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曹操的谣俗词热门20篇

浏览

3141

文章

671

篇1:曹操和曹真是什么关系?曹真是谁的儿子?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在了解三国历史,或者观看三国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曹真”,他与曹操的关系总会让很多人有疑惑,说是父子,又总觉得不是很像,毕竟在曹操的那些儿子当中,从来没听说过有曹真,但如果说不是父子,却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关系会那么好。那么,曹操和曹真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他们到底是不是父子呢?

曹真的父亲是个历史之迷,但曹真与曹操的关系却比父子更胜父子。

父子之情

曹真的父亲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不变的是他与曹操是兄弟之交,情如手足。曹真父亲在战争中牺牲后,曹操就把曹真过继到自己宗族中,并让他与自己的儿子曹丕等人一同生活。曹真年少便英勇善战、力大无比,深得曹操赏识。自小,曹操便对曹真疼爱有加,因此他们之间有着一份浓厚的父子之情。

将臣之礼

曹真有智有谋,聪慧过人。他长大后成为曹操麾下的一名勇士,位及大将军、大司马,为魏国的鼎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18年,刘备率领大军攻入汉中,曹操任命曹真为偏将军前往抵抗。曹真带领曹洪、曹休、张既等人一举击破刘军。曹操大悦,并在九月的亲征中,授予曹真中将军的职位。

忠心之义

曹操去世后,曹真仍然忠心于曹氏家族,为其魏国的历代帝皇卖命。曹真曾经为曹丕,镇守河西,南下击败吴国。曹丕驾崩之后,曹真与陈群、曹休、司马懿等人辅政。后来,还为明帝大挫诸葛。

曹真在太和五年去世,魏明帝为追思曹真的功绩,还下诏书:“大司马一生忠孝节义,辅佐二祖,对内,不因自己是皇亲而邀宠;对外,也不鄙视贫寒之士,真可谓是守成业、忠职守、道德高尚的人啊!分封曹真的五个儿子羲、训、则、彦、皑为列侯。”

曹真是谁的儿子

曹真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将军、大司马,他英勇善战,战功赫赫,深得曹操的赏识。他与曹操之间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他到底是谁的儿子呢?

根据史书《魏略》的记载,曹真原本姓秦,他的父亲其实是与曹操有兄弟之交的秦邵。秦邵早年与曹操关系非常好。在兴平末年,曹操与袁术在豫州交战,秦邵也跟随曹操部落出征。有一次,曹操带领部下出外侦查,不幸被袁术的士兵发现。曹操带领一干人马仓皇而逃,袁术部下穷追不舍。危急之际,随曹出征的秦邵为了掩护曹操,毅然把自己乔装成曹操的模样,策马迎战袁术军队。

袁术的部下以为秦邵就是曹操本人,立刻集中兵力追赶厮杀。秦邵最终不敌袁术,染血于敌军剑下。曹操最终逃脱了袁术的追赶,也因为有秦邵的掩护而逃过了一劫。后来,曹操非常感激秦邵的救命之恩,便把秦邵的儿子秦真收养为自己的义子,还帮他更换了曹姓,归入曹氏的族谱中。而曹真得到曹操的赏识,也在魏国的强大之路上,为曹操立下不朽功绩。

而《三国志》的记载却截然不同。《三国志》中讲述,曹真是魏武帝曹操的族子,他的父亲名字叫曹邵,是曹操的亲信。在曹操最初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曹邵就在曹操的麾下为其招兵买马。后来曹邵在豫州的战乱中被黄琬杀害。曹邵临死时,一时放心不下而知曹真,便把儿子托付给曹操。曹操遵守诺言,收养了曹真,并苦心栽培他,让他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曹操可以让多人围攻吕布,但是为不敢围攻张飞呢?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飞想必大家都比较的清楚的这个人吧,也的的确确是有点厉害,那个一声吼啊,完全是可以把敌人的战斗力消减几层的,但是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曹操经常性的让多人围攻吕布,但是却不敢围攻张飞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曹操只要见到吕布,就会让好几位大将一起围攻吕布,说吕布非一人可敌,曾派最顶尖的大将阵容,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起上。而在长坂坡时,曹操为何不敢让大将围攻张飞呢?

濮阳之战,曹操不顾面子,下令六将一起上,打吕布一个人。最终,吕布招架不住,退走。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曹操复得兖州,程昱便请进兵取濮阳。操令许褚、典韦为先锋,夏侯□、夏侯渊为左军,李典、乐进为右军,操自领中军,于禁、吕虔为合后。兵至濮阳,吕布欲自将出迎,陈宫谏:“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吕布曰:“吾怕谁来?”遂不听宫言,引兵出阵,横戟大骂。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操曰:“吕布非一人可胜。”便差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吕布。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

长坂坡时,曹操追上了刘备,刘备让张飞率二十骑断后,张飞在当阳桥头,横枪立马,曹操不敢进兵,张飞一个人,怒目圆睁,曹操吓得不敢上前,最终退兵。

先是文聘率军追赵云,到了长坂桥头,看到张飞,不敢向前走了。

很快,后面的大部队就到了,而且阵容强大,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都到了。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这一帮人到了之后,也不敢向前走了,怕中埋伏,于是,有人赶紧向曹操报告,曹操听说之后,亲自来了。

曹操看张飞,想起了之前听关羽说的,我三弟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像弯腰拿东西那么简单,于是,不敢硬拼,随即下令撤军。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曹操真的是相信张飞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吗?

很明显,曹操是相信的,因为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颜良,这是曹操亲眼所见,关羽那么厉害,张飞当然也有这个本事。

颜良多厉害,徐晃二十合都被打败了,但被关羽一刀斩杀。

关羽那么傲,他服气谁啊?既然关羽都说张飞厉害,证明关羽也是佩服张飞的,所以,曹操才害怕,长坂坡前不敢让这些大将一起上,万一哪个大将被杀,曹操损失就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隐居曹操是怎么找到他的?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当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不过这句话一直存在争议,诸葛亮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惧怕郭嘉而选择不出山,可能只是巧合而已。而且郭嘉早年也是隐居山林,曹操是怎么找到他的呢?其实郭嘉是荀彧介绍给曹操的。曹操当时只相信荀彧的眼光,所以没面试就直接弃用郭嘉,结果郭嘉不负众望帮助曹操一举统一北方。只不过郭嘉英年早逝,导致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上大败吴蜀联军。

