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星系的起源和演化【汇集20篇】

吸烟有害健康,可是在我们国家吸烟的人数依然很多。今天小编来跟各位讲讲世界无烟日。

浏览

5149

文章

1000

篇1:母亲节的起源及问候语

全文共 3222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是十月怀胎生下你的人。是含辛如苦扶养你长大的人。是用目光远送你背影的人。是会一直,永远爱着你的人。母亲,是寂寞孤单时温暖的依赖;母亲,是彷徨忧伤时踏实的臂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浏览阅读转发!

母亲节创意的祝福语

1. 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特别的问候!祝:母亲节快乐!妈妈我永远爱你!

2. 亲情在这世间,总是让生活充溢着一份份平平常常但却恒久的温暖,亲情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为此,我们祝福天底下每一位母亲——母亲节快乐!

3. 母亲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祝亲爱的妈妈健康快乐。

4. 妈妈我感谢你赐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永远爱您!

5. 妈妈:这十几年来您辛苦了!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特别的问候!祝您健康长寿!永远年轻!天天快乐!

6. 妈妈:身在异乡的我不能给您亲手送上一束康乃馨,惟有以此短信一表我的心意,祝您健康快乐幸福无边!

7. 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落日起,母亲的厚爱渗入我的心底,在这节日之际,敬上一杯真挚的酒,祝母亲安康长寿,欢欣无比。

8. 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我倚着您幸福。

9.您善意的叮嘱,我不懂珍惜,一旦您不在我身边,我才晓得您对我的可贵。妈妈,希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平安快乐每一天。

10.祝妈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赚钱多多。

11.祝妈妈节日快乐,幸福安康,青春长驻心中。

12.妈妈,虽然我老跟您发脾气,但我真的爱您!

13.一向不善在您面前表达感情的我,今天要借着短信说一句: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您!祝母亲节快乐。

14.愿妈妈安康长寿!少劳累,多享福!

15.妈妈,节日快乐。天天快乐。记得要多多保重身体,我在这里记挂着您。

16.妈妈:身在异乡的我不能给您亲手送上一束康乃馨,惟有以此短信一表我的心意,祝您健康快乐幸福无边。

17.呵!慈母的爱!这种爱谁也不能忘怀!

18.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

19.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20.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母亲节的起源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

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的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减。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

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母亲节问候语

1.您的深情,温暖了儿女的心房;您的恩情,成就了儿女的明天。母亲节,发自肺腑的感动,发自内心的独白:愿母亲身体健康,福寿百年!生活安乐,幸福永久!

2. 点击快乐,为您打开甜蜜源泉;点击平安,为您打开惊喜连连;点击健康,为您打开美丽永远;点击幸福,为您打开惬意不断。母亲节,愿您顺心!

3.养儿方知育儿难,母亲是子女的一片天;养儿方知父母恩,儿女会报答您的一片心;养儿方知家中暖,我要让母亲幸福无限!妈妈您辛苦了,祝您母亲节愉快!

4.天空广阔,比不上母亲的博爱广阔;太阳温暖,比不上母亲的真情温暖;鲜花灿烂,比不上母亲的微笑灿烂;彩虹鲜艳,比不上母亲的快乐鲜艳。祝妈妈快乐!

5. 今天是母亲节,用我的孝心来抚平您额上的皱纹,用我的陪伴来染黑您头上的银发,用我的话语来驱散你心中的寂寞。愿你,节日快乐,健康幸福。

6. 我的成长是刻在您额头上的横杠,我的放纵是刻在您眉心的竖杠,我的欢乐是刻在您眼角的鱼尾,我的成功是刻在您唇旁的酒窝。妈妈您辛苦了!

7.多少个日日夜夜,手机传来母亲“吃好,多穿点衣服,注意身体。”不求子女出人头地,只求子女的平安,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母亲节到,祝妈妈节日快乐!

8.母亲节心中平添许多挂念,儿女在母亲的庇护下飞出屋檐,丰满的羽翼,浸染母亲的血汗。给爱一双翅膀,飞到她的身边。别忘送上问候,祝母亲快乐平安。

9.母亲,您弯曲的脊背挺直了我的人生路,您斑白的双鬓彩化了我的人生途,您紧凑的皱纹排除了我的人生顾虑,您的人生终点为我带来生命起点。我爱你,母亲。

10.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祝妈妈节日快乐!

11.母亲节到了,我却不能陪在您的身边,也不能献给您一束康乃馨,我只能通过手机发一条祝福的短信,祝我最亲爱的妈妈节日快乐,心想事成,事事顺利。

12. 贺卡并不能代表孝顺,鲜花不能代表关心,短信也不能代表想念。尽管如此,我依然要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真心祝你节日快乐,幸福长寿。

13. 轻轻的今年的母亲节来了,正如去年的母亲节轻轻地走了,孩子们尽力把去年的遗憾填补,把去年的快乐延续,孩子们只希望自己的母亲节日快乐。

14.您是大树,为我遮风挡雨;您是太阳,给我丝丝温暖;您是星星,给我带来了光明。您是我最最亲爱的老妈,把我生下来,就已经让我感激不尽。母亲节快乐!

15.您是春天的大地,我就是那小草一缕;您是那空白的纸张,我愿为您写满密密的诗集;您是伟岸的大树,我愿为您春风化雨。母亲节了,向妈妈说声:我爱您!

16.就算忘记曾经调皮的自己,忘记成长中的不如意,忘记天和地、风和雨、东和西。也一定一定不要忘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亲爱的妈妈说一声:母亲节快乐!

17. 你的泪,流在她眼里;你的笑,漾在她唇边;你的话,刻在她心上。母亲总是用生命呵护着儿女,母亲节到了,别忘了对她说:谢谢,我爱您,妈妈!

18.您的呵护似春风,吹拂我的全身;您的教育似细雨,滋润我的心田;您的热爱似暖阳,照耀我的生命;您的支持似高山,挺立我的人生。母亲,难以忘记您为我付出的心血,母亲节到了,愿母亲笑口常开。

19.母亲节,心发慌;望明月,想爹娘;千里情,万丈光;思孝敬,炖参汤。亲爱的朋友,母亲节祝你的母亲、我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安康,万事吉祥!

20. 母爱如海深,有尺难丈量。日日为儿想,自身不思量。儿女长成人,母已鬓染霜。千金难报恩,不觉泪两行。母亲节到了,祝您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涮羊肉起源于什么朝代?涮羊肉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涮羊肉,可能有不少人都开始流口水了吧?这可是很多人热爱的美食,不光是冬季,哪怕是炎热的夏季,很多人也喜欢吃点涮羊肉,当然还是寒冷的冬天吃起来更有味道。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涮羊肉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还流行了几百年,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又是谁发明了这样一种经久不衰的美食?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

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吃水煮羊肉,感觉味道极其鲜美。战后,忽必烈又要厨师再做,厨师将羊肉切成均匀薄片,配上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忽必烈赐名“涮羊肉”。另一说法是成吉思汗南下时突然思念家乡的手把肉,因而叫军厨去煮,但敌人忽至,刚杀好羊而赶不及下锅的军厨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到滚水中涮,成吉思汗吃完后便急忙迎战。战胜回营后,成吉思汗叫军厨再做一次,将领们吃后人人赞不绝口,于是成吉思汗赐名“涮羊肉”。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满族入关后兴起,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据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了太监,从宫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涮羊肉”才得以在都市名菜馆中出售。

冬天里涮羊肉是我们大众喜爱食物之一,那么中国什么时候就有涮羊肉了呢?从考古资料看,内蒙昭乌达盟敖汉旗出土的辽早期壁画中描述了一千一百年前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3个契丹人围火锅而坐。有的正用筷子在锅中涮羊肉,火锅前的方桌上有盛着羊肉的铁桶和盛着配料的盘子。这是目前所知描绘涮羊肉的最早资料。

比辽壁画时间稍晚一些的南宋人林洪在所着《山家清供》中也涉及到涮羊肉。他原本是对所吃涮兔肉极为赞美,不仅详细记载兔肉的涮法、调料的种类,还写诗加以形容,诗曰:“浪涌晴江雪,风翻照彩霞。”这是由于兔肉片在热汤中的色泽如晚霞一般,故有此诗句。林洪也因此将涮兔肉命名为“拨霞供”。还需注意的是,他在讲完涮兔肉后又说“猪、羊皆可”,这便成为涮羊肉的最早文字记载了。按照林洪的记载,当时是把肉切成薄片后,先用酒、酱、辣椒浸泡,使肉入味,然后才在沸水中烫熟,这同今天的涮法还有些不一样。

显然,目前关于涮羊肉的直接材料晚到辽宋时期,可是我们仍有理由认为,人们吃涮羊肉当和火锅的出现是同时的,只是最初没有什么调料可言。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尽人皆知。因为这道佳肴吃法简便、味道鲜美,所以深受欢迎。又因老北京用铜锅烹饪羊肉为主固亦称“吃锅子”“涮大羊”。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举办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

据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一家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了太监,从宫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这道美食传至民间,得以在都市名菜馆中出售 ,为普通百姓享用。一直流传到今天,又让人们演变成多种版本的涮羊肉,成为人们餐桌上比较喜爱吃的美食之一。

《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圣诞节的起源是什么以及有什么传统活动

全文共 1903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5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在这一天,小朋友们都特别希望收到老公公的礼物。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圣诞节的起源是什么以及有什么传统活动最新,欢迎阅读!

