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施耐庵跟罗贯中是什么关系(推荐九篇)

浏览

2906

文章

9

篇1: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施耐庵纪念馆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施耐庵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丰市白驹镇北街。相传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施耐庵(1296~1371年)为避战乱,和学生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来到临近黄海的白驹场(今大丰市白驹镇)定居。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二次派军师刘伯温登门恭请施耐庵出仕,施以年老有病婉言谢绝,闭门著作,写下了中外名著《水浒传》。施氏宗祠最早为施耐庵后裔施文灿等将施公故居改建而成,前后穿堂三进,斗拱飞檐,古雅壮观。1938年被日本侵略军烧毁,1981年修复,内部陈设着《水浒传》研究和施耐庵家谱等重要资料,成为全市主要文化旅游景点。

地址:大丰市白驹镇北街(水浒街附近)

类型: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23-83612938

门票:3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施耐庵是谁?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您可以介绍一下施耐庵这个人吗?

施耐庵的原名叫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是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

那么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呢?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是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于元贞二年,也就是1296生于兴化,洪武三年卒于淮安,享年七十五岁。

可以介绍一下施耐庵的生平吗?

施耐庵自幼好学,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在钱塘为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60岁时在祝塘镇教书。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那么施耐庵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呢?

施耐庵在躲避战乱时,在兴化隐居写下《水浒传》,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施耐庵墓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施耐庵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耐庵墓位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1957年和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施耐庵世居兴化(杨新《施让墓志铭》“鼻祖世居扬之兴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孙施述元扶柩归里,葬于白驹场施家桥。《兴化县续志》载:“县境合塔圩内施家桥葬元隐士施耐庵”。元明时期的白驹场施家桥及合塔圩内施家桥,皆今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自明代以来,历年清明节前后,施氏后裔都从四面八方聚集施家桥,在祖茔前举行隆重而简朴的祭祀活动。

明初所建施耐庵墓,历经数百年沧桑,到抗战初期,淹没在蓬蒿野草之间。1941年,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第三任县长孙蔚民在坚持敌后抗日、组织军民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仍亲往祭奠,并着手重修。不久孙蔚民奉命调离,临行前专门交待接任者蔡公杰要修复、保护好施耐庵墓。1943年,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拨出专款重修施墓及墓前砖牌坊。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墓区多次修葺并扩建陵园,添建了入口石牌坊、门厅、雕塑、拱桥、凉亭、资料陈列室等设施,面积增至4万多平方米。

墓体坐北朝南,呈圆形封土堆,高3.5米,直径5米,封土以下围砖砌基。墓前石碑正面,刻有抗日民主政府苏中二专署专员陈同生手书“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上款“民国三十二年春兴化人民公建”,下款“陈同生敬书”。石碑背面为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蔡公杰亲撰碑文:“夫稗官野史之流,传宇内者,莫不宣扬统治者之丰功伟绩,其为人民一伸积愫,而描写反抗情绪者,殊不多觏,有之,惟《水浒传》一书而已。《水浒》作者施耐庵先生为苏人。余于癸未春衔命来宰兴化,时国难方殷,倭寇陷境,县市城镇,悉沦敌手,我政府乃于广大农村中坚持焉。邑之东北隅有施家桥庄者,施氏之故庐也。考施氏族谱所载,先生避张士诚征而隐于此。施氏之墓在庄之东北,已年久失修,一扌不黄土,状殊冷落。余慕先生之才志,盖能寄性物外,其书中一百零八人之忠贞豪迈、英风亮节,洁身于当时腐窳政治。乃今世为一已利禄所趋,而出卖民族、腆颜事仇之汉奸相去悬殊。至若文词之妙,尤其余事也。余酷爱《水浒传》之含义深刻,尤慕先生之萃励襟怀,爰重修其庐墓,以为后人风,或不为非乎?于竣工之日,因题其颠末。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祭未,广陵蔡公杰题。”

墓台南,立有一座高5米,宽11米的砖砌三门牌坊,朴实无华,正门上额刻有白驹杨浦仙先生题书“耐庵公坊”四个大字。

2011年,市政府决定对施耐庵陵园进行环境整治;2013年,整个工程竣工,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说浙江钱塘人)。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后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罗贯中与施耐庵什么关系 罗贯中施耐庵谁是师傅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罗贯中与施耐庵是师徒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有一说法是罗贯中与施耐庵合著了《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罗贯中简介

