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79

文章

195

篇1:银河系发现古老星球图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在红外光下的全景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区域发现了一颗年代久远的星球。这颗星球有可能会为宇宙在大爆炸后的组成提供线索。

据信,这颗星球大约已经有120亿年的历史,这意味着它形成的年代早于大爆炸10亿年。组成这颗星球的金属含量极低,重量仅仅是组成太阳的金属重量的20万分之一,也不过是1977年发现的此前金属含量最低的一颗星球的20分之一。

澳大利亚一家天文观测站的天文学家迈克尔·贝塞尔表示,上述星球的特征是其形成年代的反映。目前,天文学家已将这颗星球命名为HE0107-5240。它距离地球大约有3.6万光年,体积大约是太阳的4/5。由于其位于双鱼座,因此利用肉眼几乎无法看到它。

天文学家称,第一代的星球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而像HE0107-5240这样的第二代星球则开始包含金属元素。天文学家称,在寻找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发现了HE0107-5240,这令他们非常兴奋,因为类似的星球将为宇宙中其他星球的形成和演变提供研究线索。

天文学家称,很显然,这些古老的星球与现在很多星球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将有利于他们解开新老星球在形成方面的诸多谜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北京最古老教堂之一,西什库教堂开放时间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西什库教堂坐落于西城区西什库大街南首。在康熙年间就已有了它的痕迹,所以它是北京古老的的教堂之一了。若是北京行,除了天安门,故宫等景点,西什库教堂也是必去的地方之一了。本期的北京文化就带你了解西什库教堂的开放时间

西什库教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西什库教堂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什库教堂是一处中西合壁的建筑,教堂的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尖端高约31米,曾经是北京内城最高的单体建筑,教堂建筑的正面有三个尖顶拱券形入口,入口拱门之间雕刻有圣若望和圣保禄等四圣像,建筑正立面上的门窗均用汉白玉石刻装饰,正门中央主跨上有一扇瑰丽的圆形玫瑰花窗,礼拜堂四周则有大小不一的80面玻璃花窗。

围绕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是传统的中式台基,环以汉白玉栏杆,栏杆和栏杆上的装饰均为传统的中式设计。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为黄顶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设计,庭内安放乾隆皇帝手书御碑两统,碑亭内侧则是四尊中式的石狮子,还有一对石供。

天主教北京教区西什库北堂,位于西城区西什库大街南首,它最初坐落在中南海的西口岸蚕池口。此地是清朝康熙皇帝所赐,而且他还亲自题写了“万有真原”的横匾和一幅长联。1703年12月9日,举行了开典仪式且命名为“救世主堂”。

1827年(清朝道光皇帝在位第七年),历经124年的教堂被拆毁。1860年(清朝咸丰皇帝在位十年间),官方把此地归还给教会。六年之后,一座崭新而且宏伟的教堂在原址建立了起来。1887年,由于扩建皇宫,教会接受了45万两白银并迁到西什库大街南首。当时,还建盖了主教办公楼、修道院、孤儿院。

北堂一直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多动重地。1860年至1958年,有多位主教在这里主持教务。1985年12月25日北堂重新开放,同时,被市文物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西什库教堂开放时间:

每天5:00-18:00

西什库教堂弥撒时间:

平日(周一至六)6:00am、7:00am、

主日(周日)6:00am、7:00am、8:00am、10:00am、18:00pm

【结束语】西什库教堂历史悠久,见证了我从康熙年间到今天的历程。西什库教堂一直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多动地,曾有多位主教在此主持教务。也曾被拆毁,重建,迁移。若想知道北京或北京区天主教的的一些历史痕迹,那么西什库教堂值得你一去。

你可能也喜欢:

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陆游

满载历史的汉中八景之一,饮马池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球是哪一颗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中目前已知最古老星球

目前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最古老的星球PSR B1620-26 b,大约已经活了127亿年了,要知道宇宙也才活了138亿年,这也意味着宇宙仅仅比这个星球大大十亿岁左右。

根据研究发现PSR B1620-26 b这个星球有着两个环绕着的宿主星球,而且该星球完美见证了后者的诞生。这两个宿主星球分别是一个中子星和一个白矮星。

最老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有人认为这个星球已经活了如此漫长的时间,而地球的年龄只有46亿年,在它面前完全都不够看的。而且地球都已经成功孕育了很多不同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还有高级生命的诞生,那么该星球既然年龄如此之大那么也很有可能存在着某些生命,甚至于诞生一些高级生命。

但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表示,认为这个星球在最开始诞生的时候也不是安稳的状态,可能有一些比较剧烈的大风暴,后面又经历了很多事情,最终让人成为了现在这个模样。

而且在过去这个星球的发展相当艰难,可能在诞生的时候经历了超强的紫外线辐射自己各种辐射,后来它的年龄变大了也逐渐变老了最终开始不断膨胀成为了一个红色的巨型星球,并且有一些物质溢出到了身边的脉冲星上面,这让中子星开始重新旋转。

而且这个星球可能是一个气态星球,和地球这种星球不太一样,它相当不稳定容易发生各种变化,而且正是因为它诞生太早了所以上面的某些物质可能缺乏,通过这些有人认为这个星球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大家怎么看呢。

现代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宇宙是开始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天体行星。地球就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最后经过演化最终形成了目前欣欣向荣的世界。地球仅仅使用了46亿年就形成了生命,而在宇宙中有一颗行星的生命已经是120亿年,位于天蝎座的一颗行星,是目前人类观测到最古老的的行星,那么如此古老的行星是否存在生命,甚至存在比人类还高级的生物呢?

