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拆楼圣堂离峨眉山市城里多远(精品7篇)

浏览

2555

文章

7

篇1:峨眉山市烈士陵园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峨眉山市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峨眉山市烈士陵园占地28亩,由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墙和烈士墓区四部分组成。烈士陵园于2013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烈士陵园现有烈士墓160个,安葬烈士136位。

纪念墙由三组雕塑组成。选取峨眉历史长河中三个重大政治事件为内容创作而成。

第一组《党的艰苦斗争》由《星星之火》、《抗日救亡》、《反对内战》、《迎接曙光》四幅构成。展现了峨眉地下党辉煌卓越的历史。

第二组《武装起义》由《秘密商议》、《筹备起义》、《英勇就义》、《前赴后继》四幅构成。展示了1935年1月峨眉武装起义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彰显了先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三组《解放峨眉》由《迎接解放》、《征粮救灾》、《清匪反霸》、《巩固政权》四幅构成。展现了峨眉解放初期的艰苦斗争历程。

三组十二幅画面,浓缩成峨眉革命斗争艰难岁月的历史长卷。

烈士陵园内共安放了136位烈士。时间跨度从1935年至2012年,包含了峨眉地下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中越边境保卫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牺牲在全国各地的峨眉籍烈士和牺牲在峨眉境内的外籍烈士。

他们中有红岩英烈陈俊卿,峨眉武装起义烈士唐杰、苏宗祥、唐凯,有在平叛中荣立一等功的庞海银,有在抗美援朝中荣立大功的张启银、张有元、黄九林、王光远,有在龙池平叛中光荣牺牲的傅汝霖,还有年仅24岁就为国防建设献身的“国防科技英模”丁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圣堂山野生茶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圣堂野生茶是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特产。“野生茶”,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野生茶的口感往往比茶园的茶要霸道、独特,耐泡度高,营养成分较为丰富。

为做强野生茶品牌助农增收,广西金秀县积极打造金秀“圣堂山野生茶”公共品牌,申请国家地理标识,提高茶叶产品知名度。在六巷乡上古陈建立野生茶保护示范区,和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利用丰富的野生茶资源培育适宜种植的野生茶苗,扩大野生茶种植面积。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有3万亩,茶园面积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茶叶种植覆盖到全县9个乡镇的45个行政村;全县已有1万亩茶叶基地通过自治区无公害产地认证,4家企业获得QS认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邱桂山圣堂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大邱桂山圣堂坐落在韩国大邱广域市中区桂山洞2街,是1886年在大邱地区进行宣教活动的罗伯特A.P(Robert A.P)神父建立的圣堂。1899年初建时,采用的是韩国传统的木制结构,但仅仅一年,就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乌有,此后罗伯特A.P神父再次对圣堂的风格进行设计,从法国和香港引进坚固的钢板作为建材,造就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圣堂。

大邱桂山圣堂的建造历时3年,于1902年竣工,是大邱市唯一一座20世纪90年代早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教堂的整体布局以中间带有硕大拉丁十字的本殿为主,两边设有袖廊,虽然它整体采用罗马式的建造风格,但在檐塔和彩色玻璃的设计搭配时,加入了哥特式的元素,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

大邱桂山圣堂的建立标志着天主教正式入驻韩国岭南地区,在那个时代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如今,它的宗教色彩虽然已没有那么浓厚,但已然成为了大邱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天到此的游客都络绎不绝。

Daegu Guisan Church

必去理由:大邱地区唯一一座20世纪90年代早期遗留下来的建筑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韩国[Korea]

景点所在省、州:大邱广域市 [Daegu Metropolitan City]

景点所在城市:中区 [Jung-gu]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拆楼圣堂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拆楼圣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无始无终真主宰,宣仁宣义大权衡。”这是清朝皇帝康熙对天主教的中肯评价。在峨眉山市桂花桥镇拆楼村,便有一座这样的天主教堂——玫瑰圣母堂。自1852年建成至今,她历经风雨走过了160个年头。

环境清幽的圣堂前,两排挺拔的绿树依房而立,花坛、盆景点缀其间,寓意和平的天使与白鸽、象征贞洁的玉簪花跃然墙上,金黄的十字架矗立于塔楼项端,一股浓浓的歌特式建筑风情扑面而来。圣堂的现任神父熊华云告诉笔者:“1822年,拆楼圣堂始建于桂花桥镇拆楼坎。眼前的玫瑰圣母堂是185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汪神父组织拆迁重建,当地教友出工出力,历时2年完成的。整座圣堂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较多可容纳800多人。”

“拆楼圣堂是目前乐山市范围内保存较完好的法国歌特式天主教堂,1988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当年在拆迁重建时,设计者参考中国近代的建筑特点,以稀有楠木为材料,采用了中式传统木结构与欧式教庭风格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建造。现今经堂四周木壁上的手工雕花就是较好的印证。”随行的峨眉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代成刚介绍。

曾经的过住已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今的拆楼圣堂依然传承着“平等、自由、博爱”的教义,救赎信徒、广施善行,无愧于当地教众心中的天主教圣地。

保护范围:东至钟楼牌坊外延120米,南至教会办公房外延45米,西至经堂外延50米,北至女子学堂外延22米。占地面积2.73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71.5米,向南外延80米,向西外延50米,向北外延76米。占地面积8.720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圣堂山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圣堂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圣堂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南部,离县城45公里,山峰巍峨林立,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主峰海拔1979米,山高险峻,是桂中第二峰。该景区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是重要的水源林保护区。主要观赏点有:雾锁重山、双龙吐玉、石河奇观、神秘石墙等。

