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军甲种师团打得过德军一个师吗20篇

浏览

1294

文章

138

篇1:太平洋战役美军真的把日军人头吊在坦克上面?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其实也的的确确是残酷的,但是有时候真的不人道的,最近有传言说这个太平洋战役美军竟然把日军人头吊在坦克上面,那么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啊?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二战期间美军士兵将击毙的日军头颅割下,通过煮烂、浸泡防腐剂当中、再晾干...当成战利品收藏或者是送人,这个事情确实是有,而且不是个案,甚至《生活周刊》还对此事进行过专门调查。

美军将敌人的头颅割下收藏是一个恶趣!早在白种人进入到被美洲大陆就开始了,由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西班牙人”...贵族都喜欢狩猎,并且有将猎杀动物的头颅制成标本的习惯...他们到达北美大陆之后开始猎杀“印第安人”,然后就将印第安人的头颅(头皮)割下之后当成标本保存。

这种残忍的恶趣味将大量的印第安人屠杀!非常之血腥,直到美国建国之后才被禁止...但是,这个恶趣已经根深蒂固了的留存了下来...可问题是这些白人从去割白种人的头颅,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白种人是人,其他种族只是一种动物罢了!没有任何怜悯之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种族思想仍旧有很深的残余,美军对待德国战俘和日本战俘的态度上是有区别的,对待德国战俘,只要不是最大恶极的党卫军,德国国防军还是能获得美军的部分尊重;但是对待日本战俘可就不一样了,从现在驻日美军的种种不良行为,就可以想象到战争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美国人思想深处是瞧不起日本人的,认为他们只不过是“黄色猴子”罢了...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的轻蔑变成了仇恨!所以,出现前面所说的那个恶趣味儿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从战争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美军这样做,似乎又不违反道义,日寇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发指!甚至将英美澳战俘斩杀后,掏出内脏煮熟吃下这种反人类行为!并且这种事情发生过多起(甚至传闻:山下奉文就吃个英美战俘)...如果从正义的“以暴制暴”方式来解释,美军割日本人的头颅制成标本也没啥错。

图片上这位“帅小伙”名字叫:乔治.赫伯阳.布什,也就是“老布什总统”,他在太平洋战争中是舰载机飞行员,一次在轰炸“父岛”(塞班岛和硫磺岛之间的一个小岛)时被日军的地面炮火击落,机组成员其他人或是当场死亡或是被日军俘虏,只有他伞降时离父岛很远被美军潜艇救走...后来得知,先前就有几名美军飞行员被俘后成了日军的“口中餐”...食同类是野兽所为!人类为了利益相互残杀也就罢了,还把人生剥活吞了,实在是难用文明和理智去理解。

也正是日军的这种兽行,让美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军基层军官对普通士兵把日军头颅当成战利品的行为听之任之,高级将领则不闻不问。

图片上这位美女叫娜塔莉.妮可森,她是凤凰城的一个战时工人,正在给海军服役(陆战队)的男友写信,感谢他寄给自己的日本兵骷髅,那是他男友在新几内亚作战时的战利品。

战争的本质就是杀戮,在和平年代不论是谁,将人的头颅当成战利品都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人类已经进入到较高层次的文明、法制阶段,但是去了战场面对曾经杀害自己同胞的敌人,愤慨已经超过了理智!将敌人的头颅割下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这在美国人眼里这不算是犯法行为,甚至暗中鼓励,可以增强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始建于1935–1945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

由花炮台阵地、五叉沟机场、南兴安隧道、碉堡、阿尔山车站等组成。

花炮台阵地:位于阿尔善河上游河谷,由日军指挥部、营房、碉堡、暗堡、观察所、车库、发电室、军犬舍、水井、铁器加工铺、劳工棚、防坦克壕等组成。其中以日军指挥部保存较好,为隧道式,呈东南西北走向,170延长米,内设房间12处。

五叉沟机场:位于阿尔山市五叉沟镇,修建在洮儿河冲积平原上。由飞机跑道、飞机库、弹药库、地面掩体组成,为半圆形混凝土结构。其中,飞机跑道2条,飞机库、弹药库18个,1个飞机库对1个弹药库分成9组,呈s形分布,地面掩体1个。

南兴安隧道、碉堡:位于阿尔山市白狼镇南兴安,由隧道、碉堡组成。隧道1条,贯穿南兴安山,长3218.5米,隧道内避车洞、排水沟、渗水井、信号等设施完备;碉堡2个,分别位于南兴安隧道东西入口处,碉堡为混凝土结构,共6层,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阿尔山车站:位于阿尔山市内,正面朝西,南北向排列,建筑面积671.49平方米,为起脊式砖石瓦结构,三层六顶,一层墙体用石材砌成,中间墙体用砖,门、窗使用木材,屋顶瓦,外墙采用彩绘工艺。

1996年5月28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战德军一个步兵班带多少子弹 装备情况如何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由德、意、日三国在上个世纪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黑暗的时期。随着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那以后世界便进入到了为期数年的世界大战中。二战初期,德国是法西斯国家之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依靠着雄厚的工业力量,德军在武器装备上有着绝对的优势。高度机械化的军队让德国能够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各国。不过德军除了飞机坦克之外,步兵的武器装备一样十分精良,相比其它国家的军队有着很大的压力能力。

那么二战德军一个步兵班都有啥呢?实际上当时德军一个班十个人的火力,就堪比我国军队一个连的火力配置。在二战刚爆发的时候德军一个班的编制其实为十三人,但是对波兰的入侵中德国发现十三人一个班的规划不是太合理,所以在对波兰作战结束之后德军的一个班就变成了十人。

德军每个班的编制之中都会有一个机枪小队,机枪小队三个人,分别是正、副机枪手,加上一个弹药手。除了机枪小队之外,还有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以及五个普通步兵,普通步兵统一装备的是98K步枪。

机枪小组会装备一挺“希特勒撕布机”MG42,机枪由机枪手平时携带,机枪里自带着50发子弹,在很多时候机枪手会另外携带100发子弹。副射手会携带一个有300发子弹的弹药箱以及100发子弹的弹链,弹药手则会随身携带共计600发弹药。

以上的一个机枪小组的弹药就超过了1000发子弹,加上副射手和弹药手都会携带98K步枪,一个机枪小组的子弹携带量其实就已经超过了当时中国军队一个连的弹药量了。当时的中国军队除了机枪手之外,每个士兵能够分到的子弹就是个位数。

德军每个班中的5个普通步兵会随身携带超过65发子弹,并且在很多时候会专门有一个人作为弹药手为其他人补充子弹。班长和副班长这是装备的冲锋枪,他们两人自身会携带超过200发冲锋枪子弹,所以德军当时的一个班火力就远远超过了中国军队的一个连了。不过随着战争进程在美军参战之后加快,德国到了后期战略资源严重出现不足,子弹方面德国虽然没有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可是德国战车和飞机使用的石油却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成为了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位于瓶窑镇石濑村燕担山山顶。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濑村:石濑村位于瓶窑镇西郊,2003年9月由原来的石濑村和翁家村合并而成,东临窑北村,南接西安寺村,西连杭州茶叶实验场,北靠彭公村,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781人856户,常住人口5500余人。现有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102人。辖区内有小企业151家,单建工会25家。石濑村办公位于彭公老集镇(原彭公乡政府),辖区内有幼儿园、社区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战德国士兵的故事,揭秘一位德军士兵的战斗日记