三顾茅庐的典故,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毕竟这一情节早已因为太过经典,被写进了教科书中。说起此事,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刘备满满的诚意,张飞的不耐烦,以及诸葛亮故意摆架子。但是,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环境描写,对诸葛亮的神秘,起到了很重要的烘托作用。

小说第三十七回中,作者借刘备的视角,描写了隆中的景物——“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样的环境,犹如仙境,将诸葛亮衬托的非常清雅出尘,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这为后来诸葛亮出山之后,向来算无遗策,甚至还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埋下了伏笔,毕竟他的居住环境,早就暗示了,此地的主人定然是一个真正的高人。

可是,不管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意有多精彩,隆中的环境有多么犹如仙境,这也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罢了。在真实历史上,此事仅被一句话带过,诸葛亮隐居的陇中或许真的清幽,却大约没有这般出尘,更不会显得神秘。不过,当时有一个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其居所却真的神秘莫测,甚至令人不敢轻易涉足,这个人是谁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意思是说,只要郭嘉还在世,诸葛亮就不敢出山,暗示诸葛亮自知才能不比郭嘉,没有与对方较量的胆量。虽然这句话是无稽之谈,根本没什么依据,但是郭嘉的才能,的确不容否认。毕竟曹操身边谋士如云,却只有郭嘉一个人,让他说出来“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一言;也只有郭嘉一个人,被他放心的选为的托孤大臣;甚至赤壁之败后,他直言如果郭嘉还在,他必然不会那般收场。

抛开曹操的评价不谈,郭嘉本人不仅表现出了自己的知人之明,曾主动离开袁绍,也曾劝曹操软禁刘备。也体现出了自己面对战局的谋略,担任了军师祭酒一职,并在随征乌桓的时候,通过轻骑出击的建议,助曹操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他还总能预料到一些事情,例如官渡之战前,曹操忌惮孙策,他对曹操说孙策经常犯险,早晚会死于刺杀,结果不久之后孙策果然遇刺身亡;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逃往辽东之后,郭嘉说公孙康会将这二人的头颅送回来,事实也不出他所料,这让他本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这并非因为郭嘉本身有什么神秘的能力,而是与他曾经隐居的住所,以及隐居的经历有关,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三国志》注引《傅子》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意思是说郭嘉此人,年少时就有长远的目光,所以汉末天下将要大乱之时,刚刚弱冠的他,就选择了隐居,一般人都找不到他。

而他将自己隐藏之后,也没有就此不问世事,反而暗中结交了很多能力异士,他只不过是不与普通人接触罢了。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熟识他的人,才会因为他的能力惊叹不已。也就是说,郭嘉隐居的地方,大约是人迹罕至的,而且来往的都不是普通人,这样一个居所,这样一个环境,比起《三国演义》中清幽的隆中,很难令人向往,反而会令人胆寒不已。可惜的是,因为郭嘉本人英年早逝,他在演义中的表现,也不算太过出彩,所以他的隐居之所,少有人关注。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这三大原因导致曹操吃下苦果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是三国期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了,因为胜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如果曹操赢了很可能直接完成统一大业,如果吴蜀赢了那就能确定三分天下的局势。当然最后曹操大败,也是为自己的自大和失误负了责任。当时曹操已经率80万大军南下,从双方兵力来看曹操应该就不可能输,历史上以少胜多简直太难。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乘孙权袭占江夏、谋取荆州的时机,以突然快速的行动,一举夺占荆州,无疑是成功的。但是,随后却大败于赤壁,主要是曹操在作战中犯了一系列的过错。

曹操

(一)、骄躁急进

曹操在轻取荆州之后,以为乘胜之威,必能一举吞并江东。这种单凭声威吓人的战略,无疑是不可靠的。也由于曹操的骄傲轻敌,没有暂时拉拢孙权以求先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攻孙权,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而是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促使了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陷入不利地位。

孙刘联盟

(二)、准备不足,部署欠妥

在汉江流域要击败吴军,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水军是难以凑效的。曹军的水师既少且弱,训练的水军只有半年时间,而且池中水师未经过江河风浪的锻炼,作战能力并不可靠。刘表新降的荆州水师数量虽多,但军心涣散,难以作战。曹操没有认识到这些,以致占领荆州一个月,便仓促决定顺江东下,并且向孙权发出了宣战书。

赤壁之战

另外,曹操的兵力尚未全部展开,战略要地樊口等一些江南要津也未控制,长江水面的控制力也不强,初战不利即“引次江北”。这样,也就失去步军南北沿江而下,水军江中往来呼应的可能,形成水陆密集配置于江北乌林狭小地域的情况,被动地处于孙、刘水师的攻击之下。

兵败赤壁

(三)、疏于戒备,轻信诈降

曹军退于乌林后,黄盖看到彼众我寡,难以持久。也看到曹军舰船“首尾相接”,不便机动。提出诈降火攻之策,被周瑜采纳。原本受降如临敌,应该高度警惕,可是曹操却轻信黄盖是真降,部队也不作任何戒备。因此在黄盖的突然袭击下,猝不及防,难以应战,最后全线崩溃。

三国鼎立

由于曹操一系列的失误,致使优势的军队被孙、刘所败。曹军不仅未能一举灭吴,反而连已到手的荆州战略要地,大都得而复失。赤壁之战后,孙、刘乘机发展,从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虽然蜀军不是主力部队,但是诸葛亮也很争气的为蜀国上演了一幕草船借箭,虽然看起来很玄乎,不过最终还是借到了10万支剪。但是有人会问当时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射击呢?这样一来能重创对手,而且也不可能被借箭了,要知道曹操也不傻,当时不用火箭很可能是不想暴露自己的目标,但也没想到诸葛亮竟敢这么玩。

谈及《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向东吴承诺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故事,大家一定会马上想到“草船借箭”这个成语。而这个典故确实让不少的人相当的佩服诸葛亮的智慧。

当时江上大雾,双方都看不清,曹军命士兵向敌船射箭,结果却射在了诸葛亮早已经做好的草船上面,结果轻而易举的就借到了曹操的十万支箭。于是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当时曹操不用火箭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一下当时所处的战场环境。第一,江上大雾,两军都是看不见对方的,曹军不知道东吴这边来了多少人马,东吴也不知道曹军的人马有多少,而这中间就最怕有诈和有埋伏了。

第二,如果曹军使用火箭,就一定需要准备好火盆或者火把,可是大雾漫漫,只要哪一处出现了火光,就会马上暴露自己,那自己就会马上受到攻击。第三,即使自己使用了火箭,可是曹军的战船都是用铁索连在一起的,这时候哪怕只有一艘草船冲向了自己,恐怕这个损失也是曹操无法承受的。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都说曹操好人妻 曹操真的只是爱好而已吗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好人妻真的只是爱好而已吗

