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言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推荐20篇)

系动词就是将主语和对主语的说明部分联系起来,并对主语加以说明的词。下面小编告诉你英语系动词的用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3091

    文章

    1000

    篇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岳阳楼记》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前人之述备矣()

    (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

    11.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

    抄录下来。(2分)

    答:

    1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

    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3分)

    答: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译文: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答:

    9.宋或北宋范仲淹10.(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14.(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序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文体知识点总结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陈涉世家》

    全文共 3926 字

    + 加入清单

    1、《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陈涉世家》一文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答:反映出他不满现状、不甘心受奴役、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只答后一句也可)

    4、《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第一段中,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涉青年时期就具有伟大的抱负。

    6、《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是: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抒发千古志士之胸臆,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陈涉的“鸿鹄之志”是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8、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大泽乡,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分)

    9、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导火索]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答: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两者之间联系: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

    12、文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答: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社会黑暗现实。

    13、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答: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1分)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1分)阐述。(1分)

    14、陈胜以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答:①人民群众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②秦二世杀死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③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15、通过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①天下苦秦久矣;②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7、陈涉、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答: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18、用自己的话说说节选(课文一、二段)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答:在谋划之初,以“死国”来突出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形势,指出起义的必要性。接着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然后丹书“陈胜王”三字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又命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鬼火”,学狐狸的声音大叫“大楚兴,陈胜王”,从而树立并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率众起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19、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08昆明)[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20、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作舆论准备的方法?)(宣传工作?)

    (1)丹书帛“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2)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1、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答: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22、选段(第二段)划线处(“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①士兵对陈胜的敬畏;②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③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23、从选文(课文第二段)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意思相同或相近均可)

    2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第二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案要点:①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②做事周密细致;③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25、从文段中划线的句子(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看,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

    答:有远大抱负(或有建功立业思想),有敢于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传组织能力。(能体现其中两方面的意思,给两分;只答一方面,给1分。)

    26、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27、用第三段原文回答。

    1)吴广惹恼将尉的做法是:广故数言欲亡。

    2)吴广“忿恚尉,令辱之”的目的是:以激怒其众。

    3)写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了陈胜敢于冲破尊卑等级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束缚,反抗权贵的叛逆的性格。

    5)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陈胜起义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的是:从民欲也。

    7)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用第三段中原文回答)

    2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奴役)的决心。

    29、这段(课文第三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故、诈。

    30、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答:①抓住时机;②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③激怒众人。(每一个要点1分)

    31、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

    要点:①以激怒其众;②也为杀尉寻找理由,进而杀尉。

    32、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周密,以防不测。

    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或:号召“徒属”共举大计,争取“徒属”参加起义〉。

    33、第三段中,陈胜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

    答案要点:他的话让士卒们明白已没有出路;给士卒们希望和信心。

    34、这段文字(吴广素爱人……卒数万人)写的是起义开始的情形,能准确表示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语是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

    35、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答: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期当斩),不得不反。(本题2分,每条1分)

    3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7、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读第三段文,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答:①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②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38、阅读选文(课文第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胜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答:三个步骤:首先,挑逗军官,吴广受罚,激怒民众,杀死两个军官。其次,陈胜号令属下,揭露苛政,分析形势,晓之以利害,指出起义是唯一的出路,得到民众的支持。最后,提出起义的策略(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并“为坛而盟”,开始起义。(每一个步骤1分,只要意思对即可)

    39、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官逼民反。(或:领导者要“从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言之成理即可)

    40、文章开头同时列出陈胜、吴广二人的姓名、籍贯、表字,文中写了二人合谋举事等内容,能否据此把本文看成是二人的合传,名为《陈涉吴广世家》?

