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代匾食是指【通用20篇】

小编本人很喜欢古香古色的地方,所以在广州大都市里有那么一面古城墙,小编是不忍错过的,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明代古城墙。

浏览

4297

文章

74

篇1:明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中国衰落是有原因的,那么,明代中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明代中国衰落的原因吧!

明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明代衰落的根本就是其政策跟不上地方民间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明代在维持封建小农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这是以抵制商品经济发展为巨大代价的.典型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维持了帝国百余年的稳定,但结果就是明代的整体架构都建立在四个字基础上,即"维持现状.

明朝衰退的原因是吏治的腐败。其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皇权。皇权高度集中只适合于高素质的皇帝。明朝中后期皇帝大都无能,致使宠宦宠臣弄权,但朝臣是无法对他们有效节制的,故使明朝吏治非常腐败。东林党人想拯救晚明,但其实党派之争也加速了明朝的覆灭。

在经济上,明朝对商业的控制是历代最森严的.洪武朝规定天下民分四户,商人最初在四户中没有任何归属,到永乐朝才被归为"杂户",其社会地位可见一般.古语云:士农工商,商居最末,是儒家思想重农抑商使然.

在政治上,自从洪武帝废了胡惟墉的宰相,从此再也没有设立这个职务,从而导致了皇权的绝对化。因为皇权的专权,导致了法律如同虚设,全以皇帝为主导,今天是这么个说法,明天又变了个样。这使得上上下下全部都乱了套,也使得官吏徇私枉法无人可管,造成为什么明朝反贪最严,却越反越贪的后果。而且因为皇权的绝对化,导致了宦官专权的出现。

在文化上,唐代的科举有进士,有明经,有特科。特别是特科,成就了不少千古名相,如贤良方正,如能言直谏,使天下才俊尽入毂中矣!而明朝却只有进士科,形式只限于以后遗臭天下“八股文”。其目的就是使天下士子无法自由发挥,不能妄议朝政。选拔出来的士大夫,只能成为皇帝本人的奴隶,沦为皇权的执行者,而不是社稷的建设者。这样选出来的国家栋梁,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朽木,没有什么可塑性,不懂得通变,就更加不懂得治国了。所以,纵观整个明朝,高居庙堂之上的没几个是贤能德才之辈,懂得治国的更是寥寥无几,而真正有才能的却不是在野就是不得重用,真是可悲可叹呀。偌大的国家就是找不到几个经纬治国之才,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治理好,怎么能不走向灭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明代祠堂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代祠堂在陆河县螺溪镇正大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祠堂。这个祠堂屋宇典雅,布局有序,直到现在,建筑仍然保存完整。这个祠堂的主人叫叶高标,曾在明朝崇祯年间担任朝廷要职,总理天下粮饷。他为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受到明王朝赏识并赐匾给予勉励。祠堂在建筑上融合了粤东民居、祠庙和宫殿等的建筑特点,颇具特色。祠堂内有一处正方形的天井,没有出水口,也不设涵道。每逢暴雨,祠堂外面洪水横流,而天井内却积水而不上溢。目前,祠堂已向游人开放,成为陆河一处人文旅游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明代崇祯石塔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崇祯石塔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崇祯石塔位于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大龙山三县尖,年代为明。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明代崇祯石塔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横乡: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北门,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距市中心15公里。全乡总面积48.98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8000余人。耕地总面积13000亩,山场面积48000亩,属浅山丘陵地区。 五横乡交通区位优越,15公里内可连接合安高速进出口,206国道,机场、港口、车站,乡内总(铺)凉(亭)公路,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明代麻仓土的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麻仓土,元代称为“御土”,明代称为“官土”。从元至明万历十一年,资源接近枯竭。元、明麻仓土鉴定要点:麻仓土的第一特征是有“糖点”。何为糖点?上等土烧制的瓷器洁白如玉。麻仓土由于需要粉粹,器物底有颗粒感,而高岭土为粉末状,颗粒感较弱。

