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蜀王陵墓(汇总20篇)

但公元前210年夏,秦王赢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下面是由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明蜀王陵墓,希望对大家有有所帮助。

浏览

7690

文章

93

篇1:南京中山陵真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吗?中山陵是怎样的?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山陵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中山陵是当时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标志物,说到中山陵就要说到中国的近代史了。中国的近代史博大精深,很长时间内都是迸发出了很强大的力量的。那么,中山陵现在在南京,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南京的中山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建筑,南京中山陵真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吗?中山陵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1925年孙中山因胆囊癌在北京去世,去世前孙中山曾对宋庆龄和汪精卫说,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效仿列宁的遗体做防腐处理保存下来,同时他还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葬在南京。其实早在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紫金山打猎的时候,就曾今对胡汉民表达过自己逝世以后希望葬在紫金山的想法。

委员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如何按照孙中山生前的遗愿将他遗体妥善处理和安放。当时国内尸体处理和保存技术比较落后,国民党便求助于有经验的苏联,希望苏联能提供保存遗体用的玻璃钢棺材,苏联人也不吝啬,当即答应了下来。

可是后来的事情并不顺利,由于各种原因,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并没有及时运到中国,孙中山的遗体只能暂时安放在一个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直到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入殓了半个多月,苏联的玻璃钢棺材才运达北京,但此时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不具备供人瞻仰的条件了,丧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用传统的土葬。

从1925年到1929年,丧事筹备委员会前后共举行了69次会议,主要讨论丧事费用、陵墓选址、陵墓设计和工程建设、迎接孙中山灵柩回南京等重大问题。中山陵具体地址由宋庆龄亲自选定,陵墓采用方案征集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并由其担任总建筑师。中山陵从1925年开始修建,到1931年才全部完工,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由于劳累过度,吕彦直在1929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丧事筹备委员会念其功劳,便在中山陵为其立碑以示纪念,至今仍能看到那块石碑。

1929年6月1日,是孙中山灵柩来到南京的日子。这一天凌晨三时许,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修建的中山大道两侧人潮涌动,一时间南京城万人空巷。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国民党高层也是倾巢而出,宋庆龄、孙科夫妇及子女、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霭龄、梅屋庄吉等以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各国专使代表均在迎接之列。据说,为了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遗容,凌晨便出门来到中山大道等待的人居然有五十余万,真可谓壮观。当天下午,孙中山遗体被葬于南京钟山。

1931年,中山陵三期工程全部完工,总面积达到了八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如下图。

孙中山先生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革命家,贵为国父,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不为过,但是当时国家贫穷,还要花费巨资修建陵墓,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完全可以等到国富民强的时候再行修建陵墓也不迟,不如把这些钱用在国计民生上岂不是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元朝皇帝下葬为什么不用棺材用掏空的大树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历史上关于皇帝下葬这种事情,一般都是非常气派的,毕竟身份摆着。很多皇帝的陵墓可是非常壮阔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元朝的皇帝为什么一个陵墓都没有?对于这个事情还是非常疑惑的,毕竟身为皇帝,死了之后连一个陵墓都没有是不是太奇怪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元朝的皇帝下葬还都不用棺材,用掏空大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首先,对于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之所以没有被发现,主要原因是其采用了秘葬的方式,而且没有留下墓碑等标志,这促使后人很难发现这些皇帝的陵墓。与此相对应的是,不管是秦始皇陵还是明朝的明十三陵,其埋葬可谓大张旗鼓,人尽皆知,并且留下了比较翔实的史料记载。同时,对于元朝皇帝的秘葬方式,受到了成吉思汗的影响。早在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行营。孛儿只斤·铁木真临死时,曾叮嘱部将“密不发丧”,实行“密葬”。

在古代历史上,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让后人发现,对于后人来讲,应该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孙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发掘。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后,也即今北京一带,仍然延袭“密葬”的习俗。同时,在下葬地点上,相对于唐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皇帝,元朝皇帝大多选择葬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这也增加了其被发现的难度。

那么,问题来了,元朝皇帝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后人是如何找到埋葬的地点进行祭拜呢?对此,根据史料记载,元朝皇帝的棺椁下葬之后,会对其地面进行铺平处理。并且,在墓地上,元朝皇帝的后人选择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一只小骆驼。经过一段时间后,墓地上会继续覆盖一层密集的草丛。而后人在祭拜时,会牵着母骆驼来寻找小骆驼,从而找到目的。当然,这种方法伴随着母骆驼的死亡,也就逐渐找不到皇帝的墓葬所在地了。

最后,除此之外,薄葬也是元朝皇帝陵墓没有被发现的重要原因。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墓葬,特别是帝王的陵墓,因为其中的宝物较多,很多都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和进入。对于元朝皇帝的陵墓,如果其中藏有大量的宝物,即便其再难找,也可能遭到盗墓贼的毒手。对此,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也即没有奇珍异宝的元朝皇帝陵墓,降低其被盗墓贼发现的概率。

