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援越抗美烈士实用20篇

赵一曼在抗日战争中有名的女英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援越抗美烈士,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浏览

1819

文章

532

篇1:卢志英烈士故居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在太保庄街道望仙埠村,座落着我党著名的地下工作领导人之一——卢志英烈士故居。现已被太保庄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列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85年,昌邑县民政局拨款5000元重新修建了卢志英故居,建成了卢志英烈士纪念馆。正房五间,白石基,红砖墙,红瓦盖顶,玻璃门窗,西三间为陈列室。正门上方悬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的“卢志英烈士纪念馆”匾额。室内正北摆放着烈士生前用过的春台桌,桌上放着卢志英遗像及其夫人张育民、儿子卢大容的照片。遗像前为一玻璃盒,内盛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师生赠给卢大容的雨花石一方。

春台桌边,陈列着烈士生前用过的半旧皮箱和木箱。皮箱呈棕色,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皮箱上面陈列着烈士穿过的黑色毛布坎肩一件。春台桌左边有一张铁制双人床。东侧有一取暖铁炉和台灯、电风扇、笔筒等,都是烈士当年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用过的物品。

这里一直是当地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经常有人前来拜谒革命先烈,缅怀卢志英同志的英勇事迹,亲身感悟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大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麻涌镇大步村集体公墓“安陵”内西南角,由大步村于1993年10月22日建成。

纪念碑坐北向南,高3.8米,宽1.85米,长1.85米,底坐外砌瓷砖,碑柱为石米砌成,碑体正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字。纪念碑后面是墓园,一字型列着祝厚良、祝窝群、祝国良、陈有、何炽科五位烈士的墓。每座墓相对独立,墓顶为拱形,两侧分别立有两根石柱。每座墓高1.6米,长2.9米,宽2.4米,墓体外砌马赛克瓷片。南面的墙上嵌着墓碑,墓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另外三面用砖围砌起来,成为一个完成的小陵园。

祝厚良,1943年在大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东江纵队,1953年3月在湛江执行公务牺牲,牺牲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二师五团指导员;祝窝群,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水乡队的蛟龙队当排长,1952年在东莞县人民武装部任参谋,同年到太平参加剿匪工作,在沙田遭敌暗杀牺牲;祝国良,1945年参加中共大步地下党组织,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同年在东莞寮步浮竹山战斗中牺牲;陈有,1949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水乡队的蛟龙队,在吴家涌鹤田战斗中牺牲;何炽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烈士墓园内树木葱郁,安宁静谧。

大步村:大步村是东莞市麻涌镇集行政、文化、居住、商业于一体的新中心区,与麻涌镇办事中心相连,东距东莞市区22公里,西距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5公里、广州市区29公里、毗邻华南最大港口“新沙港”,南有西部快速干道和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北接中麻公路连通107国道、离广深珠高速公路立交口只有2公里,村内水道直通珠江口,水陆交通方便快捷。全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设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水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大水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水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大水村后面的坡地上。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

大水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7年,碑四周筑有围墙,总占地5亩,整个建筑均由当地政府划拨专款建造。纪念碑坐南朝北,总高10米,宽2米,呈梯形方体。整个建筑分三段构成,第一段为平台,方形,基底长6.4米,分三阶而上,台面边长5米;第二段为碑堆,方体;第三段为碑柱,长方体,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写“大水战斗简介”的碑文。1983年在碑两侧对称地建造两座纪念亭,水泥结构,高约7米,呈六角形,两层翘檐。距碑背面不远的左右侧是原琼山县委书记欧德修烈士和琼纵第一支队副支队长黄大猷烈士的陵墓。