这颗行星名为玛士撒拉行星,距离地球1.2万光年,科学家推测这颗行星已经120多岁了,地球46岁的生命与它相比就是一个婴儿和一个老人相比,地球比这颗行星诞生的时间晚了整整70亿年,这段时间完全有可能孕育两次生命了。那么这颗宇宙最古老的行星究竟有没有存在高级的职能生物呢?

科学家预测这颗行星诞生之初经历了一些剧烈的风暴,此后又经历了主恒星爆炸,被中子星吞噬,从而变成一个不断发射脉冲的的中子星,而这颗恒星就是围绕这颗射脉冲的的中子星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立春节气有什么古老习俗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连忙上前打听,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咬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习俗

1、糊春牛: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2、打春牛: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

3、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4、游春、报春: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禁忌

1、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为什么呢?首先,春乃一年之始,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再者,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所有这些如今看来都是没有道理的说法,男女都有独立的人格,无需再去拘泥这些。春回娘家去,娘家婆家一样亲啦。

2、不看病。如果立春时节去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去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那大病难道不要看吗?人秉五行之气,此日交接春暖,人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去看医生那是对身体负责。

3、不理发,理发则代表着不吉利。对于这一禁忌,倒是值得考虑,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说了,一年四季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这个习惯应该坚持,这是提醒世人为人处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古老的尼康相机原来是这样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奥地利Westlicht相机拍卖会将拍卖世界上最古老的尼康相机。拍卖起价为€90,000(接近$100,000),成交价估计为€160,000-180,000(约$200,000)。1948年生产的尼康1相机是世界最早的现存下来的尼康相机,生产时的起始编号为60922,而该机的编号为60924,也就是说这是第三部NikonI相机。这部相机即将和以下附件一起拍卖,有尼克尔H2/5cmno.70811镜头,这是尼康生产的第十一款镜头,同时还有与它配套的尼康镜头盖,还有该相机的外包装是一个古老的也超罕见的双皮带常备尼康相机包。这部相机是著名日本收藏家TadSato的收藏品,依然保存完好,自带最古老的快门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饱经风雨的北京最古老的道观都有哪些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至今皇帝们都对于道士有着一定的尊敬以及崇拜,平常百姓怕死,作为皇帝拥有着至高的权利更是害怕死亡。道士们的仙丹往往是皇帝支撑下去的希望。

那么,本期北京文化解析北京最古老道观都有哪些。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着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

白云观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原名天长观,金明昌三年(1192),重修此观,改名为太极宫,金泰和三年(1203),太极宫毁于火。

元初道教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遂更名长春宫,为中国北方道教的中心。金正大四年(1227)丘处机逝世,其弟子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建立道院,取名白云观。

元代末年,长春宫等建筑毁于兵燹,白云观独存。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重建前后二殿和一些附属建筑,正统年间又大规模重建和添建,使观之规制趋于完善。明正统八年(1443),正式赐额“白云观”。明末,白云观毁于火。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大规模重修与扩建,今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即形成于此时。以后,在乾隆、光绪年间又有修缮和少量添建。

民国期间,观内建筑大都因年久失修变的残破。解放后,政府于1956年拨款进行修缮,1957年定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文革”期间,白云观再次受到破坏,1981年又拨款全面修葺,并对外开放。

1979年,白云观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06月25日,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结束语】许多爱看电视剧的妹子想必也都对于白云观并不陌生,在清宫剧中同样也是有着很多的白云观身影。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会,红红火火闹北京

盘点北京最热闹的夜市在哪儿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四合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亚特兰蒂斯传说存在吗?超级文明大西国,高度发达的古老大陆!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追寻人类的起源,总有一些我们无法得知却又不断探索追寻的事件。这些事件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却都是我们探索未来和追问过去的产物。

在玛雅历法中,玛雅预言地球会经历过五次毁灭和重生。每一个周期都被称为“太阳纪”,而我们现在的人类所处的周期就是第五个周期。

前面四个周期分别是第一代人类巨人,他们毁灭于饥饿;第二代人类毁灭于巨大火灾;第三代人类猿人,毁灭于自相残杀,第四代人类毁灭于大洪灾。而第四代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史前超级文明大西国,也就是亚特兰蒂斯文明。