圣诞节的传统活动

圣诞亮灯

亮灯一般是圣诞节最先开始的仪式。

每年11月中旬开始英国各地的圣诞灯就会相继点亮,亮灯仪式上不仅会点亮带有独特圣诞设计的街灯,还会有歌舞表演,有些地方甚至还会有烟花表演。

除了大街上的圣诞装潢,各大百货商场的橱窗也会为庆祝圣诞装点得别具一格,如果大家有机会圣诞去旅行,那将是非常精致且独特的一景!

圣诞滑冰

除了圣诞市场(Christmas Market)以外,还有另一个人气很高的活动只在圣诞节出现,那就是各处的冬季溜冰场(Ice Rink)。

每年只有天冷临近圣诞的时候它们才会开放,在伦敦的同学都可以搜索一下伦敦有哪些圣诞滑冰场,会给你带来非常难忘的体验的。

圣诞节相关知识介绍

圣诞老人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

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圣诞老公公的由来

圣诞节是令人雀跃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对圣诞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详吧?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万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鬍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有关圣诞节的来历故事

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是在公元336年。

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世界各地的圣诞节日期各有不同。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确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的教会领袖,在巴勒斯坦的西岸城市伯利恒(耶稣出生地)集会,进一步确认:12月25日为圣诞节。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据《圣经》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投胎人间,想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意思是“庆祝救世主降生”,庆祝圣母玛丽亚生下耶稣的时刻。关于耶稣的出生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耶酥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犹太妇女玛丽亚所生的。上帝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玛丽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酥",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就在玛丽亚快要临盆时,罗马皇帝亚古士督要作人口普查,所以玛丽亚和她的丈夫约瑟离开了他们在拿撒勒的家,回到了约瑟祖籍的伯利恒去注册。那时候,伯利恒的旅店都住满了,玛丽亚和她的丈夫只好在马棚里过夜。就在那里,玛丽亚生下了耶稣,把他放在马槽里。耶稣成年后,宣告自己是王,就是犹太人的弥赛亚。

后来被自己的门客犹大出卖,最终让罗马总督彼拉多判钉死在十字架上。由于耶稣被处死在耶路撒冷,

耶稣的降生,对世人来说,是莫大的“好消息”,因为是神自己选择来到人间,做世人的替罪羊来拯救世人,使世人的灵魂得到永生超度,最后升入天堂。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降生。“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陈平:纪念坚持科学精神的演化历史学家诺斯

全文共 655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对中国改革有重大影响的外国经济学家属于道格拉斯-诺斯之后的科斯,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是众所周知的,成功地解释了经济体系的演变,并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作者是陈平教授,他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和春秋开发研究院的研究员,之前与朝鲜有过接触。得知诺思去世的消息后,他晚上睡不着觉,所以他写了一篇文章,并把它交给了观察网。这篇文章高度赞赏朝鲜的科学精神。在文章的最后,他和诺斯还讨论了十多年前社会交易成本是否随着经济发展和分工的变化而变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于11月25日在美国去世。国内媒体对诺斯纪念文章的报道势头远不如不久前去世的科斯和纳什,尽管他们在经济思维方面的视野远不如诺斯。

在中国和西方学习经济学的30多年里,我有机会与20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交谈和交流。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三位:保罗·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体系的创始人和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跨学科研究的天才希尔伯特·西蒙:还有道格拉斯·诺斯,一位具有真正科学精神的经济学家,我们今天纪念他。什么是科学精神?就是问问题,观察现象,检验和纠正科学假设,永不停止。

诺斯早年受马克思的影响,研究了伟大历史的基本问题。他首先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定量方法,研究了经济史的具体问题,开辟了创新经济史的研究方向。

然后,他用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西方崛起的历史。为此,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将诺斯列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然而,当他定量研究美国当代经济史时,他发现了著名的诺斯悖论,即美国的交易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870年的25%上升到1970年的50%,这与科斯的理论和他早期的推测相矛盾,即交易成本的降低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这一结果反过来使他质疑新古典经济学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在研究系统演化中的有效性。相反,他用进化经济学和复杂的科学思维来研究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证明有效制度的建立不是一种普遍的趋同或均衡现象,而是一种路径依赖的非均衡现象。经济体制的演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称诺思为进化历史学家,而非主流经济学家所提倡的新古典历史学家或新制度经济学家正是因为诺思首先应用并质疑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来研究伟大的历史,并最终走向进化经济学。

诺斯的思维方式是利用每个家庭的优势,而不是拘泥于他们的弱点。他不是北京大学那种简单的“包罗万象”的学风,而是用观察实验来决定不同学派的理论选择。他的研究与时俱进,不管今天对还是昨天错。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科学的精神。

纽约大学新学院教授、经济学新思维的总倡导者邓肯·福利·[将西方主流经济学评价为“理论神学”,即数学包装的意识形态。因为太多的经济学家,包括一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名经济学家,忽视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危机的现实,坚持一些意识形态教条,与经济思维的变化相矛盾。

相比之下,朝鲜对历史真相的坚持和他回答时代问题的勇气在今天的中国尤为宝贵。

诺斯注意到了产权制度对西方崛起的影响,也注意到了资本主义建立后美国的交易成本反而增加的问题。这对理解当今中国改革中的矛盾尤其有意义。

例如,中国体制改革的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对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解决温饱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现代新农村建设对分散小农的限制越来越明显,新合作社的兴起远远超过了固定农户产量的限制。私有产权的建立维持了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美国机械化农场的大规模经营。然而,城市化无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到城市,它还在西方和拉丁美洲的大城市形成了贫民窟,引发了棘手的民族问题和社会动荡,以及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而引发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

什么是中国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绿色混合经济?一切都取决于继续讨论朝鲜探索但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纪念北方,注重知行合一,改进学风。与其拜倒在诺贝尔奖经济学家的脚下,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他们的成就、方法、局限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推动前人开创的事业。

作者有幸与朝鲜多次交谈,受益匪浅。其中之一是因为我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作为主管科研的副主任接受并主持了科斯的演讲,留下了与朝鲜的简短谈话。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它至今仍历历在目,就像北方就在我们面前一样。

今天,Observer.com重新发表了这段对话,作为我们即将进行的经济分析的前奏,并提醒我们今天中国的经济问题。

愿朝鲜永不自满的科学精神在中国经济圈中萌芽和开花,愿中国经济专业学生跟上中国发展的潮流。

[注]福利,邓肯·亚当的谬误:经济神学指南,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

朝鲜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演讲,演讲日期:2002年3月20日,发表于北京大学简报

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变革,这是一个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然而,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很难完全理解这一过程。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已经演变成静态优化理论,它提供了一个一流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市场或经济的一部分在某个时刻是如何运作的。但它不能让我们理解有效市场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经济将如何发展?因此,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无力解释经济史。

显然,这是它的主要缺陷之一。因为如果我们想要改善经济,我们必须了解经济是如何逐渐演变的,以及什么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什么因素可以改变来改善经济。

新的研究方向是从交易成本入手,了解交易成本及其演变,以及与社会制度框架的其他关系及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正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经济过程中的摩擦,这是影响经济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显然反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交易成本的巨大差异上。

发展中国家因为交易成本高而贫穷。这种关系是牢固的。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我们计算了25个国家的交易成本,并通过人均收入回归计算了交易成本。结果证实了这种关系。

那么,什么决定了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背后是制度框架。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这个系统运转良好。是什么使该系统形成了一个有效(即低交易成本)的市场?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探索支撑经济体系的因素。

经济制度的基本来源包括:正式的法规,如宪法、法律和法规;非正式行为守则和公约;正式条例和非正式准则的实施和特点。这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表现特征。

然而,什么决定了正式条例和非正式准则的规模和形式?什么决定了这样一个系统的建立?

