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时间在黑洞【汇编七篇】

放假几天欢乐的节日,是人们心中最美好、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聚集在一起,分享着快乐与感恩。下面小编带来时间在黑洞放假几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浏览

2767

文章

7

篇1:作为时间隧道的黑洞

全文共 179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已看到:黑洞畸变了其附近的空间路径。按照爱因斯坦的格言,空间与时间是混杂的,因此,在这种物体附近,时间也是被弯曲了的。据此,一些研究工作者曾建议用黑洞作为时间机器。

确实,若一太空人在飞往黑洞以前在她的飞船上放一只大钟,则一个船外的观测者(例如,在飞船附近的空间站上)在太空人接近于坍缩星的周边时,将发觉该钟走得慢下来。旁观者也会感觉到她运动得越来越慢;从未感觉到她达到了黑洞视界的边缘。最后,她将被看上去在时间上冻结了——发愣了,像鹿被汽车前灯“照瞎”了双眼,一动不动了。

但从太空人看来,这些事件的发生完全是另一种情景。飞船上的钟正常地走着。这样,无法阻止她很快地钻进黑洞深渊里去。她还可能察觉不到她穿越视界的时刻,但她将从那一点起被黑洞粘住。

假定,当她下降时,仍能观察到她上面的空间区域,看飞船外面的景色,倒霉的旅行者将看到所有的事物随时间而加速。未来的历史在她眼前一闪而过。但这种时间旅行是毫无

(较少的重物质)时继续沿直线路径前进,而那些穿越弯曲区域(有较多重物质)的天体将沿弯曲的轨迹前进。

现在再来看看黑洞对于其周围时空区域的影响。设想在弹簧床面上放置一块质量非常之大的圆石头代表这一超密的黑洞,自然,这将大大地影响床面,不仅其表面要弯曲下陷,还

意义的,她不能与宇宙的其余部分相互沟通;取而代之的是她本人及飞船的毁灭(除非她能及时掉转船头)。总之,虽然一个太空人能在黑洞的视界附近经受一种形式的时间旅行,但终将是一个悲惨的——因而是毫无意义的——探险。

将断裂。类似的情形将在宇宙中出现,若宇宙中某处存在有黑洞,则该处

的宇宙结构将被撕裂。这种时空结构的破裂叫做时空的奇异性或奇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逃逸出去。正如一个滚过弹簧床面的网球,将掉进由大圆石头造成的洞那样,一个经过黑洞近旁空间的物体也将被其陡峭的引力陷阱所捕获。而且,在黑洞的情形,将需要无穷大的能量才能挽救运气不佳的物体。

你能向黑洞靠得多近而不被它永远地抓住呢?答案是相当近。被黑洞吸入不能再返回的那一点叫做黑洞的视界,它是距黑洞中心一定距离叫做史瓦西半径的一个球壳。此半径的长短只与黑洞的质量有关。例如,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史瓦西半径不到 3 公里,只要离开其中心 3 公里以外,就没有危险,从黑洞旁边走过去不会被它抓住。

一旦你进入了视界,便逃脱不了被黑洞擒获的命运——你将一直下落到时空奇点所在处——黑洞的中心,不过几分之一秒的一瞬间,你就会被那里无穷大的引力弄得粉身碎骨。

我们已经说过,没有任何进入黑洞的东西能再逃离它,但科学家们却认为黑洞会缓慢地释放其能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在 1974 年证明黑洞有一个不为零的温度,比深空的温度要高一些。一切比其周围较温暖的物体都要释放出热量,黑洞也

不例外。一个典型的黑洞将在几百万万亿(1018)年内蒸发光(释放出它全部的能量)。黑洞释放能量有个恰当的名称:霍金辐射。

“黑洞”这个词是公众最熟悉的天文名称之一。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对黑洞的存在已无争议了。在一个较长时间里,黑洞只被认为是一个假想的物体和数学的构思,被看成是比大学生聪明的练习题稍多一点的东西。

