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生儿老是吐奶什么情况(最新20篇)

冬天是个容易上火的季节,但你也许不知道,这“火”究竟是什么,上火中医怎么解释,中医上火分几种情况,下面就来给大家科普下。

浏览

2242

文章

20

篇1:新生儿黄疸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换血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新生儿都会有黄疸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严重的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治疗了,所以换血的标准倍受关注,新生儿黄疸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换血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换血指征如下:

1、明确的严重溶血,HB

2、新生儿查血清胆红素值符合换血标准的,而且光疗效果欠佳的人;(此标准随患儿年龄和体重的不同而不同,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对已经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症状的患者,不管胆红素值是否超过标准,均建议换血。

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想要随时了解新生儿黄疸情况要用到黄疸测量仪。要测量新生儿黄疸值,现在都不需采血,只要将探头轻压宝宝前额,瞬间即可直接测定出宝宝皮肤组织内胆红素浓度,不用采血,方便患儿且无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哪些情况易造成新生儿溶血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一出生就存在黄疸或生后24小时内迅速出现黄疸与贫血,呈进行性加重,肝脾进行性肿大。生后3~5天,出现嗜睡,吃奶无力,肌张力减弱。黄疸加重,1天左右两眼凝视,双臂伸直,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尖叫、抽风,可因呼吸衰竭、肺出血而死亡。哪些情况造成新生儿溶血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临床上经常能见到新生儿溶血症,该病的根本发病原因就是夫妻血型不合。婴儿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婴儿有可能继承妈妈的血型,也有可能继承爸爸的血型。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会启动免疫系统,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婴儿就会发生溶血症。

一般来说,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依靠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由此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也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孩子很快会恢复正常。

新生儿溶血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母亲是O型血者,胎儿是A型或B型者,易患“ABO溶血症”“ABO溶血症”多在第二胎发生,但也可部分发生在第一胎。如果O型血的母亲在生育前输过A或B或者AB血型的血,或者有过流产史(母亲产道破损,被打掉胎儿的血液进入体内),母亲会产生抗A或抗B抗体。那么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症。

(2)母亲是Rh阴性,胎儿是Rh阳性,易患“Rh溶血病”

Rh血型不合溶血一般在第二胎以后发生,一胎比一胎加重,母亲曾接受过Rh血型输血可在第一胎发病。

一般说来Rh溶血者重,ABO溶血者较轻。国内以ABO系统不合引起溶血者较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预防:O型血母亲有死胎、流产、早产史应予以注意。在孕期应抽血检测母体血中有关的血型抗体滴度,必要时可检查羊水中胆红素的浓度,有助于判断胎儿是否患溶血病及了解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生儿什么情况不能打乙肝疫苗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就能够确保将来不会感染乙肝。而且乙肝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就会向着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新生儿什么情况不能打乙肝疫苗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接种乙肝疫苗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之前要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过敏性疾病者慎用乙肝疫苗。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这样才能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出现下列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疾病期不应注射疫苗。如果婴儿患感冒或全身不舒服,或者在预定注射免疫接种前一周内正在用抗生素,都不要进行免疫接种。发热、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和恢复期、重症慢性疾病的发作期均不能接种疫苗。待身体完全恢复或在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视机体健康状况确定是否接种。

2、过敏体质者慎用疫苗。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有明确过敏史,或既往接种某种疫苗有过敏史的人,应禁用同一种疫苗。

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4、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5、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6、正在腹泻的宝宝,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7、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儿童,不宜接种。

8、患局部皮肤感染、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等疾病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注射各种疫苗禁忌

1、卡介苗禁忌

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

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3、百白破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如果你的婴儿曾有过惊厥,或者在近亲中有癫痫者,百日咳疫苗使婴儿出现严重反应的可能性增加,所以要和医生商讨。

4、麻疹疫苗禁忌

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5、乙型脑炎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

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7、乙肝疫苗禁忌

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8、甲肝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哪些情况下新生儿不适宜洗澡?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哪些情况新生儿适宜洗澡?妈咪们都希望自己的小宝贝干干净净,当小宝贝玩耍弄脏了,就会担心细菌危害到宝宝,因此,每天都会给小宝贝洗澡,这也渐渐的成为妈咪们的习惯。但是,妈咪们你们知道吗?要是小宝贝出现频繁呕吐情况千万不能给宝宝洗澡。下面让我来告诉你不能给小宝贝洗澡的2大情况吧!希望对妈咪们有所帮助。