显然,经济制度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所以我们进一步问了一个问题:政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又涉及一个复杂的问题,即如何将社会选择纳入政治体系。谁决定了政治体系如何运作?它与经济的总体特征有什么关系?总之,这决定了政治结构。政治制度结构也决定了经济游戏的规则,即产权、法律和法规。

此外,它取决于什么决定了系统的衍生物——社会中的组织。在建立了制度、游戏规则和产权之后,它为组织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框架。在进化过程中,组织和系统通过相互竞争来生存。无论是竞争市场中的公司、争夺权力的政党,还是争取一流地位的大学,它们都必须不断创新,提高生存机会。他们所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操作系统。这正是我们所关心的,也是经济学没有问的:什么决定了系统的进化?

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是,人们知道什么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并将据此采取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类历史早就被改写了。事实上,人们正在主观地构建世界运行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追溯到基本构成要素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理论模型。社会科学中没有可以提炼为所谓基本命题的客观结构。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没有现实基础。人们可以在头脑中构建现实。机构、组织和市场都是我们思想的产物。诚然,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社会结构,但那是通过我们的主观思想形成的。

因此,我们不能像在自然科学实验室那样测试经济理论。然而,我们可以做实验并获得反馈,看看我们的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构建的人类互动。这个过程大致如下:“现实”——概念——制度——组织——政策——结果——改变了“现实”。从人们心中以某种形式存在的“现实”出发,我们建立了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论、模型和概念体系。我们正在用我们的头脑构建对世界的理解,理解和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总结选择并做出决策,并以我们认为的世界运作方式建立和实施制度框架。我们相信我们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这不仅包括世界如何运转的模型,也包括世界应该如何运转的模型。制度是人们构建人际互动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结构产生了预期的结果。因此,结构是我们概念的一个功能。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是不断纠正偏差。如果这个过程是遍历的,那么知识将会汇聚到现实世界中。

前苏联的兴衰可以帮助解释这种理解。列宁接受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如何运转和它应该如何运转的理论,并想用它来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天堂。他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得到了关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辩证历史观,以及关于产权和技术革命的作用的观点,但他找不到现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南。

列宁根据辩证历史观的框架和他对产权的一般理解进行了探索,并于20世纪20年代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在这项政策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发展重工业,把苏联建设成一个工业强国。这反映了对如何通过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们必须充分理解这种新的经济活动形式的产生。1917年的列宁和2002年寻求发展的中国都在遵循现有的理论和模式来解释世界。与这个极其复杂的世界相比,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美国人关于发展市场资本主义的理解以及中国人的观点都还远远不够完善。就像即使中国在过去15年里做出了如此多杰出的创新,它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

因此,最重要的是来自这些已建立的系统的反馈应该被纠正。前苏联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提高农业效率。显然,苏联农业并不成功,但它从未纠正过自己的错误。

一般来说,失败总是来自两个原因:第一,理论是错误的。如果坚定的信念是错误的,那么模型就是错误的。第二,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管理社会的人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如何将政治选择纳入系统,以便管理社会的人能够保持灵活性,并理解不断变化的社会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

事实上,前苏联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在1970-1980年,私有农田占农业总产量的1%,占20-25%,而集体农场占农业总产量的99%,占剩余的75%。关键在于如何学习。当某个策略的反馈表明无法获得期望的结果时,应该对其进行纠正,以便获得期望的结果。

1975年后,前苏联知道这是错误的,因为增长率急剧下降。到1980年,这一比例接近0%。然而,即使他们知道这是错误的,由于开发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它已经堆积。

从1985年到1991年,戈尔巴乔夫想扭转这种局面,使政治制度自由化,打破原本糟糕的经济结构,导致苏联在1991年12月解体。

因此,“现实”被引用。它不像物理和化学那样客观,因为它们有质子和元素。只有在我们头脑中构建的东西和对外部世界的解释。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认知系统的灵活性,理解它是否有效,收集证据,修正理论,调整信念,并相应地改变分析的内容。这样做就是调整体制框架,使之有效。

什么是有效的体制框架?人们建立一个系统来实现一定的目标功能。如果结果不符合初衷,我们必须修改系统,直到系统能够产生预期的结果。有时我们做正确的事情。

有时我们会改变游戏规则,从最初的不完全理解到最终的改进。人类自从在新石器时代建造环境以来就一直在这样做,并将继续这样做。尽管西方国家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道路,但他们最终建立了一套体系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步扩张,至少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是如此。

然而,人类在其整个发展历史中确实走了许多弯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从未完全理解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这非常重要,即使我们有好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总是认为他们的理论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事实并非如此。这个理论有一些不完善之处。过度相信它会导致错误的政策和决定。

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25年的信息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因此,在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加仔细地注意过去的经验能够被利用的程度。例如,价格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工具。它提出了市场运作的基本理念,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经济学中的标准理论也是如此,如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

然而,我们应该仔细运用这些理论,并且知道明天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有多大的不同。必须清楚,未来的世界将会非常不同。我们面临着如何应对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我们无法从历史经验中找到绝对的指导。

朝鲜和陈平之间的讨论

在接见诺斯教授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平教授提出并讨论了一些问题。以下是给读者的记录。

陈平:我生于物理学。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对经济学感兴趣。

诺斯:我在1938年上的大学。我是马克思主义者,想拯救世界。

陈平:赫维茨(leonid hurwicz,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证明了科斯定理具有零有效总测度(即有效经济空间的体积为零,换句话说,它是经济乌托邦)。你有什么看法?

诺斯:赫维奇是我的好朋友。中国的改革没有私有产权,没有西方的法律体系,起初没有竞争,但有一个激励机制。赫维茨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如果我想管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我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建立高标准,以吸引和选择人才。如果你读过科斯的《社会成本》,前五章讨论了零交易成本的情况。引入交易成本后,新古典理论就结束了。

陈平:记得你画出了一条经验曲线。社会的交易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诺斯:我研究了美国从1870年到1970年的社会交易成本,平均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但在1970年上升到了45%。总的趋势是,由于交易规模的扩大,每笔交易的交易成本比例下降到社会交易总成本增加的程度。我的文章发表在1987年的NBER文章集中。[·陈平注:交易成本的正确估计大约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1870年)和50%(1970年),见j j .沃利斯和华盛顿特区诺斯,“衡量美国经济中的交易部门,1870-1970年”在恩格尔曼和盖尔曼编辑。《美国经济增长中的长期因素》,第95-161页,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1986)。]

陈平:有人研究过分工发展史上社会交易成本的增长模式是阶梯式还是指数式的吗?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有发展的门槛吗?

诺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这样做过。

陈平:你的演讲提到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是不断纠正偏差。如果这个过程是遍历的,知识将会汇聚到现实世界。你的问题也是统计物理的基本问题。

平衡统计物理学假设运动是遍历的。非平衡态的统计物理学发现非线性相互作用不是遍历的。因此,理解过程可能比你的猜测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

诺斯: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陈平:我们用生态学和复杂的科学方法研究了分工的演变。李约瑟曾经问为什么资本主义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我们的发现是,中国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波动限制了分工的发展,鼓励自给自足。

诺斯:这很有趣。芝加哥学派将经济学应用于社会学和其他领域。我们认为跨学科是新的增长点。例如,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我们与实验经济学家、人类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大脑科学家合作研究规范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设计的“最后通牒”实验“[笔记”在全世界20多种文化中进行,并产生了非常有趣的结果。

陈平:十多年前,我接触了实验经济学。它对经济理论的挑战令人鼓舞。不幸的是,中国没有一所大学研究实验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产权理论被广泛宣传。我希望你的工作能给中国经济圈带来一个新的方向。

(叶伟强的《档案整理》和陈平的《补充校对》)

[注释]最后通牒实验是一个谈判实验,用现金奖励供给和需求。例如,每个奖金是100元。出价的甲方向乙方1出价99元。接受者只有两个选择,接受和拒绝。

接受时,双方分享奖金,拒绝时,双方都没有收入。根据合理假设,乙方可以接受1至99元之间的任何报价。事实上,大多数文化都接近中产阶级。这表明社会理性不仅追求个人效用,而且关心公平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庞大星系流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室女星系团周围更大的区域,把我们所在的位置也囊括进去,被称作本超星系团。几乎在30年前,被戏称为“七武士”的一群天文学家发现,不仅银河系在以几百千米每秒的速度朝半人马座运动,整个本超星系团也都在做同样的运动。他们把拖曳这些星系运动的神秘质量称为巨引源。在许多方面来说,巨引源都没有那么神秘——宇宙那个方向的物质密度明显很高,因为以它为中心的1亿光年范围内包含了7个和室女星系团差不多的星系团,其中最大的三个星系团是矩尺星系团、半人马星系团和长蛇星系团。

