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优秀20篇】

浏览

3724

文章

32

篇1:花园头抗日纪念碑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1938年3月16日,小沽河沿岸花园头村等10余村的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员和民众,在中共莱阳县委和第九区委的组织领导下,在小沽河东岸阻击由平度进犯莱阳的300余名日军,打死75名,粉碎了日军不战而夺取莱阳,进而侵占整个胶东地区的企图。在此一战中花园头村民众66人被害。现在在花园头村东建立了花园头抗日纪念碑,纪念碑坐北面南,正面镌刻着“花园头抗日纪念碑”8个大字。

花园头村:花 园 头 村 村名由来 明朝正统7年,王氏由平度风山埠迁来建村。立村时村北有一花园,村座落在花园之前,故命名为花园头村。政区人口 位于院上镇驻地正西2.5公里,西临小沽河3公里,南临大沽河4公里,北距武备镇所辖村庄2公里,院(上)荆(家庄)路从村东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耕地总面积3700亩,有居民447户,人口153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苏中四分抗日烈士纪念碑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东台市三仓镇新五村境内

三仓烈士陵园是在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亭的基础上,逐渐扩建起来的,粟裕将军为陵园落款。陵园原占地面积为2.34亩,1980年开端扩建,现已扩大到64.7亩,陵园重要由“抗日烈士”和“粟裕将军”两大主题的纪念建造群所组成。

抗日烈士纪念亭,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由开明绅士施景程等发起捐资,苏中四分区党委、行署积极支持,于1945年2月动工,当年7月竣工。烈士亭坐北朝南,高19.6米(含基座高度),呈五角形,当地人称为“五角亭”,原为木质结构,建国后,于1958年、1965年、1980年三次进行建筑,现在烈士亭,顶部为琉璃瓦,顶尖为陶瓷葫芦顶,立柱、栏杆都为钢筋混凝土构造。亭内上方吊挂苏中四分区专员梁灵光手书的“烈士亭”横匾,亭柱楹联亦为梁灵光所题,上联是:“碧血赤忱洒江山三敌驱除成解放”;下联是:“苍松翠柏依亭墓五星照射记功劳”。亭内正中立有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一块,高1.4米,宽0.83米,厚0.22米,质地为白玉石,于1945年7月7日落成,碑文计784字,由苏中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政委卢胜、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符确坚、专员梁灵光独特署名,纪念碑的反面镌刻有120名抗日烈士的英名,今人肃然起敬.

陵园中部,建有抗日烈士纪念塔。原塔为砖塔,建在烈士亭的南侧,只有五六米高,因多年雨水浸蚀而倾坍。1980年,三仓镇人民政府扩建三仓烈士陵园时,在陵园中部建造抗日烈士纪念塔,于1984年底建成。纪念塔座西朝东,塔基占地1亩,塔高20米,双层护栏,塔身正面嵌有陈毅元帅题词“立德立功,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塔北侧,矗立着新四军兵士跃马东进抗日雄姿的雕塑,还有南京军区赠予的曾在对越自卫回击战中立过功的-122-炮。

三仓镇是当年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于1941年初率部驻扎三仓吴家桥,历时4年之久。粟裕将军在这里指挥若定,决胜千里,处处都留下他征战的脚印。1975年5月粟裕将军又来三仓探访老区人民。为纪念粟裕将军在三仓引导人民勇敢抗日的劳苦功高,三仓镇人民政府决定在陵园内兴修粟裕将军纪念堂。纪念堂为苏式古修建,面积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原中共中心军委副主席张震为“粟裕纪念堂”题名。纪念堂内摆设有粟裕将军生平简历、历史照片、半身胸像和夫人楚青敬献的花篮。还有陈丕显、梁灵光、周巍峙、章蕴等老同志题词多幅。

根据粟裕将军生前遗言,1984年4月19日,夫人楚青楷子女前来三仓烈士陵园,安葬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并在墓穴周围栽上七株松柏,象征解放战斗初期粟裕将军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当年6月,在粟裕将军部分骨灰安葬处树立石碑,作为永恒纪念。

陵园内还有建国前后为革命牺牲的林少克、何德越、贺德和刘建军烈士墓四座。林少克烈士是福建省温和县人,生前系新四军八纵三旅七团团长,1946年9月10日在攻打海安战役中就义后安葬在三仓烈士陵园。1975年5月,粟裕将军亲身为林少克烈士扫墓,流着泪水动情地说:“战役年代,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呀,咱们要永远记着他们!”

