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曹操为何立曹丕(汇总20篇)

浏览

6229

文章

22

篇1:曹操的谋士荀攸病时,为什么曹丕会跪在床前?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荀攸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最主要的谋士,为人低调而且大智若愚,给曹操出过很多计策,助他良多,曹操也经常夸赞他。可以说,荀攸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只不过,荀攸所出很多都是密谋,既然是密谋,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而且,不仅是曹操,曹丕对荀攸的尊敬,很一部分也是来源于曹操的教导。当荀攸生病知识,曹丕来探望他,竟然还跪拜在荀攸的床前,这又是为什么呢?

凡事都有闭幕日,区别只是流传与否荀攸对于讨伐吕布之战,官渡之战和北方平定战役都有巨大的功劳,但是为何荀攸并不像曹操手下其他人那样成为“一线明星”呢?

那是因为荀攸经常在为曹操密谋,而且对于所有的观点非常保密,从曹操信任自己之后,做事和出谋划策十分隐蔽,当时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工作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根据《魏书》记载,荀攸的姑姑的孩子辛韬曾经跟荀攸咨询曹操取冀州的相关事宜,荀攸只表示:王师自会平定,我怎么会知道?(言下之意是不要有为袁谭乞降的不良意图)于是这位辛韬再也不敢问荀攸军国相关的事情了。

曹操经常称赞荀攸表示:"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看见了吧,曹操甚至把荀攸比作颜子和宁武子。

荀攸一生给曹操那么多密谋,那这些密谋流传下来了吗?早些年间,曹丕还在东宫,曹操对曹丕表示荀攸是“人之师表”,你应该尽礼敬之。有一次荀攸生病了,曹丕主动探望,唯独他跪拜在床下。由此事也可以体现曹操和曹丕对荀攸的尊敬。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荀攸的好朋友。这个人真心不是荀彧,而是钟繇。钟繇曾经表示:“自己每有所行动,只要心里拿不准的,就会咨询荀攸,每次荀攸都会给自己满意的答案。”

荀攸在一次随曹操出征孙权的路上薨逝,曹操为此痛哭流涕。根据《魏书》记载,建安十九年荀攸薨逝,享年五十八岁。他比自己的叔叔荀彧还大六岁。

最有意思的是,除了曹操之外,只有钟繇知道荀攸自从人曹营以来出谋的十二个奇策。钟繇兴致冲冲的将荀攸的奇策编篡成为集子,但还没完成钟繇就薨逝了,因此世人无人知道荀攸所有的奇策。

裴松之表示:钟繇比荀攸多活了十六年,却没有完成荀攸奇策的编辑,实在是一大遗憾。

荀攸的长子叫荀缉,非常有荀攸的风范,只可惜英年早逝,还好留下了孩子。荀攸的次子叫荀適继承了荀攸的爵位,只可惜这位嗣子没有孩子。黄初年间,封荀攸的长子长孙荀彪为陵树亭侯,食邑三百户,没多久后转为丘阳亭侯。正始年间,荀攸被追封为敬候。

曹操:"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馀年,无毫毛可非者。"

曹操:"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

曹操:“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

也许,我们无需多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曹丕在曹操死后是不是把自己的后妈都强占了?

全文共 190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曹操这个人他虽然是枭雄,但是他也是有一些特需的爱好的,话说他就是因为强占人妻这件事情害死了好几员自己的大将,这其中的典韦就是,但是人也总是有一死的啊,所以曹操强占了这么多人妻最后也还是死了,那么在他死后,他的而且曹丕也是一位比较喜欢美女的人,所以很多人说曹丕把曹操的妻子都给霸占了,也就是把自己的后妈都给强占了,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历史又是怎么说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世说新语•贤媛》有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大意是:曹操一死,曹丕把其父的嫔妃全部召来供自己玩乐。有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去看望。掀起门帘一看,见曹丕床侧坐着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贴心宫妃。便问:“这些人何时被召到你房中来的?”曹丕回答:“父亲刚死,我就召她们来了。”卞太后见此情形,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该死了!”

《世说新语》是记录后汉至南朝遗闻轶事的杂史,虽不是正史,但也不会凭空捏造。所以有书君认为,题主所问,应该是属实的。具体原因且看有书君为你分析:

1、原因一男人本色

讲曹丕,不能撇开曹操。说到曹操,我们首先想到便是乱世枭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的雄才大略得以施展。他的军事才能、政治谋略自然是无可否定的,今天我们不谈曹操政绩,来聊聊他的风流史。曹操爱江山也爱美人,曹操爱美女是公认的,他一生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抢别人的妻妾。

曹操每攻下一个地方,除了接管城池、军队,便是接管别人的妻妾。而且他看中的女人,一般都不问出身,如果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是一名歌妓。

关于曹操抢美人,有很多经典的故事。

其一是:在讨伐张绣时,张绣看打不过曹操,故意归降于他。但是曹操却看上了张绣叔叔遗孀邹夫人,霸王硬上弓,占为己有。这上张绣无法忍受,翻了友谊的小船,并偷袭了曹营。这次突然袭击,使得曹军大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

有书君认为,喜欢美人是男人的本色,在一代枭雄的曹操这里如此。在曹丕那儿也是一样的道理。曹操四处搜罗的美人,想必是相貌出众,男人看了都会垂涎。曹操在位时,就是给曹丕10个胆,他也不敢动心思。可是曹操死了,曹丕继位,他成了老大,自然而然就要占为己有。加上曹操的这些女人大多都是抢来的,曹丕想到这,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了。

2、原因二报复心理

曹丕这样做,可能跟长期被曹操压制的心理,以及跟一个女人有关。“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这女人便是甄宓。

她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而此前,曹操早就看上了甄宓,想不到曹丕竟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抢先夺取,曹操只能默默叹气,纵然内心生气也只好把美人让人。

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一书中记载:

“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

意思是说曹丕都不介意自己的老婆给别人看,曹操却对看到甄宓就目不转睛的刘桢很不爽。

所以说,虽然曹操表面把甄宓指给曹丕,但还是心有不甘。

而据有野史记载,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在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曹丕最后打败曹植的武器是把甄宓献给了曹操,以此换来了继承人的许诺。

后来曹丕对甄宓的态度大转变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曹操在位时,曹丕对甄宓宠爱有加;而在他继位后,曹丕不仅没把身份是太子生母的甄宓封后,最后更是把她毒死了。

所以从私生活角度看,曹操曹丕虽然是父子,但他们的男女关系都比较混乱。加之,两人曾经同时看上一个女人,而后儿子为了讨好老子不得不把心爱的女人献上。为了报复,你占了我的女人,我也要把你的占为己有。

3、原因三时代的产物

柴静在《看见》中说: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镶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所以有书君认为,评价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曹操曹丕所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要证明自己,最好就是征服。征服敌人,征服身边的女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何况在那个等级森严,权力至上的时代,权力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普天之下莫非黄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是他曹丕的,更别说几个女人了。

所以,有书君认为,今天在我们看来,曹丕的行为是有为伦理的。但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权力就是一切,新帝登位留用先帝的嫔妃在帝王之家是比较常见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武则天,她既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封的才人,后又成了其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