曹操喜欢人妻并不是一种爱好,有些是为了笼络人心,可以发现曹操所选择的一般都是丧夫之人,如果真的是因为美色,那么想要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得到,没有必要去执着于人妻,这一点就需要引起注意。

第1个其实就是何进的儿媳尹氏,何进原本也只不过是卖猪肉的,但是靠着妹妹最终飞黄腾达,在汉灵帝去世之后也能够掌握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所以就决定针对宦官动手,那个时候曹操还有袁绍,全部都是自己的手下。只是很可惜这一个计划并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性命,也就是因为如此,整个家族都受到了影响。

尹氏在没有公公的保护之后,自然也无处安生,此时就遇到了曹操,曹操看到女子长得貌美,所以就强行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小妾。更加也顺利成章的让女子的儿子成为自己的养子。

第2个其实就是邹夫人,首先我们也应该知道,原本他是军阀张济的妻子,长得真的特别的漂亮。

张济这一个人原本也是董卓的手下,在带兵打仗,这一方面是非常不错的,有一次打算从刘表的手中去抢夺粮草,可没有想到居然失去了一条性命。

第3个其实就是杜夫人,杜夫人原本就是秦宜禄的妻子。这个人本来就非常的平庸,杜夫人却因为出色的美貌早就已经远近闻名,杜夫人到底美到什么样的地步呢?据说貂蝉就是她的原型。这种也开始得到曹操的青睐,曹操也会将杜夫人抢到自己的身边,而且一直都非常宠爱这一位杜夫人,后来两个人还有了三个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当年杀华佗真的是因为多疑吗历史并非如此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多疑

在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是吗,华佗是一位在世神医,因为曹操多年以来一直头疼,所以便是找来了华佗给自己医治,原先的华佗采用的针灸之术,刚开始确实管用,但是时间久了就没用了,因为华佗提议说可以把曹操的脑子劈开,从里面铲除病根,然后缝合,就可以彻底根治了,这话让曹操一听,以为华佗是要来杀自己的,所以就处死了华佗,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并非如此

那时候的华佗是一位江湖神医,并且也只愿意行走于江湖,虽说是可以缓解曹操的头疼,但是也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曹操想要把华佗留下了,但是华佗不愿意,就称家中妻子生病离开了。

后来任由曹操怎么去请,华佗都不愿意再来,后来曹操派人去查探才发现,华佗的妻子并没有病,所以把华佗压入了大牢,想要严刑逼供让华佗留下来,但是华佗誓死不从,于是就被折磨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操身边的武将真的比不过五虎将么?其实他们都被小看了

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曹操在三国里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手下的武将好像没一个非常出名的,似乎都被五虎将给压在脚底。当然这都是因为罗贯中给了蜀国很多渲染的成分,刻意把很多蜀国的人物给打造成武艺高强之人,其实曹操身边骁勇善战的武将非常多,而且也不比五虎将差,只是被严重低估了他们的真实实力,不然天下早就是蜀国的了。

乐进是最早为曹操效命的大将之一,随着大军连年征战,斩获敌首无数,立下彪炳战功。按说,霸占三分之一天下的曹老板帐下能人无数,那么,乐进又是如何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五子良将”的呢?

兴平元年至建安三年,乐进与吕布纠缠不休,最终,与其他魏将一道将吕奉先围困在下邳,使吕布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况。建安四年,乐进在射犬和小沛两地分别获胜,尤其是在小沛地区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官至校尉。次年,乐进与于禁两军共同渡河强攻获嘉,后来,又在官渡地区拦截袁绍,一举斩杀袁绍麾下淳于琼。建安九年,在黎阳大战袁绍的两个儿子,将对方大将严敬斩于马下,被封为游击将军。

公元二零六年,曹操向汉献帝表彰乐进等人,说道:“文武双全、品行正直、志向远大,每逢作战时期都会带头冲锋,威猛刚强,所向披靡;亲身上阵敲响战鼓,不知疲惫。往往独自率军讨伐,统帅全军的过程中体恤士兵,军纪言明,大义灭亲;每逢遇到做出决策的时候,从来没出现过失误。

曹操曾对其评价道:其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按照这些将领的功绩,理应赐予他们相应的荣誉。有了曹操邀功,乐进理所当然的成为荡寇将军。此后,乐进远征高干,从北方绕后进击,将高干逼入壶关,连续斩下多名高干麾下大将的首级。公元二零八至二零九年,乐进留守襄阳,击败关羽,南郡的蛮夷势力纷纷归降乐进。

后来,张辽和乐进在战场上偶遇,谈到了这件事,说早知道就尽全力抓到这个家伙,所有曹军都感觉十分后悔。公元二一八年,乐进病逝,被追谥为威侯,并且,由他的儿子继承官职。乐进的儿子乐綝颇有其父之风,勇猛善战,一度做到扬州刺史。不幸的是,后来乐綝在战乱中被诸葛诞偷袭杀害。

李典和乐进一样,都是曹操手下得力战将,他们两个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在后世流传的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李典出现的战场上,差不多都有乐进的身影。李典向来谋略过人,性格仔细谦逊,乐进向来勇武善战,两个人的能力互补,理应是曹军中最完美的将领组合。

历史上这两位将领曾经多次联手制敌。

高干叛变后,李典和乐进前往讨伐,并给予敌军沉痛的打击。后来的合肥之战,堪称两人联手破敌的经典战役。曹操敏锐的察觉到李典和张辽之间的嫌隙,唯恐二人的关系会将战局导向失利,便派乐进留守城内,以接应二人。

不得不说曹操的布局非常合理,在三人的配合下,果然将东吴的士兵击溃,可惜的是,这场战争并未俘获敌首孙权,让曹操十分恼恨。

有传言说乐进最终是战死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建安十四年的时候,乐进的确中箭受伤,但却并未危及生命,没过多久便痊愈了。乐进的死亡时间是在建安二十三年,虽说,乐进极有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箭伤复发,也有可能是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毕竟,当时的医疗手段比较落后,这些都不能说明乐进是战死的。