罗贯中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其主要作品小说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明清小说四大家之一。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代表作是什么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施耐庵(1296-1370),原名燕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出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终年74岁。他的作品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本名燕端,祖籍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长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

所有的技术都很精通。35岁时,曾中进士弃官归里,闭门而归。他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了《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收集整理了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了《水浒传》,这是四大名著之一。

关于它的生活,由于缺乏史料,众说纷纭,甚至对这个人是否有争议.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石家桥村有墓地、纪念馆.《施氏家薄谱》存在于世.

朱元璋关于施耐庵出狱的原因有不同的传说。

民间传说是他又写了一部《封神演义》。朱元璋看完之后,觉得这根本是怪力乱神,胡说八道,以为施只是一个夸张荒诞的疯子,于是释放了他。

另一种说法是,他在监狱里续写了《水浒传》50次后,朱元璋觉得自己不是在赞美农民起义,于是释放了。但《水浒传》仍被查禁。

施耐庵死后,罗贯中整理了手稿,准备去当时的刻书中心福建阳刻印。但是当地没有人敢印这本书。罗贯中别无选择,只好留在当地等待机会,重新整理了《水浒传》。

不久之后,他也因病去世了。直到嘉靖年间,朝廷派来抵御日本海盗的宗臣才得到罗贯中后人的进呈,并付诸刻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水浒传中的吴用,是不是施耐庵写的自己?

全文共 299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小编在重温这个《水浒传》,小编一直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吴用感觉有一股气质,行事作风不紧不慢的,而且感觉是看穿了一切,一股子的仙风道骨,其实很多人也估计感觉到了,那就是这个吴用是不是施耐庵自己呀?吴用当时的创作就是以施耐庵自己为原型的,这个问题非常的有意思哈,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施耐庵究竟何许人也?他的人生经历怎样,是不是《水浒传》的作者,都是一个聚讼纷纭,难以得出一致性结论的大悬疑。因而,说《水浒传》中的吴用是作者自己,也无从进行比较而得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

但是,假若仅从吴用这个文学形象来看,恐怕《水浒传》的作者不会以此自喻。假若作者把自己比作吴用,那就等于自败人品,自毁形象。这是为什么呢?

1、吴用心机很深,实乃“心机婊”一枚

吴用很有点诸葛孔明的架势,计出多端,算无遗策,堪称梁山第一军师,《水浒传》第一智谋之士。但是,有两件大事,吴用似乎都失算了。

第一件大事,便是晁盖智取生辰纲。施耐庵的这个回目,似乎与内容不相一致,有文不对题的嫌疑。因为,吴用的计谋显得很拙劣,竟然被何清这个市井赌徒给识破了,根本就谈不上“智取生辰纲”。

却说何清在安乐村酒店帮店家登记住宿时,见到了七个贩枣客商,一眼就认出了其中一人就是东溪村保正晁盖。吴用是晁盖的发小,凡事都相互商议计较,一定知道晁保正最爱结交江湖人士,只要有人前来投奔,一般都是来者不拒。何清曾经到过东溪村,当然认得晁盖了。但是,吴用却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很轻易的将晁盖暴露了。

白日鼠白胜一大早便挑了担酒出门,店家问他挑的是什么,白大郎答道是一担醋。这事,又被何清遇见了。后来,黄泥冈事情传开,何清前后稍微一联想,黄泥冈七个枣客不正是出现在酒店中的晁盖等人吗?那个挑了担“醋”的汉子,不就是白胜吗?