所以,综上所述,在曹操死后,曹丕将自己的后妈占为己有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上曹丕是位好皇帝吗?实际上曹丕比曹操还狭隘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彻底终结汉朝正统血脉,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完成了曹操留下的遗憾。在当时天下人的心里,他们始终认为自己还是汉人,所以会把曹操成为汉贼,曹丕改朝换代的风险也非常大,如果不是当时已经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估计反对曹丕的人也会很多。历史对于曹丕的评价褒贬不一,实际上就拿当皇帝的标准来说,曹丕也就只是一位刚好及格的皇帝,因为他在有些方面还不如曹操,而且比曹操更加不重视伦理道德,这也让他的母亲非常生气。如果说曹操的心胸称不上宽广,那曹丕则更加狭隘了。

曹丕能顺利赶走汉献帝,自己登基称帝,是因为他得到了朝中士族们的支持。这一点他做到了,而曹操没做到,所以这成了曹操一生的遗憾。当时曹丕大力推行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让士族在朝中的分量逐渐走高,甚至快要跟曹丕的宗亲平起平坐了,当年曹操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事发生,但曹丕为了改写历史也管不了那么多,他觉得他能处理好士族与宗亲之间的天平。他在位期间,好像处理的还可以,但那是因为曹真、曹洪这些人还活着,而他们都是世袭制,士族那边每年都会从天下志士中挑选最顶尖的人才,所以从继承这发面来看对宗亲十分不利。

导致后来天平逐渐倒向士族一边。这些都是曹丕控制不住的,关键是曹丕还非常小心眼,比曹操的猜忌之心更加严重。曹丕年少之时,曾像曹洪借过钱,但曹洪是为守财奴,而且也不想惯着曹丕,于是就没有借钱给他,没想到曹丕一直怀恨在心。所以等他当上皇帝以后,便处处针对曹洪,甚至是专门派人私下调差曹洪有没有贪污受贿。结果还真让曹丕抓到了曹洪的把柄,将他治罪,只是曹洪怎么说也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丕也就没杀他。

看来曹丕对自己的宗亲也是丝毫不手软。还有就是曹丕在伦理道德上的沦陷,曹操爱人妻已经不算秘密了,但曹丕口味更重,竟然把曹操生前的嫔妃纳入自己房中,丝毫没有避讳之心。其实对于曹丕来说,有人把他这种行为解释成他是在报复曹操,因为曹操对他太过严格,所以心中也萌发出了恨意,现在他是皇帝所以就抢走了曹操的女人,感觉这种心态已经算是一种病态了。

曹丕的确很有才华,前期治国也非常努力,但在有些方面实在让后人无法理解和释怀。晚年的曹丕脾气变的异常暴躁,而且疑心一天比一天重,最后还把自己的身体给累坏了,39岁便去世相当的可惜。不知道曹家是不是有什么魔咒,曹睿活的时间比曹丕还短,到了曹芳这一代曹家就彻底不行了。看来想做大事活得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曹家江山最后落到了司马懿的口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刘备的儿子刘禅,为什么比曹操的儿子曹丕差这么远?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说,刘备儿子刘禅是一个怎么都扶不起来的阿斗,非常有名的成语“乐不思蜀”也是出自他的经历,不仅将自己父亲一手打下来的地盘拱手送人,当了俘虏还表现出一种对故国没有一点的思念之情。反观对手曹操的儿子其他的先不说,但就说继承大权的曹丕,文韬武略,每一样都在刘禅之上,还超出很多,如果不是因为死的早,三国的走势也很难说。那么,为什么刘禅和曹丕会有真么大的差距呢?

要论“官二代”,曹操和刘备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同为三国二代,刘备的儿子比起曹操的儿子来简直是有种不堪相比的意味,一个在地一个在天简直无法相比。作为同一代人,他们之间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首先恐怕还是基因的关系。后世公认,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正面说,叫机智、果敢、有雄才大略,反面说,是狡黠、凶狠、怀狼子野心。而刘皇叔呢,仁厚、宽爱。两个个性气质完全不同的父亲,生出的儿子,遗传自然各异。曹丕比他的爸爸心眼更多,刘禅则比他爹更温和绵软。这是两人事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关乎生长环境。曹丕早早地就参与到权力的运作之中,亲历了宫斗的惨烈,对皇权政治的认识极为深刻到位;阿斗幼年倒是随父南征北战,但他经历的似乎只有被人护持逃亡,入蜀后,又冰火两重天,安逸得只知斗鸡走马。

三是政治经验差异。曹丕生长在兄弟争宠的环境下,机变权谋这些政治手段,在他与同胞相互内斗的过程中,即已见识、练就和熟悉了,且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和执政团队。而刘禅,蜀汉确立的唯一皇储,一直又被先主刘备溺爱,养尊处优,静待接班在他这儿,是铁板钉钉的事,是故缺乏复杂权力争斗的历练,内心尚天真而质朴。

四是客观条件有别。曹丕提前有父亲手把手教其治人理政,而刘禅呢,不光有父皇罩着,最要命的是有丞相加军师的诸葛亮在。有诸葛在,连刘备都许多军机大事不用操心,更何况年少的太子刘禅,玩你的就是了。请看曹操和刘备分别给太子的遗嘱,不难弄清两个接班人的担当,在其父那里区别多大——曹操遗嘱:“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者,皆不得离屯部。”江山重要,安葬我是小事,稳固社稷是大事;刘备敕刘禅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显然,曹操对自己的儿子是有信心的,一以贯之地叮嘱其执政弄权;而刘皇叔呢,临死前只能无奈地托孤。两个接班人,谁能很快进入角色,擎起天下,不言而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什么曹操和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计谋?

全文共 2170 字

+ 加入清单

刘晔,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名谋士,他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宗亲,但是他选择的路却和刘备完全不一样。他成为曹魏的谋士,多次给曹魏出谋划策,并且提出过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谋士再怎么说也只是臣子,一切的决定权还是在主君的手里,刘晔提出的计谋再好,主君不予实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实上,曹操曹丕都曾经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以至于最终自己错过了非常好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听从呢?