2、元朝皇帝下葬为什么不用棺材用掏空的大树

其实一开始,元朝皇帝也是和其他皇帝一样,自己死后把陵墓建造的非常宏伟,用来彰显自己辉煌的一生,奈何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如有战争就会大规模迁走,这时候人是可以走,可是这些壮观的陵墓呢?等待他们的只有不断的摧毁,挫骨扬灰,抛尸田野。因此蒙古族人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采取了保密葬法。

先将一根粗大的楠木破成两半,再按尸体大小将中间挖空,把尸体放进去后合拢,涂上油漆,用三条黄金箍箍牢,然后直接把这根楠木秘密送往墓地。挖墓时要整块取土,并按次序摆放在一起。楠木入穴后,再将土块依次盖好,挖出的新土运到远处扔掉。来年草长起来,到处都是草,此时就算是自己后人都可能找不到先人的陵墓了。为了祭祖时能找到祖坟,皇帝下葬的时候,在葬坑中杀死一头吃奶的小骆驼殉葬。

祭祖时牵着母骆驼寻找,母骆驼在哪里哀鸣就在哪里祭祖。当然母骆驼会有死的那一天,导致后来蒙古人都找不到祖宗的墓地了,所以干脆在草原祭拜,因为他们的祖先始终是在这片草原上。元史:“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杂烧之。”

明朝很崇尚的是叫密葬,当年成吉思汗死去之后,就在当地找了一块草地,秘密下葬,没有人知道他葬于什么地方。明朝的其他皇帝也是如此。真是因为元朝这样特殊的丧葬方式,所以元朝皇帝的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令无数的盗墓贼抓抓狂,如今想来,多少古代帝王的墓葬被盗,元朝皇帝死后,葬礼不用棺材,而用一棵掏空的大树!这种做法,真是太机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皇帝陵墓有那么多机关为什么还是会被盗?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皇帝们,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的奢侈的,就拿当时的秦始皇来说,秦始皇在位期间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一直修道到了自己驾崩,当然了,现在秦始皇的陵墓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不过,看过一些悬疑盗墓类型的电影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皇帝的陵墓其实都非常的豪华,但是,陵墓里面也是危机重重,古代皇帝陵墓有那么多机关为什么还是会被盗?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钱,具体的也一起来看看!

《盗墓笔记》、《寻龙诀》、《老九门》等电影、电视剧的大热,让我们惊奇于古代墓道的机关千变万化之时,也使得我们开始去了解盗墓这个行业。

在中国古代,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享受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同时,也掌握了国家大部分的财富。因此,一般皇陵之中都拥有着许多的珍宝,而皇帝们自然要费尽心力去设置机关,来防止有心之人对陵墓中财宝的垂涎。然而,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使工匠手段再高超,也抵不过有心之人视死如归的欲望,许多帝王陵墓都免不了陵墓被盗的结局。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之中,最为有名的防盗方法主要归结为五种:

第一种:利用流沙河乱石防盗。“流沙墓”可以称得上最为盗墓贼头疼的墓冢类型之一了,其形成原理主要是利用沙子的流动性,通过对挖掘的陵墓进行流沙封存,并将四周夯实筑牢,使得盗洞的挖掘十分之困难。但是倘若是采用定向爆破等手段,或者横向引洞、架设竹木巷道的方式就破解机关。

第二种:利用超级大的巨石来堵住门口。这是最基础的防盗方式,一般的帝王陵墓都会有,一般用于防止盗墓贼进入洞穴,甚至是进入主棺所在位置。盗墓贼往往采用强攻或者是采用钻孔、化学反应等方法来进行解决。

第三种:放置有毒的物体。“毒墓”可以说是许多朝代的帝王都喜欢建造的墓穴,最有名的当属秦始皇陵,水银至今还保存完好。这种陵墓一般破解方法较为困难,也往往容易造成生态污染,因此坟墓的保存情况也最好。但是毕竟科技在进步,采用最为先进的防毒办法进行盗墓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第四种:杀光所有的造墓工匠。造墓的工匠往往是最懂得墓穴的建造机关之人,因此许多帝王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墓穴建造的方式为他人所知,而被他人所盗,会选择将造墓的工匠杀光。最为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了,据说当时秦二世胡亥大概杀了七十多万的盗墓者。然而,这也留下了一个祸端,一小部分的造墓者知道自己难逃一死,那么就会提前留下出口让自己偷跑,或者在建造的时候偷工减料,导致墓穴的抗盗等级大大降低。

第五种:多多地设置假墓。“疑冢”是许多的帝王都会建造的,也是疑冢十分笨的方法,据说曹操墓就有许多的疑冢。而这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盗墓贼如果有能力而恰好又有时每个都一探究竟也就大功告成了。

由以上可以看出,即使帝王费尽心思,设置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墓穴,盗墓者的爱财之心还是会促使他们去进行盗墓的行动。当他们形成一个集体(如摸金校尉),并且拥有自己专业的盗墓手段的时候,帝王的陵墓再怎么坚固,一般也有破解之道。因此,帝王之墓被盗,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里面的金银财宝数量过多,如此一来,怎么能不吸引盗墓贼光顾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揭秘埃及法老陵墓为什么会有蜀锦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蜀锦这个东西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好像只有在中国才有的吧,而且还是蜀锦的话,那就是三国时期了,那么为什么在埃及法老陵墓里面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呢?这就有点意思了,未必是中国的盗墓贼带过去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相关的问题吧!