但近年来,有了在空间存在着黑洞越来越多的证据。这些证明不是直接的——黑洞终究是看不见的——而是通过物质落进黑洞的视界后发出的辐射间接得知的。用这种方法探测黑洞,就好像通过观察火焰的影子,发现在篝火中燃烧着的炭块一样。

天文学家们几年前就猜测位于室女座星系团内,距离我们约 5000 多万光年的星系 M87①的中心有巨大黑洞。1994 年夏天,HST 获得了该星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的可靠证

据。空间望远镜上的广视场照相机摄取的照片表明在 M87 的中心附近有大量发光的气体以非常大的速度运动着。计算表明,具有这样大的运动速度的原因,是由于存在着一个被压缩在几千亿公里大小区域里的 20 亿倍太阳质量的致密物质。而如此巨大的物质密度强烈地表明 M87 的核心确实隐匿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许多理论工作者都认为银河系的中心也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但至今还未像 M87 那样获得较确凿的证据。科学家们希望 HST 能帮助解决这

①    1764 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C.Messier)编制的星云和星团的星表中的第 87 号天体。

一迷人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黑洞,宇宙监察和时间弯曲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引力的吸引使所有的物质受到拉力,这就使得时间会有一个终端,正像大爆炸的奇点被认为是时间的开始一样。对于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引力可以超过其它使物质相互分离的力,而最终不留情地导致坍缩。引力场然后可能会变得如此之强,使得光都不能够逃逸,并且时间膨胀也会达到这样一个极端,使得时间看上去像停滞了一样。这样的超密天体的极限就称为“黑洞”,它是根据所谓的“事件视界”而定义的。事件视界不是一个物理的表面,而是代表任何被拉进去的物体都不能够再出来的地方。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惠勒(John Wheeler)1967 年在纽约的一次学术会议期间创造了“黑洞”这个词来描述这样的单向行为。但是黑洞的概念早在十八世纪,在一个名叫米歇尔(JohnMitchell)的天文爱好者的作品中就可以找到。他根据当时流行的光的微粒说进行推理,认为光应该被引力所吸引。现在许多天文学家认为,黑洞存在于类星体和其它大的星系的核心部分。在某些有 X 射线辐射的双星系统中,据说也探测到了恒星质量的黑洞的存在,这是目前有关黑洞的最好的观测证据,虽然还没有一个黑洞被确凿地证认出来。毕竟黑洞是不能直接看到的,只能通过它对于其它物体的引力作用而间接地探测到。一个黑洞的事件视界从外表上看来并没有任何显著之处。一个倒楣的宇航员,也许会随着其它什么东西一起被吸进黑洞,然而他却看不到有任何特殊的事情发生;特别是,他自己的表仍然像往常一样地“滴答”走时。但是,一旦进入到事件视界以内,任何东西都不能够再逃逸出去(如果我们忽略量子力学效应的话)。并且这无法停止的引力会继续它的作用,把这个毫无觉察的宇航员拉向他自己的“局部大坍缩”点,也就是爱因斯坦方程的另一个讨厌的奇点,他头部和腿部的引力差异会把他整个人撕裂。

假定我们的太空人达姆,在事件视界外边与他的孪生兄弟迪姆分别,然后,比如说在他自己的表指向一点钟的时候,进入视界。进入视界之前,当这性命攸关的时刻迫近时,达姆每隔一秒钟给迪姆发出一个信号。达姆离视界越近,迪姆接收到的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就变得越长,当达姆到达视界时,这个间隔就变成无穷大。然后,从理论上讲,迪姆会目睹达姆在视界处永远停滞不前;达姆的表在迪姆看来决不会真正指到一点零分零秒,因为时间被引力无限地膨胀了:时间看上去已经停滞。达姆发出的光信号的强度,在迪姆看来也越来越弱而且越变越红,因为光波的波长在强大的引力的作用下被拉长了。这样,达姆就从迪姆的视野中消失而进入黑洞。值得注意的是,对外部观察者来说,位于黑洞中心的奇点,由于事件视界而被掩盖了,这个视界阻止任何光线从黑洞内部逃逸出来。

