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打球对心脏好吗(热门20篇)

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心脏健康和饮食的关系,其实日常的饮食对心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要保护心脏就要多注重日常饮食了。有哪些是可以吃的,又有哪些是不能碰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吧!

浏览

5156

文章

751

篇1:心脏计算方法四年级数学日记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新闻,说一个人的心和拳头一样大。今天,我要量一下我的拳头,最好知道我的心有多大。然而,我们的拳头是不规则的。我们应该如何衡量它?我考虑了一下,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用水来测量,因为在我们的练习课上我们用水来传递土豆!

我发现了一个半径为4厘米、高为9厘米的空心圆柱体。我把它装满水,然后把我的拳头放进去。水立刻涨了起来,我又拿出了拳头。水面立即从9厘米下降到4厘米,我用“4平方×3.14(9-4)”来计算拳头的体积,大约是251立方厘米。

在测量了我的拳头的体积后,我不确定它是否正确,所以我用另一个实验来证明结果是250立方厘米,这与之前的计算没有太大的不同。

这个实验告诉我,只要我敢于探索,我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真正的知识来自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牛奶对心脏的功效和作用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牛奶是很多的家庭在日常的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营养品,牛奶含有的营养很多,对于身体也有很多的好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牛奶对心脏功效作用及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牛奶的营养价值

1、牛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最丰富的是乳糖,乳糖使钙易于被吸收。

2、牛奶中含有品质很好的蛋白质,包括酪蛋白,少量的乳清蛋白,其生物学价值为85。牛奶中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

3、牛奶的蛋白质和热量的比例很合理,能保证饮用者不至摄入“纯”热量。

4、牛奶中的钙含量很容易被吸收,另外,磷、钾、镁等多种物质的搭配也十分合理。

5、牛奶中所含有的脂肪溶点低,颗粒小,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其消化率达97%。 点击下页查看>>>牛奶的功效

#p#副标题#e#

牛奶对心脏的功效和作用

在欧美,卫生部门推荐成人每天摄入3份奶制品。但是很多人担心吃过多奶制品会升高胆固醇、诱发心脏病,所以对其避而远之。其实,很多研究已证实,牛奶是我们身边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全蛋白,它的消化率高达98%,乳脂肪是高质量的脂肪,消化率在95%以上,而且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总结性研究指出,每天3杯牛奶(大约600毫升),心脏病风险能降低18%。

美国哈佛大学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研究者对欧洲、美国和日本的17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研究者发现,牛奶中的乳脂肪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仅如此,牛奶中的含钙量丰富,而摄入充足的钙还可以起到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其中,瑞典一项涉及2.3万男性的研究发现,钙元素摄入充足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相应降低25%。

主持研究的史怀哲博士表示,人们不必过分追求低脂奶制品,其实定量地摄入全脂奶制品同样可以起到护心作用。

牛奶的选购方法

1、感官鉴别:新鲜乳(消毒乳)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无凝结,无杂质,无异物,无粘稠现象。

2、将奶滴入清水中,若化不开,则为新鲜牛奶;若化开,就不是新鲜牛奶。若是瓶装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观察到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的,则都不是新鲜。

3、煮沸试验法:取约10ml乳样于试管中(或透明玻璃杯中),置沸水中5分钟观察,如有凝结或絮状物产生,则表示牛奶不新鲜或已变质。

4、好牛奶,不挂杯:买来的牛奶(没有煮过或微波炉加热过的)迅速倒入干净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后慢慢倾斜玻璃杯,如果有薄薄的奶膜留在杯子内壁,且不挂杯,容易用水冲下来,那就是原料新鲜的牛奶。这样的奶是在短时间内就送到加工厂,而且细菌总数很低。如果玻璃杯上的奶膜不均匀,甚至有肉眼可见的小颗粒挂在杯壁,且不易清洗,那就说明牛奶不够新鲜。

牛奶的功效

1、镇静安神:意大利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牛奶之所以具有镇静安神作用是因为含有一种可抑制神经兴奋的成分。阿瓦洛内建议,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去喝一大杯牛奶安安神。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促进睡眠。

2、抑制肿瘤:牛奶和奶制品干酪中含有一种CLA的物质,能有效破坏人体内有致癌危险的自由基,并能迅速和细胞膜结合,使细胞处于防御制癌物质侵入的状态,从而起到防癌作用。而且牛奶中所含的钙能在人体肠道内有效破坏致癌物质,使其分解改变成非致癌物质,并排出体外。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等对胃癌和结肠癌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促进幼儿大脑发育:乳是哺乳动物出生后赖以生存发育的唯一食物,它含有适合其幼子发育所必须的全部营养素。

4、美容养颜:牛奶中的乳清对面部皱纹有消除作用,可使皮肤保持光滑滋润。

5、全面补充营养:可使动脉血管在高压时保持稳定,减少中风风险;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能增强骨骼和牙齿,减少骨骼萎缩病的发生;使伤口更快愈合。

牛奶对冠心病的好处

牛奶是冠心病的饮食不错选择,目前普遍认为,能降低血胆固醇的食物,均有助于防止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牛奶就是一种可以降低胆固醇的食物,对冠心病有益无害。

另外,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乳清酸,这两种物质,均可以降低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牛奶对冠心病的作用?由此可见,牛奶可以通过这两种作用,降低体内胆固醇,从而达到减缓冠心病发展的目的。牛奶除了上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还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它每100毫升中含有3.3克蛋白质、130毫克的钙,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可谓是高蛋白、低胆固醇食品,可作为补充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