奥地利科学家考证:“在埃及的博物馆里,一具女性的木乃伊是21世王朝的法老,她的头发上有一块丝绸。这就是来自中国。”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两点:

第一:埃及21王朝,大约公元前1085年,

第二:蜀锦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被四川的能工巧匠发明。大约是公元前202年。

所以说蜀锦不可能出现在埃及21王朝法老头上。

而奥地利科学家考证也并没有说是蜀锦,说的是丝绸。

据记载《左传》,我国最早将丝绸作为国礼出访各国是在公元前十世纪西周的周穆王。周穆王原是个雄心勃勃的旅行家,他向西长途跋涉,抵达西域(在中国古史书中,西域所涵盖的地理范围更为广泛,还包括西亚,埃及乃至东罗马。)将很多丝织品送给了沿途经过的国家。

那么很有可能这个埃及21王朝的法老头发上的这块丝绸出自周穆王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金字塔是不是陵墓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金字塔陵墓。古代的埃及人有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受此观念的影响,埃及人很重视自己的坟墓。相传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有个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轻人,给埃及法老左赛王设计了坟墓时,设计一个六级的梯型金字塔,这就是金字塔的雏形。位于萨卡拉的佐塞尔金字塔是金字塔比较为典型的代表。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都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的给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古埃及就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

埃及有三大金字塔,第一个是胡夫金字塔,就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陵墓,其金字塔是埃及金子塔中最为古老的金字塔,塔高是146.59米,因为时间太久,被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

第二座是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在公元前2650年左右修建,现高是133.5米,塔的前面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除了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

第三座金字塔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的陵墓,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修建,当时正处于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被腐蚀,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倒塌。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最为集中。金字塔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古埃及的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陵是谁的陵墓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永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陵寝。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座落在呼兰哈达下,苏克素浒毕拉北岸,尼雅满山岗南麓。

陵内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及其嫡福晋、曾祖福满及其嫡福晋、祖父觉昌安及其嫡福晋(追封景祖翼皇后)、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以及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称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为永陵。从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

清永陵在建筑形制、布局、造型、工艺上都有自己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色。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皇帝生前就给自己修建陵墓 皇帝就一点不忌讳吗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皇帝没死就给自己修墓地

皇帝完全不会忌讳,因为皇帝会比较注重于自己的身后事,在活着的时候就可以享受无上的权利,而且也会拥有着奢华的享受。在死后也同样希望能够有效享受如同活着一样的权利,所以修建陵墓就成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古代的人一般都会相信死后世界的存在,所以对于死后的布置也会相当的用心,甚至恨不得要比活着的时候更好。陵墓的修建会注重于地形,会注重于风水,甚至还会讲究于一些小细节,因为这些皇帝都会相信好的风水,自然就可以延绵子孙也能够保障江山永固。

比如说雍正皇帝就会选择把自己的陵墓建造在九凤朝阳山上,当时雍正还会让大臣专门去检测。大臣说这里虽然是一个好的地方,但是并不适合修建陵墓,最终就选择重新的更换。雍正当时派出去的全部都是一些懂风水的大臣,在经过一番检测之后还是一无所获,最终就找到了泰宁山。

据说这里山清水秀,而且也是一个万吉之地,在看完之后马上就表示这里其实和东陵相距百里,恐怕也并不符合祖制。大臣也知道雍正内心的想法,所以马上就说这里,虽然说相距百里,但是还是非常不错的,雍正在听完之后会觉得比较满意,也下令决定在这里去修建陵墓。花了8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了创建。

说来说去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相信死后的事情,这无非也就是过于迷信的一种说法。对于这些皇帝看来陵寝的创建并不是一个忌讳的事情,而是自己死后可以居住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能够选好,就会有很多的好处,甚至还能够让子孙后代都拥有着更好的作用。其实这些皇帝们不仅对于陵墓的创建非常的热衷,同样也会经常性去看一下自己死后到底会在什么样的一个地方,会看一下这里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默罕默德五世陵墓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位于拉巴特市中心,是穆罕默德五世国王的陵墓,他于1956年领导摩洛哥走向了独立,这个国王墓是在他1961年去世后,1962年开始修建,历时9年建成的,是摩洛哥历史上建筑的杰出代表,包括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两个儿子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的陵墓。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为现代阿拉维王朝建筑风格,整体为白色轮廓,但屋顶为典型的绿色瓦片屋顶,建筑庄严雄伟,风格典雅,内部由大理石装饰,地板为花岗岩,壮观的吊灯将室内装扮的更加金碧辉煌,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内中间为穆罕默德的陵墓,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墓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穆罕默德五世陵墓非同一般的金碧辉煌,木材皆为檀香,它不仅仅是一个陵墓,也是一个清真寺,是摩洛哥仅有的对公众开放的圣所之一。