奇点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尽头。广义相对论方程中还有这样的解:太空人可以掉到黑洞里面,避开奇点而穿过一条小通道,再从一个“白洞”跑出来。“白洞”就是黑洞的时间倒转。这个特征是由于广义相对论是时间对称的理论:“白洞可能存在于另外一个宇宙,也可能存在于我们宇宙的另外一个部分。在后面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黑洞到遥远的星系去旅行。如果星系际旅行具有现实可能性的话,我们确实需要某种像黑洞那样的东西,”霍金这样说过。然而对太空人说来不幸的是,“像宇宙飞船飞临这样的最小的扰动,也会把黑洞和白洞之间的通道挤断。”白洞所描述的情形,在时间上正好跟黑洞相反,奇点的密度无穷大的物质会通过爆炸而出现,同时发出眩目的光辐射——就像在一个局部尺度上发生的大爆炸一样。随后,奇点会裸现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物理学家们通常觉得白洞是不现实的,会导致经不起推敲的、像霍金描述的那样的物理后果。为了处理白洞,彭罗斯引进了“宇宙监察”假说,这是一个没有理论根据的硬性规定,它一开始就禁止裸露的奇点在宇宙中出现。按照这一规定,所有的奇点都应当被事件视界所覆盖。这其实是为了排除时间对称可逆理论中令人讨厌的现象,而作出的人为假定的又一个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黑洞里的时间有意义吗?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迄今无法判断黑洞里的时间是否具有意义。据推断,黑洞巨大引力会导致时间流速减慢,而黑洞内部的时间可能会存在静止状态,但前提是这个黑洞足够大。

在普通人眼中,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是制衡万物的主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逃脱时间的掌控,当然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触碰到时间的衣角。

在物理学家眼中,或者说在宇宙基本法则的牵制下,时间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的“四维时空”理论,就明确指出时间是第四维度宇宙的物质,是可以触碰到的实物,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个可以左右一切事物的概念。

在三维宇宙中,时间也绝不是无法更改和影响的东西,比如最近沸沸扬扬的新闻主角,黑洞。黑洞是宇宙中质量最大的天体,它是由高质量恒星坍缩以后形成致密的黑色球体,然后在宇宙时空中造成巨大凹洞的现象。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黑洞的存在都是宇宙中的一个异类,因为它的质量能够将宇宙时空扭曲成巨大的坍缩口,就连光都没办法从中逃脱,因此科学家才把这种天体称之为“黑洞”,一样的道理,即便是人类眼中宇宙的恒定规律时间,来到黑洞面前也要改变自己的“姿态”。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间是存在于空间当中,可以伴随着速度和引力作出变化的物质,但是时间究竟是什么微观粒子构成的,目前科学界的争论还很大(甚至有科学家认为时间不存在)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将时间和速度引力的正比例关系描述的非常正确。

简单来讲,以不同速度进行移动的人,在各自的参照物内,时间差会有细微的不同,速度越大,时间差就越大,如果一个人以光速向地球外飞行,另外一个人静止不动,那么当光速飞行的人一天后回来,静止不动的人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了。

引力也是改变时间流速的重要因素,在巨大引力面前,时间也会发生明显的差异化,如果有朋友看过《星际穿越》这部电影的话,应该对此不感到陌生。

在电影中,主角乘坐飞船前往临近巨型黑洞“卡冈图雅”的行星上求援,结果出现意外在行星上耽误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等他们再回到黑洞引力外自己的飞船上时,曾经的伙伴已经成了老年人,因为在不同的引力作用下,他们之间时空的流速相差了几十年。

这看起来想起来都像是科幻的场景,在现实中却是非常真实可靠的科学理论,不光是爱因斯坦,包括众多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都坚信广义相对论对时间差的概述。

