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022

文章

1000

篇1:司法考点之宪法解释

全文共 2318 字

+ 加入清单

宪法解释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含义所作出的说明。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宪法解释的相关司考考点

宪法解释的对象

司法考试宪法复习要点:宪法解释的对象。随着司法考试的不断调整,宪法在司法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司法考试中的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宪法解释在宪法实施中的一再被提及、重视,宪法解释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宪法解释对象成了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宪法解释的对象直接涉及到宪法解释与宪法本身以及社会现实的关系,更是确立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和认定宪法解释效力的基础。因此,研究宪法解释首先必须对宪法解释的对象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目前关于宪法解释对象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是整体宪法说,这一观点认为宪法解释的对象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宪法典。该观点所主张的宪法是指表现在世界各国宪法典及宪法法律中的各种宪法规范的总和,并且认为应从宪法条文、宪法规范、宪法的结构、功能、原则这三个层次来说明宪法解释的对象。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不能孤立的只针对宪法条文解释,而应考虑整个宪法典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精神。 也就是说:“一个单一的宪法条款不可以当作一个孤立的条文来考虑并孤立地加以解释。一个宪法具有其内部的一致性,每一条的含义都与其他部分粉相连。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宪法反映着某些总的原则和根本决定,单个的条款必须服从这些总的原则和基本决定”。

第二是宪法原则性条文说。这一观点属于占主导地位的宪法解释观。 传统的宪法学者如日本、台湾学者以及欧洲大陆法系的学者大多主张此说。在他们看来,宪法解释的意义不过是对宪法的原则性条文,根据立宪精神、文字含义以及有关法理,加以适当的说明而已。

如台湾学者谢瑞智博士在《宪法大辞典》中定义宪法解释词条时作如下释义:解者,析言事理之意;释者即说明。所谓解释,乃指析言其文义及事理,而加以说明之意。因此,宪法解释的意义,指对原则规定的宪法条文,依立法精神及意者,析言其文义及事理,加以适当恰切的说明之谓也。

第三是宪法规范说。有学者认为宪法规范是宪法解释的对象更合理些。因为宪法规范是组成宪法的细胞。并且,宪法条文、概念、原则等都可以由宪法规范来概括。在国外,以英国为代表的不成文宪法制度中,宪法解释的一些基本的宪法原则成为不成文宪法国家中宪法规则的重要内容。另外,越来越多的法律逻辑学者们在研究法律规范结构和意义的过程中,逐渐地达成了一项关于宪法解释对象的共识。即宪法解释不过是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在作说明,这种说明既可以是实现约定的,也可以是补充的,应适用于对不同的规范含义在概念内涵和外延关系上的区分。波兰法学者齐姆宾斯基对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范有比较完善的论述。

宪法解释的必要性

司法考试宪法复习要点:宪法解释的必要性。随着司法考试的不断调整,宪法在司法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司法考试中的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宪法虽然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一切政治活动的最高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宪法也是法律,同样也需要解释。麦迪逊曾对宪法需要解释作出回答:“不存在为每一个复杂的思想提供词汇和句子的如此丰富的语言……当上帝用自己的语言,带着优越感解决人类的问题时,他的明智的含义在通过媒介的传递之后变得模糊不清和令人生疑。”宪法解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宪法规范具有原则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点,人们对宪法的理解难免出现不一致。要使宪法得到正确的遵守和实施,便有必要对宪法进行解释。

(2)宪法作为根本法,需要稳定,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需要变更宪法的内容,如果通过不断地修改宪法,不仅不利于宪法的稳定,而且影响宪法的权威,因此,这就需要运用宪法解释来补充宪法条文的内容或对之进行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解释。

(3)由于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违宪的法律和行为都要予以追究。进行违宪审查时,需要有权机关就宪法规范含义作出权威性解释。

(4)宪法解释是改正宪法缺陷的需要。如立法中的技术性缺陷等等。

宪法解释在宪法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面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理性的规范结构是宪法生长的内因的活,那么,宪法解释制度就是宪法生长的外部机制。 庞德早巳指出,正是“社会化的解释”赋予了美国宪法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使宪法得以在将外部破坏和对既存法律的歪曲限制到最低限度的情况,……适应日益变化的情况。

