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熹宗朱由校的木工作品(实用八篇)

浏览

4035

文章

8

篇1:朱由校为什么被称之为木匠皇帝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明朝的皇帝朱由校,大家都知道,这个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短命啊,只活到了23岁就直接去世了。最重要的是,这个皇帝竟然被称之为“木工皇帝”。往年的皇帝一般都是有一些别专长,比如说但是至于这个称号的由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喜爱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朱由校为什么被称之为木匠皇帝

爱到深处,自然有炉火纯青者,比如喜欢书画的宋徽宗,就闯出了名堂,成为了古代有名的书画家,而明朝第十五位君主朱由校却也被安上了“木匠皇帝”的头衔。

明熹宗朱由校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为他几乎没受过教育。对于一个近于文盲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就也要算作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过对于皇后和弟弟他还是很是性任的或许正是因为朱由校对皇后与弟弟朱由检所取的自始至终的绝对保护和充分信任的态度,大明朝才没有早早的就在他手里就玩完,而是依然延续了17年才轰然崩塌。

2、朱由校介绍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男,汉族,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上最高明的木匠皇帝并非是朱由校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高明”的木匠皇帝

提到木匠皇帝,很多人便是最先想到的就是朱由校了,因为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不管政事,只顾的上玩弄木头,所以差点丢失了明朝的江山, 但是这里要说的,并不是朱由校,而是另一位木匠皇帝,赵匡胤。

这里之所以说赵匡胤是木匠皇帝,并不是因为赵匡胤真的会做木工,而是因为赵匡胤就是因为一块做了木板所以才一步步走上皇位的。

那时候的柴荣在位,有一次以外的发现了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点检是那时候的一个官职,地位仅在皇帝之下,所以柴荣看见这个之后,就赶紧取消了那时候在点检位置的人的官职,并且让赵匡胤来担任这个官职。

关于这块木板,自然很大的可能就是赵匡胤所为了,因为那时候的赵匡胤的地位就只是在点检之下,那么一旦这个人被撤职,自己将会继任这一位置,并且那时候的赵匡胤也是最好下手的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明“木匠皇帝”朱由校:不爱江山爱木头 把皇帝做成了兼职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末期出现了一位奇葩的皇帝,他被尊称为“明朝小鲁班”,因为他对江山和美人都不感兴趣,唯独痴迷于木头。这位奇葩皇帝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出生时母亲早逝,被托付给养母李氏抚养,却并未得到养母的喜爱。在朝政混乱的背景下,朱由校被牵扯进政治漩涡中。万历皇帝临终前将江山托付给朱由校,也导致养母李氏企图干预朝政。

朱由校登基后,对朝政的态度一度表现得坚决,如面对西方人攻占澳门时,他态度强硬地表示不能相让。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几次胜利,但随着朝政的混乱和外患的增加,他放任奸臣魏忠贤把持朝政,导致内外忧患交加。

朱由校痴迷于木工,被誉为“明朝小鲁班”,他的木工技艺超群。他制作出的木器精妙绝伦,一张折叠床、第一个喷泉、第一个雪橇等都出自他手。他的手工造诣令人惊叹,一张小宫殿模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尽管朱由校对木工兴趣浓厚,他治国的能力却有所欠缺。他不爱政务,沉迷于玩乐,对政治冷漠不闻不问。他放任奶娘客氏横行后宫,多次杀害怀孕的妃子,致使自己无嗣后代。

朱由校在位后期,朝政日益混乱,内外忧患不断。他一次又一次纵容奸臣魏忠贤,使得朝政堕入黑暗。同时,大明军队不堪一击,辽东沦为金兵之手,明朝基业逐渐崩溃。

朱由校在位期间,明朝走向灭亡。他是明朝历史中的一位不可忽视的奇特符号。他的治国能力不足,对政务不关心,使得朝政腐败,而他对木工的痴迷又成为明朝末期亡国之举的一个离谱象征。

最终,朱由校去世后无嗣,皇位传给弟弟朱由检,明朝逐渐走向灭亡。虽然朱由校有一些政绩,但他的缺憾和奇特行为,使得他的执政时期更像是一个“木匠皇帝”,无法拯救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明朝。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皇帝的能力与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朱由校的治国能力欠缺,痴迷于木工,不重视朝政,最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这位“明朝小鲁班”的奇葩行为成为明朝历史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不做皇帝做木匠,明朝奇葩皇帝朱由校!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爱好这个东西人人都有,有些人的爱好还比较特殊,其实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也无可厚非,但是耽误了自己的正事就不好了。古代就有一位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却沉迷于木工活之中,而且还练就了一番好手艺,他便是明朝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下面小编就来带着大家看看这位不做皇帝偏要做木匠的明朝奇葩皇帝朱由校的一生吧。

