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言文词语的使动用法汇编20篇

浏览

4225

文章

1000

篇1: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酒徒遇啬鬼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昔一人嗜酒,忽遇故人,其故人乃悭吝之徒。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故人曰:“吾贱寓甚遐,不敢劳烦玉趾。”嗜酒者曰:“谅第二三十里耳。”故人曰:“敝寓甚陋,不堪屈尊。”嗜酒者曰:“但启户就好。”故人曰:“奈器皿不备,无有杯盏。”嗜酒者曰:“吾与尔相知,瓶饮亦好。”故人曰:“且待吾半日,吾访友毕即呼尔同归。”嗜酒者目瞪口呆。

译文

曾经有爱好喝酒的人,忽然遇到友人,他的友人是个吝啬的人。嗜酒的人说:“希望到你家叙旧,又口渴又心烦,茶也可以酒也可以,只求解渴。”友人说:“我的家离这很远,不敢劳烦您的脚。”嗜酒的人说:“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罢了。”友人说:“我家十分简陋,不能让您来。”嗜酒的人说:“只要能开门就好。”友人说:“只是没有准备器皿,没有杯具。”嗜酒的人说:“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友人说:“暂且等我半天,我拜访完朋友就来叫你一起回去。”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注释

1、昔:从前2、故人:老朋友3、乃:是4、悭(qiān)吝:吝啬5、诣:到6、遐:远7、谅:料想8、第:只,只有9、陋:简陋,破旧10、堪:可以,能够11、启户:开门12、奈:只是13、相知:彼此了解,指关系友好14、瓶:用瓶子15、毕:结束16、耳:罢了17、亦:也

文学常识

话说古人的敬称与谦称古人在对话时很讲究谦词与敬词的运用。如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上文那酒徒敬称对方的家为“贵府”,而古人谦称自己的家为“贱寓”、“敝寓”,也可称“敝庐”、“陋室”,敬称对方的脚为“玉趾”,说你到来为“屈尊”。凡此种种,都是谦词与敬词的运用。

文言知识

第。“第”是个多义词。上文“谅第二三十里耳”中的“第”,相当于“只”、“只不过”,意为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路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与“但”同义,那句话也可以说成“谅但二三十里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题。

生活全面数字化的今天,个人隐私的形态和观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说传统意义上,保险柜、房屋构成的物理空间就能守护我们的秘密,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隐私,()可以转化为数据,借助一根网线、一个路由器传遍各个角落。问题在于,隐私是从个人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缓冲地带、安全阀门,一旦失去保护,不仅会扰乱日常生活,甚至可能让社会治理顾此失彼。经常接到的各类推销电话,对方甚至连你的喜好和近况都(),让人()。其扰更不寒而栗。一些电信诈骗案,甚至酿成社会的悲剧。

①可以想象,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得不让渡更多的周边信息,以享受更高效便捷的生活。②而,为了生活便利让渡出一部分个人信息,可能是信息社会必然出现的发展形态。③换句话讲,也只有将我们的生活细节数字化、虚拟化,更多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才能实现。④无论是分享经济,还是云计算,方便你我生活的经济形态和先进技术,恰恰建立在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之上。⑤比如,出行信息能够为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对手机应用的评价能够帮助开发者提升用户体验。

1.上文括号内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还了如指掌不堪

B.即使却一目了然不烦

C.如果却了如指掌不堪

D.即使还洞若观火不耐

【答案】C

【解析】由"()说传统意义上----那么现代意义上--()可以转化----传遍各个角落"可得出第一个空的答案是"如果",第二个空的答案是"却",组成含有转折关系的假设关系的二重复句。尤其要注意:第二个空的前面意思"现代意义上的隐私"和第二个空的后面意思"传遍各个角落",构成明显的转折关系(用选项中的"却");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用在此,符合语境(甚至连你的喜好和近况都很清楚);不堪:忍受不了的意思,用在此,符合语境;所以答案选C。

如果不仔细研究,很多考生可能误选A项。

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以及成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2)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

(3)清晨,漫步在桃花湖畔,阵阵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4)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将书法艺术真美表现的。

A.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

B.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

C.追赶判断清脆惟妙惟肖

D.追求评判清冽淋漓尽致

【答案】A

【解析】"追赶"和"追求"的区别:追求:用积极的行动达到某种目的如追求财富荣耀也特指追求异性偏重在于求求所得求目的;追赶1.追击;追捕。2.加快速度赶上前面的人或事物。对象不同:一个偏重形象,一个偏重抽象。"极致"用追求。

淋漓尽致和惟妙惟肖的区别:惟妙惟肖是形容模神态或声音等模仿得非常像,淋漓尽致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形容非常痛快的感觉。"表现"应和"淋漓尽致"搭配。

词语的辨析及运用考点精析:"新课标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运用。此处主要指词语辨析与运用。学科网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故①鸠曰:"何故?"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故直使楚矣④公问其故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

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

归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

规①圆规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

国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①魏果去邯郸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

号①故自号曰醉翁②阴风怒号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

和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②越明年,政通人和③若春和景明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ò:拌和,混合