元代和明代烧制瓷器的胎土配方是麻仓土加上瓷石的二元混合胎质,其烧制成功后的颜色是一种白胎中微带淡黄色的呈色。其中火石红明显。 清代瓷器的胎土配方是高岭土加上瓷石的二元混合胎质,其烧制成功后的颜色是一种纯粹的高白色。其中火石红聊无。 明代、清代这两种胎质烧成后的呈色的不同,也是明清两朝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淡村明代民居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淡村明代民居

淡村明代民居位于福建园街道淡村二里三巷28号。据村民陆秋友老人的《陆氏族谱》记载,明朝嘉靖年间,陆氏平原始祖陆大鄂迁居到南宁市淡村,万历年间在淡村始建此两进结构的砖瓦屋,后传其子陆一健、其孙陆万曜、曾孙陆树栋,至今已历经11代,历史超过400年。解放后,陆家第十二代仍聚居在此民居中。1980年后,因家族人口过多才慢慢分居出去。陆秋友介绍,此间祖屋在1938年和1944年曾两次被日本侵略军驻扎,而且是日军军官住所。日军驻扎时,曾用3匹军马拉过祖屋二进的顶梁柱,但顶梁柱纹丝不动,日本人恨得用马刀连劈几次柱子,但由于顶梁柱是非常结实的材料,马刀只在上面留下几个刀印,刀印至今仍清晰可见。在祖屋的外墙,有五六个明显补过的砖洞,都是日本人当年驻扎时打通的,目的在于打仗时方便逃走。日本人走后,族人重新将洞补好。在这座古建筑的头进大门左右侧的墙上,有南宁市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一次很大的洪水留下的白色的痕迹,历代族人都对其进行保护,作为历史的见证物。解放初期,解放军在帮助村民修补房屋时,有人主张将那道痕迹粉刷,但老人们都不同意。这座古建筑的头进大门门框的上方,有两个分别刻有“康”、“宁”篆体字的圆形木件镶在门框上。在二进大堂有一大块手工雕刻比较精致、作祭祖用的木质框栏,正中刻着“福禄”等字,都散发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该民居由于有人负责管理,至今仍保存得比较完好,属于南宁市现存年代最老的古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司法法制史考点之明代司法机关与制度

全文共 1685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统治阶级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是掌握立法、司法、行政最高权力的皇帝和参与立法的大臣的立法观点。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明代司法机关制度的相关司法法制考点知识。

明代刑法的基本内容

明代统治阶级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是掌握立法、司法、行政最高权力的皇帝和参与立法的大臣的立法观点。当然主要是朱元璋的思想,他不仅将大权集于一身,还以他个人的思想统一全国,立法思想与他的出身相关。他崇尚法家的君主专制主义、暴力镇压主义,主张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他的法制思想其实是以法家为主,儒家为辅,以严刑酷法为主,德礼教化为辅,法儒结合,刑礼并用。这是中国法制思想史上的一大变化,适应了极端专制统治的需要。

1.立法因时制宜

明代的皇帝从朱元璋开始到明神宗,都主张法律要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根据社会治安的实际需要确定刑罚的轻重。朱元璋对皇位继承人太孙朱允炆所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即虽然他本人把刑用重典作为一时的权宜,并要求子孙们适时而变,采用轻刑,但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专制政治的日趋腐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刑罚不断加重。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败亡,在于中央昏暗不明,软弱无力,各级官员作威作福,纲纪败坏,法纪无存。宋元以来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刺激,地主豪绅盘剥兼并,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均达到疯狂局面,只有采用重刑,威慑臣民,才能巩固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2.立法必须礼律结合

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颁行《大明律》时明确指出:“朕有天下,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刊著为令,行之已久。”明礼和定律相结合,从而治理天下,这是朱元璋一贯思想。他的继承者建文帝进一步宣传崇礼赦疑,礼重于刑的思想,其用意也是礼律结合,巧妙使用。这是从历代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的,独刑罚可以压服人,但不能使人心服,可以取一时之效,但并非长治久安之策。就是说,刑事镇压和德礼教化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明代的会审制度

(1)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2)朝审。始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此。

(3)大审。始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宪宗命司礼监(宦官二十四衙之首)一员在堂居中而坐,尚书各官列居左右,从此“九卿抑于内官之下”。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徒,《明史·刑法志》载:“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