吴用“智取”竟然如此破绽百出,难道是他的智谋不行吗?假若吴用的智谋不过如此,《水浒传》的作者也不会把自己比作“无用”了。

其实,“智取”生辰纲的“智”就体现在吴用巧妙的暴露了晁盖,巧妙的帮助官府破了案。吴用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逼迫晁盖上梁山。此前,吴学究自告奋勇前往石碣村,在说服三阮参加劫案行动的同时,特意打探了水泊梁山的情况,早就做好了上梁山的准备。得到宋江报信后,吴用也早就将打包了行装。宋江转过身去,吴用便带着刘唐,押着五六担生辰纲立即上路,前往石碣村。

这等心机,晁盖根本就没有丝毫怀疑。不仅晁盖没有怀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论金圣叹、李卓吾等高人也没有识破吴学究的心机。这段另有所指的“智取”故事,还被收录到中学课本里。

另一件大事,则是梁山传假信救宋江。这封假信也是吴用故意筐瓢,让江州官府识破,然后逼晁盖下山劫法场救人。因为,吴用犯的错误是常识性的,好比现在用名片,谁也不会在做了主管之后,把刚刚入职时的片子递给客户,吴用竟然用了蔡京在翰林院时的图章,此时,蔡京已经是太师了,级别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

但是,吴用却只承认一处差错,说是父亲给儿子写家信不该使用图章。

晁盖在梁山上不思进取,这就是在混吃等死,一心想上梁山的吴用非常担心,这样下去,迟早要被消灭。于是,逼迫晁盖大闹江州,宣布与官府为敌,这才能够让梁山壮大起来。事实证明,吴学究的选择是正确的。

正确归正确,但此人的心机实在是太深了,谁愿做这等“心机婊”呢?

2、吴学究心狠手黑,遭到作者无情诅咒

这件事情就是李逵斧劈小衙内。

为诓骗朱仝上梁山,吴用设计,把沧州知府四岁的孩子从朱仝身边盗走。书中说:李逵拿些麻药抹在口里,直抱出城来。这是梁山惯施的黑手,是孙二娘、李立这等黑店老板谋财害命的勾当,早就已经不用了。吴学究却拿来拐骗小孩,施耐庵这是在说吴学究比江湖黑店的手段还黑。

李逵把小衙内抱到郊外,在树林里一斧子劈开了他的小脑袋。可怜一个四岁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惨死在了吴学究的毒计之下。

后来,朱仝不能原谅李逵,吴用还联手雷横推卸责任,劝说:“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分付如此。”宋江想让朱仝上梁山,这倒不假。但是,计谋一定是吴用出的,吴学究罪责难逃。

《水浒传》中,吴用设计杀小衙内是有大背景的。施耐庵特别交代,朱仝因为不忍雷横老母亲无人照顾,便在押解途中私自放走了插翅虎。“走了”雷横,朱仝投案自首,承担了责任,被刺配沧州。美髯公私放过晁天王,帮助宋江逃跑,这两件事都是朱仝出于个人义气,也是朱仝的私心所致。但是,放走雷横,则不仅是义气,也是“孝悌的勾当”。

所以,施耐庵说,朱仝带着小衙内去看河灯的那天,恰逢“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

所谓盂兰盆大斋之日,讲的就是救母脱离苦难的事情,是朱仝放雷横故事的注脚和寓意。吴用设计,以残忍的手段害朱仝,是要受到“报应”的。

盂兰盆节前半个月,则是七月初一,中国的“鬼节”。传说这一天,地狱解脱鬼的锁链,“放风”半个月。在这半个月中,在世的亲人祭奠先人,讲的也是孝悌。七月十五盂兰盆节这天,地狱又把鬼戴上锁链,结束“放风”。

施耐庵以此作为吴用使李逵劈杀小衙内,给他人制造苦难,到了盂兰盆节,吴用将被锁拿,“罪下酆都”。施耐庵在“九天玄女庙”故事中,隐喻吴用与宋江同观天书,宋江罪下酆都,吴用也跑不掉。

如此吴用,施耐庵能说的是自己?