一、13岁时一鸣惊人。他叫刘晔,跟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宗亲。但他的家庭条件可比刘备强多了,不但不用织履贩席,而且还有一位非常“狠”的母亲。

那年刘晔刚七岁,母亲便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刘晔道:“你老爸身边的一侍从,必会陷害咱家,等你和哥哥长大后,一定要杀了他,这样的话我死也就瞑目了。”

刘晔的母亲为何有此判断?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就是这位侍从必被刘晔父亲宠信,不然不会引起刘晔母亲的注意。同样从这件事可知,刘晔长大后之所以谋略惊人,恐怕多遗传自母亲这里。

当刘晔13岁这年时,他对哥哥说:“现在是完成母亲的嘱托的时候了。”哪料他的哥哥却说:“好啊,那你就去吧。”显然他哥哥不但打了退堂鼓,还有轻视刘晔的意思。哪料刘晔真就从容杀掉了那位侍从,立时全府震惊!刘晔的老爸大怒,刘晔却淡定告知:“我是完成娘临死前的嘱托而已。”

自然这事很快就又轰动了全城,恰好当时的大评论家许劭在这里避难,听闻这事后,亲自跑来看刘晔,当场放下一句话:这小子是王佐之才!许劭的评论是非常牛逼的,曹操年轻时就曾逼着他评论自己,结果许劭却根本不搭理他。引得曹操大怒,拿刀逼着许劭,你必须给我说道说道,这才换来了一句名言: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如今年仅13岁的刘晔得到许劭的推崇,自然名声鹊起。但通过“刘晔杀侍从”这事来看,刘晔的“狠”已暴露无遗,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从这点上来言,他跟曹操是属同一路人。所以刘晔最终辅佐了曹操父子,背叛“刘汉”,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献一计,若被曹操采纳,诸葛亮束手无策。如今已经是公元215年了,曹操率领大军功伐汉中的张鲁。而这时的益州,刚刚被刘备拿下。自古道: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曹操对张鲁的功伐,立刻引起了益州震动,被称为“蜀内一日十惊”。也许夸张了点,但足见当时曹操对刘备完全是处于压倒优势。

刘备只能一面祷告:曹哥我可不想念你,你也千万别想念我。一面拼命安抚内部,因为他是靠武力夺了刘璋的益州,内部是暗流涌动,而且又大战刚过,兵士都疲惫,需要休整。

随着张鲁投降,曹操于拿下了汉中,一脚踹开了刘备的家门。刘晔也跟随曹操前来了,并在汉中之战中多次献计,为曹操拿下汉中立下大功,于是刘晔便立刻献出一计:趁刘备在益州立足不稳,立刻攻击益州,如今蜀中是惊慌一片,只要大军猛扑而来,必会纷纷丢弃刘备依附咱。刘晔还指出:若是放弃了眼前这个良机,等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那以后再想干掉刘备就太难了。所谓趁刘备病,要他命,就在此举!

啥叫最狠谋士?瞅瞅刘晔!倘若曹操听从了,别说刘备会哭,就是诸葛亮也束手无策,因为曹操大军士气正旺,反观自己却“一日十惊”,这怎么打?诸葛亮只能劝说刘备,退回荆州汇合关羽,另图它策了。

可哪料曹操却未能采纳,无论当时曹操是何种理由,显然都是臭棋,因为很快便尝到恶果了。刘备在益州刚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地出兵汉中,引发了曹刘的汉中大战。

曹操不但丢了汉中,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且更要命的是,拥有了汉中的刘备,羽翼彻底丰满,而关羽又趁机发动了襄樊之战,来了个水淹七军,于禁被擒,庞德战死……追其根由,就是因为曹操不听刘晔所言,放弃了攻击刘备的最佳时间所致。

三、再献一计,若被曹丕采纳,诸葛亮无力回天。公元220年,曹操死了!曹丕很快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当了皇上,对刘晔是异常器重和信赖。随着刘备发动夷陵大战,形势顿时紧张起来。孙权为了自保,向曹丕称臣,满朝文武纷纷向曹丕祝贺。曹丕也很得意,老爸曹操没做到的事,我做到了。

刘晔却面露担忧,对曹丕道:“孙权向您称臣,只不过是害怕你趁机出兵攻击东吴,他处于夹击之下必败。而我看这次孙刘大战,刘备必败,等到了那时孙权就立刻会翻脸,如今孙权最怕啥,咱就做啥,应趁机出兵夹击孙权。”

这条计谋的关键是,若孙权处于曹、刘夹击中,他焉能不败,那么他会向谁投降?只能是向曹丕投降,绝不会向刘备投降。理由很简单,一则是孙权杀了关羽,刘备能善待他?二则更重要的是,曹魏实力最强,自然是向最强者投降,这点上以后刘禅投降时,就得到了印证。

所以刘晔这条计,出兵是虚的,真正的意图就是逼迫孙权彻底投降罢了。若真发展到这种地步,诸葛亮只能是一摊手:没的玩了,以弱小的蜀国,对抗没有牵制和后顾之忧的曹魏,还有啥胜算?

须知诸葛亮后期敢那么嚣张的攻击曹魏,就是因为有孙权的配合和牵制曹魏,诸葛亮不用担心,曹魏举国之力反扑他。但曹丕却再次犯了跟曹操一样的错,未采纳!果真孙权取得夷陵大战的胜利后就翻脸了。搞得曹丕这个没面子,又不顾刘晔劝告,御驾亲征孙权,结果闹了个兴师动众,徒劳无功。

而孙权和刘备在曹丕的优势碾压下,摒弃恩仇又抱团在了一起。等于曹丕眼睁睁地放弃了,最佳一统三国的机会。

刘晔这位汉室宗亲,三国时期的谋士,也许没有郭嘉、诸葛亮、庞统、荀彧等出名,但从他13岁从容杀侍从,两次献计,差点提起结束三国历史来看,这三国最狠谋士,只能是非他莫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操选曹丕当接班人是真心的吗?其实曹操本愿并非如此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按照概率来说肯定会有几位能同曹操的才华相匹敌,这样曹操在选择嗣子时也不用太纠结了。曹操是一个重文轻武的人,至少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是这样,其实曹丕的文学已经算是非常出众了,可惜他的弟弟曹植更是百年才有一位的天才,正好压过了曹丕的风头。所以曹操从小就更加喜欢小儿子曹植,这让曹丕心理非常不平衡。但最终曹操还是把嗣子之位传给了曹丕,不过曹操这个选择真的是出于真心吗?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性格放荡不羁,就连曹操也拿他没办法,导致后来曹植犯下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按照古代立长的传统,曹操应该是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大儿子曹昂。曹昂非常聪明而且为人胆大谦逊,20岁便举孝廉,深受曹操喜爱,可见曹操的这三位儿子在当时都算顶尖人才。可惜197年,曹昂跟随曹操讨伐张绣,张绣却早有准备,提前一步偷袭曹操,曹昂为了保护曹操撤退选择留下断后,最终战死宛城,年仅20多岁。曹昂的死对曹操的打击非常大,毕竟曹昂文武都是最出色的,少了曹昂曹操就需要重新考虑嗣子的问题了。

曹丕和曹植都由卞夫人所生,卞夫人又是曹操的继配夫人,所以嗣子也就只能考虑卞夫人的儿子们了。曹丕虽然没有哪一方面特别突出,但均衡就是他的有点,而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就连曹操都望尘莫及。曹操喜欢聪明人,所以当时人们都以为曹植会是曹操心中的最佳人选,但曹植最大的缺点就是自控能力比较差,而且不如曹丕那么绝情狠心。曹植可能更加向往自由的生活,不过作为曹操的儿子,这一切早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曹操培养曹植一切都是按照皇帝的标准来训练的。

