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言文《铁杵磨针》(合集20篇)

浏览

2735

文章

1000

篇1:杜处士好画文言文启示 杜处士好画文言文的启示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杜处士好画》一文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珍藏名画的杜处士不识画中的错误,而熟悉牛的牧童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名画的错误,名画的价值因此一落千丈,顿失光彩。这个故事实际上暗喻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做法。

杜处士好画的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的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陆绩怀橘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1.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124、陆绩怀橘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又精通天文和历法。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了胸怀,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起带几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桔的美德。感情到了至真的地方,便不拘小节了,更何况是六岁的陆绩,一个橘子还不忘带给母亲,这真是千古佳文.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何不把爱子之心变为爱父母之心呢。奇才陆绩,可以作为典范。

【参考答案】

124、1.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这橘子甘甜,想要装到怀里送给母亲。

3.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母亲,顾念母亲,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

(2)省略谓语禽兽之变诈(有)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会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

(3)省略宾语。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吴广以(之)为然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士卒都为(之)用者念无与(之)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君与(之)具来

b省略动词宾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之)上使(之)外将兵

(4)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5)省略介词。a省略“于”。屠乃奔倚(于)其下则题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b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字之词义缩小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今异义字

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

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小石潭记》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校人欺子产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校人欺子产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④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鱼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灵活的样子。④罔,欺骗。

【译文】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有智慧?我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1)馈(2)使(3)少(4)予

2.翻译:

(1)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3.校人是怎样欺骗子产的?用一句话概括。

4.校人把子产的话"得其所哉"重述了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赠送(2)叫,命(3)一会儿(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言曲突者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言曲突者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②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傍有积薪②、远徙其薪

③、不者,且有火患④、而不录言曲突者

⑤、乡使听客之言⑥、终亡火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后汉书》、合称"四史"。

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48

1、①同"旁",旁边②、xǐ,移③、否④、邀请⑤、假使⑥、无

2、①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②、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

3、《史记》《三国志》

4、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5、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雪夜访戴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n):今浙江省嵊(sh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2.四望皎然()

3.因起彷徨()

4.经宿方至()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78.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2.洁白的样子3.徘徊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文言虚词

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集录

之:

代词,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么愿陛下亲之信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

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在”“到”。其一犬坐于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告之于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

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

焉:

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唱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太守

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无意义。夫子何命焉为所

所:

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代词,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既出,得其船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其一犬坐于前

特殊指代,第一人称代词。蹲其身,使与台齐

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乃: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

指示代词,念fú,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夫战,勇气也夫环而攻之

而:

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

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慍环而攻之显不胜

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

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默而识之恂恂而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鱼我所欲也 孟子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

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3、豆: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豆类名称

三、重点实词

1.欲:想要,喜欢。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篮”

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0.蹴:用脚踢。

1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却。

13.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14.奉:侍奉。

15.本心:天性,天良。

16.是故: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地理常识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古代地理方位:东为左,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5.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6.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7.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9.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0.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11.中国的古称:“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禹域”“中域”“九州”“震旦”。

12.四大名桥:广东潮州的广济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泉州的洛阳桥。

13.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14.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15.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16.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17.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18.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180个精编135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

135、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夷:1)平(船背稍夷)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144、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易:1)交换(寒暑易节)2)容易(难者亦易矣)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3)称引(引喻失义)

152、盈:1)满(曾不盈寸)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154、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157、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3)愿望(从民欲也)

158、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

162、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

163、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

166、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176、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煮饭成粥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煮饭成粥的意思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煮饭成粥》的文言文翻译:有宾客到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二人做饭。太丘和客人在谈话时,兄弟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煮饭成粥》的原文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记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寇准不营私第翻译 寇准不营私第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寇准营私第”的翻译:寇准从不为自己建造豪华住宅。该句出自《国老谈苑》,讲的是寇准为官清廉,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从不为自己建造私宅府第,受到百姓们的爱戴的故事。

原文

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处士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洎准南迁时,北使至内宴,宰执预焉。使者历视诸相,语译导者曰:“孰是‘无地起楼台’相公?”坐无答者。

译文

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当时处士魏野赠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寇准晚年被贬广东雷州。一次辽国使者到宋都汴京,看着一个个执政大臣,问引路人:谁是‘无地起楼台’的宰相。“当时的朝廷官宦们都羞愧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文言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全文共 4370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翻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一、文学(文体)常识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希望、请求和建议。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作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7)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8)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2.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秋天。)

(2)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开始营业。)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4)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6)臣不胜受恩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感谢。)

(7)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一词多义

(1)以:①以光先帝遗德(用来。)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⑤遂许先帝以驱驰(来。)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2)于:①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在。)

(3)所以: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4)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

③恐托付不效(实现。)

(5)分:①今天下三分(动词,分开。)

②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词,读fèn,本分。)

(6)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转折连词,然而,可是。)

②然后施行(指示代词,这样。)

(7)遗:①以光先帝遗德(动词,读yí,遗留。)

②以遗陛下(动词,读wèi,给予。)

(8)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容词,严明。)

②以伤先帝之明(形容词,英明,圣明。)

(9)行:①然后施行(动词,读xínɡ,做,执行。)

②性行淑均(名词,读xínɡ,品德,品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读hánɡ,行列,这里指军队。)

(10)能:①必能裨补阙漏(助动词,能够。)

②先帝称之曰能(动词,能干,有才能。)