现代科学发现,在大洪灾之前,或许出现过一个超级巨大的史前文明,这个文明科技超级发达,甚至是空前绝后。人们把这个文明生活的大陆称为“大西洲”;国度称为“大西国”;科学家用柏拉图记述,来还原它的名字称为“亚特兰蒂斯”。

在这个文明中,人类甚至于不需要读书,他们发明了读取记忆的装置,直接读取知识就可以获得知识;十五六岁的小孩子,知识储备就已经超过了现在的大学者,他们不光制造了机器人,而且还通过科技制造出了美人鱼。

在一次超级的灾难中,亚特兰蒂斯文明毁灭于洪灾中,整个亚特兰蒂斯文明沉入海底,才不被人类所知,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中,考古学家在大西洋海底找到了这个史前文明的遗迹,亚特兰蒂斯文明存在才可能被证实。

而在现在的世界各国中,都有人类文明之前大洪灾的记述,就拿中国的记述来讲,人们更愿意把这个记述称为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天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洪水,而治水英雄大禹出现了,带领人类治理洪水。

而各国这种记载都是有着本质上的相似的,而且现代科学家也都有拍到过海底的文明古迹照片,但是这些都无法直接证明这个史前文明的存在。

尽管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大西洋海底的古文明存在,但是亚特兰蒂斯的文明依然被部分人坚信。

在中国历史上,最开始的记载中最开始的朝代是周。周之前是商,但是由于商朝的神话气息太重,很多人都不确定商朝是否真实存在,直到殷墟的发现才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很多时候,我们把没有证据的事情都会归类于传说,也许它没有存在,只是人们的意象,也许它真实存在只是缺少一个证明它的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化刘氏宗祠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新化刘氏宗祠为新化文物保护单位。

新化刘氏宗祠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百茶源村。

新化刘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筑本体为砖木四合院,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3平方米,分正殿、戏台及二层两侧厢房,整体风格小巧别致,建筑构件灵动精美。

戏楼为青瓦歇山式建筑,一层通祠堂正门,铺砖石地面;二层为戏台木楼板面,顶部上方及周围满绘图案。

全国宗祠千千万,大部分壁画内容是暗八仙、吉祥图案等,诗句作为壁画主题的祠堂真的是少之又少。新化县的这个刘氏宗祠就是其中之一。

刘氏宗祠已是新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但它的保护级别不应止步于此。原因不仅在于壁画的独一无二,还因为宗祠内现存的建筑构件在全国宗祠中实属罕见。

“龙凤花卉”缕空额枋额枋刻三龙两凤,周饰花卉,髹金漆。金漆在木雕上广泛运用是在潮州地区,湖湘地区相当少见。

百茶源村:百茶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印尼发现已知世界最古老洞穴壁画 揭秘人类文明最早野猪画像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跟去国外媒体报道显示,近期考古学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地区发现了目前已知的世上人类文明作为古老壁画,这幅壁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500年前。这幅壁画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一个名叫Leangtedonginge偏远山谷中的洞穴之中,洞穴的四周全部都是陡峭的石灰岩悬崖。

根据照片上来看,该壁画表现出的是一头野猪,并且还图上了一层深红赭石色的颜料,整个壁画的总长度有1.36米,宽度有0.54米,完全与真实的动物差不多大小,1比1比例。在壁画中,野猪的面部有着明显的角状突起物,这与成年雄性疣猪的特征非常相似。

马克西姆·奥伯特(MaximeAubert)是研究此壁画的年代测定专家,在这座壁画的上部分有着一块方解石矿床,经过采样分析,发现此矿物质已经拥有了大约45500年的历史。

在他看来,这些远古的艺术家们能和现在的我们一样,有着足够的能力和工具来画出他们想要和喜欢的东西。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疣猪壁画的左侧背部上方还留下了两只手印,目前专家们想要尝试通过一些残留的唾液中提取一些DNA样本。

根据ABC的报道,这一壁画以成为了目前已知人类文明最早绘制的真实,可识别物体的艺术作品。但BBC同时指出,这不是人类所绘制的最古老艺术作品。2018年科考人员在南非发现了一块岩石上绘制的十字架形状的图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3万年前,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画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胜利号风帆战列舰有多强?世界上最古老的战舰是哪一艘?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英国率先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开发风帆战列舰的国家之一。其中有一艘风帆战列舰在英国的海军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艘战列舰参加过一次海战,但也就是这一次便奠定了英国长达数百年海上霸权的地位。这艘传奇战列舰就是英国历史上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是从1759年的时候开始动工建造的,在1778年的时候正式服役,可以说胜利号是英国海军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款风帆战舰了。胜利号整体舰长69.3米、宽度15.8米、吃水深8.8米。英国为了能够成为当年的海上霸权,想要与法国和西班牙这种海上强国进行争霸,所以在1758年12月13日伦敦海军部便下令建造12艘新型战舰用来扩充海军的实力。而且其中有一艘的实力非常的强大,配备了有100门火炮,是这12艘新战舰中的主力战舰,这艘主力舰便是胜利号。