当然曹丕也非常不甘心,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长子”的身份。而朝中大臣们也都不太支持曹操废长立幼,认为这样做会让曹魏政权受到惩罚。后来曹操有问郭嘉和荀彧,自己应该立谁为嗣子,两人都写的曹丕,这下让曹操彻底犯难了。所以曹操设置了一系列的考验,让他们兄弟两自己来争,谁有这个能力谁就继承自己。结果最后曹植掉入了曹丕设下的一个陷阱,醉酒后夜闯司马门犯下死罪。曹操虽然把曹植治罪入狱,但始终不忍心杀他,想要保他一命就已经困难重重了,还让曹操的公信力保守质疑,所以这个嗣子之位只能给到曹丕。

如果曹植当年没有犯下这样的过错,最后兄弟二人谁能称帝改朝换代还说不准呢。不过曹操这个选择也是无奈之举,除非曹植也来一招大义灭亲除掉曹丕,不然自己是一点机会没有。可惜曹植没有李世民那样的魄力和决心,不然历史就要被改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丕为什么要抢曹操的嫔妃?曹丕爱人妻是遗传曹操么?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称帝以后还是非常受百姓敬仰的,而且曹丕比曹操更加宽容懂得知错。不过这父子两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喜好人气,曹操是出了名的爱人妻,而且完全不管对方丈夫的感受,为了抢别人老婆还把自己儿子的命给搭了进去。但是曹丕却更过分了一点,因为曹丕把曹操的嫔妃都给了自己,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毕竟是你父亲生前的女人啊。

当年曹丕在继承人之争中战胜曹植,后来曹操在洛阳过世,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承丞相位,称魏王。但曹丕终究不是曹操,他既然大权在握,自然不愿意做这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于是他让汉献帝禅让皇位于自己,最终登基称帝。然而登基称帝后的曹丕做了一件事,以至于让自己的生母卞太后大骂他猪狗不如,究竟曹丕做了什么人神共怒的事,让他的亲生母亲如此愤怒呢?

这件事的源头得从曹操说起了。要说三国时期,曹操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枭雄,然而英雄难过美人关,曹操一生爱江山更爱美人,无论这个美人是不是别人的妻子,无论她是否有了小孩,只要是曹操看中的,他都要千方百计的收入囊中。

比如当初何进的儿媳妇入了曹操的法眼,曹操不管她已经生下了儿子何宴,将何宴视为己出。后来攻破吕布,他不顾关羽再三哀求,直接夺人所好,将秦宜禄的妻子杜夫人纳入他的后宫。更是因为他亵渎了降将张绣叔叔的妻子,气的张绣一怒之下围攻曹操,让他损失了自己的长子曹昂与大将典韦。后来曹操为了更好的欣赏这些美人,不惜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让自己的嫔妃们都居住在这里,供自己享乐。可以说,曹操对美的追求,常人是学不来的。

而曹丕身为曹操的儿子,不仅继承了曹操爱美人的嗜好,更是将眼光放到了曹操嫔妃的身上。在曹丕登基之后,他直接将曹操的嫔妃们纳入到自己的后宫之中,让她们服侍自己。但由于这件事太过惊人,他自然不敢让自己的母亲卞太后知道。

只不过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一次曹丕生病,卞太后关心自己的儿子,自然亲自登门看望,但她一进入曹丕的寝宫,就惊讶的发现,伺候曹丕的女子竟是曹操的嫔妃!要知道这可是违背道德人伦的行为啊,更何况曹丕乃魏国皇帝,竟然作出如此道德败坏的事情,卞太后一怒之下,直接指着曹丕的鼻子骂了起来:“皇上贵为一国之君,竟然作出这般猪狗不如的事情,如此道德败坏,皇上死后,畜生都会因为嫌弃你而不会吃你的!”并从那天起,卞太后便断绝了与曹丕的往来,直到曹丕去世都没有再来看望曹丕一眼,可见当时卞太后对曹丕的厌恶有多深。

或许是曹丕从卞太后的决然中感受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担心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让曹氏混乱,因此在曹丕死前,他就将自己的嫔妃们全部遣散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操厌恶曹丕是因为他抢了甄宓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中,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

曹操厌恶曹丕,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甄宓在三国时期绝对是一个少有的美女,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婀娜多姿。所以曹操也非常的喜欢,但是居然被曹丕劫足先登,自然也会觉得有一些特别的生气。

曹操妻妾成群,儿子也有两个,各个儿子都非常的优秀,比如说有曹植,有曹冲,有曹彰。曹冲在小的时候就智慧过人,聪明伶俐,利用木床还有石头就能够轻易的撑出大象的重量,这也让曹操非常的喜欢。曹操也曾经希望能够去培养对方,但是却不想这个孩子只有13岁就已经夭折,这也让曹操觉得特别的遗憾。

曹操曾经说过,如果曹冲能够长大成人,那么自己的接班人必然就是曹冲,只是很可惜,在这么小的时候就离开人世。

曹植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拥有着出色的头脑,而且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因此就得到了曹操的重视,只是很可惜,就是文学青年的性格一直放荡不羁,最终就种了曹丕谋士的圈套,所以阴沟里面翻船。

从这一方面来看,曹丕一生能够成大腕,并不是说没有任何的能耐,无论是身边的人又或者是个人的性格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就是因为先一步的和三国美女走到一起,这也让曹操觉得有一些特别的生气,如果从天分这一方面来分析,竟然也比不上其余的这些兄弟,因此曹操在挑选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曹丕。但是很有可能这是上天注定人们也会发现这种曹丕就成为了首选者,这也是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曹丕:曹操尸骨未寒 他干了两件折寿的事 究竟是什么事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抢夺父亲的女人、曹丕不遵守孝道。曹丕,曹操的儿子,40岁英年早逝,传言说他干了两件折寿的事。在曹操去世后,曹丕篡位称帝,成为魏王世子,并迫使汉献帝禅位。然而,曹丕上位后的行为令人不齿。

1、曹丕抢夺父亲的女人

当年曹操为了得到甄宓,不惜动兵攻打袁绍,但曹丕趁机抢先一步,令曹操无奈让甄宓出嫁。曹丕还不满足,一夜间霸占了曹操后宫的姬妾,包括甄宓在内。这种行为令人愤慨,连他的亲生母亲也对他愤怒不已。

2、曹丕不遵守孝道

根据礼法,曹丕应该为父亲守孝三年,期间节俭行事。然而,他却在病危之际豪饮作乐,违背了孝道,让民间议论纷纷。

3、曹丕对待亲兄弟曹植更是狠毒

曹植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见识,深得曹操喜爱。曹丕嫉妒曹植的优秀,一直视他为假想敌。曹丕利用曹操未得到曹植送葬的借口,试图除掉曹植,最终逼迫曹植写出《七步诗》以免一死。曹植被迫写下绝唱后,生活备受限制,年轻时便因此病逝。