全文共 3742 字

+ 加入清单

在1944年6月23日,俄国人沿着一条400英里宽的战线开始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进攻。从维捷布斯克一直到基辅,整个中央防线都陷入到了一片火海之中。装备精良的满编制苏联师团在坦克、飞机以及大批美国援助物资的支持下,对勒热夫、斯摩棱斯克以及更南面的德军薄弱防线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俄国人重创了德国军队,所采用的方式正是1941年和1942年我们获得巨大胜利期间对付他们的办法。由于希特勒的固执,德军将领们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整个军队被围。这场庞大的攻势突破了我们的前线,迅速深入至德军腹地,大批人员和物资被切断,被围的众多部队不是举手投降就是被全歼。

几位连长被召至营部,就目前的态势听取营长施马儿费尔德上尉所做的简报。他严肃地告诉我们,南面的敌人已突破我军防线,我们的任务是挡住向西疾进的苏军大潮,保护“北方”集团军群敞开的侧翼。

全营迅速登车出发,冒着公路上呛人的尘埃向南面赶去。第二天早上,我们继续向南推进,到达了一个废弃的苏军榴弹炮连阵地。阵地上扔着大批空弹壳,还有许多空的和丢弃的罐头,罐头上标着“奥斯卡·迈耶——芝加哥”的字样。

我们的兄弟营也在向南攻击前进。但在穿越苏军猛烈的炮火齐射时,该营损失惨重,营长施内普夫少校、副官冯·德·施泰因以及其他许多人都阵亡了。

通过这场进攻,我们在苏军敞开的侧翼向前推进了30公里,这片区域的敌军,目标直指我们国土的一部分——波罗的海和东普鲁士。

“到柏林去!”苏军的口号这样说道,“具有爱国精神的方面军向西前进,歼灭可恨的德国侵略者。你们必须向西前进,为你的祖国,为这片工农的土地复仇。敌人的女人属于你们。他们那里,墙上会流出自来水,你们可以洗澡,可以用精美的容器喝水。”我们本能地感觉到即将到来的灾难,但即便是我们当中最具怀疑态度的人也从未想象过这些来自东方的敌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所发泄的怒火。

伴随着初升的太阳,俄国人以连级规模的兵力向我们的阵地涌来。中午时,重型炮弹开始在我们的防区内炸开,我们很快便被笼罩在雨点般落下的炮弹中,只有当敌人再次试图突破我们的防线时,炮击才有所减弱。7月4日这一整天,我们一直坚守着阵地,俄国人在我们右翼的南侧阵地达成了突破。守卫南侧阵地的第1连被迫发起反击,试图堵上缺口,该连连长在战斗中身亡。

第437步兵团的戈特洛布·H·比德曼少尉。这张照片是1944年初他在俄国北线服役时拍摄的。

下午2点,我们的电台陷入了沉默,已无法与据守在米奥利亚的安布罗修斯上校和他那些军校教官们取得联系。我过去所在的老连队派出一个侦察排,朝我们的右翼赶去,试图与对方建立联系,但他们回来报告说,他们看见那座镇子已被苏军占领。

尽管获得坦克加强的苏军步兵多次试图突破我们的左翼防线,但我们这个战斗群始终牢牢地控制着阵地。黄昏时,士兵们趴在各自的武器后,我蹲伏在无线电报务员身边,他正以规定的频率徒劳地试图与安布罗修斯上校取得联系:“米娜,米娜,能听到吗……米娜,请回话。”

夜色降临时,我们终于接到了指令,这个指令由1个150毫米火炮单位的前进观测员传递,命令我们向北-西北方后撤5公里。我们兴奋地进行着后撤的准备,在夜色的掩护下,我们放弃了这里的阵地。打头的是一辆自行高射炮,车身上爬满了步兵连的士兵。该连剩下的士兵带着反坦克炮尾随其后。另1门自行高射炮和另外2个步兵连殿后。我和第2连的2个小组担任后卫。简洁的命令要求我们在晚上8点整实施后撤,阵地上不必留下后卫部队。动身前,双方发生了交火,轻武器和2挺重机枪射出的曳光弹钻入夜幕中。我们出发时,敌人的1个迫击炮排打了几个齐射,炮弹在我们身后炸开。

我们沿着小径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最终转身向北。当晚10点前,我们到达了一座燃烧的村落的东郊。前哨部队停了下来,我匆匆赶上前去。对形势做了番评估后,我们意识到,我们已遭到包围,要想活命,现在决不能浪费任何时间。从我们所处的位置能看见村子里挤满了俄国人,可怕的火光照亮了整片地区,敌人的身影在火焰的映衬下清晰可见。树林边缘距离村内第一座燃烧的房屋约有100米,我站立在20毫米高射炮炮手身旁。艾格纳将机枪架在炮车的挡泥板上,做好了开火的准备。身后的其他人隐蔽在树林的阴影中。犹豫了片刻,我们向前而去,穿过村子转身向东。木屋燃烧所腾起的火焰,在树木间投下幽灵般的阴影。尽管自行高炮行进时发出引擎的轰鸣,但敌人并未留意我们,就这样,我们将他们甩在身后,终于到达了一片遍布树林的沼泽地。

借着军用电筒微弱的亮光,我在之前从俄国人那里缴获的地图上查看这片沼泽北部边缘的情况,越过这片沼泽,地图上空白一片,没有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份糟糕的地图所提供的信息远比这片区域中我们许多单位所掌握的情况多。我们穿过树林继续向前,进入到一片被茂密的树冠所遮蔽的林间空地。我站在一个小土丘上向北面和西北面张望,大约10公里外,一串照明弹静静地悬挂在空中。那是苏军飞机投下的照明弹,正准备实施投弹。那里就是前线,肯定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我把观察结果告诉部下们,于是,我们在黑暗中继续前行。

1944年7月5日,初升的太阳带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开树林时,第一缕晨光在草地上舞动,远处的麦田轻轻起伏着。100米外,一座山丘出现在视野中,山上伫立着一座粗陋的小木屋。我带着先头部队,小心翼翼地朝那座木屋走去,打算让我的副手带着后续部队随后跟上。突然,30米外齐腰高的麦地里,一名身材高大的苏军少校冒了出来,挥着手枪,用拙劣的德语喊道:“德国佬,投降吧!你们被包围了!”这一瞬间,空气似乎凝滞了,没有任何警告,乌沙科夫中士的冲锋枪响了,一个点射击中了那名少校的前胸。

1944年3月,执行侦察巡逻任务后,伯恩哈特中士(左)向比德曼少尉汇报苏军阵地的情况。右侧,身穿迷彩作战外套的士兵携带着MP-40冲锋枪的弹匣包。

瞬间枪声大作。苏军的冲锋枪子弹从近距离内射向我们,从两侧投来的手榴弹也在我们身边炸开,我们趴在开阔地里,试图还击。我们的第一辆自行高射炮仍隐蔽在100米后的树林中,并未被敌人发现,此刻,它开火了,炮弹凶猛地掠过我们的头顶。我们清楚地看见这些炮弹在我们前方炸开时掀起的尘埃。第二辆20毫米自行高射炮车也迅速投入战斗。遭到这一压倒性火力出人意料的打击,我们前方的100余名敌人四散奔逃,匆匆隐蔽到一片洼地里。