大水战斗是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和琼崖国民党顽军的一次主力决战。1942年1月23日夜,国民党琼崖保安第七团第二营、文昌和琼山县游击大队等从文昌锦山海边接运物资返回谭文,企图偷越独立总队根据地咸来乡大水村,独立总队一、二支队设伏拦截,击毙敌军少将副司令兼保七团团长李春农,国民党顽军被琼崖独立总队第一、二支队合围阻击而退入大水村固守。由于顽军凭险据守,又有援军,经过5日4夜战斗,独立总队在毙伤国民党顽军保七团团长李春农等近千人后,主动撤出了阵地。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晨光村沙石岗,时代为近代。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汤山街道:汤山是江南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著名的温泉之乡,地处江宁区东北端,距江宁东山主城30公里,辖区面积223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12个村,户籍人口近10万人。南有直通禄口国际机场的汤铜公路,北有直达新生圩港口的汤龙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和宁杭公路由西向东穿镇而过。 汤山因温泉和青山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清代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钦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小董大虫岭,年代为当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

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董镇:小董镇位于钦北区中部,南距钦州市区28公里,北距首府南宁82公里,全镇面积150.3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1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1万,其中城区人口2.8万;现有耕地面积36210亩,林地面积110757亩,水果种植面积44812亩。小董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麻通、小董三黄鸡等农副产品享誉区内外。辖区交通便利,南防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旷继勋烈士故居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继勋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地址:思南县城安化街处

旷继勋故居位于思南县城安化街,总占地面积为500M2,为三柱二瓜木房二栋,有正房三间,陈列室四间,接待室三间,马房一间,厨房一间,厕所二间,汉白玉半身塑像1尊,石门、牌坊和围墙等。现有烈士遗物有清代时期的象牙筷子1双,木床1张,民国时期药瓶1个,民国时期的肚兜1个,钱包1个,印章1枚,酒杯1个,棉背心1件,以及袖标、印章、行军锅、花瓶等。另外还有旷继勋烈士生平在革命各个时期的照片数十张以及中央、省、地各级领导题词的匾牌等。

信息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邝继勋(1895-1933),贵州思南人。又名旷继勋,号集成。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曾任红6军军长、红25军军长。邝继勋早年在川军赖心辉部担任过连长、营长、团长。1925年,邝继勋所在旅脱离赖部,编入邓锡侯的江防军,他任2师4旅旅长。后2师缩编成第7混成旅,他改任2团团长。1926年,邝继勋曾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符克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符克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符克烈士纪念园是海南省、文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师范大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昌洒镇往龙马地区方向三叉路口,地处昌洒华侨小学的西侧。管理单位是文昌市民政局。

符克烈士纪念园1995年由海南省、文昌市政府拨款和海外侨胞及各界人士捐款43万元建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园名。纪念园由雕像、凉亭和陈列馆组成,占地面积19.8亩,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纪念园正中竖立符克烈士半身花岗岩石雕像,雕像左右两边有凉亭各一个,雕像后面是陈列馆,陈列馆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砖瓦土木结构,屋顶点缀绿色的琉璃瓦,四壁点缀白色瓷砖,屋前后有走廊环回。陈列馆分正厅和东西两个小厅,廖汉生题写馆名“符克烈士纪念馆”。

陈列馆正面上方是石刻壁墙镌刻冯白驹于1951年符克烈士的题词:生为民,死为民,生伟大,死光荣。展厅的墙壁上挂着许多红木“书雕”,“书雕”中有陈云、董必武等题词,有孙科、何思源等的寄语,有丁玲、曹禹等文艺界人士的赠言。展厅里面,采取照片、史料、遗物、书刊、绘画等形式,介绍符克烈士求学和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的事迹。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祁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祁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祁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永州市祁阳县城龙山公园内。

1925年12月,共产党员雷晋乾受组织委派回祁阳开展革命活动和发展党的组织。1926年1月,经过培养考察,发展了段文元、廖康国、王镇湘3人为共产党员,并成立中共祁阳特别支部,开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反对旧势力政权的斗争。1927年5月,祁阳党组织遭到破坏,雷晋乾、蒋毓华、邓国光等被杀害。1927年9月,岳北农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刘东轩受组织派遣,化名钟德贵,偕妻周凤英,携弟刘从然来到祁阳,恢复发展党组织,1928年1月,选举成立中共祁阳县委,先后开展除夕暴-动、秘密恢复组织农协小组、支持周文农军斗争等一系列工作。1928年6月,刘东轩、江殿逵、申维善、周定文、陈-、黄履常等人被捕,遭到杀害。