这些恶劣的行为和多疑狠辣的性格使曹丕成为一个有众多负面评价的皇帝。民间传闻称,正是由于曹丕干了这两件大逆不道、有悖人伦的事,才导致他折寿,年仅四十岁就病逝了。

然而,尽管曹丕的行为令人不齿,他的野心和铁血手腕也让他成功完成了曹操的政治抱负。虽然曹植有着卓越的才华和仁善性格,但在乱世中,曹丕更适合统治。在帝王家中,兄弟之间的斗争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曹丕和曹植之间的争斗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曹丕是曹操的继承者,他继承了父亲的野心和狠辣性格,完成了政治抱负,但他的负面行为也导致他早逝,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曹操死后,曹丕真的霸占了他的女人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死后,曹丕马上霸占了他的女人

曹丕真的霸占了曹操的女人,而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有着很多的原因,在成为天子之后,把父亲后宫中的这些女子全部都放入到自己的后宫中,这其实就是一种不顾人伦的做法,被所有的人讽刺。

一、巩固自己的政治

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经历过生死战场的皇帝,怎么可能会真正的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这无非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因此就决定选择避免被汉献帝赶下皇位的一种风险。曹丕就是一个君王,因为手中汉献帝退位,这才导致三个国家可以并立,但是这也是自己父亲都没有做成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有着很多的风险。

二、避免留下更多的机会

曹丕曾为皇帝冒着巨大的危险,很多的野心家在背后一直都会竖着反对的旗帜,一时之间,在魏国境内直接就掀起一番战火,这就给东吴还有西蜀,创造了很多的进攻机会。要想解决这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必然就是选择联姻,这就可以给那些很有可能成为的敌人一起结成联盟,然后创造一个比较亲密的关系,到底什么样的关系要比婚姻更有效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吧。

三、继承父亲的作风

曹操选择把曹操后宫的这些女人全部的收到一起,是因为这些女子都会有着庞大的家世,是为了能够有效巩固自己的关系,曹丕的这个做法其实和自己的父亲简直是如出一辙。通过这样的一个做法,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野心家,或许曹丕真的非常的好色,但是在这一些女子背后潜藏的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难怪就能够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曹操一生那么多儿子,为何对曹丕那么好?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一生可以说是有非常多的儿子的,25个儿子,这个数量在古代也是相当多的了。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儿子,却没有出现什么争夺,曹操确立啦曹丕作为了继承人之后,可以说曹丕的位置就一直很稳,后来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又从汉献帝手中得到了皇位,究竟是曹丕有什么过人之处,还是曹操对曹丕另眼相看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曹丕最满意的儿子

中国历史上有一人被称为“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他就是曹操,曹操在政治、军事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水平,即使是被神话了的诸葛亮在当时面对曹操的进攻,仅一人也无能为力,只能联合东吴孙权抱团取暖,可见曹操的军事用人方面水平极高,不仅如此,曹操还是我国“建安风骨”的发起人和领军者,为我国的文学创作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而且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三人并称为“三曹”,来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

但曹操除了军事、文学上的造诣还有一项“癖好”鲜为人知,那就是喜爱美女,而这种喜好到了什么程度呢?曹操攻下下邳擒拿吕布时,看见貂蝉国色天香,便什么也不顾,将貂蝉一揽入怀,为了去人口舌,将千里宝马“赤兔”送与关羽。据统计,曹操一生至少有15个老婆,而曹操的儿子则多达一个排,整整25个!真让人不得不服。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壮志踌躇,挥兵南下,但被孙权、刘备联军,以假投降的黄盖作为诱饵,带着浸满油的船只假意接近,结果被用火攻击败于赤壁,史称“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逃跑,筋疲力尽。回去以后,53岁的曹操感觉自己身心乏惫,开始了立储之事,曹操虽然有25个儿子,但他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原配卞夫人为自己生下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2、曹操为何对曹丕那么好

曹操刚开始比较关注看好曹植,因为曹植从小便文学天赋秉异,曾年仅七岁就能写出精美的诗词歌赋,而且不追求华丽服饰,这让喜爱文学歌赋的曹操对他这个儿子很是满意,有意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在铜雀台建成时,就首先让曹植登台作赋,曹植也比较争气,在台上“援笔成立”,惊坐四方,相对比之下,沉默寡言的曹丕就没有什么显著的优势能和曹植抗衡,正当曹操打算立曹植为太子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让曹操改变了心思。

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植都想在父亲曹操面前好好表现,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情有多深,曹植捶胸顿足,说了一大堆辞藻华丽的额诗词来歌颂曹操,这让曹操听到了很舒服。但是转过头一看,发现曹丕跪倒在地上默默流泪,周围的人都被曹丕感染了情绪,也都开始放声痛哭,这个举动让曹操觉得前面曹植的诗词是多么虚伪,而曹丕对自己才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真实情感流露。

后来曹操愈发发现曹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仅嗜酒成性,而且消极怠工,耽误了很多重要事情,而寡言而干事的曹丕却越来越像自己,就跟自己年轻时一模一样,于是最终权衡让曹丕做了太子,而对曹操当初看好的曹植的,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皆以至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这个评价彻底否定了曹植,而一直隐忍到最后的曹丕获得最终的胜利。3、曹操为何选中曹丕

1.曹丕是嫡长子

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继承制度,如嫡长子继承制、禅让制、推举制等等,汉人王朝主要使用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曹丕虽然排行老二,但却是嫡长子,老大曹昂是庶出,没有继承的可能,所以从根本制度上来说曹丕是最正统的继承人。

2.曹丕的军事统率能力强

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曹丕自小便被曹操带在身边,经常要跟着曹操一起外出征伐。久而久之,曹丕也养成了良好的军事统率能力能力,这一点除了老三曹彰能与之相比外,其他十几个兄弟无人能胜过他。

3.曹丕熟悉如何处理政事

别看曹丕看上去十分平庸,其实不仅有军事统率能力,在政事上的处理能力也很高。24岁时,曹丕就成了副丞相,对政事的熟悉程度极高。曹丕在掌权之后,可以实行九品中正制、严禁宦官干政等政策,前者缓和了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为他称帝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解决了汉朝出现的一大问题,保证皇权不受威胁。

4.曹丕的性格更适合继承大业

曹丕心思缜密,还很注重表面功夫,这样的性格更适合当继承曹操的丞相之位;而反观曹植,他的性格就有些率性而为了,甚至有些刻薄,曾经送给杨修的信件中,他就直接讽刺孔璋,孔璋曾自诩可以和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长卿对比,结果曹植称他为“画虎不成反为狗”,这样的性格是适合继承大业的。

其实不管是曹丕也好,曹彰、曹植也罢,都不是曹操心里最满意的继承人,曹操更想传位给曹冲。曹冲是出了名的神童,而且性格仁厚,不仅是曹操宠爱他,连不少大臣都对曹冲另眼相看。然而曹冲没能活到成年,13岁时因病夭折,曹操后来对曹丕说出了流传千古的一句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

很多的得力大臣全部都拥护曹丕,这也让曹操认为曹丕一直都想要抢夺自己的权力,当时自己的身体健康能征善战,所以自然就会有一些心生忌惮。

曹丕虽然不受到曹操的喜欢,但是这也能够有效锻炼曹丕的隐忍力,能够成就大事者,基本上都会有着能屈能伸的性格,曹丕这种坚韧不拔的耐心也是作为帝王所应该具备的特点。曹丕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是做好又或者是做坏,从曹操那边,要么就是漠视,要么就是冷嘲热讽。曹丕虽然说并没有曹冲的聪明智慧,没有曹植7步成诗的才情,但是也会拥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一直都在奋勇杀敌,能够有效体现出积极向上,有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