朱由校,即明熹宗,明朝第15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7年。众所周知,朱由校喜爱做木工活,而且有一手好手艺。他是一个好木匠,但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重用王安、魏忠贤等宦官,不理朝政,任由阉党胡作非为,把国家搅得团团乱。《剑桥中国明代史》说朱由校“体弱,教育不够,也许在智力上还有缺陷”,这话有一定的依据。

朱由校小时候确实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爷爷神宗只顾自己寻欢作乐,父亲光宗又早早离世,所以当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还是懵懂无知的孩童。由于文化程度低,有时候经常会闹笑话。从两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有一次,江西发生叛乱,守军平定叛乱后上奏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话,当时有个太监将其念成了“逐奔追比”,而且将其解释成逃跑,朱由校原本也不理解,听了这太监的解释信以为真,狠狠处罚了原本该受封赏的将士。还有一次,外国来华朝贡,带来了很多礼物,然后三国各自上奏章,奏章是用汉文书写的。但是因为朱由校文化水平低,不解其意,将原本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他国前来谈判交涉的奏章,于是勃然大怒,拂袖退朝,让前来朝贡的使节摸不着头脑。由于文化水平低,再加上他十分信任乳母客氏,魏忠贤和客氏关系又非同一般,所以朝政就渐渐被魏忠贤所掌控。魏忠贤会专门挑皇帝做木工活做到兴头上的时候上奏,这时朱由校就大手一挥,让魏忠贤来处理政务了。

爱木工却不爱天下的皇帝朱由校,由于宠信宦官,妄杀忠臣,使国家陷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天启帝死后,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崇祯帝,崇祯帝真想励精图治来着,但无奈弊端丛生,明朝的大势已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木工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对木工到底做了哪些贡献?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一个皇帝有才华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面也还是有很多的,有的人会书法,有的人会诗词,有的人武艺高强,有的人政治能力出众,反正就是各有千秋,也有的皇帝是草包,也有的皇帝喜欢做木工,几天我们就说说木工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吧,喜欢木工的他你们知道对木工这个行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明熹宗朱由校在木工上取得的一些列小有名气的成就,发明了很多艺术品,专业工匠看到皇帝的木工品都非常吃惊,做工精细,雕刻惟妙惟肖,太监们应皇帝的秘旨,偷偷拿去市场上销售,都是居于高价位,是民间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很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很快就抢购一空。

明熹宗朱由校脑袋瓜特别的聪明,对于木工活更胜一筹,比专业的木工师傅都专业与熟练,可谓巧夺天工之作啊,其中很多木工艺品都是当时由这位木工皇帝发明出来的,折叠床,漆器、梳匣、喷泉及机关,各种木工玩具、雕刻工艺品,装饰品等等就是当时由这位聪明的木工皇帝发明的哦。

而最精湛的就是建筑上的设计,明熹宗朱由校思维开拓创新,皇家修建各个建筑工程的时候,都由明熹宗朱由校带头设计,并给木工师傅很多现场的指导,特别是对于机关密室的设计更是严谨,在制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合格或有偏差的时候,明熹宗朱由校毫不忧虑的拆了重新开始,这可以充分看出这位皇帝做事非常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虽说他是皇帝,但对于木工这样的技术活,完全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来完成,很多都出自他亲生制作,而且做起木工活是一丝不苟,当然即使喜欢木工,明熹宗朱由校也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国之君,闲时做木工这是他的原则,所以做木工一点也没耽误国家大事,是位非常难得的好皇帝啊,只可惜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养了一全民吐槽的大奸臣魏忠贤。

明熹宗朱由校心灵手巧,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短命,相信木工工艺品的发明创造一定还会有很多很多,但是对于朝政那么短暂是不是有人怀疑过,是因为他的心思全部转型到做木工活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明朝时期,朱由校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古代皇帝皇位的传承,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的,古人对于血脉的传承十分看重,因此与禅让制选择贤能者担当大任完全不同。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多并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传位,有一些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因此传位给了其他人。但是明朝末期,明熹宗朱由校,他并不是没有儿子,但是为什么最后还是传给了弟弟朱由检呢?