情况一:宝宝频繁呕吐。

要是遇到宝宝频繁呕吐的时候,暂时不要给宝宝进行洗澡。

因为帮帮宝宝洗澡时难免会搬动宝宝,这样会使呕吐加剧,不注意时还会造成呕吐物误吸等情况。为了宝宝的健康安全着想,当宝宝频繁呕吐的时候注意不要给宝宝洗澡。宝宝频繁呕吐时,是不适合随意搬动宝宝的,这样会加剧宝宝自身的运动,导致宝宝呕吐更加严重,而且在宝宝被搬动时,有可能导致呕吐物误吸,对宝宝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情况二:宝宝打预防针后。

宝宝小的时候都需要定期接种各种疫苗,这个时候大人们需要注意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会有个微创口,如果那个微创口接触到不干净的水可能会造成接种部位产生红肿的情况出现,然而宝宝在任何疫苗接种后都可能引起宝宝们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

如果接种疫苗后就帮宝宝洗澡的话,万一接触到不干净的水,感染了接种部位,一旦出现红肿反应就不好区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为接触不干净水造成的,却没有注意好,对宝宝的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预防接种4-6小时后,有部分宝宝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时候而给宝宝洗澡,会因为水温不当或者宝宝着凉了也会出现苦恼、烦躁不安或者发热这些症状,这样也有可能会加重接种的不良反应。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接种疫苗后不要给宝宝洗澡。

温馨小贴士

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出现红肿,宝宝哭闹等。但宝宝也有可能是因为洗澡而起这些症状,爸爸妈妈应为区分宝宝不适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生儿不宜洗澡的情况有哪几种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为新生儿洗澡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清洁的浴盆、洗澡用的小毛巾、浴巾、婴儿皂、热水、洗澡后准备更换的衣服、尿布及包被等。洗澡前应把门窗关好,不要有穿堂风。那么新生儿不宜洗澡的情况有哪几种呢?

一、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二、孩子打不起精神,不想吃东西甚至拒绝进食,有时还表现出伤心、爱哭,这可能是孩子生病的先兆或者是已经生病了。这种情况下给孩子洗澡会导致孩子发烧或加剧病情发展。

三、呕吐、频繁腹泻时,不能给孩子洗澡,因为洗澡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易导致急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虚脱和休克。

四、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给发热的宝宝洗澡,很容易使宝宝出现寒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宝宝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热退48小时后才给宝宝洗澡。

五、当宝宝发生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孩子发生烧伤、烫伤、外伤,或有脓疱疮、荨麻疹、水痘、麻疹等,不宜洗澡。这是因为孩子身体的局部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炎症和水肿,马上洗澡会进一步损伤而感染。

六、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进行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哪些情况容易引起新生儿肺炎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弱小生命的诞生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家人带来了无限的担忧,尤其是未满月的新生儿更要用百倍,甚至千倍的用心去照顾。而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病,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哪些情况容易引起新生儿肺炎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肺炎的病因: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孩子出生前后的不同时期,由于致病原因不同,肺炎的类型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吸入性肺炎,一类是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又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前两种肺炎主要发生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后,会在子宫内产生呼吸动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粪.这两种肺炎都比较严重,孩子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病症,如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等,需要住院治疗。

更应该引起父母注意的是乳汁吸入性肺炎。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一些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孩子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因此,妈妈在给孩子喂奶时一定要仔细,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的孔要大小合适,喂奶时孩子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垫高一点。喂奶后轻轻拍打孩子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再观察一会儿,发现有漾奶现象时,应及时抱起孩子,拍拍后背。如果孩子呛咳比较严重,并有发憋、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生儿腹泻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发生了腹泻情况,新妈妈对宝宝还不够了解,不知道怎么照顾最好,担心宝宝会出现大问题,那么新生儿腹泻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叫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腹泻了看情况,再决定是否要住院,症状较轻可在家治疗,症状严重就医治疗。