当年在打造胜利号的时候总共消耗了2500多颗橡树以及38吨铁。对于当年的科技程度来说,这种战舰的存在无疑就是一座可移动的海上堡垒。这艘战舰最多了以装载108门火炮,另外还能贮存35吨火药以及120吨的炮弹,一次性可以连续行驶6个月。标准排水量是3556吨,最大载重量是2176.4吨。胜利号这艘几乎全部用橡木所打造出来战舰造型十分的优美,是当年英国风帆战舰中最具有代表性战舰之一。

胜利号的动力主要是依靠三面风帆所提供的动力,主桅杆高达62.5米,全桅杆高达55.4米,后桅杆达到46.3米,这三面风帆加一起的总面积为5440平方米,仅仅只是依靠风帆动力就能达到9节的航速。舰上可以载下850名成员,一次性所携带的物资就足够让这么多人在海上活上半年的了。所以说当年在胜利号上服役的话,生活保障是非常稳固的。

胜利号曾经也有过一段时间的低谷,1765年下水后层一度遭到冷落,直到1778年美国独立战争打响,这才有了大显身手的地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世纪初的时候,纳尔逊率领着英国舰队击溃了西班牙与法国的联合舰队,这便是特拉法尔加海战。这场海战可以说是风帆战舰时代规模最大的好战之一。胜利号一直服役到了1812年,后来到了1922年,为了纪念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牺牲的纳尔逊将军,胜利号作为纳尔逊中将的旗舰获得了重修以及永久安置的。之后胜利号被拖到了干船坞永久保存直到现在,成为了世界历史最上古老的战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陨石坑在哪里?弗里德堡陨石坑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弗里德堡陨石坑”南非中部自由州省的弗里德堡城。坑的直径为250至300公里,弗里德堡就位于陨石坑的中心位置。弗里德堡陨石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陨石坑。 人们原来一直将弗里德堡陨石坑看作是古老的火山口。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里石头中的矿物质成分与火山石不同,其成分表明它应该是地球以外的星体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科学家初步认定,这个陨石坑形成于21亿年前,是目前已知的形成年代最久远的陨石坑。这个陨石可能来自彗星或者某个行星,撞击时的速度应为每小时4万至25万公里之间。 据有关资料介绍,此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陨石坑位于加拿大安大略地区的萨德伯里陨石坑,它的直径为200公里。而最著名的陨石坑当属墨西哥尤卡坦地区的奇卡拉布陨石坑。一些科学家认为正是这个陨石坑形成时引起的地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同奇卡拉布陨石坑一样,弗里德堡陨石坑的形成也应该对地球的气候及生物的演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只是其具体影响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 世界遗产大会14日决定将南非的“弗里德堡陨石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弗里德堡陨石坑”位于南非自由州,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陨石坑。 “弗里德堡陨石坑”是南非的第七处世界遗产。在此之前,南非的圣卢西亚湿地公园、罗本岛、开普植物保护区等6处遗产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最古老四大名酒是什么?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老四大名酒是: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和陕西西凤酒。茅台酒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汾酒有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泸州曲酒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凤酒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四大名酒是指在1952年的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的四个国家级名酒,分别为: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陕西西凤酒。

1、茅台酒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2、汾酒

汉族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着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历史上,汾酒曾经过了三次辉煌。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是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3、泸州曲酒

泸州老窖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浓香鼻祖,酒中泰斗”。泸州老窖是浓香型白酒,产于四川省泸州市。据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这可从泸州出土的汉代陶角酒杯、汉代饮酒陶佣以及汉代画像石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上得到证明。也就是说泸州老窖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但更确切的记载始于宋代,那时酿酒原料十分丰富,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也出现了"大酒"、"小酒"之分。所谓"大酒",就是一种蒸馏酒,从《酒史》的记载可以知道,大酒是经过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从糊化后的高粱酒糟中烤制出来的酒。而且,经过"酿"、"蒸"出来的白酒,还要储存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即史称"侯夏而出",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在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泸州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是今日泸州老窖大曲酒的前身。

4、西凤酒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凤酒古称秦酒、柳林酒,是产于凤酒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的地方传统名酒,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苏轼咏酒等诸多典故。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美洲狮中发现最古老的寄生虫DNA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阿根廷科学家在该国卡塔马卡省的美洲狮粪便化石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寄生虫dna

在《寄生虫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阿根廷科学家在该国卡塔马卡省的美洲狮粪便化石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寄生虫DNA。这种寄生虫属于狮子座蛔虫,常见于猫、狗、狐狸等动物的消化道。放射性年代测定表明,这种DNA发生在165年至17000年前,也就是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末期。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地区干燥寒冷的环境有利于DNA的保存。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重新理解这种寄生虫在南美洲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秋分古老民风民俗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秋分有很多古代的习俗都能得到传播,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古老民风民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分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古老民风民俗