(11)为:①俱为一体(是。)

②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4.重点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遇:优待,厚遇。)

(3)诚宜开张圣听(圣听: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4)引喻失义(引喻:称引、譬喻。)

(5)陟罚臧否(臧否:善恶)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罚)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治。)

(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

(9)悉以咨之(咨:询问。)

(10)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11)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1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那时以来。)

(13)夙夜忧叹(夙夜:早晚。)

(14)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

(15)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1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

(17)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18)咨诹善道(诹:询问。)

(19)察纳雅言(雅言:正言。)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表判断)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

(2)后值倾覆,(臣)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

3.倒装句

(1)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2)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四、主题思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五、人物形象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六、理解默写

1.表明作者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写尽作者一生(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全文感情线索)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义士赵良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赵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辱也,痛不欲生。义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径自诣(yì)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凌辱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jǐng,警告)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翻译

赵良,是河北一带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头垢面,看起来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痛不欲生。赵良怒不可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寻找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侮辱没有过错的女孩?”一个恶少虎视眈眈地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白剑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倒地了。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恶少的耳朵以警戒众人,并警告他不能再为非作歹了!

解释

①垢:脏②询:问③索:寻找④眈眈:瞪着眼⑤仆:跌倒⑥疾:痛恨⑦燕人:河北一带的人⑧凌辱:欺侮与侮辱9.儆:警告

成语

1疾恶如仇2蓬头垢面3痛不欲生4怒不可遏5虎视眈眈6为非作歹

启发

见义勇为的人,值得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覆巢之下文言文翻译 覆巢之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覆巢之下》的文言文翻译:孔融被判死刑后,朝廷内外惶恐惊惧。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有九岁,小的有八岁。两个儿子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脸上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覆巢之下》的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收:逮捕,拘禁,这里是被判死刑的意思。

琢钉:古代的一种儿童游戏。

了:全,完全。

冀:希望。

全:保全(性命)。

不(fǒu):通"否",表疑问语气,能否。

收:这里作名词,指抓捕他们的差役。

寻:不久。

身:身体,这里指限于自己一人。

寻:不久。

冀罪止于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已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复:助词,表反问语气。

故:依旧;仍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言文:《岳阳楼记》重点字词解释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重点词语解释

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②越明年(及、到)

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

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

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

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

⑨横无际涯(边际)

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南极潇湘(尽)

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连月不开(放晴)

日星隐曜(光辉)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樯倾楫摧(桅杆;桨)

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

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

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

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

27把酒临风(持,执)

28嗟夫(唉)

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

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通假字

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一词多义

①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②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③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④通然则北通巫峡(通向)(政通人和(顺利))

⑤极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此乐何极(穷尽))

⑥开开我东阁门(打开)(连月不开(放晴))

⑦一在洞庭一湖(整个)(而或长烟一空(全))

⑧空长烟一空(消散)(浊浪排空(天空))

⑨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

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气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古义:景象,景致)

②微斯人微今义:微小(古义:没有)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今义:看(古义:景象)

④越明年明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第二年)

⑤浊浪排空排空今义:全部去除掉(古义:冲向天空)

⑥予观夫巴陵胜状今义:丈夫,夫人(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⑦至若春和景明景今义:景色(古义:日光)

⑧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今义:学生习作(古义:写文章)

⑨增其旧制制今义:制度(古义:规模)

⑩前人之述备矣备今义:准备(古义:详尽)

去国怀乡国今义:国家(古义:国都)

词类活用

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③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守)

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祈梦决狱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③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竹有节,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

导读:"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时清代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矣。

注释:①蔓延: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②盎(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③穷治:穷追不舍地审理。穷,尽、到底。治,审理。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字

1.曩有县令()2.乃祈梦于城隍祠()3.盎中种竹十余竿()

4.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5.乎亦不得()

二、翻译

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于文中县令断案的做法,最恰当的评价是()

A.胸无点墨B.牵强附会C.东拉西扯D.人云亦云

四、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与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文言小说集_______的_______并称。

五、与本文县令儿戏办案不同,《曹刿论战》中提出了慎重办案的重要性,当鲁庄公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时,曹刿赞许地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参考译文和答案】

112.祈梦决狱

从前有个县令,遇到一件杀人案不能够判决,被牵连的人一天天地增多。于是他在城隍庙求神赐梦指点。梦中见神领来一鬼,那鬼头顶瓷盆,盆中栽了十几竿竹子,青翠可爱。醒来后他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祝"、"竹"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讯,没能发现可疑的罪迹。他又翻阅案卷,见有名叫"节"的人,暗自想道:"竹子有节,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问,也没发现疑迹。而这两人已经被拷打得九死一生了。他再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当作疑案上报,请求准许另外捉拿凶手,但终究也没抓到。

一、1.从前2.祈祷恳求3.表示整数外不定的余数,译为"几"

4.然而5.终究

二、醒来后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竹"、"祝"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

三、B

四、蒲松龄《聊斋志异》

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众盗感泣文言文翻译 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2106 字

+ 加入清单

“众盗感泣”出自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原文翻译为:张养浩,字希孟,是济南人。他幼时就有德行和道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有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张养浩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张养浩行义》文言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chǔ,纸的代称)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上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相互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初,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台巨(谏官)抑而不闻,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肯容,复构以罪罢之。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悉以印记其背,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我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选自《元史》,有删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