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攀冰技术中几个冰镐【20篇】

浏览

1071

文章

1000

篇1: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技术原理介绍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技术原理介绍

充电器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装置,其充电性能关系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充电时间。实现对动力电池快速、高效、安全、合理的电量补给是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另外,还要考虑充电器对各种动力电池的适用性。

图1所示为快速充电器的控制系统组成,该系统区别于传统充电器所采用的连续电流充电和脉冲电流充电方式,采用了智能化的变脉冲充电方式,即采用如图2所示的充电电流脉冲,包括充电脉冲T1间歇脉冲T2以及放电脉冲T3。

该快速充电器根据实时检测到的电池组的端电压、充电电流、温度、动态内阻等信息,按照马斯充电定律,通过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实施对充电电流脉冲宽度T1、间歇时间T2、放电电流脉冲T3的分段调节,以消除被充电电池组的电极化现象,使电池组时刻处于较佳的电流接受状态,提高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具体调节过程是,首先用较宽的充电脉冲进行充电,蓄电池的端电压上升,当到达充电时间T1时,充电器暂停充电,当充电间歇时间达到T2时充电器继续充电,如此反复;当电压上升到设定的电压值V1时,根据程序的设定,减小充电脉冲占空比,并给蓄电池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设定值V2时,充电器间歇暂停充电;根据反馈电压自动调节输出脉冲的占空比,经过短时间停止充电,蓄电池的极化电压迅速下降,如此反复循环,直至达到蓄电池组的充电终止电压V3。该快速充电器首次实现了按照被充电电池的实际充电状态(电流、电压、温度、动态内阻等)对脉冲充电器充电脉冲实施智能化的实时调节,将充电器和被充电电池上升为一个系统问题综合考虑,通过引入智能化调节算法,使该充电器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图3为一典型的地面充电站中充电器的方案,该充电器由一个能将输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和一个能调节直流电功率的功率转换器组成,通过把带电线的插头插入电动汽车上配套的插座中,直流电能就输入蓄电池对其充电。充电器设置了一个锁止杠杆以利于插入和取出插头,同时杠杆还能提供一个确定已经锁紧的信号以确保安全。根据充电器和车上电池管理系统相互之间的通讯,功率转换器能在线调节直流充电功率,而且充电器能显示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量和充电费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东和非洲国家将大幅增加区块链技术支出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的加速应用将会让中东非洲(MEA)国家在未来及年时间当中扩大技术方面的支付。

据悉,今年全年MEA地区预计在区块链技术上面的应用支出将会增长400%。

到2023年该地区国家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支出将会增加到1.05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支出水平的5倍。

2016-2021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2021年将上升至3.07亿美元。其中,公共部门占比1.208亿美元),金融服务占比14.1%。

目前在这些国家当中,多国采取重要措施发展区块链技术,一些主管部门正在计划如何将区块链技术有效落地。

在阿联酋迪拜设立了全球区块链委员会,相关部门计划今年将这项技术用于所有政府文件。

拉尔查达尼强调,MEA地区的政府在学习诸如区块链之类的全新技术方面面临着挑战。

“整个地区的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效。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许多政府组织根本不准备进行数字化重新设计。是否正在寻找整合5G,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或防止对数字信任的入侵,政府机构需要学习一整套全新的IT技能。”

根据IDC的数据,2019年MEA国家在整个数字化转型上的总支出为128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这项支出将会提升到15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风电场SCADA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

全文共 2612 字

+ 加入清单

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Supervisory Control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风电场的运行、控制、维护、并网等具有诸多的特殊性,必然要求S(心系统能够加强远距离传输的能力,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因此对风电场SCADA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1 SCADA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各站点之间的信息互换.选择好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加强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并且还有助于系统的远距离数据传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风电场SCADA系统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

1)就地监控部分:布置在每台风力发电机塔筒的控制柜内.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就地控制能够对此台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对其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

2)中央监控部分:一般布置在风电场控制室内.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画面的切换随时控制和了解风电场同一型号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和操作.

3)远程监控部分:根据需要布置在不同地点的远程控制.远程控制目前一般通过调制解调器或电流环等通讯方式访问中控室主机进行控制.

1.1就地监控与中央监控之间的传输方式

就地监控与中央监控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是指下位机控制系统能将下位机的数据、状态和故障情况通过专用的数据传输装置和接口电路与中央监控室的上位计算机进行通讯,同时上位机能传达对下位机的控制指令,由下位机的控制系统执行相应动作,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功能.根据风电场的实际情况,上、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有如下特点:

1)一台上位机能监控多台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属于一对多的通讯方式;

2)下位机能够独立运行,并能与上位机通讯;

3)上、下位机之间安装距离较远,一般有1 000--5000m:

4)下位机之间安装距离也较远,一般大于风轮直径的3~5倍,即100--300 m;

5)上、下位机的通讯软件必须协调一致,并应开发相应的工业控制专用功能.

为适应远距离数据传输的需要,就地监控与中央监控之间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数据传输方式:

1)异步串行通讯,用RS422或RS-485通讯接口.所谓串行通讯,是用一条信号线传输一种数据.因此,上位机通过公共通信网络采用RS-422或RS-485串行接口总线数据传输方式与各下位机进行数据传输,可节省大量通信电缆,用最少的信号线来完成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并且RS-422和RS-485串口传输速率指标也是不错的,在1 000 m以内传输速率可达100 kb/s.由于所用传输线较少,所以成本较低,很适合风电场监控系统采用.同时,因为此种通讯方式的通讯协议比较简单,也很常用,所以成为较远距离通讯的首选方式.

2)以太网通讯.大型风电场中分布的风力发电机的数目多,数据信息流大,对速率指标要求高,因此RS-422或者RS-485的实时性、传输速率会力不从心,此时应考虑使用以太网.以太网为总线式拓扑结构,可容纳1 024个节点,距离可达2.5 km.站级总线采用标准高速以太网,10 Mb/100Mb/1 Gb自适应,并兼容即将推出的10 Gb以太网总线结构,提供了高速的人机交互手段;设备级采用标准10 Mb以太网,比传统的传输方式从传输速率上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且为直接接人广域网提供了便利手段.因此,将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交换机与风电场光纤以太网环路相连接,保证了风电场内部的集中监控和数据传输.

1.2中央监控与远程监控之间的传输方式

由于各通讯条件的不同,因此,不同的风电场选择的数据传输方式也是不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如下几种:

1)基于PSTN的数据传输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意指传统的电话交换网络.此传输方式是利用现有的电信电话网络,在中央监控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上各安装一套调制解调器设备,传输数据的计算机之间通过使用调制解调器连接公用交换电话网,由发送计算机主动拨号,接收计算机接到呼叫后应答,然后进行数据传输这种连接方式的数据安全性高,但由于风电场分布在全国各地,连接属于长途电话,费用较高.

2)基于GPRS无线网络数据传输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意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上发展起来,为用户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一种网络.此传输方式是利用现有的移动无线通讯网络,在中央监控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上各安装一套GPRS设备,两端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拨叫对方建立连接这种传输方式具有成本低、部署简单、随时连接等优点,但是必须是在无线通讯网络能够覆盖的范围内实现,带宽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费用是根据数据量进行计算的.

3)基于Intemet网络数据传输

实现基于Intemet的传输主要是依靠TCP/IP协议.当数据从本地系统向远程系统传送时,数据在本地系统的各层协议间沿着TCP/IP协议栈从上向下传递.当一个计算机系统从网络上接收信息时,数据传输的过程恰好相反,其路径是从网络物理层向上传输给应用层.但由于基于Intemet的数据传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而互联网上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就很重要,一般都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在数据传输到网络上之前用数据加密算法把明文变成密文进行传输,等传输到目的地以后再恢复为明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近阶段有一门网络新技术崛起,即Ⅵ)N(Virtual 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J.这种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风电场S(心系统中.它是利用现有的电信电话网络,在中央监控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上各安装一套ADSL或调制解调器设备,两端同时连接到Intemet网络上,通过Intemet建立VPN网络连接.通过VPN技术,用户不再需要拥有实际的长途数据线路,而是依靠Intemet服务提供商(ISP)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商(NSP),在Inter—net公众网中建立专用的数据传输通道,构成一个逻辑网络,它不是真的专用网络,但却能够实现专用网络的功能.在数据安全性方面,VPN使用了三方面的技术保证了基于Intemet的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隧道协议、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因此,基于Intemet网络VPN技术的数据传输具有费用低、传输速率快、安全性高的优势,也将成为今后SCADA系统的主流通信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以区块链技术来说,以太坊可能胜过比特币?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是支撑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分布式分类帐系统,最近引起了华尔街的广泛关注。从跨境支付到结算,从场外衍生品清算到简化后台流程等各种用途,金融业和其他领域遭受破坏的可能性每天都在增加。虽然比特币是区块链使用最广泛和最著名的用例,但以太坊可能是使这种破坏最终发生的杀手级应用。

以太坊区块链原生的令牌以太(ETH)目前的交易价格约为200美元,全部以太币的市值约为200亿美元,使其变成仅次比特币(价值约1850亿美元)的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区块链。什么是以太坊,为什么很有趣?

要点

以太坊是一个区块链,旨在利用其虚拟机(EVM)支持脚本编写以及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智能合约”的创建。

以太坊的本机令牌以太(ETH)是一种加密货币,用于支付EVM的处理能力,以便以所谓的“gas”运行智能合约或其他Dapp。

从发行ICO代币到创建整个分散的自治组织(DAO),智能合约已在以太坊上用于多种用途。

总结

以太坊可以利用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金钱和支付的目的,以太坊可以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应用程序。借助内置的脚本语言和分布式虚拟机,可以构建智能合约来执行各种功能,而无需受信任的第三方或中央机构。使用其内部的加密货币以太,可以为节点支付运行这类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处理能力的报酬,最终,整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可以存在于以太经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银行业注意到区块链技术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对银行业的最大威胁之一是技术。不论是来于大型技术公司,比如说GoogleInc.(GOOG),AppleInc.(AAPL),eBayInc.(EBAY)或Amazon.comInc.(AMZN),或是来于新的金融技术(FinTech),大起大落,传统银行逐渐注意到。如今,金融行业的一个潜在破坏者来于涉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程序-构成加密货币基础的分布式账本的防篡改系统比如说比特币。从投资银行到证券交易所再到中央银行的大型金融机构,都逐渐致力于依托于自己的依托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法,以保持这一创新的领先地位。

银行正注意

在研究区块链技术怎样破坏传统银行业务之前,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已经公开宣告对它感兴趣的关键机构(与此同时,许多其它银行在并没有通知公众的情况下那样做)。

法国投资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宣告将逐渐研究怎样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其货币资金和订单处理。

专注于技术的证券交易所NASDAQOMXGroupInc.(NDAQ)表示,正与区块链合作,以“降低整个资本市场的时间,成本和摩擦点”。

高盛集团公司(GS)尽管并没有公开报道他们正做任意内部工作,但在该公司参加了对比特币钱包和支付公司Circle,Inc.的5000万美元投资后,引起了一些猜测。

总部坐落于西班牙的西班牙桑坦德银行(SAN)正内部开发依托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法,该解决方法到本十年末将每一年降低200亿美元的成本。

巴克莱(BCS)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变革性的”,同一时间正内部开展尝试,并利用与初创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其用来金融服务。

瑞士投资银行瑞银(UBS)到到现在为止已经创建了自己的独立区块链实验室,以开展专有研究供公司使用。

据透露,花旗集团(CitigroupInc.)(C)从事最少三个不一样的依托于区块链的业务,包含其自己的称为CitiCoin的加密货币。

此外,法国兴业银行,渣打银行,英格兰银行,德意志银行,星展银行,BBVA(BBVA),LHV银行,BNYMellon(BK),CBW银行,Westpac(WBK)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都在竞相研究和部署该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是什么?区块链开发需要怎样的人才?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开发需要依仗区块链技术框架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的相关信息,让你更懂区块链开发。了解了区块链的技术框架以后,我们在进行区块链开发的时候就能够更加轻易的进行了,不再是长时间举步不前。当然,开发区块链还是需要技术型人才的,那么,区块链开发需要怎样的人才呢?

