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宗祠在哪里(汇集20篇)

浏览

1812

文章

644

篇1:何家湾何氏宗祠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何家湾何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湾何氏宗祠位于桂阳县鹿峰街道新城村何家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何家湾何氏宗祠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新城村:新城村(Xincheng Cun) 新城村的前身是新城大队,在1983年更名为新城村。位于桂阳县南部,东与正和镇解放村、官溪村相邻,西与本街道子龙村接壤,北与本街道牛巷口村、百花村毗邻,南与黄沙坪街道白树村接界,是城中村。辖双流、马鞍、黄家、何家、徐家、花马、枫木7个自然村。2011年末,全村428户,常住人口1480人。村域经济主要为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位于歙县霞坑镇,时代为清。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霞坑镇:霞坑镇位于县城东南,镇所在地大茂新村距县城30公里,东临梓里镇,西与北岸镇相邻,北与绩溪县接壤,南与昌溪乡、深渡镇毗连。辖20个村委会,一个镇直茶林场,152个村民小组,全镇6325户,总人口21354人,劳动力14121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4785人。霞坑镇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773公顷,森林覆盖率51.2 %,有耕地面积330.3 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坞杨氏宗祠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南坞杨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分内外祠堂两座。内祠堂位于村落中心,约建于明末清初,前后三进,包括砖雕门楼、前厅、中厅及后厅等,不设厢房。其中,中厅梁架制作较精良,山面缝砖雕梁架具有特色。外祠堂位于村口,建造时代稍晚于前者。前后三进,包括门厅、中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等。门厅前设三重檐木构门楼,具有江山一带特色。两翼带木构门廊各三间。门厅北向出戏台。其两侧厢房于平檐0歇山屋顶,此法为江山清代建筑中独见,颇具文物价值。正厅三开间,进深十一檩,梁架有精美雕刻、彩绘等。

除了木构建筑以外,宗祠外各有古井一。上述文物现保存状况较好。

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南坞村: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地处市区南面35公里处,与江西省广丰县、玉山两县相毗邻,总面积9641亩,辖24个村民小组,728户,2638个人口,古民居96幢。是江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名村。南坞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辈出,民风清纯向上。东周时期,唐叔虞后裔藏,字伯齐,号尚父,封杨侯,因以为姓。自此杨氏生生不息,洋洋大观。最显赫者三十九世杨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塆里陈氏前宗祠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塆里陈氏宗祠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

塆里陈氏前宗祠位于岩头镇塆里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0年,塆里陈氏前宗祠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塆里村:塆里村坐落于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中游,全村148户,总人口514人,是个瓜果飘香的特色村。以前由于土地贫瘠,又远离交通要道,百姓生活过得十分艰难。1989年,塆里村的几个村干部带头到福建学习葡萄引种与种植技术,引导村民走上种植水果致富的道路。2008年注册“塆里葡萄”商标,还成了永嘉县“ 杨梅专业村”和“枇杷专业村”。2012年,全村耕地160亩、山场22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店子张氏宗祠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店子张氏宗祠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店子张氏宗祠位于文登市张家产镇,年代为清。

2013年10月10日,店子张氏宗祠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产镇:" 张家产镇地处胶东半岛东端,东临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靠联合国人居奖得主――威海市,与文登市区毗邻,南接埠口港和石岛港,辖56个行政村,2.3万人口,面积82平方公里。是一个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生态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兴城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山东省卫生镇”、“威海文明镇”、“威海市平安镇”等荣誉称号。 张家产历史悠久,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坑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坑王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坑王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虽然历经五百多年,但这座古老的岭南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呈老态龙钟之势,它们依然耸立在中坑后辈们的面前,在尘世的风雨中,将一番似水流年娓娓道来。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

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又名中坑明德堂,始建于明代中晚期。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现存建筑是清代早期所遗留,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还是明代原物。

自清代重建至现在的历次维修,皆在其上留下各个时代的印迹,时代脉络清晰可辨,难得的是石牌坊上有“嘉庆十四年中秋”的题刻记载,是有绝对纪年的建筑物。整个宗祠就犹如一部砖石书写的建筑史册,甚为珍贵。

宗祠面阔五间,中庭宽阔,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加上后堂正脊上的龙凤灰塑纹,说明该村王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显赫的时期。

中坑村:中坑村位于石排镇的西部。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华侨、旅港澳乡亲6000多人。2006年村级集体收入696万元,村级集体资产8494多万元。共有工业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电子、轮胎、五金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坑村餐饮文化尤为特出,以石排琼荘酒楼为代表的烹鱼技巧更是出色,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至金氏宗祠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东至金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