随着年龄的增大,特别是50岁以后的人,骨钙丢失日趋严重,出现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因缺钙引起的疾病也随之而来。牛奶不仅含钙量高,而且吸收好,钙对心肌还有保护作用。牛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老年人,尤其是冠心病病人,如能经常饮用一些脱脂奶、酸奶等食物,对身体良好的营养状况,延缓冠心病的发展很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工呼吸按压心脏方法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场救护中两种并用的急救方法(人工呼吸法、胸外挤压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如果触电人呼吸停止,可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如心脏停止跳动可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解的是人工呼吸按压心脏方法。

人工呼吸按压心脏方法是:

(1)使触电人平躺在较硬的场所(如桌面、硬板床、地面)头部尽可能后仰(如无法后仰,可将其背部垫高)。

(2)松开衣领、领带,衣服过厚时应适当解开一些。

(3)找准心脏部位。(约在在胸骨与肋骨的交汇点,俗称“心口窝”偏上一些)。

(4)救护人在触电人体侧,双手交叉叠起双臂伸直,以手掌根部压在心脏部位。

(5)下压的动作,救护采取弯腰(保护双臂伸直)双肩下垂,以压迫其心脏部位,下压的深度对成年人而言约为3~5cm。

(6)挤压的节奏约1S一次,在下压与放松期间救护人掌根部不能离开触电者身体(以防多次挤压后位置偏离)。

(7)为核实挤压效果,在一压一松的期间应能看出触电人颈动脉的博动。

(8)救护工作应持续进行不能轻易中断,待触电人恢复心脏跳动,即应停止。

如果触电人呼吸停止,心脏也不跳动,双人救护时可分别进行;单人救护时可交替进行,原则是人工呼吸与心脏挤压的交替时间应等长,但最长交替时间不得超过15s。即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两次(或三次)再换用心脏胸外挤压十次(或十五次)。

人工呼吸按压心脏方法上述小编对其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更多人知道了人工呼吸按压心脏的方法有哪些,在对其人员救助时需要采取人工呼吸和按压心脏等方法,要多关注,关注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同时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冬季吃海参保护心脏和血压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冬季气候寒冷,想应对这样的气候,我们对自己的饮食一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标,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在冬季利用海参来达到保护心脏血压的方法就很适宜老年朋友,所以,老年人冬季吃海参保护心脏和血压。

专家提出:冬令时节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蓄养阴精,尤其要注重饮食调理。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早已证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常与天气条件及其变化有关。

冬季由于持续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工作量增大,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同时,干燥寒冷的气候,还容易使老年人患感冒、肺气肿和支气管炎,而这些病症都会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并可诱发心绞痛。那么,老人冬季如何养生才是最好的呢?

中医素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之说,因此,老年人的日常膳食要注意温补肾阳,而海参正是老人冬季滋补的不二选择。

海参是名贵的滋补珍品,列为“海八珍”之首,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海参多糖有广谱抗肿瘤的功效,具有降低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此外海参还有降血脂、抗衰老、美容等多种功效,堪称冠心病、高血脂等病人及老年人的滋补佳品,是冬季保健养生当之无愧的王者。老人冬季如何养生最好呢?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合理的膳食是冬季滋补的首选。

冬季的气候特点会很容易引发各种老年人群常见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更是高发,所以,小编希望老年朋友们能利用身边的常见食材来帮助自己健康过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心脏被刀刺伤的抢救方法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心脏是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心脏停止了工作那我们也就与世长辞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格外小心照顾我们的心脏,那么如果心脏不小心被人们刺伤了怎么办呢?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讲一讲心脏被刀刺伤的抢救方法的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

首先小编给大家说一篇事例,11月22日上午10时,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发生一起暴力袭医事件。一名感染科医生在院内会诊途中,突然遭到1名男子持刀袭击。随后该院发布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暴力袭医事件情况报告》,据该报告描述,最致命的伤情为:“右胸部刀刺伤三处,一处经胸腔刺破心脏,致心包积血、心包填塞、胸腔积血。开胸探查见心包右侧2cm裂口,靠近房室沟处的右心室侧前壁约1.5cm长裂口。”

经医生急诊开胸探查,清除心包、胸腔积血,并行心脏修补术,心包缝合术,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心包、纵膈引流术,胸部伤口清创缝合术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尚平稳,但病情危重,未脱离生命危险。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心脏被刀刺伤,我们得赶紧将患者的伤口绑上止血纱布起止血作用,然后立即送上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警惕心脏性猝死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猝死常为人们所耳闻目睹。有的人在半夜尖叫声中死去;有的人在看电视时突然离开人世;有的人在劳累后吃饭时撒手人寰;有的人在球赛场上一命呜呼;有的人在麻将桌上由于激动兴奋而突然倒地;有的人在激烈体育运动中不辞而别……这些猝死,多为心脏性猝死。

一、何谓猝死和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指一个人在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没有任何特异性的不适和预兆,在短时间内(小于6~24小时)就意外地突然死亡了。引起猝死的原因比较多而复杂,但从统计上可以说绝大多数(约占猝死中的85%或3/4)是因心脏问题引起的。所以,因心脏病引起的猝死,皆称之为心脏性(心性)猝死。心性猝死的特点是来得快,死得快。一般来说,在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者,属于心性猝死。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如脑中风、急性肺梗塞、药物过敏等),仅占猝死中的15%。