    答:不能。①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②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未发挥积极作用。

    41、“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

    答:《史记》中的任务传记分三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42、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陈涉世家》课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第二段)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

    答:号称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答:《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编辑推荐: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课外文言文练习之《新唐书·韦挺传》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新唐书·韦挺传

    韦挺,京兆万年人。父冲,仕隋为民部尚书。贞观初,王规数荐之,迁尚书右丞。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扶阳县男。太宗谓挺曰:“卿之任大夫,独朕意,左右无为卿地者!”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而在藩邸故僚上,愿后臣以劝立功者。”不听。

    是时承隋大乱,风俗薄恶,人不知教。挺上疏。俄复为黄门侍郎,兼魏王泰府事。时泰有宠,太子多过失,帝密欲废立,语杜正伦,正伦以漏言贬。帝谓挺曰:“不忍复置卿于法。”改太常卿。

    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佷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周言挺才任粗使,帝谓然。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即诏河北列州皆取挺节度,许以便宜。帝亲解貂裘及中厩马赐之。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贮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帝不悦曰:“兵宁拙速,无工迟。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繁畸令韦怀质驰按。怀质还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遣将少监李道裕代之。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使白衣从。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善数者也,以他事系,投缳死。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韦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

    B.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

    C.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

    D.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部即户部,唐代因避讳李世民改称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天下土地、水利、钱谷、礼仪等。

    B.粟即小米,也称“稷”,是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可泛指粮食,古人用“社稷”代指国家。

    C.六师,在周朝时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后世泛指全部军队,跟《马嵬》中的“六军”意同。

    D.白衣,指无功名的人,还可指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古时称未考名的人为白衣秀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挺出身官宦,受到皇帝重视。他的父亲做过隋朝的高官,唐太宗执意让他担任大夫之职,韦挺当即推却,但唐太宗仍坚持自己的意见。

    B.韦挺文武双全,历任多种职务。他在朝中担任过尚书右丞、黄门侍郎等职,皇帝派他率军运粮,并诏令河北各州在军事上听从韦挺的调遣。

    C.韦挺待人不礼,遭到同僚报复。他任御史大夫时,对监察御史马周很冷淡,等皇帝征求马周意见时,马周说他刚愎自用、只能胜任粗活。

    D.韦挺运粮有略,不合皇帝心意。他认为运粮渠道堵塞,在严寒时节也无法行船,卸粮食并存储,但皇帝认为这将耽误征讨辽东,就惩处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

    (2)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

    答案:

    10.D(“帝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涉及三方主要人物,即皇帝、韦挺、贼。先说皇帝和韦挺的关系,原文意思是,皇帝下诏让韦挺领军镇守,表示重新任用,因此应当断开为“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再说韦挺和贼之间的关系,原文意思是,韦挺所镇守的城和贼所占据的城,这两个城一直作战不停止,所以应当断开为“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至于韦挺本人,其内心不平静,就写了书信给老朋友公孙常,因此应当断开为“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故选D项。正确的标点为: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

    11.A(A项,“水利”归工部,“礼仪”归礼部。)

    12.B(B项,“河北各州在军事上听从韦挺的调遣”中的“在军事上”于文无据。)

    13.(1)韦挺的父亲过去担任营州总管,曾经筹划治理高丽,旧书信藏在家里,韦挺将它呈上。

    (关键词“经略”“上”的翻译各1分,“故札藏(于)家”状语后置1分,大意2分。)

    (2)搜查公孙常的衣服口袋,得到韦挺的书信,信里说到自己所屯兵的地方很危急,心中很是不满,因此韦挺被贬担任象州刺史。

    (关键词“索”“屯”“危蹙”“怨望”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和动词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和动词

    如果主要动词前有两个助动词,修饰整个句子的副词(特别是频度及肯定副词)要放在两个助动词之间,而修饰主要动词的副词(特别是方式副词)应放在这个动词的前面:

    a)Tigershaveoftenbeendiscoveredinthisarea.

    Youcanneverhaveseensuchabeautifulplace.

    HewillprobablybemadePresidentoftheCompany.

