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298

文章

2

篇1:明治维新最大功臣是谁?明治维新为什么能成功?

全文共 2827 字

+ 加入清单

1868年日本正式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也正是通过明治维新使日本加速现代化,政府进行改革、大力发展教育最后跻身强国之列。中国也进行了将近30年的洋务运动,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那明治维新的最大功臣到底是谁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在明治维新中的关键人物。日本展开明治维新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经历了很多反对和德川幕府的阻挠,只是最后下克上的方式逼得上层只能妥协。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比清朝更为封闭和落后,德川幕府的彻底闭关锁国让当时的日本人极为愚昧,甚至连清朝要去通商都极为困难;但是欧美国家的大炮惊醒了日本人,但是由于当时的日本实在是资源匮乏、领土狭小、人民瘦弱不堪,所以当时的欧美国家,连殖民的兴趣都没有。

后来发现日本的金银极为廉价,通过价格杠杆,欧美国家用廉价的商品轻松就赚取了极多的金银;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愚昧的,总会有一些有志之士觉醒,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等来了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天皇之一——明治天皇,最终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变强的道路。

现在盘点在日本走上变法路上的八大功臣:

TOP、8 德川庆喜

德川庆喜是日本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但德川庆喜并不同于其他盲目“闭关锁国”的将军。德川庆喜任将军后,在法国公使罗什的建议和援助下,吸取欧式制度进行幕政改革,设想建立一个以德川氏为中心的统一权力结构。1866年底,一直支持公武合体,反对倒幕的孝明天皇暴毙,更使德川庆喜维护幕府政权合法性的美梦幻灭。1867年6月,土佐藩主张幕府大政奉还,并发动倒幕运动,德川幕府战事失利,但是在拥有近四分之一的德川庆喜,却选择了还政于天皇;如果德川庆喜负隅顽抗的话,日本“明治维新”至少要晚很多年,说不定还会中途夭折。

TOP、7 木户孝允

木户孝允本名桂小五郎;长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荫为兄,从斋藤弥九郎学习剑术,向江川英龙学习西方军事学。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

TOP、6 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出生于萨摩藩;1854年成为开明派藩主岛津齐彬的亲信扈从,随其住江户,参与藩政,并为尊王攘夷运动奔走,后被流放,直到1864年被召回藩,在京都掌握藩的陆海军实权。同年参与镇压尊王攘夷派的第一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后积极投身倒幕运动。

1868年,与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在同年的戊辰战争中任大总督参谋,指挥讨幕联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他在倒幕维新运动和戊辰战争中的功勋,受封最厚。1872年任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在此前后,参与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资产阶级改革。他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

TOP、5 吉田松阴

吉田松阴出生于长州藩萩城松本村,日本开国之后,他无限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机,力倡“尊王攘夷”、防御外侮。后得藩主允许,兴办松下村塾,传授兵法,宣讲尊王攘夷主张,培养了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倒幕维新领导人。1858年《安政条约》签订后,进而号召武力讨伐幕府,并制定刺杀幕府老中的计划。

他寄希望于藩吏、公卿组织武装行动,终归失败,再次入狱。在狱中提出“草莽崛起论”,转而主张依靠“豪农豪商”、浪人和下级武士,利用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武力推翻幕府,为倒幕运动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在井伊直弼为镇压尊王攘夷派志士而制造的“安政大狱”事件中,吉田松阴于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户,11月21日被处死。著作有《讲孟余话》、《幽囚录》、《留魂录》。

TOP、4 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曾在千叶周作门下学学习“北辰一刀流”剑术,同时学习炮术。此时美国的马休·佩里到日本要求开国,史称“黑船来航”。受事的刺激,与水户攘夷论者交往。立志于振兴海军和海外贸易,与近藤长次郎等结交。1858年在土佐学习洋式炮术。1862年因反对土佐藩的政策而脱藩。同年谋刺从美国学习海军军事归国的幕府开明派重臣胜海舟,被胜海舟的见解所倾倒。

后经过胜海舟介绍,结识西乡隆盛,于1863年在长崎龟山创建“龟山社中”。1864年随同胜海舟调停美、英、荷、法四国炮轰长州藩下关事件。第二次征伐长州时更为活跃,曾指挥长州藩的海军。脱藩之罪被赦免后回土佐藩,改组“社中”,成立附属于藩的海援队,自任队长。

在此期间坂本龙马又提出“船中八策”,设想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的国家政权体制。经过他的努力 ,通过后藤象二郎说服藩主山内丰信,促其劝告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德川庆喜根据船中八策下达“大政奉还”指令,明治维新开始。后来坂本龙马在京都与同藩倒幕派人士、陆援队队长中冈慎太郎商谈时,在京都酱油商近江屋遇刺身亡。