根据我们把超星系团作为宇宙分水岭的构想,它们的边界是根据星系发散的运动而画出来的,这么说来,所谓的本超星系团名不副实。它只是一个更大结构的一部分,也就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后者还包括了其他的大尺度结构,例如孔雀-印第安纤维结构和蛇夫星系团。把拉尼亚凯亚想象成一个城市,我们交通拥挤的市中心就是巨引源区域。正如大部分都市核心一样,我们很难确定一个精准的中心,它的大概位置是在矩尺星系团和半人马星系团之间的某处。根据这样的定位,我们的银河系就被放到了远郊,接近拉尼亚凯亚与毗邻的英仙-双鱼超星系团的交界处。这条边境线在宇宙尺度下相对很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仔细研究来界定拉尼亚凯亚直径约5亿光年的近圆边界。总的来说,拉尼亚凯亚的边界内正常物质和暗物质的总质量相当于大约10亿亿个太阳。

天文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瞥见了一些可能位于拉尼亚凯亚之外的结构的轮廓。在七武士发现巨引源之后,天文学家很快就在星际间的黑暗中发现了一些更大的结构。就在巨引源的背后,大约3倍远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团聚集体——这是局域宇宙中目前所知最密集的结构。因为天文学家哈罗•沙普利(Harlow Shapley)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发现了它存在的证据,这个遥远的巨大结构也被称为沙普利超星系团。(巧合的是,就像本星系墙一样,室女星系团和本超星系团的主要部分,以及巨引源和沙普利超星系团都落在超星系赤道面上。想象一下一个由超星系团组成的庞大薄饼,你就会对我们的大尺度局域环境有个直观的印象。)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本超星系团的本动速度达到了600千米每秒?在某种程度上,罪魁祸首是巨引源集合体。但是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沙普利超星系团的引力拖曳,虽然它的距离是3倍远,但是它拥有4倍数量的富星系团。现在,根据Cosmicflows-2——就是揭示了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那个星系目录——故事没那么简单。这个目录里的8000个星系的本动速度都表明它们在一致地朝向沙普利超星系团运动。这种流动在Cosmicflows-2目录覆盖的整个14亿光年的范围内都存在。它是否会在某处停下?我们还不知道。只有利用更大的巡天项目描绘出越来越大的宇宙区域,才能揭示出我们局域宇宙中星系整体壮观运动背后的最终根源——以及最终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是哪国的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上不能缺少的一种生活消遣方式,音乐的风格也是有着多的方式。爵士乐也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种音乐,你知道爵士乐是怎么出现的吗?本期跟小编一起去城市文化了解一下吧!

美国黑人的爵士音乐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乡村音乐、等等)。一直到百年后,爵士音乐的曲式、和声、节奏,已经深深的印在世界各个国家人民的心底。并且在不断的影响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

爵士乐源自美国黑人的爵士乐19世纪末发祥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最早期的“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到颇具规模的新奥尔良爵士乐;从20年代着名的以集体即兴演奏为主的“迪克西兰”到30年代以伴舞为主要职能的“摇摆乐”。

从40年代追求高超的以和弦演奏为基础做即兴演奏的“比波普”到50、60年代风格迥异的“比波普”和“酷”以及随后的“自由”派;从70、80年代“摇滚”和爵士乐的融合,“合成”的出现到90年代“新经典主义”的诞生;直至今天,每一种爵士风格都活跃在舞台上。

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早已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

20世纪前十几年爵士乐主要集中在新奥尔良发展,1917年后转向芝加哥,30年代又转移至纽约,直至今天,爵士乐风靡全球。爵士乐的主要风格有:新奥尔良爵士、摇摆乐、比博普、冷爵士、自由爵士、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等。

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是来自一种叫“拉格泰姆”的钢琴音乐。“拉格泰姆”是Ragtime这个词的音译。词意是“参差不齐的拍子”。故又称为“散拍乐”。它也是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19世纪末,一个名叫司科特·乔普林(ScottJoplin,1869-1917)的黑人钢琴手,创造了一种新风格的钢琴音乐:右手高音声部演奏切分音节奏很特别的主旋律或琶音。

你可能也喜欢:

江苏盐城结婚习俗有什么?

久负盛名的厦门四大建筑风格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情人节起源和相关传说是什么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关于情人节的起源传说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情人节传说1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 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情人节传说2

传说以前在英国,所有雀鸟都会在2月14日日交配求偶,如黑鸟、山鹑等,皆在2月间求偶。所以,人类也认为每年的2月14日是春天万物初生的佳日,代表着青春生命的开始,也仿效雀鸟于每年的2月14日选伴侣。

情人节传说3

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情人节传说4

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_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_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这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情人节起源

2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20天(闰年则还有321天)。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

270年——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此日被后人定为“情人节”

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是欧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民族节日。此节日的来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后被定为“情人节”较为普通。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

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改成“情人节”。

情人节传说6

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 Festival)。这个说法是基督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

(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基督教化。

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

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 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农业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 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酿酒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849 字

+ 加入清单

酿酒是指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那么,酿酒的起源是什么?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

杜康酿酒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东汉>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也有同样的说法。

酒与天地同时

更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是可信的,而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 证实。夏朝距今约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经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酿酒器具。(>1987年8月23日“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在山东莒县发现,“副标题为”同时发现五干年前的酿酒器具”)。这一发现表明:我国酿酒起码在五干年前已经开始,而酿酒之起源当然还在此之前。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 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 ---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一书实乃后 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葡萄酒

主要原料 葡萄。

设备用具 盆、陶瓷缸、乳胶管、竹筛子、豆包纱布、罐或陶瓷缸、纱布等。

制作方法 选择成熟前15~20天未喷洒农药的葡萄。除去生、青、破果粒、霉烂果及其它杂物,直接放在大盆里(不要洗),因为葡萄皮表面存在着野生酵母,在清汁发酵时发挥酵母作用。选好后,把手洗净,用两手在盘里用力揉搓葡萄,挤出葡萄汁。在已准备好的罐或陶瓷缸的口部放上竹筛子,将挤出的葡萄汁滤到罐或缸里,除去葡萄梗。竹筛上的葡萄皮、肉等,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出残余的果汁,挤出的汁也装入缸或罐中。正常情况下,葡萄出汁率为70%左右。将装有葡萄汁的缸、罐静置12~20个小时,用乳胶管或无毒塑料管将上清液用虹吸法吸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发酵。为防止发酵时汁液外溢,发酵缸、罐中的葡萄清汁不要装得过满,是容器容量的80%-90%即可。经过两昼夜,葡萄汁开始发酵,特别旺盛时,可听到沙沙声,同时可以嗅到酒香味。

发酵过程,要注意控制酒度,适时补糖和控制品温。

控制酒度的方法是每100毫升葡萄汁利用葡萄皮上附有的野生酵母发酵酿酒,1克糖份可产生0.56度酒,如果葡萄含糖量为15%,出酒度为 15 X 0.56=8.4;如果含糖量为20%,出酒度则为20 x 0.56=11.2,说明葡萄含糖量大的,出酒度就高些。但靠葡萄本身的糖分,来提高成酒度是不可能的,必须另外添加白糖。白糖的添加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例如,酿制含酒12度的葡萄酒(葡萄含糖量为15%),需添加白糖数量(12-8.4)X1.8=6.48克。如葡萄含糖量为20%,则加糖量为(12-11.2)X1.8=1.44克(这里的1.8是按理论推算出来的,即酿成1度酒需要白糖1.8克)。所得出的6.48克和1.44克都是100毫升葡萄汁的用量,如果是1公斤葡萄汁(即1000毫升),则加糖量分别为64.8克和14.4克。以此为基数,根据葡萄汁量来计算。适时补糖。一般在发酵旺期添加为好。根据酿酒时所用葡萄汁中糖分的含量和生产酒要求的酒度决定白糖的添加量。控制品温。品温是葡萄汁的发酵温度。最宜温度为18℃-22℃。温度过低,不易发酵;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杂菌感染。在这个温度下维持12天左右,葡萄汁中的糖分基本耗尽,还要静放2~3天,再采用虹吸法进行第一次分离。将上清液抽出,装入事先洗净的缸、坛里、密封陈化。要装满,不留空隙,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也可在葡萄酒上喷洒一点食用酒精(因为酒精比重小于葡萄酒,所以飘在葡萄酒面上,可以起隔绝空气和防杂菌污染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酒面上生白膜)。经过20天后,仍采用虹吸法进行第二次分离,分离后仍需陈贮3-5个月即成。

工艺流程 选料→揉搓→滤汁→静置→吸上清液→在18℃~22℃温度下加糖发酵→静置→吸上清液陈化→分离陈贮→成品。

仪狄酿酒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云:“ 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 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跳蚤市场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跳蚤市场(fleamarket)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旧货地摊市场的别称。那么,跳蚤市场的起源是什么?