    Hehassurelybeenpunishedforhisoffence.

    Hemay,unfortunately,bekilledbyrobbers.

    b)Thisdecisionwillbepubliclyannounced.

    Iwouldhavecarefullydoneit,ifithadbeenuseful.

    Hemusthaveseriouslyconsideredthismatter.

    要使副词(短语)尽可能靠近它修饰的动词:

    Wewenttodesertedvillagealmosttenmilesawayfromthecapitalyesterday.(不好)

    Wewentyesterdayto…capital.(较好)

    Yesterdayaguestwhohadcomefromadistantcountrycalledonme.(不好)

    Aguest…meyesterday.(较好)

    Immediately,hetoldmetoleavehishouse.(不好)

    Hetoldmetoleavehishouseimmediately.(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狼》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例题一、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

    解析:文言文中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上述加点的“其”字虽均为代词,但它所指代的对象却并非完全相同,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其中,A、B、D都是正确的,而C句若补完整应为:(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根据具体语境来看,这里的“其”应指代“屠户”。

    参考答案:C

    例题二、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

    解析:要判断主人公是谁,必须先把握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参考答案: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二、填空。

    1、《狼》的作者(),()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3)止:①一狼得骨止()

    ②盖以诱敌()②止增笑耳()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②狼不敢前()

    四、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训练二

    一、阅读课文1、2、3段,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主要写();段⑵⑶是故事的(),主要写()。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编辑推荐: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

    全文共 12664 字

    + 加入清单

    (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6)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三)爱莲说(周敦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这

    (8)湮于沙上 湮:埋没

    (9)沿河求之 沿: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2)转转不已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五)三峡(郦道元)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疾:快

    (7)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8)清荣峻茂荣:茂盛

    (9)良多趣味良:甚,很

    (10)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属:连接 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响:回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

    (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

    (4)夕阳欲颓颓:坠落

    (5)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十)桃花源记(陶渊明)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忘/路之远近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缤纷: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穷:尽

    (5)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具:详细

    (9)不复出焉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与:介词,跟,同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2)诣太守诣:拜访

    (13)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2019?安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日光下澈澈:穿透

    (3)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5)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悄怆:凄凉 邃:深

    (7)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情。

    (十二)北冥有鱼(《庄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志: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4)去以六月息息:气息,这里指风

    (5)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

    (6)鹏之徙于南冥也于: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十三)虽有嘉肴(《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2)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3)虽有嘉肴虽:连词,即使

    (4)其此之谓乎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运用类比推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十四)马说(韩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通晓

    (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2019?娄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十五)岳阳楼记(范仲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越明年越:到

    (3)增其旧制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5)横无际涯际涯:边际

    (6)朝晖夕阴晖: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壮丽景象

    (8)南极潇湘极:至、到达

    (9)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曜:光芒

    (12)樯倾楫摧倾:倒下 摧:折断

    (13)薄暮冥冥冥冥:昏暗

    (14)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

    (15)沙鸥翔集集:停息

    (16)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7)宠辱偕忘偕:一起

    (18)把酒临风把:持、执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20)微斯人微:如果没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十六)醉翁亭记(欧阳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

    (5)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6)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7)行者休于树于:介词,在

    (8)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洌:清

    (10)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弈:下棋

    (13)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14)苍颜白发苍颜:苍老的容颜

    (15)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倒下的样子

    (16)树林阴翳翳:遮盖

    (17)醒能述以文者以:介词,用

    (18)太守谓谁谓:为,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4.文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十七)湖心亭看雪(张岱)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标一处)

    湖中人鸟声/俱绝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

    (2)余拏一小舟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4)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2019?云南)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渲染烘托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5.(2019?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在天寒地冻、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仍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十八)鱼我所欲也(《孟子》)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三处)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讨厌,憎恨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5)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6)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7)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8)万钟于我何加焉焉:句末语气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十九)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借