因此,在黑洞的周围,时间的流速会大不同于引力场外的空间,引力对时空的作用力不仅仅是能造成它的凹陷,还能改变它承载的一切事物,这也就是为什么黑洞能够吞噬光线,因为光线本来就是在时空中穿梭的光粒子,当时空弯曲以后,光也就走不了原来潇洒的步伐了,时间也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人都很想知道,如果黑洞周围的时间流速会减慢,那么黑洞内部甚至黑洞本身的时间流速是不是静止的呢?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在黑洞内部考察一番以后再回来,即便是外星人也不太可能,因此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数学计算来推演。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要引力足够大,那么时间缓慢甚至静止都是完全可能的,不过要想达到这个程度,目前宇宙中发现的黑洞,引力都还不够格,所以这个答案很简单,黑洞内部的时间的确会静止,前提是这个黑洞足够大。

伴随着人类第一张黑洞图像的公布,激发了不少人对星空的探索和关注,这对于科学文化事业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更重要的唤醒了我们人类本质的好奇心,对黑洞这样充满神秘色彩事物的探索,这才是比发现黑洞照片更具有意义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研究黑洞有助实现时间旅行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黑洞有助实现时间旅行

研究黑洞,不仅可以推动整个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还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物理学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为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提供一条可供探索的途径。此外,对于天文学和宇宙学来说,研究黑洞,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天体的演化规律,还能推动宇宙学的发展和创立“量子宇宙学”。

黑洞内部有一个能层,如果一个粒子落入能层,则会分裂成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粒子,其中的一个落入黑洞中心并携带负能,另一个则会携带正能飞出黑洞,逃之夭夭。有人根据此特性提出一个设想,在黑洞附近建立一座生态城市,每天,装载着城市垃圾的列车开到能层,将垃圾以特定的方向倾倒入黑洞中,而空车则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回到城市里,转变成电能供人们使用。此外,在黑洞内,时间和空间将会消失,这意味着有可能通过黑洞将我们现在的时间和空间连接到另外一个时间和空间,时间旅行有可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黑洞形成时释放的伽马射线暴似乎能实现“时间倒流”

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当一颗巨大的恒星坍缩成黑洞时,它将以超亮伽马射线爆发的形式发出“求救信号”。然而,科学家发现这些神秘的信号有一点特别:它们似乎已经意识到时间的“逆流”。

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伽马射线爆发具有逆转时间的能力。换句话说,这种明亮的光波可以向一个方向发射,然后以相反的顺序再次发射。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不确定是什么导致这些伽马射线信号具有逆转时间的能力,但与黑洞相关的物理学总是如此怪异,以至于一切皆有可能。

垂死恒星的最后景象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伽马射线爆发是人类探测到的最具能量的爆炸之一,亮度超过太阳的一百万倍。“伽马射线爆发是已知最亮的自然光源。它们产生的能量比任何其他能发光的物体都多。”查尔斯顿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乔恩·哈克拉指出。

当两颗中子星碰撞时,它们会在形成黑洞的过程中释放出短暂的伽马射线爆发。当恒星坍缩成黑洞时,超新星爆发会产生持续时间更长的伽马射线爆发。Hakkila指出,“两次伽马射线爆发的大部分能量是以脉冲的形式出现的。”

为了更好地观察剩余的微弱信号,哈基拉从数据中消除了最亮的主脉冲。结果表明,“每个脉冲实际上都伴随着几个子脉冲”。研究人员发现每个脉冲包含三个清晰的峰值。光强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科学家分析这些数据时,他们发现这些峰的结构看起来像镜子里的反射。第一个脉冲的第一部分出现在随后的脉冲中。

爆炸后的恒星残骸

当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宇航局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探测到的最亮的六次伽马射线爆发的数据时,该小组发现这些爆发显示了反时间的特征。换句话说,“它们的亮度波动有这种特征,就像它们可以随着时间倒流和逆转一样。”不管伽马射线爆发持续多久,它们都有这个特征。

就像你有三个灯开关,a、b和c。你按a、b和c的顺序打开灯,然后按c、b和a的顺序关灯。为了清楚地看到这个特征,研究人员截取了整个信号,首先“加长”它,然后从中间把它对折,就像把一张纸对折一样。结果表明,信号强度的增大和减小可以相互匹配,信号的开始和结束也是一致的。