几个步兵连从道路的左右两侧向前涌去,迅速穿过绿色的麦秸秆。自行高射炮和拖曳式反坦克炮沿着道路隆隆而行,我们拼命向北推进。战斗群里的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形势很严峻,因而这场短暂的交火显得绝望至极。我转头向身后的人喊道:“想投降的人可以留下,不想投降的人跟着我突围!”不用回头张望就能知道,没人留在后面,所有人都匆匆向前冲去。

下午早些时候,我们来到一片居民地附近,这片居住区坐落在一座俯瞰这片地区的小山丘上。排除了村庄已被敌人占据的可能性后,我暗自祷告这里距离杜纳河已不太远,我们的防线就在杜纳河。

两辆老旧但依然强大的T-26坦克据守在这片居住区,排气管冒出阵阵黑烟,我们靠近时,炮塔转动着指向我们。平诺夫中士展示出优秀的技能和勇气,凑近到坦克旁,用一枚锥形装药反坦克手榴弹将一辆坦克炸毁。我们的一辆自行高炮,引擎部位被一发坦克炮弹直接命中。我蹲在冒着烟的车身旁,高射炮手仍在不停地开火射击,一缕鲜血顺着他的衣袖淌下。第二辆苏军坦克停了下来,车组人员试图弃车逃窜,结果被我们密集的轻武器火力射倒。我们爬起身,迅速冲入村内,高呼声从我们的喉咙中迸出,我们朝村舍里开枪,投掷着手榴弹。

一名20岁左右的机枪手肩头中弹。我停下脚步,抓过他的机枪,让他到反坦克炮那里去,炮组人员会把他送到自行高射炮上。我将机枪抵在腰间开火射击,带着其他人冲在前面,一路冲杀到村子的另一端。

我们向前猛冲,将那些燃烧的房屋甩在身后,很快便到达了下一个村落。这里没有发现苏军的身影,但村民们已做好了迎接苏军的一切准备。我们突然出现在村子里,村民们没有从我们褴褛的军装和包裹着伪装布的钢盔上识别出我们的身份,他们从门口和窗户处探出身来,挥舞着白色和红色的布欢呼着。妇女们准备了一碗碗甜奶油来迎接她们的解放者,兴奋的孩子们拿着木勺站在一旁。突然,他们惊恐地发现全副武装的到来者并非苏军,而是敌人。我们疲惫不堪,饥渴交加,破旧的军装上满是泥土和汗水,迅速拿起为我们的对手所准备的食物和饮料狼吞虎咽起来,完全没有理会那些恐慌不已的村民。

太阳落入地平线时,我们终于靠近了目的地。突然,右侧射来一串机枪子弹,有惊无险地从我们头上掠过,远处的道路边缘,我们辨别出一个蹲伏在武器后的重机枪组组员们所戴的形状独特的钢盔。我们的心兴奋得砰砰作响,随后便小心翼翼地靠了过去,用德语大声呼喊对方。双方接近时,他们瞪大双眼,惊讶地盯着我们。

终于,筋疲力尽的战斗群走进了一位上校的阵地,这名上校负责米奥利亚地区的防卫。在参谋人员的簇拥下,这位上校穿着整洁的军装,站立在路口的一张桌子旁,身后不远处搭设着一顶帐篷。我的双腿因疲惫而颤抖着,但还是走上前去向他报告,我的部队现已归队。桌子上铺着一张大幅地图,我试着向他介绍我们的后撤路线。一连三天三夜,我们不停地行军,没有得到片刻休息,我的手指着地图,眼皮越来越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为什么说二战德军死得早是一种幸运?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死亡这件事情其实谁不想多活几年啊,但是在二战的战场上却有这样一件事情,话说那就是在二战时期,德军就非常非常的想早死,话说德军就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话说如果能早死,那就是一种幸运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难道是被战争摧残到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吗?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这句话的意思是二战战场上战死的早的德军比战死的晚的德军更幸运,但是这种幸运是指什么,二战前期德国占优势的时候可能是能有人给你收个尸,下个葬,立个墓碑,二战德军溃退战死的晚的抛尸荒野。

那么这种有人给你下葬这就算幸运了?小油瓶并不这么认为!

的确死亡之后能够得到安葬是有尊严,但这对死者来说只是形式没有任何意义

在二战早期的德国战死者可以被从容安葬,能有个墓穴,有十字架,上面刻着姓名、军衔、生卒年月,甚至还能迁入墓地,按照中国的老话这叫入土为安,人死了有一座坟墓,可以让后人有个祭奠和念想,甚至说是很有尊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做给生者看的,让生者知道自己死后,也会受到如此对待,会有尊严。

但是对于死者来说,一切都是浮云,人死之后,便没有了思维,没有了感觉,没有了任何意识,就像深度睡眠,不会做梦,也再也不能醒过来,不管你去了西方的天堂,还是入了东方的轮回,总之就是与现在这个世界再无瓜葛。

所以人死了会对身后之事毫无感觉,有没有个巢穴、有没有尊严对死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死者来说,来个痛快的才是最幸运的事

战争中的伤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战场上的死亡方式也是有很多种,根据人受伤部位的不同,受伤程度的不同,死亡时间也不一致。

如果是直接脑部受伤,死亡之后瞬间失去意识,没有疼痛的感觉,这才是最幸运的。

如果是身体其他部位受伤,但是仍然无法抢救,脑部还有意识,这种情况最痛心,因为大脑的意识会被疼痛和恐惧占据。

如果自己不是致命伤,但是由于战场上抢救条件差、来不及抢救导致死亡,这种更揪心,生还的希望就在眼前,但是却没法救治,只能眼睁睁等死,这种恐惧简直会要了人命。

小油瓶认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身体上的折磨,内心的恐惧。

所以古代最残忍的刑法并不是斩立决,而是凌迟处死,就是这个道理。

晚死比早死强,多活片刻是片刻,多活的时间就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既然提问一定是要死,只是早晚的问题的话,那么晚死首先比早死最直接的优势就是能多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人就可以有思想,有意识,有存在的意义。

毕竟人生下来难得在人世间走一遭,再苦再累也得活着,只要活着就有思想就有意义

晚死还意味着继续生还的希望

蝼蚁尚且投生,能苟活还是比战死强。

早死的就已经死了,如果晚死的话,只要努力抗争,还有生还的希望,世界战争史上有多少逆境中或者败中取胜翻盘的案例,所以还是要珍惜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战捷克多少人加入德军 150万捷克军队为何不战而降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诞生的,原本是属于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却集成了奥匈帝国做发达的工业区,尤其是在军火工业方面格外的发达。就比如说欧洲第二大的斯柯达兵工厂就在捷克斯洛伐克。

另外,由于捷克斯洛伐克肩负着对德国实施战略包围的重任,这个国家维持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1938年苏台德危机时,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进行了全面动员,总兵力超过了150万人,成为当时欧洲数量最多的军队(超过德军现役数量,当时德军并未进行全面动员),但是这支庞大的现代化军队却迫于政治压力而最终不战而降,被自己的政府所解散,实在令人唏嘘!