    (3)弗之怠 怠:懈怠,放松

    (4)不敢稍逾约 逾:超过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6)余因得遍观群书因:于是,就

    (7)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趋:快步走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问:请教

    (9)门人弟子填其室填:挤满

    (10)未尝稍降辞色辞色:言辞和脸色

    (11)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

    (12)或遇其叱咄叱咄:训斥,呵责

    (13)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4)俟其欣悦俟:等待

    (15)媵人持汤沃灌沃:浇

    (16)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7)预君子之列预:参与

    (18)缀公卿之后缀:跟随

    (19)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

    (20)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

    (21)假诸人而后见也诸:相当于“之于”

    (22)流辈甚称其贤流辈:同辈

    (23)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

    (24)诋我夸际遇之盛诋:诋毁,毁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是不理解我啊!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用“同舍生”衣着华丽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4.(2019?武威)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二十)曹刿论战(《左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齐师伐我 师:军队

    (2)又何间焉间:参与

    (3)乃入见乃:于是,就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5)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6)必以信 信:实情

    (7)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8)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9)虽不能察 察:明察

    (10)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11)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2)战则请从从:跟随

    (13)战于长勺于:介词,在

    (14)齐师败绩败绩:大败

    (15)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16)遂逐齐师遂:于是,就

    (17)既克既:已经

    (18)一鼓作气作:鼓起

    (19)三而竭竭:穷尽

    (20)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1)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22)惧有伏焉伏:埋伏

    (23)望其旗靡靡:倒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3.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和神,而不是百姓。

    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道原因,再次暴露了其“鄙”。

    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②军事方面:善于观察敌情,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二十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谓其妻曰窥镜:照镜子

    (4)徐公何能及君也何:疑问代词,怎么

    (5)皆以美于徐公以:认为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没有谁

    (7)能面刺寡人之过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9)时时而间进时时:常常,不时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3.(2019?十堰)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

    (二十二)出师表(诸葛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候

    (2)盖追先帝之殊遇追:追念

    (3)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4)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展

    (5)引喻失义引喻:称引、譬喻

    (6)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

    (8)悉以咨之 咨:询问

    (9)必能裨补阙漏阙漏:缺失疏漏

    (10)性行淑均淑:善 均:公正、公平

    (11)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12)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有名望,显贵

    (1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4)猥自枉屈猥: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15)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16)后值倾覆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17)当奖率三军奖:鼓励

    (18)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

    (19)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

    (20)斟酌损益损:损害 益:益处

    (2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2)以咨诹善道诹:询问

    (23)临表涕零涕零:流泪,落泪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

    3.在表中,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统编版教材外课标篇目

    (二十三)伯牙善鼓琴(《列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峨峨兮若泰山峨峨:山高耸的样子

    (2)洋洋兮若江河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

    (3)钟子期必得之得:懂得,知道

    (4)钟子期辄穷其趣辄:总是,就 穷:穷尽趣:旨趣、意旨

    (5)吾于何逃声哉何:哪里 逃:使……逃脱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志想象犹吾心也。

    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

    3.试分析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能看出伯牙“善”鼓琴;从“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等可看出钟子期“善”听。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通过钟子期对伯牙琴音所传达出的心情的准确理解,说明了这就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真正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这里译为脱。

    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进。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一起游览做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好像沐浴在清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光中)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藻类植物

    荇(xìng):荇菜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但少闲人如吾俩人者尔:只是缺少想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