乐进的出生史籍中并无记载,但他跟着曹操打了二十几年的仗,假设乐进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参军,死的时候应该在五十岁左右,在当时算得上是十分长寿了,说是寿终正寝并无不妥。虽说,影视文学作品中将乐进描述成“二流武将”,正史中乐进位列曹军五虎之二,显然,他的能力被贬低了许多,这也有可能是由于各类史籍对他的记载比较模糊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国高顺的实力到底有多厉害?高顺为什么不愿意归降曹操?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有一位猛将因为跟错了主公自己的下场也是非常惨烈,这人就是高顺。高顺是吕布的部下,但是高顺要比吕布忠诚100倍,吕布三姓家奴被杀只能杀掉,谁都不敢用他。但是高顺不仅武艺高强还懂文化,这就是曹操最欣赏的人才了,只可惜高顺太过忠诚誓死都不愿意降服曹操,所以最后也只能被杀,替高顺感到不值啊。

说起三国中的猛将,那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如果虎臣告诉大家,有个人干翻了夏侯惇,打败了关羽和张飞,那么大家能想出几个人呢?吕布?还是另有其人?没错,他叫高顺,相信懂三国的网友都不会陌生,毕竟高顺的陷阵营可以说是三国中最强的几支兵种之一了!

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馀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

高顺是不是真的只带了陷阵营就击败了刘备关羽张飞夏侯惇,不得而知。不过这四个人,都是东汉末年的枭雄和名将,关羽张飞更是号称勇冠三国。高顺能有这种战绩,说他平庸恐怕是不可信的。而且高顺这个人,堪称是一个儒将,为什么呢?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

要知道,在三国当中,武将读书的都是非常少的,很多武将连一字都不识,曹操为了让手下人将军懂兵法,还搞了本孟德新书呢。这样的一个人,在吕布兵败后,曹操想不想要?肯定想!但是在白门楼上,吕布和手下大将领都是什么态度呢?

吕布说着违心的话希望可以苟活。陈宫说着就义的话以求赴死,老母妻子却得到平安。张文远说着怒骂的话,老乡关羽就上前求情,于是他可以说更多的话曹操说着何如,心里盘算的必须要杀了吕布的话。刘备心里想着还要问我,嘴巴上还要说着扎心的话。关羽不管其他台词,只说着文远必须活下来的话。

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在陈宫与曹操对谈时,在张文远怒骂曹操时,在吕布拼命想苟活时。高顺的人头早已落地,鲜血早已洒满了土地。我以往总以为临死时或大笑赴死,以表示自己看得开。或大骂而死,以表示自己做鬼也不放过你。白门楼上的高顺格格不入,他不求饶,不大骂,他一言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颜良击败徐晃后,曹操麾下许褚和张辽为什么不敢应战?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许诸和张辽等人不敢应战颜良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说法,其实这个事情是发生在颜良击败了徐晃之后,所以就着当时的情况还是很有说法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颜良击败徐晃之后,曹操手下猛将不出头并不是因为害怕打不过颜良,首先是许褚,敢跟当时不可一世的马超单挑,实力毋庸置疑,照许褚的脾气早就冲上去了。其次,曹操完全可以调夏侯兄弟过来,关羽杀了颜良后,夏侯惇都敢去单挑关羽,更别说颜良了。况且颜良只有一个,曹操确是猛将如云,车轮战都可以累死他,曹操让关羽去战颜良实则是一个一箭三雕的计谋,无论关羽颜良谁胜,曹操都是赢家。

第一:曹操当时知道刘备已经投靠袁绍了,如果派关羽出战颜良,不管输赢,袁绍必然大怒,肯定会杀了刘备。

第二:如果关羽斩杀了颜良,曹操就可除一大敌,如果关羽被颜良斩杀了,曹操会借机嘲笑关羽一番,以服众人。

第三:颜良前几战的实力如何曹操已看在眼中,他知道不管是谁,打颜良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贸然出战,必定会有损伤。关羽一心想着刘备,所以就算战死曹操也没什么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和曹操的虎豹骑谁更厉害?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虎豹骑部队和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双方交战的话谁会取胜呢?可惜历史上没有出现这一幕,不过后来姜维北伐时无当飞军也是全军覆没,不过的当时的蜀军已经在做最后的挣扎了,兵力方面完全不是魏军的对手。但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无当飞军还是立下很多汗马功劳的,打了很多硬仗并且胜利了,不然蜀国还不一定能坚持这么久。

如果说曹魏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是威名远播的虎豹骑,那么蜀汉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就是诸葛亮亲自打造的无当飞军。

三国乱世,各路诸侯逐鹿中原,靠的是什么?军队,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就军队的战斗力而言,曹魏明显高于蜀汉。所以,前三国时代,曹操几乎是压着刘备打。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明朗。蜀汉获得了大半个荆州,又有了益州作为根据地。刘备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辅助下,打造了一支战斗力颇为可观的军队。

然而,先是关羽在孤军北伐时大意失荆州,全军覆灭;继而是刘备为关羽报仇,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仅以身免”。刘备含恨去世于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留给诸葛亮一个伤兵满营的烂摊子。

诸葛亮还能怎么办?从头再来呀。

南中组军

在刘备去世后的几年,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兴兵北伐,而是稳定后方,重新打造军队。225年春天,诸葛亮率部南征,平定南中。这就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提及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南中属于少数民族的领域,孟获、雍闿等是他们的首领。这些少数民族好勇斗狠,战斗力极强,给诸葛亮的征伐带来很大阻力。在听取了参军马谡的建议后,诸葛亮采取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的策略,先打败雍闿军队,再七擒七纵孟获。到当年秋天,南中战事基本平息。

战事平息了,那些参战的少数民族士兵怎么办?留在南方,肯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为此,诸葛亮采用了一个天才的办法:将那些好勇斗狠的少数民族士兵,组建成一支正规军。组建军队所需要的费用,就由当地豪强解决。

这个办法,几乎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杜绝了南中地区再次反叛的可能。同时,为蜀汉提供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特种部队——这就是后来在诸葛亮北伐时大显身手的“无当飞军”。由于蜀汉不置史官,《三国志》等正史对诸葛亮北伐语焉不详,对无当飞军的记录更是有限,所以这支特种部队显得很神秘。

小试牛刀

根据有限资料记载,这支无当飞军身披铁甲,携带弓弩和毒箭。他们体格健硕,能够翻山越岭,擅长野战。同样是特种部队,曹操的虎豹骑精于长途奔袭、正面突破;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则精于防守作战、固若金汤。