TOP、3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出身德川幕府末期长州藩士。1853年,伊藤博文寄宿于寺院,后入松下村塾,受教于改革派下级武士的领导人吉田松阴门下,深受吉田器重。1862年,伊藤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十几名志士,潜入品川御殿山新建的英国公使馆周围,沉醉于攘夷的狂热之中。

明治维新之后,伊藤博文曾经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海战获胜后,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韩国统监,并于1907年迫使大韩帝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大韩帝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

纵观伊藤博文一生,其东亚政策的核心放在朝鲜上。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在哈尔滨受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而身亡,终年68岁,死后日本政府为其举行国葬。伊藤博文的不朽功业是建立了一种有生命力的立宪制度,使日本人能够有秩序的进行政治和平演变,民众得到日益扩大的参政机会。因为被认为是明治宪法之父。

TOP、2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生于日本萨摩藩,原为武士,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为了改革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他最后被民权志士刺杀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大久保虽然死去,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伊藤博文等人继续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三大政策,终使日本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而束缚日本多年的不平等条约也于1911年全部废除。

TOP、1 岛津齐彬

岛津齐彬是萨摩藩第十一代藩主、岛津氏第二十八代当主,同时也是幕末四贤侯之一,1851年继位,他运用从外国学来的知识,采用西式练兵方法,生产新式武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船坞,下水了轮船,成立了法国式的骑兵,开创了海军,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其热衷西洋科学,放眼世界,是带领萨摩藩执行富国强兵政策,最终在幕末崛起的领袖人物,并培养出了诸如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一大批后来在日本发动明治维新的俊才,可以说,明治维新时期一大半的人才,都是岛津家族培养出来的,而且如果没有岛津家提供保护,很多日本改革的前驱早就被德川幕府给杀了,说岛津齐彬是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功臣毫不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明治维新最大功臣是谁 获得了什么奖励

全文共 2792 字

+ 加入清单

1868年的11月份,西乡隆盛正带兵展开推翻幕府政权的戊辰战争,在平定了东北区域的参与势力之后,认为已经完成了推翻幕府政权的他决定告老还乡。而此时的日本朝政,刚刚建立起以岩仓具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等维新派为核心的政府机构。应该说,此时正是攫取革命红利,享受政治成果的时候,可西乡却执意回乡泡温泉了,拒绝在政府做官。

一、第三次退隐

1,西乡与大村益次郎不和

在对江户城外的幕军进行围剿时,作为讨幕军参谋的西乡,主张和平方式解决,最大程度避免流血牺牲,自己人相互残杀。

但掌握军政大权的大村益次郎,主张集中兵力,迅速消灭残余势力,以绝后患。

两人相持不下,最终大村益次郎一派胜出,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流血战法。这令西乡大失所望。

纵观其一生战役,多数都是以宽大处理敌人和战俘,避免流血牺牲的方式,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2,推翻了幕府,多年以来,追寻的先主齐彬的遗志,已经完成。

3,性格使然,对如何运作新政府,自己心余力绌,多少有些迷茫。

别说是一个国家,即使是一个萨摩藩中,也不是西乡说了算。

事实上,西乡的特长是声望,典型的武士代表。但现实中,他所处的位置和理政的能力,在矛盾重重的行政机构中,远远不是大久保利通那样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加上身体有丝虫病,不断增胖,自己健康也令他苦恼不堪。索性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自己回家抱孩子,泡温泉,打猎、读书、交友,是人生快意的另一面。

1869年的西乡,不仅辞去了明治政府的一切工作,连萨摩藩给予的藩职,也一并辞去,自己要赤裸裸地当个乡野居士。

二、明治维新首功

当年6月,明治政府对全国维新功臣进行奖励,西乡隆盛作为缔结萨长联盟、出兵武装倒幕,坚持“辞官纳地”、清楚残余叛乱的巨功之士,被授予政府永世2000石的赏典。

同为“维新三杰”的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均为1800石,大村益次郎为1500石,岩仓具视为1000石。

石,是一种计量大米的俸禄单位。

3个月后,明治天皇颁布诏书,西乡隆盛又被授予正三位的官位,大久保和木户,以及萨摩藩的藩主忠义,仅为从三位。

如此褒奖,证明了西乡隆盛在明治维新中的首功,贡献最大,出力最多,无人争锋。

然而,此时的西乡一点不激动,相反,他拒绝接受政府的奖励,尤其是,自己的官位比藩主的还要高,他坚决不受。

时代认可和呼唤西乡,但他自己却踟蹰不前,这是西乡性格的局限性。

人都有乘风破浪的顺意时刻,也都有自己无法畅游的龃龉境地,但识时务者为俊杰,顺时代潮流而动者,大抵不会错到哪里。

西乡在新旧日本的交替时刻,急流勇退,虽然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但一再拒绝新时代的召唤,也使他坐失人生巅峰的良机。