相关阅读:

明代的地方司法机关

明朝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直隶州)县三级。沿宋制,省设提刑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有权判处徒刑及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报送中央刑部批准执行。府、县两级仍是知府、知州、知县实行行政司法合一体制,掌管狱讼事务。明代越诉受重惩。明朝还在各州县及乡设立“申明亭”,张贴榜文,申明教化,由民间德高望重的耆老受理当地民间纠纷,加以调处解决,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明代的中央司法机关

明清时期,中央司法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一改隋唐以来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体系。

(1)明代刑部增设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刑民案件,加强对地方司法控制;

(2)明代大理寺掌复核驳正,发现有“情词不明或失出入者”,驳回刑部改判,并再行复核。如此三改不当者,奏诸皇帝裁决。

(3)明代都察院掌纠察。主要是纠察百司,司法活动仅限于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案件,并无监督法律执行的原则。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

司法法制史考点之明代司法机关与制度

明朝的司法管辖制度

(1)明朝在交叉案件的管辖上,继承了唐律“以轻就重,以少就多,以后就先”的原则,同时又规定:“若词讼原告、被论在两处州县者,听原告就被论官司告理归结”,反映出明朝实行被告原则,减少推诿的立法意图。

(2)明朝实行军民分诉分辖制,凡军官、军人有犯,“与民不相干者”,一律“从本管军职衙门自行追问”。“在外军民词讼”有涉“叛逆机密重事”者,可允许“镇守总兵参将守备等官受理。”若军案与民相干者,由管军衙门与当地官府,“一体约问”。从中反映出明代军事审判程序的健全与管辖制度的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明代全国最大的内河造船厂是指哪里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全国最大的内河造船厂清江督造船厂在淮安府山阳、清河二县之间的运河沿岸,因为与淮水相邻,所以叫清江。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其总厂在现在淮安市中心有名的青江闸一带,下设有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大厂,分厂总共有八十个,厂区沿运河伸展,总长有23里,规模特别庞大。

朱棣与郑和相继去世以后,下西洋的行动终止,海船需求量大减,龙江宝船厂业务逐渐萎缩,取代其造船中心地位的,就是专造内河漕船的淮安清江督造船厂。在咸丰元年1851年,因为漕船需求量减少之外,黄淮又常常泛滥,阻断漕路,让造船物料不能按时送达,还有船政弊端丛生,清江造船厂逐步遭到裁撤。

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六下江南经过淮河时,所乘坐的“龙船”一般停泊在清江船厂属下的直隶厂码头,可见“龙恩”之眷顾。但是,这也挡不住一位叱咤中国造船业近四百年的“巨人”黯然退场的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明代监狱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监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洪洞明代监狱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古监狱。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一年(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北京名0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就囚于这里。当您踏进过厅,映入眼帘的一条狭窄的南北通道。通道两端各有东西对称的6间普通牢房,每间牢房门低窗小,占地只有4平方米,小土坑距地面不足1尺。据史载,狭小的牢内少则关五六人,多时关十几人。监狱最引人注目之处是死囚牢。牢门上方有一石刻的动物头像,传说它的名字叫狴犴,是龙王的第四个儿子,凶猛善搏,生平好讼。龙王派它镇守牢门,看管囚犯。古人常把它刻于牢门之上,因长得像老虎,所以俗称“虎头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明代雯峰书院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雯峰书院位于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为明代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号雯峰)于成化六年(1470年)所建,飞檐翘脊,高墙深院,占地5032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有读书号房56间,大小庭院三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有池有楼。建筑古朴典雅,山水楼轩相映,为明代江西有影响的书院之一。明代教育家、状元罗伦经常寓居于此,授课讲学,并撰有《雯峰书院记》。抗战时期,陈鹤琴率国立幼稚师范学校迁此办学。