1938年5月苏台德危机刚刚爆发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便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迅速展开了战争动员,至1938年9月下旬完成了全面动员工作。捷克军队急剧增加至150万人,其中包括20个步兵师、2个机动师和4个装甲骑兵师以及138个边防营。每个捷克步兵师都辖有3个步兵旅和1-2个炮兵团,机动师和装甲骑兵师是以法国的快速师为模板组建的机动作战力量,每个师辖有1个坦克旅和1个骑兵旅。要知道德军尚只不过在捷克边境部署了7个师的兵力,根本无法和动员后的捷克军队相提并论。

但是这支拥有百万之众的捷克军队却没有机会为保卫自己的国家而战,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的命运已经在慕尼黑会议上被欧洲强国所决定,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况下,英、法、德、意四国达成了协议,将捷克的整个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不久捷克的邻国波兰和匈牙利也加入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之中。1939年3月,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剩余的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宣告灭亡,捷克军队也被迫解散,这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被自己的政府解散了。唯一值得一提的军事抵抗发生在苏台德地区,当德军开进苏台德地区时,捷克第8边境军团的第3营进行了短暂的抵抗,但是也很快被捷克高级司令部下令放弃武器,向德军投降。

就这样,德国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解决掉了一个欧洲军事强国,不仅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工业区,还继承了捷克军队全部的武器装备,这足够武装40个德国师,极大的增强了德国发动战争的潜力。更加恶劣的后果是,由于这场辉煌的胜利是通过政治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获取的,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在德国的威望大大提高,德国民众甚至将希特勒视作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这大大巩固了希特勒对德国统治。

尽管捷克政府在欧洲各大强国的逼迫下被迫解散了军队,但是捷克军队并没有彻底放弃抵抗,一部分不愿意投降德国的捷克军队趁边界尚未关闭之前逃往了罗马尼亚和波兰,打算前往法国和英国继续进行抵抗。流亡英国的捷克政府和法国签订了协议,允许其在法国境内组建一支捷克斯洛伐克步兵师,该师辖有2个步兵团,约5000人,但是没有重型火炮,战斗力非常有限。1940年法国战役期间,这支捷克步兵师也参与了战斗,被德军第16装甲师击败,约3000余人撤往了英国,英国以此为基础组建了第1捷克斯洛伐克混编旅,另外英国还在中东组建了第200捷克斯洛伐克轻型步兵团,最终2个单位于1943年合并为第1捷克斯洛伐克独立装甲旅,总兵力4000人。该旅参加了诺曼底战役,负责围困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15000德军,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苏联在占领波兰后,最初只是将俘获捷克士兵集中起来囚禁在拘留营,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开始将拘留营中的捷克士兵释放出来组建解放部队,先是于1942年2月组建了第1捷克斯洛伐克独立野战营,加入苏联卫国战争中。1943年5月,该营扩大为旅,辖有2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和1个坦克营,总兵力3700人。1944年4月,该旅再次扩大,扩编为第1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步兵军,下辖2个步兵旅、1个坦克旅和1个空降旅,总兵力1.7万人。该军和苏军一起攻入中欧,从德军手中夺回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后该军便部署在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了捷克斯洛伐克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千人坑遗址

全文共 1471 字

+ 加入清单

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千人坑遗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位于浙江省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它们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侵略浙江,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见证。

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占地4.3亩,建筑面积总计440多平方米,1995年经修复作为浙江人民抗战纪念馆,旧址坐北朝南,泥石木结构,重檐亭式房屋,1995年9月正式对外公展。在200多平方米展厅内,分“侵华暴行,铁证如山”、“抗日烽火,烧遍全国”、“换庆胜利,严惩战犯”三个部分,陈列展出了近200幅历史照片、图片和当年受降仪式现场的部分实物,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同时在宋殿村南当年日军残杀我国同胞的千人坑遗址处立碑,以此向广大人民群众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千人坑遗址”5字由原浙江省省长李丰平题写,反面为“千人坑遗址碑文”,碑长3.43米,宽1.23米,厚1.15米。

“受降厅”原是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现富阳区受降镇中秋村)地主宋作梅宅院中的一个厅堂。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年12月24日富阳县城沦陷。随即日军第22师团35联队第3大队移驻宋殿村,其中一个中队的队部就设在宋作梅家里,之后宋殿又相继成为日军江北指挥所。日军在宋殿大肆修筑防御工事,在沦陷区实行法西斯统治,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千人坑遗址在距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东南500米的山坳里,是当年日寇杀害我同胞兄弟的刑场和抛尸地点,其间掳我无数同胞至宋殿,或囚木笼水牢,或烫煮活埋,或枪杀刀劈。在那血雨腥风的八年抗战期间,仅宋殿本地就有370余名村民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千人坑里白骨累累,惨绝人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浙江省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被指定为侵驻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的唯一地点。

1945年9月4日中方受降代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前进指挥所主任韩德勤中将、副长官上官云相中将、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罗霞天、浙江省主席行辕主任贺扬灵及长官部参谋长张世希等,在宋殿村原宋作梅宅第接受了日方代表浙日军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大佐及达国雄大谷义一、道佛正红、大下久良、江藤茂榆等的投降仪式,仪式由张世希主持,日方投降代表立正脱帽向受降长官鞠躬,呈缴证明书、日军驻地表、官兵花名册和武器清册,然后在投降书上签字,并装投降书的木盒子双手捧着呈送受降代表韩德勤。

因此地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950年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以志纪念。

199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中共富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当年投降仪式旧址——“受降厅”。

地理位置

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位于浙江省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

1996年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相继被命名为富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受降村:受降镇受降村由原中秋村与大树下村合并而成,位于受降镇西南部,全村辖区面积11.24平方公里,总人口3286人,农户1098户,有30个村民小组,党员114人,村民代表56人,村民分居9个自然村,是受降镇最大的行政村。同时也是受降镇镇政府所在地,并集学校、医院、银行、超市于一村,是受降镇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省受国主义教育基地—“受降厅”的所在地,是受降镇主要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使用了什么“怪招”耗死了德军?