二、心脏性猝死是由哪些病所导致

首先,最常见的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时多见。其次,是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心病、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马凡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二尖瓣脱垂等。此外还有,如严重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室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某些血管性疾病,如主动脉瘤、主动脉窦瘤、夹层动脉瘤的破裂、急性肺动脉栓塞、颈动脉窦过敏,以及血液电解质的紊乱,或强心药洋地黄制剂和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等应用失当中毒等,均可招致心性猝死。

三、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机制

所有上述导致心性猝死的病因中,如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栓塞或痉挛、狭窄就可使心肌缺血、缺氧;又如心肌的弥漫性病变或炎症,心脏的传导障碍和自律神经的紊乱,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脏先天性缺陷,药物的毒性,太动脉瘤的破裂等均可导致心电不稳定,心泵血功能丧失,心脏收缩停顿而出现猝死。心电图上的主要表现为心室颤动(此前多有室性心动过速),异常缓慢的心律失常,心脏的肌电分离,以及心室静止(心跳停顿)、心电图纸上仅有一条基线而无心电活动的P-QRS-T波。

四、心脏性猝死的表现和判定

前已述及,心性猝死是在死前无任何先兆而突然意外死亡。但有的病人在死前数分钟或1~2天内可有心前区胸部闷痛、心悸、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象。一旦进入猝死,则立即意识不清,神志丧失,可现抽搐、心跳(脉搏)停止跳动,呼吸变浅变缓慢而停止。有的病人则在夜间睡眠中出现异常鼾声或惊叫而无先兆地死亡。心电图片上先可记录为心室颤动,继而心电停止而无心电图波出现。

五、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心性猝死也并非绝对不可预防。对其预防,首先应对易导致心性猝死的原发病进行治疗。老年人要防治常见的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要做到定期体检,平日饮食合理,适当活动,平衡心态,胸怀豁达,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劳逸适度,避免过度兴奋和激动,还要减肥防胖。在这些总的原则下,具体应抓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预防冠心病。对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应重视进行治疗,使之控制在理想的达标正常值范围内:

2.对有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可疑人员,除应用抗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外,宜争取作冠状动脉造影,视病变情况考虑安装冠脉支架或冠脉塔桥手术。

3.罹患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热的心脏病人,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诱发心衰或并发心肌炎。

4.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心跳过慢者,常头晕或有晕厥史者,应安装心脏起搏器。

5.有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LownⅢ级以上)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应进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具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还可安装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

6.对有心脏室壁瘤或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可安装膜性支架)者,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有预激征候群的病人,可作旁道射频消融术。二尖瓣脱垂者可考虑瓣膜置换术。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者,可作介入性手术治疗或作左室流出道成形术。

7.近年来运动期间发生猝死的情况屡见不鲜,故对运动量特大的、竞争性过于激烈的、对心脏负荷超重的体育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大型体育活动,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年轻人也应事先做严格的体检,做心血管有关的实验与检查,以确保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老年时期保护心脏的措施

全文共 2178 字

+ 加入清单

人到老年身体的各个器官机能减退,心脏也大不如从前。而心脏是人的生命之泵应该好好保护。那么,人到老年该如何保护心脏呢?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老人养生保健知识。教你老年人保护心脏的措施

中老年时期保护心脏的措施

1.培养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当您与人争吵、生气时,会使您的心血管系统产生明显的反应,表现为脉搏跳动加快,血压上升,有时面色苍白,手脚变旗。甚至—气卧床不起。这一切都说明紧张可引致心脏血管疾病。长期的情绪紧张,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甚至心律不齐。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性格,处理工作、待人接物要平心静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避免急躁、发怒,要胸怀若谷。

2.积极治疗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容易合并冠心病的疾病

国外有人报告,如收缩压大于180毫米汞栓时,其冠心病的发病率约为120毫米汞柱者的6倍。我国的调查资料表明,冠心病人约60一80%并发高血。

3.注意饮食调配,避免高脂食物:饮食中的总热量不宜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的人尤应避免发胖。超过正常体重标准者,除适当减少饮食中总热量外,还应控制食量。脂肪摄入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应超过10%,并限制酒、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40岁以上的人即使血脂不高,也要避免经常食用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有人报告,饮食中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地区,冠心病发病率也较高;而饮食中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低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较低。应少吃动物性脂肪及台胆固醉较高的食物。

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醉含量,所以患有冠心病的人,吃植物油较适合。要提倡饮食清蛀,多食蔬菜水果等合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多食富合植物蛋白的食物如豆类及豆制品;在可能条件下,尽可能以茶油、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等为食用油。

4.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

参加体力劳动及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增强心脏血管的调节功能至碧空脂肪代谢颇为有益,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但是体力活动量要根据自己原来身体情况,即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来确定,以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对老年人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以散步、打太极、做气功、做保健体操为宜。

5.药物预防: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如能注意以上各点,较依赖某些药物降低血脂更为可行而有效。不过对于中年以上的高脂血症病人,尤其有心绞痛发作者,适当地服些药物,如维生素C、路丁、烟酸肌醇等,对于降低血脂及防止冠心病的发展也是必要的。

