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精品三篇】

近几年,每到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那么,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告诉大家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吧!

浏览

7496

文章

3

篇1:为什么很多人有拖延症?拖延症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产生拖延症的浅层原因是没有相关知识技能、觉得事情太难、太费时间,还有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等原因,而深层原因则是完美主义,要万事俱备才开始;心态颓废,没有动力,容易放弃;没有信心,不认为自己可以做好;或者对于布置任务的人有抵制情绪,不想做等原因。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主观地推迟开始或完成任务活动,通常延续至任务的最后期限,才着手利用剩余的少量时间完成任务。拖延症的具体表现为做事拖沓、没有自信、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拖延症,需要有良好的心态,经常鼓励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认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在计划的时间内及时开始;如果任务太难可以将其分解成小块依次解决,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生产生拖延症的原因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产生拖延症的原因有很多种的,下面为大家介绍小学生产生拖延症的原因是什么,让大家更加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道如何让学生远离拖延症。

1.心理原因

总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乐。符欣分析指出,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父母总是不断地在“督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面对强势的父母,孩子很无助,只能将拖沓作为无意识隐性对抗语言,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过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强化了自己的拖拉行为。

2.生理原因

不少家长想当然地以为,拖延症只是隶属“坏习惯”范畴,但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符欣说,在大脑功能分区中,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的脑区,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比同龄人逊色,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遇到拖延症的小学生要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想要了解更多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建议收藏:拖延症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拖延症的定义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拖延症的产生原因

一般认为拖延由环境因素、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造成。拖延者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而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越容易拖延,当个体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时,由于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最后是个体的差异性,一般态度懒散,时间意识不强,没有目标,被动接受学习工作以及自制力太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个体容易产生拖延症。

拖延症的治疗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也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以缓解拖延症。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