全文共 252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大家肯定就会想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当时决定苏联存亡的一个重要战役之一,所以因此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进行的也是非常非常的血腥残酷的。这场战役最终是以苏联人的胜利而结束,然而苏联人对于这场战斗来说,纯粹就是将德军给耗死了,为何这么说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一一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

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

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苏军开始遂行保卫斯大林格勒任务时仅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由远程航空兵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师负责支援。

1942年1月,苏军在战前存下来的那15000辆坦克,2万架飞机包括那500万军队全报销了。1942年的首要任务是为新组建的苏军提供武器装备,特别是重武器。

在苏军高层意识到只有靠投入数量来压倒德军后,苏军下一步要做的是:提高武器产量。苏军统帅部认识到,人多打不过德国军队,得靠武器装备的数量来压倒德军。

苏联在那一年生产的飞机坦克大炮居然是德军的3倍。苏联重工业根本比不上德军,苏军为取得数量优势,简化了生产工艺。比如,飞机用木头作机身(金属不够),飞机发动机只能飞十几个小时(为了生产的更多),坦克里的部件能减就减,只要能开炮能开动能挨几发炮弹就行。

但有一条,作战效能不能减。所以苏联的武器比德军武器简陋多了,可数量上去了。这数量上的优势却意外适应苏德战场上的大作战大损耗的特点。苏军飞机只能飞十几个小时,可在苏德战场上,一半以上的苏军飞机在飞完这十几个小时前就被击落了。

这几个小聪明对苏联战胜德国起了决定性作用。办法损了点,土了点,可当时的德国就是想不到,直呼跟苏军这样打真“耗不起”。

苏军坦克在出工厂上战场后就得挨德军的炮弹,(德军射击水平比红军高)一路打一路修。10万辆坦克自行炮保证了红军能横扫德军而不怕德军给己方造成的损失。所以造得再好的飞机坦克在苏德战场上都得经得起损耗。

苏联用这种简化生产工艺以便提高产量的办法,确是战争史上的创举。后果是,德军不得不与比自方多几倍的苏军坦克飞机作战。有经验的飞行员坦克组成员在与苏军作战中虽成绩显著,但损失却越来越大,当超出德军承受力时,德军就走下坡路了。

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并且由于一天夜间气温骤然下降,导致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完全无法使用,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苏军还尝试把122和155毫米大炮架到坦克底盘上。当反坦克武器使用。这正是个惊人的创举。德军虽也将这种口径的大炮装上坦克底盘,但并不多见,因为这种自行炮打坦克当时不被看好。苏军偏偏非要大规模的装备这种自行火炮以对付德军的重型坦克。

事实证明,这完全正确。苏军坦克在战斗中的主要作用是突破敌方阵地,进入敌后,但不是与德军的坦克作战,而是破坏敌后方交通线,除非德军坦克集团逼上来。

在1943年后期,这种战法是对的。苏军的坦克部队当时还不够强大。与德军坦克相遇是要付出代价的,苏军连这个代价都不愿承受,直接找敌后勤部队交战,德军坦克部队虽强,没油没炮弹也只能成活靶子。

德军坦克部队的反击,总是向苏军的突破口发起进攻。苏军的大口径自行炮进攻力不行,(自行炮本来就是提供火力支援的)但防守起来却相当轻松。122和152毫米大炮能在德军重型坦克炮的射程之外消灭敌任何型号的坦克(现在也没有任何一辆坦克能经得住152炮弹),这使德军的坦克往往损失惨重。苏军依靠这种策略将德军拖入死亡冬季。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图瓦京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的方面军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了反攻,瓦杜丁中将指挥的主攻部队包括整整3个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一共由18个步兵师,8个坦克旅,2个摩托旅,6个骑兵师和1个反坦克旅组成,并得到空军第2,第17集团军支援。负责防卫德军第6集团军侧翼安全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由于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并且缺乏精良装备,仅仅在战斗发起一天之内罗马利亚第3集团军的阵地便被苏联红军突破。

1942年12月12日,按照希特勒的指令,德军曼施泰因元帅怀着沉重的心情,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德军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为先导,于12月16日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1集团军在阿克赛河上的防线。

至12月19日,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己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的地方。此时,曼施泰因发现自己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联红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将令,下令保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12月27日,苏联红军发动强大反击将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击退150-200公里,终于使其退回了原来的阵地,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曼施泰因的“冬季风暴”宣告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兴安盟地区日军飞机包较为集中,其中以好仁、五岔沟最具代表性。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好仁苏木一片比较开阔的山间丘陵上,略呈半椭圆状的日军飞机包随山就势,一字排开。它们独特的造型、坚固的构造,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飞机包,仿佛也在无言地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战斗。

1945年8月9日,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12日,好仁便纳入苏军的控制范围。空中优势是“二战”后期取胜的关键。苏联空军组成集成编队,对盘山公路、机场、跑道、弹药库等交通线路和军事设施进行重点轰炸。飞机包当然是首当其冲。由于苏联空军及时而准确的轰炸,使日军飞机多数被-在飞机包内;少数进入跑道的立刻成为众矢之的,未等滑翔起飞便已支离破碎。机毁了,日军又借助掩体、飞机包撤退到好仁大三家子以北。400余名日军加紧构筑临时工事,配上20余门山炮,居高临下,以日本武士道精神作最后顽抗。

好仁是苏军第39集团军打通白城至阿尔山一线必争之地,事关全局,因此争夺得异常激烈。三家子之战持续4个小时。从西北侧突入阵地的苏军将日军赶下高地,阵地战变成了追击战。好仁境内的金山屯、代合营子、联合屯都留下了激战的痕迹。至14日,这股日军最终被全歼。

好仁日军飞机包建于1944年,与五岔沟日军飞机包规格结构无异,配置合理,阵容强大。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已丧失空中优势的日军仍不甘心,继续执著地强化空军,以图一搏。令日军未曾想到的是,他们的小型战机连热身的机会都完全失掉了,只留下了抗轰炸能力极强的飞机包摆在那里,成为日本法西斯侵华的铁证。

二战时期日伪军的飞机场遗址,几座废弃的机库散落在翠绿的草丛中,前边的那座山梁上点缀着吃草的牛羊和骑马的牧民,那种田园牧歌般的景色让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上个世纪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日军当时为何不挖秦始皇陵?不是不想挖是真的没有能力挖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日军当时为什么不挖这个秦始皇陵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大家也都知道这个秦始皇陵里面肯定是有宝贝的,那日军难道不知道,打仗是非常需要钱的,所以日军也差钱,但是为什么当时日军不挖这个秦始皇陵呢?其实原因有很多种了,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值得思考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还能学带不少的知识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1、日军没打到陕西就已经败了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为什么不挖秦始皇陵据了解,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在抗日战争时期,陕西一直在中国人手里,也就是说日本人还未打到陕西就败了!

2、秦始皇陵是发现的时间晚于日军侵华的时间

日军侵华的时候是1894年,1945年投降,而秦始皇陵是在196几年才找到真正的墓穴位置,这都过去几十年了,日军拿头挖啊。

3、日军没有技术挖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埋藏在38米的地层之下。换句话说,以日本或世界各国在二战时的考古水平,是找不到秦始皇陵的,即便是破坏性挖掘,也得先确定准确方位才行,否则,道听途说,就随便乱挖乱炸,成本畸高不说,还会一无所获。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

作为中国大地上第一个称帝的人,秦始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横扫六合、一统中原,可偏偏只传了三代就亡国了,此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才过了短短十四年。

秦始皇留给了世间太多太多的谜团,而且由于时隔年代久远,史料记载也都模糊不清,想要了解他,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打开他的皇陵一探究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五千米处的秦始皇陵。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有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比如近代文学家、考古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就想要发掘秦始皇陵,但是最终他的提议被周总理否决了。

那么,为什么秦始皇陵至今都没有被发掘呢?