1.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框架是什么?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这样的技术在现在的服务系统中是非常特别的。区块链的技术框架其实就是网络层,数据层共识层激励层还有合约层以及应用层。这些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区块链。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其实就是网络层。如果一个区块链不能联网进行使用,那么这个区块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区块链开发现在是一个大热门,未来进入到这个开发项目中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你也想要开发这样的项目,你一定要搞清楚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是什么。

2.区块链开发需要怎样的人才?

区块链开发虽然是人人都可以进行的事情,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开发出来。很多人都是空有想法,却没办法实现。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很重要,作为区块链开发的公司,应该具备大量的熟悉区块链技术框架的让你。只有熟悉这个才能够很好的进行区块链开发。另外区块链开发人才不仅本身要有技术,还需要有灵活的思维,去中心化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有这些都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组合成一个区块链刚需人才为区块链开发做出贡献。

3.哪里查询区块链数据信息?

区块链现在的发展还是很快的,无论你要开发那种类型的区块链,你都需要先了解足够多有关区块链的信息才行。像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这样的,还有区块链一些数据信息。查询区块链数据信息你可以直接上OKLink这样的区块链浏览器上面查询。在这样的浏览器上面你想要查询什么信息都是可以查询到的。而且这个浏览器上面的信息都是保真的,和官网同步,而且还是实时更新。有了这样的浏览器查看数据信息,进行区块链开发也会更加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到底有哪些?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一开始运用到比特币上,随后又用来创造别的虚拟币。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只不过大家对它不了解,就不知道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到底有哪些?区块链作为几种底层技术的合集,它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等多种特性,所以被运用在金融各个行业中。那么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到底有哪些?

一、数字货币和支付清算很多人知道区块链,都是从比特币开始。所以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上的运用非常广。在商贸交易支付和清算时,加入了区块链技术。

二、数字票据和银行征信管理区块链技术联合以太坊和微软发型了一套商业票据,很多大型的机构都加入了使用。银行征信管理上一直存在难题,加入了区块链技术之后,不但让银行的征信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得数据更新更加及时,效率更高,使用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三、交易所证券交易和保险管理现在有很多数字货币交易所,当这些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时,此时就使用到了区块链技术。因为区块链了技术具有可追溯性,所以它可以追溯到各种交易的源头。另外在保险管理上,牵涉到每个人的隐私,这些信息可以记录在区块上。因为具有防篡改性,所以不用担心别人恶意篡改数据,这样可以让保险管理行业更加的方便和安全。

四、金融审计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中还包括金融审计,因为金融审计需要加入区块链技术才可以保障它的数据能够完整、永久存在和不可篡改。正因为区块链技术具有这些强大的功能,所以它才能够长久的存在和被广泛的运用。但是区块链还需要我们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因为还有很多领域需要融入这项技术。

看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大家会发现我们平常能够直接接触到区块链技术的机会比较小,它不过是隐藏在底层的技术。很多人了解区块链技术都是从数字货币投资开始,因为数字货币和交易所就是使用区块链技术最多的行业。比如我们熟知的比特币、以太币和莱特币都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创造的,只需要下载OKLink浏览器就可以查看到这几种虚拟币的价格和区块上最新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比特币从“不了解”到“被误解” 详解区块链技术

全文共 14299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次“比特币勒索病毒”席卷全球之前,恐怕很多人只是听过比特币、但却不了解比特币,或者是以为比特币是一种比较贵的……Q币?那么就更别提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了。当然,这没什么不应该的,连最靠近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投圈,能真正说清楚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朋友估计也不会很多。

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底层技术的创新,区块链概念从进入大众视野直到今天,始终面临很多不解和质疑: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什么?它的创新性体现在哪里?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说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触发下一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区块链可以有哪些商业应用价值?它的商业应用为什么发展缓慢?等等。

本文试图从比特币区块链的运行机制出发,解释区块链技术怎么解决互联网点对点货币转移的问题,解读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思考其技术应用的机会。

比特币的诞生和发展背景

2008年11月,一个化名中本聪的人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首次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中本聪在论文中阐述了希望可以创建一套“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不需要第三方中介参与”的电子支付系统。可以说,比特币的出现,与国际货币体系内的缺陷息息相关,是人类货币体系的一次突破。

2009年1月,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比特币发行交易系统正式开始运行,随着比特币区块链中第一个区块生成,比特币诞生。从最开始的只在技术工程师之间以娱乐为目的流通,到逐渐具备了与实物、法币兑换的能力,比特币也就开始有了“价格”(比特币与法币间的公允汇率)。

2010年起,世界上多个国家陆续出现比特币交易平台,大量投资者将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品竞相买卖,比特币价格开始在剧烈波动中上涨,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知。而关于比特币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比特币交易的监管以及比特币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各国政府在过去几年中展开了持续的讨论,态度不尽相同,但对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热情却不断高涨。

比特币区块链的设计理念和运行机制

可以理解比特币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上通过算法创造出来(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操控干预)、被计算机程序规定总量恒定(具备类似黄金的稀缺保值性)、通过加密等手段实现了所有权的点对点转移(能够不依赖任何中介自由的流通),基于人们对其发行交易体系的信任而逐渐形成货币价值的一种数字货币。

而比特币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它具备了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不需要中心机构担保的的点对点直接交易。

我们现行的货币流转系统里,在互联网上发生的货币转移(无论是与我们银行账户可支取纸币等值的电子化货币还是虚拟游戏币等)都是依赖于一个中心机构的,比如银行、支付宝、QQ游戏运营中心;而要实现数字货币在互联网上点对点的直接交易,远比我们直觉以为的要困难的多,可以试想下,如果没有银行这个中心机构为每个用户核实记录账户资金的变动,那我们如何能够实现转账这个行为?甚至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账户?

比特币区块链则可以理解为一个账务系统,一段时间内的交易信息被打包记入一个数据存储单元(区块)中,给这个区块盖上时间戳,一个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区块链账本。

当然,事实上,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和其运行原理很复杂,理解它,我们可以先考虑——要实现电子货币的点对点传输必须解决哪些关键的问题呢?

1. 怎么认证交易账户的身份?

即你只有证明你是你,你才可以对你账户内资金进行支配(现行中心化系统中,中心单位通过在其总账中为用户设置账号和密码来进行确认)。

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中,身份认证通过一对密钥完成,每一个账户创建时自动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对外可见,私钥仅由账户拥有者自己掌握。这对密钥的特点是,其中一个密钥加密过的信息,有且仅有另一个与之配对的密钥才能解密,而且用其中一个密钥无法推算出另一个密钥。

交易过程中,支付方A使用私钥对既定信息进行加密,交易的记录者可使用公开的A的公钥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验证(如下图),来判断其是否为A账户真实拥有者。类似地,支付方A用目标收款方B的公钥加密既定信息,收款方B需使用自己的私钥解密验证才能获得收款资格。区块链中所说的数字签名,就是指这样用唯一匹配的私钥和公钥完成加密解密验证来证明身份的行为。

2. 怎么确认一笔交易是不是有效?

其核心在于支付方如何证明自己的账户内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支付(现行中心化系统中,中心单位在其总账中为每个账户设置余额项,一笔收入之后余额增多,一笔支出以后余额减少,满足支出额小于账户余额便可以执行支出)。

比特币区块链中的验证机制比较独特,并不对支出账户的总余额进行查验,而仅需证明支出账户中至少还存在需支出额度即可,比如A需要支出20个比特币给B则只需要证明——自己的账户在历史交易中曾经收到过20个比特币且这20个比特币没有被支出过。可事实上历史交易中不一定有一笔还没被消耗的收入正好是20个比特币,如果是存在一笔25个比特币的收入当然也可以,那其交易信息记录为:

1. A账户曾在一笔编号为m的交易中收到25个比特币;

2. A支出20个比特币给B;支出5个比特币给回自己(如下图所示,“输入”即指明资金来源的那笔交易,“输出”表示本笔交易中资金将去往何方)。这样就实现了每一笔之前获得的资金都在下一笔交易中尽数消耗,不用记录结余。

上图中交易n具体的确认过程是,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运行着某一个客户端节点的Alice向其他节点广播这笔交易信息并签名,所有在线听到这个交易信息的节点都有权对交易有效性进行验证和记录——验证Alice的签名、搜索确认交易m真实存在并且在这之前交易m没有被其他交易引用过;平均每个10分钟内通过了有效性确认的交易信息,会被记账节点打包记录进一个数据块(也就是区块),区块成功链入区块链中则代表着这个区块上记录的所有交易真正发生。

比特币区块链通过给每个区块加盖时间戳,准确记录区块生成先后时间——也就是所记录交易发生的先后时间,以此来避免重复支付。若打包交易信息的过程中先后接收到两个矛盾的交易广播(比如Alice在一笔交易广播中,称将交易m中收入的25个币中的20个转给Bob,另5个转给自己;在另一个广播中将同样来自交易m中的25个币转给了Mary),在记账的节点通常会默认选择记录先听到的那一笔。