为纪念1927~1928年在祁阳牺牲的雷晋乾、蒋毓华等革命烈士,祁阳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10月在县城龙山公园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在纪念碑上建相同式样和规格的木质结构的纪念亭。一碑刻有由陶铸题写的“精神不死”四字;一碑刻有由王首道题写的“精神犹存”四字,背面刻有1927~1928年祁阳大革命运动中牺牲的9位烈士名录和纪念碑文。文革期间,陶铸题词的碑刻被毁,1980年12月复立,正面仍为陶铸题写的“精神不死”4个字,背面刻有祁阳县人民政府撰写的复立说明。

纪念亭为木质结构,因长期日晒雨淋,瓦烂木朽。2001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重建二亭,样式仍为六角重檐,构架为混泥土浇注,改灰青瓦为黄琉璃瓦。祁阳龙山烈士纪念碑亭位置较高, 地势平坦,周围古树参天, 环境幽静。两碑为汉白玉石, 高分别为2.4米和2.6 米。纪念亭为6 面6 柱12 飞檐, 红柱黄琉璃瓦, 亭高10.5米, 两亭相距2.9米。建筑物占地面积为90平方米, 保护面积约10000平方米。

祁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于1986 年5 月被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祁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5月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被永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丰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丰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丰都县民政局革命烈士纪念馆成立于2010年6月,系由原丰都县烈士陵园因三峡工程建设搬迁复建并更名,属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专兼职管理服务人员8名。该馆占地1.4万平方米,总投资980万元,由烈士陵园、陈列馆等组成,是一个集祭奠、瞻仰、纪念、参观、休闲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褒扬烈士、教育群众场所。主要承担全县烈士褒扬、教育群众工作和烈士纪念设施维修管护、烈士安葬、烈士事迹遗物陈展、烈士事迹史料的收集编撰、纪念活动安排以及开展宣讲教育等工作。

2011年6月,丰都县民政局革命烈士纪念馆被重庆市民政局命名为“全市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2012年6月29日,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和“群众满意窗口”;2014年1月,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胡幼松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位于仙桃市陈场镇幼松村。

胡幼松故居于1928年4月15日被国民党沔阳县保卫团烧毁,仅剩下一副石门框。

为纪念胡幼松烈士,沔阳县政府将坡场大队更名为幼松大队,并于1976年兴建胡幼松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烈士生平介绍及部分遗物。馆前矗立有高达12.5米的胡幼松烈士纪念碑。1986年,在胡幼松故居建立忠烈祠,立塑像3座。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于1990年11月被仙桃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桃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胡幼松烈士纪念馆迁址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胡幼松(1898~1930),字荷山,谱名先铭,化名慎之、赤工,沔阳(今仙桃陈场镇坡场村)人。他是大革命时期潜(江)、沔(阳)农-动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共潜江县委第一任书记。在党的领导下,他组织广大农友建立红色政权,发动武装-,为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和发展洪湖革0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寻找革命真理清末民初,地处沔阳西部,与潜江、监利两县毗邻处有一个名叫坡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惠东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惠东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山霞镇后洋村飞凤寺边。

山霞后洋惠东暴-动-纪念碑原坐落后洋小学边,后小学搬迁,随之纪念碑迁往飞凤寺旁,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惠安暴-动-也称惠东暴-动-。

1929年,苏克明等人打入崇武张灿民团内部,以办凤阳(后洋)乡民团为掩护,建立革命武装基干队伍。

1930年7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决定举行惠安暴-动-。成立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惠北为第一团,惠东为第二团。

9月16日,红二团从后洋村出击,攻下山柄民团炮楼,尔后成立五陈乡苏维埃政府。然后挥军向前黄村、垵固村、山腰村挺进。17日,进驻湖埭头并成立村苏维埃政府。18日午后,按计划占据距县城10余华里的屿头村,以山上的土地宫作为临时战地指挥所。

19日凌晨,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及民国约千余人,三面围攻屿头山。经过两小时激战,陈琨、曾赉弼、陈天送、陈显文在战斗中牺牲。红二团主力从北面撤退。