三仓镇:东台市辖镇。1957年为三仓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45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7万。安(丰)弶(港)公路、黄海公路过境。三仓河、梁垛河、潘堡河贯穿其中。辖仓西、朝阳、华美、王垴、合兴、九圻、丁村、仓东、官圻、新兴、湾洋、一仓、三余、沙灶、北行、薛行、新强、七一、八一、古舍、吴墩、仓胜、三渣、绍河、西舍、五苴、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4年8月21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浦东支队在支队长朱亚民的指挥下,依靠有利地形,伏击日本侵略军于六灶朱家店(今六灶镇会龙村)。战士们敢打敢拼,一举歼灭日军34名,我军无一伤亡,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以后,这一成功战例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作为步兵连第一优秀“进攻战例”写进教材,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纪念这一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在浦东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典型战例,1986年5月15日六灶乡人民政府在伏击战原址树立了由朱亚民同志题字的“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

地址:六灶镇会龙村

邮政编码:201322

电话:58162434传真:58165700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公共交通:张南线、南新线、龙芦线、惠松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莱西南县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莱西南县抗日烈士纪念碑为莱西市文物保护单位。

莱西南县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莱西市店埠镇店埠村东30米,年代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79.9.12,莱西南县抗日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店埠村:莱西市店埠镇店埠村地处镇政府驻地,共有720户,2653人,党员121人,耕地3892亩。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积极搞好四个促进,坚持高起点抓规划,立足农业,重视发展工商业和个体经济,积极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后获得莱西市文明村庄、莱西市五个好党支部、模范村委会、莱西市小康村等荣誉称号10多个。 以工促农 大力发展工商业和个体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为原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原平市段家堡乡官地村西北约200米奶奶山腰。民国三十五年(1946),崞县政府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在村西北石口立碑。碑由四块石灰岩组成,通高3.4米,碑身为正方体;梯形盖顶,盖高0.8米。碑身高1.6米,宽0.7米;下游基座。碑阳楷书“抗日烈士纪念碑”,左右刻“祭崞阳抗日烈士诸同志”碑文和烈士名录。碑阴镌刻“精神不死”、“前仆后继,功在国家”题字。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官地村:官地村位于原平市段家堡乡东部,紧临土壑村,西山循环路由西向东途经村庄,官地村是西山地区最大的村庄,也是革命老区,村北拥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土地辽阔,人杰地灵,官地村是原平市主要产煤区,原有三座煤矿,现已被忻州地煤集团整合。相传,唐朝李靖王曾在此设过王府,挂“兴安大观”牌匾,故曾名兴安镇。全村耕地面积3131亩,总户数580户,人口1781人,共有劳力1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四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四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城中街道城中社区中山公园内,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是为纪念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四会马房守军抗日阵亡将士而建。占地面积约56平方米。坐北向南。碑为四棱台柱体,高6米,碑身正面阴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碑座方形,高1.86米,镶嵌花岗岩石,上面刻有立碑人名字和立碑时间。碑台正方形,边长7.5米,台高0.64米,四边设有0.5米高的围栏,口阔1.3米。碑前有英制铁炮1门。现今,纪念碑对研究四会的抗战历史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986年,四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中社区:城中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从化区良口镇流溪河水库大坝旁,年代为194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纪念碑基座边线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良口镇:良口镇地处从化市北部,距从化市区25公里,总面积530.8平方公里,总人口37139人,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委会。境内有美丽的流溪河和流溪温泉度假区,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山区镇。 良口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旅游资源丰富,与流溪温泉度假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湖度假区、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让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为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年代为1944年,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韩集乡迟桥村西1000米。