专家意见:如果宝宝拉的次数非常多,而且持续高热又出现呕吐,在家不能很好地进行口服补液,一定要到医院治疗。病毒性腹泻有时会引起心肌炎,甚至引起脑炎。这时宝宝会出现心肌损害或者抽搐,一定要及时住院治疗。有些肝肾损害通过临床观察不容易发现,只有通过一些抽血化验检查肝功能才能发现,这时候也要住院观察。大部分宝宝经过治疗很快能够恢复。

新生儿腹泻了怎么做

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很重要

1.母乳喂养: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喂奶前喂适量的温开水。

2.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不要经常更换奶粉品牌,先给米汤或稀释牛奶,由少到多,由稀到浓,2-3天恢复正常饮食。

屁屁的护理也不容小觑

1.宝宝腹泻后,屁股容易红肿,所以清洗臀部很重要。太用力擦拭宝宝屁股,更容易造成尿布疹。

2.可以用淋浴的方式轻柔的清洗宝宝屁股。洗完之后要用毛巾轻轻吸干水分,让屁股保持干燥。

3.臀部发红用3%硼酸水擦洗,干后用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油或四环素软膏等涂,保护肛周皮肤。

4.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

脱水后果严重,及时补水

1.宝宝出现腹泻的时候,妈妈要注意时刻给宝宝补充水分,多喝水,多喂点水果汁。

2.如果腹泻比较严重的宝宝,还要给宝宝补充盐分,例如给宝宝喝点加盐的米汤或者淡盐水等,因为盐水的浓度与人体生理盐水的浓度相近,宝宝容易吸收,同时对肠胃起到杀菌的作用。

病从口入,注意卫生

1.宝宝用的奶瓶、奶嘴、奶锅等食具要消毒,最好用水煮30min,食物现吃现配。

2.宝宝的衣物,尿布要清洁干净,杀菌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生儿黄疸什么情况下需要换血疗法?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也是宝爸宝妈们经常会遇到的,但宝爸宝妈们很少知道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危害,那么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什么情况需要换血疗法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满月(出生28天内)的宝宝,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其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则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引起的黄疸,若未及时、对症治疗,持续的高胆红素可进入孩子脑内(核黄疸)引起永久性的大脑损害及后遗症。核黄疸孩子早期可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等;若未及时治疗,后期则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易激惹、发热、惊厥等表现,严重者甚至死亡。

新生儿黄疸常规的治疗方法有蓝光照射、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中、低程度的胆红素血症可采用前两种方法即可,但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须迅速进行新生儿换血疗法,及时换出孩子血液中的有害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阻止红细胞继续被破坏,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这样可有效避免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及其后遗症的发生,同时还可纠正新生儿贫血,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此提醒家长,对生后4-10天内新生儿必须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随时检测血胆红素浓度。可每天将初生的婴儿放在窗前自然光线下密切观察黄疸,用手按压额头、胸部及手脚心,按压1-2秒钟,然后将手放开,观察皮肤的黄染情况。一旦发现白眼珠发黄、尿布染黄及眼泪发黄,应立即就医,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黄疸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哪些情况下新生儿不宜洗澡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在宝宝会满地爬之前,用不着每天洗澡。尤其是在干燥、寒冷的冬季,洗澡太勤会破坏皮肤表面油脂,使皮肤失去天然保护层,让皮肤的角质层受到损害。频繁洗澡的宝宝会感觉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这样反而容易得病。

一般在冬季,室温舒适的情况下,每周洗澡1-2次就可以了。平时多注意经常用湿毛巾清洁尿布包裹的部分,以及皮肤上的褶皱(腋下、脖子、大腿等)。有湿疹的宝宝可以每天一洗,但需保证室温在25度以上。那么哪些情况下新生儿不宜洗澡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几种情况下,新生宝宝不宜洗澡,妈妈要牢记:

1.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

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2.孩子打不起精神,不想吃东西甚至拒绝进食。

有时还表现出伤心、爱哭,这可能是孩子生病的先兆或者是已经生病了。这种情况下给孩子洗澡会导致孩子发烧或加剧病情发展。

3.呕吐、频繁腹泻时,不能给孩子洗澡。

因为洗澡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易导致急性脑缺血、缺氧而发生虚脱和休克。

4.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

给发热的宝宝洗澡,很容易使宝宝出现寒颤,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宝宝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热退48小时后才给宝宝洗澡。