江西抚州市

甘竹镇:甘竹镇地处广昌县北部,宋时为芦毛洲,盛产芦毛,形似甘蔗翠竹,故称“甘竹”,素有“盱源首镇”之称,是溯抚河源头而上的广昌县第一镇。全镇总面积114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141个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8371户,27870人,其中农业户7673户,26398人,非农业户698户,1472人,耕地面积23850亩,山地面积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02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明代平凉宝塔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平凉宝塔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平凉宝塔位于平凉市城区,建于明弘治年间,为七级八棱锥状体仿木楼阁式砖塔,高27.54米,底部直径12米。其第一层南面有拱形塔门,上嵌“大明”石匾。经上各层四面有门和龛。出檐部分为砖雕斗拱,有云头花卉,上复琉璃瓦件,各角有曾头凤铃。圆形尖顶,上有铁铸宝刹。塔内设木结构楼板、楼梯,可供登临。整个塔体雕工精巧,绿瓦黄墙,金碧辉煌。登塔远眺,城区景色尽收眼底,是平凉城区主要风景之一。196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双拥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史上宦官干政始于明代设立了东厂!东厂到底是什么机构?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东厂是个什么机构

东厂,即东缉事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衙署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了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一个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东厂建立的背景是怎样的?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朱棣也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他的心目中,宦官比较可靠,于是朱棣重用宦官,设立了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

对东厂的评价如何呢?

一进东厂的大堂,即可见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缇骑办案毋枉毋纵。可惜东厂在实际办案中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东厂差役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东厂建立初期客观上有反腐败的效果,极大地加强了皇权。但东厂更产生了极为恶劣的政治和历史影响。由于东厂向独裁者邀功或因其私利而为之,所以容易制造大量的冤假错案,以致于东厂在明代社会上的口碑极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牡丹亭是四大什么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精通古文诗词。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后因目睹官僚腐败,上表《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被贬官,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不久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这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明代皇帝明代宗是一个怎样的人?明代宗为什么没有被葬入十三陵?

全文共 3586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朝代,同时,明朝对皇帝的安葬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当时明朝有十三陵墓,明朝所有的皇帝都在这个陵墓里面,非常的雄伟壮观。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代宗,话说当时的明代宗的各个明英宗被蒙古俘虏后,明代宗下令颁布了一系列改变当时社会的做法,后来明代宗也是被活活的气死。更奇怪的是当时的明代宗死后没有葬入十三陵。这到底是为什么?一起来看看!

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皇帝简介,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对待,这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宪宗时尊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藩王的墓地。南明时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唯独第七任皇帝,朱祁钰为何没被葬入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唯独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却没被葬入十三陵。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明代宗和其哥哥明英宗之间的恩怨有关。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帝)之弟。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并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代宗朱祁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并成功地迫使瓦剌放回了英宗。

英宗被放回后,自然不甘心当大权旁落的太上皇。代宗为怕英宗复辟,故将其软禁,由此兄弟俩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在英宗朱祁镇心腹党羽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废景泰帝,杀了景泰年间的朝廷栋梁——兵部尚书于谦,重用了一批忠于朱祁镇的旧臣。

代宗病重期间,英宗不准太医帮他看病,令其病情日益严重,最后驾崩。至于他的死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重病而死,有的说是英宗命太监用白绫将其勒死,总之众说纷纭。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

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朱见深念代宗迎还英宗有功,恢复景泰年号,并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代宗还是没能进明十三陵,成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宣宗皇帝的次子。谈起景泰帝,大家不免想起任用于谦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等一些传奇经历,下面就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明代宗的一生。

朱祁钰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子朱高煦。宣德朝,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架亲征生擒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汉宫侍女吴氏,并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回京后,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宣宗皇帝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终于,吴氏珠胎暗接,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

宣德八年,宣德皇帝病重,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后张太后善待朱祁钰母子,托孤之后,一代帝王朱瞻基架鹤西去,由于时逢皇帝的大丧,无人顾及吴氏母子的身世,他们就这样被大家接受了。孙皇后也并没有食言,不久就封朱祁钰为成王,并为他们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们母子居住。本来成王母子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是土木堡的狼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先是成王奉命在御架亲征期间担任监国,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才两岁,国无长君,成王朱祁钰就被推上了前台,在孙太后的受意下成王继承了皇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浚为太子。