为了更好约束彪悍的少数民族战士,诸葛亮任命沉稳严厉的王平担任第一任无当飞军指挥官,“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无当飞军初露锋芒,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亲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马谡丢了街亭,让诸葛亮被迫全线撤退。掩护诸葛亮主力撤退的,正是王平统领的无当飞军。

北伐立功

231年春天,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用木马运送粮食,解决了一直困惑蜀汉军队的粮草问题。曹魏大将曹真病重,魏明帝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抵御诸葛亮进攻。

司马懿率众迎击诸葛亮,另外派名将张郃攻打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无当飞军在敌众我寡的局面下,英勇奋战,让张郃无计可施;诸葛亮却率部击破了司马懿的大营,获甲首3000级,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无当飞军再立奇功!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与诸葛亮正面交锋,却以惨败而告终。此后,司马懿就再也不敢轻易出战了。

悲壮结局

234年,诸葛亮“出身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此后,无当飞军沉寂了一段时间,只是在240年,参与了平定汉嘉(今四川雅安北)叛乱的战争,控制了局面。

254年,无当飞军参加了姜维主持的第七次北伐。当年6月,姜维趁曹魏内乱,起兵北伐,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后撤退。无当飞军5000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时,因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无当飞军最后一任指挥官张嶷也战死沙场,实现了他“杀身以报”的承诺。

无当飞军上演了组建以来最悲壮一幕,名扬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到底谁才是曹操的第一大谋士?为什么很少有人提起荀攸?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曹操身边的人才可以说是非常之多,有一部分自然是他求贤得来的,但是也有是他控制了汉室,作为汉室臣子跟随他的,就比如“王佐之才”的荀彧。然而,提到荀彧,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侄子,荀攸。我们现在看来,似乎很少有人提起荀攸,甚至很多人连他是谁都不知道,但在当时,荀攸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么,曹操那么多的谋士,到底谁才是第一?

曹操重贤爱士,因此手下谋臣良将众多,这些谋臣良将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南征北战,终于帮助曹操顺利统一了中国北方,助曹魏在三国争霸中渐渐壮大。当然,话说回来,曹操帐下谋士虽多,但真正顶尖的只有九个,被称为“九大谋主”,他们分别是:荀彧、程昱、荀攸、戏志才、郭嘉、贾诩、刘晔、司马懿、蒋济。

在曹操的这九大谋主当中,到底谁是一哥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一哥是“三国第一鬼才”郭嘉,也有人认为是“王佐之才”荀彧。但是,综合来看,荀彧或许才是曹操帐下的第一大谋士,因为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此外,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且其中3位都是“九大谋主”之一。如果加上荀彧自己就几乎占据了曹操身边九大谋主的半壁江山!因此,荀彧作为第一大谋士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荀彧排第一,那谁应该排第二呢?有人说,第二总该轮到郭嘉了吧?未必,不少人认为,第二应该是地位仅次于荀彧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比荀彧大6岁)。原因也很简单,曹操出征时经常把荀攸带在身边做随军参谋,而且荀攸是曹操亲设的正牌军师,但郭嘉只是军师祭酒。

论功排辈之后,我们来看看曹操对荀攸的评价,很有意思,因为曹操既说过“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这样把荀攸夸上天的话,也说过“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样好像在骂荀攸特别愚蠢的话!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曹操出征时经常把荀攸带在身边做军事参谋。但为什么把荀攸带在身边呢?这主要是因为荀攸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因此,荀攸深受曹操称赞,被公认为曹操的“谋主”。

有人可能会想,荀攸真有这么厉害吗?还真有。荀攸曾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后又在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中献计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大功。而且荀攸还力排众议,让曹洪接受了张郃的投降,使曹操帐下又多了一员大将(后张郃成为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之一)。袁绍去世后,其子纷纷相争,荀攸抓住刘表不敢主动攻击的弱点,建议曹操先把刘表搁置一旁,集中精力一举消灭袁氏一族,从而帮助曹操一统江北。

正因为如此,曹操在评价荀攸时才会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通过曹操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荀攸在曹操心目中占有非常之高的地位。

但是,对于荀攸,曹操还说过一句话,“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有人可能看不懂了,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智可及,愚不可及”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像骂人呢!

恰恰相反,“智可及,愚不可及”这句话并不是在说荀攸愚蠢无比,反而是曹操在高度赞扬荀攸,意思是“荀攸聪明的一面大家尚可以学习赶上,但是他大智若愚的一面则是大家学也学不来的”。

那曹操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呢?主要原因是因为荀攸行事周密、为人低调!荀攸虽然智谋过人、计策百出,但是他却很少出风头,从不自吹自擂,更不会抢功。这一点从他的名气和地位之间的反差就能看出来,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但是名气却比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小得多!

正是出于对荀攸这种默默无闻的行事风格的赞赏,曹操才给了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样的高度评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曹操说这番话其实是在为荀攸扬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为什么曹操还看重他?

全文共 179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的为人,曹操做的事情,总是让一部分人唾骂,却也让一部分人敬佩不已,他很自负,但是有的时候却又十分谦卑恭敬,他手握天子,天子却也因此保住了性命,他一直都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就比如对待张绣,张绣曾经杀了他的长子,那是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继承他的大业的人,可是等他再一次抓住张绣的时候,对他却没有一丝的恨意,相反还对他非常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曹操做过很多不能够让人理解的事情,曹操当官时,举荐了一个人,后来背叛了曹操,曹操扬言抓住他后,一定要千刀万剐,后来那个人被抓回来后,曹操却是以礼相待;还有就是曹操对于敌将投诚的待遇,要比一直跟随曹操的将领要高;官渡之战时,袁绍和曹操争夺白马一城得失之时,曹操放弃白马不说,还将白马城所有的百姓都迁徙到了许昌!

曹操做的这些事情还好,虽然脱离情理之外,但还在谋事之中。最让人不能够理解的就是曹操对张绣的处置,明明张绣是想要置曹操于死地,可是曹操对张绣的叛乱说了这么一句话“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自今已后不负败!”大致意思就是“我收降张绣是因为没有抓住他的质押,以后不会在有这样的失误了!”

等到曹操再一次收降张绣后,让人很吃惊的是,曹操不仅没有给张绣下绊子,还赏赐张绣比其他将领多的封邑!这些还不算什么,曹操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绣的儿子,两人结为儿女亲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仇人的儿子,这心得有多大呀!