1、对先人的尊重

秦始皇虽然血腥残暴,但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而言,也是意义非凡的一位皇帝,堪称千古一帝,我们对他理应心怀敬仰。而且中华民族历来讲究“礼”,挖人坟墓这样缺德的事情从古至今就为人所不耻。

有人会说了,我们挖秦始皇的坟是为了考古,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又不是盗墓。

但是,中国的考古尤其是对于古墓的考古大多都是基于保护性的发掘,也就是说发现有盗墓贼光顾以后,才会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发掘。像秦始皇陵这样防御森严的陵墓,盗墓贼都束手无策,官方更没有必要去惊扰一代帝王的长眠。

2、对文物的保护

以现在的技术,想要挖开实际上并不难,但难的是对文物的保护,长埋地底的历史文物一旦与空气接触,树秒内就会黯然失色,甚至化为灰烬。

秦始皇兵马俑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刚出土的陶俑都是色彩缤纷的,正是因为没有做到很好的保护,才氧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文物的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

如何对巨大的陵墓坑瞬间完成空气隔绝,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贸然挖开陵墓只会给秦始皇陵以及诸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3、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要知道秦始皇陵工程浩大,在建造他的时候总共动用了70多万人,整整耗时39年才最终完工。要挖开他,又该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这是无法估量的。

是啊,现代的工业技术确实发达,任你再铜墙铁壁,大型机械一进场,三下五除二也能给你强拆了。但是不要忘了,发掘秦始皇陵的目的是什么?是考古,而不是破坏,考古要求的是越精细越好,因此甚至有专家学者预测,挖开秦始皇陵,至少需要200年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苏德战争中,德军为什么不直取莫斯科?

全文共 119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苏德战争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著名的一场战役了,话说当时也是打得不可开交,死伤也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最近有很多的小伙伴问了,这个在苏德战争中,德军为什么不直接去攻打莫斯科啊,为什么德军要进先攻斯摩棱斯克呢?难道这个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下面就这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因为德军采用的并不是真正的“闪电战”模式,不同于闪电战追求的对敌方最致命的战略目标进行快速突袭,德军在东线的战略更加趋于正统,也就是说更加稳健,即在采用传统的战略计划框架内最大化的利用装甲部队的闪电突袭模式。德军在东线的“闪电战”只在于战术、战役上,算不上是战略级别的。

正统战略理论,即由克劳塞维茨、毛奇、施丽芬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这种战略要求在深入苏联内部之前,必须要击败苏军的主力,以避免担负过大的冒险。所以计划要求通过几次大规模的会战来达成进攻目标,以阶段性的、持续的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保证苏军保持在一个战略防御的层面,防止其积蓄其强大的反击力量。这样装甲部队就必须和步兵部队合作,形成一个又一个大的包围圈,而斯摩棱斯克作为通往莫斯科路上必须要经过的交通枢纽,必须予以占领,这里将作为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前进基地,德军将在这里建立兵站和储备仓库,这是保证上百万中央集团军群发起进攻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对于那些数量众多而又缺乏机动性的步兵部队而言,其对于补给中心的依赖非常大。

以古德里安为首的装甲兵将领曾经提出不同的战略计划,即放弃传统的战略理论,将“闪电战”上升到战略的级别上,集中中央集团军群所有的装甲部队全速向莫斯科挺进,正如在法国那样,中途不浪费一分钟时间,对于向斯摩棱斯克这样的交通枢纽,如果不能通过快速突袭占领,那么就绕过它,交给后面的步兵处理,补给工作甚至需要空军的大力支持,这样就使得苏军一直无法建立其完整的防线,最终崩溃。关于侧翼掩护问题,对于装甲部队来说,最好的掩护就是不停的机动中,这样苏军就无法集结其强大的反击兵力来围歼装甲部队。

古德里安的这一战略计划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但也孕育着巨大的胜利,甚至是决定性的,而代价却又是非常低的。不过从后来的实际经验来看,古德里安的方法成功的几率非常大,经验表明,突入的装甲部队或者机械化部队越深入,其兵力和装备损失率越小。举个例子,突入纵深200公里的装甲部队其损失可能只有突入纵深100公里的装甲部队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因为越快速的深入,造成的混乱就越大,防守一方的计划就越乱,装甲部队造成的破坏就越大,遇到的抵抗反而越来越小。

只要德军采取正统的战略理论,就只能是一步一步的占领那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将补给中心一步一步的向前推移,只有铁路能维持规模庞大的军队的进攻,公路和空军只能维持数量不多的装甲部队的补给,而对于数量庞大的步兵部队则无能为力。而只要德军坚持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的一起协同作战,那么斯摩棱斯克就必须在进攻莫斯科先于占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垄山日军侵华遗迹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垄山日军侵华遗迹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垄山日军侵华遗迹位于吴兴区仁皇山街道垄山行政村垄山,时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

1989年3月,垄山日军侵华遗迹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垄山村:垄山村位于仁皇山新区,毗邻市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旄儿港,西靠建国村,南接市政府,北靠金家兜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2626人,806户,下辖14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3人,年轻党员人数已大大提高。全村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拥有集体固定资产850万元左右,全村年集体收入约60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几年来,垄山村在度假区、街道两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位于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年代为1938年。

观象台位于兖州市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三河村原胶木厂内,建于1938年,为日本人占领兖州后所建,为观象辅助设施。台为楼房,三层,南北向,面阔三间长8.8米,东西宽5.5米,台底为库房,台北侧为楼梯间至台顶,木质楼梯,多已腐朽,不堪负重,墙皮多已脱落,一、二层顶棚已塌落,顶为平面。其他配房十余间,现为玻璃厂职工宿舍所用。观象台是日本人为飞机场的配套建筑设施之一,也是日本人侵华重要佐证。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6月23日,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酒仙桥街道:兖州市酒仙桥街道成立于2008年6月。地处兖州市东部,境内三有条河流,分别是泗河、小沂河、府河,面积11.3平方公里。2012年,辖13个行政村,6个社区。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32899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21285人,城镇化率65%。2014年,酒仙桥街道围绕市委“提升年、显效年”的总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四个“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二战日军军帽两边的两块布有什么作用?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历史,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愤恨的当属日本入侵那些年,每年电视剧的热剧里面不乏那么几部抗日神剧。每每看到我国的战士们为了抵御外敌“抛头颅洒热血”就激动不已,看到小日本鬼子对我中华做的腌臜之事就愤愤不已,恨不得自己像电视剧里的英雄们一样也有手撕鬼子的本领,上去斗上一斗。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日军的帽子与他国不太一样。他们的军帽两侧有两块布,令戴帽子的人看上去十分猥琐,更是被我国人民形象的叫做“屁帘”。那日本为何会设计如此奇葩的军帽呢?实际上,这并非他们所发明,日本人也所抄袭过来的。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采用的这种帽子,令他们可能少死10万人。

在日本的近代史当中,也曾与我国一样遭受他国侵略。之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而其中就向西方学习军事制度。那时候的法国被称之为欧洲最强陆军,所以日本就学习效仿法国。而法国那时候拥有非洲许多的殖民地,而战士们在非洲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会晒伤脖子,为了有效较少这种伤害,法军就就设计出了带有帽垂的军帽。

日本在非洲虽然并未有殖民地,但他们一直以来都对东亚以及东南亚有着巨大野心。而东南亚环境潮湿、蚊虫聚集,倘若使用这种帽子,也能够用作驱虫。所以日本就把法国的这种帽子抄袭了过来,之后德国军事实力不断壮大,日本又开始向德国进行学习,但因法国军帽实用性十分高,所以一直沿用。