早在朱祁钰担任监国的时候,就爆发了关于“南迁”的争论,翰林院侍讲徐呈(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了南迁,并得到一些胆小的大臣的支持,但是由于祖宗的宗庙,陵寝都在北京,于谦当即否决了他的提议,并得到了朱祁钰的支持。朱祁钰非常欣赏于谦的能力与魄力,于谦也很欣赏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当机立断,两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产生了对对方的倾慕。紧接着发生的午门血案,更加深了两人的这种感情。英宗皇帝宠信宦官王振,搞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群臣的心中早已酝酿着一股洪流,终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群臣的怨气得以倾吐,众大臣跪在午门哭谏,要求成王惩治王振的党羽,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成王见状唯恐发生哗变,准备逃走,这时于谦站了出来,他拉住成王的衣袖,对成王解释大臣门并不是冲着成王来的,只要成王能够惩治王振的党羽,群臣愿意辅佐成王供图大业。于是,朱祁钰下令将宫内的两个王振的死党带出来,交给群臣,这两人也被群臣当场打死,由此可见王振积怨之深。

景泰帝即位之后,许多被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得以重归庙堂,吏治为之一新,同时在于谦的指挥之下,开始了京城保卫战的准备工作,通州的粮食被抢运进京,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防御工事都被加固,于谦还亲自遍练了新军,并放出了石亨参加战斗。同时景泰帝下明诏,各边守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这样,也先妄图利用英宗骗取明朝财物,城池的计划失败,于是气急败坏也先率领大批瓦剌骑兵铺天盖地向京城涌来。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的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瓦剌骑兵以沉重打击,也先不得已退回草原。风雨飘摇的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景泰朝的政治与正统朝相比应该说是比较清明的,但是景泰帝在处理英宗与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重大的错误,这也导致了他后来悲剧性的结局。景泰帝在座稳帝位之后,就犯了宋高宗的毛病,不愿迎接上皇回京,生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并因此与朝臣发生了一些龌龊之事。这时又是于谦站了出来,他保证上皇归来不会影响皇帝的位子,希望皇帝能遣使去迎接上皇,景泰帝终于被说服,但是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迎接。谁知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将上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景泰帝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即便如此在迎接的礼仪上,景泰帝也减了又减,将英宗迎回了北京,并软禁在南内。在处理英宗回归的问题上,景泰帝表现的心胸过于狭窄,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英宗回归之后,景泰帝派人严加看管,果然如于谦所说英宗的回归没有影响到景泰帝的帝位。但景泰帝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英宗的太子朱见浚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景泰帝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朝臣门不愿公开反对景泰帝,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景泰帝的亲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谁知,天背人愿,朱见济早夭,景泰帝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好在景泰帝还在壮年,子嗣的问题对他来讲还不用非常发愁。转眼已是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得了重病,建储的问题又成了热点问题被摆上了朝堂,可众大臣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有的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浚,有的主张立襄王,突然内宫传来景泰帝病体好转的消息,于是众大臣准备第二天上朝与景泰帝商议,但是景泰帝由于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着了,这一觉即改变了景泰帝的一生,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更改变了历史车轮的走向。群臣没有等到景泰帝,于是相约明天早朝再来,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景泰帝也于不久后去世,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于谦、王文被杀,明朝历史上景泰帝的统治时期就这样宣告结束。景泰帝支持于谦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重用正统朝被迫害的忠直大臣,挽狂澜于即倒,并对明朝战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但对待迎回英宗的问题上他显得过于小气,同时在太子问题上他又显得得寸进尺,最后景泰帝的一生以悲剧告终,他的功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明代一条街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一条街即延辉街,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祖氏石坊建于此。明代一条街自1984年至1987年修复。街面上共有商号店铺120余家。店铺的建筑风格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和样式,整街建筑有200多间,3万多平方米。现今,明代一条街是兴城市政府设立于此的“步行街”。徜徉在明代一条街上,你可感受到古朴典雅的浓郁气息,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来一趟兴城捎回几件特色产品,也是十分惬意的事情,明代一条街会满足您的旅游购物愿望。