但麻烦的是,网络通讯会有延迟性,处于不同位置的节点听到两个广播信息的顺序可能并不一样。

举例来讲,A要花20个比特币从B处买一个电子设备,便需要发出“A从之前第m笔交易中获得25个比特币,现将20个比特币支付给B,5个比特币支付给A”的广播指令,但可能A居心不良,稍后很快又发出了另一个广播,说这25个比特币要全部转移到M账户(可能是A自己的另一个账户)。有可能部分节点先听到了正确的向B支付的广播,于是记录下这一笔,后来再听到的另外一笔广播则因无法通过重复支付验证而被忽略,而部分节点则先听到并且记录了另一笔虚假信息。

那么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首先记录了正确信息(A转给B 20个币)的区块并入区块链,B得知后以为交易生效便将电子设备交付给了A。

但是下一个区块记录者正好是一个先听到了虚假信息的节点,因而认为自己先听到的转给M账户25个币的交易才是正确的,前一个区块中记录的转给B 20个币的交易不成立,于是选择不延续上一个区块,而是把自己的新区块链接到上上一个区块后面,而之后的区块记录者也恰好认同新区块并选择在新区块链后延续。那么,再之后的区块记录者则会看到两条分叉的区块链,一条是记录着那笔真实交易的较短的区块链,一条是记录着虚假信息的较长区块链,在对交易信息的判断没有特别坚持的情况下,新的记录者往往会选择在更长的区块链上延续——更长的区块链往往代表了更完整的交易记录,于是,记录正确交易的那个区块则被抛弃,成为失效的孤块,那么B则不得不承担人财两空的损失。

类似情况发生的概率虽然不大,但确实无法完全避免,所以比特币区块链交易形成了一个“等待六次确认”的原则,也就是说,上文中的B在得知记录正确交易信息的区块进入区块链后先别着急履行交易义务,而是需要等待之后5个区块都陆续承认此区块(即选择在此区块后面延长区块链),方才确认自己获得20个币的交易真正发生。其原因是,如果6次确认之后还有区块记录者妄图推翻这笔交易,将记录虚假信息的区块并入区块链,则必须推翻之前6个区块的记录,从倒数第7个区块后面衔接新区块,那么这条新的区块链则比另外一条区块链短了6个量级,这样的情况下,这条新区块链被后续区块记录者承认的可能性则会非常非常小,几乎不存在。

3. 谁来记录交易?怎么保证交易能够被客观记录?

前面一直提到区块记录者,那么区块的记录者到底是谁呢?关键是怎么保证记录者能够客观记录交易信息呢?

每一个比特币区块链节点都有权记录任意节点广播的交易信息,但是,平均每个10分钟内,往往仅有一个节点能够通过其他节点的验证获得一次记账权,从而将自己记录的新区块放进区块链(之所以设置10分钟这样一个较长的信息打包时间主要是为了让各个节点在通讯可能存在障碍的网络上更充分的接收、验证信息)获得一次记账权生成一个新区块的过程俗称——矿工挖到了一块矿。

首先,各个节点为什么要争取记账权?因为有奖励!

面对已经有N个区块连接而成的区块链,获得第N+1块区块的记账权即意味着在区块链中生成了第N+1个新区块。比特币区块链上,区块生成的过程也就是比特币被创造的过程,每一个新区块生成,就会有既定数量的比特币被创造出来。(生成一个区块可以创造的比特币数量被规定每4年减半一次,2009年1月第一个区块生成时,世界上有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而2012年12月之后,每生成一个区块只会创造出25个比特币,以此类推不断递减,到达2140年将不再有新的比特币生成,那时候全世界比特币的总量为2100万个。)

记账者的奖励就是,获得所生成区块新创造出来的比特币!并且,广播交易寻求记账的交易者们可以选择支付给记录者一定的辛苦费,广播的交易信息中交易输出金额小于交易输入金额的部分,则默认支付给成功记录了这笔交易的新区块的创建者。

接下来,怎么实现交易信息的客观记录呢?

交易信息得以客观记录的重要前提有两个:第一,避免区块的记账权被操纵,比如某个节点或者某个组织控制下的多个节点连续多次获得记账权,那么他们就可能如我们前文中担心的那样,让一些虚假交易连续得到多个区块确认以至于很难再被推翻;第二,在区块链上的某些不遵从区块链规则的坏节点随机获得记账权后,记录虚假交易的行为,能够被纠正。

比特币区块链系统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一个核心思想和一个基本假设,核心思想是,让每一次记账权的获取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使操纵记账权所需付出的成本远高于可能获得的利益,从而让每个节点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自发、诚实地遵守协议中预先设定的规则;假设则是,大多数节点们能够理性判断承担成本和风险去做坏并不如遵守规则可获得的经济效益大,所以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中,不存在高达51%的坏节点,无法颠覆现行的规则。

也就是大多数节点都是基于“获得一次记账权不容易,我需要真实客观的记账,跟在一个不存在做坏嫌疑的区块后面,也让我后面的区块们认可我的区块,从而保证我的区块在最长的链条上延续,也才能保证我创建区块获得的比特币奖励有效”这样的思想在履行记账义务。那么即使有个别坏节点获得了某次记账权后没有认真履行记账义务,后面的好节点也会基于“相信大多数节点都是好节点,好节点们都会支持我这个好节点而不是之前的坏节点”从而推翻上一个区块建立新的区块!

实际运行中为记账权获取所设置的成本是,区块记录者需要通过大量数学运算得到一个很难被算出来的“随机数”(现在平均要进行约2^ 32次不同随机数的代入运算才可能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随机数)!随机数找到后,记账者将填写了随机数的区块广播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收到后则迅速验证随机数是否符合要求(随机数很难算出来但很容易验证)以及该区块记录的交易信息是否存在重复支付等。如果验证通过则判断其获得当前区块的记账权,那么就会停止自己这一轮的运算,转为争取下一个区块的记账权。也可能不很幸运的,两个距离较远的区块几乎同时算出随机数,并且都已经得到了部分节点的验证认可——距离自己较近的节点会先听到自己的广播,那么这两个区块哪一个最终成功进入区块链,则取决于之后获得记账权的区块选择了在哪个区块后面延续自己的区块,没有被选中的那个区块则成为一个废弃的孤块。

这是一种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即通过承担一定的算力成本(电费和服务器费用等),完成了大量的计算工作而通过验证获取记账权。其中隐含的条件是,某一个节点成功完成运算获得记账权的概率与其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占全网络运算能力的比例正相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想操纵记账权是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高昂成本的。

4. 要是之前记录的交易找不到了或者被篡改了怎么办?

现行中心化系统中,一般来说,中心单位所记录的所有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历史交易信息都保存在他们进行了强安全防护的服务器上,并且进行了备份,以保证不丢失不损坏。那么区块链上记录的信息如何来实现这些的?

之前我们提到的,其他节点验证某个区块之后则表示认可——同意跟在这个区块后面延续自己的下一个区块(可以叫做这个区块成为下一个区块的父区块),这里具体的操作涉及到一个叫做哈希(Hash)算法的概念。

哈希算法,是一种能将任意长短的字符信息轻松转化成一段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哈希值)的算法,哈希算法的主要特点是:1. 原始信息与输出的哈希值具有唯一的匹配关系,改动原始信息中哪怕一个标点其哈希值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2. 无法凭借哈希值破解其原始信息;3. 在人类现有的计算能力范围内,不存在重复的哈希值。

区块间的连接正是通过,下一个区块将上一个区块的“区块头”的哈希值写入自己的区块中(一个区块由记录着区块基础信息的“区块头”以及记录着所有具体交易信息的“区块体”构成),即将上一个区块头的“头哈希”值填入新区块的“父哈希”字段中,区块与区块之间通过“父哈希”建立起对应的连接关系,进而组成一条完整的区块链。这就意味着,第一,我们可以通过索引当前区块的“父哈希”一直追溯到第一个创世区块;第二,如果有人妄图篡改其中一个区块上任意一个数据,则会引起一连串区块哈希值的变化,其篡改行为则会立即被识别。

另外,每一个区块上记录的所有交易信息都保存在一个运用哈希算法的二叉树数据结构中(Merkle树)——将1到n笔交易数据看作是这个数据树上最外层的n个叶子(末端节点), 然后将末端节点两两分组计算哈希值,一组组哈希值形成新的一层节点数量更少的数据层,以此类推,直到我们得到一个单一的树根节点,而只要记住“根哈希”,则任何企图篡改交易数据的行为都会被检测到。

仅把“根哈希”记录在区块的“区块头”部分,大大降低对“区块头”数据储存的要求,比特币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得以储存整个区块链上完整的区块头数据,实现了区块链账本在每个节点处的备份。并且,Merkle树数据结构下,通过验证一笔交易通往根哈希的路径即可简洁快速的证明此笔交易是否存在在这个区块上。

这就实现了交易记录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

附上一张区块链结构示意图,可以直观了解下~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区块链技术之前,人们也曾试图在互联网上点对点传输数字货币(本质上是数字信息)来实现无中介的价值转移,但受限于数字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无法解决重复支付问题,很难真正实现。而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中,最伟大的创新是,货币拥有者不再需要通过证明自己所持有数字货币的唯一有效性来争取所有权,而是取决于所有权转移的过程被区块链网络上的其他节点们所认可——即你所拥有的比特币数量实际上是在那条最多的节点认可的长期共识的区块链上,你可以有效支出的比特币的数量。

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和延展性

出于对比特币区块链设计思想之精妙的叹服,以上分享了大量比特币区块链运行机制的细节。但其实,对一些细节的不理解并不影响对区块链技术以及技术应用的分析。而且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中的一些设置,比如平均每10分钟生成一个新区块、每个区块有1M大小等,并不是区块链系统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探讨区块链技术时候,我们还是应该从技术的核心特性和创新性出发。

事实上,区块链并不是一个单一方向的技术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密码学、分布式数据库、P2P通讯等技术的融合创新解决方案,其最大的创新可以说是引入了一种用随机个人构成的群体来代替传统的中心单位掌管系统运行的共识机制和奖励机制。

总结起来,区块链技术方案的基础特性、内生特性及重要延展性如下:

基于P2P通讯技术和共识机制实现的去中心化

不同于中心化网络模式,P2P网络中每个节点拥有相同的网络权力,不存在中心的服务器。所有节点间通过特定的软件协议共享部分计算资源、软件或者信息内容。在比特币出现之前, P2P网络计算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开发各种应用,如文件共享和下载软件、网络视频播放软件等。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使单个组织和个人可以在统一共识的规则下按分布式的方式提高协作效率。去中心的主要价值则在于:1. 减少交易信息中转流程,提高交易处理效率;2. 剔除了中心机构运营的那部分成本负担;3. 网络上所有节点平等参与交易的验证、记录,排除了被任何中心组织控制的风险。

基于密码学的去信任——实质是信息能够被客观记录且不可篡改

其实去中心化与去信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正是在一个没有中心权威担保的交易网络中(或者说正是因为要推翻对中心权威担保的依赖),我们才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信任的问题,而如果无法实现去信任,去中心网络将失去运行的基础。

