一步就是跟上应用水平。”

根据发展规划,“北斗三号”在网络建成后,将于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预测,到2020年,北斗导航将产生超过4000亿元的收入。

中国涌现出大量初创公司,瞄准航空航天领域的美国公司。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部署完成,它将影响全球手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和在中国运营的飞机制造商。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数已超过6万件,居世界首位。2018年,公布的专利数量达到12684项,再次打破新高。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将直接惠及导航企业。开发基于北斗技术的导航设备产品的上市公司受到资本的追捧。中国卫星股份(600118。上海)和中国海达(300177。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所有的股票都上涨了大约20%。BDStar的股份(002151。深圳),融乐四庄(002383)。深圳)和中国航海(300637。深圳)本月也增长了10%以上。

导航精度有望达到厘米级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最新《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国产北斗芯片和模块等关键技术将取得进一步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形成了一定的价格优势。

根据美国国会下属的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2017年的报告,北斗导航系统最终将能够提供1米或更高的定位精度,而当前的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为2.2米。假设借助于增强系统,北斗导航精度可以提高到厘米级。

未来,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将在自动驾驶方面发挥作用,还将减少美国智能手机和汽车导航对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

“北斗导航全球覆盖将大大提高自动驾驶仪的定位精度,并有助于自动驾驶仪的发展。汽车收到的卫星定位信息越多,定位就越准确。”四维图信首席执行官程鹏(002405)。SZ),一家国内电子地图提供商,之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另一方面,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也有必要开发北斗导航系统。”

程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的四维地图产品目前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代导航地图的精度为10米,第二代辅助驾驶导航ADAS的精度约为1米,而刚刚开发的第三代高精度地图的精度约为10厘米,即将批量生产。

在车载导航领域,北斗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乘用车前置市场。目前,超过200万辆汽车拥有“北斗核心”,这将对进口汽车和合资汽车工厂产生影响。他们需要改变设计。

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地图制造商现在需要做两件事。首先,他们需要确定足以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的标准,因为精度、属性和数据量是矛盾的,所以他们需要统一。第二,高精度的实际道路制图和数据制作,因为地图制图离不开精确定位。”

不过,石坦言,设备制造商通常会从成本考虑进行选择,这将成为北斗在应用领域推广的一个障碍。“兼容多种全球定位系统的芯片成本远远高于仅支持全球定位系统芯片的成本,因此只有考虑到长期安全性的应用单元才会领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精确到厘米!我国启动全球首个“厘米级”定位系统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日在珠海航展现场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龙葵系统的建设全面启动

据介绍,龙葵系统对全球300多个多系统卫星导航参考站获得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对传统卫星导航定位中对定位精度影响较大的轨道误差、时钟误差等参数进行精确校正,并通过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60多个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将相关校正参数传输到卫星导航终端,从而将卫星导航终端的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级”。

龙葵系统为操作系统、SP、GP和Air提供4种数据信号,分别提供“亚米、亚分米、厘米和航空安全”服务。据记者招待会介绍,随着龙葵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逐步推进,中国工业将有一个“以厘米计量世界的天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再过三年,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了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启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会议上表示,中国已经全面启动北斗三代系统建设。

根据北斗系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于2000年首次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测试系统。第二步,建立了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由14颗联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组成,在一个协调的网络中运行。“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立一个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5颗地球静止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卫星组成,即北斗三号。

冉承启表示,他计划在2017年下半年发射6-8颗全球网络卫星,2018年前后发射18颗卫星。他将通过优化卫星发射计划,率先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冉承启指出,北斗三号系统在北斗二号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性能更好、与其他系统信号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高、用户体验更好的业务信号。高精度星载原子钟和星间链路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高精度空时信息服务能力。

冉承启强调,到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今年中国卫星导航学术会议的主题是“定位,万物互联”,展示了北斗系统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就。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部门、专家学者、卫星导航应用企业代表3000余人参加了年会。

“目前,15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5颗新一代北斗卫星已完成在轨调试,即将进入轨道。”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力表示,北斗一直在为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空时信息服务。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与成果展同时举行,有140多家国内外知名导航企业参展。据统计,2010年至2016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产业产值持续增长,到2016年底达到21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超过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天河漫漫 北斗璀璨——北斗导航卫星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2741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础系统正式向“一带一路”和全世界提供基础导航服务。中国北斗朝着全球联网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回顾它的起源,经过40年的动荡,中国北斗已经绘制了一条独特的探索之路,并在航海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东方传奇。去北斗的路在哪里?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北斗基地营”的部分专家,请他们讲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的研发故事。

“小步跑”刷新中国速度

北斗工程诞生之前,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理论探索和研究实践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先驱,虽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项目”最终因技术改造和有限的资金而终止,但它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为后来启动的北斗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的导航卫星走哪条路?在国际航海舞台上,中国再次处于十字路口。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测量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通过大量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双星定位系统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