1979年1月11日,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迟桥村:聊城高新区韩集乡迟桥村共有人口1155人,320户,党员30名,耕地2023亩,村“两委成员”4人。近年来,迟桥村在韩集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多办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369 字

+ 加入清单

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东和平十九路军纪念碑是中国第一座抗日纪念碑。当年淞沪抗战广东和平籍将士共有48人战死沙场;翌年和平县老百姓自发捐款,买下东山岭的一个小山头,修建烈士纪念碑,成为全国第一座建成的抗日纪念碑

广州的十九路军纪念碑全国闻名,但有人可能不知道广东省还有一座纪念十九路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的淞沪抗战和平籍烈士纪念碑。在这座全国最早建立却默默无闻的抗日纪念碑前,十九路军和平籍将士的后人,常常到这里纪念他们为国捐躯的先人。他们认为,不仅仅是在清明节,在“一二八”、“九一八”、“七七”等与抗战有关的特殊日子,在这铭刻抗战英雄事迹的纪念碑前,都应该有人来献花纪念。

和平县淞沪抗战和平籍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东山岭南坡的一个小山岗上。这座纪念碑铭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闸北十九路军防地。十九路军第六十师第三团团长黄汉廷受命率领几乎是由和平籍子弟组成的队伍,赴前线支援。2月19日至29日,黄汉廷的部队与日军展开血战,成为淞沪抗战最惨烈的战场之一,和平籍将士共有48人战死沙场。1933年,和平县老百姓自发捐款,买下东山岭的一个小山头,修建淞沪抗战和平籍烈士纪念碑,成为全国第一座建成的抗日纪念碑。

据当年十九路军将士的后人——黄汉廷团长的长孙黄学容介绍,这里是个幽静肃穆的地方。在山的南北各有一条路通往山顶,原来路边有2米高的路碣,上面有蔡廷锴将军等人的题词。而今,小山临街的一面已经建起楼宇。上山要从居民楼间一道矮门通过。

目前,十九路军和平籍将士的后人有数百人。在他们当中,至今有人还保存着十九路军将士用过的物品。每年清明节,他们均上山祭拜。而黄学容和住在县城附近的将士的后人,则常常上山看看。他们认为和平县的十九路军烈士纪念碑不仅仅是和平人民的光荣,也是属于广东省的光荣,盼望兴建纪念馆展览将士的遗物,弘扬民族精神。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8年,位于和平县城南1公里的塔岗山顶上。从南面和北面山脚的石阶上,可直通山顶。山顶有平台,四周砌有水泥栏杆,东侧有一六角小亭。

纪念碑建在平台中央,山石砌成,六棱体形,弹头形尖顶。基座每边长2.5米,碑高15米,北面与南面浮塑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其余四面分塑有中共和平县委第一任书记张富兴题写的“壮志凌云伟大功勋”、原韶关地区专员任之猷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和平县人民委员会题的“壮烈牺牲千古流芳”及“无产阶级的好儿女”。

基座以上镶嵌有碑铭,镌刻着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史略和从解放前到抗美援朝、剿匪、自卫还击战等时期牺牲的烈士芳名。

这是一座很有建筑特色的烈士纪念碑。1983年公布为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它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全省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明镇:阳明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毗邻江西定南县,是县城镇、中心镇。2003年原附城、粮溪两镇并入该镇。全镇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512亩,山林总面积22万亩。县城现有面积5.7平方公里,规划扩大到24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3.75平方公里,开发中的新城区17.3平方公里。该镇辖22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总人口10万人,90%为非农人口。阳明镇交通、通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沅陵县沅陵镇城南凤凰山森林公园内凤凰寺山下。

1941年元月,沅陵县驻军辰沅师営区荣誉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在城南风凰山为该部抗日阵亡将士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墓碑为当地的红砂岩,长1.68米、宽0.57米。中间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几个字。落款为“辰沅师営区荣普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民国三十年元月敬立”。这是沅陵县境内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石刻字迹模糊不清,局部风化剥落。现为凤凰山森林公园收藏,罝放路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夏张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夏张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夏张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年代为1998年。