地址:葫芦岛市兴城市延辉街

类型:特色街区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明代的福建籍陶瓷大师:何朝宗作品鉴定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陶瓷大师何朝宗,是福建德化窑瓷塑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工艺精湛,艺术性强,中外驰名。

何朝宗的作品,一直以来深受中外收藏家喜爱,但实际传世的却并不许多,当今号称是何氏真品的瓷塑,有不少是仿品。

那么,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应当如何鉴定呢?让德化陶瓷来为你解答。

何朝宗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艺术性,不是成熟的作品,决不轻易烧制,所以何朝宗的传世作品较少。他的作品以达摩、观音、罗汉等佛教人物居多,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特别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同时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何朝宗的作品,着意人物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柔媚流畅,圆劲有力,形神兼备,独具风格神韵。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佛,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是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也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此外,何朝宗所塑的瓷雕作品,摒弃了繁琐庸俗的彩绘手法,而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不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同时更注重刻划人物性格的完备,使人物显得格外慈祥、温柔、娴淑、善良和圣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常有一定的制式,何氏作品也不例外,要鉴别是否大师所造真品,就要熟悉何朝宗印鉴的制式。并且,真正是大师手笔的作品,由于至今已历经漫长时间,其作品印鉴常常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反而多可能是仿品,须小心对待。

而在胎釉和制法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一代明代德化瓷艺大师,创作作品的人物比例一贯都非常准确,人物面相基本都是丰腴圆润,神情生动鲜明,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

而仿品则在造型和神韵上很容易露出马脚,那些线条流转生硬,整体造型欠佳,人物仪态呆滞,观之韵味索然的作品,十有八九系仿品无疑。

结束语:何朝宗被誉为一代瓷圣,其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数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藏家的追求。但也正有不法造假者,抓住了有些藏家为了珍品不惜代价的心理,造出仿品以骗取高价,在面对古玩市场中,玲琅满目号称名贵的工艺作品时,我们需要小心谨慎,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你可能也喜欢:

美国快餐文化的历史起源

闽南人的生活习俗:早中晚一天三盅茶

“无卷不成宴”:崇武鱼卷历史故事

中原到底有多大,嵩山是中原中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耿村明代耿姓民居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广德县四合乡耿村。

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广德县四合乡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一世祖耿南保原为北宋陕西某地节度使,靖康之难后,举家护驾高宗南迁,择地居于此。也因其忠君护驾有功,宋明两朝,后世多人受朝廷封赠,入仕做官,颇具势力,子孙繁衍,成为当地豪门巨族。明清时号为“万丁之村”,而无一杂姓。

在绿树掩映,竹影摇曵之中,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楼房纵横交错,鳞次栉比;深巷高院红杏出头,兰桂飘香,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戈刘宅是村中保存较为集中且完整的2座。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2米至人行道外沿,南8米至居民小区及小竹林内,西5米至竹林内,北从刘宅向北延长9米至人行道外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孟庄明代民居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孟庄明代民居位于上蔡县邵店镇小楼村孟庄,建于明代,是一栋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小灰瓦覆顶,饰有人物、鸟兽、花卉、莲蓬等砖雕图案,正面二层和东、西山墙三层处各有一垂花门,精巧别致。

邵店镇:上蔡县无量乡位于上蔡县城西南12.5公里,地处上蔡、西平、遂平三县交界。全乡辖15个行政村,179个村民组,3.9万人,5.7万亩耕地。无量寺乡区位优越,地处三县交界,人员流动大,商品流通广,经济发展环境宽松;无量寺乡交通便利,南经无量寺至黄埠公路35公里直达驻马店市,西经重渠1 5公 里可达西平县域,京珠高速穿境而过,经西上公路可直上京珠高速,三条交通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德化陶瓷之明代“瓷圣”何朝宗作品赏析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德化陶瓷明代时期是发展最为鼎盛的,期间也培育了大量的德化陶瓷大师,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明代大师何朝宗。而他也有瓷圣的称号。你想要了解他吗?想要看看他到底厉害在哪里吗?本期的德化陶瓷带你去了解。