暴-动-失利后,国民党军队继续围剿革命势力,破孩-红军亲属,仅惠东地区就有百余户被迫流离失所。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山霞镇: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飞跃公社设山霞管区,1961年属崇武公社,1974年析置山霞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4.9万。惠崇、泉崇公路过境。辖山霞、固、宣美、鹰园、前张、田墘、新塘、后洋、山腰、大淡、田边、青山、东坑、东莲、埭透、下坑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石雕等厂,所产的各种石雕、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5年8月24日,烟台解放。1946年,为纪念在解放烟台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八路军89位烈士,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烟台山上建立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它是烟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解放斗争的一座历史丰碑。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碑高8米,呈五棱形。碑顶端雕有五角星,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精神永放光芒。碑身由2米高的基座托起,碑体镶嵌着汉白玉,正面刻有“民族英雄垂名千古”8个隶书大字,其余四面自左至右分别镌刻着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和全市各界的挽词以及89位烈士的英名。

碑文由时任烟台市政府副市长徐中夫撰写。左侧碑文刻有市委、市政府挽词“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继续为祖国的和平民主独立而奋斗”,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打内战进行了严厉声讨。碑身右侧是烟台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挽词:“你们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纪念碑庄重肃穆,巍然屹立。碑文字字凝重,饱含哲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讲话有三问: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扪心自问,我是谁?属于谁?为了谁?习近平总书记这三问,与70年前的这段碑文高度契合,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宗旨一以贯之,始终坚守。

这座纪念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胶东地理位置上看,与1945年8月建立的英灵山抗日烈士纪念塔遥相呼应。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于1946年5月9日动工建设,10月落成。主要纪念为解放烟台市区、在消灭拒不投降的日寇战斗中光荣牺牲的89名八路军指战员。南有桃村英灵山“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北有芝罘湾烟台山“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一塔一碑,记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名,告慰着革命先烈的英灵,昭示着革命先烈的精神与青山大海同在,万古长青,生生不息。

二是从烟台山区域方位看,建在烟台山之巅中轴线上,傲视四周昔日诸列强的领事馆。清朝末年,面对破碎的山河,国人先贤曾在山上的燕台石刻字,发出愤懑不平的呐喊:“谁守此者,保有万年?”而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这座纪念碑郑重地向世界、向侵略者宣告:一切侵略者注定要失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被奴役、被欺压的屈辱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打倒列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一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三是从建设时间上看,建在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1934年5月,力主抗日的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登临烟台山,面向大海,他心愤难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为国而死,为民而死,事成有名,事败有名”,被镌刻在山上龙王庙前的巨石上。全民族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5月,烟台社会各界在这里建成忠烈祠,供奉着关羽和岳飞,以此激发烟台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经过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刚刚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就领导烟台人民建了这座抗日英雄纪念碑,这是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和对先贤的最好告慰!“民族英雄垂名千古”8个大字不仅仅铭刻在抗日烈士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纪念碑在潮州西湖公园内,位于西湖山北麓,座北向南,碑高九米,1955年4月5日落成。纪念碑正(南)面上镌“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列“中国共产党潮安县、潮州市委员会,潮安县、潮州市人民委员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潮安县、潮州市委员会,潮安县、潮州市工会联合会,潮安县、潮州市民主妇女联合会,一九五五年四月五日建”。碑东面刻“永垂不朽”,中国共产党潮安县委员会立;西面刻“万古长青”,中国共产党潮州市委员会立。碑北面刻有25位烈士英名、性别及其牺牲时间。

这些烈士中,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中遭反动派破孩、-、围剿而牺牲的有李春涛、蔡英智、谢汉一、庄淑珍、李绍法、文锡响等烈士。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有陈良堡、陈初明等烈士。解放战争中被反动派杀害的有柯国泰、王增辉、江秀卿等烈士。

潮州人民为缅怀昔日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故于风景秀丽的潮州西湖建立纪念碑,使烈士精神代代相传。该处已成为潮州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处重要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杨靖宇烈士雕像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靖宇烈士雕像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杨靖宇烈士雕像