这件事曹操可以容忍,可是曹丕不能忍,在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后,和张绣一起带兵出征,曹丕抓住这个时机跑到张绣帐中大骂“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于是张绣被曹丕逼死了,就连张绣的儿子张泉也是被曹丕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的。

那么为何曹操会容忍张绣?要知道张绣可是曹操的仇人,因为这个人,曹操的大老婆抛弃二十多年的夫妻情谊离开了他,他哥哥的唯一的儿子安民也死了,他最孝顺的儿子也死了!其实曹操心里何尝不想着杀张绣,在曹操的心里张绣已经死了千百遍了,可是曹操不能够杀一个归降他的人。

倘若曹操想要天下英雄入他那里,曹操就得拿出自己的胸襟,这也是为何曹操能够在北方坐得稳的原因!所以曹操称王后,自称孤,这也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倘若你站在曹操的位置上,你做到容忍张绣吗?

曹操为何没有杀张绣

后人对曹操的印象总是不好的,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奸雄,有能力但却不能为正统接受。不过,曹操却有一个很好的品质——惜才,正是因为惜才,曹操才能够获得大量的文臣良将,并凭借着他们的帮助下,打下了曹魏江山的基础。曹操的惜才并不是说说而已,他甚至可以重用杀害自己儿子之人。当然,曹操儿子的死亡与曹操自己也有一定的联系,毕竟也是由于曹操的“色”心而造成的。

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自幼便深受这个叔叔的帮助,因而对其怀有感恩之心。张济死后,张绣便投靠了刘表。当曹操率领军队攻打刘表之时,张绣看无力抵抗,便选择了投降。然而,此时的曹操听说张绣有一个貌美的婶婶,即张济的遗孀。色心一起,曹操便顾不得考虑别的东西,直接强占了张绣的婶婶。

张绣知道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愤怒,也自觉对不起叔叔,因此怀恨于曹操。曹操知道此时倘若还将张绣放在身边,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于是秘密派人刺杀张绣。结果计划还没实施便被泄露了,张绣趁机偷袭曹操并获得了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可谓是损失惨重。战争结束了,张绣再次回防穰城,与刘表联盟。

曹操失去爱子和大将,这口气毕竟是忍不下的,于是率领大军攻打张绣。张绣势单力薄,虽然能够抵抗一段时日,但却是没有任何的胜算的,于是,张绣在贾诩的建议,再次降曹。曹操虽然对张绣有一定的怨恨,但他也知道事情的起因,都是由于自己的“色”心,于是,曹操便打算放过张绣一次。

于是乎,张绣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曹营之后,迎接他的不是曹操的惩罚,而是一系列的奖赏。曹操拉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了曹营的宴会,此外,曹操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此时的张绣大为感动,毕竟婶婶之仇已然从曹昂身上报了,于是他便决定尽心辅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张绣大力破敌,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被升为破羌将军。此后,张绣又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因为曹操对其十分赏识,因此张绣获得了他们无法匹及的食邑。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何曹操可以在三国之中脱颖而出,毕竟因为惜才,能够放下杀子之仇的人是不多的,况且,曹操后来还是真心实意重用张绣的,这就更难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赵云为什么不选择加入曹操?曹操有请过赵云么?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赵云其实是三国中非常勇猛的武将,但是在刘备手下一直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负,难道赵云就没想过加入曹操么?曹操更是一位爱才之人,曹操喜欢关羽甚至不惜放他回去,这样的人难道就没有找过赵云么?刘备实际上对赵云比较冷淡,但是诸葛亮把赵云当亲信一样对待,而且诸葛亮也相当于是蜀国的二把手非常敬重赵云。

吕布的武艺被世人公认,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都得且战且退,但这并不意味着蜀国没有能人,五虎上将之中,有一人的武艺堪比吕布,但是因为刘备的胆小谨慎,始终不敢重用,他就是马超。

马超在刘备没有称王前就是汉寿亭侯,出身高贵,当年张飞和马超对阵,张飞大喊:马儿,可识得燕人张翼德?马超回道“我屡世公候,岂识村野匹夫?马超从心底看不起刘备这三个乡野村夫。

马超狂妄,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即便后来刘备称王,但马超仍然不为所动,对刘备经常直呼其名,这让关羽非常气愤,决定宰了马超,刘备拒绝了,怕留下不好的影响,但从那以后对马超也是不太搭理。

马超投降刘备也是无奈之举,马超的冷血世人皆知,当时马超的家人被曹操俘虏,马超根本不管,上来就是跟曹操死磕,吕布心中还有一个貂蝉,而马超心里只有自己,这种人基本是没有弱点的,很多人怕他噬主,不敢接纳。

刘备当时手底下正缺人,认为马超是员猛将,可以大用,就接纳了马超,马超投降刘备之前,他的亲生儿子还在张鲁那里,但马超也没有去管,带着他的西凉骑兵直接投奔了刘备。

吕布勇猛只有他一人,而马超的勇猛却是整只军队,在三国中,能够和西凉骑兵打的队伍不超过一只手,但马超的军队就像是马超一样死脑子,只知道冲锋陷阵,遇到奇兵可能就葬送了,所以刘备也不敢让马超去做统帅。

马超的靠着一身勇气,足以可吕布匹敌,而且此人冷血无情,没有弱点,手下又有一只骁勇善战的骑兵,本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也,但性格的缺陷却让他只能当一名马前卒。

刘备建国称王后,手底下能人勇将越来越多,所以对马超也不再重用,马超也乐得如此,本身他就对刘备这些乡野匹夫看不起,即使后来刘备称王,依然不是他心中的汉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曹操怎么看待刘备和孙权?能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是谁?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虽然天生孤傲,但是曹操的才华的确是真材实料。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更加肆无忌惮,天下诸侯都不放在眼里,难道就没有曹操能看上眼的人么?可能曹操欣赏的人一定要是比自己更强的人,当时来看的话的确也没有,不过曹操对刘备孙权的评价还算挺高的,也算是曹操当时唯二的宿敌了,这要是说找出一个能在文学和治国方面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太少了。

曹操心性颇高,但曹操也有自己的本钱,他的祖上据说是汉相曹参,他父亲认的养父是中常侍、大长秋曹腾,而他的父亲也是颇为不凡,贿赂中官以及给西园捐钱一亿万得了个三公之一的太尉官衔,真是富可敌国啊。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

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后来因为朝廷动荡,外戚何进和宦官十常侍争权明面化,甚至引狼入室,让董卓领兵入京,直接葬送了东汉皇室最后的威严;董卓可是个杀伐果断的主,毒杀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扶持傀儡汉献帝刘协。