还想要了解》》德化瓷器图片欣赏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明,高28cm,底座径13.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明代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树一帜。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之手,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高超水平,是何朝宗传世塑像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福建德化窑瓷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何朝宗特别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他所创作的佛教人物瓷塑,如达摩渡海像、观音像等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使之具有超凡脱俗之轩昂气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聪明睿智,令常人仰之弥高。同时,又根据各种神只的不同特性,从现实生活中加以提炼,使之和蔼可亲但没有媚俗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明,高4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为着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表现出达摩飘洋过海传播佛法的高僧形象,是德化窑之佳作。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明,高39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瓷塑人物鹤发童颜,双眼微睁,面带慈祥笑容,身穿宽大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于洞石之上。其头微偏,两臂交叉扶于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洞石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凝视老人。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鹿与鹤的动静完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生气和情趣。通体施白釉。老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记。

何朝宗能够烧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塑作品,除与他的高超技巧有关外,也与德化窑使用的瓷土和烧制技术密切相关。首先,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常常呈现出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其次,从釉色上看,德化窑使用的胎釉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钾含量高,烧造时采用中性气氛,因此克服了白瓷纯净度不够的缺憾,其釉色更纯净,光照之下,尤为明亮。再次,瓷塑家充分掌握了瓷土烧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利用这种收缩度,使作品立体质感更加突出。

如意观音,现藏于重庆市中国三峡博物馆,高19.1厘米

坐岩达摩,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高33厘米

你可能也喜欢:

当代瓷坛的“德化十老”,个个“身手”不凡

中国十大名校简介,中国十大名校是那几所

荆楚凤图腾?荆楚文化图腾图片大全

快节奏的美国快餐饮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明代最浪荡的将军实际并非如此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浪荡将军

明代初期有一个行事很是浪荡的将军,仗着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所以整日寻花问柳,不务正业,但也就是因为这样,这才有了后来的明朝崛起,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人就是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所以的确是自己的亲侄子,那时候的朱元璋还没有成为皇帝,还在跟陈友谅争权,朱元璋派遣朱文正守洪都,后来一次因为外在的问题,所以朱元璋派兵前往支援。

陈友谅就想要趁着朱元璋兵力外调,所以趁机拿下洪都,再者,因为听说洪都的这位守城将军整日行为浪荡,寻花问柳,所以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很轻松地拿下洪都,之后便可以直接将朱元璋赶尽杀绝,成功成为霸主。

但是,事与愿违,洪都的城墙异常的坚硬,所以很久陈友谅都没有攻打下了,这一切都还是朱文正的功劳,后来朱元璋带兵返回,陈友谅不得不放弃,也就是因为朱文正,才保住了这座城池,所以关于朱文正浪荡的流言,就真假难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曾经风靡畅销的明代德化窑瓷器特点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说道瓷器那么大家肯定第一想到的应该是青花瓷,景泰蓝等比较出名的了。大家都知道德化陶瓷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的景德,和广州潮州齐名。德化经过千年的风霜洗礼造就了了独具特色的瓷,那么大家知道明代的德化窑瓷器有什么特点么?不知道的话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汉族民间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各种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一代宗师何朝宗,德化后所村人,他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刻意求工,一丝不苟,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他的瓷塑成就主要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雕塑如来观音,达摩等佛像人物,尤以观音作品称着,冠绝一时。何朝宗瓷塑观音特点是。体态丰盈,面庞俊美,神情慈祥静穆,衣纹深秀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乘,形神兼备,既保存着神秘奥妙的宗教色彩,又蕴含着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

泉州市文管会收藏的一尊何朝宗塑渡海观音,通高六十四厘米,面庞呈椭圆形,额缀一珠。头发盘髻,贯一如意,披巾罩首,衣裙裹体。胸前微露,一串珠饰,胸前衣褶作打结状。双手藏在袖里,作左拱势。底露一足,踏立莲花水波之上,另一足为水波淹没,作渡海状。神态如生,真是: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

在宋元白瓷的基础上,明代德化的汉族陶瓷工匠经过长期实践,大胆创新,烧制成功了独特风格的建白瓷器,其制作之精美,格调之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