(1)心跳过缓

中老年心脏的主要变化是心搏次数减少,医学上称之为心动过缓。一般认为,窦性心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窦房结对自主神经反应性降低,这是病态的表现。窦房结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主要改变是,p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其窦房结内的弹力纤维、胶元纤维、网状组织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变粗,有脂肪组织浸润,大约从37岁开始增加并与年龄成正比,这是心跳变慢的根本原因。所以,60岁以上老人的心率每分钟55次以上,只要节律规正,即属正常。如果每分钟50次以下,并伴有心律不齐,经过运动或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心率仍不增加或增加很少,则属病理性变化。

(2)心搏量减少

随年龄增加,血管壁逐渐硬化,外周阻力加大而使心脏负荷增加,时间久了,左心室变得肥厚和肥大。同时,心肌的收缩力也随之降低,使心排血量减少,容易使心、脑、肾各器官的相对供血不足,出现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视物不清、经常疲劳等症状,这说明有脑缺血的情况存在,应及时诊治。

(3)心律不齐

老年人心脏的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心律紊乱,而病人又常无自觉症状,只有在体检时才能发现。然而,严重的心律紊乱可在数分钟内造成死亡,较多见的是房性早搏及心房纤维颤动。这是由于人到老年后,窦房结、结间束、心房肌退化性变化的原因,另外,也与老年人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关。轻度心律紊乱不需要治疗,而重度心律紊乱易造成心力衰竭,需及时而妥善地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4)收缩压增高

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定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幅度,当情绪紧张、焦虑、运动量过大时,可使血压升高。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是动脉硬化的标志。此外,收缩压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而舒张压却保持相对稳定。于是有人认为,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无关紧要。中年情感驿站,其实并非如此,收缩压过高也会影响心、脑、肾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加重动脉硬化等。60岁以上老人血压在20/12千帕(150/90毫米汞柱)属正常,超过此值,可采用药物治疗,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纤维类食物:

纤维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着同样作用,特别是能保护心脏。

2.大蒜:

蒜是保健食物。它能带走有损心脏的胆固醇;蒜能降低引起心脏病理的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还能够降低血小板的粘滞性,阻止血液的凝固,预防血栓的形成。

3.洋葱:

洋葱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效能。不论是生吃、油煎、炖或煮,洋葱永远是心脏的“朋友”。

4.茄子:

它能够限制人体从油食中吸取胆固醇,并能把肠内过多的胆固醇裹在一起带出体外。

5.豆类:

豆类食物特别是黄豆,都含有大量亚麻二烯酸,能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的粘滞性。

总结:老奶奶人的身体非常的衰弱,如果不加以好好的保护就会带来疾病危害,甚至是生命危险。老年人的心脏更是尤为重要,赶紧来学习下吧,保护好老人心脏安度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胎儿到婴儿,心脏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胎儿的小心脏问题,很多父母都不由纳闷起来。难不成胎儿的心脏会和成人的心脏一样有规律吗?在疑虑过后,由小编告诉大家,胎儿到婴儿,心脏有哪些区别呢?

胎儿的心脏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发挥功能呢?

当心脏开始跳动,并且循环系统彻底封闭之后,心脏就已经开始发挥功能了。这一般发生在怀孕后26~30天之间。胎儿的心脏可以促使血液循环,并促使血液通过胎盘。尽管母婴血液并不混合,但它们通过胎盘的薄膜交换氧气和营养。

胎儿的心脏是什么样子呢?我听说它和成人的不一样?

胎儿的心脏确实和成人的不一样。血液流经心脏的方式不一样,这是因为胎儿是通过胎盘,而不是肺来获得氧气。左右侧的心腔之间存在联系,这是胎儿在子宫内存活所必需的,而出生后这种联系必须立刻消失,否则婴儿就不能在外界存活。胎儿的正常心率范围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而成人的却是60~90次。

从胎儿到婴儿的过程中,循环系统是怎样转变的呢?

这可以算是一个生命的奇迹。随着脐带的剪断,所有的压力都发生了改变。几个小时之内,卵圆孔(左右心房之间的空洞)和动脉导管(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都会自发闭合。有时候它们没能正确地闭合,就会发生持续性胎儿循环。这时就需要使用吲哚美辛甚至手术治疗,以关闭动脉导管。相反的,在出现某些心脏先天缺陷,比如法洛四联征和大血管错位时,持续性胎儿循环可以将含有氧气的血液送往全身,这反而能维持婴儿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保护心脏健康的八大最佳食物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红苹果

红苹果的果皮颜色是红色的,红苹果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纤维素等,红苹果具有保护心脏、提高人体记忆力等功效。因此,平时应该多吃些红苹果。

2

菠菜

菠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菠菜中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称为是“营养模范生”,常吃菠菜还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因此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也可以常吃些菠菜。

3

三文鱼

三文鱼能够生吃,三文鱼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降低血脂、保护脑部等功效,因此平时可以常吃些三文鱼,尤其是野生的三文鱼营养和味道更佳。

4

牛油果

牛油果中富含不饱和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常吃牛油果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美国心脏协会认为“常吃牛油果,心脏疾病远离我”,可见牛油果具有预防心脏疾病的功效。

5

红酒

红酒具有帮助消化、消除疲劳等功效,而且每天喝些红酒还具有预防心脏疾病的功效。因为红酒中含有降低人体坏胆固醇的物质,从而能够降低患有心脏疾病的风险。

注意:喝些红酒虽然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然而如果喝了大量红酒的话,则反而会危害身体健康