伽马射线爆发代表黑洞的形成。只要它靠近黑洞,时间、空间和时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奇怪。”哈克拉说。尽管这些辐射风暴可能不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神秘,也可能不会“逆转时间”,但他不会轻易排除任何可能性。

然而,哈基拉指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冲击波穿过材料时的表现来解释这一现象。当一颗恒星爆炸时,随之而来的巨大冲击波将穿过物质,并按A、B和c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照亮物质。为了形成时光倒流的信号,冲击波必须以某种方式和相反的顺序再次照亮这些物质。

"我只能想到两种可能的方法。"阿基拉补充道。要么冲击波击中某种镜面反射面,导致冲击波向相反方向反射回来;要么是这些物质的分布非常特殊,用一般的物理知识根本说不通。阿基拉还说,理解这一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恒星的死亡过程。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伽马射线爆发的特殊规律可以用“时光倒流”来解释。我欣赏作者所做的巨大努力,但是他们的研究框架可能有一些缺陷。内华达大学高能天体物理学教授张兵说。

这种“返回时间”信号结构的基础是,研究人员假设每个伽马射线爆发“由几个明确定义的脉冲组成”,并且每个脉冲的形状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然而,这些脉冲的形状和性质可能比简单的数学公式复杂得多,因此研究人员发现的所谓“三峰脉冲”在实践中可能不存在。张兵教授指出:“也许他们的镜像假说是正确的,但仍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简而言之,我们离黑洞越近,情况就变得越神秘和诡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黑洞差点摧毁了时间

全文共 2347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从黑洞的概念提出以来,这个神秘的天体一直在挑战我们的想象力。黑洞最不可思议的特征是它们的“事件视界”——在这个边界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脱。物体可以从外部穿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但是进入黑洞后,它们不能再出去,也没有关于它们的信息。任何穿过黑洞视界的东西都是与外部宇宙完全隔离的。

多年来,黑洞的存在似乎威胁着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定律帮助我们区分过去和未来,从而定义了一个“时间箭头”——热力学时间箭头。为了理解黑洞是如何造成这种威胁的,我们需要讨论时间反演和熵之间的关系。

熵和时间箭头

根据观察,物理定律(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时间反演中是不变的。这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朋友给你看一段视频,其中一个钟摆在屏幕上从左向右摆动。你能告诉我视频是正常播放还是反向播放吗?很明显,你一定看到了钟摆反向摆动。如果物理定律在时间反演中没有变化,实际上就没有办法解释时间向前或向后的区别:在两种情况下,物理看起来是一样的。

然而,这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经验背道而驰。想象另一个视频:一堆陶瓷碎片从地板上飞下来,然后组装成桌子上的咖啡杯。这个视频是向前播放还是向后播放?大多数人会合理地认为它是在反向播放。如果物理定律在时间反演中没有变化,那么为什么这种直觉对我们如此明显?原因是,尽管物理定律允许这个奇怪的过程像视频中那样发生,但事实上咖啡杯是由许多碎片组成的,这意味着它不能自发地重新组装。

这个概念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正式确立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熵(S)不会随时间而减少(但会增加),它是任何孤立系统的一个具体量度。换句话说,熵的变化不能是负的:S ≥ 0。

当我们只知道系统的“宏观”(大规模)信息时,熵作为一个统计概念,可以衡量我们对系统潜在状态的理解的不足。这里的“状态”指的是构成整个系统的每个粒子的精确构型。例如,想象一个装满气体的盒子。虽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测量盒子里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但几乎不可能知道每个气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这就是所谓的“状态”,它们一起产生相同的温度和压力。熵包括我们对系统实际处于何种特定状态的无知。

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越多,熵越大。

熵不能随时间减少(但可以增加)的事实遵循了时间反演下的不变性和另一个称为“因果关系”的属性。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系统的任何状态都与过去或未来某个时间的状态完全一致——不多不少。例如,某个状态不能在将来某个时间变成两个状态,这两个状态也不能变成一个状态。