祭月

据史书中的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

秋分的小知识

1、防秋“燥”,护阴津

秋季的时候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

2、调养起居

调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一日当中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3、适度饮水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尤其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但是注意不要暴饮。

秋分起源于什么

秋分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祭月节”的传统。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对应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恰逢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

据史书中的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关于秋分的俗语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阳坡麦子,阴坡谷子。

麻黄种麦,麦黄种麻。

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种麦泥流流,来年吃馒头。

要吃面,泥里拌。要吃馍,泥里拖。

种泥不种水,种水种不归。

犁沟种不如贴茬耩,贴茬耩不如犁铧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山歌的特点是什么?都有哪些分类?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主要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 ,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山歌的特点是节拍、节奏较自由,旋律进行起伏较大,上下句结构的较多,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

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田秧山歌主要在插秧、除草、车水等劳动中传唱,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效率,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相互间问答逗趣所唱,歌曲中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这是一个有着18只触手的古老“海怪”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考虑到它凝胶状的身体、原始的骨骼和被18条触须包围的嘴巴,如果不是因为它的体积小,它的化石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海怪。它的发现者认为这种灭绝的动物是栉水母的祖先。

五亿一千八百万年前,三琼的傣族花虫生活在中国的海洋里。它身体的许多部分都类似于栉水母,这是一种微小的海洋生物。八排梳板分布在半透明体上。梳板覆盖着短的毛发状纤毛,在水中自我推动。

云南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在三琼发现了傣族花虫。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员雅各布·温瑟(Jakob Vinther)在一份后续报告中称,新发现的物种可能是栉水母的远亲。

“通过化石,我们可以找到奇怪的栉水母的起源,”温瑟在采访中说。“即使我们现在能证明它们来自一个非常合理的地方,也不会让它们变得不那么奇怪。”

尽管研究人员认为布鲁特斯的研究可能将三顶戴花虫和栉水母联系在一起,但他们确实发现这种多触手生物本身很迷人。

古老的“海怪”最终进化成一种可爱的梳状水母。

云南研究员侯先光在三琼发掘了傣族花虫。他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云南的傣族。他还添加了“花”这个词来描述它的形状。

在云南考察期间,文特尔在同事的化石收藏中发现了三只圆顶的傣族花虫,他和侯开始了进一步的考察。

三头戴花昆虫的触须特点是羽毛枝细嫩,纤毛大。这些纤毛引起了温瑟的兴趣,因为只有栉水母才有这种大小的纤毛。

栉水母依靠它们的纤毛前进。在运动过程中,头发会闪烁发光。尽管栉水母是食肉水母,但它们实际上对人类无害。

文特尔和侯还将三琼傣花虫与其他灭绝的动物进行了比较。例如,看起来像海葵的中国海葵,也用18条触须来移动。恐龙化石和Siphusauctum也是如此,它们看起来像郁金香,但生活在海底。

在这些解剖学比较的基础上,他们重建了栉水母的谱系,从三个圆顶的傣族花虫开始,并把它与其他物种联系起来,如向日葵。

一些专家推测栉水母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动物之一。他们在分析栉水母的谱系和基因后提出了这个概念。

栉水母、珊瑚、水母和海葵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布里斯托尔-云南研究提出了一个谱系,表明无脊椎动物的栉水母来自一些有骨骼的动物。此外,古代动物的触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直到它们成为现代栉水母所需要的纤毛。

此外,圣戴琼花虫可以帮助确定其他古代动物在生物谱系中的位置。

云南研究员兼合作者丛培云指出,阳光海葵最初被归类为海葵。然而,他们的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小丑鱼与栉水母的关系比它最喜欢的科更密切。

Vinther,ho和丛培云的发现表明了栉水母,珊瑚,水母和海葵的共同谱系。

“那些古老的触须和你在珊瑚和海葵上看到的一样,”温瑟说。“我们可以追踪这些生活在五亿多年前的花状动物的栉水母。”

蝌蚪工作人员编译自自然新闻,译者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是爱资哈尔大学埃及·开罗

全文共 248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大学很多,数不胜数,那么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哪所大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欢迎阅读。

综合简介

校址在埃及首都开罗

为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地位最高、享有盛名的宗教大学。其前身为法蒂玛王朝将领昭海尔建于972年的开罗清真大寺,后为纪念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宰赫拉(意为“佳丽的”法蒂玛)而易名爱资哈尔

该校在校学生一般保持在12万人左右,学校规定只招收穆斯林学生。学校有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名外国留学生。全校共有教职员工19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助教6000人,职工13000人。该校在全国各地设有附属小学600所,初中396所,师范学校18所,诵读学校19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昆明的明德中学、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成达师范学校和其它组织先后派遣了6批穆斯林青年在该校学习;80年代初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继续向该校派遣留学生。

爱资哈尔大学自古以来对培养造就穆斯林人才、传播伊斯兰思想和学术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世界穆斯林有志之士学习深造的园地,它在伊斯兰教育和学术文化方面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被誉为“世界伊斯兰学术文化的灯塔和朝向”。