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保护范围:东至公路,南至沟渠,西、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同保护范围,北至公路,西至滨河石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会宫张氏宗祠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会宫张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会宫张氏宗祠又名公茂堂,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419.8平方米,分前后二进,由戏台,前厅、后堂等部分组成。属全封闭抬梁式结构,封火墙到顶,两面坡屋面,拱棚卷起。前厅上层为一戏台建筑,天花及四壁均存有彩绘图案。门前有石质上马石1对。该宗祠是目前我县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内有戏台设施、外存上马石的古代建筑,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戏台内的与戏文相关的彩画、建筑构件上精致的雕刻,长江中下游地区少见,对研究古代建筑史、中国戏台艺术史、民俗史以及古代的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墙基四周外,东、南、西、北各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祝宅祝氏宗祠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祝宅祝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祝宅祝氏宗祠位于梅江镇祝宅村兰浦公路北侧,东、西、北三面环路,北距梅溪约80米,有卧龙桥一座,南隔石子路是长陵小学操场。1940年由上祝宅村广旺带头,众家族捐助筹建,占地面积1988平方米。七开间三进,共21间12厢。硬山顶,欧式门楼。现为长陵小学。门额上 书-“祝氏宗祠”,东西各开门,额上 书-分别为“光前裕后”、“源远流长”。

1940年由上祝宅村广旺带头,众家族众人捐助筹建,建国后设为区公所,1983年改为长陵小学,一直沿用至今。

因教师宿舍及办公的需要,分隔成许多办公室及房间,文革期间诸多精美牛腿雕刻人物面部被削。

前进:七间,通面阔28.45米,通进深7.75米。明间三柱七檩,六架梁带前单步,设平棋;次间四柱七檩,五架梁带前后单步梁,扁尺梁;稍间五柱七檩,穿斗式;尽间有梁,五柱七檩。前进均用彭形柱础,圆木柱。

中进:通进深8.65米,明间、次间、稍间均四柱九檩,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月梁造,每步架间都有鸱鱼状单步梁,檩条下均有出二跳丁头拱支撑;尽间五柱九檩,穿斗式。

后进:七间,用料较小,明间、次间、稍间均四柱七檩,尽间五柱落地,穿斗式。

各进间均有厢房连接,天井宽广。

整座建筑牛腿和雀替有108只,雕刻花草树木、人物鸟兽,雕刻技法娴熟,人物鸟兽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梅江镇: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38年置梅江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梅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1.6万。秀(山)松(桃)公路东通贵州省。乡府驻梅江。辖邑中、八幅、东团、新营、三岔、冷水塘、三角坡、关田、永兴、财塘、贵吉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酿酒、制茶、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军长征过摩尼何氏宗祠驻营地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摩尼何氏宗祠营地为叙永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长征过摩尼何氏宗祠驻营地位于摩尼镇,年代为1935,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12月18日,叙永县人民政府公布红军长征过摩尼何氏宗祠驻营地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摩尼镇: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金泥乡,1958年改公社,属古蔺县管辖,1983年划入叙永县管辖。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1公里。面积135.9平方公里,人口3万。321国道、川云路东线过境。辖摩尼、宝龙、东柴、金榜、银榜、田义、水菁、枧槽、炉坪、旗保、燕子、李红、红山、李田、双堡、联合、李园、联盟、半边山、永安、新塘、簸箩、洞河、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陈氏宗祠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陈氏宗祠为祁门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时代为明。

陈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坑口村: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公布了第一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闪里镇坑口村名列其中。 坑口村境内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清澈秀丽、宛若玉带的文闪河,呈“s”形飘逸而过,环境优美,生物 资源、人文资源丰富。该村是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百佳生态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市“百村千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水南许氏宗祠群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水南许氏宗祠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许氏自明代发族以后,在村中建成许氏十房、三房、五房、六房、二房、八房等宗祠共六座,另有一座莲舫公祠。

水南许氏宗祠群规模宏大,保存较完好,各房宗祠在选址、布局、用材、建筑上极为讲究,审美上浸染着“归隐林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011年1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溪街道: 福溪街道位于天台县城区南面,北与赤城街道一水相隔,东与三合镇接壤,西与始丰街道、南屏乡毗邻,南与临海市交界,104国道穿境而过。街道现辖40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将近42000人;位于街道西北面的水南村人口9000多人,是浙江省第二大自然村。街道总面积8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00多亩,山林面积77700多亩。街道工业园区集中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侯材骥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侯材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侯材骥故居位于县城东南方30公里处,依山傍水而建,属典型的湘南大户人家建筑,雕梁画栋,木格花窗,“叠梁式”构架体系,结构复杂而华美。整栋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米。一进三厅,分前厅、中厅、后厅,每厅有屏障天井相隔,左右设侧门相连,两厢房与整栋三厅呈“十”字形布局,厢房前均设有一眼两亩左右的鱼塘,朝向为座北朝南,正厅朝向高山亮。屋前有良田千余亩,攸洋河横贯其中,视野开阔。