杨靖宇烈士雕像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浑河南岸永安桥与新华桥之间的玄菟园广场上。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雕像为半身像,头带皮帽子,上身着皮大衣。雕像占地面积为17.18平方米。

0抚顺市委员会、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

杨靖宇烈士雕像常务委员会、抚顺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于1987年4月决定筹建将军雕像,7月动工,10月23日落成并揭幕。雕像由基座和头像两部分组成,全高3.55米,基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黑色大理石贴面,基座由两阶组成,高1.80米;头像为铜像,高1.75米。基座正面镌刻“杨靖宇烈士”五个醒目大字,背面镌刻烈士简介。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号润生,字骥生,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民国12年),考入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1927年(民国1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领导了确山农民-和刘家庙起义。1929年(民国18年),杨靖宇受党委派赴东北开展工人运动。“九一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城南五马山上。

将乐县于1931年6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了缅怀英烈,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革命精神,发扬优良传统,1959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面建碑以志纪念。

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9年,坐落在城东,面积仅有19平方米。1983年在现址重建,1984年底竣工。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西南朝东北,总占地面积30.1亩,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修有盘山水泥公路340米。纪念碑高16.73米,正面青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座分两层,上下层-分别为18米、45.6米。碑前空地810平方米,为瞻仰坪。2008年,将乐县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修建了镌刻有116位烈士英名的“将乐革命烈士英名墙”。

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于2011年3月被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将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古镛镇:古墉镇位于将乐县中部,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总面积22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金溪河北岸,为将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五代十国闽天德三年(964年),将乐升县为州时,县城西郊有西台山,形如覆钟,取名“镛州”,后因历史悠久改称“古墉”。 1991年8月,山门、洋坊村恢复行政村建制。2005年,全镇辖3个社区居委会、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位于潜山县五庙乡红光村,年代为清。

2017年9月22日,河湾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千里(1895—1927),字藻芬,又名之驹、云庵、昂然,潜山县五庙乡人。中-员。1919年前,程千里就读于安徽省第一中学、安庆第一师范、圣保罗等校。1919年肄业于上海测绘学校。1924年,程千里任五庙乡达材小学教员。1925年春,他在五庙发展共产党员,建立了潜山县第一个党小组。是年,他离开家乡去湖北,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程千里任职于武汉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河镇烈士塔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清河烈士塔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河镇烈士塔,位于集安市清河镇热闹村西南部二华里处的小山坡上。始建于1970年7月,烈士塔主要是用混泥土砌灌而成。塔高3米,为阶梯式的三层塔,有两层塔座,塔身呈扁柱形,塔上装有五角星一枚,塔的后面埋葬着52名烈士,墓地占地700平方米。塔身正面写有“烈士塔”三个字,塔身右侧铭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左侧铭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座烈士塔是当年热闹公社(今热闹村)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一九四七年一月在小荒沟、热闹等地与国民党-派英勇作战即“一保临江”小荒沟战役,而光荣牺牲的许华宣、冯明苏等五十二名烈士而建的。