去信任意味着用技术规则加持信用,通过算法实现自我约束,任何恶意欺骗系统的行为都会遭到其他节点排斥。其在区块链中的本质体现是,所有交易信息可有效确认并客观记录、历史交易可追溯且不可篡改。这主要依赖于前文中提到的非对称密码算法(私钥和公钥)以及哈希算法来实现。

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自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节省了信任建立的成本;信息通过确认后则被永久记录、不可篡改,极大的提升数据在安全存储和溯源方面的能力。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网络

区块链分布式网络,即由众多运行着区块链客户端的节点们构成的点和点彼此相连的拓扑状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节点共享一套开放数据库,即每个节点同步储存、更新数据。其主要价值在于:1. 分布式数据结构充分利用每个节点的储存、计算资源,避免了对中心运算设备软硬件的巨大投入;2. 每个节点都拥有一份数据库备份,单个节点受攻击造成的信息损坏或者丢失不影响整体数据的安全;3. 基于各个节点的数据共享,可实现节点间的互操作,资源利用率提高。

区块链技术的内生特性:隐私保护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区块链网络中的隐私性和透明性并不冲突,透明性主要是指交易数据历史记录的共享开放,即数据操作行为的可见、可追踪,侧重对操作行为合规性的共同监管;而隐私性特指对账户身份信息的保护——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账户身份与真实公民身份不挂勾(在我国现行监管政策中,要求比特币交易实名制),另一层则是指账户身份权限中的信息数据仅支持账户持有者操作,而传统中心化网络中中心单位有权对各个账户信息进行浏览和调整。

账户信息的隐私性同样是基于密码学来实现的,任何公钥地址下的信息内容仅由对应私钥持有者才能解读或者进行解读授权,这对私密信息网络传输形成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在信息开放共享的环境下增强了信息传输对象的可控性。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延展性:智能合约带来的自动化

早在1994年,密码学家尼克萨博就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 简单理解,就是把合约内容进行数字化编码生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当预先设定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但是在过去中心化的体系中,智能合约意义并不明显,因为保存在中心系统中的合约可以被系统所有者随时修改甚至删除。

而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则充分具备了自治、自足的能力,从双方达成合约协定开始,通过将合约内容编写成计算机程序储存在区块链中,合约中涉及参与方将有权在区块链上跟踪、监督合约的履行情况,一旦满足约定条件,合约能够自动执行完成权利和义务的交割。如果说传输比特币的区块链实现了数字货币在任何节点间的直接交换,那么传输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则实现了任何可编程的智能资产的去中心化交易。比如,预先建立的智能合约能够在某人已经偿还完所有房贷后,自动执行合约,将抵押的房屋所有权从银行自动转让到个人名下。

日趋完善的智能合约将根据交易对象的特点和属性产生更加自动化的协议,这排除了不必要的人工参与,节省了大量的签约成本和履约成本,尤其涉及大量、高频、低价值的交易,经济性尤为凸显。

区块链技术特性可以匹配哪些应用

1. 不同主体间沟通效率低、连通成本大的领域

跨境支付

传统的跨境支付清算需要借助多个机构,前后需要经过开户行、央行、境外银行等多道手续。不同机构有自己独立的账务系统,系统间并不相通,因此需要多方建立代理关系、在不同系统进行记录、与交易对手进行对账和清算等,并且传统的支付体系无法实现去信任,只能通过类似保证金系统的第三方机构对交易双方信用进行保障,这常常导致跨境支付费用高昂且速度很慢。跨境汇款中间银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货币账户,协助双方进行货币兑换,跨货币处理很慢,成本高。

而基于区块链解决跨境支付则可以构建一个由多个跨境支付需求方构成的联盟链(区块链公有链对所有网络用户自由开放,联盟链则对部分经过授权的用户开放),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以联盟链共识的虚拟货币为媒介进行点对点的货币传输,省去任何第三方中介环节,做到交易即结算——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担任交易对手对双方账户变动进行调整、对账,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非常迅速的完成支付。

案例:Ripple

在全球跨境支付市场上,率先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其商业化应用的是由瑞波币实验室开发的跨境支付网络 Ripple 。Ripple 主要为银行提供基于区块链协议的外汇转账方案,致力于替代 SWIFT 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全球银行的网络金融传输协议。

Ripple 通过其开发的 InterLedger 协议项目,为不同记账系统建立起沟通桥梁,打造一个全球统一的网络金融传输协议。InterLedger 协议系统中,不同银行可以保持原有的记账系统,使用 Ripple 提供的软件,通过第三方“验证端”自由传输货币,同时银行间的交易可以隐藏起来,“验证端”通过加密算法来进行,不会看到交易的详情,只有银行自身的记账系统可以追踪交易的详情。

Ripple网络中,统一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可以通过许多节点以共识机制来验证交易并记账,不需要任何信任中心,可以实现7天24小时全天候支付。并且由银行、货币兑换商等金融机构在Ripple网络中扮演做市商,汇款银行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做市商,只要做市商足够多,理论上能够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汇率水平,同时 Ripple 网络也通过算法寻找最优汇率水平,做市商能够随时随地为跨境支付服务,提高效率。

案例:OKLink

与 Ripple 不同的是,OKLink 聚焦为全球中小型金融参与者提供服务,Ripple 在跨境支付中使用瑞波币为媒介,而OKLink使用的是OKD,两者作为中转代币从使用价值而言并没有区别。

具体的业务场景是,使用 OKLink 服务的汇款公司和收款公司注册成为 OKlink 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授权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 OKD 的转移,买卖双方则先后通过 OKD 与当国法币的兑换来实现不同主权货币间的跨境支付、结算,省掉了所有中间环节费用,包括 OKLink 和收付款公司的所有费用,整个网络只在中间汇率基础上收取不超过0.5%的费用,极大地节省了中小企业在小额跨境汇款中的成本。而利用区块链网络中“交易及结算”的特质实现快速交易,10分钟之内完成包括支付、汇率换算、结算在内的所有汇款过程,相较于传统跨境汇款流程中平均等待三四个工作日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发展。

证券的登记与清结算

证券登记即证券发行人建立和更新证券持有人名册的行为,伴随证券交易发生。在中心化证券体系中,市场参与者将所有证券登记和结算任务委托给中央登记结算机构,维护这种中央结构体系的公信力需要极为繁杂的规章制度和审计流程。而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资产托管人、证券经纪人、中央银行和中央登记结算机构才能完成,系统之间兼容性低、处理方式各异,整个流程效率低、成本高,从交易指令发出到结算结束同样需要T+3天的时间,冗长的结算流程导致更久的资金占用和更长的风险敞口。并造就了强势中介,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往往得不到权益保障。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券登记结算系统,可降低系统风险和成本,提高结算效率,以实时全额结算模式来作为中央对手方制度的补充和替代。

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彼此之间没有建立传统信任关系的经济主体在同一个区块链体系中达成平等合作关系,各个节点可以展开充分自由的沟通,节省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并且大大简化中间环节和交易流程,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有助于推动交易结算实现T+0的实时全额交易。

案例:t

美国十大零售商之一 Overstock 2015年创建了区块链证券发行平台 t,称证券无须通过纳斯达克等交易平台可直接在区块链上完成交易,同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批准 Overstock 通过区块链来发行本公司的股票。该平台致力于基于区块链发行数字资产,如债券、股票等,颠覆现有的T+3结算模型,成为一个更高效透明的“交易即结算”的证券发行交易平台。 Overstock 于2015年、2016年先后在 t 发行了债券和股票。

案例:Linq

纳斯达克通过与区块链初创企业 Chain 合作,已正式上线了用于私有股权交易的 Linq 平台。通过 Nasdaq Linq 私募的股票发行者享有数字化所有权,同时Linq能够极大地缩减结算时间。Chain指出:现在的股权交易市场标准结算时间为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却能将效率提升到10分钟,这能让结算风险降低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该平台还为其服务的公司提供了管理估值的仪表盘、权益变化时间轴图、投资者个人股权证明等功能,让发行公司和投资者能更好地跟踪和管理证券信息。

2. 对于信息的追溯、保真有强烈需求的领域

供应链——防假冒伪劣

充斥在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商品混入市场,不但严重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也埋下了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的隐患。对于商品的溯源保真,尤其是高单价奢侈品和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的医药食品领域的商品,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由于供应链通常由多个企业节点构成,而且多层级间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传递扭曲失效,导致对于商品来源的鉴定异常困难。

基于区块链+物联网,从源头开始,为物品进行身份标识(物品指纹),通过传感装置将商品流转过程中仓储、物流、分销、零售等主要环节的关键信息提取记录在区块链网络中,在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下,消费者可通过配套智能设备对商品进行扫描识别,掌握商品生产制造及流转过程中所有关键信息。

案例:Provenance

Provenance 是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溯源服务的公司。Provenance 能够在区块链上记录全球零售供应链上全流程的信息,让消费者能够实时进行检索,提升供应链上的信息透明度。用户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相连接的设备来监视目标对象,以透明的方式全流程追踪货物的原产地以及中间的交易过程。在区块链上,消费者不仅可以查看产品的静态属性信息,还可以查看产品从生产商到经销商再到终端消费者的中转运输流程——消费者只需从智能手机上就可以了解到沿途每一步的信息更新。

公证认证

在传统认证方式下,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现象屡有发生。识别假户口本、假结婚证、假房产证、假学历证等通常需要认证人员的一双“慧眼”。稍有不慎,就可能使一些人蒙混过关,骗取认证书,并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传统的认证方式依赖于公证人员有极强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无法完全保证所认证物的真实性。而且,现行认证手续繁琐、流程复杂,“人工+纸质”认证方式,效率低且成本高。

如果使用区块链,用户只需要将所要认证的物品通过区块链进行记录,则能够实现认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认证过程的安全性,最终能生成可靠、精确、不可篡改的存在性证明、所有权证明,遏制了造假情况的发生。

案例:公证通Factom

Factom 是一家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进行文件认证、数据管理、档案记录的保存与验证的公司,可应用于资信证明、专利保护、身份证明、产权保护、医疗档案、审计等领域。基于区块链的链式结构的数据存储,登记在Factom 上的历史记录被永久地保存下来,且所有的信息都将可以追溯。以 Factom 用来管理土地产权转让合同协议为例,如果土地产权转让经过双方的共同认定,并且转让的土地产权并非伪造且通过区块链的验证(存在性证明),那么和其相关的链将被更新,以反映上述结果(过程性证明)。但之前土地产权更改的历史记录不会丢失,它所记录的内容和顺序在Factom上都不能被更改或隐藏(可审计性)。