相传1884年,巴黎政府为维护干净市容,要求许多捡破烂为生的贫民将市区的废弃物搬运到荒废的军营,这些贫民以平时在垃圾堆里寻宝的功力,自行在废弃物中挑拣尚能用的物品过滤出售,没多久就形成一处固定的市集,称之为“flea market”,即跳蚤市场之意。此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一说因为这些物品多已被使用过,常有许多跳蚤在上面,因此被称为跳蚤市场,另外也有市场里面的人跟跳蚤一样多故得名的说法。

从19世纪以来,跳蚤市场已经在欧美各国成为常态,包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跳蚤市场,在历史越悠久古老的国家,跳蚤市场里所卖的东西种类也就越多,摊位老板将自己费尽苦心寻来或是家传的宝贝摆在摊前,等待有缘人前来挑选回家,在陈旧蒙尘地外表下,都有可能是难得一件的稀世珍宝。

跳蚤市场的起源一般被认为是在法国巴黎北面近郊,圣-图安的Marché aux puces市场。一个庞大,历史悠久的户外市集,是巴黎4个市集之一。跳蚤之名源自市场售卖的,被跳蚤感染的衣服等物品。从17世纪后期开始,户外市集已经成形,在一些临时档口及长台上,一些拾荒者把收集到的故衣以廉价卖出。时至今日,最大的古董跳蚤市场仍然可在圣-图安找到它。

泰国曼谷的翟度翟市场是亚洲其中一个最大的跳蚤市场,货品种类包括家居用品、家具、二手衣着及牛仔裤等。

2000年代初期,跳蚤市场也曾经在香港流行,当时香港的经济不景,不少人希望可在跳蚤市场售卖货品获利,但最终成功者寥寥可数,跳蚤市场亦逐渐式微。曾经开办跳蚤市场的地方包括前启德机场、新界石岗等地。

台湾的部分夜市会有跳蚤市场。在一些学校的校庆园游会也会设有跳蚤市场,部分的目的是将所得做为公益之用。目前台湾最有名的常设性跳蚤市场位于台北县三重市的重新桥下跳蚤市场,通常在清晨就开始营业,非假日时营业至中午。除了贩售旧货外,亦有不少小吃摊贩、理发、卡拉OK等进驻,但也因常有赃物在该地销赃而引起争议,即便这样,跳蚤市场还是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35亿年前的化石,或许能够证明生命起源自陆地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1871年,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生命起源于一个“温暖的小池塘”。目前,达尔文的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家发现,35亿年前,澳大利亚的岩石中含有地球上最古老的陆地生命证据。

证据包括古代微生物形成的岩层和粘性微生物液体中保存完好的气泡。研究人员指出,这一重大发现将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证据提前了5.8亿年。同时,它将帮助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因为大约35亿年前火星上有温泉。

研究人员建议,未来的火星探索任务应该把重点放在目前火星上最有可能找到生命存活证据的干燥温泉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塔拉·乔基奇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他说:“我们非常兴奋地发现,这项研究不仅将生活在温泉中的生命记录延长到了35亿年前,而且还表明生活在陆地上的生命形式比之前预期的要早,可能要早5.8亿年。”

这可能表明生命起源于大陆上的淡水温泉,而不是科学家们通常认为的在海洋中形成然后适应陆地环境的生命。科学家认为有两个假设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关。它们要么起源于深海热液喷口,要么形成于达尔文提出的陆地“温暖的小池塘”。

乔基奇说:“在西澳大利亚的古代温泉中发现的潜在生物迹象提供了一个地质视角,可能更倾向于陆地生命起源的理论。同时,我们的研究也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因为火星的古代温泉沉积物的形成接近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德莱赛结构。

在火星2020探测器的三个潜在着陆点中,有迹象表明哥伦比亚山是一个温泉环境。如果温泉中保存的生命证据可以追溯到地球的古代,那么它很可能保存在火星温泉环境中。

大约35亿年前,研究人员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稳定区的古代德莱赛结构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沉积物化石。他们分析了硅质矿物的存在,结果表明沉积物化石是在陆地上形成的,而不是在海上。硅酸盐是在硅质液体接近沸点的条件下形成的矿床,这种硅质液体只存在于大陆的温泉环境中。

以前在岩石中发现的最古老的硅质岩形成于大约4亿年前的皮尔巴拉温泉沉积层。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叠层石,这是古代微生物群落形成的层状岩石结构。在沉积层中还发现了其他早期生命迹象,包括微型层状岩石化石、微生物细胞结构和保存完好的气泡。

这些气泡被认为是被困在粘性微生物材料中,并保持良好的气泡形状。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范·克拉内东克教授说:“研究表明,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大陆的淡水环境中就存在着多样化的生命。”

皮尔布拉沉积层与大多数火星地壳的形成时代相似,这使得火星温泉沉积物成为寻找生物化石的最佳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命的起源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起源应该追溯到与生命相关的元素和化学分子的起源。因此,生命的起源过程应该从宇宙形成之初开始,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

大约66亿年前,银河系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它的碎片和松散物质经过长时间的聚集,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作为太阳系的一员,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然后,冰状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重力势能,然后转化为动能和热能,导致温度上升。此外,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具有变暖效应,因此早期地球处于熔融状态。在高温地球的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了分化,重元素下沉到中心并凝结成核心,较轻的物质形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形成环状结构。这个过程花了很长时间。原始地壳出现在大约38亿年前。这个时间与月球表面大多数岩石的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与宇宙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生命的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来自“大爆炸”后的元素进化。数据显示,前生物阶段的化学进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太空中还有广泛的化学进化产物。在星际进化中,一些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在星际尘埃或浓缩星云中形成,然后是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多核苷酸等。是在地球表面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经过前生物进化的几种过渡形式,地球上最终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到目前为止,生物学的进化已经开始,今天地球上已经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地。各种证据表明,液态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一些目前生活的极端嗜热古菌和产甲烷菌可能最接近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它们的代谢模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35亿年前来自西澳大利亚瓦拉沃纳群体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最早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从天文和行星时代进入了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更多的生物出现。直到5.4亿年前的寒武纪,大量结壳后生动物才出现。因此,寒武纪之后的地质时代被称为显生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食典故 咖喱的起源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美食典故咖喱起源

最早出产香料的国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国等,而当中的佼佼者就是印度。为什么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此伟大,相信是因为他们终年闷热潮湿的天气所致。天气炎热,除了令人食欲大减之外,也令食物容易变坏及滋生细菌。将食物配入香料,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进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时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适合印度的天气。

而咖喱是多种香料的结晶。这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单一种香料并未能僻去其膻味,故便以多种干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这便是坦米尔“卡利”(Kulry)咖喱的来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制成的酱汁”—就是现在我们中国人翻译过来的“咖喱”了。

咖哩起源于印度。“咖喱”一词来源于泰米尔语,是“许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间传说咖哩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由于咖哩的辛辣与香味可以帮助遮掩羊肉的腥骚,此举即为用以帮助不吃猪肉与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尔语中,“Kali”是“酱”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蒙恕儿帝国所统治过,其间从波斯(现今的伊朗)带来的饮食习惯,从而影响印度人的烹调风格直到现今。

一位咖哩权威作家BlentThompson对咖哩曾写下这么一段话:在印度kulry一词,并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们所认知的一般,除非你专指的是普遍存在于印度,但由英国人归类,把包含着姜、大蒜、洋葱、姜黄、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汤或炖菜,其大多为黄色,红色,多油,味辛辣且浓郁。而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咖哩则普遍被定义为由新鲜或干燥香料以油炒香,并加入洋葱泥,大蒜,姜一起熬煮。其中香料并没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姜黄等。

后来香料、咖喱等传入了以肉食为主的欧洲国家,贵族们都视如珍品,甚至有说为了方便输入更多香料所以大量造船,促进了航运的发展,干状的咖喱原料-不同的香料就是在那时期变得更加流行。因为船运输时,免令香料变坏便以干货形式输出。