6

大蒜

大蒜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够防治胃癌,而且能够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因此,平时可以常吃些大蒜,比如在炒菜、炖汤的时候就可以放入几颗大蒜。

注意:吃完大蒜之后,嘴巴会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大蒜气味,因此,平时在吃完大蒜之后应该及时刷牙。

7

番茄

番茄是人们常见的食物之一,番茄中富含抗氧化物质,具有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生率,从而达到保护心脏的功效,对于心脏功能较差者可以常吃些西红柿。

8

核桃

根据研究发现核桃中含有对人体心脏健康有益的成分,还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等,核桃被称为是“心脏健康食品”,很多科学家发现核桃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特别提示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心脏在哪边左还是右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心脏是脊椎动物的中心器官,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它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1.心脏的位置

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重量约250克。心脏的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

2.心脏的构成

心脏由心肌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左心室内壁是最厚的,这四个腔分别是体循环,肺循环的必经之路。

心脏对人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因此生活中要加一些辅助手段来保护心脏。如低盐低脂的饮食,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锻炼身体等,都有益心脏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心脏卫士能够诈骗老人的原因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意识的增强,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利用健康讲座、免费出游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医疗器械,致使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为何医疗器械推销及诈骗会盯上老年人?老年人如何才能走出医疗器械消费误区,回归理性消费?心脏卫士能够诈骗老人原因你知道吗?老人如何防范医疗器械诈骗,一起和看看吧。

年老多病,渴望健康长寿

很多老人初衷只是想让自己更健康,自己少受罪,子女少受累,但却事与愿违。人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各种慢性病找上身来,尤其在看到周围老友一个个离世后,害怕疾病与死亡的心理也与日俱增。于是,“花钱买健康”便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共识。

正确认识生老病死,多培养兴趣爱好

生死病死是自然规律,老年人要正确对待疾病,有病应当到正规医院去看,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同时,要树立同疾病长期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再加上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以达健康目的。另外,老年人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老年活动,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老人还要不断接受新信息,以免让不法分子钻空子。

老年人要学点医疗保健知识

老年人要多学习科学医疗养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善于甄别骗子的陷阱。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介绍,医疗器械的生产门槛较低,产品标准也很低,一般只需要通过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性评价、卫生学检验,而不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因此保健食品不能宣传疗效,否则就是违规行为。由此可见,所谓“高科技产品”包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实际上是天大的谎言。医学专家提醒老人,医疗器械不能替代药品来治疗疾病;保健食品有一定的适宜人群,且不可听信“包治百病”的夸大宣传,要根据自身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器械,更不可轻信街头巷尾来历不明的讲座及产品推销。

家人帮助掌握老人防骗小知识,避免受骗,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人常做负重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老人很注意健康问题,为了身体健康会经常去锻炼身体,一些不服老的老人还会挑战刺激运动,但要提醒大家,老人不适合做爆发性上肢运动,特别是有心脏问题的老人。那么,有心脏问题的老人怎么运动?很多老人喜欢负重锻炼健身,那么经常负重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吗?我们和一起看看吧。

有报道称,部分心脏有问题的老人在做上肢性肌肉锻炼时,尽管运动并不比全身性活动量大,但却更容易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脏血管的代偿功能也有所退化,在进行负重的、突然爆发性的运动时,如举哑铃、拉拉力器等,心脏为了供血给运动中的肌肉,进行强力的收缩。此时,心率短时间内提高了20~30下。这样的行为对于心脏有问题的老年人来说,是不可取的。在做上肢突发性的爆发运动时,由于血管收缩的不平衡,容易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因此,中医建议心脏有问题的老年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选择全身性的运动以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运动是人的快乐之源。运动锻炼,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而且还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坚持经常运动的人,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肽类物质,这种富有魔力的物质,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其中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而这种愉悦的健康心理,往往是人能够战胜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肽一般只能存在2~3天。要想使大脑不断分泌“内啡肽”,就必须经常进行运动锻炼。

老人经常负重锻炼对心脏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度锻炼,家人多学习老人健身安全小知识,时刻保护老人健身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10种最毁心脏的职业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10种最毁心脏职业

下面列举了10种有害心脏健康的职业。

1、久坐型工作。比如办公室文秘。美国梅奥诊所心脏病专家马莎·格罗根博士表示,工作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心脏病危险更大。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但久坐会导致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多种分解脂肪的酶水平下降。专家建议,经常起身或走动,或者站立工作。

2、消防队员。消防队员是一种空闲时间多但又突然有紧急任务的职业。国外有研究发现,在工作岗位上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的警察和消防队员的比例分别高达22%和45%,而其他工作岗位因心脏病去世的比例仅为15%。当然,较大的工作压力、较长的工作时间、压力大以及暴露于一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等都可能是诱发心脏病的因素。

3、公交司机。公交司机肯定是长时间坐着工作,而且精神高度集中。有研究显示,台北的巴士司机高血压的比例高达56%,其他行业员工的平均比例为31%。巴士司机高胆固醇、体重过重的比例也比较高。

4、倒班员工。医生、护士、车间生产工人都属于倒班员工。倒班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节奏,生物钟则是人体调节血糖含量和血压的关键机制。还有一项发现显示,夜班工人抽烟的比例更高。

5、酒吧服务员。虽然美国很多地方已经制定了餐厅和酒吧禁烟的规定,可往往执行不够严格,这些场所的服务人员自然也经常被迫吸到顾客的二手烟。有研究显示,二手烟是增加心脏病风险的一大罪魁。专家提醒,在这种地方工作,一定要注意通风。