曹丕虽然说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还有肯定,可是身边也会有许多的人拥护。甚至连曹植的老丈人也会比较喜欢他,在面临继承人的时候同样也会拥护曹丕,这也会让曹操觉得有一些震撼,同时也会心生忌惮,认为儿子在私底下肯定也会做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另外曹丕也同样会有司马懿这一个人物,在曹丕成功的这条路上,司马懿确实会拥有着不一样的作用。

在曹丕的身上也会拥有着一种帝王的吸引力,也同样会吸引众多的能人。曹丕在曹操如此厌恶之下,还是能够有恒心,能够有勇气,是因为他有野心,但是野心并不是得到父亲的认可,也并不是想和其他的一些兄弟去争一个你死我活,而是对于政治有野心有着统一中原的野心,这也正是曹操所需要的。就是因为这些也行,才能够有效延续远大的抱负,也不会去辜负曹操这些年来的坚守,还有苦心经营。

在进入到晚年的时候,曹操的身体逐渐的变差,这才开始发现原来被自己嫌弃的儿子,居然和自己的政治目标是完全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国中曹操的虎豹骑军队真的存在么?曹丕为什么没继承虎豹骑?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虎豹骑是曹操专门组建的一直精锐部队,就像是现在的特种兵一样。但是虎豹骑并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而是在三国志当中有所记载,所以这支部队应该还是有所依据的。对于曹操来说,将领都是自己的宗亲所以也比较放心,但是等曹丕继位以后虎豹骑就消失了,为什么曹丕不在沿用这个精锐部队了呢?下面就为大家揭开谜底,一起来看看吧。

提到“特种部队”,人们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美国“海豹”突击队、俄罗斯阿尔法别动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旅、以色列野小子特种部队等。实际上,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特种部队。

当时,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都拥有自己的特种部队。其中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虎豹骑最为强悍。

虎豹骑,顾名思义,是像虎豹一样凶猛的骑兵。《三国志·魏书》记载:“(曹)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就连替补队员,都是百人将,可见虎豹骑的精锐强悍。

我们还是通过两次具体战例,来了解虎豹骑的战斗力。

虎豹骑第一次闪亮登场,是在204年的南皮之战中。

当时,曹操与袁绍之子袁谭在南皮进行一场决战。初次交战后,双方伤亡都很大,曹操打算休战,重整旗鼓。但是,统领虎豹骑的曹纯劝告曹操不要休战:“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且县师深入,难以持久。彼胜而骄,我败而惧,以惧敌骄,必可克也。”

曹操同意了,下令猛攻。曹纯亲自率领虎豹骑参战,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将袁谭打败。袁谭被追杀坠马,为了活命,他对一名虎豹骑士兵说:“放过我,我能使你富贵。”

话音刚落,他就被斩掉首级。

虎豹骑的另一次精彩表现,是在长坂之战中。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直取荆州。大军进至新野时,荆州牧刘琮觉得无法抵挡,向曹操投降。听闻刘琮投降后,刘备赶紧从樊城(今湖北襄樊)向江陵(今湖北荆州)撤退。江陵是荆州重地,囤积着大量军用物资。曹操担心江陵落入刘备之手,亲自率领5000虎豹骑,一天一夜奔袭300里,终于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

就是这支被诸葛亮称为“强弩之末”的虎豹骑,轻而易举将刘备军队击败,占领了江陵。刘备败得相当狼狈,在混乱之中连妻子甘夫人和亲生儿子刘禅都跑丢了,“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如果不是骁勇善战的赵云杀回去,拼死救出甘夫人和刘禅,恐怕蜀汉的历史要改写。

事实上,除了上面这两次战例,虎豹骑立下了太多赫赫战功。北征乌桓、征伐马超、击破乌兰……每次到了战役的关键时刻,曹操就会投入虎豹骑;而只要有虎豹骑的参与,总会扭转乾坤。

正因为虎豹骑的重要性,虎豹骑的首领往往由曹操最信赖、最亲近的人担任。《三国志》记载,担任过虎豹骑首领的,有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这八人,他们全是曹家宗亲子弟。

有趣的是,当曹纯死后,曹操召集大家商议,谁来当虎豹骑首领。大家明白曹操的心意,就在曹家子弟里面随意推荐。曹操一个都看不上,最后干脆直截了当地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

意思是说,曹纯的才干,谁能比得上?难道我就不能当虎豹骑首领?

结果,曹操自己成了虎豹骑首领,直至病逝才卸任。

220年,曹操死了后,嫡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位置。就在同一年,曹丕在三国之中率先登基为帝,以魏代汉,正式结束了汉朝400多年的统治。

那时候,曹魏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蜀汉和孙吴。同蜀汉打仗,打的是山地战;同孙吴大战,打的是水战。虎豹骑最适合在平原地带厮杀奔袭。在这两种情况下,虎豹骑都派不上大用场,没有用武之地。

同时,虎豹骑要消耗大量的粮草装备,维系一支虎豹骑的运转,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虎豹骑被合并到其他部队里去了,不再独立建制,他们也就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曹操去世后,为何曹丕不愿意挟天子令诸侯呢?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曹丕愿意天子诸侯呢?

曹丕不愿意挟天子令诸侯,是因为自己没有实力,而且根本就不敢这么做。虽然说最终能够有效继承所有的一切,但是很明显根本就比不上曹操

其实汉献帝命运并不是如此的顺畅,在很小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董卓之后完全以自己为中心,可没有想到又出现曹操,所以也只能够继续的成为傀儡,虽然说曹操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因为曹操有实力。曹操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实力,而且还会拥有着百万雄兵,根本就不在乎外界的虚名,虽然说曹操有着很强的势力,但是他从来也不会拖大,早就已经把一些反对自己的势力全部的消除,而且还把自己的7个女儿全部都献给汉献帝,这就意味着留学根本就没有办法逃脱。

曹丕为什么就不能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的,其实也并不是曹丕不愿意,而是自己根本就不敢没有这一个胆量,曹操之所以能够拥有天下,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手底下也会有着很多的忠心耿耿的人,无论曹操做什么,相信这些大臣也不敢有什么动作。虽然说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一切,但是很明显威望是完全没有比得上曹操的,手底下虽然也有一些人忠心耿耿,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

所以没有把刘协废除就会一直存在汉朝正统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会被这些人拉下马,与其一直留下后患,还不如把这些后患直接的斩草除根。所以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最终就决定选择篡汉自立,而并不是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这个方法适合自己的父亲,却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看到最终他就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曹丕继承曹操也爱人妻?曹丕早逝是因为沉迷女色么?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只活到了39岁,皇帝更是只当了6年不到,曹丕从小就有习武的习惯为什么身体会这么不好呢?可能是因为曹丕也继承曹操爱人妻的癖好,曹丕原本也是有理想有抱负之人,但是登记后就沉迷女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就把身体给拖垮了。如果曹操知道会不会后悔让曹丕当太子呢?以曹植的性格来说变的堕落也有非常大可能。