总之,宪法解释可以扩大宪法的原有容量,使之能满足变革社会对它的要求,从而将宪法的稳定性和社会的现实变迁有机统一起来。而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期,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要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同时又保证其对现实合理要求的适应性,就应该更多地运用宪法解释手段,使宪法解释机制从分发挥作用。

宪法解释的涵义

司法考试宪法复习要点:宪法解释的涵义。随着司法考试的不断调整,宪法在司法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司法考试中的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宪法解释的含义,美国法学家安德森和温德认为:“解释宪法就是说明个别条文的含义并根据这些条文来判定一些政府措施是否合乎宪法……”另一位美国学者詹姆斯o安修则认为宪法解释应称为“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其任务除了包括interpretation of constitution即确定制宪者赋予文字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确定基本法条款和文字的恰当的法律意义。

我们认为,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当人们对宪法的有关条文内容存在不同理解,由有权解释机关阐明其含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司法考点之宪法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词语释义的方法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释义方法

(1)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如“自然力”就是可以用来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如“风力”“水力”;“归省”就是回家看望父母。

(2)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如,谨严:谨慎严密。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4)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如,崎岖:不平坦。阑干:栏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75.【2018山东省聊城市】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答案】3.①√②×

4.按要求答题.(2分)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3.①√②×

说明:本题2分.

4.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示例2: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棕子,都诉说了对故人久远的怀念。

示例3: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

说明:本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高级词语解释筚路蓝缕等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筚路蓝缕发音bìlùlánlǚ释义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示例~,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不郎不秀发音bùlángbùxiù释义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蚂蚁借呗突然没额度了 最新解释是这样的!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在网贷行业里,蚂蚁借呗是实力数一数二的贷款平台。有的朋友以前一直有蚂蚁借呗额度,近期却突然没有额度了。不少人对这件事情感到很疑惑。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内容。

从蚂蚁借呗的官方消息来看,蚂蚁借呗额度突然降低与系统综合评估结果有关。如果大家的综合评估结果不再符合蚂蚁借呗的使用条件,那么原有的蚂蚁借呗额度就会消失。

一般来说,造成系统综合评估结果不达标的原因是信用良好或账户活跃度不足。因此,大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解决蚂蚁借呗突然没额度了的问题。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

1、信用卡增信

目前,使用信用卡是比较好的一种提高信用的方法。大家只要学会养卡,就可以不断积累良好的个人信用。想要让蚂蚁借呗有额度,大家要办理1-2张信用卡,然后将它们和支付宝绑定在一起使用。

2、消费提高活跃度

想要恢复蚂蚁借呗的额度,大家就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用支付宝消费的频率和额度。目前,除了可以用支付宝购物、缴纳水电费以外,大家还可以多多使用支付宝中的购票、点餐、团购等功能。

3、完善个人信息

目前,支付宝对用户的信息收集需求进一步加强。大家除了需要完成实名认证以外,还需要完善人脸识别、公积金、社保、车辆驾驶证等项目。随着支付宝账户的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也会得到提高。

总的来说,蚂蚁借呗突然没额度了,是可以解决的。不过,要提醒大家,恢复蚂蚁借呗额度的过程会比较长,大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词语解释知识点:成语汇编第六册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论语十则》

·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论语十则》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别人做成好事。——《论语十则》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宋。晏殊《浣溪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欲穷千里目的欲是什么意思 欲穷千里目的欲怎么解释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欲穷千里目的意思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抱负,反映了当时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他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王之涣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诬谤,辞官而去。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进阶词语解释如期而至等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54.A.如期而至rúqīérzhì

【近义词】如约而来【反义词】姗姗来迟,不期而遇

B.垂询: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condescend]。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例:欢迎垂询

C.无论有两个意思:

(1)[nomatterwhat]∶不论;不管

无论天气多么冷,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江河去游泳

(2)[don’tsay]∶不要说;不用说

D.交相辉映[jiāoxiānghuīyìng]