6、桥梁隧道工人。美国纽约市1988年对5000多名桥梁隧道建筑工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5%。研究人员认为是因为这些建筑工人往往在密闭通道中工作,会吸入更多一氧化碳。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会加大心脏病的风险。

7、流水线工人。类似这种流水线的工作往往对工作人员要求很高,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又无法控制生产线上其他领域的工作,只能埋头做自己的事。有研究人员指出,不能掌控自己的环境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压力因素。有人对1、1万名英国公务员进行调查发现,对自身岗位控制力较低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8、长期超时加班的工作。在一项对英国公务员健康状况研究中发现,每天工作11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的人,相对于每天只工作七八个小时的人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要高出67%。缓解的办法很简单,专家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健康食品,保障充足的睡眠,每周要保证一定的锻炼次数等等。

9、无健康保险的工作。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没医保的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特别是心脏健康情况不佳,而如果没医保的成年人一旦拿到医保,其健康水平往往会提升。

10、失业。这时候人们往往不是无事一身轻,反而更容易遭遇心脏病风险。毕竟,失业之后的生存压力要大得多。2009年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失业的人本来身体没病,却可能在失业一两年之后出现新毛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另一项研究还显示,如果失业并非是自身的原因,比方说因为工厂关门、公司倒闭而失业,那么失业者出现中风的风险要翻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人心脏就是怕生气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50岁那年,我的心脏就不行了,一次剧烈的心绞痛超过了20分钟,用硝酸甘油都不管用了,差一点没把我疼死。医生说我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离心肌梗死不远了。

老主任却说,我帮不了你,还要你自己救自己。“我不吸烟,也很少饮酒。喜欢吃荤,但也不多,以往也没得过风湿病和气管炎,不是风心病和肺心病。我找不出自己发生心脏病的原因。”

“爱生气吗?”老主任问。真叫老主任问着了,我就是有好生气的毛病,而且总是把气憋在肚子里。就说那次心脏病发作吧,是因为单位分房子,有一套80平方米的大点的房子本来应该分给我这个“正高”职称的,可领导偏偏分给了他未来的女婿。同志们都让我去上告,我想,胳膊哪能拧过大腿,忍了吧!我也知道这口气出不来,憋到心里去了。

“这就对了!”老主任说,“心脏就是怕生气!你只要改掉生气的毛病,就是自己救自己了。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死的吗?是被他女儿活活气死的。那是公元649年6月的一天,老臣尉迟恭和程诰命夫人(程咬金之妻)一起来勤政殿面君,揭穿了高阳公主骗取诏书强休驸马之嫂(公主的妯娌),辱骂公爹,逼死宰相房玄龄的真相。李世民方知自己是受了女儿欺骗,害死了曾参与玄武门之变,帮自己登上皇位的老臣,深感痛悔不已。遂宣高阳公主问罪,却遭公主顶撞。一气之下,感到胸痛难忍、憋闷窒息。”

很显然,李世民猝死是以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脏性猝死”,发病不到一个时辰,来不及抢救即一命归西。

最近美国一项对近13万名成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揭示了心脏怕生气的证据。爱生气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生气可看作是与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和肥胖等因素并列的心脏病发作的高危因素。

老主任分析说,人的情绪与大脑边缘系统特别是下丘脑有密切关系,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高级中枢,它调节全身激素的释放。大怒之下,体内激素分泌过多,血液中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交感素等血管活性物质促使心跳过快,血液循环加速,像洪水一样地冲击血管和心脏,使血压骤然升高,心脏负荷加重,耗氧量剧增,心肌细胞受损,心律失常,直至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等而致死。

“不过,你还没到那种程度。”老主任说,“也算给你敲了警钟!”

老主任还教给我一些疏解情绪、不激怒、不生气的策略。从那,我一点点改掉了好生气的毛病。实在有气,去找亲人、朋友,把气发泄出来,决不闷在肚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当中,心脏病现在已经经常危害着我们身边的亲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多加了解它,掌握它,这样才能在突发疾病的时候,我们能更好的去处理去解决,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心脏性猝死临床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培训果/搜集整理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

①心音消失;

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

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

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

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

①复苏开始的迟早;

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

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

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症),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由我们为大家所了解到的,上面还有很多突发心源性猝死该如何正确急救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去学习,才能够了解更多疾病急救知识。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生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助我们身边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做好这12条心理可远离心脏疾病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专很多老人都受心脏病的困扰,但是有什么方法呢?一下的12条习惯或者是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来缓解或者是治疗这种病,每天要多笑一笑,大笑比苦脸能让人多燃烧20%的卡路里。那么,你对做好这12条心理远离心脏疾病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身心放松,排除杂念

瑜伽、冥想和太极等运动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提高身体免疫力。研究发现,经常做瑜伽会减轻身体某些部位的炎症。而炎症和其它慢性症状一样都是心脏病的主要诱因。因此,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自己的身心放松,排除杂念,对心脏健康会很有好处。

2.和朋友保持联系

长时间独处对人的身心健康都不利,这与是否患心脏病无关。研究显示,处于心脏病发作恢复期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如果不与人来往,很容易发生心绞痛和其它一些问题。因此,走出去和朋友放松一下吧,当然前提必须是真正的朋友。