5.当宝宝发生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

孩子发生烧伤、烫伤、外伤,或有脓疱疮、荨麻疹、水痘、麻疹等,不宜洗澡。这是因为孩子身体的局部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炎症和水肿,马上洗澡会进一步损伤而感染。

6.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

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进行为宜。

7.低体重儿要慎重洗澡。

低体重儿通常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宝宝。这类宝宝大多为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所以对这类特殊的宝宝要慎重决定是否给以洗澡。

同时肺炎、缺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时,更应避免洗澡,以防洗澡过程中发生缺氧等而导致生命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 宝宝为啥出现吐奶情况

全文共 2174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他们通常都是在吃母乳,而许多新生儿会有吐奶的情况,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呢,新生儿为什么会吐奶大家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吧。

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

婴儿牛奶饮料,如果过多,容易导致不适当的喂养或母乳喂养。宝宝要及时照顾,宝宝要把冰敷在脖子上的牛奶要尽快清洗干净,以防湿疹。如果婴儿吐奶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1.改变喂养姿势

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

2.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3.改变喂养次数

如果宝宝吐奶现象,应适当减少喂奶的次数,前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减少到三个小时的时间。

4.妈妈加强护理

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妈妈要及时把宝宝竖着抱一抱,轻轻的拍打拍打宝宝背部,让宝宝打个嗝,就不会再吐奶了。

5.如果没有好转

如果用以上方法宝宝吐奶症状仍不好转,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了,宝宝肠胃可能有病变,应及时去看儿科医生,然后对症下药。

新生儿吐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吐奶的时间一般在喂奶后的1个小时之内,而且宝宝也不会觉得很辛苦,那就是普通的吐奶现象,主要是由于爸妈喂养不当所造成的。所以爸妈要科学喂养和加强护理。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

新生儿吐奶,妈妈应该注意区分生理或病理吐吐之间。生理上正常的吐奶,母亲在喂养注意每次喂量不宜过大,喂奶后直立,调回来;如果宝宝出世24小时不停地吐,吐出量多,病理应及时就医。

1、生理性吐奶

(1)妈妈在孕期的时候,要注意乳房保护,有奶头凹陷的妈妈,要逐渐把奶头提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出生后吸奶。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扎眼不要过大,防止宝宝吸奶过急、过冲。

(2)喂奶次数不宜过多,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大。

(3)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

(4)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这样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导致吐奶。

(5)喂奶后不要过早的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发生吐奶现象了。

(6)容易吐奶的宝宝,在喂奶后,最好将他的床头抬高一点,头侧位睡,防止吐奶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以上为新生儿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疗,爸妈只需要合理喂养和加强护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和胃肠功能逐渐完善,就会慢慢好转。

2、病理性吐奶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就开始吐奶,量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奶,或者除吐奶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的症状体征,这表明宝宝是因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属于病理性吐奶,爸妈应该及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病理性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食管闭锁、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确诊后应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新生儿吐奶

1、45°斜抱孩子

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2、给宝宝拍背

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后侧卧一会儿

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4、喂奶量要适中

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

因新生儿甚至到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胃均呈水平状态,胃底部未发育健全,胃容易小,而贲门肌比较松弛,食道相对短,进奶后如果让新生儿体位改变或哭闹,造成胃的逆蠕动而发生吐奶。

除了婴儿本身生理特点外,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的原因,多由于喂养不当,如婴儿在喂奶前剧烈哭闹而吞入大量空气,吃奶时又过于着急,有的奶瓶中的乳汁未能流满奶头或奶孔过大,使孩子吸人了空气;奶的温度不合适,或奶变质;胃肠道外的疾病,如新生儿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也可引起呕吐症状。

母乳喂养吐奶的原因

1.在喂奶前,宝宝出现哭闹,或者吃奶过急,吸入了大量的空气,使的胃内溢出时,将奶带出而呕吐;

2.婴儿吸吮过久,使得大量的空气进入胃内

3.在喂奶后,将新生儿平放过多翻动新生儿,这样很容易使奶水从贲门流出;

4.不正确的断乳方法,例如强行喂食或不易接受新食物也会呕吐。

人工喂养吐奶原因

1.在人工喂养宝宝时,由于奶嘴过大,使的婴儿吸入的大量的空气;