3、施耐庵足智多谋吗?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问题,还是比较一致的认可了施耐庵就是这部书的作者。但是,施耐庵就是江苏白驹场的施彦端,或者说,施耐庵是江苏人这个几成事实的结论,则又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绿野老道无比较赞同施耐庵不是施彦端,也不是江苏人这样的观点。按照“钱塘施耐庵”的说法,《水浒传》的作者应当是浙江杭州人。

由于籍贯的“大迁徙”,便牵扯出一系列问题,其中与本回答最相关的一条,就是施耐庵是否参加过元末张士诚的起义。

假如把施耐庵说成是江苏人,那么,此人就有可能成为传说中做过张士诚幕僚,也有可能与张士诚手下战将卞元亨是表兄弟关系。既然是幕僚,施耐庵也就与《水浒传》中的吴用又几分相似了,都是义军中的智囊。但是,这件事情说的是“施彦端”,而不是真正的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施耐庵是不是智囊,还真的值得推敲。

据说,朱元璋立国后,屡次征召施耐庵,但施耐庵却拒绝出仕。朱洪武之所以三番两次的请施耐庵,是因为此人是刘伯温的好友,当然也就是足智多谋之人了。《水浒传》中的吴用,计谋多段,简直就是赛诸葛、比伯温的存在,施耐庵以此自比,似乎也印证了朱元璋征召这回事。

但是,这则传说,绿野老道并不认可。朱元璋建国后残杀武将,猜忌谋臣,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等人都没得到善终,又何必要征召施耐庵呢?假若是担心施耐庵智谋过人,朱元璋忌惮他搜罗张士诚旧部造反而要引其入彀,然后再加以残害。那么,施耐庵还能在几番拒绝后全身而退,得终天年吗?

所以,即便是能够锁定施耐庵就是《水浒传》的作者,他的经历也是值得怀疑的,是否做过张士诚的幕僚以智谋见长,且引其朱元璋的关注,都是一个大大的疑问。既然是疑问,也就不能肯定的说施耐庵把自己的多智写进了《水浒传》中,以吴学究自喻了。

而且,从《水浒传》所体现的思想来看,施耐庵绝不会像吴用那样,心机很深,手段毒辣。更不会写自己反人伦杀无辜孩童,诅咒自己下地狱。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问题,施耐庵究竟是不是施彦端,他的经历如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这一篇问答是绝对讲不清楚这个疑点的。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施耐庵,或者说《水浒传》的作者绝对不会把自己比作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水浒中哪些细节不错?施耐庵写得很真实,将人性弱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中哪些细节不错

武松确实是一个好汉,但是经常性都会遇到一些心存歹念之人,比如之前有人给他送来一个丫鬟,武松也同样会受宠若惊,可是这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计谋。可是他们过于轻敌,派出的这些刺客根本就没有办法伤害武松,全部都被害,得知自己之所以会被如此完全是被算计,所以准备报仇。

武松此时充满了仇恨,马上就选择杀掉两个丫鬟的性命,更是来到鸳鸯楼,几个人一直都等待着好消息,却没有想到看到突然就闯进来的武松,没有任何的防备,三个人直接就被打死。武松在杀人杀累了之后,马上就开始吃桌子上的菜肴,更是在死人的衣服上写着杀人者就是武松也。

王婆本身也是武大郎的邻居,表面上也会经营一家茶馆,但是在暗地里总是会做着一些根本就无法见人的勾当,西门庆之所以会遇到潘金莲,这完全就是黄婆的谋划。当然西门庆愿意出大价钱,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武大郎在知道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之后也会非常的气愤,但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也没有办法,奈何他们马上就搬出自己的弟弟。

潘金莲在此时也非常的害怕知道,武松根本就不是等闲之辈,所以马上就商量对策,因此黄婆也想着,不如就直接把武大毒死,如此就能够一了百了,接下来直接就选择火化,免除一切后患,只是很可惜,武松本身是一个聪慧之人,在此时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中间的计谋呢?所以最终的事实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爽快,这可能就是注重细节之后的一个优势之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罗贯中和施耐庵什么关系 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关系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罗贯中和施耐庵是师徒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有一说法是罗贯中与施耐庵合著了《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罗贯中介绍

罗贯中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主要作品小说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等。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

施耐庵介绍

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为避开明朝朱元璋的征召,施耐庵隐居淮安,直至生命终结,与当地安葬,享年七十五岁。施耐庵所著《水浒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代表名著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亮点不胜枚举,鲜活的人物个性,扣人心弦的故事脉络,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都能感受到施耐庵埋笔于字里行间的金句良言,给人以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效,施耐庵将其总结人生阅历的经典名言铺排于小说的各个角落,大大提高了白话文小说的可读性与深刻性,成为了该小说最核心的珍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