[解释]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76.【2018山东省临沂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临沂市第八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广场奔去。

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用流行》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贬义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书院教授胡彬彬痛心疾首地说:“毁掉传统村落,就是毁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B.去桃花源景区路两边竹林不断,新笋冒尖,一片生意盎然,之前刚下过雨,空气清新,有瀑如白练挂青山,泉水晶莹剔透。

C.《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资江一化工厂排污口发现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资江中,现

场气味刺鼻,沁人心脾。

D.有些理财常识,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你不重视它们,可能会吃些亏。

【答案】C【解析】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此处语境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进阶词语解释崇论宏议等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47.A.崇论宏议[chónglùnhóngyì]

[解释]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B.浩如烟海[hàorúyānhǎi]

[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C.不忍卒读[bùrěnzúdú]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D.革故鼎新[gégùdǐngxīn]

[解释]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E.细大不捐[xìdàbùjuān]

[解释]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HR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考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

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骇:惊吓。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厚此薄彼:厚:重视。薄:轻视。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

焕然一新(huànrányīxīn):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耳濡目染(ěrrúmùrǎn):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中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叫什么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专著是《尔雅》,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

《尔雅》是辞书之祖。《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

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什么是极限应力 极限应力名词解释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1、对于塑性材料,极限应力指的是塑性材料的屈服极限。屈服极限是使材料产生给定的永久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2、对于脆性材料,极限应力指的是强度极限,强度极限指的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出现的最大应力。

极限应力怎么理解

极限应力是相对于塑性材料的概念。在塑性材料中,如果一个塑性材料达到屈服而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时,就丧失了正常的工作能力,所以通常取屈服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材料屈服极限是使试样产生给定的永久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是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时,其变形不再与外力成正比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对于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则取对应于塑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为极限应力。对于脆性材料,由于材料在破坏前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只有在断裂时才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所以应取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吃鸡冠子有毒吗?看看专家怎么解释的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民间传说鸡冠子有毒不能吃,那到底这样的说法多不对呢?为什么很多人吃了鸡冠子也没什么异常啊,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专家这么介绍的!Qwq本网

吃鸡冠子有毒吗

专家介绍:鸡冠有毒的说法只存在于国内。我用了各大国外的搜索引擎查找过。并没有发现什么鸡冠有毒之内的文献。也没有听说过吃了鸡冠之后就食物中毒的。但是有听人说过:十年鸡头胜砒霜。的谚语个人感觉说的应该不是一回事。而且我还发现,鸡冠是可以入药的。Qwq本网

另外在国内一般的鸡都是吃激素长大的,激素里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通常都会据记者鸡冠当中,人吃了鸡冠以后,也会把鸡冠中的重金属吃进体内,而重金属对身体的损害还是很大的,他可能引起多种细胞突变或者变异,造成一系列比较严重的疾病,更严重的话可能引起癌症,所以说这个东西对身体还是有害处的,建议不要吃。Qwq本网

结语

这个说法对很多吃货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因为喜欢吃鸡冠的大有人在,但是,吃完以后确实很少有人表现出不适的感觉,也没有任何研究明确的将某些吃鸡引起的食物中毒归结到鸡冠的重金属问题上。当然,这不能说明鸡冠无毒,但至少可以说明,少量食用鸡冠不会达到出现症状的剂量。Qwq本网

而且,目前没有声称鸡冠具有重金属毒性的可靠学术论文,倒是鸡冠富含透明质酸的信息,后者可以作为强大的保水剂,可以掺入到保湿化妆品里。可以检索到的提取鸡冠中透明质酸的工业生产和应用的论文中,都没有提及从鸡冠提取透明质酸要处理重金属的问题。2013年,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关于鸡冠提取物(RoosterCombsExtract,RCE)出具了一份报告,认为鸡冠提取物适量添加到食品里是安全的,也没有提及重金属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个严重到“有毒”的问题。Qwq本网