2.奶嘴孔的大小,以以倒置奶瓶时奶慢慢滴出为宜,每瓶奶的喂食时间不超过10~15分钟;

3.奶太烫或太冷,婴幼儿肠胃难以适应,会导致吐奶;;

4.配方奶稀释过分或奶粉品牌经常更换,婴幼儿肠胃脆弱,不能有效吸收分解。

注意事项

怎样正确防止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妈妈第一次看到新生儿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新生儿如果出现了吐奶的情况的时候,父母们就要查明宝宝吐奶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查明了原因,才好对症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生儿吐奶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发生吐奶了可大可小的哦,不要以为宝宝吐奶是很正常的就不用看医生哦,宝宝吐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吐奶,病理性吐奶就会严重影响着宝宝的健康,那么,新生儿吐奶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孩子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关于避免吐奶,吃母奶的孩子在这方面要优于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会吞咽大量空气,吃母乳则不会,因为宝宝的嘴和妈妈的乳头形成一个真空吸附,空气不容易侵入。至于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实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会因此而饿肚子。只要宝宝没有表现出不适,也没有减少体重,或者出现大量频繁呕吐、颜色发绿、哭闹咳嗽等等异常现象,就不必看医生。

但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

小孩吐奶的原因:宝宝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生儿大便异常情况有哪些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大便里面,隐藏了很多宝宝身体里的小秘密。爸妈可以通过观察便便的性状、排便次数等,了解宝宝消化状态,适时调整孩子饮食,才能对宝宝的健康做出相应的措施。那么爸妈知道新生儿大便异常情况有哪些吗?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大便有以下异常情况时,就要检查喂养情况或麻烦医生诊治:

1、蛋花汤样大便: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有些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粘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

2、绿色稀便:多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每天大便次数多为510次。

3、水样便: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有些多。

4、粘液或脓血便:多见于夏季等天气有些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也应及早就诊。

5、深棕色泡沫状便: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

6、油性大便: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象油相同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相同可以不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7、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为天热、出汗多而饮水又过少所致。小儿排大便困难,大便非常干,可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小儿还可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生儿黄疸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十个宝宝八个黄”,我们之前分析了新生儿黄疸的各种病因,那不同类型的黄疸都有什么特征呢?家长该如何进行判断呢?新生儿黄疸什么情况需要治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就是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查血时,血清胆红素值低于205μmol/L。病理性黄疸表现为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查血时,血清胆红素值超过205μmol/L,小儿还有其他疾病的表现。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病理性黄疸并不是全部对小儿智力有影响。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L时,血中间接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脑细胞因能量不足有变性坏死,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黄染明显,此病变称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因此,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我们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什么情况下新生儿黄疸需要就医?

全文共 234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小宝宝刚出生都会发黄,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不过如果宝宝发黄长期不退,可能是因为黄疸偏高,那么什么情况新生儿黄疸需要就医

新生儿常见的黄疸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两种对宝宝无害,不需要治疗;后一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予以相应的治疗,以免影响宝宝的健康和智力发育。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于出生后2~3天在眼白(巩膜)、面部和身体皮肤,可见轻度黄染。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尿稍黄但不染尿布,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重,也持续较久,可延迟到3~4周消退。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血含氧量明显增高,使过多红细胞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又因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许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血清胆红素早产儿小于15毫克/分升,足月儿小于12.9毫克/分升),宝宝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奶好。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此期间,如果注意勤喂养,提早开奶,可刺激肠道蠕动,加速胎便的排出,有助于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

特别提示1:因为室内光线不足或宝宝皮肤发红、发黑,黄疸常常不容易被发现。为了便于观察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家长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内,每天应把宝宝抱在自然光线下,观察他的皮肤是否发黄和黄疸的部位。如果是在医院分娩,出院时应了解宝宝有无黄疸,已出现了几天,以便了解宝宝是否有黄疸以及延期不退的情况。

特别提示2:此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如黄疸累及四肢和手脚心,或黄疸超时不退或反而加重,应及时送往医院检查,预防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2.母乳性黄疸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表现为:在生理性黄疸期后黄疸继续存在,高峰常在生后2~3周,持续4~6周甚至更久。新生儿情况良好,一般不用处理。个别黄疸较重者,如累及四肢和手脚心,则停喂母乳3天(停母乳期间,宜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黄疸会减退;若恢复喂母乳,黄疸又出现,但较前减轻。这种因母乳喂养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造成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引起。母乳性黄疸不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不会引起婴儿神经系统的伤害,母亲不必惊慌,一定要继续坚持喂母乳。