日本发起侵华初期,主要是在东北地区。而东北地区环境寒冷,易生冻疮。所以他们再次升级军帽,将耳朵遮住,从而较少战士的伤亡。而日本除了侵略我国以外,还向东南亚地区发动侵略。而那里因蚊虫居多,而且与普通蚊虫还不一样,它们大多都带有病菌,倘若被传染,将会导致大量人员的伤亡。

日本再次对帽垂开始了改进,将其一分为二。这样战士在行军当中,空气就会流动,不会因此而出痱子,并且在行走过程中,帽垂会上下摆动,从而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据有关统计,日本在东南亚作战当中,就是这看上去十分奇葩的两块布,却至少少死了10万人,所以虽然形象受损,但却十分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日军侵华地堡石庄子堡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日军侵华地堡(石庄子堡

坐落于石庄镇镇区东部。1938年,日寇派兵驻扎石庄镇后,用皮鞭和刺刀逼迫当地居民在石庄周边筑起一个个地堡,用以对付抗日军民的奋起反抗,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这些地堡由土、木、砖、石、钢铁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筑而成,是日寇用于火力掩护的低矮工事。抗战期间这些地堡被军民敲打得百孔千疮。小者10㎡左右,大者20-30㎡,大部分已损毁或深埋地下,在现镇区东郊仍留有数个,是日寇侵华,屠杀我爱国志士的罪证,是石庄人民饱受苦难及日本侵略者罪恶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侵华日军大-遇难同胞纪念碑

1937年9月12日,日军东条旅团和伪蒙军从天镇城东北角豁口侵入城中,兵分三股赶杀居民。一股沿北城墙往西的日军,在北门口堵截了欲逃出城外的300多名居民,将他们驱赶到北门月城奶奶庙内,一一用刺刀全部捅死,只有西北街侯明未被刺中要害而幸免一死。下午,这股日军在东街、北街大肆抓捕居民500多人,将他们集中赶押到北门外一小沟侧,分批用刺刀挑入沟内,无一幸免。居民王振文的父亲、叔父、堂弟都被刺死在这里,他本人左肩被刺一刀,右肋下被刺两刀,夜间与未被刺死的王君一起逃走。一股沿东城墙往南的日军,到南街逐户搜抓成年男人,抓一批往南街马王庙前送一批,然后又分批赶到庙内进行-。日军嫌人们穿着衣服用刺刀捅起来费劲,就逼他们脱光了上衣。庙院的粪坑、山药窖堆满了死尸后,他们又逼活人把死人拖进房里,然后把这批抬死尸的人捅死。直到三间掏空的房再也填不进死尸,他们才终止了这场-。一股日军在西街将200多名成年男人驱赶到云金店前,在一高处架起两挺机关枪,对着人群疯狂扫射,200多人一一中弹倒下。之后,这股日军又把另抓的100多人,赶到西城门南侧,全部用刺刀捅死。9月13日,日军又在城内搜捕了500多人,将他们押到北街大操场晋军挖的防空壕旁,分批用机枪将其扫入壕内,500多人无一幸存。西街刘银兰、刘玉兰姐妹被0后,双双上吊自杀;一位15岁的少女被0后又被几名日军揪住双腿扯成两半惨死;西北街20岁的贺月娥奋力抗0,惨遭日军杀害。两天中,日军在天镇城残杀和平居民2000余人。

为了不忘这个日子、不忘贫弱国家受日军侵略的历史、不忘那些死难同胞,天镇县委、县政府重加修整“侵华日军天镇大-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如下:

1937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初八)至14日,是天镇城、天镇县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是国耻家仇的日子!

在那三天里,日军在天镇城的东北角、在北门瓮圈、在南街马王庙、在西门云金店、在北门霜神寺、在东北街大操场、在许许多多个庭院内,毫无人性地挑杀、捅杀、射杀、炸杀、劈杀、闷杀、淫杀、溺杀、擗杀、烧杀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

在那三天里,日军血腥残害我无辜乡亲两千余人,其中有名有姓者一千二百四十八人,绝户、客籍无名者七百五十人。

为了不忘这个日子、不忘贫弱国家受日军侵略的历史、不忘那些死难同胞,1946年6月1日,0抗日民主政府丁丑“八·八”惨案委员会在东门瓮圈修建天镇县蒙难同胞纪念塔,将一千二百四十个难胞姓名刻于碑上,前以序、后以缘起,言辞凿凿,情感切切。对于死者、吊慰怨魂;对于生者,惕励自强,不忘雪耻。嗣后,或清明、或八月初八、或“六月一”等节日,常为之祭扫。1972年,天镇县革委会,处于城建发展,将塔挪至南洋河县城东大桥北堍东侧。因尘污声震,1986年县政府又移至现址,重设基础,新构围栏,环境大为改善,县人称善。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县委、县政府视之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基地,列为洋河公园的文化景观之一,重加修整,名“侵华日军天镇大-遇难同胞纪念碑”,光大旧风格,又添新内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相信这座不仅为公园增添深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也如一口警钟,长敲长鸣,为新生活增添新韵律,为天镇地方文化留下一抹霞光。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县城东北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瓜岛战役中日军其实有补给,为什么饿死的还是那么多?

全文共 28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瓜岛战役”其实这场战役把人看得极其的有意思,因为话说日本人好像是帮助了别人同时自己却被别人给强行的打死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日军最后饿死了好多人,但是话说其实日军当时是有补给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

联合舰队:陆军马鹿,劳资帮忙把你们送上岸就不错了,还想要补给?

百武晴吉:该死的海军马鹿,把劳资们送上来就不管了?八嘎呀路啊!

用马后炮的观点来复盘瓜岛战役,其实日本人一开始就注定要输。首先是海军,瞒着陆军修机场,结果被美军一个突然登陆,修机场的工兵丢下家伙式就跑了。美军占领的机场,跑道基本完工,塔台、发电厂也都建成了。顺带还缴获了大批粮食、建筑设备、建筑材料,以及几百箱日本啤酒和一个完好的冷冻加工厂。然后美军喝着日本啤酒,吃着日本的烤肉,看着日本人在雨林里面啃树皮。

美军在瓜岛登陆的消息迅速传回日本,皇军必须得反击啊!于是大本营下达命令,决定由陆军第十七军抽出部分兵力,在海军协同下夺回瓜岛。问题是美军的登岛兵力是一万一,日军派了多少兵力?一千人。然后这一千日军取得战果如何呢?据相关的战报统计,打死美军35人,打伤75人。日军则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仅在战场上留下的尸体就有八百余具……

看情况这是打不赢啊!下一步该怎么办?站在马后炮的观点来看,海军和陆军就应该掏老本一起上,用优势兵力砸死美军!然而日本没有这么干,而是继续添油战术。于是小小的瓜岛就成了日军的坟场。

首先是海军,瓜岛附近的日军舰队跟美军干仗干的没脾气了,请求支援,结果联合舰队也没有底气把主力压上上。当时山本还在幻想,再来个对马海战,打赢了就跟美国谈判。然后打着打着才发现,变成了妈蛋的填油战术了,但为时已晚。

然后是陆军,两个字形容:嚣张!在明知岛上美军兵力的前提下,还是只派出了一支六千人的部队上岛。并且还是由于事发太突然,这批日军跟前一批被美军团灭的一千死鬼一样,是坐着驱逐舰登岛的。驱逐舰能正常登岛么?自然是不能了,于是这六千鬼子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如重型火炮、车辆、食品以及弹药,都没有带上岛。这啥玩意都不带,就靠六千血肉之躯能顶个鬼用?