Mausoleum of Mohammed V

必去理由:摩洛哥最金碧辉煌的陵墓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摩洛哥[Morocco]

景点所在省、州:拉巴特-萨累-宰穆尔-扎埃尔大区 [Rabat-Salé-Zemmour-Zaer]

景点所在城市:拉巴特 [Rabat]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摩索拉斯陵墓简介 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之谜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战车。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制造,属于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摩索拉斯陵墓简介-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之谜

摩索拉斯陵墓的简介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点:现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区。

这座伟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高达135英尺,由两名希腊设计师设计,外面装饰以奇异的雕刻花纹。甫一建成就声名远播。

摩索拉斯陵墓位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战车。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陵墓的其中一边。

在15世纪初哈利卡纳素斯被侵占,新的统治者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将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头用作建筑材料。时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内。自从19世纪开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有进行考古学的挖掘,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关摩索拉斯陵墓的资料,令我们对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认识。

摩索拉斯陵墓的建筑

摩索拉斯陵墓共分四层,基坛为六阶,以希腊运来的白色大理石建造,底部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建筑物被高20米墩座墙围住,四周的放著骑在背上的战士雕像,墩座上方,排列著36根高12米以爱奥尼式建造的金白色大理石圆柱,在圆柱与圆柱间,以男神和女神的立像装饰,圆柱的上方,放著台轮;上方是极其倾斜高7米的金字塔,塔顶以镀金的青铜驷马二轮战车装饰;而墓内矗立著毛索罗斯王和阿尔特米亚女王的大理石雕像。据说所有雕塑均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伯亚克西斯、李奥查理斯、史卡帕斯和提莫西亚斯分别负责陵墓的一边。古代作家常说摩索拉斯陵墓,像银白云团高悬城市上空。摩索拉斯陵墓与阿尔特米斯月神庙不同,虽然建造历造高达一千五百年以上,仍旧傲然立在世。直至15世纪初,十字军认为哈利卡纳素斯是一个重要战略位置,决定建造巨大的圣彼德要塞,而建造要塞的材料就是陵墓的的石材;将所有陵墓内外装饰嵌入要塞的城墙内,令整个陵墓几乎不留痕迹。

1859年,英国考古学家查理士·牛顿爵士对著名的摩索拉斯陵墓展开发掘,并将幸存的石狮雕像、圆柱及人像的碎片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特别室内。繁荣的哈利卡纳素斯城,现在是一个寂寞的小渔村,人们已经不能指出那座美丽摩索拉斯陵墓的所在地,甚至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座宏伟的建筑物矗立於此。虽然市内中央广场的遗迹依然存在,却没有任何痕迹确认此地曾有陵墓,这座陵墓是非常有名的古建筑,按照希腊标准,陵墓并非大建筑,在希腊古文记载中,摩索拉斯那段铭文“我是摩索拉斯.卡里亚王,我躺在博德鲁姆坟冢下,装饰著独一无二的人与马大理石雕像”。其闻名之处是它的雕刻;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摩索拉斯王陵遗迹中,有世界上古老希腊像的雕刻碎片,是栩栩如生的真实人像,既高贵壮实、又伟大;这是第一次活生生的男女雕像,而不是天神站在闪闪发光的大理石柱上;彷佛建造者在告诉访客,这些人就是你。这就是陵墓成为奇观的原因,让神奇都会市民昂首阔步而行。而“Mausoleum”一词更被现代人解作陵墓之意。

摩索拉斯陵墓的发展历史

在公元前4世纪,在今天的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南部有一个卡里亚帝国,在摩索拉斯国王统治下,卡里亚盛极一时,罗德斯港就曾是卡里亚帝国的一部分。摩索拉斯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为他和他的王后——阿尔特米西娅二世(同时也是他的妹妹)修建陵墓了。如今,强大的卡里亚帝国已不复存在,只有王陵的遗迹向世人讲述着帝国的传说。规模浩大的陵墓于公元前353年建造完成。根据拉丁史学家大普林尼描述,这座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地基是高19米,长39米,宽33米的平台;地基上是由36根柱子组成的爱奥尼亚式连拱廊,高11米;拱廊上是金字塔形屋顶,由24级台阶构成,象征着摩索拉斯的执政年限。陵墓顶端是摩索拉斯和王后驾驶四马战车的雕像。整座建筑高达45米!