但有一种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在出生后1周内的母乳喂养儿,发生原因与母乳摄入不足有关。常见于母亲缺乏喂哺知识、乳头问题、乳汁分泌不足和过早喂糖水等导致对母乳需求减少及新生儿无效吸吮。由于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肠蠕动减少,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使胎粪排出延迟,胆红素排泄减少,肠肝循环增加,造成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出现时间在生后2~3天,高峰常在生后4~5天,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但血胆红素峰值较高,可大于20毫克/分升。因生后早期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此,发现新生儿很早出现黄疸,又有因母乳摄入不足导致的体重下降、排尿及排便少等现象,就应考虑并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预防措施为尽早开奶,在医院出生的母婴同室内的新生儿应于生后l小时开始。医生或护士指导母亲哺乳技术:按需喂养(婴儿想吃就喂),每侧乳房的哺乳时间不受限制,每日哺乳10次以上,夜间勤喂。同时,限制辅助液体,保证母乳摄入量。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监测血胆红素或经皮测胆红素,对早出院者需追踪喂养和黄疸情况。发现血胆红素大于15毫克/分升时应采用光疗,继续母乳喂养。

3.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肝炎、败血症、头颅血肿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新生儿出现下面的现象之一者,就要警惕是否有病理性黄疸,尽快带其去医院诊治: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而且很快加重。

(2)黄疸程度过重,超过生理性黄疸限度(足月儿总胆红素浓度大于12.9毫克/分升,早产儿大于15毫克/分升),或一天之内上升过快,超过5毫克/分升;除皮肤、白眼球发黄外,泪水、尿液有时也呈现黄色,甚至尿布也被染黄。

(3)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消退得慢。足月儿第2周末,早产儿第4周末,仍没有退尽。

(4)在生理性黄疸减退或消失后,又重新出现。

(5)新生儿表现出精神不好、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哭声无力,严重者可有昏睡不醒、烦躁不安、哭声发直等异常表现。

黄疸的危害主要是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严重的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引起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因为这些新生儿必须去医院由医生针对病因和病情程度进行治疗,这里只介绍一些治疗的原则。

(1)对因治疗:病理性黄疸是不同病因造成的,首先针对病因给予冶疗,如母婴血型不合尤其RH因子不合发生严重溶血者,需要换血治疗;新生儿肝炎,要针对肝炎病因治疗等。

(2)光疗: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黄疸。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

(3)药物治疗:有些药物可帮助降低血清胆红素,但起效慢,疗效不确切。

所以说当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黄疸的时候,并不用过于担心,慢慢的就会消退,而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时一定要及时去就医。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的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接下来的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如何解决新生儿皮肤缺失的情况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的皮肤又薄又嫩,护理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而且还要随时细致观察发异常。当宝宝患有新生儿皮肤缺损症时,那么如何解决新生儿皮肤缺失的情况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清创

由于入院时间迟早不一,故入院时各病例创面情况有所不同,本组8例病例中,感染创面5例.一般创面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感染创面,清创冲洗后用抗生素纱布湿敷10分钟.

2、暴露疗法

由于本组8例病例均属新生儿,均放入电保湿箱中采用暴露疗法.用消毒压舌板轻轻地将湿润烧伤膏均匀涂于创面上,厚约1mm左右,并超过创缘,早期隔3-5小时涂刮1次,后期涂刮次数可根据创面渗出物的多少而定,渗出物多则涂刮次数相对增多,直至痊愈.

3、抗生素的使用

新生儿免疫力低,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我们对本组8例先天性皮肤缺损的新生儿,常规应用青霉素240万u/d,用药一周后,病情稳定即可停药.