三国时候的曹操,在小说里面就是个大奸臣,他儿子篡夺了汉家天下。有句古话说得好,如果上梁不正的话,下梁就会歪,是很有道理的话。如果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那么就会散发书生气息。家族会世代入朝为官,对于官场的规矩会很了解,以后也会成为老油条。既然曹操是奸雄,那么他的儿子,继承他的家业,称得上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能够继承曹操位子的儿子并不多,他的嫡子只有三个。小时候就聪明伶俐的曹冲,巧妙称大象。满腹诗华的曹植,可以七步成诗。还有平时木木讷讷的曹丕,非常谦虚上进。曹操靠着自己的辛苦打拼,才积累了这份家业。他不仅政治手腕强,军事才能也是很出色,把持着朝廷大权。可是曹操始终没有废掉汉帝,自己取而代之,称自己是汉臣。

其实曹丕是扮猪吃老虎,他的谋略不输给他父亲,木讷的外表是他装出来的。在曹操年老的时候,非常喜欢小儿子曹冲,也有意培养他当接班人。可是心狠手辣的大哥,暗中毒害了弟弟,扫除了自己的障碍。而曹植又不是对手,等到曹操死后,曹丕顺利继承父亲的家业。之后他又想当皇帝,做了他父亲没有做的事,废掉了始终傀儡的汉帝取而代之。

可是曹丕当了皇帝,做了件让他母亲很生气的事情,对他破口大骂混账东西。在小说中我们都知道曹操的特殊爱好,爱美女更爱少妇,这是曹操让很多人诟病的地方。每当拿下城池,只要遇到了漂亮的少妇,曹操都要抢回自己帐中。正是因为这个爱好,他还惹怒了张绣,让降将重新背叛自己。为了保护他,他的手下大将和儿子在战斗中死去。

有什么样的老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曹丕和他父亲有同样的爱好。在他登基之后,父亲的女人也被他收入宫中,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这件事让他母亲卞夫人知道了,对这个皇帝儿子破口大骂,说他就是个畜生。这个塞外的胡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是父兄可以娶同个女人。而曹丕的这些女人,以前可能是他的姨妈,和他母亲共同服侍曹操。

然而曹丕并不把母亲的话听进心里去,还是我行我素,不想浪费了这些姿色出众的美妇。因为长时间在后宫沉迷酒色,被耗垮了身子,竟然一病不起。卞夫人前去探视自己的儿子,见到曹丕怀中还躺着曹操之前的女人,感觉十分生气。可是劝说儿子又不听自己的话,等到曹丕死的时候,卞夫人没有去送葬,也不见有多伤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丕为什么在曹操死后抢光他小妾?报复其与甄宓有染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其实会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曹操的眼光真的非常的好,曹丕对这些漂亮的女子也会非常的青睐。再者这也是一个变态的想法,曹丕一直都会畏惧曹操,而如今曹操在死掉之后,必然就会选择抢夺所有的一切,希望能够满足自己内心的想法。最后一个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想要报复自己的父亲,因为历史上一直都会记载,自己的父亲和妃子一直都会有一些不轨的联系。

一、曹操眼光好

曹操的眼光还是非常好的,身边的这些小妾全部都会长得非常的漂亮。所以曹丕就会选择在曹操死之后把所有的小妾全部都过来,然后留在自己的身边,无非就是希望能够尽情的享受这些人的宠爱。

二、这或许就是一个变态的心理

曹丕一直来对于曹操会有一种畏惧的心态,会有一种害怕的心态,在曹操活着的时候自己一直都会谨言慎行,根本就不敢做任何的事情。在曹操死后就变成一个特别大的boss,因此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能够抢占曹操的小妾,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有效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其实就是为了有效报复曹操。

三、可能是报复

历史上一直都有记载,曹操是忠都会和这一个漂亮的女子有瓜葛,虽然说这两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大家并不清楚,但是在书上也会有着相应的记载。这与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私情?完全不可以选择妄加断语,但是从曹操所做出的一些反应就可以知道,这中间很有可能就是真的。所以在曹操死后,曹丕为了有效去报复自己的父亲,必然就会做出这一些解释,在这个压抑的环境中,就能够有效获得一个权力的释放,然后就可以去做出一些能够违背常理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操立储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曹操更喜欢曹植还是曹丕?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都非常的有才华,只是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更高一些,所以更讨曹操的喜欢。曹丕则是各方面更加平衡,不想曹植总是喜欢随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曹操立储的时候也是非常犹豫,自己喜欢曹植但是又不能废长立幼,在这场立储大战中最后还是曹丕获胜。可能曹植的确是没有王者风范,如果曹植能够狠心一点,和曹丕争夺太子位还是绰绰有余的。对于曹操身边的大臣来说,废长立幼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这也算是帮了曹丕一个大忙。

曹操的众多儿子中,最出名的就是曹丕、曹植和曹冲。曹冲被称为是神童,也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位,只是不辛年少夭折,让曹操心痛不已。当然受益者肯定就是曹丕和曹植了,如果比较这两兄弟也是各有千秋。曹丕曾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所以掌握的权术和兵法肯定比曹植强,但是文学方面处于劣势。毫无疑问,当时曹植的文学才华绝对高于曹丕,甚至可能是当今第一人。

曹操曾经就继承人的事向贾诩咨询,贾诩开始默不作声,曹操追问:“你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我在想事情,所以不回答。”曹操奇怪:“你想什么呢?”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呢。”曹操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立刻决定让曹丕成为继承人。选接班人是治理国家不是吟诗作对,要保证曹魏政权的顺利传承。曹植喜欢喝酒,经常“任性而行”。曹丕奸诈,手段够狠,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曹丕的治国理政能力更胜曹植,把江山交给曹丕,曹操更放心。

曹植自小非常聪明,十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等等,他思想快捷,谈吐自如,对于曹操的每次提问都能应声而答,脱口成章,深得曹操的喜爱,是世子的可靠人选。但他文人气、才子气太浓,行为任性,不拘小节,酗酒,这些都使曹操犹豫不决,有次曹植借助酒兴擅闯司马门,引起曹操大怒,直接将曹植否定了。

曹丕位列文学三曹,自然文学水平也不差。重点是曹丕从小就跟随父亲一起南征北战,实战经验丰富,有很强的政治才干与军事才能,能够守得住家业,在曹操死后,能够驾驭文武百官。另外,曹丕年长,在继承大位时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在考虑谁为继承人的时候,朝廷重臣还是支持曹丕。袁绍、刘表立幼子而亡的经验教训就在眼前,这也是曹操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让曹植上位,敢不敢称帝还不一定呢,这方面还是曹丕更有魄力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曹操死后,刘协为何会把女儿送给曹丕呢?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死后刘协为什么把女儿送给曹丕呢?