2015年6月23日,夏张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张镇:夏张镇座落在鲁中地区,北依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历史名山、中国五岳独尊的泰山,版图面积122 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径116°57'42″,北纬36°07'06″。夏张镇辖7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6.3万,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0元。镇内现有 36家工业企业,规划工业园面积8平方公里,已建成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一批省保)

时代:抗日战争时期

地址:沁源县城南8公里的阎寨村北500米的土丘台上

原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为保护碑加建纪念亭。纪念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48平方米,由砖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共四块,存放于碑亭内,背向而立。四块碑大小等同,高1.3米,宽0.53米,厚0.2米。第一块为碑名,第二块刻碑文,第三块刻决死纵队、抗战四年阵亡指挥员名录500余人名,并记有牺牲烈士4879人,第四块为陈赓、牛佩琮等题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横坑抗日义士纪念碑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横坑抗日义士纪念碑位于寮步镇横坑村西面的豆腐岭附近,GPS坐标:北纬23°0107.3",东经113°4808.5",海拔高程21米。

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抗击日军而牺牲的寮步良横乡(即现在的横坑、竹园、上屯、霞边、新旧围、岭厦、下岭贝七个自然村)的54名村民而建。

1939年7月4日,驻东莞日军得到汉奸送来的情报,说良横乡有抗日武装,于是出动300多人进犯良横乡的横坑村。良横乡联防自卫队奋起抗敌,提出“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的壮烈誓言。战况十分激烈,由早晨一直打到下午,敌我双方展开肉搏战。日军最后攻陷横坑村,大肆烧杀抢掠。这场战斗,良横乡联防队牺牲54人,负伤20人,毙伤日军30多人。这是一场平民百姓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阵地战,是自发的民众抗日武装以差劣装备、为保卫家乡而进行的一场英勇的抗日斗争。当年,香港、南洋各地侨报纷纷报道此事件。1942年,东莞县政府向广东省政府提出《东莞县良横乡民抗敌伤亡请恤案》,同年10月29日广东省政府第九届委员会第三七五次会议作出决议,同意列入省预算恤金拨支,并褒誉良横乡民众“奋勇抗敌”“忠勇可嘉”。

这场战斗结束后,乡民把牺牲者集中葬于横坑村后的乌榄园,取名“抗日义士坟”。1995年,横坑村委会把原来的土坟搬迁到矮岭山,改建成一座墓园,占地308平方米,坐西向东。园中立一座纪念碑,名为“抗日义士纪念碑”。纪念碑底为正方体,总高度8.8米,碑前建一座墓,名为“抗日义士之墓”,墓内埋葬54名村民的遗骨。

2004年,横坑村委会因规划建设需要,拆迁原有的抗日义士墓、碑,在豆腐岭附近重建抗日义士纪念碑。整座纪念碑用花岗岩砌成,建筑面积60.84平方米。碑座为正方体,边长3.8米,高1米,里面安放54位抗日义士骨灰盅。碑身雕刻成一本翻开的书,右页为碑文,记载良横乡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左页刻着54位抗日义士英名。重建的横坑抗日义士纪念碑,设计新颖,寓意深刻。

寮步镇:寮步镇地处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莞市中部,是东莞的地理几何中心,毗邻市区,与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相依伴,是穗港经济走廊的中枢,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里公路交通发达,莞深高速公路贯通全镇,“莞樟”、“石大”两条超一级公路和新建的松山湖大道、东莞东部快速干线、市区环城路于此交汇,交织成一个发达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半小时车程几乎可以到达东莞的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是为纪念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而建,原纪念碑于1951年建成,2009年迁至现址重建。

乌蛟腾村位于新娘潭山之后,却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在日据时代抗日的基地。抗日英烈纪念碑原碑初建于1951年乌蛟腾一处山坡下,1985年经过重修,2009年底迁址重建,于乌蛟腾村村口近新娘潭路建成“乌蛟腾烈士纪念园”,入口处有一座牌坊,内有纪念碑立于高台上,基座刻有“浩然正气”四字,碑上则有前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字︰“抗日英烈纪念碑”。纪念碑又记载在1942年中秋节翌日,日军包围乌蛟腾村,强逼村民交出武器及港九大队的游击队员,最终村长李世藩不肯就范,终死于酷刑下。