除了宏伟的建筑外,摩索拉斯陵墓地基四周还有精美的雕塑。据记载,在其中的三处浮雕中,第一处表现的是马车,第二处是希腊人和亚马逊人作战的场景,第三处是拉皮提人和半人马怪兽之间的战斗。今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还保存着第二处雕像的残片。公元12世纪,一场地震使陵墓受到重创。1402年,汪达尔骑兵攻占哈利卡纳苏斯,并在那里建起了圣·彼得要塞。16世纪初,为加固要塞,骑兵们把这座陵墓当成了采石场,摩索拉斯陵墓就这样渐渐被拆毁了。本文分页导航第1页:摩索拉斯陵墓简介及历史第2页: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秦始皇认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还要修建陵墓?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为什么最后还要大费周章修建皇陵和兵马俑呢?实际上秦始皇也是一位读书人,虽然内心十分渴望能够长生不老,但内心还是比价实际的,到了晚年知道自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干脆直接一点对后世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秦始皇来说真正的心病是没办法去除的,就算尝遍天下所有的仙丹都没用。而且秦始皇的野心还非常巨大,想要称霸整个阴间,所以才修建了如此壮观的兵马俑。

生死有命,大概是世间最难违抗的法则,很多人穷尽一生去寻求长生不老之道,却最终蹉跎光阴,并因为误服丹药而过早离世。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权势越大的人便越想要活得久一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便是秦始皇了。秦始皇在一统中原并发展了一段时间的国力之后,便将生命的重心放在了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上了。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没办法打破自然的法则。

人们也知道,秦始皇虽然致力于寻求长生不老,但是对自己修建陵墓之事却从未荒废,这才有了如此的壮观陵墓——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秦始皇的一生是辉煌无比的,他在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期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也就是说,在他39岁时便完成了统一天下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奠定我国的基本疆域。这样的一个人注定是不平凡的,也是后人敬仰的。秦始皇也认为自己十分伟大,功劳胜过了三皇五帝,因此便用皇帝来称呼自己。

不过到了统治后期,秦始皇开始迷恋起了长生不老之术,并笃信命数。当秦始皇听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些海岛都是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上面有着很多的“不死之药”,普通人服用之后便可“长生不老”,他便先后重用卢生、韩终、徐福、侯生等人,命他们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然而,秦始皇终究还是没有和命运反抗成功,带着自己的遗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并被埋葬在了秦始皇陵。

古代的皇帝,大多在自己登基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陵墓的建造工作,秦始皇也不例外。虽然秦始皇晚年之时,将自己的目标主要放在了寻找长生不老之道上,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过是碰运气罢了,毕竟自古以来,世间并不存在长生不老之人。为了防止出现最终没有找到长生之道,并且自己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却没有一个像样的陵墓。秦始皇便准备做两手工作,令人抓紧修建秦始皇陵。

同时我们也知道,秦始皇是一个相当自负之人,此人完成统一大业之后,便认为自己是最伟大之人,应当享受最好的待遇,因此秦始皇陵之中好东西十分之多。

为了防止自己死后陵墓之中的东西被人觊觎,秦始皇还令能工巧匠做了很多的机关,可见其对陵墓建造工作还是十分用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河南轩辕黄帝的陵墓在哪里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轩辕黄帝陵墓在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塬上,是《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水经注》等正史记载的轩辕黄帝铸鼎与升仙处。汉武帝曾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在此立《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此碑为现今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

荆山黄帝陵所在地有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址,铸鼎塬聚落遗址包括北阳平、西坡、东常、轩辕台等50多处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并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谢家老房子蜀府陵墓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谢家老房子蜀府陵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谢家老房子蜀府陵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千弓村13组。1987年本区文物普查,在石灵乡双林村3组谢家老房子背后2米外的一处陇岗坡原上,发现有少许明蜀藩陵地面建筑残留遗迹,且寝园地形依稀可辩,面积约十余亩。当地群众反映有块田一直漏水,应为一座明藩蜀府墓葬,据《明史.诸王世志》及《华阳县志》载,该墓应为蜀府内江王子朱申镄,至今仍埋于地下,未作清理发掘。该墓葬为明代蜀府陵墓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陵寝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信息来源:成都文物网

千弓村:十陵街道千弓村位于成都市东,距城区3公里,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办事处西南边,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东与大梁村,南与大面街道白鹤村,西与青龙村和成华区保和街道天鹅村,北与青龙村和大梁村相邻。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355户,户籍人口数7771人,服务人口数11396人,流动人口数1929人。千弓村党支部共有党小组5个,党员137人(其中预备党员3名),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为何不见帝王在四川附近建设陵墓的?

全文共 1857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帝王们的陵墓都是建设的非常有讲究的,但是还是以北方居多,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四川附近是真的一个帝王的陵墓都没有,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古人视死如归,在凡间有阳宅,在阴间有阴宅。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帝王陵寝多安葬于北方。例如秦始皇帝、两汉皇帝陵墓、李唐王朝陵墓、北京明十三陵、清东陵,都安葬在于北方。

在中国古代,帝王为什么不在四川建墓?