3. 对于大体量数据的安全运算和共享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的网络,用来实现物品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应用对于人类社会进入到智能居家、智能交通、智能消费的崭新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前文中提到的区块链结合物联网来改造供应链管理。

有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时间里,全世界将有超过250亿个设备、传感器和芯片处理超过50万亿G的数据。物联网的价值就在于将这些数据捕捉并分析,从大量的信息和噪音中识别和分离出最为重要的数据,但是,中心化网络可以达到的速度和成本难以满足更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需求——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心化的网络可以应对10亿级别的移动互联网设备,随着接入量增大,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维护成本将无法估量。另外,如此庞大的数据的安全防护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依赖于中心网络实现的信息共享很大程度上将制约物理节点间的通信效率以及对新节点的扩展。

区块链分布式储存技术充分利用每个设备自身的计算和储存能力,避免搭建集中云和中心大型服务器群的巨大软硬件成本投入;而且,基于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共享,物联网中数以亿计的智能设备在交互过程中,可以了解其他设备的功能,以及不同用户围绕这些设备的权限和指令,即能跟踪设备之间的关系、设备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提升对运行环境的认知,加强对自身角色和行为控制的能力。

案例:ADEPT

2015年初,IBM 和三星集团宣布联合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系统 ADEPT。ADEPT 系统基于区块链架构,使用 BitTorrent(文件共享)、Ethereum(以太坊)、TeleHash(终端到终端加密)支撑。IBM 和三星希望这套系统可以让物联网里的各种设备自动运转,比如家电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发送信号并进行软件更新,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和计算能力的交互。已经实现的典型场景:使用区块链技术将洗衣机加入物联网之中,通过获取用户的洗衣频率和每次洗衣服的数量,分析用户是否有定期运动的习惯、是否生育婴儿,还可以自动估算剩余洗衣液的可用时间,甚至自动完成在线下单的购买行为。

案例:Filament

Filament 将眼光转向了工业领域,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制造业、农业等行业。Filament 重点开发两个硬件单位——传感器装置 Filament Tap,以及可粘附设备表面的智能模块 Filament Patch,Filament 要实现的核心功能是:保障智能设备数据存储和通信安全;安装了 Tap和Patch 的智能硬件可以实现脱离网络连接的长距离通信,服务于工业规模的设备部署。

案例:Slock.it

Slock.it 则是通过区块链实现闲置资源共享,致力于将智能合约嵌入到多个物联网设备和应用程序之中,让任何人都可以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出租、出售或者共享任何物品。在其设计的自治结构中,用户可以在移动应用上随时随地跟踪、控制出租或使用连入物联网的各个物品,每次共享完结时,还可以实时收取费用进行收入分配。

4. 对于信息共享有较高需求,但具有隐私保护性的领域

共享医疗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效率低下以及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的解决。然而目前医疗信息共享存在诸多困难:首先,技术上难以实现兼容,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不尽相同;其次目前的医疗共享平台无法保障个人健康隐私不受到侵犯。

通过在区块链上存储和管理个人医疗记录信息,每个人的健康记录被编码成数字资产,个人可以通过私钥将访问权限授予医生、药店、保险公司等。在区块链上定向分享用户的医疗记录,一方面打通用户各个场景中的医疗健康管理需求,一方面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临床案例研究;同时,区块链可进行多签名复杂权限的管理,利用区块链数据以确保医疗敏感数据不被泄露。

案例:Dokchain

医疗 API 公司 PokitDok 近期宣布与英特尔达成合作,共同研发“Dokchain”医疗区块链解决方案。英特尔将为 PokitDok 提供其开源软件 Hyperledger Sawtooth 作为 Dokchain 的底层分布帐,并将英特尔芯片用于处理区块链交易。

Dokchain 为用户提供身份管理功能,即使用Dokchain 的用户可以在线验证医疗交易各方的信息,通过验证后则可以启动交互行为——在处方记录、医药消费、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都已经有所实践。降低医疗欺诈、有效保护患者隐私是 Dokchain 进行功能部署的核心考量。

5. 人为审核、执行不确定性大的领域

资产交易

无论是企业所有资产还是个人资产的转移交易往往伴随着多重认证确权、资格审查、关联取证的复杂过程,达成一致进行交易执行前需要多个部门和相关交易人的多方介入和沟通,而资产交易是金融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其执行效率低、纠纷解决成本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社会财富的流通和增值,尤其是在资产证券化扮演着如此重要的金融突破口的当下。

资产智能化、智能资产合约执行自动化是有力提升资产交易效率和处理完善度的重要路径。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将资产交易的初始所有权以及所有权转移实施条件以计算机程序的方式编码入智能合约,触发规定条件则自动完成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或者分割,一方面极大提升了交易速度,另一方面,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工协调成本。

现阶段,以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的自动化交易已取得不错的发展成果,而审核任务更加繁重、执行效率尤为低下的有形资产的智能化交易则还需要相对漫长的发展。

试想,我们通过智能合约执行房屋资产的交易,在作为交易资产的房屋本身并不支持智能操控的条件下,仅完成合同规定的房屋所有权的变更并不等同房屋资产的交易完成,至少,你还没有拿到钥匙!这就意味着仍然不可避免人为介入来进行房屋实地勘察和交接的大量操作。所以,资产智能化交易的全面应用需要等待一个金融体系、认证体系以及物联网络搭建都更为成熟的大环境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浅析4G网络的结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4G网络结构

4G系统针对各种不同业务的接入系统,通过多媒体接入连接到基于IP的核心网中。基于IP技术的网络结构使用户可实现在3G、4G、WLAN及固定网间无缝漫游。4G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

1)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

2)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网络服务质量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

3)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使发展和提供新的服务变得更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能自适应于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跨越多个运营商和服务商,提供更大范围服务。

4G网络有如下特点

(1)支持现有的系统和将来系统通用接入的基础结构;

(2)与Internet集成统一,移动通信网仅仅作为一个无线接入网;

(3)具有开放、灵活的结构,易于扩展;

(4)是一个可重构的、自组织的、自适应网络;

(5)智能化的环境,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6)用户在高速移动中,能够按需接入系统,并在不同系统无缝切换,传送高速多媒体业务数据;

(7)支持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各自独立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这种技术带给我们的生活怎样的便利?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辐射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这个是我们都需要掌握的,了解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能够让我们更懂新型应用系统。这种技术的出现带给我们的是巨大便利,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感觉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就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相信通过以下的信息介绍,你能更好的认识区块链应用技术?

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区块链应用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区块链信息如何查看?

1、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是没有中心管理者的。所谓的区块链应用技术就是通过无中心管理者管理这个层面去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交易的稳定进行以及公平公正的对待。这个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现实交易系统的所有想法,所以,它一出现就能够高速发展,这是必然的。未来顺应时代的发展,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这种问题将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到。而这种去中心化的应用技术也将会应用到更多的服务领域中,为更多的人提供便利。

2、区块链应用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区块链应用技术是非常强大的一种技术,刚开始创出这种技术的人都被称作为神人。这种技术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真的非常的多,其中就包括转账更加的安全高效,交易咨询更好查询,信息传播更快,募捐集资更加透明不存在卷款私逃等等问题。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现在区块链应用技术辐射的范围真的是相当广泛的,金融领域,服务领域,信息传递领域等等。未来它应用的领域还会逐步扩大,这样的系统很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服务系统。

3、区块链信息如何查看?

无论是了解区块链还是进行区块链投资都是需要查询区块链信息的,查询信息并不是多难的事情,你只要上OKLink区块链浏览器上面进行查询就可以查到你想要的所有实时动态数据。这样的浏览器正是区块链应用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了这样的浏览器,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区块链投资。什么是区块链应用技术这个很重要,相信看到这里你也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区块链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投资区块链真的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投资都有风险,也不要盲目去投资,多上浏览器上面了解实时动态数据以后再决定是否投资比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星对开门冰箱如何 三星对开门冰箱技术优势介绍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厨房中,最常见的家用电器都有什么呢?大概就是冰箱、微波炉、油烟机等等,选购厨房家电最重要的就是防热耐水,三星电冰箱就非常不错,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三星对开门冰箱的技术优势,主要是外观与性价比高、双循环专利技术、控温超静音,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三星对开门冰箱的简介

家电是三星电子发挥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2009年在世界经济萧条的情况下,销售额较2008年增加27%,创行业增长率。三星电子通过推出蒸汽烤箱和自动吸尘器等新型产品不断确立其作为数码家电企业的形象。在由产品与普及型产品构成的家电市场,三星电子一方面赋予消费者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采取符合当地生活文化的个性化技术战略。

二、三星对开门冰箱的技术优势有哪些

1、外观与性价比

三星对开门冰箱近几年来的电冰箱外观减少奢华感但更实惠,三星对开门冰箱的外观设计,是国内电冰箱行业仿效的 样板 .其华东区销量在合资品牌中仅次于西门子,但是性能价格比.它的中间门温区有24度的调节范围,是所有电冰箱中的。

2、双循环专利技术

三星对开门电冰箱是全球品牌,三星首创一台压缩机的双循环专利技术,冷冻冷藏完全隔离,三星为欧美品牌贴牌制造量很大,直接出口欧美的销量也很大,因此是对开门电冰箱全球产销量的品牌。

3、控温超静音

这台机器不但是双循环系统,还采用了变频压缩机,非常静音,温度控制精确,酒红色风韵花纹面板,金属长把手,是三星系列里面型号。西门子的三门电冰箱是强项,对开门在技术上和制造上都不如三星,海尔更比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遛狗也是个技术活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雪纳瑞(详情介绍)

不要以为你牵着狗出门走了一圈就叫遛狗,遛狗其实是有很大学问的。正确地遛狗不仅可以让狗狗的身心更健康,还能避免给别人带来不便,因此,主人们可千万别小看了遛狗这件事。想要遛好狗,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必备物品不可少

要遛狗就一定要带牵引绳,很多主人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狗狗,于是从来不带牵引绳出门,但问题往往就是从不带牵引绳开始的。有些狗狗可能会吓到行人,有些狗狗则一出门就完全不受控制导致最后走失,还有的狗狗会在马路穿行中被车辆误伤,如果你不想狗狗出现以上这些情况,那就带上牵引绳吧。其次,你要携带报纸和塑料袋,这是给狗狗便便准备的,有人说,便便是很好的肥料,可以滋养草地,不用捡。那假如是你自己去草地散步,走两步就踩到便便,你会怎么想。此外,如果你养的是大型犬,你可能还要多准备一瓶水,因为它们的消耗更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二、把握好时间

一般小型犬可以每天只遛一次,但大型犬一定要做到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一旦形成规律就不要随意更改。如果狗狗刚吃完饭,要让狗狗休息半小时再带它们出去。小型犬的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而中大型犬至少要有40分钟的户外运动时间。