时至今日,香料粉末仍大行其道。随着时代进步,煮咖喱变得越来越方便,以往要晒干磨粉再混配、调味,现在固体的咖喱块甚至加热即可进食的包装咖喱已随处可见,咖喱已是一种方便不已的经济快捷又健康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习俗起源及由来大全_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478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人们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人们为了赞颂爱国主义情怀。下面小编整理端午节的习俗起源由来大全_端午节习俗,欢迎阅读。

目录

端午节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节特色饮食有哪些

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的习俗起源端午节由来

称上有所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却大致相同。端午节是旧习俗,在我国已日、夏节。虽然名史了。

虽然说端午节历史久远,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节日内容却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充实,流行比较广的有以下四种说法: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1、吃粽子

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2、煮鸡蛋

在胶东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样不可。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

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3、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4、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5、带葫芦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

6、系五色线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

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7、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8、游百病

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平时忙地里忙家里,看小孩敬老人。十六是“大赦”,地里不管,家里放下,小孩拖上,老人扶上,倾家外游,不图升官发财,图个吉利,大人小孩百病不生。

9、送扇子

端午节又称“女儿节”,过去在宁波民间,凡新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带着“端午担”回到娘家来避一下,离开时要带上父母送的扇子,俗称“送扇子”。如宁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衣料、手巾、

10、驱五毒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11、戴香包

香囊一般佩戴在胸前,可以驱虫辟邪,然而佩戴也是颇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小孩子喜欢戴飞禽走兽类的,诸如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老人则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防病健身,也象征着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到白头等。

最有讲究的要数年轻人了,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人,姑娘多半都会亲自制作一枚别致的香囊,在节前送给心上人。

12、洗龙舟水

“洗龙舟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到江里、河里洗澡,因为这段时间的水大,正好又是划龙舟时期,老百姓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

13、拴扫把

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

14、挂艾叶和菖蒲

端午插艾条,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据介绍,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

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端午时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

15、吃五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称“吃五黄”。现在,雄黄酒因带有毒性而用黄酒代替。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全文共 5979 字

+ 加入清单

46.怎样认识恒星的一生——事物的两种认识方法

我想不少读者养过蚕。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我们可以从卵到幼虫,成虫,做茧,出蛾,产卵,观察到蚕的整个生长过程。但恒星的演化是以亿万年为基本时标的。因此人的短暂一生几乎观测不到恒星的任何变化。以至到了 19 世纪,哲学家们还坚持说:恒星是永远无法被我们了解的。的确,人类对恒星的认识是十分迟缓的。150 年前,我们还未能测出一颗恒星的距离;那时人类甚至还无法肯定证明恒星就是和太阳一样的天体。60 年前我们还不知道银河系外是否还存在着恒星。50 年前我们还不知道维持恒星照耀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那些能量是如何产生的。

今天我们对恒星已有相当丰富的知识;人类对恒星的了解恐怕已经超过了对于组成我们身体的那些活细胞的了解,或者已经超过了对于我们大脑活动的了解。一颗恒星处在非常复杂的宇宙中只能算一种比较简单的天体,也恰如人体的一个细胞。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恒星的认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科学上的认识原则上有两种方法:

(1)追踪一个单体一生的历史,例如我们观察蚕的一生的变化。我们便可了解它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恒星的寿命太长,我们绝不可能去追踪它的一生,但我们可同时观测亿万颗恒星,其中必然包含各种类型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恒星。就好像在某一时间我们作人口调查,必然会了解到各种民族,各种类型和不同年龄的人。如果我们把这些人的特点都综合起来,我们立即可推断一个人的一生的成长过程。实际上一个人很难同时观察亿万个不同类型和不同年龄结构的人群。但我们却很容易同时观测到亿万颗不同类型的恒星。这就显示了人们研究恒星时所具的特有优势。

如何肯定地证明天空中亿万个光点都是和太阳一样的恒星,这仅涉及天体的距离测定问题。这点本书前面已作过介绍。表面上看太阳的光度是别的天体无法比拟的,但由于一般恒星相对我们处在十分遥远的距离,因此其绝对光度(见 21)都与太阳同量级甚至比太阳还要明亮数十倍。

47.恒星如何分类——恒星的温度、光谱型和颜色

恒星的大部分是以双星或三星的形式出现。较少单独存在。而双星的轨道特征为我们确定恒星的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大量观测得到恒星的性质大体如下:

质量由 0.05M⊙到 100M⊙

光度由 10-4■L⊙到 106■L⊙

半径由 108■厘米到 1014■厘米

表面温度由 103■K 到 105■K

最容易测出的表示恒星固有性质的量是恒星的视星等和颜色。亮度反映辐射的能流,颜色反映辐射能谱。由于恒星辐射能谱大体上与黑体辐射谱相似,所以恒星的表面温度是决定能谱的一个指标。它为恒星的分类提供了依据。恒星的分类法除了表面温度外更多的是采用亨利·德雷伯分类与三色测光分类。亨利·德雷伯分类也称哈佛分类,它将恒星分成如下光谱型:

上面的符号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也很不好记。当天文学家面对美丽的星空,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和远离城市的孤独(为避免夜间灯光干扰,天文观测站一般建立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浪漫地感叹道:Wow!Ohbeafinegirl,kissmerightnow。Sweetie!

(哇!哦,好一位美丽的姑娘,快来吻我吧,咂!)

不同类型恒星的性质列入下表:

光谱型/表面温度/性质/颜色

W/>4 万开//白

O/3—4 万开/高温星,吸收线少,主要是氢,氦的吸收线,/蓝 B/1—3 万开/看到强的氦线/蓝白

A/0.75—1 万开/氢线达到显强,逐说减弱/白

F/6—7.5 千开/有显著的金属元素(铁,铬,钛等)谱线/黄白

G/5—6 千开/与太阳相似,钙线很强/黄

K/3.5—5 千开/主要是金属元素的吸收线/橙色

M/2.5—3.5 千开/主要是氧化钛分子带/橙红色

R,N/2—3 干开/有许多含碳的分子[甲川(CH)氰基(CN) ]吸收线/

红色

S/2—3 干开/主要是氧化锆带/

在上表中的每一类都有一个温度范围,而温度的变化引

起了能谱的相应变化,为区分这些变化,每一类又可分为几个次型。

48.揭示恒星一生经历的秘密——赫罗图

把恒星的光度与温度作出比较图(见图 21)是很有意思的。由于恒星的光度依赖于它的温度和大小,故把它们的光度和温度作图比较就能把恒星按体积大小区分开来。如果两颗恒星的温度相等而直径不等,那么直径小的光度就小,这是因为直径小的恒星其表面积也小的缘故,所以它的位置就在图的下方。反之,如果两颗星的光度一样但温度不同,冷星的体积必然要大些。因此,越冷的星在图上的位置越靠右。

这种恒星光度和光谱型关系的图,是由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于 1905~1913 年各自独立创制,故名赫罗图。该图以光谱型为横坐标,光度为纵坐标,结果发现有 90%以上的恒星,分布在图中的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的狭窄带区内。这区域称为“主星序”;位于其上的恒星称“主序星”。主星序的右上角,有一个几乎成水平走向的“巨星系”。图的上部,有一些分散的星,称为“超巨星序”。主序星的下面是“亚矮星”再下面则是“白矮星序”。巨星序和主星序不相接,中间的空区称为“赫氏空区”。研究表明,赫罗图能显示恒星各自的演化过程,能估计星团的年龄和距离,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天体物理学和恒星天文学的有力工具。

由赫罗图我们可以推测恒星的一生。我们的太阳在赫罗图上就处于主星序的中部。它是一个中等质量、中等温度也恰好是中年的一颗恒星。它大约在 50 亿年前形成,又大约在 50 亿年后可能变成巨星,其半径也许会扩大到目前半径的 160 倍。那时水星将被太阳吞并,太阳的边界将扩展到金星。在地球上虽可看到一个美丽的太阳,但地球却早已化为一片焦土,也许人类早已不存在,或者乘着“诺亚宇宙方舟”逃避到另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星球。人类的文明史不到一万年,究竟怎么能推得 50 亿年前和 50 亿年后的太阳的过去和未来呢?如果有位地外来客,他在地球上仅呆了一个小时,他是否能了解到地球上人类的一生的生长过程呢?我想如果你是这个宇宙人,你一定会在人集中的地方拍摄尽可能多的人的照片,然后带着这些照片回去,并作出与赫罗图相似的图。例如把人按身长顺序排列,就可发现这是由小孩到大人的成长过程。但仅仅按身长很难区分成人和老人。于是,你可以从身长和肤色的润泽情况对比作二维图,就可进一步区分中年和老年了。但这类图对于不同民族会构成不同的序列。