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如果说的不对,望请各位斧正)

1、在现实意义来讲,帝王陵寝是安宗庙 、立社稷,其政治意义比较巨大

在中国古代,皇帝被认为是宗庙的守护者,“社稷”一词原本是对于祖先的祭祀活动和礼仪规范。祭祀需要用到胙肉(白煮的大肥肉,一般认为是猪肉)、族长(天子)带头吃胙肉,以表明承继皇统,祭祀不绝,国家永固定之意,后来引申出来了“国祚”一词,来表达王朝统治时间的长久。

帝王的陵寝的安稳,被视为非常重大的国家大事。帝王陵墓多以在深山向阳处,山峦重叠。后面有群山拥抱,被视作有“靠山”。分析我国地形,北方多崇山峻岭,多以坚硬的花岗岩、和其他硬度比较高的岩石组成,不易被盗掘。其次,北方相对南方干燥,南方多雨潮湿,不利于陵墓的保存。在古代祖先尸骨如果浸水,则国家多难。在民间,如果祖先尸骨浸水,则后代命运多舛。这一点古人深信不疑。

在加上,在中国的北方,礼治思想教化下,祖先重视“重土安迁”,视南方为蛮夷未开化之人,“南蛮”原本的意思是周人嘲笑南方人文化礼仪的浅薄。

2、祭祀的方便

古代皇帝,每年都需要祭祀先祖的。祭祀需要非常多的配套建筑,在今天中国的北方,陵墓地表都建有行宫。有一群人被安排到这里守陵,并且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祭祀有专门的礼仪,有专门的管理皇室祭祀事物的礼部来打理。如果陵寝设立在四川,先不说非常的遥远,就长途奔走,也是不易。再加上,古代倔人陵墓,扬尸挫骨的农民起义军不乏其数,帝王的陵墓被视为龙兴之地,龙脉破坏,会导致一个国家的国祚终止。这在古代是非常重视的。

例如:清朝皇帝入主关中,窃取神器之后。一直把关外的东北三省圈禁起来,视为祖宗的龙兴之地。满蒙铁骑骁勇令人胆寒,所以一直无人敢盗掘。

3、风水学的影响

北方的山脉高且连绵不断,发源于中国境内的昆仑山,被视为龙脉的祖庭。昆仑被视为神居住的地方,是中国龙脉的发源地。昆仑山山脉一支由被,经过吉林、北京、朝鲜入海,被称为北龙、中间一支,跨过祁连山脉、经历洛阳、西安、入渤海。视为中龙、另外一支,经过广州、南京、入南海、结穴于我国台湾岛。

龙脉、是山的走势,连绵不断,像一条巨龙。山是龙的骨,石是龙的胫,沙土是龙的肉。四川由于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有很多的暗河,溶洞非常多,加上地下水文状况很糟糕,不适宜下葬。另外,喀斯特地貌是破碎的容易粉碎的石灰岩为主,在风水学来说,是败穴,国祚难以长久。

4、四川闭塞 、只能偏安,如果想要掌控天下非北方不可

历史上,古蜀国为秦国所灭。秦朝派遣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使得成都冲积平原免于水患,成都成了秦国的粮仓,为秦国统一战争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但秦国统治者深信,占据三关,俯冲天下,如登高之人俯视下土,六国何惧?后来汉末,刘备占据成都,但是心心念念的是中原故土,虽然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但是如果要鼎立天下,非得要取三关,入长安,复旧都,重开国,不可。四川,是地理上的屏障,也是割据政权无法入住中原的障碍!

诸葛亮七次北伐无功而返,自成都,入剑阁、出祈山,需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有多少军事行动上的损耗?又有多少行军路上的艰困?后来的后诸葛亮时代,可想而知,庙堂安于此,社稷在于此,也未敢轻动。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提出“时间换空间”,南京失守后,一路败退定重庆为陪都,军事势力包含成都。在守战中保存了实力,使得日军的飞机在四川高山峻岭,参天大树的天然屏障中,搞得晕头转向。但,1945年之后,蒋介石的军队入了四川,虽有崄可守,但是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在四川的崇山峻岭、湖泊分隔的地带,解放军用游击战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白崇禧。得之成都、失亦成都。

由此,四川,不能作为一个政权掌控中原的地方。实为偏安政权,北返无望,南面称王的无奈之地。历史上的汉昭烈皇帝刘备、汉武乡侯诸葛亮埋骨于成都,再也未能北返,其哀,其叹、除了流经青城山、都江堰的河水,再也未能寄托其意。

往事流转、华夏多舛、古今之千古恨事,未能尽述、唯有在山水之间、断章残简、明白国家之兴衰在于我辈之努力,而不在于政治光谱的强弱、唯有内心守正,不以今臆古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什么没有人盗窃武则天的陵墓?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武则天在弥留之际,选择了将唐王朝交还给李氏,自己以一个妻子的身份与早已过世的李治合葬,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后世的称赞。那么,作为皇帝的陵墓,又是武则天与李治两个皇帝合葬的陵墓,里面的陪葬品自然不是一般的丰富,可是这一千多年来,却从未遭到盗墓贼的洗劫,这中间又有什么样的奥秘呢?

一代女皇武则天,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世人除了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女皇帝,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对其无字碑十分好奇。而无字碑所在的武则天陵墓——乾陵,更是让人十分敬佩,因为它1300多年从未被盗,这使得我们十分好奇,乾陵里面到底布置了什么机关,才能1300多年都未被盗呢?