3.抛弃完美主义

众所周知,追求完美的A型血人群是心脏病的高发人群。内心充满敌意和愤怒是A型血人格的一个常见特征,有研究显示,敌意和高血压、超重等现象一样可以作为判断有无心脏病的标尺。因此,对于未来,还是多往好处想想。保持乐观才能保护自己的心脏。

4. 不要怀恨在心

愤恨比宽恕更容易使人产生焦虑,并带来较高的心率。因此,学会原谅不仅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还有益心脏。

5.开怀大笑

研究显示,大笑比苦脸能让人多燃烧20%的卡路里。较低的卡路里不仅会让人身材苗条,还能让心脏工作得更卖力。同时,欢笑也能改善血管功能。因此,多笑一笑吧。

6.不要饮酒过量

过量饮酒会使甘油三酯增高,还会引起高血压甚至心脏衰竭。但是,适量饮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杯,男性不超过2杯,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7. 控制摄入咖啡因

咖啡因会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度和压力荷尔蒙水平。压力荷尔蒙则会引发怒气。因此,日常应该控制一下咖啡、茶和减肥汽水的饮用量。

8.避免不必要的感情投入

不是指人,而是指不要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大动干戈。研究发现,足球比赛输掉的一方心脏病发作的几率较高。曾有数据显示,在1980年美式橄榄球“超级碗冠军赛”中,“匹兹堡钢人队”以31:19送走了“洛杉矶公羊队”之后,美国洛杉矶县的心脏病死亡率和整体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急剧上升。而在1984年,“洛杉矶公羊队”以38:9大胜“华盛顿红肤”之后,该县的死亡率竟然下降了。

9.平衡饮食

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家禽肉、鱼肉和全麦食物,这样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有益于心脏健康。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在内的平衡饮食能稳定血糖,还能稳定情绪。

10.抑郁症要及时治疗

身患抑郁症会增加心脏病风险,还会减少寿命。因此一定要及时就医。冥想、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都会有一定疗效。

11.保持充足睡眠

每天应保持6-8小时睡眠,睡眠质量也很关键。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症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元凶。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会在夜间醒来,无法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而只有实现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才能自然降低荷尔蒙水平和血压,否则就会造成高血压和心脏病。

12.多运动

跑步、步行、游泳、甚至舞蹈等有氧健身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强壮心脏,还能治疗抑郁症。它们可以促进心脏跳动以及全身的血液流通。专家建议最好每天或每周多次进行有氧健身运动。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怎样治疗老人心理问题?国外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丧偶老人的心理特点?老人自杀的心理特征是什么?长寿老人五大心理特征?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经常打球能长高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父母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今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长的一表人才。孩子的身高与父母的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增加身体的高度。比如平时适度的运动,那么,经常打球能长高吗?这是很多人好奇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更多的内容请看下文的更多介绍。

青少年经常参加篮球、可使全身各部位肌肉都得到活动和锻炼,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使长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营养供给充分,有利于成骨物质的合成,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有利于身高增长。”

除了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外,还应该注意营养,保障充足的睡眠等。如果后天的影响因素还不能使孩子达到理想身高,在骨骺线还未闭合的时候采取一定的医学手段,帮助孩子达到理想的身高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骨骺线还未闭合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取得的效果是最理想的。虽然打篮球能促使长高,但是一定是在骨骺线未闭合的时候才管用,如果骨骺线已经闭合,即使做再多的运动,也没有长高的可能性,这个时候要想达到理想的身高,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研究证实,绝大多数中国汉族儿童的身高突增高峰为女童12岁左右、男童14岁左右;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在11~13岁之间,男童为13~15岁之间。为了让孩子长得高一些,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在生长快速期的营养、运动等问题。

经常打球能长高吗?经常打球是有助于身体的长高的,对此希望大家都可以放心的运动。如果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身体发育的关键的这几年来积极的运动,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同时生活作息要规律,还有就是饮食上要科学的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咖啡对心脏的影响有哪些呢?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在那些因基因构成导致咖啡因代谢较慢的人中,每天喝2杯至3杯咖啡的人较之拥有相同基因构成,但每天只喝1杯或更少量咖啡的人,其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加36%。如果他们每天饮用咖啡的量达4杯以上,那么其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会相应增加64%,那么咖啡对心脏的影响有哪些呢?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艾哈迈德·埃尔-索海米(ahmedel-sohemy)是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他说:“我们的数据资料显示,咖啡因在人体内逗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它所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那些咖啡因代谢较快的人,如果他们每天喝2杯至3杯咖啡,那么他们就会比那些拥有同种基因构成,但每天只喝1杯或更少量咖啡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少22%。

自然刺激物

近期的其它一些研究突出说明了喝咖啡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此前,一项针对荷兰男性与女性的研究显示,大量饮用咖啡的人,其患心血管疾病和ii型糖尿病的几率较低。

2005年公布的另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常常饮用无咖啡因咖啡的人和饮用普通咖啡的人相比,前者血液中含有的某些胆固醇水平较高。

但是,人们关注更多的则是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潜在的负面影响。这一新的研究成果对下面这一理论表示支持,即咖啡因这种天然的刺激物会防碍一种被称为腺苷(adenosine)的激素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管变得狭窄。腺苷的作用则是让血管保持宽敞。

一种基因的变异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携带的一种酶的突变基因能够分解人体内的咖啡因。埃尔-索海米说,那些体内携带有两份cyp1a2*1a基因的人,分解咖啡因的速度比那些体内携带cyp1a2*1f基因的人快4倍。