球状星团 M■5 大约有十万颗恒星,其中有年幼的星,也有年老的星。在赫罗图上将这些星排列起来会发现它们非常有规律。图 22 给出了这种图形。其中 A 与 D 的那一方是年青的星,由图并不能直接看出,但恒星演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结果表明图 22 中 AB 间的星是一些年轻的星,越向 CD 越是演化了的老年星,所以看出,随着恒星的演化,半径会增大 100 倍,亮度增大 1000 倍。但是,恒星的一生与此的一生在某种意义上是极不相同的。例如 M■5 的星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在赫罗图中的 A 点处的星也好,D 点处的星也好,说到年龄是“同年”的。只是因为质量不同的恒星,演化(成长)的速度不同。质量大的恒星会更快地进入“老年期”。赫罗图上 D 点处的星由于质量略大于 B 点处的星。所以当前者以成为老年星时,后者还正当壮年,从而产生了这样大的差异。人们在学习相对论时,往往很难理解“双生子佯谬”,其实在恒星世界中“同时诞生”的恒星,总是质量大者“先衰老”。

49.引力不稳定性——恒星胚胎形成的原动力

太阳的平均密度为 1.4 克/厘米■3。即使低密度的 O 型星也有 10■- 3 克/厘米■3。与此相比,普通星际云物质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中有 10 个氢原子,即 10■-23 克/厘米■3。为使星际云形成恒星,密度要提高 20 个量级以上。而能使低密度气体聚集而使密度增加的唯一因素是万有引力。分析表明,如果在气体云中除引力之外其他各种力都不起作用,则气云的连续收缩,大约仅需 1000 万年后,几乎所有的气体都将集中在中心。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妨碍气云收缩的因素。他们是气体的压力、磁场、离心力等。气体云如何克服这些障碍而进行收缩呢?

设想有一橡皮气球,当向它吹进足够的空气,则气球开始膨胀。而由于橡皮的张力气球要收缩,而反抗这一张力的是空气的压力。气球处于这两种力的平衡状态。温度一上升,空气的压力就增高,气球就膨胀。相反,温度以下降气球就收缩。

气云在某些方面与气球相似。对应于橡皮张力的就是气云的引力。对于橡皮球,若橡皮越厚的气球越不容易被吹起。而对应于橡皮厚度的就是气云的质量。星云的质量越大,引力也越大,收缩也越容易。同样星云的温度越低收缩也越容易。实际上,气体云的温度是决定气云能否收缩的决定性因素。

在星云收缩的过程中,由万有引力引起的引力不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于本世纪初由英国天文学家金斯首先提出的,故也称为金斯不稳定性。万有引力有一个特点,即当密度一定的物质团,其表面的引力大小与物质团的半径成正比。也就是说物质团块越大,其表面的引力强度也越大。因此,一定状态下的物质存在一个临界尺度,当一个物质团的尺度大于这个临界尺度,其表面的引力就足以克服其他力作用,且使这个物质团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收缩。而物质一旦发生收缩,其密度增大,引力进一步加强因而更有利于物质收缩,而物质密度将进一步增大而形成引力不稳定现象。气体云将不断地收缩下去。这种引力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有两个特点:一是发生的物质聚集现象总是突然出现的,二是涉及的是受自身引力作用的大批物质。大约一万个太阳质量的星际气云会同时变得不稳定。这可能正是年轻恒星只能成群发现的原因。它们毫无例外地一大堆一大堆地同时诞生。当一万个太阳质量的星际气体和尘埃以很高速度自行收缩时,就有可能从气体中形成许多云块,其中每个云块再行收缩凝聚,然后形成一颗颗恒星。

50.原初恒星和零龄主序星

上面的叙述告诉我们,当星云在大小、密度、质量和温度等方面满足一定条件时,就能通过引力作用收缩,凝聚过程形成恒星。密度极低、体积庞大、温度很低的星云,最终会演变成密度较高、体积较小而内部温度很高的恒星:体积缩小到百万分之一,密度增大 10■16 倍以上,温度至少增高 7 万倍。这个过程对于垦云来说是一场真正的灾变。这场灾变经历了两个行为很不相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星云坍缩为“原初恒星”——“恒星胚胎”;第二阶段,原初恒星再进一步收缩形成恒星。

气体尘埃星云凝聚的第一阶段称为自由下落阶段,这是一个主要由引力作用支配的快速收缩阶段。对于一个质量同太阳相近的星云来说,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为 100 万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热运动形成的气体向外的压力远远抵挡不住向内的引力,于是物质很快地向中心坍缩、聚集,中心密度迅速增高。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星云的密度极低,物质对热辐射是透明的,因此,由于收缩使引力能转化为气体中粒子运动而引起的热能几乎可以毫无阻挡地向外逸散,结果,星云的温度几乎没有升高,接近等温过程。此过程进行到中心密度为 10■-13 克/厘米■3 时中心部分的热能不再能无阻挡地逸散,此时热能使中心温度逐渐升高并开始产生红外辐射,当中心部分对红外辐射也逐渐变得不透明时,从外部看,其光度急剧下降,内部的热量越来越不容易散逸,于是,温度开始明显地上升。接近这一阶段末了时,引力能中约有一半以红外辐射形式离开星云(我们已说过红外辐射的重要的源之一,是初生恒星的喜乐),而另一半则使星云物质的温度继续上升。当中心温度达到 2000K 时,氢分子开始分解成原子,并吸收掉大量热量,致使向外的辐射压急剧下降。结果,在引力的作用下,星云急剧坍缩,其中心形成体积更小、密度更大的内核——原初恒星。

原初恒星形成的标志之一,是星云的快速收缩过程的结束。但原恒星仍继续收缩,只是不再按自由下落规律,而是开始了一种缓慢的收缩过程。当全部氢分子都离解成原子后,收缩使原初恒星的温度稳定地上升。此时,原初恒星中各部分物质所受到的向内的引力几乎和相外的辐射压相等。因收缩而增加的热量,一部分辐射到原初恒星的外部,一部分使其内部,特别是核心区的温度上升。当中心温度达到 700 万开以上时,核心开始出现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内部压力与引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颗处在主星序阶段的年轻恒星就正式诞生了。质量过小的星云收缩到最后中心区也升不到足以引发热核反应的温度。它们只能靠引力势能转化成热能的方式在一个较短的时期里产生一点微弱的辐射,随后便逐渐冷却下去,形成一个死寂的天体。大的质量小于 5%太阳质量的星云就根本不能演化成为恒星。能够演化成恒星的原初恒星,按不同的质量将分别走向主星序的不同位置,形成光谱型不同的主序星。刚开始由热核反应提供足够能量而形成的主序星称为零龄主序星。所有主序星在赫罗图上的位置连成的曲线是主星序的左边沿。图 23 显示了中等

质量恒星在最初收缩阶段到进入零龄主星序时在赫罗图上的演化历程。从原始球状星云凝聚成恒星的过程中,并非整个星云的物质最后都能汇合到恒星上。对于小质量恒星进入主星序前的最后阶段由于热对流十分强

烈,加上星体表面物质密度很低且重力很小,内部携带能量流出来的物质可以达到很高的速度形成强烈的物质喷发或抛射。同时这种机械运动的动能还会传递一部分给周围物质,转化为外层大气的热运动以至快速向外膨胀。这些恰恰是金牛 T 型变星光谱中反应出来的特点。一般说来,大片星云分裂出来不久的小质量原初恒星进入主星序之前,有一个时期表现为金牛 T 型变星。此外对于巨大球状星云的外层物质来不及全部坠落到中心区,越是庞大的星云外层物质向中心下落所需的时间越长,而中心区则很快凝聚成发出强烈辐射的原初恒星或恒星。辐射压和向外膨胀的星体表面物质(又称为恒星风)阻止了外层物质继续下落,不仅把物质推开甚至形成高速喷流。也有的物质形成原初恒星的包层,表现出中心有亮核和周围有包层(也称星周物质)的现象。它们已被用红外的方法观测到,并被观测到一些深埋在冷包层中的早期原初恒星。