公元705年,武则天于上阳宫驾崩,时年八十二岁,并立下遗嘱,改称自己为“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一代传奇女性,自此落入黄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传奇故事。

武则天死后所埋葬的乾陵虽然为一个合葬陵,但是武则天掌政时期,她花了23年,征调了大量的民夫来对乾陵做进一步修缮,最终建成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乾陵。千百年来,乾陵所在的梁山早已面目全非,唯独乾陵以其独特的建造,屹立于咸阳。

武则天时代本就是唐朝强盛的时期,再加上此陵墓为两代帝王的合葬陵墓,里面的陪葬之物自然是数不胜数的,其被盗风险自然也应是双倍于其它皇陵的。然而,乾陵却成了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而且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当然,并不是没有人起过盗墓的念头,唐朝末年之时,黄巢就曾经打算盗挖乾陵,为此还挖出了一条40余米的大沟,但还是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最终作罢。五代时期,后凉组织过军队挖掘所有的唐朝皇陵,除乾陵外无一幸免。到了近代,民国时期,国民党就曾以军事演练的借口来盗挖乾陵,即使士兵们使用炸药,都没有找到乾陵墓道的入口。

直到1958年,几个农民才在无意中发现了乾陵墓道口,并报告给了当地政府。陕西省立即成立“乾陵发掘委员会”,后来由于政府的“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的要求而作罢,最终,此处成为了国家的一个著名景区。也因此,乾陵得以免遭官方挖掘。如今,乾陵依然以其高傲的姿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建造水平。

如今中国最难挖掘的三个陵墓包括秦始皇陵、乾陵以及成吉思汗陵,这三座陵墓展示了中国古代陵墓建造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向人们表明了三人所在年代的强盛。因为唯有一个国家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才有如此之大的精力与能力,来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并且将防盗网络建造地如此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马赫迪陵墓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马赫迪陵墓位于恩图曼城东,尼罗河西岸,是为纪念民族英雄马赫迪而修建的纪念馆。马赫迪陵墓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淡黄色建筑,高达40多米,直径20多米。座基是淡黄色的立方体,座基的每面墙壁上凿有9个拱形窗洞,顶部有银灰色的彩陶贴面。宫室是八面体,也呈淡黄色,每面墙上各开一座银灰色的拱形双扇窗。陵墓上部是一座银灰色的锥形圆顶,顶部中央是一座银灰色金属小塔。主圆顶周围有4 座凉亭相护,它们坐落在座基的四角上,底部是四根银灰色柱子,中间是淡黄色拱形门洞,顶部则是银灰色的锥形小圆顶,式样与主圆顶相同,犹如众星捧月,星月增辉。

整座建筑外观均衡、协调,色调纯净明丽又富含变化,尤其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雄伟壮丽。1898年,英国殖民军卷土重来,挖开马赫迪陵墓,悍然将遗体抛入河中。现陵墓里陈列有雕刻精致的马赫迪棺椁、画像以及他领导苏丹人民武装斗争的实物、图片、资料等,其中有一杆铮亮长矛,就是当年刺死戈登的锐利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二九烈士陵墓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四·二九烈士陵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二九陵园位于河北省临西县摇安镇贺伍庄村北,整座陵园占地二十五亩,主体结构由纪念塔、纪念堂、墓碑群、接待室组成。陵园正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高大牌坊,进入陵园往东,首先看到的是由三位八路军战士组成的雕像,再往东50米左右,是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四·二九烈士纪念塔,塔高接近20米,塔身西面是徐向前题词: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南面、北面分别有原冀南区领导人-、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的题词。纪念塔的东面,是墓碑群,有14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

一九八四年十月,为更好地缅怀先烈,由临西县团委发起捐款,于一九八五年清明节落成“四·二九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的题词:“四·二九烈士永垂不朽”。

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冀南党史征集编审委员会倡议,省委、省政府批准,并在县委、县政府的具体部署下,在贺伍庄筹建“四·二九烈士陵园”。九月举行了奠基仪式,随后破土动工,八七年四月落成。

摇鞍镇乡:位于临西县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摇鞍镇,在临西县西南偏北15公里处。东邻白地乡,西交邱县东目寨乡,南接馆陶县王二厢、油寨乡,北连下堡寺镇。总面积36.4平方公里。有3805户,145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0人。除壮族2人外,均为汉族。辖24个行政村,含23个自然村。1957年建乡,属山东省聊城专署临清县。1958年,改称公社。1962年,建小公社,隶属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武则天陵墓开棺现场,武则天陵墓打开了吗?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武则天也是风风雨雨的一生的,争议非常大,但是问题不大的,历史就是历史,后人说也只是后人说。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武则天的历史,我们说说武则天陵墓开馆现场的情况,这个武则天的陵墓到底打开没有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

武则天陵墓是没有打开的,所以武则天陵墓开棺现场视频也是没有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接着看。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历史上自古都有一种灰色的职业盗墓,他们专门去挖掘古人的坟墓,从中获得陪葬的宝物,这座做法当然是不能提倡的,但自古以来都有人这样做,武则天的乾陵至今以前二百多年,却一直没被盗墓则挖动,是什么原因呢?