之所以会选择把女儿送给曹丕,这其实就是希望能够起到监视的作用,另外也希望让自己的女儿能够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只是很可惜,根本就没有如愿。

刘协一直以来都会比较懂得去揣摩一些新帝王的心思,所以在听到曹丕之话之后,就认为这可能是想要让自己送上女儿,所以着急的就把两个女儿直接就送给曹丕,其实这个时候曹丕早就已经有正宫,那么这两个女子在进入到后宫之后就只能够成为妾室。

这些全部都是如同花朵一般的少女,就这样沦为父亲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国家的破灭,所以也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全部都交给这个曾经夺走汉朝基业的人。其实除了曹丕的这一句话之外,汉献帝选择这么做也会有其他的意义,之前曹家曾经给他送去三个女儿,那么现在找到合适的时机,自然也会给你还几个女儿,那么在曹家和刘家之间总会有血脉做线。

就算哪一天想不开,也并不会要了我这一条性命,只是很可惜这两个孩子就变成了工具,一般买卖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今后的人生也同样会有一些身不由己。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本来就是比较低的,类似的悲剧比比皆是,就算是一些来自于贵族的女子,比如说黄金公主也有可能会被逼以柔弱的身躯去换取国家的和平。在当时的时代,人类一直都会倡议男女平权,不仅妇女群体,而且也有很多的男性全部都会加入到其中,但是女性依然会受到伤害,在那个时候不要认为出生在皇家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身不由己,最终就成为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操喜欢曹植却让曹丕接手位置 曹操为什么要那么做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喜欢曹植却让曹丕接手位置

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曹丕就是嫡长子,再者曹操虽然喜欢曹植,但是曹植却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这就导致曹操只能够这么做。

古代的人一般都会选择注重立嫡立长,曹操的原配妻子就是丁夫人之前曾经抚养曹昂,但是曹昂在战争中逝去,这就导致丁夫人马上就选择离异。曹操立卞氏为正室夫人,曹丕就是这一个夫人所生排行第二,因此这就变成了嫡长子。在那个年代,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这本身就应该立长子,这是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虽然说曹操可能会比较喜欢曹植,但是这也是无奈的一件事情,当然也是因为曹植本身就犯了一个政治错误。曹植完全违背曹操的命令,选择私底下偷偷建国献帝,曹操在知道之后也非常的生气,就是因为这一件事情导致曹操直接就被踢出了接班人的名单,这可能就是影响到最后决定的主要原因。

曹操后面也同样找了一个非常荒唐的理由,直接就把曹操的妾室全部处死,另外也害死了杨修,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是因为曹操认为在曹植的身边有许多的人居心叵测,自己这般做,就是希望能够大换水。司马门事件早就已经让曹操产生了怀疑,甚至曹操也会认为曹植可能会有这疑心,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让曹丕成为自己的候选。

其实曹丕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可以说这一点也会让大家觉得有一些佩服。只是在曹操的心中喜欢的就是曹植,即便曹植做错了很多的事情,曹操也不曾动手处罚过他,只不过是处罚曹植身边的人。就是希望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只是很可惜,最终的结果也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这七人都舍命救过曹操 但其中一位差点被曹丕杀掉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初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实则到了30多岁才走上职业巅峰,在这之前也是打过几次败仗,还差点丢了性命。不过曹操也是命好,每次大难临头都有人舍命相救,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曾救过曹操命的七个人。要说这七位后来也都飞黄腾达了,毕竟档过子弹的功劳肯定忘不了,但是其中有一位却不讨曹丕的喜欢,还差点就杀掉了。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刘备的创业之路非常坎坷,多次差点丢了性命,多亏了他运气好,又善于伪装算计,才被刺客放过,得到了糜竺的资助,逃脱了曹操的软禁,等等,最终成就了霸业。而与他同为枭雄的曹操,也曾多次犯险,差点丢了性命。若非以下七人拼死相救,或许华夏历史上,便会少了一个枭雄,少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也少了一个诗人,汉末历史也会改写。那么,这七个人,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一、曹真之父

对于曹真的父亲,到底姓甚名谁,一直没有定论。《三国志》称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其父名邵,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名叫曹邵;《魏略》中则记载,他的父亲名为秦伯南。另外,虽然《三国志》中记载,曹真的父亲,是为曹操募兵的时候被杀的,但是《魏书》和《魏略》中,都记载道他是为救曹操而死,只不过两处史料的说法并不统一——《魏略》称,曹操被袁术追杀,到秦伯南家避祸,秦伯南替曹操被杀;《魏书》则称,豫州刺史黄琬想杀曹操,曹真的父亲替曹操受死。从之后曹真受的待遇来看,其父应该的确是曹操的救命恩人。

二、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是曹魏名将。真实历史上,曹操并非出身于夏侯家族,不过他与夏侯兄弟的交情非常深。《三国志》记载:“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也就是说,曹操在老家期间,曾经犯了重罪,是夏侯渊代他受过。而从后来,曹操将其营救看来,这项罪应该非常重,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因此,夏侯渊也算曹操的救命恩人之一。

三、曹洪

曹洪,字子廉,是曹魏名将之一,也是著名的贪污犯,曾差点被曹丕处死,不过因为他是曹操的救命恩人,卞夫人不但保下了他的性命,也替他保住了家财。他救曹操性命,是怎么回事呢?此事还要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说起,当时曹操人微言轻,又想诛灭奸臣,于是孤军冒进。那个时候的他,兵马少,自己也没有成长起来,于是败在了董卓部将徐荣手上,这个时候,“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他的这一举动,这一句话,为自己换了一块无形的免死金牌。

四、楼异

说到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他只是曹操早期部将,账下一个司马,在《三国志》中仅被一笔带过,但他也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之一。濮阳之战的时候,“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阵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也就是说,曹操在逃亡的时候,从马上跌落,并受了重伤,这在战乱中,几乎相当于陷入了绝境。而楼异将其重新扶上马,则为他创造了一缕生机。

五、典韦

除了曹洪之外,还有一个人,曾经将自己的马匹献给了曹操,使曹操得以逃生。他不是别人,正是曹操的长子曹昂。此事发生于宛城之战期间,当时曹操狼狈逃窜,“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曹昂便将自己所乘之马,献给了曹操。结果曹操逃出生天,他却死在了战场上。据记载,他是被曹操当作继承人培养的,而且文韬武略,颇有才能,若他不死,或许历史会改写吧?

七、许褚

许褚是继典韦之后,曹操的又一贴身保镖。他与数次救曹操于危难。例如官渡之战的时候,刺客徐他等人,想要趁许褚不在的时候,刺杀曹操,结果许褚好像心有所感,很快便放弃休息时间,回到了曹操身边,并击杀了徐他等人,避免了曹操被刺杀。后来,潼关之战的时候,马超想凭借自己的骁勇,趁曹操出阵与韩遂说话之时,阴捉曹操,结果被许褚震慑,未敢行动。

之后曹军北渡,曹操和许褚率百余人断后,结果遭到西凉军突袭。面对乱箭,许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对于此事,陈寿评价道:“是日,微褚几危”,意思是说,那天如果没有许褚,曹操危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