圣堂山是金秀大瑶山自然风光精华所在。有24个山冲,墨绿色的原始森林覆盖着每个山头,无数条山溪向周围8个县辐射,灌溉着数百万亩良田,因此人们称这里是绿色水库。7座海拔1600米以上的石山峰高插云天,最高峰名马鞍顶。群峰长年掩映于云雾之中,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登顶眺望,山中峰峦叠起,峰如笋柱,高达400米至500米,一望数十里,有如塔林戟海,气势壮阔。

山谷间尚存古冰川时期的遗迹石河石海。圣堂山,古木参天,为典型中亚热带森林风光。山腰海拔1000米至l5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有名贵的欣赏树种五针松,罗汉松,多生于崖壁间,青葱碧翠、刚健龙钟。1500米以上至山顶,有全国罕见的万亩变色杜鹃林,间有珍贵的福建柏。每年5月,杜鹃花竞放,树树繁花,红、黄、白相间,花香浓郁。圣堂山上瀑布极多,有的高达数百米。圣堂山方圆百里,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是珍禽异兽乐园,游人不时可见群猴嬉戏于山林崖壁间,亦有林麝、山羊、白鹇、锦鸡等兽禽窜入人们的眼帘。圣堂山丹峰挺拔,怪石嶙峋,绿树掩映,碧水萦迥。丹峰、碧水、绿树相映成辉,各具特色,景观有步移景换之妙,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圣堂山为泥盆系紫红色砾岩和砂石组成,经自然力的作用和地表水长期侵蚀、切割、风化,崩解为丹峰挺拔、朱崖壁立、棱角刚锐、峡谷幽深的大瑶山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

每当清晨山高红日升、谷深云海阔、鸟鸣声声、云涛阵阵之际,置身奇峰浮云、松篁交翠、猿鹤相亲的巨幅画卷之中。那难以数计的鳞次柿比、丛罗棋布的奇峰怪石,有的似长柱神鞭立地顶天;有的像铜墙铁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垒卵摇摇欲坠;有的若顽猴赏月寿龟戏花,呼之即出,栩栩如生;有的仿佛宝鼎古董,玲珑剔透。那朱丹的颜色,在霞光照耀下似美人略施粉黛,透出羞涩令个人神往,让人陶醉。前来寻幽揽胜的游人,无不赞叹圣堂山峰峦怪石之神奇、诡秘,称道圣堂山真乃“人间仙境”,神峰迷雾、云海石河、飞瀑高挂、万亩变色杜鹃、神秘石墙、石兽如生、峰林无际,奇观目不暇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望洋圣堂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西望洋圣堂又称主教山圣堂、海崖圣母小堂、卑拿圣堂和西望洋圣母堂,是位于澳门西望洋山的天主教教堂,建于1622年。小堂曾多次重修,1935年与主教私邸一同重建为现时规模。西望洋圣堂原名卑拿圣堂(Penha Church),“卑拿”在葡萄牙文意为位于海边之山岩。西望洋圣堂因其建于澳门西望洋山山顶而得名,圣堂旁的建筑物曾是主教的寓所,西望洋山又称主教山,教堂又被称主教山小堂。

西望洋圣堂殿堂简朴,山径迂回。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扩大,逐步发展成今天宏伟之规模。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配以花径草丛,古树浓荫,建筑端丽,环境优美,游人甚众。建筑物盖有哥卫式教堂尖顶,反映古典折衷主义风格。西望洋圣堂及主教私邸已被评定为“具建筑艺术价值之建筑物”并收录于《澳门文物名录》。堂前设大理石的圣母望洋像,圣母双手合拾,貌甚慈祥,面临大海。西望洋圣堂联贯相通后面的主教私邸;附近的路德圣母岩洞设圣母像,象征圣母曾在法国路德城的显现事件。

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Penha (Macau)

必去理由:澳门西望洋山上最漂亮的教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圣若瑟修院及圣堂,位于澳门岗顶前地的教堂,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修院创办日期不详,但根据历史记载,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取得现址。经过三十年经营,院舍陆续落成。修院专门培养赴中国及东南亚传道的神职人员。毗连的圣若瑟教堂于1746年兴建,1758年落成,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现大三巴牌坊遗址前身),因此当地人惯称它为“三巴仔”。修院曾为圣若瑟教区中学的其中一个校部,但自1960年代以来已无收生。

1953年维修时在教堂外立面铺上石米饰面,破坏了原始面貌。后来教堂穹顶更从中间裂开,得澳门文化局维修,于1999年完工对外开放。修院部份并不对外开放。原藏路环岛的圣方济各沙勿略的臂骨亦被移到此。

修院圣堂属巴洛克风格。正面有三个入口,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长轴长27米,短轴长16米,长轴两端分别为入口前厅及主祭坛。祭坛供放其主保(圣若瑟)像,装饰甚多,其中两组四枝腰缠金叶的旋柱最具特色,柱头则以破山花形式收结。而与之呼应的是入口前厅中四枝支撑二楼唱诗台,来自原圣方济各修道院的木制盘旋柱。四个拱顶形成一四边内弯之正方形空间,其上以一罗马式穹窿封顶,穹窿直径为12.5米,顶部高度为19米,开有三环各16个窗户,其中最高一环为假窗,另两环才具有透风及采光功能,穹顶内侧为白色,中间是黄色的耶稣会会的徽。

教堂正立面为一雄浑的墙体,宽24.6米,高19米,大致分为上下、左右各三部份,顶层两边为对称之钟塔,塔顶为琉璃瓦顶,其左钟塔三个窗洞放有大铜钟,左边钟塔正面窗亦有一铜钟,以及一小门通往天台,中间山花中有一耶稣会会徽雕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