之所以无人挖得动武则天的陵墓,要从它修建德时候说起,据说武则天曾经命令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选墓,两人走遍大江南北,经过数年之功,终于选定了一块地方,距古城西安七十六公里左右,就是现金乾陵的位置。

后来武则天开始动工,经过23年的修建,终于完工。武则天的乾陵位于山西梁山上,三峰耸立,北峰最高,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地人把这座山称为奶头山,的确很像女子的两个奶头的样子。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死后虽然在墓碑上没写任何东西,但是坟墓中的宝物定然不会少,千年来,其实有许多盗墓者曾经想挖武则天的陵墓,但一直没能挖成功,为什么呢?主要还是风水问题。

乾陵遭遇最大的一次挖掘,是在民国时期,当时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下的手,他想学孙殿英挖慈禧墓,姓孙的都爱给墓地,石碑之类的过不去,比如孙悟空盗取宝物,据说孙连仲带领了四十万军队前来,跟孙殿英一样,以军事演习为幌子,封锁了乾隆周围数里。

正当孙连仲用炸药轰炸时,不知从何处冒出一股黑烟,盘旋冲出来,形成龙卷风的样子,顿时阴风怒号,红日隐遁,天地间一片混沌,忽起飞沙走石,如妖魔临时,天地煞然,有七个士兵离陵墓最近,顿时狂徒鲜血,声音都没发出来,立刻身亡。

后来有风水先生说,武则天一生特能熬,她用18年当上皇后,再用35年当上皇帝,死后就得用一千多年证明自己陵墓的坚固,她不希望被人打扰,所以后人挖不动她。正如这位风水先生所说,武则天的陵墓,应该是最难挖掘的了。

郭沫若先生去世前,还一心惦记着乾陵的开发工作,但当时并没批准此事,直到现在乾陵的开发仍旧没有正式进行,相信不久的将领,挖掘技术日益强盛,终有一天,能让地下的陪葬文物重见天日,对武则天的乾陵进行保护性挖掘。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朝永泰公主陵墓中为何坐着一位宋代人的骨骸?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非常注重丧葬习俗。根据墓主的地位和身份的不同,随着一起下葬的随葬品自然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达官显贵来说,他们的陪葬品大多数都是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而这些拥有巨额价值的宝物就肯定会招来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于是盗墓贼这个灰色行业就诞生了。他们通过盗取陵墓中的随葬品进行倒卖来获取高额的利润。

看看历史上的那些盗墓事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团伙作案。不过盗墓贼都是一些极为贪婪的一些人,若是团队中有人对一件旷世奇宝抱有着私心,那么肯定就会与团队其他成员产生分歧,最后甚至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在我国历史上就曾出现过盗墓贼团伙杀掉了另外一个盗墓贼的事件,而这就要从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的陵墓说起了。

永泰公主的陵墓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反反复复被洗劫了很多次。就在其中的一次当中,一批盗墓贼经过精心的筹划,从永泰公主的墓穴中盗走很多宝物。当到了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发掘古墓的时候,从第6个天井中发现一名男子的骨骸,在这座古墓中枯坐了上千年。这具骨骸已经完全化为了白骨,身旁还放着一把斧头和一些数量的珠宝。

看到这具骨骸后,史学家们还有些疑惑,一位是陪葬的人。但是后来对白骨进行检验之后发现,这白骨居然是一名生活在宋朝初年的男子。然而这是唐朝永泰公主的墓穴,这中间可是相差了数百年时间,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名坐着的宋朝男子是一名盗墓贼,他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在盗墓的时候与同伙发生了矛盾,最终被同伴们留在了墓穴之中,最终坐在墓穴中绝望的死去。

根据史料了解,永泰公主年仅17岁的时候就因为难产早早去世了。她去世之后,其父亲李显便自己这个宠爱多年的女儿建造了这座规模庞大的陵墓,以此来纪念永泰公主。然而可惜的是,永泰公主的陵墓前前后后被盗墓贼光临了太多次了,陵墓内已经没有什么具有价值的文物了。这对人类历史以及考古学界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李世杰陵墓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杰陵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世杰陵墓

李世杰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黔西城南15公里的雨朵镇扯泥坝村,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墓葬之一,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分天地人三台共五级,天台为李世杰和夫人高氏合葬墓;地台上置有石马、石羊、石人、石虎、石狮等石雕塑;人台上有华表、御祭碑、祠堂等。

李世杰官至清代乾隆年间的兵部尚书,为官五十余载。以勤政廉洁,秉公办事,忠厚为人,能文能武,关心军民,注重农教,同僚敬佩而扬名天下。

墓院左侧为风景优美的大海子湖泊,大海子岸边有东汉墓群。俗称八仙包包,传说是夜郎王子或王妃之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明显陵主要是指哪个皇帝的陵墓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明显陵是皇帝朱佑杬的陵寝。明显陵主要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7年建造而成,其规模非常宏大。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这里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也加强了当地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从整体来看,对文物具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明显陵由王墓改造而来,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则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规划总占地183.1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