三、场所要适合

小区、花园、广场都是遛狗场所首选,这些地方对狗狗来说相对安全,空间也大,并且是它们熟悉的地方,非常适合它们活动。而有些人则习惯带狗狗在马路上奔跑,这时主人必须控制好牵引绳,以防危险的发生。另外,在公共场所活动时,主人还要随时留意狗狗不会伤及其他人或动物,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要立即召回狗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什么是开放艺术?探讨融合区块链技术的新艺术范式

全文共 2393 字

+ 加入清单

开放艺术是一种依托密码学、分布式账本、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以创作、流通、收藏等领域的开放为特点的数字艺术。

相较于传统的实体艺术品,开放艺术具有产权明确、可溯源与流通性强的优势。此外,通过引入更具开放性的价值发现机制和交互功能,开放艺术拥有更多的潜在藏家与更为丰富的收藏体验。

我们将从创作、市场、收藏三个方面浅述对开放艺术的思考。

一种大胆的设想:超越艺术史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范式,开放艺术其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要以打破艺术史式的发展眼光来思考艺术作品。

艺术史所采取的分析思路,是以一种基于时间先后关系的发展视角去审视艺术品。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分析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弊端——让艺术品被矮化为了时代的标本和参考。它为某些缺乏生命力的所谓「艺术品」找到了被推崇的合理性,阻止公众以自己的感受去评价艺术品。

而在开放艺术中,所有无关于作品本身的预设立场被通通摒弃。传统不意味着陈旧,而现代也不代表着先进,任何风格都被「静置」为表现的手段。一切为内容服务,为表达服务。

同样地,为了服务于表达,开放艺术的呈现形式自由而多样:它可以是绘画、音乐、视频,也可以是文档,甚至是种种形式的结合。一切能被数字化的表现手段,都可以囊括在开放艺术之内。而在题材上,开放艺术也将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它不仅可以是安放在富人豪宅中的电子画像,也可以是一段脍炙人口的视频、一部爆款网文、一幅同人作品……

创作者的开放

基于这一理念,艺术家的身份也获得解放。在开放艺术中,不预设学院派与大众派的分野,不区别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分歧。专业与业余,女性与男性,甚至是人与 AI,一切的身份标签都被抹去。艺术家被「创作和表达」统合在一个场域之内,一切由作品本身说话。

我们尤其要强调开放艺术对 AI 的接纳与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 AI 已经 「入侵」了艺术圈,AI 协作的艺术创作也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争议。我们认为,这股潮流是不可避免的、无法阻止的。因此,与其不断放大它的消极面,不如阐释它的积极面。

AI 可以实现一件作品跨风格体裁的转化,也可以基于对某一画家风格的「学习」而创作「伪作」……某种程度上,AI 实现了抛开艺术史发展叙事的、针对时间的「纵向开放」,同时也更进一步打破了艺术创作风格界限与体裁藩篱,实现「横向开放」。对于 AI 创作,我们翘首以盼并乐见其成。

总而言之,对「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开放艺术在创作理念上采取的是一种开放性回答。开放艺术不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任何预设,只对其原创性做要求。在开放艺术运动中,创作者失去的只有枷锁,而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艺术品市场的开放

得益于区块链领域 NFT 技术的出现,开放艺术能够构建一个比传统艺术领域更为开放的交易市场。如果没有牢固的产权关系,一件电子艺术品的流通只能伴随着任意地复制与不可阻挡地贬值;而 NFT 的产权,则被由分布式账簿技术所产生的持续而机械性的共识牢固确认了。正基于此,每一件开放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才得以在技术上成立从而变得颠扑不破,进而为开放性市场奠定基础。

尽管技术解决了(或者说搁置了)许多原本存在于交易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仍需要更为丰富的价格发现机制来与之配套。目前的「限量多版」、「分图层售卖」等模式是非常好的尝试,它们使一件作品同时为多人持有成为了可能,我们试图沿着这些思路继续。

上面提到的两种模式是对艺术品基于实体(版本、图层、区块)的有限分割,那么能否更进一步,对艺术品进行无限(一定时间内)而抽象的分割呢?换言之,我们希望找到一系列更开放的价格发现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开放艺术品的市场中来。

对此,我们构想了三种艺术品售卖原型:

添柴式

无损式

尺棰式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具体阐述这三种机制的流程和原理,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依赖对艺术品股权式的分割,其应用的场景仅限于作品上链后的第一次售卖,而在以此为基础的开放艺术品二级市场中,玩法只会更为多样与有趣。

藏家的开放

在实现创作与市场的开放后,收藏活动的开放性便有了物质前提。作品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市场中流通,使一件作品被多人同时持有变为可能。而基于我们设想的新的「初售」方式,藏家的门槛也得以大大降低。一个在传统艺术品市场中暂时不具有较强叫价能力,却对某件作品抱有极大热爱的人,仍能成为一件开放艺术品的藏家。

而在收藏活动中,我们需要找到更多藏家与作品交互的手段,发现更多的「非财产性权利」,以适应艺术品本身「财产性权利」的变迁。旧有的交互模式所依托的是作品具象的某一部分(比如:展示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图层或版本),而这种交互的前提在开放艺术中已不复存在了。换言之,发现新的与艺术品交互的手段,既是开放艺术本身的追求,也是新的市场与产权模式所提出的要求。

这种新的交互方式,一方面要带给藏家以作品的归属感(收藏的乐趣),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差异性以与产权的差异相匹配,同时还不能破坏作品本身的整体性(因为作品只是被抽象地分割了)。

我们认为,基于作品可编程性而来的「电子题跋」与「电子印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题跋印鉴是中国文化圈所独有的藏家与藏品交互的方式。题跋是指藏家(或由藏家指定的人)在原作留白处或另附一纸题写的品评与感悟,印鉴则是藏家艺术化的个人符号,它们都是对原作内容的扩展。

在我们的设想中,每一位藏家都拥有「电子题跋权」与「电子钤印权」,但这些题跋与印鉴的呈现则是根据藏家持有的股份比而具有差异的。

这些来自于藏家的题跋印鉴,将一如在中国传统中所表现的那样,为作品的溯源与传承提供可视化的呈现,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以「二次创作」的形式暗合着开放艺术的主题。 伴随着题跋功能,藏家也以藏品为核心凝结成一个一个的小社区——或者说,一件开放艺术品由于具有了题跋功能,它本身也就成为了一个社区。

进一步需要讨论的细节是:题跋的形式可以是哪些?来源不一数量繁多的「收藏痕迹」如何与原作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实现更有效的最终呈现?这些仍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区块链是一门技术,它跟加密货币有哪些关联呢?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而比特币则归属于加密货币,那么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中间又有哪些关联呢?

比特币就说区块链的一种展现方式,是一种应用。可是这并不等于区块链技术只应用在比特币或是其他的加密货币上,它在其他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多。

区块链技术的特性

区块链技术实际上就是分布式系统的帐簿,也是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库,这种数据库是一样的。所谓的矿工,实际上就是提供算力的设备,这类设备非常小。一般挖币全是使用GPU挖的,持续不断的打包帐簿,打包帐簿的这一全过程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

当一个矿工打包完一些数据信息,出现了一个区块链,这一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分布式系统就是所有的矿工同时计算和打包这一数学题,谁的速度快谁就有最终打包结块的权利。

区块链是一门技术,它和加密货币又有哪些关联呢?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矿工都是互相制约的,打包成一个块后,又广播给所有的矿工,矿工们都为这过程做一记录。

这样做的原因是:最先使用分布式的共识计算方式,能达到真实有效这一技术特点,从技术性角度处理了信任难题。其次使用密码学的互相传送数据,进而达到了信息的安全系数隐私保护,也确保了所有网络的安全系数。在一过程中,矿工使用的共识计算方式,达到了所有信息升级的全方位自动化技术,这类自动化技术人们又称为区块链智能合约。它还具有不能伪造的特性,为什么不可以伪造信息呢?这跟网络的运营模式相关,最先区块链技术网络都是去中心化,每一台挖矿机就是一个中心,因此又叫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矿工遍及全世界各个角落,如果需要更改信息,则需要把每个矿工的数据都更改一遍,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需要比特币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最底层技术,确保了比特币的安全性,真实有效全方位自动化技术和不能伪造性,在所有区块链技术网络技术里,保持这一技术性的行为主体到底是谁?矿工,矿工需不需要挖币呢?只不过就是说以便挣钱,挖币就是比特币挖矿,在比特币的市场研究报告里提到,发售2100万只比特币,发售的标准是每4年递减发售,因此区块链应用务必要有矿工来维持。只能全世界所有矿工的加入,才可以达到真实的全自动化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

如果没有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达不到真实的去中心化,在真实的去中心化程度上而言,区块链技术网络也存活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海信冰箱好吗 海信冰箱技术特点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是一个稍微关注国产家电品牌的人,那么海信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海信冰箱是海信集团旗下海信电器的产品,有些人不太了解海信,自然也不知道海信冰箱怎么样,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海信冰箱的一些技术优势,你觉得海信冰箱值不值得买呢?

一、海信冰箱怎么样

海信冰箱隶属于海信集团下属的海信电器,海信集团成立于1969年的青岛,前身是青岛无线电二厂,早在1984年就引进日本松下的彩色电视生产线。经过多年的企业成长,海信集团早已成长为一个技术雄厚、企业布局全球的大公司,并且海信最早就开始家电产业,所以对于海信冰箱来说,有这么多技术作为基础,自然是值得信赖的。

二、海信冰箱技术优势

1、6A技术

电冰箱新国家标准GB/T8059《制冷器具》新标准中增加了六项冰箱主要性能的分等分级规定,次将制冷器具的主要性能指标分为A级、B级、C级、D级。6A主要是指在保鲜质量,制冷速度,保温性能,能耗等级,超低静音,冷冻能力六个方面。

2、活水保鲜技术

独有SPA水离子装置,能24小时不断为食物提供纯净水分滋润,通过净化过滤层过滤纯净水,使食物在无菌环境中易于存放,同时利用高压触发器及静电分离器把纯净水分解成微分子水,使之能充分被食物的表皮吸收,提升水分利用率,提升食物营养含量,还原果蔬初态,延长食物保鲜时间,锁住水分不流失。

3、360度矢量变频技术

在制冷技术领域,的制冷技术是变频,而在变频制冷技术里面,360°矢量变频则是目前技术、最鼎级的;360°矢量变频是变频技术的发展结果,海信是目前国内掌握此技术的企业,而海信冰箱是应用该技术的品牌。

三、海信冰箱值不值得买

其实各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只要是正规厂家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加点产品,本质上都是可以放心购买的。而海信冰箱作为国产品牌,生产基地就在国内没有高昂的税费,售后也比较便利,与国外品牌品牌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也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来决定要购买什么样的冰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有何用?可以用到哪个行业?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不少人都听过大数据区块技术,只是普通人对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不了解而已。大数据是已经流行许久的一种网络技术,它主要是致力于处理网络上面庞大又复杂的数据。自从有了大数据,我们平时找数据和资料也方便了很多。而且有了大数据统计,我们对各个行业的状况了解也更加的方便。而区块链技术则是最近几年才流行和发展的,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发展能行吗?大数据区块链是什么?对于我国的现状来说,大数据加区块链技术有何用?可以运用到哪里行业?