会①会宾客大宴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

火①持就火炀之②火烧令坚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编辑推荐:初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知识点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爱莲说》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可:值得蕃(fán):

多。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涟:水清而有微波。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

直: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wàn),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隐逸(yi):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者:......的。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宜是应当的意思,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文言文:表调动官职常用词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敬称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1.丈: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先: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吴道子为“画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5.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6.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7.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C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考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

重蹈覆辙(chóngdǎofùzhé)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用于劝说、希望和警告的场合。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春华秋实:华:同“花”,花朵。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后用来比喻文采或高尚的品德节操。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当:承受。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

道听途说:途:道路。在道路上听来的话,又在道路上向人传播。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常用词语解释近义词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同意—赞成立刻—立即新鲜—新颖终于—总算霎时—顿时安静—沉静迅速—立刻啜泣—哭泣附近—周围竭力—全力

轻柔—温柔颤抖—颤栗清澈—清亮赶紧—急忙一定—肯定瞬间—霎时经常—常常仔细—认真故意—有意密切—紧密估计—估量漂浮—悬浮遐想—幻想悬挂—高挂巨大—庞大

奇异—奇特费解—难懂赞叹—赞美神奇—神秘特殊—特别立刻—马上处境—境况平等—公平犹豫—犹疑凝视—注视

吃力—费力叮嘱—嘱咐诚恳—真诚祝福—祝愿悲惨—凄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重点复习《孙权劝学》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今:现在。

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为: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以为:认为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从事。

及:到,等到。

过:经过。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

即:就。

更:重新。

刮目:擦拭眼睛。

相待:看待。

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

遂:于是,就。[来源:学+科+网]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文言文这180个实词,学会了想不拿高分都难

全文共 3138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文言文要想拿满分,这180个初中常用文言实词必须掌握,希望大家能根据它们在语句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记住,并在考试的时候派上用场。

1.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衣食所安)

2.卑:

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

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

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

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

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

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

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

13.驰:

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

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

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

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

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20.得:

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

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

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

23.吊:

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

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

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

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

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

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②总共(凡三往)

29.方:

①见方(方七百里)

②长方形(方以长)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31.奉:

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

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

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

①沿,顺着(便扶向路)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

35.拂

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

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

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③互相(更相庆)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

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

①本来(固众人)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

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

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

①回头看(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而不顾)

②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观:

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冠:

①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

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

①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②光线(仿佛若有光)

46.归:

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

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到(及鲁肃过寻阳)

③犯过失(人恒过)

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

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

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

②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④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

①回家(还以与妻)

②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

51.患:

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②忧患(无冻馁之患)

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惠:

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

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

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②尽、到(南极潇湘)

③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④非常、最(初极狭)

55.寂:

①平静(视端容寂)

②寂静(寂寥无人)

56.加:

①更加(而山不加增)

②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

①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②一会儿(立有间)

③参与(又何间焉)

④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⑤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⑦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⑧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见:

①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③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④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⑤知道(见往事耳)

⑥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

①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②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③将要(公将战)

④搀扶(出郭相扶将)

⑤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

①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②吹号角(且角且走)

61.借:

①借(每假借于人)

②依靠(愿借子杀之)

③即使(借第令毋斩)

62.尽:

①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③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

①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②完成,达到

③即使

64.居:

①过了(居十曰)

②停留(不可久居)

65.举:

①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②发动(举大计亦死)

③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④参加(董生举进士)

⑤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

①同“俱”,全、都(具答之)

②具有(各具情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文言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共 266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在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一、文学(文体)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二、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3)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2.古今异义

(1)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2)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3)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4)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3.一词多义

(1)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

②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③王之蔽甚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朝:①朝服衣冠(读zhāo,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

(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向……)

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在。)

(5)上:①受上赏(第一等的。)

②上书谏寡人者(送上。)

(6)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②门庭若市(像。)

4.重点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3)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4)旦日,客从外来(旦日:第二天。)

(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四境:全国范围。)

(6)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市朝:公共场合。)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省略主语、宾语)

3.倒装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宾结构后置,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四、读后启示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五、理解默写

1.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正面描写邹忌头脑清醒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妻、妾、客赞美邹忌的原因和目的)(邹忌经过思索,找出不同原因)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办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写出邹忌讽谏,齐王纳谏的成效的语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写出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照应的句子: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难点词语解释义愤填膺等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义愤填膺发音yìfèntiányīng释义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示例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无稽之谈发音wújīzhītán释义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示例既无其说,是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泊秦淮》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7、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必背诗词之木兰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七年级下册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桃花源记重点词语解释绝境等

全文共 189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常用词语解释黯然销魂等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352、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

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了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353、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354、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

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355、白驹过隙:白驹,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察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察chá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梁惠王上》)

②详审,细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③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④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成绩优秀,应该归咎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来源:学科网ZXXK]

C.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D.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东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使用对象不当,归咎:归罪,指不好的方面,这里应为"归功";B项谦敬不当,令尊:敬词,你的父亲,不能指自己的父亲;D项词义范围大小不当,可歌可泣:指悲壮的事迹使人感动,不能用于一般人。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