乌蛟腾烈士纪念园”位处新娘潭路旁,入口牌坊有楹联:纪昔贤满腔热血,念先烈弥世功劳。纪念园占地不广,仅有一座纪念碑和两座碑文,此外便是参天大树,使园倍添肃穆。园内的主体建筑当然就是纪念碑,呈高尖形,正面直书“抗日英烈纪念碑”,由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1910-1995年)题写,碑题和题字者和斩竹湾的纪念碑相同。基座横书“浩然正气”。

纪念碑旁有两个矮身碑文座,中、英文各一,扼要叙述乌蛟腾村民的抗日事迹,大意为: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其后吞并香港,新界村民和东江纵队合作,“同日本法西斯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日军曾对乌蛟腾及其周围村庄发动大小十馀次进攻,其中一次在1942年9月25日拂晓,日军包围乌蛟腾村,迫使村民交出武器和供出游击队员。村长李世藩等面对灌水、火烧、军马践踏等酷刑折磨仍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乌蛟腾村民还有李源培、李宪新、李天生、李志宏、李官盛、李伟文、王官保、王志英等,他们“同港九新界的山山水水一样,万古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座落在风光秀丽的小南山上,南临乌苏里江,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是周恩来总理1963年亲自批准的,纪念碑从1985年开始建设,1986年8月全部竣工。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高16.6米,其中雕像身高6.9米,由14块花岗岩雕塑而成,纪念碑正面的“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和背面“抗日先烈永昭千秋”的题词,是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亲笔题写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如今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是我县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饶河镇:饶河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是饶河县0所在地。东与俄罗斯比金市隔江相望,是我省重要口岸城市。全镇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2.96万人,是我国乌苏里江沿岸的第一大镇。 辖区内耕地7.2万亩,荒原3万亩,林地2100公顷,草原面积2400公顷,水面4780公顷,农作物主栽品种有水稻、大豆、小麦、玉米,水资源丰富、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垦区抗日纪念碑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垦区抗日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为了继承、发扬战争年代我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后人,铭记光辉历史,激励振兴中华的斗志,0垦利县委、垦利县人民政府特立“垦区抗日纪念碑”。纪念碑工程于1991年4月4日破土动工,6月29日胜利落成。 纪念碑座落于永安镇(原八大组)西面、双永(县城至永安)公路的北侧,大体可分为碑体、基座、平台、广场四大部分,以花岗岩大理石为主体材料,自广场以上高达8米。巍然屹立,雄伟庄重。

碑体采用天然花岗岩大理石制作,两面磨光,高5米、宽2米、厚0.9米。正面刻有“垦区抗日纪念碑”七个涂红大字,系经省、市、县党委、政府审核批准命名,由山东省政协六届常委、省书法协会副主席、原清河军区后勤处生产科科长张逊三题写,背面刻有0垦利县委、县人民政府撰写的342字的碑文,简要介绍了垦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伟大贡献,说明了建碑宗旨及伟大的历史、现实意义。顶端装有一颗红星,系红色抗日根据地的象征。

基座高2米、宽3米、厚2.2米,四面镶嵌浮雕:前为反“扫荡”、后为“大生产”、左为“参军支前”、右为“抢救伤员”,概括地反映了垦区抗日根据地的战斗风貌和突出特点,与碑文相辅相成,构成形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材。

碑体、基座座落在高1米,面积为64平方米的平台上,平台四周有汉白玉栏杆为屏,四面均建有台阶,游人可拾阶而上,登高瞻仰。

广场南与双永公路相接,南北长45米,东西宽22米,可容纳五六百人。

纪念碑的落成,为垦利县增添了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1996年1月被0东营市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虎门镇则徐社区鹅公山山顶,GPS坐标:北纬22°4912.1",东经113°3943.0",海拔高程50米。