烈士塔是集安市及清河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

热闹村:热闹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云居山上,北连吴山天风,南邻万松书院;东眺钱江浩荡,西瞰湖光山色。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85年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建造本馆。1987年12月浙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1990年3月落成,1991年9月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主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03年10月建立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网站。为了更好地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主馆主体建筑进行了改扩建,2011年9月工程竣工,国庆节基本陈列试开放,2012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纵览馆区,地域广阔,占地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上山主甬道入口处,矗立着一对高大方正的花岗石线雕狮形望柱,一方汉白玉贴面的花圈祭坛和一组大气磅礴的“浩气长存”主题雕塑。上山主甬道依山而建,拾级向上,到达云居山顶。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碑,以及与之遥相呼应的大型烈士群雕、纪念馆主馆,构成了主要的悼念活动区。纪念碑高27米,碑身为汉白玉饰面,线条简洁,庄严挺拔,呈“风帆”形,象征浙江革命斗争如“钱江潮”中的航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紫铜锻轧的大型浮雕壁环绕纪念碑的东西两侧和北面,长82米、高4.5米,蜿蜒曲折,寓意钱江潮水,反映百年来先烈们英勇奋斗的历史。革命烈士英名碑,镌刻着2万余名浙江革命烈士的英名。碑前、馆前各有一个能容纳3000余人进行悼念活动的广场。每逢清明时节,纪念碑前花圈云集,广场上人流如潮。纪念馆主馆雄踞纪念碑东南侧,巍峨壮观。其建筑面积达5290平方米,馆内设序厅、基本陈列厅、尾厅、临时展厅、红色影像馆、报告厅、烈士资料室、服务中心等。馆区散点分布的浙江革命烈士诗文碑林,共有碑石60余通,这是烈士的精神品德、理想志趣与书法艺术的合璧,其英雄风范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馆区采用江南园林式布局,这里不仅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也是一处景致优美的旅游休闲胜地。甬道两旁,松柏仪卫,葱翠香樟,漫山华盖,园林小品,掩映其间。春天,杜鹃烂漫,玉兰如雪;秋冬,桂香四溢,霜叶红遍。馆区更有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牺牲烈士纪念亭、积义亭等亭廊点睛之景。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历经20载,接待社会各界观众518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浙江省、杭州市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1992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荆州市石首市桃花山镇鹿角头凤凰山。

桃花山原名东山,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阵地。桃花山西北鹿角峰下湖边生长着3株古老的黄芯树,粗壮的树干上,当年红军刻下的标语依稀可辨,成为石首苏区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活生生的见证。

1930年10月,邓中夏、贺龙率红2军团南征,军团总部设于调关,部队进行紧张的扩军和战前准备。一天,贺龙、邓中夏、周逸群和随行人员到桃花山视察扩军工作时,被大树上刻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所吸引。区委书记邓伯勋介绍说,这些标语是年关时,桃花山赤卫队配合红军独立第1师袭击华容县城团防时刻写的。这些标语先削除树皮,在乳白色的木质上刻字,然后在字槽里涂上桐油和烟垢调制成的油墨。这样制作的标语不怕风吹雨淋,经久不毁。贺龙听后高兴地说:“桃花山苏区输送的红军战士一批批从这里出发,我看这几棵树就叫‘红军树’!今后要把‘红军树’保护好,革命成功了,对青年娃娃是个很好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山红军树成为革命纪念地。1975年9月10日,贺龙的女儿贺捷生一行专程前来凭吊。1976年,桃花山区委在红军树下建起了红军树纪念亭和纪念碑。2007年,桃花山镇筹资重新修建了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园内建有开国将帅陵、纪念碑、红军广场、浮雕墙、游廊、多功能展厅。

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于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桃花山镇:石首市桃花山镇地处湘鄂交界,距石首市城区32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吉鸿昌烈士故居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吉鸿昌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优秀共产党员吉鸿昌,字恒立,名世五,1895年9月18日生于吕潭乡吕潭古镇。1934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牺牲时39岁.英年被害,斗志未酬,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吉鸿昌将军一生坚持抗日救国.兴办家乡教育,留下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现存的吉鸿昌故居、吉鸿昌学校就是将军留给后人的无可比拟的精神和物资财富.

1895年初,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过继给近门叔叔吉大奶家,住吉大奶两闸草房.同年9月18日,吉鸿昌就诞生在两间草房里.那两间草房,位置在学校偏南一点的吉家老宅里.1931年,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在开封因病去世,灵柩连夜从开封运到吕潭,就停在两间草房里.为了便于各界人士吊唁,吕潭的父老乡亲连夜动工,在紧挨学校的东边,盖起明三暗五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6间的三合院,就是保存到现在的吉鸿昌故居.1980年,扶沟县人民政府拨款25000元,对故居进行了重修.为了保护故居,吕潭乡党委.政府把乡文化中心搬进故居,并邀请县博物馆的有关人员把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迹,制成图片,陈列在故居内,供人们参观学习.80年,被评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吉风仙,把自己出资2000多元购买的4000余册图书,也搬进故居,供人们免费借阅.1994年,乡文化中心搬到尚村岗乡政府所在地,吕潭二村村委会在故居内办公至今.现故居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