一、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是啥大数据就是用来处理复杂又庞大数据的一项技术,而区块链则是一种特殊的新兴技术。区块链技术有分布式存储的特性,它可以让各个节点同时记账且互相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区块链还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源头,这就是许多东西都可以责任化。当然区块链技术还有隐匿性,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病人的隐私也能够藏匿的很好。最后区块链具有防篡改性,上面的数据都不会被篡改,能够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正因为大数据区块链有这些特性,所以它的用处非常广。

二、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有何用对于我们来说大数据区块链就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可以用到我们常见的金融领域。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融入到金融行业中,对于我国的跨境支付有很大帮助,不但让跨境支付到账时间提前了,而且还节约了成本。另外这项技术还可以运用到农业领域,提升了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还让蔬菜运输也得到了保障。有了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加入,蔬菜不但可以新鲜的运输到各地,而且还能让大家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正因为这项技术用户多多,所以我国才重点发展。

目前我国很重视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因为这是一项不但适合金融的技术,还能运用到农业和物联网等多个行业的新兴科技。若是大家觉得光看技术很枯燥,可以先从数字货币开始学习。区块链诞生的第一个产物就是比特币,大家可以下载OKLink浏览器先从比特币开始了解。OKLink上有各种虚拟币的实时价格,也能看到他们的挖矿情况,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区块链浏览器!用户们可以免费下载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磁能热水器怎么样 磁能热水器专利技术和特点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生活中,热水器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同时,市面上也是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热水器的。例如电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 ,磁能热水器等等的热水器类型,消费者对于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面,小编就以磁能热水器为例,为大家讲讲它的专利技术以及特点是怎样的。

用于厨房生活用水的健康:速磁导热专利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热水只能洗浴,不能用于厨房生活用水因素。速磁热水器可将水进行磁化变成活性小分子团水,使人体更容易吸收各种矿物质营养,可增加人体免疫力。无内胆,水直接流通,不储水,不生水垢,没有沉淀物,是活性小分子团水,用于做饭,洗浴,给您带来健康长寿。

节能,多用途,热效率恒定:速磁导热专利技术,是将水分割成小面积,从而360°大面积加热,吸热快,温升快,想用就用,冬天无忧节能30%以上,省电又省水,超前的恒温效果,一机多路供水,想用就用,无内胆不储水,不生水垢,热效率永不衰减。

磁能热水器工作原理

核心主体使用寿命:“速磁导热专利技术”是核心主体,它是用特殊精密管与金属导热材料通过ADC12压铸而成的三合体,无缝,无焊接,承受水压比主水管强10倍,比传统加热体,储水箱耐用5倍以上,可以达到2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360°圆周“速磁导热专利技术”:无缝特殊金属精密导热管细而长可将水分割成小面积,进行360°圆周速时加热磁化,可将水变成活性小分子团水,使人体容易吸收各种矿物质营养,增强人体免疫力。

无需防电墙:传统热水器都需要用防电墙来控制一些安全措施,安全措施越多的热水器,说明它的安全隐患越多,德尔顿速磁热水器水电彻底分离,安全百分百保障。

磁能热水器结构

富含能量活性,激发身体机能潜力;小分子团水,水分子更小,有助于人体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降减余氯,安全无害;防垢除垢;呈弱碱性,调节人体酸碱平衡;高溶解度、高渗透性,促进新陈代谢;高含氧量适中,清除身体内自由基,依然保持原水中的矿物元素。

磁能热水器

以上的内容就是磁能热水器的专利技术和特点介绍了。磁能热水器是当下较为新型的热水器类型,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它突破了种种的技术瓶颈,成就了新一代的热水器核心技术。相信消费者会对磁能热水器越来越感兴趣的。希望上述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的认识磁能热水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综合布线技术中网线配对技术

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综合布线技术中网线配对技术

许多单位原来计算机的数量很少,后来逐步添加了一些计算机,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局域网,而原来组网时并没有给连接计算机的网线做标识,或只加了1234、ABCD这样的纸制标签,容易出现雷同,时间久了有些标识还会模糊不清,这给以后的网络维护工作带来了不便。在给局域网进行标准化改造过程中,给交换机与计算机相连接的网线配对是一项烦琐的工作,下面介绍四种常见的配对方法:

1.使用网线测线器:这也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把所有的网线从交换机(或Hub)上拔下,把测线器的发射端连接在计算机一端的网线上,然后用接收端逐一测试交换机端的网线,找出有信号连通指示的一端,套上号码管,插入交换机相应位置,并做好记录,完成一组网线的配对工作,然后进行下一组网线的配对工作。这种方法适合于计算机数量较少的局域网中。

2.逐一开启计算机:在网络连接正常的情况下,计算机网卡的电源指示灯、数据指示灯与交换机端对应端口位置的电源指示灯和数据灯会亮起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逐一开启计算机,观察交换机哪个位置的指示灯会亮起来,相应端口的网线即是与刚开启计算机相连的那根了。某些网卡,只要网卡接入局域网,开机与否指示灯都是亮的,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3. 网线“热插拔”:在开启计算机的情况下,拔下与网卡相连的网线,观察交换机上哪个位置的指示灯熄灭,从而确定与计算机相连的网线。道理与方法2是一样的,不过,热插拔对计算机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上述方法需要断开局域网的连接,由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计算机与交换机距离较远时还得通过对讲机、手机进行联络。如果由一个人来完成这项工作,劳动强度是很大的。某些重要的局域网不能随便断开网络连接,那么有没有比较简单的方法呢?当然有了!

4. 大数据拷贝法:我们知道,交换机和网卡的数据指示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会快速闪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指定的计算机拷贝数据,通过观察交换机快速闪烁的数据指示灯来确定相连的计算机。

首先借用一台计算机放于交换机旁,做一根较短的网线插入交换机指定的端口,确认这台计算机能连接到局域网(假设这台计算机名为test,接入交换机的端口1),然后检查局域网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是否能接入局域网,可以打开“网上邻居”看能否找到用于测试的那台计算机:test,同时把计算机上的某个大数据文件夹设为共享(如共享C盘)。在网线上套上“号码管”,记下本台计算机的相关数据,如计算机的位置、计算机名称、IP地址、“号码管”编号等。

下面就可以进行快速配对工作了。在test计算机上打开“网上邻居”,双击某一台计算机,找到其共享文件夹,复制大数据文件到test计算机上,此时观察交换机的数据指示灯,应该有两个位置的指示灯快速、持续地闪烁,一个就是连接test计算机的端口1,另一个端口位置连接的就是进行数据复制的那台计算机了,套上“号码管”,记下端口位置,完成了一组网线的配对工作。

在test计算机上打开“网上邻居”,找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共享文件夹,再复制大数据文件,从而确定其在交换机上的端口位置。逐一完成局域网中的网线配对工作。

最后,删除test计算机上复制过来的文件,取消局域网中计算机上设置的共享文件夹。整理计算机的相关数据、计算机与交换机的端口对应及“号码管”的标注记录等。

这种方法不需要断开局域网的连接,检测计算机的连接状况、给交换机上的网线配对一个人即可完成,方便、快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南京帝晶无缝拼接技术简介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帝晶无缝拼接技术简介

随着多通道投影技术的日臻完美,成像面积不断扩大,投影屏幕的大小早已突破传统尺寸的限制,于是,无缝拼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大型屏幕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

衡量的无缝拼接技术优劣的标准,一是看拼接处表面的光学处理效果,二是看拼接的牢固程度(这直接决定了屏幕使用寿命);请看南京帝晶与国内传统技术的比较:

一、拼接处的光学处理效果

使用国内传统的老技术,虽然表面无物理拼接痕迹,但在拼接处的表面会有一道宽15厘米左右的阴影,在侧光角度下非常明显,使屏幕被分割成上下两块。这就好比一个皮肤白皙的美女脸上长了一道窄窄的雀斑,大刹风景;从而在视觉上破坏了屏幕的整体效果,因此可以说传统工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缝拼接。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拼接处的找平层使用了普通材料,不能与屏幕基层完全粘合,在卷曲过程中与基层脱离,这就是屏幕表面阴影的罪魁祸首;

南京帝晶为解决传统工艺的缺陷,不断使用新型材料新工艺进行实验,花巨资从美国购买专用找平涂层材料,保证该涂层经过卷曲后仍然与基材紧密连接,使拼接处与屏幕四周形成一个完美的视觉整体,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均看不出任何阴影,保证了大屏幕视觉上的整体感,是真正意义上无缝拼接。

二、影响拼接牢固的关键因素

1、上节讲过,由于传统工艺中找平层经过卷曲后与屏幕基础层之间会有脱落,因而造成了视觉上的阴影,但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缝处光学层会不断出现龟裂纹,客户要不断投入精力和财力对其进行维修和维护;花巨资购买的屏幕并不长命。南京帝晶由于使用专业进口找平材料,经卷曲后仍能与基材紧密粘连,从而保证了表面光学层的稳定性!

2、要拼接出牢固的投影屏幕,必须充分考虑屏幕实际使用环境的影响!对于温度和湿度特征不同的地区,应使用不同的粘接材料;避免因热胀冷缩和湿度的影响造成拼接处的开裂。

3、南京帝晶公司的所有工程屏幕都设有加强结构层,提高屏幕的垂直受力能力,增加水平平整强度!另外,工程屏幕的悬挂层的结构设计也至关重要;南京帝晶的总工程师毕业于国内名校结构力学系,专业的知识是优良品质强有力的保证!