侯材骥故居所在村,叫万田村,该村山青水奇,土地肥沃。既有夏天如冰的泉水井,又有恒温42°以上热水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宜居最理想的地方,对此,该村原有众多富丽的古村落古建筑,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攸洋桥,是安仁境内最古老的桥梁之一,约建于清嘉庆年间。该桥用青石砌成,单拱,长5米,宽3.5米,高4米左右。桥西头设有桥碑,碑长0.8米,宽0.8米,厚0.2米,青石制成,碑文为正楷字书。碑文大部分字已模糊不清,但“攸洋桥碑”、“嘉庆”等字清晰可辨。此桥至今完好。

桂林书院,是本县有名的古书院之一,就在本村的应学组境内。书院为砖木结构,分前后三进,左右各有厢房,中间有天井,正门两侧设有小门。据考证,该书院建于清代中期。清诰封资政大夫福建候补道侯材骥曾在此教过书。1928年湘南暴-动后期,曾在此书院设立过区苏维埃政府。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侯材骥调任福州知府,后继任漳州知府,深得闽浙总督卞宝第、谭忠麟的器重。后因抗法理政有功,民众口碑上佳,清廷委加盐运使衔,以道台补用。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过度劳累,体力透支,积痨成疾,英年早逝,享年57岁。他的去世,闽人多为哀悼,台人更是悲切,三子扶棂回乡,归葬于龙海镇万田村新湾组高山亮北坡。

《湖南拔贡志》载:侯材骥,诰授中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钦加盐运使衔,福建候补道。历任台湾、福州、漳州等知府,两科文闱内监试,后人还追认他为:“抗法民族英雄”。

侯材骥墓,有墓围、墓碑和石柱。现存一块墓碑长1.7米,宽0.7米,厚0.2米。两根方形石柱高2米。墓围直径3.5米。碑和石柱上的字均为正楷阴刻。墓碑:“诰授资政大夫福建补同”。东面石柱:“熊耳棲神”;西面石柱:“龙湖流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历代王朝都实行了有效统治和管辖,与大陆血脉相连,同文同祖,不可分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关系。”为纪念侯材骥抗法入侵及发展台湾教育的丰功伟绩,2001年,安仁县人民政府将其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故居、侯氏宗祠、侯材骥墓列为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诗语

侯材骥,号仙舫,安仁县龙海镇人,生于清道光年间。其父侯振焕,是一个优廪生,博学善文,授徒训子,享有盛名。子三人,材骥居长;次材骅,监生;材骧,庠生。材骥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考取拔贡生;同治元年(1862年),在顺天乡试考取举人。奉派在户部任主事,做了二十年京官。光绪八年(1882年),清廷放他在任台湾知府。适值法军侵犯,攻陷基隆,军情紧迫,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辛氏大宗祠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辛氏宗祠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辛氏大宗祠位于龙湖区鸥汀街道鸥上居委永兴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0年3月22日,辛氏大宗祠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鸥上社区:鸥上社区简介 鸥上社区地处韩江支流处,北靠万吉工业区,南邻汕樟北路,东与韩江支流新津河相接,西与鸥下社区相接。社区面积1.05平方公里,是鸥汀街道人口最多社区的居委,总人口8888人。社区设党总支部、分支部7个,党员182名,居民小组7个,总户数2016人。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居民安居乐业。2009年,社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傅家宗祠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傅家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宗祠位于潮安区彩塘镇东寨(傅厝),时代为清。

2016年,傅家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彩塘镇:彩塘镇地处韩江下游平原地带,毗邻潮安县城,潮汕公路、广梅汕铁路贯穿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0.06万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外贸出口2200万美元,工商税收2982.4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4305元。 彩塘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舞龙、舞狮、弦乐、灯谜是彩塘著名的民间文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溪北张大宗祠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溪北张大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溪北张大宗祠位于义乌市苏溪镇溪北村168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1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1.08.27义政发【2011】64号。

溪北村:溪北村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505户,总人口1215人,耕地面积732亩,村级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外来人口集中,近几年由于党和政府对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开放和支持,农村建起了篮球场、农民健身体育场.....*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安吉朱氏宗祠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安吉朱宗祠为安吉县文物保护单位。

安吉朱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昌硕街道双一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5年9月,安吉朱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一村:1、村综合服务中心。村投资300多万元建造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栋三层的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三层店面房全部出租,这样为我村集体收入增加10多万元,壮大了集体收入。2、老年活动中心。为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村投资50多万元新建利民新村老年活动中心,该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修建中心村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馆、棋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岸门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岸门刘氏宗祠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岸门刘氏宗祠位于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南山刘自然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墙基为基点,向外延伸2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四周延伸2米。