4、支持疗法

新生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对蛋白质的需求较多,低蛋白血症会影响创面的愈合.所以,无论是促进创面愈合上看,还是从治疗新生儿黄疸上看,隔天给患儿输20%白蛋白25ml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生儿洗澡常识 6种情况新生儿不洗澡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给新生儿洗澡呢?新手爸妈面对看起来就很柔软的新生宝宝是否不知道要如何帮新生儿洗澡呢?其实,新生儿洗澡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学会原则和步骤就可以完成啦。在这里,小编就来教教你吧。

新生儿洗澡的原则

给宝宝洗澡时,动作既要快,又要轻柔,每次洗澡不超过10分钟,冬天开好空调,保持房间温度在24℃-26℃之间,以免宝宝受凉。

洗澡的清洁用品最好选用新生儿专用的,如无泪洗发精、沐浴液、香皂等。

根据季节及气温变化安排宝宝洗澡次数,如冬天可隔天洗1次,一般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洗澡;夏季出汗多,可以每天洗1-2次。

新生儿吃完奶后1-1.5小时或是吃奶前1-2小时洗澡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新生儿脐带一般在出生后1周左右脱落,洗完澡后要用棉签吸干脐部湿水,并用无菌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脐窝和脐带残端,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保持臀部清洁,洗澡后涂擦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宝宝有不适如拒奶、呕吐、咳嗽厉害时,不宜洗澡。

洗澡时,可以观察宝宝的全身情况,如是否有黄疸、红疹、脓疱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下面再来看看新生儿洗澡的步骤吧。

新生儿洗澡的步骤

洗头和脸。成人坐在小椅子上,给新生儿脱去衣服,用大毛巾将新生儿的身体包裹好,让新生儿仰卧在成人的左侧大腿上,先给新生儿洗头,给新生儿洗澡的成人用左手托住新生儿的头部和颈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从新生儿头的后面把耳廓像盖子似的按在外耳道口上,以防止洗澡水流入耳道内,再用右手为新生儿洗头。洗头用的洗发精最好是对眼睛无刺激性的,以免流入眼睛中引起疼痛,影响小儿以后惧怕洗头或洗澡。洗完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毛巾轻轻擦干头发。

洗颈部和上半身。先用大毛巾将下半身包裹好,用浴盆中的水依次清洗颈部、腋下、前胸、后背、双臂和双手,洗净后擦干,注意洗上半身时,不要使洗澡水流入脐部。然后用干净的大毛巾将新生儿的上半身包裹好。

洗下半身。这时应当使新生儿卧在成人的左手臂上,头靠近成人的左胸前,用左手托住新生儿的大腿和腹部,从前面向后清洗会阴部,然后再清洗腹股沟处、臀部、双腿和双脚。注意清洗会阴部时应从前向后肛门方向清洗,洗男婴儿的外阴时,应将男婴的包皮轻轻上翻,用水洗去积垢,以防以后的包皮粘连;清洗女婴会阴时,应将大阴唇轻轻分开,用水冲洗其中的污垢,但不可用力擦洗。洗完后用毛巾擦干。

擦护肤油或粉。在洗完澡后可用棉花沾上少许爽身粉或成人用手涂上薄薄一层爽身粉,轻轻地涂在新生儿的皮肤上,决不可直接将爽身粉撒在新生儿的身上,以免新生儿吸入鼻孔中或散落在眼睛中。在皮肤的皱折处最好不用爽身粉,可涂上少许经过消毒的婴儿润肤油,以防皮肤糜烂。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给孩子洗澡的呢?

不宜给新生儿洗澡的状况

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遇有频繁呕吐、腹泻时暂时不要洗澡。洗澡时难免搬动宝宝,这样会使呕吐加剧,不注意时还会造成呕吐物误吸。

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给发热的宝宝洗澡,很容易使宝宝出现寒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宝宝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热退48小时后才给宝宝洗澡。

当宝宝发生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宝宝有皮肤损害,诸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这时不宜洗澡。因为皮肤损害的局部会有创面,洗澡会使创面扩散或受污染。

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进行为宜。

低体重儿要慎重洗澡。低体重儿通常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宝宝。这类宝宝大多为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所以对这类特殊的宝宝要慎重决定是否给以洗澡。

新手爸爸妈妈们,通过以上的介绍,你有学会为新生儿洗澡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什么情况下该给新生儿换奶粉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的肠胃还没完善对奶粉的适应能力弱,如果频繁给宝宝换奶粉会对宝宝身体不利。即便是要换,也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而定,而且不能操之过急。什么情况下该给新生儿换奶粉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什么情况下需要喂配方奶