    闲:闲人。

    闲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卖油翁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为便于学生理解,此句在大多数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但在原文中的确提到,在此特补)*在部分语文课本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被变为“陈康肃公善射”。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善射:擅长射箭善:擅长,善于。以:凭借,用。自矜(jīn):自夸。尝:曾经。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释:放下。立:站立。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其:代词,指代陈尧咨。发:把箭射出去。矢(shǐ):箭。但:只。微:微微。颔(hàn):点头之:凑足音节。不亦……乎:(难道)不也……吗?熟:熟练。忿然:气愤的样子。知:懂得。射:射箭的本领。精:精湛,奥妙。无他:没有别的(奥妙)。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尔:你。安:怎么。轻:作动词用,看轻。酌(zhuó):舀乃:于是,就。取:拿出。置:放置。覆:覆盖。徐:缓缓地。杓(sháo):同“勺”,勺子。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唯:只,不过。遣:打发。遣之:打发。湿;沾湿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解牛斫轮:指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翻译——《观刈麦》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英语知识点:动词的分类及基本形式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动词分类基本形式

    动词的分类

    表示动作中状态的词叫做动词。根据其在句中的功能,动词可分为行为动词、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四类,有些动词是兼类词。如:www.51jjcn.cn/yfdq/3162.html

    Wehavelunchat12.我们12点吃午饭。(have是行为动词)

    WehavebeentoNewYork.我们去过纽约。(have是助动词)

    WIamhungry.我饿了。(am是连系动词)

    Shewasbeatenonthewayhome.她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打了。(was是助动词)

    Youneedn’thavewaitedforme.你本来不必等我。(need是情态动词)

    Thedoorneedspainting.这个门需要油漆了。(needs及物动词)

    动词的基本形式

    绝大多数动词都有五种基本形式:动词原形、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

    A.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构成

    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后要加s或es,其变化规则与名词变复数的方法大体相同:

    1.一般情况下只在动词后加s,如work—works,write—writes。

    2.以s,x,sh,ch结尾的动词,后加es,如guess—guesses,mix—mix,finish—finishes,catch—catches。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改y为ies,如study—studies。

    注:不规则变化的有have—has,be—is,go—goes,do—does等。

    B.现在分词的构成

    1.一般情况下在动词后加ing,如study—studying,work—working。

    2.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先去掉e再加ing,如write—writing,move—moving。

    3.以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结尾的重读音节结尾的动词,要双写末尾一个辅音字母,再加ing,如get—getting,begin—beginning。

    4.以ie结尾的名词,一般将ie改为y,再加ing,如lie—lying,die—dying,tie—tying。

    注:(A)以l结尾的动词,尾音节重读时,双写l,如control—controlling;尾音节不重读时,双不双写都可以,如travel—traveling(美)/travelling(英)。(B)特例:picnic—picnicking。

    C.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构成

    1.一般情况直接加ed,如ask—asked,work—worked。

    2.以不发音的e结尾,只加d,如love—loved,dance—danced。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把y变为ied,如try—tried,study—studied。

    4.以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结尾的重读音节结尾的动词,先双末尾一个字母,再加ed,如stop—stopped,permit—permitted。

    注:(A)以l结尾的动词,尾音节重读时,双写l,如control—controlled;尾音节不重读时,双不双写都可以,如travel—traveled(美)/traveled(英)。(B)特例:picnic—picnicked。另外,还有很多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不合乎上述规则的,需要熟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解释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重点词语解释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文中指身高)

    ②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③窥镜(照镜子)

    ④旦日(第二天)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

    ⑥明日徐公来(第二天)

    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⑧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里的嫔妃;侍从)

    ⑨王之蔽甚矣(受蒙蔽,文中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⑩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然)

    期年之后(满一年)

    通假字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一词多义

    ①孰孰视之(通“熟”,仔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②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名词,私情)(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动词,偏爱))

    ③朝皆朝于齐(动词,朝见)(朝服衣冠,窥镜(名词,早晨))

    ④于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

    ⑤上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受上赏(形容词,指品级高的))

    ⑥之立性)(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⑦下受下赏(下等)(乃下令(颁布,下达))

    ⑧间又何间焉(参与)(时时而间进(间或))

    ⑨诚帝感其诚(诚心、诚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⑩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今义:讥讽(古义:委婉劝说)