刘街社区:刘街社区位于梅街镇东边,九华山脚下,是典型山区农村,是傩戏的发源地、-的故乡、白洋河的源头。这里的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刘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无霜期227天,年平均日照197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50毫升。土质多为沙壤土,水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较好的苗木、茶叶生产基地。国土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港头叶氏宗祠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港头叶氏宗祠为福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港头叶氏宗祠位于港头镇后叶村,年代为明代。

1988年,港头叶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叶村:一、行政隶属与交通情况:后叶村系福清市港头镇的一个中等行政村。位于福清市东南部距城关30公里。东与陈库行政村相距3公里,西临兴化湾海,南与玉坂行政村毗邻,北与占阳行政村接壤。村落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辖一个自然村(南林村),758户,2546人,有党员32名;村“两委”成员 6人,两委后备干部2名。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程氏宗祠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程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宗祠是一个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用以宗族内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动的空间,它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统和文化。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释义为“惇厚诚实、相敬和睦”,“惇睦”二字,即是程氏祖先对族内子孙后代的期许,也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是当时瑶里程姓人家的活动空间,他们在这里祭祖先、议事、审断、举行婚丧嫁娶仪式,他们将之视为神圣之地,敬畏、信仰它。

瑶里程氏以唐代开国元勋、瓦岗寨英雄程咬金为始祖。每年冬至和清明节,族人都在这里祭祀他们的先祖,其中尤以冬至节祭礼最隆重。立于程氏宗祠之中往日的祭祀场面仿佛历历在目——跪拜、上香、祭酒、奉食、进汤。“子孙入祠堂,当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嘻笑、对语、疾步。”意为晚辈进入祠堂时衣着要整齐,不能在里面嬉笑、说话,走路的步速要慢。当然,不是人人都能亲历这个神圣的场合,宗族在选择参加祭祀的人时也是很有讲究的——必须是秀才以上的族人,靠钱买得学历的族人也允许参加,凡没有读过书的“白生”只能在年老时才能参加。于这庄严而神圣的祭祀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古代人对与祖先的敬畏,对伦理的尊重;通过对祭祀人的限制,还宣扬了长幼有序、鼓励读书的思想。

无论何时鼓励读书总是不落伍的教化。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对谕广训》中对祠堂的功能有这样的说明:“立家庙以蔫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家庙即祠堂,它的首要功能就是祭祀祖;设家塾、置义田、修族谱也都是宗族的任务。

在瑶里,宗族的私塾学堂大多就设在祠堂里或附属在祠堂旁,比如这座祠堂的旁边就是程家的私塾学堂。虽说如今早已听不见朗朗书声,但是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孩童们束冠礼学,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背诵唐诗宋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海不复会”;几个学生顽皮,伏案偷偷逗蟋蟀,先生停下步子、睁眼,恰巧抓了现行,戒尺敲过一个一个稚嫩的手板,先生说,“看你还调皮!”。在对于古代私塾的猜想里,似乎总有李白的诗句被摇头晃脑的读出来,也总有一两个学生在先生的戒尺下重复一句又一句的“下次不敢了”。

不知是否应了“惇睦”二字,程氏宗祠曾经还流传着一段佳话。开国元帅陈毅来到瑶里亲自指导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当时曾在这里召开过抗日动员大会。会上,陈毅与他在国民党的胞兄陈孟熙上校握手言和,并且说:“我与哥哥,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过去打了多年的仗,俗话说‘家不和外人欺’,现在日本鬼子打我们,因此,兄弟之间要团结,国共两党之间也要殊途同归,共同抗日,枪口一致对外”。

在古代祭祖先、猜灯谜、发粮饼、唱大戏,除不肖子孙外,从老到幼参与其中。如今去程氏祠堂,一定要去戏台上看一看戏才不枉此行。

戏台一般都设在门屋后,隔着天井面对享堂,为的是大家可以看到。程氏祠堂大门内的后面就是一个被称作“万年台”的戏台,这两侧高台的中部置有左右伸缩的戏台台板,演戏时伸出台板,不演戏时收回台板,伸缩自如,可惜台板在文革时被拆除了。好在,时至今日这里的戏台上依旧会响起咿咿呀呀的对白,所以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去瑶里、去程氏宗祠听一听戏的雅致。如果在家里对着电视机让你觉得有些冷漠,而去电影院看电影又未免太浮躁;如果你怀念儿时远远眺望的戏台,朴素无华的舞台表演,那么,就来程氏祠堂听一听戏吧。

景点位置

江西景德镇瑶里镇

瑶里镇:瑶里位于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距景德镇市区59公里。瑶里,古名窑里,旧属浮梁县锦绣乡新正都。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20世纪初,窑里三改名为瑶里。1994年8月24日撤乡置镇,2001年4月2日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9日,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8月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