董卓的擅权,加上黄巾之乱,直接导致东汉末年的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而曹操也在其中,但是起初曹操势力低微,在诸侯联军伐董的时候,曹操只能算是其中一个略有谋略的小诸侯罢了,甚至连孙坚都有所不如。

但是曹操在联军伐董失败后,势力却急速发展;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

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公元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曹操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魄力,去藐视天下诸侯,在评价天下诸侯的时候,曹操说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是“虚名无实”;孙策是“藉父之名”;刘璋是“守户之犬”;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不过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但是曹操却对两人另眼相看,而历史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曹操的眼光,第一人就是刘备,在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这是对刘备最大的认可。

而刘备也的确不凡,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第二个就是孙权,在濡须口之战时,曹操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

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隐约可见孙权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见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

而曹操眼光的确也是精准,几乎没有看错过什么人物,被曹操谈若无物的袁术、袁绍、刘表等当时强横一时的诸侯,都成了他人的踏脚石,而被曹操所看重的刘备与孙权,最终相互对峙,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操要篡汉为什么还要把女儿嫁给汉献帝刘协?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网友都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对于曹操有一个问题是想不通的,那就是曹操想篡汉的事情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曹操却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刘协了,有的网友就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这正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第一,曹操不称帝,但他却控制着名副其实的皇帝。身为汉臣却能代天行令。是个有帝王之实的汉臣。因为他明白,他一旦废帝自立。那么还没被他统治的地方将纷纷效仿他。到时候中国大地上会平白多出来N多个皇帝。这是曹操不想看到的。(曹丕的废汉自立,就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因为刘备和孙权也随后相机自立了。)

第二,曹操掌控天子,就没有自立的必要了。因为皇帝在他手里,而他则可以借皇帝之口对其他诸侯进行干涉。君不见三国众多的老狐狸,却只有袁术傻头傻脑的公然自立。结果袁术就成了众矢之的。曹操代天子讨伐袁术,所有诸侯都声援他。出不出兵相助是一回事。占尽道义是另一回事。有袁术的前车之鉴,其他诸侯谁还敢不识时务?可反过来一想,曹操一旦废帝自立。那他就成了口诛笔伐的国贼。一些别有用心的诸侯就会借为汉报仇而讨伐他,侵占他的胜利果实。这更不是曹操希望看到的。虽说曹操当时的实力已经很牛逼了。但他也明白,好汉架不住拳多。蚂蚁多了啃死象,老婆多了整死猛老公的道理。他也不想四面楚歌。

坦白说曹操对待汉献帝,虽然忤逆,但比起其他几个诸侯,曹操对待汉献帝,还算是比较好的。大家想想董卓,李傕郭汜。他们是怎样对待汉献帝的就明白我说的是真是假了。说实话,曹操之所以把女儿嫁给汉献帝。一是攀附权贵。大家可能对我的说法有些不认可。但大家要明白,汉献帝虽然弱,但他终归是大汉的正统继承人。正所谓老虎不吃人,名声在外。汉献帝这个二维码虽然名不副实,但所有诸侯,有什么动静。都还要扫一扫。否则,就是乱臣贼子。名不正言不顺。第二,如果曹操的女儿为汉献帝生下皇子。哪曹操就会晋升成另一个何进,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戚。这也是曹操借着动乱不惜杀死汉献帝哪怀孕的董贵妃的另一个原因了。

曹操是一个相当敏锐的人。在袁绍那个蠢猪头还在纠结着要不要迎取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则马不停蹄的从千里之外赶到废墟洛阳。抢都要抢回汉献帝。甚至是为了抢回汉献帝,不惜跟杨奉徐晃死战。因为一旦掌控汉献帝,曹操就能执天下牛耳。使得曹操在统一天下的路上事半功倍。只要曹操掌控了汉献帝,那么,他就是一个拥有皇帝之实的汉臣。他不称帝,大家都是汉臣。一边高。但皇帝在他手里,他说的话,就是皇帝说的。所以,曹操是个很务实的人。不像袁绍刘表那样,为了个所谓的虚名都能兴奋好几年。只是曹操死后,曹丕改变了曹操原本的计划和规划。篡汉自立。也使得中国分裂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白白便宜了司马懿家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操最喜欢自己的哪个儿子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喜欢的是曹冲。有资料记载,曹操的亲生儿子多达二十五位。此外,他有三个养子,还有无数像曹休一样被当作儿子关照的同族后辈。虽然曹操的儿子很多,但是要说自己最喜欢,还是曹冲,因为曹操为曹冲祈福,流泪,是一个很感人的老父亲。

相信曹冲称象这个典故大家都听说过。曹聪天资聪颖,智力过人,五六岁时智商就已经相当于成年人。曹冲称象这一事一出,并曹操对这个儿子也是颇为刮目相看,从此对这个儿子更是喜爱。曹操每每见到文武百官,他都会向众人夸奖这个儿子,说他可以有继承大统的能力。并且他还将这个孩子带到战场上,教他管理军营等事物,从这里就足以看出曹操对曹冲的喜爱,那时候的曹冲不过还是个小孩子而已。曹冲得到曹操的疼爱,但却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在曹冲13岁的时候,他就患上了重病,并且一病不起,曹操访尽了天下名医,也向上天祈祷,也没有留下曹冲的性命。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一生创作颇丰,创作的数量雄视一代,因而充分发挥了震烁、影响一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曹操找蒋干游说周瑜去吃闭门羹 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对于东吴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如果不是周瑜和孙策一起打下江东那也不会有后来的吴国。之后周瑜的地位也是快速上升,成为了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上立下大功。当年曹操也请蒋干游说周瑜,希望周瑜能到曹魏来,但是被周瑜给拒绝了。其实周瑜还是懂的知恩图报的,而且非常的重感情讲义气,只是可惜死的有点早不然还会有更多的贡献。

不过,随着年轻的周瑜在江东集团地位的日益提升,也引起了一些老资格将领们的不满,老将程普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程普,早年就跟随孙坚的父亲孙坚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功勋,在孙策时期也是颇受重用,眼看着年轻的周瑜在江东集团的地位超越自己,心中很不是滋味。仗着自己年长,又是孙坚时期的旧臣,程普公开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多次讥讽、嘲笑周瑜。

为了维护江东集团的团结,周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并不与程普计较,还不时向程普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请教。时间一长,程普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无礼及错误,并与周瑜成为了一对忘年之交。程普感叹到:“与周瑜交往,就像是品尝佳酿一样,不知不觉就让人陶醉了。”通过这件事情,周瑜以大局为重的气度在江东集团广为流传,都被周瑜那种谦让的风度而深深折服。