总之,每一个天体歌星的诞生都要大放烟火、张灯结彩,大规模地庆贺一翻。然后,它们就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年地不停地发出各自的妙唱。给整个宇宙大舞台增添一份新的光彩。天体歌星的“烟火”的规模不同一般,以金牛星为例,观测表明它相当于每年喷射出 10■-7 太阳质量,这相当于每秒钟向外抛射几千亿吨的物质。理论分析表明,原始星云质量越大的天体歌星越喜欢显示自己的财富,它们把大量的物质消耗在“烟花”的抛射中。例如质量分别为 150、50 和 20M⊙的星云,在达到主星序形成零龄主序星时剩于质量分别只有 36、17 和 12M⊙,占原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 24%、33%和 60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月是中秋明。月饼是中秋节的时令佳品,一边赏明月,一边品尝月饼,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那么,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

中秋节的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猪的起源是怎样的?猪的历史比人类还要悠久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我们12生肖当中的猪年,那么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关与猪的历史。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每天都吃的猪的身世还真是不简单,追溯历史的话,比人类还久远。那么猪的起源是怎样的呢?如今的猪与它们的祖先又有着什么不同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猪出现的历史比人类还要久远。经过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再到全新世,猪科演变了整整几千万年,使得猪科遍布地球。而之后猪科在之后的演变中出现了3个亚科,它们分别是猪兽亚科、猪亚科和镰齿猪亚科(利齿猪)。

猪兽亚科、镰齿猪,这两个“品种”,长得高大凶猛,还有很长的獠牙,可是最勇猛的他们却灭绝了,剩下了猪亚科。这个猪兽亚科几乎可以说的上是所有的猪的祖先,是最原始的猪类。

猪亚科往下说,就得说说它的分支河猪属和猪属,河猪主要分布的地方是非洲大陆,而我们现在见到的非洲野猪就是河猪属。而猪属呢?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在中国这块区域,猪属主要分为裴氏猪、小猪、李氏野猪和野猪。

裴氏猪作为一种大型猪,它的化石最多发掘在广西,但是科学研究认为最早的裴氏猪应该起源于重庆龙骨坡,是一种凶猛古猪!小猪,比裴氏猪小,它的化石也是在广西发现的最多,其次是重庆、安徽、湖南和湖北,是南方古代猪。李氏猪是一种大型野猪,它比较接近于现代猪,目前我们在中国各地看到的野猪,基本上都是李氏后裔。

总结一下,河猪和猪属之后,河猪进化成了非洲野猪,猪属里的裴氏猪、小猪最终灭绝。而李氏猪成为了我们这里的野猪,被原始先民捕捉了,驯化之后,就成了今天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顿顿不能少的家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台球的起源和发明趣谈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台球,丁俊晖肯定是第一个想到的人。丁俊晖为我国台球比赛史带来了无数荣誉。

这张照片来自国际在线

台球是一项优雅的运动,在世界上广受欢迎。这是一项室内娱乐运动,利用球杆击打桌上的球,并依靠计算分数来决定比赛的结果。台球也被称为台球(香港和澳门)和台球(台湾)。台球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台球起源于哪个国家?很难确定。但它起源于西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台球最早在法国流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打台球时是“单个球”。桌子上放着一个象牙拱门和一根象牙柱子,被称为“国王”。一个勺形杆被用来打球。当球进入或击中象牙柱时,得分是可能的。路易十四的医生建议国王每天饭后打台球。17世纪,台球逐渐在法国流行起来,这可能是台球在法国起源的基础。

互联网上的图片

台球的起源无法证实。

起初,台球是由黄铜和木头制成,然后是象牙。然而,一颗象牙平均只能生产5个球。在英国,每年仅制作台球就需要数万头大象。象牙台球并非都符合标准,必须仔细挑选。重量必须相同,所以价格很贵。因此,当时的台球游戏只适合宫廷贵族玩。后来,被称为美国塑料工业之父的希思发明了一种由硝化纤维素、樟脑、酒精等化学原料混合制成的台球,大大降低了台球的生产成本。然后在1920年,由石头和碳酸制成的台球出现了,再次降低了台球的制造成本。

至于台球桌,最早使用的桌子是普通的木板桌子。然而,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木材容易变形,难以保证桌面的平整度。直到1827年,石板才成为台球桌的桌面,形成了光滑、平整、未变形的高质量桌面。

桌子的边缘最初用棉绒或棉花包裹,然后钉在桌子的边缘。因为没有弹性只能起到缓冲冲击的作用。直到1831年,橡胶才开始取代它。然后,在1835年,美国人费伦改进并发明了一种具有良好弹性的普通橡胶支座。

互联网上的图片

台球的发明

谁发明和改进了俱乐部的皮革头?有两种传说:一种是19世纪早期使用的秃头球棒是法国士兵明科特在印度发明的。当他受到惩罚并被迫练习很长时间后,他发现木棒的秃头不好,所以他在秃头上加了一个皮革头,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另一个论点是,皮革头是由著名的法国台球运动员米佳发明的,而巧克力粉是在英国发明的,用来防止球杆碰到滑块。

台球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受到高度重视。在一些富裕的家庭里,不仅有豪华精致的台球房,还有严格的游戏礼仪。一些规定今天仍在使用。不要在室内制造噪音;来访的客人应该轻轻地推门。比赛时,对手不得站得太近,以免妨碍运动员。观察者不允许大声说话等。

互联网上的图片

斯诺克泰瑞·朗普

台球游戏在美国是由西班牙人在1540年首次引入的,但是直到1800年才在美国流行起来。台球首先由印度和泰国传入亚洲,然后由日本传入,19世纪清朝时传入中国。

如今,台球已发展成各种类型:中国八球、俄罗斯斯诺克、英国斯诺克、凯伦台球、美国斯诺克和斯诺克,其中斯诺克是最常见的,并已成为一项竞赛项目。斯诺克的意思是“障碍和障碍”,所以斯诺克有时被称为障碍台球。斯诺克台球不仅可以通过将球打入袋中来得分,而且可以有意识地击打阻碍对手使用其技术的障碍球,从而导致对手被阻挡和惩罚。因此,斯诺克台球极具竞争性和趣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合院的起源和演变,四合院的广泛使用始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大部分的北京四合院已经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已经被拆除了。四合院在当今社会似乎不是很多人会想去居住,只有老一辈人知道四合院这样的老房子才是冬暖夏凉的好住所。那么古往今来,四合院是如何演变的呢?一起到四合院文化看看!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

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周围为回廊链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现具有廊庑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渐减少,到明清逐渐绝迹。

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员建造住宅,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时期。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遗址,可视为北京四合院的雏形。后经明、清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改造的开展,很多传统四合院被拆毁,如1998年拆除康有为的粤东新馆,2000年拆除赵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号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绍仪故居。与此同时,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区县级的保护院落。

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满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时两进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绅的住所。而到了现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气等卫生设施没有进入四合院,沦为大杂院的四合院也未继续改进以适应汽车、空调等设备的需要。

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样的大家庭也比较少见,有钱的人家通常愿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购置别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市区。因此作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还存在价值,也是近代以来,一个争论的问题。

随着老城区保护的开展,对原有四合院进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对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的危改项目,在保留院落结构的基础上,将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为楼房,增加了厨房、卫生间等设施。

该改造工程获得了联合国的世界人居奖。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将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两层,并修建了地下车库。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作为对四合院保护、修缮、翻建、改建的参考依据。

你可能也喜欢:

四合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垂花门结构

四合院风水格局,四合院风水讲究有什么

四合院是哪里的建筑,四合院属于哪里的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际残疾人日的来历_国际残疾人日的历史起源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12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残疾人日"活动,这个日子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今天小编整理了国际残疾人日的来历_国际残疾人日的历史起源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残疾人日产生的影响

“国际残疾人日”的确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庆祝国际残疾人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并消除影响残疾人充分参与到生活各个方面中来的障碍。

国际残疾人日的来历

由于生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残疾人往往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了“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

1982年12月,第37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大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该决议的主要内容是:

1、请所有会员国和有关组织加强努力,为改善残疾人的状况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

2、宣布其后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3、敦促各国政府以及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在执行“国际残疾人日”决议中进行充分合作。

关爱残疾人,我们可以怎么做?

1、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如果遇到残疾人,可以有礼貌的礼让或者让座,千万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残疾人,让残疾人从心里感受到一点关爱,一点温暖。

2、称呼时多使用些“好朋友”、“兄弟”等词语来称呼对方,不要使用“瘸子”、“瞎子”等侮辱性语言,与残疾人交谈时,不要用“正常人”一词称呼非残疾人,一般使用“健全人”一词与残疾人相对应。

3、与残疾人发生眼神交流时,尽量用柔和、亲切的眼神与之沟通,与聋哑人交往时要坦然面对他们的眼神,任何窃窃私语或转身相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黄梅戏最初产生在湖北的 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起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是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行(hánɡ)当、服饰、妆容、乐器等方面。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其中,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