多日之后,第二批登岛日军的指挥官川口清健在岛上大败而归后,回到十七军司令部汇报战况,他如实的汇报了本部在瓜岛作战中遭到的真实困难,比如饥饿、疲惫、地形不利,美军火力强大等,结果被司令官百武晴吉怒斥为典型的失败主义者。于是装逼成魔的日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添油战术。

司令官百武晴吉嚣张的说道:全是为失败在找借口,皇军面前有困难?皇军面前有敌人?军参谋长二见秋三郎少将提醒他,不能轻敌,咱都失败两次了。百武蔑视的问他,你觉得什么才叫不轻敌?二见秋三郎说:起码第二师团和第三十八师团要一起去,另外还要有五个野战重炮联队参战。百武晴吉格格一笑,你个胆小鬼,然后就送自己的参谋长去预备役了。去后方待着吧,怂蛋。二见秋参谋长真的是走了红运,否则他就要饿肚子了。

然后,百武晴吉自己带队上了瓜岛……

登岛后百武晴吉也瞬间懵逼了,海军真的是一群只管卖,不管售后的马鹿。把自己这两万多人送上岛后,直接就调头走了。补给和后勤通通都别想,没有!第一批和第二批先期上岛,还没有饿死的日军都饿的像鬼一样,甚至连他的盒饭都被偷去吃了。

本着这事不能拖,应该速战速决的思想,百武晴吉发动了一次总攻。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两万人,而美军只有一万,两倍兵力压下去,美军必完。岂料美军此时已经增兵到了两万三千人了,比日军还多三千。结果百武晴吉就在搞不清楚美军兵力的情况下发动了总攻。

大战三天,百武晴吉的总攻楞攻不破美军的防线。日军干粮吃完了只得往回撤,行军的过程中病死、饿死者不计其数。回到营地后盘点人数,死伤三千人。而美军方面,据说只死伤八十人……

陆军不行,看海军的表现了。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塔萨法隆格海战,海军倒是没有吃亏,但是也没有打退美军。问题是美军占据了岛上的机场,有制空权,完全切断了岛上日军的补给。百武晴吉跟他那一万多鬼子兵饿的半死不活的。

日军大本营得知消息后,强令海军朝岛上日军投放补给,问题是事先没有计划,这急匆匆的怎么投补给?于是天才的日本人想到了用铁桶投放。把药品、弹药、粮食全部装到桶里,然后投放。让陆军马鹿去海里捞吧。

第一次、日军十艘舰艇扔了一千五百个铁桶补给,瓜岛日军只捡到了四百个不到,其余大部分都被美军击沉。

第二次、日军派了十一艘驱逐舰运送,船都还没有到达瓜岛,就被美军的空军与海军给打回去了。海军气的要骂娘!

第三次、十艘驱逐舰偷偷摸摸的丢了一千两百多个铁桶补给,岛上部队派人到海里捡了两百多个。这还不是最惨的,舰队返航时被美军潜艇部队发现,一通鱼雷伺候,一艘驱逐舰被击沉。连带舰长和水兵一百多人也游到岛上陪百武晴吉饿肚子去了。

日本是个穷国,每次这么白送人头也不是个事啊,于是海军方面便提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建议:咱撤吧!百武晴吉一听怒了,你们海军马鹿还有荣誉感吗?皇军哪有撤退的道理?继续打!

海军司令今村都要疯了,只得陪陆军继续疯一把,又帮着运了两个师团(第六和第五十一师团)投入瓜岛,准备再来一波总攻。问题是美军也不是木头桩子,也往岛上运了两个步兵师和大量物资,双方实力还是美军要强一等。并且美军高层人物,哈尔西和尼米兹也到了瓜岛视察。

至于最后大战的结果,不说了。总之百武晴吉是彻底死心了。日本海军调动了二十几艘驱逐舰去岛上接陆军,岛上的许多人极度虚弱,甚至连攀登驱逐舰上绳梯的力气都没有,只好由驱逐舰上的水兵连背带拽拉到舰上。海滩上还有数百名奄奄一息的重伤病员,无法接运他们上舰,只好给这些重伤员留下手榴弹,用以自尽。

据战后美军的统计,日军在瓜岛战役中阵亡者高达一万四千人以上,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九千余人,合计死亡近两万人,另外还有一千多人被俘。

此战后,十七军司令官百武晴吉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自己坦言,自己部队有五千多人战死,一万五千人饿死或病死。他在绝望中想要自杀,但被人阻止了。不过在二战后还是因为精神错乱而死,很明显,他是被岛上饿死人的惨像给逼疯了。

总的来说,日军会饿死一大半。主要原因就在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后勤,总觉得能一榔头敲死美军,结果每次都是以卵击石。逐次添加兵力后,导致变成了添油战术。每一次新登岛的部队都没有带够补给!后期实在饿晕了,又请求往岛上运补给。然而运了三次,一共是三千七百多桶补给,只捡到了七百桶左右。这对于岛上两万多名官兵来说,这点补给连填饱肚子也不够。所以日军的攻势经常会戛然而止,攻到一半就要休息,因为实在是太饿了,一次冲锋,攻不了那么远的路程。

另外,日本海军对护航也不够重视。据相关的统计,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潜艇共击沉盟国商船约九十万吨,而美军潜艇则击沉了日本约五百万吨以上!本来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实力就相差悬殊,在战损上也存在几倍的差距。可以说日本是活活被美军用物资给砸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日军侵华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日军侵华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日军侵华大-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株洲市茶陵县洣江乡荣华村与思聪乡深塘村边界。

日军于1944年6月进犯茶陵。攻陷茶陵城后,日军在茶陵犯下滔天罪行。8月27日,大-开始,至1945年2月26日日军撤离县城,为期近8个月,侵华日军在茶陵烧杀掳掠,奸0女,近3000名群众惨遭杀害。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缅怀日军侵茶大-死难同胞,教育青少年和干部群众,2004年9月,茶陵县人民政府在洣江乡荣华村与思聪乡深塘村边界东门塔500群众遇难地段修建了日军侵华大-死难同胞纪念碑。纪念碑碑高7.5米,四周环栏用汉白玉制作,用大理石制作了碑体。

日军侵华大-死难同胞纪念碑于2005年7月被茶陵县委宣传部公布为茶陵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1月被株洲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泰安侵华日军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泰安侵华日军司令部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侵华日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泰安市泰山区岱庙街道,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泰安侵华日军司令部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岱庙街道:岱庙街道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千年历史的岱庙座落其中,面积9.6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1个行政村,总人口 14.3万人,辖区内有6条市区主干道,三纵三横交通便利,一南一北两大公园,占地3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近年来,全街道 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魅力乡镇建设工作,以“改革、发展、稳定”总揽全局;以社区党 建为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