周瑜的名气也引起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关注,爱才如命的曹操也打起了周瑜的注意。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3年)左右,曹操派出了周瑜少年时期的同窗、在扬州一代负有盛名的才子蒋干前往江东,企图说服周瑜归顺。于是,蒋干身穿布衣、头戴葛巾,以私人的名义去拜访周瑜。

不料周瑜一眼就看出来蒋干此行的目的,一见面就给了蒋干一个下马威,周瑜说:“你不远千里而来是为曹操做说客的吧?”蒋干则是一口否认。周瑜又把蒋干请到自己的军营里,在看完了军营之中仓库、军用物资、器械、仪仗之后,周瑜又将孙权先后赐给自己的服饰及其他物品一一摆在蒋干的面前。

然后,周瑜向蒋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我蒙受孙氏兄弟的知遇之恩,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是苏秦、张仪在世、郦叟复出,也别想说服我去投降曹操。”蒋干回去以后,一再在曹操面前称赞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打动。

在排除了来自内外的干扰之后,周瑜终于能够将出众的才能和智慧用在了巩固和壮大江东集团实力的战事之中,多次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许褚一共救了曹操几次?许褚这个保镖是怎么当的?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许褚自从当了曹操保镖,曹操对他的信任度也是直线飙升。要知道当时想让曹操死的不只是吴蜀,还有曹魏里的诸多汉臣,所以曹操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声明危险。但是不知道是曹操命好,还是许褚保护周到,曹操每次都能虎口逃生。其实许褚不如典韦那么精明,但是凭借自己的勇猛也算是尽到保护曹操的责任了。

曹操在打汉中之时,带着许褚和徐晃去偷看张鲁之弟张卫的营寨,结果,张鲁大将杨昂、杨任突然率两路大军杀来,准备干掉曹操,危急时刻,许褚和徐晃立即进行了分工,他们的表现有何不同?许褚做了哪个正确决定,保证曹操安全脱险?

一般来说,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都会时刻紧随曹操左右,寸步不离,而徐晃作为大将,一般都会冲锋陷阵,而此时,许褚和徐晃却进行了相反的分工,许褚冲锋杀敌,让徐晃保护曹操脱身。

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杨昂、杨任分两路杀来。操大惊。许褚大呼曰:“吾当敌贼!徐公明善保主公。”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杨昂、杨任不能当许褚之勇,回马退去,其余不敢向前。徐晃保着曹操奔过山坡,前面又一军到;看时,却是夏侯渊;张郃二将,听得喊声,故引军杀来接应。于是杀退杨昂、杨任,救得曹操回寨。操重赏四将。

按理来说,许褚贴身保护曹操,应该保险一些,因为许褚力大无比,战斗力更猛,马战和步战都可以,而徐晃作为大将,统兵打仗,排名布阵应该比较擅长,此时,徐晃作为贴身保镖,却不如许褚,而许褚为何会这么分工呢?

这是因为,敌军突然杀到,许褚不知虚实,不知道敌军会来多少人,而他勇力过人,会给敌军重创,杀敌也表现的更加强悍,给敌军一个下马威。

徐晃作为战场上排兵布阵的大将,战场经验更加丰富,更善于判断地形和敌情,知道哪里可以安全通过,以便脱身。

许褚作为猛将,负责拖住敌军,把时间拖延的越长越好,这样,留给徐晃保护曹操脱身的机会就越大,因此,许褚是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果断决定。

事实上,许褚的决定是对的,是非常正确的,曹操最终因此安全脱身。许褚也成功地以一敌二,杀退了杨昂、杨任,杨昂、杨任见许褚勇不可挡,根本不敢再向前追赶。

而徐晃保护曹操脱身之时,恰好夏侯渊和张郃也率军赶到接应,更加保证了曹操的安全。因此,曹操回去之后,非常高兴,重赏了四员大将,其实,曹操更应该重赏许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融多次冒犯曹操只因说了这句话惹上杀身之祸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在魏国也属于一位人才,非常能说会道经常能让曹操哑口无言,但是孔融在职场上的敏感度稍稍差了一些,不知道察言观色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事。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所以孔融到底做了什么引来杀身之祸呢?其实曹操对于身边的人容忍起来也是有度的,一般只要不是太过分曹操不会莫名其妙杀你,但是你威胁到了曹操的地位或者威严那就不好说了。

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孔融让梨”,4岁的小孔融谦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吃梨选择最小的,这个故事一时间广为传颂,人们都说孔融是一个人才。然而对于孔融来说,这个故事只是他漫长人生的一个转瞬即逝的片段。

孔融从小给人的印象就是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父母。但是他却被曹操以不孝和谋反之罪处死,徒留给后人感叹。那么曹操为何就一定非得杀掉孔融呢?

孔融很有才华,博闻强识,如果他只是一个文人,那么他一定会很成功,但是对于孔融来说,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可能就是走上政途。孔融不具备政治才能,但是他仍有一番抱负。他想的是国家和天下,可悲的是他并没有相应的才能。

曹操生性多疑,虽然爱才但是杀起人来也是毫不手软。在他手底下做事,稍有自知之明的人就该知道收敛行事,虚心做人。但是孔融却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他仗着手中的笔和在天下士子中的威望,目空一切。

他常常和人争论,言辞犀利不留情面,长此以往,得罪人不说最后却引得祸从口出的下场。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看着是非常窝火,但是一时间却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满腔怒火无处宣泄,于是便找了一个替罪羊杨彪,以此来宣泄一下内心的怒火。

曹操诬陷杨彪谋反,上疏请求让杨彪下狱。孔融听了,立马找曹操讲道理,言辞犀利让曹操一时无言以对,无奈之下只能释放杨彪。杨彪得救,孔融那个高兴啊,但是曹操却是更加生气了。

孔融凭一己之力救下了杨彪,虽说够朋友但是也应该收敛一点,给曹操一点台阶下。奈何孔融非但不收敛,反而大肆宣扬,找各种机会讽刺、挖苦曹操。曹操知道后,忍了。

后来曹操颁布禁酒令,本事一件好事,但孔融又不开心了,开启了喷子模式,曹操忍了。

再后来曹操准备罚吴、蜀,孔融又不开心了,这次曹操没忍住。因为孔融说了一句:“以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这一次曹操为何没有忍,因为孔融说的话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将他放在了道德至低点。

所以说,曹操爱才,为何又杀孔融,不是因为他度量小,而是他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