接下来,这是跨越全球网络的一步,还是一个分阶段的方法?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构建如此庞大的系统(全球网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当时,它刚刚开放,用户仍然集中在该国和周边地区。因此,“先区域性,后全球性”的技术方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参加技术路线讨论的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耀院士表示。

因此,“区域第一,全球第二”的理念已经确定,“三步走”的北斗之路已经铺开。

让我们先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第一步”,北斗一号将“花钱少,做大事”来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年初,第五研究院提出了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了卫星的技术状况和总体技术指标。1994年,建立了北斗一号系统项目,并组建了一个卫星小组,全面开展研究工作。经过艰苦的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故障的成功排除,北斗一号系统终于在2003年建成,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在保持北斗特色的同时,迈出了提高性能的“第二步”。2004年,“北斗二号”正式启动和开发,2006年成为国家16大科技项目之一。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并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四大提供商之一。

站在前两个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的“第三步”自信而坚定。2009年12月获得批准的北斗三号开始尝试冲刺和领先,并于2018年完成了10箭19星的发射,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新记录,再次刷新了太空中的“中国速度”。卫星间链接,全球搜索和救援有效载荷,新一代原子钟...随着这些新的“伪像”的出现,北斗导航系统的整体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北斗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巨人”阻止我们的技术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成为一个巨人。”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红说。

作为国宝,自主创新是北斗工程的必由之路。北斗中国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建设一代”的创新理念,始终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北斗一号最初提出了双星定位的卫星实现方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北斗导航卫星测试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性主动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二号突破了构建区域混合导航星座和高精度时空基准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的定位,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混合星座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系统建成后,所有技术指标均相当于全球定位系统等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人仍然记得第一颗北斗二号卫星被开发的“燃烧的岁月”。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则,频率资源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会过期。时间不等人!在争分夺秒地完成所有早期开发任务之后,为了节省时间,所有参与者在进入发射场、移动设备、搬运机柜和配线电缆之后努力工作了3天,随后进行了200个小时的不间断通电测试...这一次,院士、模特老板和技术人员一起轮班工作。许多人因为适应环境而腹泻和发烧,但是他们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忍受着各种危险和考验。2007年4月16日,在成功发射两天后,北京从飞行试验星获得了清晰的信号,离空间频率失败只剩下不到4个小时了。正是这一壮举,有效保护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资源,启动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的建设。

在北斗三号全球网络建设中,第五研究院率先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中高轨星间链路混合系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和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我国已研制出首个适用于单箭多星直接轨道发射的“全桁架卫星平台”,实现了卫星自主监测和自主健康管理。星载高功率微波开关、行波管放大器等国内关键元器件的成功应用,打破了核心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被他人控制的局面,为全球快速网络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每颗北斗卫星都有强大的幕后团队。

“这是一个团队项目。没有个人英雄。航天工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北斗三号”项目副总设计师、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表示。

的确,每颗北斗卫星都有强大的幕后团队,影响卫星、运载火箭、运行控制、应用、测控、发射场等主要系统。以卫星系统为例。北斗人在总体设计、结构机械、热控、集成电子、控制与推进、负载等子系统中,以及在测试与组装环节中,虽然处于不同的位置,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他们始终在思考,共同努力,稳步推进北斗项目一步步向前发展。

即使是团队中的领导者和“明星”也不喜欢“隐藏任何东西”。他们认为“师出高徒才能解放教师,一代比一代强”,积极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在互助中探索“自学、自强”、“推陈出新、继承经验”、“专业培训、注重实效”和“专业互补、共同进步”的“四助”策略。

在创业阶段,老北斗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卫星模型,上面有药盒和别针,向新员工解释。后来,他们采用了“共享笔记本”等形式。你和我用两行文字记录了发展的经验和体会。后来,他们建立了一个监督系统来帮助年轻人携手成长。他们编写了总体设计指南和各种子系统的设计/工作手册作为教材,并用“航天器总体设计中的禁忌”详细解释了设计中的“纪律”。后来,创新的虚拟卫星培训项目逐渐成为北斗新人的必修课程。每个人分工合作。设计一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虚拟卫星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只有通过考试后,他们才能开始工作。现在,他们拥有“科研生产集成控制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强大的指导,加上密集的网络工程经验,大大缩短了北斗人才的成长周期。目前,北斗已经组建了一个平均年龄为38岁的老幼结合的团队。先后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耀、10余名卫星总设计师/总指挥、20余名副总设计师/总指挥。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支宝贵的“明星”团队。

寻找北斗导航卫星发展背后的故事,也将实现自主创新、团结合作、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银河很长,北斗很亮,广阔的银河从未如此靠近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