爱资哈尔大学,是一所位于埃及开罗市区的伊斯兰教学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校区内有著名的艾资哈尔清真寺。

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是:爱资哈尔大学(埃及·开罗)

爱资哈尔大学 Azhar,al-Jami‘al- 世界上古老的高等学校,埃及伊斯兰教古老高等学府。爱资哈尔大学在教学上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理工科学院有较先进的实验室和场地;农学院有较大规模的农场,医学院仅开罗就有5个附属医院供学生实习,其中最大的哈赛因医院有12个科,400张病床。

下设机构

该校设“爱资哈尔长老”(副级职衔)1人,其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大学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副校长、各院系主任、埃及国家高等教育部代表、非伊斯兰研究院3名研究员和有教学经验的3名教授等人员共45人组成。

其任务是:对学校系统的教学、科研非行政组织、管理制度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大学委员会下设8个技术委员会为职能机构,分工管理各项工作。爱资哈尔大学制定了包括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及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法规《爱资哈尔法》,并办有综合性伊斯兰学术月刊《爱资哈尔杂志》。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奖学金。

学位设置

爱资哈尔大学的学位制分学士(4~5年)、硕士(2年)、博士(2~12年)3种。根据规定,未获得该校学士学位者不得在该校攻读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者亦要有该校硕士学位证书。

办学宗旨

传播阿拉伯和阿拉伯民族的学术、思想遗产;

保护、研究、传播伊斯兰文化遗产和伊斯兰贤哲的思想主张,并对各民族行使伊斯兰使命承担责任;

加强同伊斯兰世界包括阿拉伯各国在伊斯兰教义、教法、文化、阿拉伯语言和《》研究等方面的联系。

附属学院

爱资哈尔大学现共有36所学院

开罗有14所:伊斯兰基础学院、伊斯兰宣教学院、伊斯兰研究与阿拉伯语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阿拉伯文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语言与翻译学院、教育学院、科学院、制药学院。

另在开罗建有女子学院1所,设有伊斯兰研究系、商学系、阿拉伯语系、医学系、基础科学系、人文学研究系、欧洲语言文学系等。

在开罗以外其他城市有22所:主要分布在亚历山大、索哈杰、阿西尤特、坦塔、少尔库姆等地,包括伊斯兰基础、宣教、伊斯兰研究、阿拉伯语等学院和女子学院。该校建筑规模庞大,各学院均设若干系,有教学楼、图书馆和其它辅助设施。

看了世界最古老的大学的人还看了:

历史发展

公元970年,法蒂玛王朝在开罗建造第一座宣传什叶派思想的清真寺。由执掌政教大权的哈里发亲自任命教法家主持宗教事务,并从宫廷拨专款支付费用。法蒂玛王朝大法官努尔曼常在该寺亲自召集知名学者,讨论什叶派教法问题。

980年,法蒂玛王朝大臣亚尔古布本·克力斯亲自确定并领导37名教法学家为爱资哈尔清真寺的专职教师,研究教学法问题,采用讲座形式进行教学,传播伊斯兰思想和科学文化。同时朝廷出资为教师建造住宅,按月由国库拨款发给固定工资,并为来自埃及农村、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的求学青年修建房屋。这样,爱资哈尔大学于988年正式开学。学习的基础科目为伊斯兰法律、神学、阿拉伯语。

在法蒂玛王朝(909~1171)统治埃及的两百多年中,爱资哈尔曾是宣传什叶派教义思想和进行教育及学术活动的中心,因之使开罗取代了巴格达的学术文化地位而成为世界伊斯兰文化的中心。

1171年法蒂玛王朝瓦解后,埃及阿尤布王朝素丹萨拉丁将其确立为逊尼派的教育阵地和阿拉伯一伊斯兰学术的中心。

12~13世纪,爱资哈尔的学科增多,吸引了各方著名教授、学者、文豪和著作家前来讲学,世界各地穆斯林学子亦纷至沓来,求学深造。爱资哈尔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伊斯兰教育、研究中心。

18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拿破仑军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埃及,爱资哈尔屡遭破坏,大量伊斯兰文物被毁,遂使爱资哈尔成为埃及教育界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思想宣传阵地。

19世纪恢复哲学课。19世纪后期,爱资哈尔长老穆罕默德·阿布笃对其经院式的古老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学科设置增多,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设施焕然一新。以后校舍进一步得到扩建,大学与大寺逐步分开,统一管理。至今已发展为自成独立教育体系的综合性伊斯兰大学。

20世纪60年代经改组引入现代大学体系,开设医学、工程、科学、农学、教育、商业等专业课程。另设有十几所学院以及语言与翻译研究所、伊斯兰与阿拉伯高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1962年开始招收女生,并为妇女专门办了一个学院,开设医学、科学、商业和艺术等课程。在奈塞尔建有分校。