虽然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喂养,但当妈妈身体存在问题或者宝宝身体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就需要给宝宝喂配方奶。以下4种情况需要配方奶:

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母亲患有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母亲因各种原因摄入药物。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仍不足。

在换奶粉的过程中,常伴随如宝宝便秘、上火等问题的出现,而导致这些问题很多,但是大多给宝宝换奶粉的注意事项有关,因为不同品牌的婴儿奶粉,在营养配方、营养搭配、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些虽然对宝宝来说大多都是好的,但总会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些差别虽然不大,但是对于宝宝娇嫩的肠道来说却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尤其是在婴儿奶粉中也会有营养配比的侧重,比如脂肪含量较高主要补充能量的,氨基酸配比更高提升免疫力等不同的类型,而这些婴儿奶粉虽然对宝宝的身体都是好的,但是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宝宝,所以如果盲目的给宝宝换奶奶粉也不见的就是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什么新生儿黄疸会有偏高的情况?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刚出生的新生儿宝宝都经过一个黄疸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宝宝的面部皮肤和眼白长期发黄不退,说明黄疸偏高了,严重时会影响到宝宝的智力发育,引发宝宝肺炎或败血症的出现。那么为什么新生儿黄疸会有偏高的情况

新生儿黄疸偏高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黄疸偏高是指黄疸值超过12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新生儿黄疸偏高多为病理性黄疸所致。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症、Gilbert综合症、Lucey-Driscoll综合症、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Dubin-Johnson综合症、胆管阻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病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溶血病在临床医学上发病率是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夫妻因为血型不合从而造成溶血病,因为发病比较低,所以在中国准备孕育下一代的夫妇都很少自觉产前血型检查,所以对于80后这一批已婚育龄群体,出现溶血病的机率还是很大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病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母亲O型、父亲AB型婴儿最易发病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当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是AB型时,下一代的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发生溶血病的机率就会增加。

一般情况下,在母亲怀孕时,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循环到一起。只有个别婴儿红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而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引起溶血病。有相当一部分婴儿体内的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自动代谢耗尽恢复正常。

但较为严重的溶血病可能会导致流产或者死胎,如果在怀孕期间多遇到莫名其妙的反复流产或死胎,就需要考虑是否有溶血的原因造成的,从而做好产前检查工作和预防。而Rh血型不合,在汉族人群中发生该病的几率比较是比较小的。

溶血宝宝易得贫血和黄疸

溶血病的症状有轻重之分,每个宝宝出生后的第二天开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但溶血引起的黄胆是胸腹部会有柠檬黄一样的颜色,4-6天时黄疸加重,大约10天后黄色就逐渐消退,恢复正常。但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疸,并迅速发展到全身,颜色由浅黄变成金黄色、橘黄,那么这时就要注意了。

溶血严重的宝玉会出现贫血,甚至胆红素脑病,坐引起手足残疾、视力障碍、耳聋、牙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癫痫等严重的后遗症。黄疸和贫血双重出现而使肝脾肿大,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宝宝以后的身体健康。

但大多数ABO血型溶血症状都是很轻微的,一般不需要什么治疗会自行消退,只要及时采用蓝光照射或药物治疗,都可以得到缓解,那怕是严重的Rh溶血病,采用前面的治疗方案,都能慢慢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生儿哭闹哪几种情况需注意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新生儿来说,宝贝每天24小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如果宝宝出现了经常哭闹不睡觉,那么爸爸妈妈就会开始紧张,担心宝宝是不是生病了。那么,新生儿哭闹哪几种情况注意呢?爸爸妈妈快来学习一下吧。

新生儿哭闹3种情况需注意

1、惊哭:哭声急且宏亮,甚至可表现为尖叫样哭声,常常突然发作或停止,有时在睡眠中突然哭醒,医学上称这种哭闹为脑性尖叫,是表示颅内有病变,发现这种情况,应急请医师检查。

2、急哭:常与消化道的症状伴存,多发生在大便之前,是由于肠痉挛引起腹痛所致,哭的声音很急,也可伴有肠鸣音存在,一旦大便解出,哭声也就停止了,如轻揉腹部可使症状减轻,但有外科情况时,按压腹部可加剧哭声。

3、哭声低微:哭声无力或声音嘶哑,虽有痛苦的表情但哭起来有气无力,是表示所患的疾病严重,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