从生理学上来分析,由于鸡冠本身是鸡皮衍生成的结构,其各种成分的含量应该与鸡皮是类似的。之前,有不少科学家对不同动物不同组织中的重金属差异做过研究,一般来讲,脏器中的重金属含量要高于肌肉等组织,以“排毒”为主要作用的肝肾等器官的重金属含量要更高一些。但是,这种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并不是特别显著,远没有达到数量级上的差异,或者说“全身的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某处”的说法是不合适的。可以作为佐证的是,Demirbas在1999年曾对不同月龄鸡的不同组织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鸡的肝、肾和脾脏的重金属含量也是较高的,但也没有过高,在安全范围之内,或者说,和其它组织一样,是可以吃的。Qwq本网

但是,Demirbas的数据也确实显示,随着月龄的提高,鸡肉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在缓慢上升的,原因无他,重金属难于代谢,食物中的重金属确实会在鸡的体内积累。这样看来,“十年鸡冠赛砒霜”说法的问题可能不在“鸡冠”上,而是在“十年”上,而且,可能还需要这只十岁大的超级老公鸡经常捡点垃圾什么的吃。但是,因此就不吃鸡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别的动物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富集重金属,这是生物界的普遍情况,而且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因此,食品安全的重金属问题主要不是吃或者不吃鸡的哪部分,而是吃什么样的鸡。或者说,至少应该避免吃那些病鸡、被饲喂了重金属污染物的鸡、非正常死亡的鸡等等,总之,小心来路不明的食材可能比纠结吃不吃鸡冠更重要一些。Qwq本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必备成语俗语解释其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91。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92。迫不得已: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93。破釜沉舟:釜,锅。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94。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95。杞人忧天: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96。气冲霄汉:霄汉,云霄和天河,泛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

97。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98。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99。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100。前车之鉴: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10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要满足已有的成绩,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10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10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0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当事人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考虑反而不全面;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105。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10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0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过程很不容易,也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108。书到用时方恨少:比喻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10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人的由于环境生存方式等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110。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难以成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常用词语解释鞭长莫及等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336、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上。后用以比喻力不能及。

337、东山再起: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比喻的对象是人。

338、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可见这是一个贬义词。

339、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适用范围比"应接不暇"小。对象是静止不动的物品。

340、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常用词语解释巧夺天工等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巧夺天工:qiǎoduótiāngōng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赏心悦目:shǎngxīnyuèmù赏:看。心:心情。悦:舒服。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五彩斑斓:wǔcǎibānlán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红妆素裹:hóngzhuāng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碧波万顷:bìbōwànqǐng万顷:一百万亩。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王安石梅花翻译 王安石梅花诗句解释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看去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梅花会有阵阵幽香传来。

《梅花》

宋·王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的王安石所作,这首诗用词朴素,对于梅花的形象并没有刻意描绘,但是描写出来的梅花却耐人寻味。诗中的第一句突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恶劣,第二句则是说梅花即便在恶劣的环境里也绝不认输,依然屹立不倒。诗的三、四句描写出梅花洁白,品格高贵的形象,作者通过梅花来表现出自己即便身处恶劣环境,依然坚持自我的信念。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风格独特,开启了豪放派的先声,他的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他的代表作有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登飞来峰》、《千秋岁引》、《梅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缘故的故的意思 缘故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故是原因的意思缘故的意思是缘于何因。缘故的近义词有:缘由、起因、原因、出处、理由等,反义词为结果,意思是事物发展的后续影响或阶段终了时的状态。

缘故出处

1、《论安焘辞免迁官恩命事札子》:“伏望圣慈,从其所请,若除受别有缘故,即乞明降指挥。”

2、《挂枝儿·查问》:“你今番出来迟,必有些缘故。”

3、《春天里的秋天》三:“昨晚我哭了,我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

缘故造句

1、他数学成绩优秀,是由于他平时经常练习的缘故。

2、今天飞机晚点了,不知什么缘故。

3、因为洪水的缘故,村民被迫离开了家园。

结果造句

1、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2、统计完选票,老师宣布选举结果。

3、有些人饱食终日,结果一无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