1.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虽然与弟弟朱由检同为明光宗之子,但是两个人做皇帝时期的志向、作为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朱由检还算是奋发图强,只不过没找对方法,那么朱由校就完全是在败坏一个国家。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一批冤狱,残害了当时想要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

可以说是奸臣当道,忠臣难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明朝怎么可能还有什么活路?朱由校继位之后,还不识人才,不为国着想,将有能力的辽东经略熊廷弼罢免下去,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虽然后来熊廷弼被重新起用,但是大权不在自己手中,熊廷弼最终也被杀害。

2.明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是朱由校的异母弟弟,也是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更是汉人统治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上位之后,直接铲除阉党,勤勉政事,生活十分节俭。他曾经先后六次下罪己诏,然而这些并没有能够改变当时的情况。朱由检的确算是年轻有为,和他的哥哥朱由校完全不一样,然而他也不是没有缺点。

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这也是朱由检的缺点。不过客观来说,即便是朱由检没有这些缺点,也不见得能够挽救颓败的大明王朝。明朝之所以灭亡,不仅仅是一个皇帝,而是整个官僚机构的腐败,从内到外可以说已经烂透了,这样的情况,朱由检若说没有缺点,还得竭尽心力去挽救,否则真的是一线希望都没有。

3.朱由校为何传位朱由检

朱由校和朱由检,两个人是朱常洛七个儿子当中仅存的两个,而朱由校一共有三个儿子,虽然有儿子,但很可惜的是,三个儿子都早夭,没能活下来。不仅仅是儿子,朱由校的三个女儿同样很早就死了,也就是说,朱由校死的时候,完全是断子绝孙的状态,儿子女儿全部都先他而去。

明朝对于皇位的传承有规定,总结起来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那么按照这样的规定来算,朱由校死后,下一个皇帝,够资格的也就只有他的弟弟朱由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朱由校与朱由检关系 朱由校跟朱由检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朱由校和朱由检都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两人是兄弟关系。两人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常密切。朱由校非常热爱木工活,在当皇帝以后,不管朝政,完全把时间放在了木工活上。导致太监魏忠贤直接掌握了政权,代替了他的工作。

公元1627年,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药身亡,终年23岁。朱由检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一心想要复兴明朝。奈何天灾人祸频发,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兵向北京发起攻击,明军一路溃败,不久攻破北京城。朱由检率兵突围出城失败后,跑到紫禁城后的煤山上,自缢而亡,终年34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匠水平如何?出自他手上的有哪些作品?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历史明朝时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皇帝是一个比一个奇葩了,但是你绝对无法想象天启皇帝朱由校有多奇葩,放着牛气哄哄的皇帝不做,专门跑去和人家木匠抢饭碗,估计也就正是因为他有着皇帝的这一特殊身份,他的木工活水平才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了。那么这位木匠皇帝朱由校出手的有哪些精致作品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既然问到朱由校的木工水平,这里就不提他当政时国家的事了,就说说他的木工技术。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或许只有鲁班才能跟他媲美。如果历史记载没有过度夸张朱由校的木匠技术,那封一个“国家特级木匠”,那是绝对没问题的。木工技艺源自他对木工的痴迷,以至于从早到晚钻研其中,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朱由校改良了当时很多的家具。比如当时的床,样式普通,用料又多,而且还极为笨重,朱由校看到后,决定打破这一现象,所以开始亲自操刀设计。一年的时间设计完成,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是极其方便的,而且床板上的雕花精美异常,让当时的匠人都自惭形愧。

他经常灵感一来,便会起手设计搭建一个袖珍版的亭台楼阁,别看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里面花草树木,亭台水榭,往来人仆,飞鸟走兽均栩栩如生,甚至连房梁上的镂刻花纹也与真的一般无二。而且朱由校还是个实干家,当时三大殿要翻修,人家亲自上手设计、监工、施工,到后来三大殿翻修甚少,且设计精美,历经年代久远依然焕然一新如昨日之铸。

如此“不务正业”,国事怎么办?稳稳后来的满清就知道了,满清对哪位明朝皇帝最痛恨?天启皇帝朱由校排名第一。正是由于朱由校,才有了明朝抗后金(满清)中辉煌的一役,宁远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重兵围攻宁远,当时驻守宁远的是被朱由校委以重任的袁崇焕,结果袁崇焕写下血书,以死守城,利用巨炮将后金军轰的溃不成军。

努尔哈赤被迫命令撤军,从此郁郁寡欢,半年后病死了。袁崇焕驻守山海关外,军饷不足,朱由校亲自下令,要求后妃,皇子,亲王,公主和宦官捐银子,得款16万两白银,送往辽东当军饷。朱由校在位7年,稳定了辽东局势,平息了奢崇明叛乱,开展了机构改革,增加了税收。朱由校23岁早死,是明朝不可估量的损失。朱由校不死,明朝不灭,起码没那么早。

一个被皇帝耽误的好木匠,还是被木匠耽误的好皇帝?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