事实上,此时筚路蓝缕的新政府刚刚上路,正需要功臣英才贡献才智,驾明治马车开上文明未来的通衢大道,但西乡自我限定了。

事实证明,革命成功后的巨功之人,不是随随便便可以隐居的。

一方面是时代需要他的继续贡献,另一方面是时代担心他的负面影响,所谓尾大不掉,功高震主。

萨摩藩,战前最强势,战中最出力,战后毫无疑问,成为最不可撼动的地方诸侯。

而明治新政府,要的不是幕府第二,而是天皇实质大权在握的一统天下的日本,明治政府,不需要藩国,不需要西乡坐拥地方割据,需要的是他维护国家的统一。

新政府此时并无一个军队,军队都在各藩,尤其萨摩藩,想想就令新政府的那帮人,寝食不安。

虽然西乡作为乡野隐士,无意割据,但他的存在本身就自带流量,本身就是一个隐患。

西乡是首功之臣,他的出路只有一个:出仕新政府。

三、复出后的三件大事

西乡退隐后,虽然新政府的大臣三条实美等人,零零星星多次来请,但西乡仍拒绝出仕。

1870年11月,西乡隆盛的胞弟西乡从道,从欧洲考察归来,依政府指示,先行一步回家见哥哥,劝他出仕政府。

这个弟弟以三寸不烂之舌,情理兼备,放眼四海,说日本维新其实中途过半,实则百废待兴,新政府岌岌可危,远远没有达到齐彬先主所说的富国强兵的遗愿。

尤其是,国家连个正式军队都没有,内忧外患夹击下,日本维新可能随时破产。

搬出西乡的忠魂,终于戳到他的痛点。

12月,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山县有朋等人,也来到鹿儿岛,先与萨摩藩的国父久光商议,请西乡出山,久光同意后,一行人又到西乡住所亲自请。

岩仓具视以天皇敕使名义,请西乡出山,西乡无路可退,只好同意。

1871年的正月初三,西乡从鹿儿岛赴京。

路上,他到长州藩木户孝允那里,请他一并出仕,到土佐藩板垣退助家,也请他一并出仕。

西乡从道说得一点不夸张,此时的日本,维新半道,前途渺茫,实质性改革未有铺开,200多藩仍然处于割据状态,国家军队、财政,新政府一点都玩不转。

这一切,都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进行真刀真枪地实施落地,这不啻于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西乡出仕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立国家的军队——“御亲兵”,这事必须,也只有西乡能干成。

之前的幕府军队,打仗时,都是从各藩按比例出兵,统一归幕府调动,打完仗,又各回各家。

包括明治维新后,东京的戍卫任务,都是由几个强藩轮番派兵承担重任。

西乡作为雄藩领军人物,他不出兵改革,国家军改就无法落地。

正月出山,二月抵京,当月,西乡就策划成立了御亲兵。

御亲兵,字面上理解,就是归属于天皇统领的国家军队,即皇军,这个名字在二战中经常提及,它的源头,就是始于现下西乡的改革。

2月13日(新历的4月2日),由萨摩藩、土佐藩和长州藩,各出三两千兵员,组成了第一支归属天皇的“御亲兵”,其人数在6000以上,8000以下,号称1万御亲兵。

与之相配套,在东山和西海两道,同时设立了驻防军队的镇台。这就是二战中师团的前身。

后来,镇台越来越多,全国平民征兵也开始推广,日本皇军才真正发展起来。这一切,都是西乡隆盛起了个头。

西乡隆盛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改革官制,新政府的官僚太重,大规模削减参议,几个主要的藩中,只能由1人成为政府的阁员,即参议。

第三件事,最关键,就是废藩置县。

废除全国260多个藩国,领土归国家所有,大名改为华族,实施全国统一管理的府道县行政模式,而不是司法、经济、军队都独立各藩的幕府模式。

这使日本真正走出幕府时代,实现了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废藩置县,对西乡来说,不啻于自断手腕的最狠一刀,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效忠的萨摩藩,也从此不复存在。

但为了实现日本的统一,他说服其他藩国诸侯,果断实施了此政。时间是西乡出山的当年,即旧历的1871年(明治4年)7月14日。

从西乡的三个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看出,他对新日本的成立,是抱着纯粹的理想,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

然而,并非天下所有人都能在改革中不夹私货,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壮士断腕。

西乡的改革,触碰了雄藩守旧派的利益,萨摩藩的久光,再次恨他恨得牙根痒痒,列了他14条数典忘祖的罪证,不惜当着新政府高官的面,大骂西乡不忠。

西乡尴尬了,上对得起天皇和维新后的日本政府,下面却对不住藩国诸侯。

他辞官回乡请罪。

然而,他的麻烦,才是冰山一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