    ②邹忌修八尺有余修今义:修理(古义:长,文中指身高)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今义:左面和右面(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私今义:自私(古义:偏爱)

    ④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今义:(尖锐的东西)扎入或穿透(古义:指责)

    ⑤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今义:某一区域(古义:土地方圆)

    ⑥明日徐公来明日今义:今天的下一天(古义:第二天)

    词类活用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②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⑤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文言文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牧童捉小狼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牧童捉小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节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文言知识】

    说"且"。"且"的义项较多,在句中一般作虚词用。当它作为连词的时候,一般有三个义项: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文中的"且号且抓"应该表示并列,是又叫又抓的意思。

    【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故意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离开这棵树奔跑向另一棵树下,(它)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转身奔向第一棵树。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个不停,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断气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去(2)故(3)趋(4)状

    2.翻译:

    (1)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2)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距离(2)特意(3)快速跑(4)样子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文化常识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3.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4.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6.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中国四大古典戏曲:孔尚任《桃花扇》、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中国四大名瓷窑: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24.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5.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中国四大名花:河南洛阳的牡丹、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福建漳州的水仙。

    27.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重要语句翻译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语形容词知识点:形容词的用法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形容词是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说明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的,形容词往往被译成“···的”。用法如下:

    1.做定语。e.g.Thisisanoldhouse.

    2.做表语。e.g.Iamsorrytohearthat.

    3.做宾语不足语。e.g.Shemadehermotherangry.

    4.形容词在句中的位置。形容词做定语修饰名词时,放在名词前面。修饰不定代词时要放在不定代词之后。

    e.g.Sheisaclevergirl.

    Isawsomethingwhiteinthewater.

    5.某些形容词前加上定冠词the,可以代表一类人或东西,可以用作主语,宾语等。做主语时当复数看待。

    e.g.Theoldarewelllookedafter.

    Wealllovethebeautiful.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雪夜访戴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n):今浙江省嵊(sh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2.四望皎然()

    3.因起彷徨()

    4.经宿方至()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78.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2.洁白的样子3.徘徊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曹刿论战》

    全文共 4543 字

    + 加入清单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分,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一鼓作气)(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

    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原因:夫大国--伏焉目的:判断敌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曹刿的“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否一肯,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政治上的远见。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战术,抓住战机。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通过文中曹刿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爱国,有责任心,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见。对鲁庄公“小大之狱”的认可说明他有政治远见;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战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敌情,掌握战略战术,及时把握战机,说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

    作战时,细心观察敌情,正确分析判断,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曹刿细心观察,镇定从容,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急躁,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

    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

    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答: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从选文第二段中,你发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

    答:战略上深谋远虑,作战时善于把握有利时机,战争结束后小心谨慎,不骄不躁。

    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④非常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

    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

    答: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善于观察调查,不盲目追击。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

    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

    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答: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答:不设统一答案。(2分,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各得1分。)

    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答: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编辑推荐: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文言文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左丘明《国语》

    译文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将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注释

    1、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

    2、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

    3、以:把......当做。

    4、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5、信:诚信。

    6、破:破坏。

    7、全:保全。

    8、难:困难。

    赏析

    大丈夫言而有信,一言九鼎。古人早就认识到,信用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原则,他们将狡狤视为人的恶习之一。本文正说明这个道理。

    确实,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得不使自己与社会兼容,而这纷纭复杂的社会包含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依靠种种社会规范来维系这些关系,使社会得到正常的健康发展。如果都像鲁君那样言而无信,这个社会也就不可能成为正常的有秩序的社会,人与之间就除了互相欺骗以外,不存在任何关系。因此,做人须讲信用,无论统治者或被统治者,都应明白这个道理,朝令夕改乃是社会不稳定的表现,尔虞我诈是人际关系淡漠的结果。但愿这种状况不复存在。至于柳季将个人表现置于国家之上,显然不太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