1938年10月23日,日军占领虎门。虎门军民继承反帝反侵略光荣传统,奋起反抗,写下了华南地区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抗战胜利后,为告慰阵亡忠魂和死难同胞,当地政府发动虎门各界人士捐资,在鹅公山顶修建“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1946年4月20日,纪念碑建成,太平29个团体及虎门驻军总共3000余人集合举行揭幕典礼及公祭大会,对阵亡的抗战将士和死难同胞致以哀悼。这座纪念碑已成为虎门军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象征,也成为日军侵略罪行的有力见证。20世纪50年代,海防部分在碑顶加建了一个圆形的瞭望台,并在碑的一侧安装了10多级高的钢筋扶梯,便于民兵上落碑顶观察海防情况。20世纪60年代起,纪念碑碑顶的瞭望哨撤销,瞭望台变身成为游客的观景台。目前,这个瞭望台和钢筋扶梯也已破损不堪。

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三级台阶,由碑座和碑体组成。方形碑座,平面呈折角方形,边长2.15米,碑体为四棱锥形,通高8.75米(原碑高6.35米,加建的瞭望台高2.4米),水泥混凝土结构,目前,整座纪念碑被灌木丛遮掩,碑身表面灰沙脱落,碑名只残存“同胞纪念碑”5个字。

则徐社区:则徐社区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8个居民工作站,户籍人口15726人,外来人口约17000人。社区现有“两委”干部6人(其中支委3人,居委5人,交叉任职2人),高中或以下学历2人,大专或以上学历4人。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22名,社区下设“两新”党组织2个,“两新”党员163名。2011年社区(两级)总资产0.14亿元,总收入351万元,纯收入2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西抬头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西抬头抗日烈士纪念碑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抬头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莱芜市莱城区雪野镇,年代为1941年。

2015年6月23日,西抬头抗日烈士纪念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雪野街道:莱芜市莱城区雪野镇,2001年元月由原上游、雪野、鹿野三乡镇合并而成。该镇地处莱芜市北部山区,北接章丘、东临淄博,为古代锦阳关之要赛。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物阜人丰,交通便利。莱明公路、仲临公路、0九公路、普雪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镇;全镇总面积2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1.98万亩;辖49个行政村,46460口人。 多年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位于怀玉山玉峰,是一个集瞻仰、纪念、观光、教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公园式纪念碑,占地面积20.5亩。主体建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位于玉峰苍松下,为花岗岩结构,高12.75米、长68米、宽39.8米。纪念碑主体结构是根据当年红十军团在怀玉山突围,战斗过的线路而设计的,在整体视觉上构成红军的“八角帽”造型,寓意红十军团的800余名英雄烈士象一个巨人长眠在巍峨崔嵬的怀玉山上,让人们永远记念和缅怀方志敏领导的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广大指战员勇敢顽强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的建设,对于告慰长眠于怀玉山的八百英魂,让后人牢记方志敏的爱国、清贫精神,实现烈士的夙愿,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实现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旅游路线简图

红色之旅线路图:清贫园、清贫丰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方志敏清贫事迹陈列馆——高竹山方志敏蒙难纪念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石人山抗日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摄影:官道口镇)

石人山抗日战役纪念碑矗立于官道口镇东北5公里处,209国道东侧。由一块约6米长、2米高的巨大片石制作而成,纪念碑底座由水泥打造,外镶褚红色墙砖。石碑名由蒋介石之孙、蒋经国之子、国民党原副主席蒋孝严先生题写,凹刻进巨石之中,鲜红的油漆勾描之后,百米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她夺目的光彩。

官道口镇:官道口镇位于卢氏县北端。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21696人(2017年)。辖官道口、岭南、秋凉河、百家房、江槽、永渡、寨上、耿家庄、金家沟、耿家、庄科、新坪、三官庙、郭家埝、磨上、大岭、车家岭、杨眉河、黑牛19个行政村(其中三个行政村合并),185个村民小组。郑卢、三淅高速交汇于镇区并设出口(豫西大峡谷),G209和S323穿境而过。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