课程设置

伊斯兰基础学院的课程主要有:《》与古兰学、圣训与圣训学、教义学、伊斯兰哲学、逻辑学、道德功修、西方语言学等。

伊斯兰法学院的课程主要有:《》、圣训、伊斯兰教法基础、逊尼派四大法学派教法、法律学科入门、宪法观点、伊斯兰立法史、阿拉伯语等。

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等一般院系的课程,按规定除开设各自专业课程外均要开设《》、圣训、教法3门宗教课程。毕业考试时宗教课不及格者不能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盘点国外搞怪古老结婚习俗!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就就是结婚了,大家都希望把自己最光亮的一面展示出去,如果你生在保加利亚等地区,就可能没办法达到这个目的了。

盘点国外搞怪的结婚习俗

古代英国,结婚意味着一起打扫清洁

至到1753年英国婚姻法修改之前,在英国结婚日当天就意味着男女双方要承担起打扫屋子的责任,来个彻底超级大扫除。是的,没有欧式的婚纱礼服、没有昂贵的钻戒、更没有结婚证以及一大群吓起哄的好友。有的只是扫帚和满屋的垃圾。

不过,当然也有一个类似的结婚仪式,那就是在当地地方行政官的主持之下,你和你的新娘手持神圣的‘扫帚’一起步入教堂,哦不,是厨房,叫你赶快打扫家务啦。

据说在那时,准备结婚的服务还会去参加一个当地政府开设的家务课程,教会那些不太会做家务的准新娘新郎们。

古代保加利亚人要在结婚当天把自己打扮成丑角

一般来说结婚作为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会想方设法把自己最漂亮最光彩的一幕展现出来。而如果你省在保加利亚Kyustendil地区,可能就完全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了。因为按照当地的习俗结婚当天,新娘子不但不会被扮美,反而会被扮丑,他们以雷倒在场所有来宾为目的,让你人生最终要的一幕变得极为难忘。

在结婚前几天新娘子就要开始准备丑角装了,首先她要把自己的脸弄黑,戴上道具大耳朵,穿上不合身的大衣服。而在婚礼当天更是要尽力的装疯卖傻,例如向在场来宾扔大粪,挥舞着动物骨头跳舞等等,总之是怎么荒诞怎么来。只有这样做了,整个婚礼才算完整。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辟邪。保加利亚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点邪恶的魔力,如果婚礼当年新娘子打扮得过于漂亮一点会招来极度,而这季度便是一种魔力,它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影响到新婚夫妇给他们带来霉运,所以与其被人极度招来霉运,还不如把新娘扮丑让大家取笑,平平安安度过此身。

古代斯巴达人,结婚时女人要把自己装扮成男人

斯巴达人好战,恨不得结婚当天来一次角斗士比赛,呃,虽然他们不会真的那样做,但是采取的方式你也未必能够接受。

古代斯巴达人的新娘会在结婚当天,会在脸上沾上胡子,然后穿上男士的衣服和鞋子,静静得一个人呆在黑屋子里,等待着夜晚新郎官把自己‘偷回家’。直到被新郎官背回了新家,这才可以脱掉胡须、男士衣服重新换上女儿装。

据说这事因为,在历史上某段时间斯巴达人是以同性恋为主流,异性恋在当时纯属地下恋情都不敢公开。而这种方式,起先是为了躲避世人疑惑的目光,后来就形成了一个习俗。

古代法国人,新婚夫妇一起喝垃圾

法国也不是完全如电影里吹嘘的那样浪漫,特别是在LaSoupe地区,结婚可真是遭了老罪了。因为在婚礼宴会上你不但吃不到各种美味佳肴,反正会收获一堆难以下咽的垃圾。

按到当地习俗,在结婚之日,男女双方要被派去打扫自己的新房家务活,并且会将得到了垃圾制作成食物(很难想象是什么样子),让新郎新娘食用。例如据说他们会把马桶清洗残夜当场叫新人们喝下。

很恶心是吧,不过为了公平期间宴会上还是会有准备好的美食来弥补这些恶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历二十四节气——古老而伟大的发明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历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最早出现在汉代。它代表了地球轨道的24个不同位置,描绘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围绕太阳的表面自转是每周360度,分成24个相等的部分,每15度(大约半个月)有一个太阳时。一年四季有24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杀虫剂、春分、清明节、谷雨、长夏、小满、谷穗、夏至、夏热、夏热、立秋、夏热、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微寒、严寒。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气候科学的一大成就。它是各个时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中国只有24个节气

俗话说,“食物对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然而,食物只能来自农业。我国最早的农书《四声·农书》在西汉初年就说:“农事之本在于时”。我国几乎所有古代农书都提到,农事的第一要务是抓住农时。“陈”在中国传统汉字农业中的意思是“施”。