埃尔-索海米和他的同事对2000余名心脏病患者和年龄、性别及居住区域相对应的相同人数的健康人进行了dna分析。他们这一研究显示,携带有cyp1a2*1f基因的人,每天喝2杯至3杯咖啡会使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加36%;每天喝4杯或更多的人,其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将增加64%。血液中咖啡因水平的增加会阻碍腺苷的作用,导致血管收缩,最终则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埃尔-索海米说,在这项研究中,大约有55%的人携带有减缓咖啡因代谢的基因。

而那些携带有同型结合的cyp1a2*1a基因(即携带有两份快速代谢咖啡因基因)的人,喝咖啡却能减少他们心脏病发作的危险。研究显示,在那些参与研究的志愿者中,每天喝2杯至3杯咖啡会使他们心脏病发作的危险降低22%。

报道说,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对基因如何影响咖啡对心脏病发作危险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埃尔-索海米强调说,尽管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否携带有cyp1a2*1f基因,但每天只喝一杯咖啡对身体是没有什么负面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人心脏衰竭的诱因有哪些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人老了,身体往往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心脏衰竭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大多数额老人家心脏衰竭都是有诱发因素的,那么老人心脏衰竭的诱因有哪些呢?

(1)感染:感染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尤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占所有的诱因的一半,患肺炎的老年人9%死于心力衰竭,还有泌尿系统,胃肠道系统及胆道系统感染等,感染常常伴有发热,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感染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心肌血供减少,从而加重心肌氧的供需矛盾;感染时病原微生物所释放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肌并抑制心肌收缩力;呼吸道感染还可因气管与支气管收缩和痉挛,影响气道的通气和肺的气体交换,使心肌供氧减少,肺血管床收缩则可加重右心负荷;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还可能导致风湿性心肌炎及心瓣膜的损害,所有这些均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由于发热,心率快,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下降,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急性左心衰,呼吸道感染易发生低氧血症,使心肌缺氧促发心力衰竭。

(2)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也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十分常见的因素:过度劳累可加重心脏负荷,一旦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即可诱发心力衰竭;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可引起心率加快和外周小血管收缩,继而诱发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型如各种心动过速和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辟谣朝左侧睡会被压迫心脏吗?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谣传:在生活起居中,大家常常听见那样的叫法:入睡不可以朝左侧睡,不然会被压迫心脏,那麼这个是真的吗?

实情:事实上,朝左侧睡觉并不会对被压迫心脏,更不容易对心脏导致损害,朝左侧睡对心脏的危害还比不上慢跑大。

北京安贞医院特需诊疗科主任医师杨红霞表述称:朝左侧睡会被压迫心脏的叫法,是沒有科学论证的。采用不一样的姿势入睡,大家人体的血夜会分配。例如站着的情况下,因为作用力功效一大部分血夜集中化在腿部,平卧的情况下,存储在腿部的血夜流回至心脏,此刻回心力量会增加,提升了心脏的压力,假如朝左侧睡,心脏处于更低处,回心力量会大量。

可是对心脏作用一切正常的人而言,孕妇左侧睡对心脏的危害小到彻底能够忽略。杨红霞表明,大家慢跑或上楼梯时,给心脏提升的负载远远地超过朝左侧睡对心脏的危害。并且,晚上睡觉,人并并不是维持一个姿势不会改变,会在不一样的姿势中间转换。

可是针对特殊家庭,例如慢性心衰病人等心脏作用不全的人而言,朝左侧睡的确会让心脏的压力会更重,会出現闭气等难受的觉得。

拓展阅读文章:特殊家庭哪些姿势入睡最好是

平躺着被觉得是合适大部分人的姿势。采用这一睡觉姿势时,后背和颈部的全身肌肉处在释放压力情况,对脊椎没什么工作压力,有益于入眠。汕头大学医科院睡眠质量国际医疗负责人李韵详细介绍说,但一些特殊家庭更合适侧睡姿势。“假如打呼噜情况严重,或有急性支气管炎、鼻窦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便缓解病症,一般提议选用侧卧。”

对于此事,杨红霞也做出表述:“打呼噜的人晚上睡觉选用侧卧,它是对的。气体是根据鼻部、咽部、咽喉、支气管进到到肺脏,假如咽部和鼻子因鼻窦炎、下鼻甲肥大等造成气管狭小,气体进到这种狭小的位置就非常容易出現打呼噜状况。除此之外,咽部的气管就在舌头处,晚上睡觉嘴巴全身肌肉处在松驰情况,假如采用仰卧,松驰的全身肌肉在作用力功效下便会往后面坠,从而造成咽部变小,更非常容易睡觉打呼噜。因此,采用侧卧能减轻此病症。”

权威专家表明,针对颈、后背有病症的病人,侧睡一定水平上延伸了脊椎,可减轻背疼。“根据左侧卧睡再加抬高上身,胃食管返流病人能够让食道高过胃里,胃液不容易反流。”李韵称。

此外,医师一般提议孕妈妈朝左侧睡。权威专家表明,这类睡觉姿势可使右旋孑宫转为直位,进而降低从而造成的胎方位和孕妇分娩出现异常风险性,还能防止孑宫对下腔静脉的被压迫, 提升孕妈妈的心力排出来量,降低水肿,改进孑宫和胚胎的血夜注浆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