南京帝晶的无缝拼接技术,是国内现有技术的一次突破性进步,使国内超大屏幕的制造工艺登上新的高度,搭建了国内工艺与国际水准直接相对话的平台。

关于南京帝晶:

南京帝晶影视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金属投影屏幕研究、开发与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具有十年以上屏幕行业从业经验,拥有国内先进的无缝拼接技术,可为您提供各种常规金属屏幕和超大尺寸的巨型金属屏幕,产品的投影效果完全可以和进口产品相媲美!南京帝晶公司生产设备一流,关键工艺全部采用纯进口工具和国际先进技术;我们坚信,南京帝晶影视器材有限公司必定凭借一流的人才、先进的生产工艺为您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以下系列产品:

一、家用系列:

金属屏幕因其出色的显像效果而引导投影机屏幕的消费潮流,但其高昂的价格让许多家庭用户望而却步;正如20世纪汽车的发展状况,“福特”让立志让汽车进入家庭;南京帝晶影视器材有限公司誓作中国的“福特”,要让金属屏幕伴随投影机走入千家万户!南京帝晶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公司专门研制开发了针对家庭用户的家用系列产品!通过不懈努力,改善生产工艺,扩大产能,来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让利于千千万万家庭!使其价格不再成为制约金属屏幕进入家庭的“瓶颈”。

二、商务系列:

本系列产品是我公司的高端产品,科技含量大,适合对视觉要求苛刻的高端优质客户使用;南京帝晶根据您的投影环境为您量身定定最适合您的产品;使投影机与屏幕表现相得益彰,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该系列产品最大程度地过滤了周围环境光线,有效抑制太阳效应;画面的黑色度、层次感和饱和度表现优秀!色彩对比度强,分辨率精细,立体效果强烈,在国内金属屏幕中表现优秀!

三、工程屏幕:

根据客户需求,按客户要求制定各种超常规之大型屏幕!工程屏幕采用优质基材,光学材料与基材表面经公司独特的工艺均匀牢固融合,经久耐用!

本公司的无缝拼接技术成熟稳定,在视觉效果上,完全无物理拼接痕迹;在质量上,保证拼接牢固,永不开裂!在拼接环节中我们的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标准的技术要点/制定思路/标准的脉络

全文共 4265 字

+ 加入清单

标准技术要点/制定思路/标准的脉络

标准的技术要点

SJ/T 11234-2001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

SJ/T 11234-2001《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针对软件企业对自身软件过程能力进行内部改进的需要,与CMMI连续表示形式基本相同。该模型有22个过程,分为4大类,即:过程管理类、项目管理类、工程化类和支持类,具体见表1。

每个过程能力从0到5划分为6个评估等级,即: 0级——不完整级; 1级——已执行级; 2级——受管理级; 3级——已定义级; 4级——定量管理级; 5级——持续优化级。

每个等级包含了通用目标、通用惯例、特定目标和特定惯例,它们组成一套衡量准则。0级是反映那些没有得到完整执行过程的状态,可能实现了部分特定目标,也可能什么目标都没有实现;处于1级的过程实现了全部特定的目标;对于2级~5级,不仅实现了全部特定目标,而且依次实现了对应更高的通用目标。

按此准则对实际运行的过程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当前软件过程的能力状态。对每个过程评估后,可以得到企业软件过程能力的一条“谱线”。这是一个二维坐标曲线,横坐标是22个过程,纵坐标是6个等级。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目标对各项软件过程改进工作的轻重缓急做出恰当安排,拟制出一条本企业希望达到的软件过程能力“谱线”,或者说是“目标轮廓”。企业还可以针对软件开发项目,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弄清楚”有关过程的能力状态,实施必要的过程改进,以支持项目的完成。

SJ/T 111235-200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SJ/T 111235-2001《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针对软件企业综合能力第二方或第三方评估的需求,与CMMI分阶段表示形式基本相同。该模型用成熟度1~5个等级来描述综合软件能力。除了成熟度等级1外,每个等级包含若干个过程方面,每个过程方面的实施情况由相应目标和惯例的实施情况体现(见图1)。采用这种衡量准则可以评估软件企业的综合能力——软件能力成熟程度。

模型中的5个等级——第1到第5级,数字越大,成熟度等级越高。高成熟度等级代表比较强的综合软件能力。按照这种概念,企业所达到的成熟度等级可以预示这个企业在软件产品(或服务)开发管理方面的水平。从过程改进的角度说,这种成熟度等级是过程改进的递进式平台。除了第1级之外,每个成熟度等级都表明,在达到这个等级的软件企业里有一批稳定的软件过程。在这批稳定的软件过程基础上,软件组织可以瞄准更高一个成熟度等级。通过过程改进活动,使更多的软件过程以制度化的形式达到稳定。于是,该企业的综合软件能力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成熟度平台上。这5个成熟度等级分别是: 第1级——初始级; 第2级——受管理级; 第3级——已定义级; 第4级——定量管理级; 第5级——持续优化级。

22个过程分别驻留在等级2~5中。

需要说明的是,标准实施中的一致性相当重要,否则对软件企业评估所得结果将失去可比性。因此,在标准制定中我们尽可能减少具体评估规定条款在解释上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

图1 模型的组成部件

标准的制定思路

为加快我国软件能力模型标准的制定,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于2000年9月28日主持成立了软件体系评估标准特别工作组,同时提出了 “依据我国软件政策,利用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有助于指导和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评估模型标准”的原则。

特别工作组由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所(4所)为组长单位,由北京力友和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5所、合力金桥公司、北大方正公司、大唐软件公司、联想神州数码公司、长城计算机软件与系统公司、创智公司、天津金卡工程公司、北京时林电脑公司、广州新太科技公司、北京索福威尔软件技术公司、浪潮齐鲁软件产业公司、北京中邮绿卡金融网络公司、广州锐新软件技术公司、北京航天智通电子公司、北京北佳信息系统公司等派员参加。

根据上述原则,工作组确定了标准制定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支持软件企业和企业内的软件组织对自身的软件过程能力实施持续性的内部改进;二是支持对软件企业的综合软件能力进行第二方和第三方评估。

围绕这两个目标,工作组依据以下思路开展工作:

1. 制定两个标准,其中:《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针对单个过程,服务于软件企业内部改进;《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针对过程集合,服务于对软件企业综合能力的评估。

2. 研究国际通用惯例和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借鉴或参考,取其对我国有用的部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3. 吸收软件企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尽量减少标准中对各项规定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软件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边制定边试点,以便对标准进行验证,确保其可操作性。

4. 标准的内容安排以大型软件企业为对象,对于小型软件企业或组织采用剪裁准则予以处理。

5. 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充分考虑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协调性,为国际合作做好准备。

6. 通过标准制定,初步形成一批按标准规定模型实施软件过程能力评估和综合软件能力评估的骨干队伍。

在过去几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工作组进一步深入研究了CMM、CMMI、ISO/IEC TR 15504、ISO 9000-3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和文件,结合国情,确定了以CMMI作为主要参考文件来制定标准。在对标准草案进行会议审查和上网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组织了标准试点,最终形成了《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行业正式标准。

标准的脉络从CMM到CMMI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英文全名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缩写为SW-CMM。我国在很多场合下所说的CMM就是SW-CMM。

CMM的起源是这样的。为支持美国国防部对软件承包商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1987年提出了关于软件的《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并于1991~1993年发表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CMM)1.0版和SW-CMM 1.1版,1999~2000年发表了《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SE/SW)0.2版和CMMI-SE/SW 1.0版以及《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集成产品与过程开发的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SE/SW/IPPD)1.1版。就软件而言,CMMI是SW-CMM的修订本。事实上,按照SEI最初的计划,应该在1998年发表SW-CMM的2.0版。由于软件过程评估(SPA)国际标准项目的进展,美国国防部下令暂时停止推进到SW-CMM 的2.0版,以便吸收SPA的长处,于是便产生了CMMI。它兼收了SW-CMM 2.0版C稿草案和SPA中更合理、更科学和更周密的优点。在发表CMMI-SE/SW V1.0时,SEI宣布大约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从CMM到CMMI的过渡。

1987年开始,SEI在美国国防项目承包商范围内开始试行CMM等级评估。SW-CMM V1.0发表之后,美国国防部合同审查委员会提出,发包单位可以在招投标程序中规定“投标方要接受基于CMM的评估”的条款,发包单位将把评估结果作为选择承包方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另一个角度说,接受并进行了CMM评估只是有了参加美国军方项目投标的资格,CMM评估决非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由于CMM评估对软件过程改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使SEI看到了CMM评估的巨大商业前景,因此从1990年以后,SEI把基于CMM的评估作为商业行为推向市场。这些年来,接受CMM评估的软件组织和企业已从美国国防项目承包领域扩散到普通经济领域和其他国家与地区。

CMMI与TR 15504

在SW-CMM思路的启发下,ISO/IEC JTC1于1991年启动了关于软件过程评估(SPA)的国际标准化项目,并于1995年发布了ISO/IEC TR 15504《软件过程评估》。其目的是向世界软件界推荐一些良好的软件工程实践方法,并且希望在世界范围内确保软件过程评估结果有一定的可比性,使评估师对软件过程的评估有统一的判断基础。ISO/IEC TR 15504与CMMI的连续表示形式相似。之所以如此,是由于SEI在制定CMMI时,美国国防部要求CMMI要与ISO/IEC 15504取得一致,制定CMMI的人员同时又作为该国际标准项目工作组的专家参与了TR 15504的制定工作。1995年ISO/IEC发布TR 15504后, SEI在开发CMMI中除了沿用成熟度等级的方式(即CMMI的分阶段表示形式)外,还吸取TR 15504的特点,增加了与15504类似的CMMI的连续表示形式。

ISO/IEC TR 15504是第2类技术报告,目前正在转换为正式国际标准,预计到2003年将发布ISO/IEC 15504。

ISO 9001与CMM

CMM和ISO 9001都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都针对过程进行描述,但二者的设计思路不同,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ISO 9001是适用于所有专业领域的一种质量保证模式。但对于软件组织来说,尽管加上了ISO 9000-3作为实施指南,留给审核员做解释的回旋余地仍然相当大。就软件能力评定而言,通过了ISO 9001认证的组织机构之间的软件能力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CMM也是一种模型,因此也是对共性特征的描述。但是,区别于适用于所有制造和服务业的ISO 9001,CMM则是专门针对软件行业设计的描述软件过程能力的模型,是非常“专”的模型。事实上,考虑到按ISO 9001对软件组织进行认证审核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设计CMM时则尽量缩小审核员解释的回旋余地,因此不仅对每个关键过程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体现这些目标的各个关键惯例,而且对各个关键惯例都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详细的说明,以便按CMM进行评估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CMM专门针对软件行业,而ISO 9001适用范围很广(例如硬件、软件和服务),即一个是“专用”模型,一个是“泛用”模型。

ISO 9001与CMM在内容上彼此没有完全覆盖。ISO 9001第4章大约有5页,ISO 9000-3大约43页,而CMM长达500多页。这两份文件间的最大差别在于,CMM强调的是持续的过程改进——通过评估,可以给出一幅描述企业实际综合软件过程能力的“成就轮廓”;而ISO 9001涉及的是质量体系的最低可接受标准,其审核结果只有两个:达到(包括“整改”后达到)就“通过”,没有达到就“不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