然而,农业季节是基于阳历,而古代中国人使用农历。但是月亮的满月与春秋季的庄稼收成无关。因此,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朱克真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说,“在秦汉以前,古人必须看天上的星星(28个夜晚中行星的位置)来确定耕作的季节”。这24个节气是基于阳历的,阳历是由太阳在黄道上的明显位置决定的。因此,朱克真先生补充说,“秦汉以后,有节气和农历,如‘清明播种,谷雨插秧’,老百姓不用再看天文了”。

中国农业需要谈论农业季节的原因是东亚独特的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决定了夏季更热。然而,东亚季风决定了冬季严寒,春秋两季冷空气和霜冻频繁,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殊的农业气候条件,夏季热量丰富,全年无霜期短。以春播为例。如果播种早,幼苗将遭受春霜。播种晚了,庄稼在秋天成熟之前就被秋霜冻坏了。因此,俗话说,“一个人错过了一段时间的土地,另一个人错过了一年的土地。”也就是说,如果播种与农作季节不一致,甚至收成也会损失。在元代的《王镇农书》中,发展了用24个节气和72个季节预先安排农事的方法,简称“农时图”。

世界上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冬天都很温暖,气候对农业的限制很少。日本和朝鲜半岛中唯一一个与我国气候有些相似的半岛(但是因为有海,冬天比我国暖和)。根据朱克真的研究,24个节气也是从我国传过来的。只有西伯利亚,中国的北方邻居,经历了比中国更严重的温度变化,但是历史上很少有人,基本上没有农业。因此,24个节气在我国诞生并不奇怪。

二十四个节气相当于我国的“第五大发明”。

古代中国人依靠24个节气和72个季节(每个季节分为三个季节,物候学可以反映农作季节)基本上解决了饮食和穿衣问题,中华民族得以兴旺发达。从这个意义上说,24个节气对我们国家的贡献不亚于指南针、火药、纸张和印刷术的“四大发明”。称之为“第五项发明”并不过分。只是24个节气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不能像“四大发明”那样延伸到全世界。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没有24个节气,人们将没有足够的食物。“四大发明”将被推迟,世界文明的发展将进一步被推迟。

因此,二十四节气是应对中国特殊农业气候条件,保证一定农业收成的特殊方法。二十四节气和各种节气(如九九、三福、梅等。)源于它们并与历史上的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以及许多民间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季节性文化,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男性补肾古老食谱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男性补肾古老食谱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男性补肾古老食谱

熟地当归羊肉汤

原料:羊肉70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大枣数枚,生姜3片。在原料都准备好后,将洗净的羊肉切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做法:将准备好的羊肉块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锅内,然后放入生姜、熟地黄、当归、黄芪,用文火煲三个小时,这是为了让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汤中,3个小时后放入大枣,再加入适量的糖、盐、味精等,再用文火煮15分钟即可。秋冬季节吃熟地当归羊肉汤,不仅可以润燥,更可以升发阳气。

苁蓉羊肉粥

《本草纲目》的“苁蓉羊肉粥”也是增强性功能的食疗方。

它以肉苁蓉20g,羊肉100g,大米150g,葱白3茎,生姜5片。细盐少许组成。先将羊肉洗净切细,葱、姜亦切碎,用砂锅先煎肉苁蓉,取汁去渣,放人羊肉和适量水与大米同煮,待粥将煮好时,加入盐、葱、姜调味,服食。

《神农本草经》载:肉苁蓉“主五劳七伤,补中,益精气”。《食疗本草》称羊肉“益肾气,补精血,壮元阳”。此粥用于肾虚遗精,阳事不举,性功能减弱,有良好的温肾壮阳之功。

小编提示:男性朋友,可以再冬季的傍晚,为自己炮制一份帝王级的滋补美食,让自己更好的享受健康!

神蜓壮阳露

药方:蜻蜓4只,锁阳、肉苁蓉各15克,

制法、用法:蜻蜓去足、翅微火米炒,再与锁阳、肉苁蓉煎汤,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

俗话说:“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说到全中国最会养生的皇帝,乃乾隆皇帝也。他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乐享89年风月。乾隆堪称我国古代皇帝高寿中的佼佼者,被世人传为“古稀”天子,为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最。研究清宫医案的专家们认为,乾隆帝的长寿和其日常所用的抗衰老医方也有很大关系。

而他养生之道中的补肾壮阳药方则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乾隆经常服用的补益药方有:龟龄集、龟龄汤、松龄太平春酒方、椿龄益寿药酒方、健脾滋肾壮元方、秘传固本仙方等。这6个长寿仙方多属于脾肾双补之品。龟龄集方,就由人参、鹿茸、雀脑、枸杞、肉苁蓉、熟地、牛膝、杜仲等大量补肾药组成,主治筋骨乏力、头晕眼花、盗汗、遗精、早泄阳痿,以及阴寒腹痛等症。

秘传固本仙方,由41味药物组成,大都是强肾补益之品,以丸剂方式缓调,方中由补骨脂、鱼鳔、马驴肾、鹿茸、黄狗肾、益智仁等大量补肾强壮药组成,故名“固本”,“固本”者即“固肾”也。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既充,体质自当健康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