现在,想象一下当我们打开盒子,把气体放进一个大房间时会发生什么。如果气体流出盒子并充满房间,如上图左侧所示,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满足盒子中的每个初始状态演变成房间中唯一的最终状态的规则。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房间里的每一个粒子,我们会发现熵不会增加,因为每一个初始状态都会演化成一个单一的最终状态,但是我们无法追踪如此多的变量。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打开盒子后测量温度和压力,然后发现整个房间里有许多可能的气体状态与新的温度和压力一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丢失了关于粒子精确构型的信息,所以熵增加了。另一方面,如果房间里的气体流入盒子,如上图所示,房间里的大多数初始状态将无处可去——盒子里没有足够的状态。因此,熵不能减少!

热力学第二定律给我们一种“时间箭头”的感觉。虽然物理定律在时间上可以颠倒,但是熵的统计概念只允许我们定义时间是正的:时间朝着熵增加的方向流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咖啡杯自发重组的视频必须回放。

黑洞和熵

当气体被限制在盒子内(下方)并充满房间(上方)时的一组可能状态。每个正方形代表气体粒子的一种可能状态。顶部的集合比底部的大得多,因为当气体充满房间时,会有更多可能的状态。

那么,这和黑洞有什么关系?经典黑洞——存在于没有量子物理的世界中的那种——没有熵。物理学家雅各布·贝肯斯坦曾经说过,这些经典黑洞“没有头发”。这种可爱的说法意味着经典黑洞只有几个可测量的特征:质量(它有多大)、角动量(它旋转多快)和电荷(例如静电积累)。当一个物体落入黑洞时,它会影响这三个量,但除此之外,关于它的任何信息都会永远消失。

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如果黑洞没有熵,那么任何时候一个物体落入黑洞,它的熵将被有效地删除,这将降低宇宙的熵,从而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被违反,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破碎的咖啡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发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引入量子物理学。1974年,斯蒂芬·霍金指出,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属性,黑洞也有温度,这就是现在所说的霍金温度。这个温度的热力学定义把能量的变化和熵的变化联系起来,从而让霍金推测黑洞实际上有熵,这避免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事实上,随着黑洞的能量随着视界的表面积增加,黑洞的熵与其表面积成正比,即黑洞视界的表面积可以成为黑洞熵的量度。这个概念最初是由雅各布·贝肯斯坦提出的。

霍金发现的霍金温度的精确值使他能够计算出比例常数,从而获得了现在所谓的“贝肯斯坦-霍金公式”:

巧合的是,它们的首字母“BH”与黑洞的英文缩写相吻合。在公式中,SBH是黑洞的熵,A是黑洞的表面积,kB和P分别是玻尔兹曼常数和普朗克长度。这个公式后来在一个特定的黑洞理论中被物理学家安迪·斯特龙格、坎伦·瓦法和其他人的计算所验证。

最重要的是,正如我们所希望的,黑洞确实有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黑洞的大小来估计熵。在理解黑洞有熵之后,我们得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新形式,它不仅包括黑洞外的宇宙,还包括黑洞视界内的宇宙:熵之和。

绝不能减少。每当一个物体落入黑洞,黑洞外宇宙的熵源就会减少,但黑洞的表面积会增加,从而增加SBH,足以确保总熵不会减少。结果,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时间箭头得以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时间简史,时间黑洞速度之间的联系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时间其实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的流逝我们触摸不到,我们只看得到很长的时间堆积会让事物发生变化。《时间简史》里指出,宇宙大爆炸是时间的开始。

2

现代广义相对论说黑洞是宇宙中密度非常大的宇宙天体,电磁波进入黑洞都无法逃逸。《时间简史》里指出黑洞表面引力很强,时间会在此终止,即黑洞是时间的结束。

3

速度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理解的词,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光速即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达到光速时间会静止,超过光速我们也许会穿越时空。

4

《时间简史》说时间的流速不仅于速度有关还与高度有关。黑洞可以使光弯曲,而达到光速我们可能会穿越时空,即黑洞可能造成时空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